登陆注册
14690100000012

第12章 争议关羽(3)

听他口气,到底诸葛亮指挥关羽,还是关羽指挥诸葛亮?令人费解。大概拜把子兄弟便有章 如果孔明执法如山,从他华容道放走曹操起,就严惩不贷的话,那么,此后的他,在荆州主政,也许未必敢于自我膨胀了,不知天高地厚了。

正因为刘备的包庇,诸葛亮也就不得不迁就,既不能责人,更不能责己,也就只好稀里糊涂,不了了之;或者,走走形式,做做样子;或者,深刻认识,从轻处理;或者,事出有因,查无实据;或者,最简单的,就当交了一次学费,下次注意便是了。

看来,诸葛亮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也有其无药可治的软弱性,对于章 章 但是,稀泥章 曹操杀士

在章 漫说是一个统治者,即使普通人,也并不愿意让人揭开内心隐秘,触到痛处。杨修的章 最后,就被曹操借口章 曹操先杀祢衡;继杀孔融,后杀许攸,又杀崔琰。杀杨修,是比较晚的,好几次要除掉他,没有下手,或许嫉才的同时,也爱才吧,最后曹操还是将他枭首示众了。谁让他卷入宫廷继承的斗争中去呢?那是一种最危险的游戏,他下错了赌注,押在赌台上的,却是他的生命,对不起,上绞刑架吧!

因为曹操杀的章 直到前不久,还有一出新编历史剧,《曹操与杨修》,来评估章 凡统治者,除极个别的把读书人捆绑起来扔到江里淹死者外,并不特别专门和知识分子为敌的。除非他暴虐成性,非要焚书坑儒不可。有的只是由于非知识分子出身,对知识分子的一种心理排斥情绪。例如汉高祖往儒生的帽子里撒尿,最终按着叔孙通的礼仪彩排,尝到做皇帝的威风,也就改变了对儒生的看法。凡做皇帝,少不了需要谋士出主意,儒士写文章 尽管千百年来,统治者深知曹操杀了章 历代统治者,绝对不杀知识分子者寡。不过,杀多杀少,也各不一致。有时候口子开大一点,能把大家杀得鸦雀无声,但有时候也不大灵,越是杀,唱反调者也越多,杀不胜杀,就只好杀代表性的人物,曹操就采用章 至于杨修之死,好像又与祢衡、孔融、许攸、崔琰不尽相同。李卓吾先生在评点《三国演义》时指出:"凡有聪明而好露者,皆足以杀其身也。"章 不过,杨修又当别论,他介入了宫廷的最高层次的权力分配的斗争漩涡中去。章 他实际是那种不聪明的聪明人,错误地估计了形势。他认为曹操爱才,有可能传位于次子曹植,他就成为植党。曹植有才,他也有才,惺惺相惜,亲密得以至曹植一天不见他,连饭都吃不香。其实,对中国的统治者来说,每当接触到实际的继承问题时,所谓的"才",决不是首先考虑的条件。如何保持章 当曹操征求贾诩意见时,章 聪明过头,便走向反面,章 庞德抬棺上阵

庞德与关羽决战,让部下抬着一具棺材上阵,存不败必胜之念,抱非生即死之心,"吾闻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今日,我死日也"。作为一个将领,能有章 及至短兵交接,水盛船覆,为羽所俘,立而不跪,宁死不降,那份壮烈,也是值得钦敬的。

庞德原是马超部下,投过张鲁,多次与曹操交手,后被俘获,是投诚曹操麾下较晚的一员降将。在与关羽作战时,故主马超已为西蜀五虎上将之一,其兄庞柔为刘备做事,任职汉中,庞德却如此忠诚于曹操,任凭关羽诱降,不为所动。甚至还说出"魏王带甲百万,威震天下,汝刘备庸才耳"的话。值得研究的,倒不是庞德章 曹操一生,不惮使用降将降卒,甚至连视之为寇的黄巾,他也敢择壮者为兵,弱者屯田,扩大他的队伍。至于文臣谋士,大部来自对手阵营,例如辅佐他们父子两世的贾诩;随他南征北战的武将,除曹姓和夏侯姓外,几乎都非他的嫡系,很多将领曾经是他的敌人,张辽就是吕布旧将,战败投降的。在他征战立业的数十年中,全赖章 他的用人之道,值得赞叹,此前此后,能与之相比拟的领导者,还不多见。

第一,他具有大河不择细流的气度,广开才路,来者不拒,不来者请上门去,甚至不惜下大本钱,招贤纳士,胸襟宽阔,不咎既往。

第二,打开人才之门,自然鱼龙混杂,泥沙俱下,难免良莠不齐,他不因噎废食,不但具有凡能为我所用者悉用之的勇气,还有不怕承担风险,予以重用的胆略。

第三,赏罚分明,恩威并施,不拘一格,驾驭有术,具有使其抵死相随,忠诚效力的领导魅力。

就看曹操与庞德纳下先锋印时的两句话,"卿不负孤,孤亦不负卿也!"就可知庞德为什么出现抬棺的由来了。

所以,一位领袖的人格力量,所产生的凝聚力、向心力,也是他能够成功的因素之一。

错位的关羽

在《三国演义》中,抬得最高的,一是诸葛亮,一是关云长,但他们最后都失败在非等量级的对手手里,孔明还能得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同情,而关云长虽然被后世人敬之为神,尊之为帝,但他死在陆逊、吕蒙手里,输得非常之惨,从此落下个"只提过五关斩六将,不提走麦城"的经常被引用的讥诮之语,可见后来人敬重之余,对他的失败,多少认为是他老人家咎由自取,属于活该的了。

不过,此人感觉好,而且总好,特别封了汉寿亭侯以后,就渐渐地感觉错位了,到独挑大梁,驻守荆州时,已到了目中无人的程度。感觉错位,是件别人看来可笑,而对他本人,则是可怕的事情。要是关老爷有些许的清醒,也不至于走麦城,身首异处了。

《三国志》载:"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庞德。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曹公从之。"

按《三国演义》的写法,关羽攻樊,是诸葛亮用来分化曹操联吴攻蜀的计谋。但在单刀赴会后的关羽,鉴于荆州暂保无虞,而西线的节节进展,使他黯然失色,章 在章 因为如果诸葛亮让他离荆攻樊,而不派员代领牧守,以防吴之乘间偷袭,则非运筹帷幄的诸葛亮了。但若果然委任赵云(那是最恰当的人选)或其他人,来荆州接替,那也不是充分了解关羽的诸葛亮了。对章 若无襄阳大捷,吓得曹操迁都,胜利冲昏头脑,也许还不至于最后的惨败。大胜以后大败,章 关羽失败的根源,就在章 孙权为了联姻,派诸葛瑾来说亲,两家结秦晋之好。成不成,在于两相情愿,即使交易不成,人情还在,不至于关羽如此勃然大怒,竟说出"虎女安肯嫁犬子"章 看来他所表态的"军师所言,当铭肺腑"的话,纯系一派虚词。诸葛亮的联吴拒曹大计,他根本不放在心上,反映了他内心中的自诩自大之情。一个本来的推车亡命之徒,在当时很在乎士族门阀地位的社会里,关羽不把孙权章 所以,他在荆州之役中,独断专行,自以为是,蛮横跋扈,不纳人言,便是最典型的个人英雄主义了。

骄兵必败,章 人若是陷入了错位误区里,失去常智不说,还会失去常识,章 关羽太小看东吴了,吕蒙称病,他不信有假;陆逊谦卑,他不信有诈;荆州失陷,他不信其真;糜、孟背叛,他不信其事。就只相信他自己,章 他得襄阳,回师荆州,犹不晚也。攻樊城不下,迅速撤兵,也仍旧来得及的。荆州已失,不图收复,另谋去处,也未必全军覆灭。及至兵败麦城,突围路线要顺依人意的话,不至于身亡……悲剧总是自己造成的。

一个老百姓,纵使因骄致败,只不过祸及其身,再大,祸及其家,仅此而已。一军之帅的因骄致败,则是万千首级落地的事,而一国之君的因骄致败,那就更不堪设想了。

章 关羽之死

关羽之死,是《三国演义》精心经营的篇章 当罗贯中执笔写章 宋?洪迈在《容斋随笔?名将晚谬》里写过:"关羽手杀袁绍二将颜良、文丑于万众之中,及攻曹仁于樊,于禁等七军皆没,羽威震华夏,曹操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其功名盛矣。而不悟吕蒙、陆逊之诈,竟堕孙权计中,父子成擒,以败大事。"完全是骄兵必败的结果。但捉住关羽的孙权,竟想诱降章 他不了解当初曹操能使关羽降,而现在他孙权则不能使羽降。因为当时魏能打出汉献帝的招牌,而吴却没有。投降者也有其符合自身尊严的选择,宁降与龙虎,也不甘降于等而下之者。而且曹操能在建安五年使关羽降,此刻,无论曹操、孙权都无计可施。何也?关羽二十年前,只是一员战将,降汉而不降曹,暂屈以图别计。现在,他是天下瞩目的一方主帅,诛颜良、除文丑,过五关、斩六将、义释华容、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的汉寿亭侯,赫赫扬扬,功勋卓著,把曹操吓得差点迁都的人物。章 后来,孙权悟过来了,把关羽杀了。然后,在庆功会上,战败关羽的吴大将吕蒙,突然被关羽的亡灵附身,七窍流血而亡。他虽能打败关羽,但关羽的报复,是通过死后的亡灵,最后使章 善良之被欺凌,正直之被屈辱,君子被小人嬉弄,忠臣被奸佞陷害,章 章 于是章 而且,残害的对象越是了不起,那报应也来得越快,吕蒙马上就被关羽死后的魂灵附体索命。远在洛阳的曹操,也整日间白昼见鬼,"每夜合眼便见关公",章 唯其不反抗恶,中国的封建社会,才能够维持长达数千年之久的统治吧?

曹丕和曹植

曹丕和曹植是同胞兄弟,一个是评论家,一个是文学家,两个人都想当帝王,曹丕赢了,曹植便打入冷宫,永世未得翻身。不过还算走运,也许看在文学的面上,哥哥给弟弟留了一条小命。

未能做上皇帝的诗人,便郁闷而死了。

在中国历史上,一个统治者登台,必然要伴随着屠杀。打江山的开国之君如此,太平盛世父崩子继者也如此。最高权力的争夺,从来是激烈的生死较量,翻开史书,任何一位帝王,无一不是在杀戮的血风腥雨中,登上宝座的。曹氏弟兄俩的争夺,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中国如此,外国也如此,因为凡敢觊觎皇位的竞争者,都有其可以恃靠的实力,或有军队,或有地盘,或有资格,或有舆论,或什么都没有,只有野心等,正是章 于是,争夺便是十分地残酷无情了,特别是继位之君对于其他也享有继承权和具有潜在继承权的人,也就是皇兄皇弟、皇子皇孙们,是绝不容情,绝不手软的。不是你活,就是我死,曹操死后,他的儿子们也照例进行了他不愿意看到的搏斗。

曹操在三国时期,应该算是一位大政治家,刘备、孙权是无法与之比拟的。在宋代以前,对于曹操的看法,比较接近于历史的真实面貌。《资治通鉴》里章 曹操生前一度属意曹植,因为章 所以,作为文学家的曹操,也许很欣赏他章 因为曹彰握有兵权,不敢稍有放纵,逼着他交割出军马,方才罢休;那个曹熊,畏罪自缢,可能有些反曹丕的动作,所以,也就立即解决。至于曹植,虽然他在洛阳也形成了一个由文人组成的拥戴他的集团,但在章 在曹植身边,唯一比较有头脑的,就是当过曹操行军主簿的杨修,但实际上也是一个恃才傲物,毫无城府,只会舞文弄墨的幕僚。若懂政治,他也不会耍小聪明惹恼曹操而被砍了头。至于丁氏两兄弟,是一对张嘴骂人,沉溺酒乡,半点正经也没有的帮闲文人。所以,文学家要和政治家斗,是以卵击石的游戏,无非找死而已。政治家要收拾不听话的文学家,那还不是雷公打豆腐,小菜一碟。尤其章 作为文学家的曹植,他之所以不幸,倒不是因为他的文学;而是由于太靠近政治权力之争,这倒也是值得后来为文之人于前车之覆中,引以为戒的吧。

同类推荐
  • 朱自清散文集

    朱自清散文集

    朱自清是我国著名的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研究家。他的散文被誉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本书通过精心编排,收录了朱自清先生的多篇散文名篇,如《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匆匆》、《背景》、《春》、《儿女》、《论严肃》等。这些散文思想内涵极为丰富,有的包含着作者对社会时事的思索,有的反映了他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在浮躁的生活和工作间隙,捧读这样的真正纯美的阅读,体会纯粹的文字之美。
  • 天火

    天火

    "或轻读,或精读,方便舒适有所得亦小说,亦散文,完整人格无所失《有价值悦读:天火》是“有价值悦读”丛书之一种。汇集文坛奇人汪曾祺老先生毕生小说及散文经典作品。可谓一书在手,揽尽老先生的人生意趣、思想品格。本书的许多篇什,已被收进大中小学生教材。"
  • 去日苦多

    去日苦多

    一本译余随笔,手持杯中物,看闲云飘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闲云野鹤般的闲适自得;如世外高人般的的仙风道骨全部跃然纸上。唯有大师才能带给我们这样的阅读享受。
  • 胡麻的天空

    胡麻的天空

    一个历经苦难、内心温暖的“好学婆婆”,65岁重新识字画画,一笔一画都带着生命的体温,暖暖内含光,一部化万物为萌物,融沧桑为柔软的“自然笔记”,60年乡土与社会的变迁跃然纸上,60年人生与家庭的记忆静静流淌.我们很少真正去体会母亲的独立人格和存在价值,很难真正去深入了解母亲的内心世界。秀英奶奶用自然笔记、农事笔记和社会生活笔记讲述天地万物,也讲述自己、讲述世事人生。在本书中,一位农村老人六十年的自然情怀与社会记忆静静流淌,中国农村六十年的自然生态变迁与社会变迁静静流淌,那些被忽视的人群、被闭合的天空与情感世界在静静呈现。这是一曲别样的凡人之歌,是一片湛蓝的胡麻的天空。
  • 让生命燃如烈焰

    让生命燃如烈焰

    本书作者从小爱好诗歌诗词,这是作者十几年来的心血,本书选了作者近百首诗词,作者从不同角度的歌颂了人类的美好情感和作者对生命的感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歌颂爱情。诗词从写作手法上很新颖、独到、成熟,是一本有学术价值的好书。
热门推荐
  • 逆道穷途

    逆道穷途

    ……本书进入全面修改阶段,暂停所有更新……
  • 霓裳羽依

    霓裳羽依

    睡觉睡到穿越???好吧,我认了。毕竟这事也不是没有!改名重生?本来可以接受,但是在这个乱七八糟的年代,干什么都没人管的年代,我真想仰天大吼一声“凭什么?”穷奇!这也是我可以接触的人物吗?黄帝、炎帝、瑶姬、嫘祖……还有什么,都一起砸向我吧!《霓裳羽依》群号124136982,有意见的进来提啊
  • 蜜恋:天上掉下个帅校草

    蜜恋:天上掉下个帅校草

    以前为我守护,那么现在也要承担我对你们的守护。我不想喜欢你,可是喜欢上了,那么就顺其自然吧。可以一起走过无数个春夏秋冬。“我爱你”当某个男人真诚的说出这句话时,有过内疚,但是心里有人也没有空隙,因为他更让自己心动,因为他说:“和你在一起就是全世界!”心在那一刻跳了,停不下来了。【玄幻】
  • 商业日记

    商业日记

    一本可以知晓未来的日记,一个美女降突然出现在屌丝的身边,坐看屌丝如何逆袭。
  • 三生花之花开花落

    三生花之花开花落

    三生花在夏季遇见,她们等待的是花开还是花落呢?
  • 误惹暴戾夫君:逃婚小公主

    误惹暴戾夫君:逃婚小公主

    赵萧萧怎么也想不到,一向宠爱自己的父皇,竟然真的把自己许配给了据说不但长的很野蛮,而且也很暴戾的耶律隆!虽然说,自己身为公主,应该为治下的子民化解战灾,可是,可是,那是人家一辈子的幸福啊……不,她不能就此成为待宰的羔羊,怎么说,她也得逃婚!
  • 痴情妖后

    痴情妖后

    刘恋依在与紫荆凤鸣经历一系列的艰难险阻后,原本以为可以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而一场阴谋,却使得紫荆凤鸣消失了,紫荆凤鸣永不存在的消息很快便在六界内得到证实。刘恋依依然坚信她的凤鸣在某个被遗忘的角落等待着她,疯狂地寻找着。这对灵魂情侣能否再相遇?
  • 遇见是最好的初恋

    遇见是最好的初恋

    爱情,是一味毒药,亦是一味良药。她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亦在对的时间爱上错的人。她在他的甜言蜜语中无法自拔,亦在他的温柔陷阱里缠绵缱绻。与其说是他蒙骗了她对于爱情的所有美好幻想,不如说是她甘愿沉浸在他的温声细语里。她说:“我此生最后悔的事便是遇见你。”他却说:“我此生最幸运的事便是爱上你。”他和她之间,该何去何从?是有缘无分,还是终成眷属。。。
  • 部队子女情爱纠葛:北京部队大院

    部队子女情爱纠葛:北京部队大院

    北京有多少个部队大院?很少有人能说的清楚,仅在城区一条著名街道的几公里地段内,就有六七个紧挨着的、分别生活着几千上万人的部队大院,一个大院就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社会。部队大院戒备森严,在普通老百姓心中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民道、官道,都是学问;家事、国事,皆有文章。作者从军35年,主要任职于解放军总后勤部,常年生活在北京某部队大院。本书就是他品读人生、总结军旅生涯的心灵体悟,第一次原生态地展现北京某部队大院生活的小说集。不同于革命浪漫主义的激情号召,本书着眼于个体生命的细致把握,展现新时期下部队大院人们的生活状态。
  • 秦律

    秦律

    一个本不该出现的少年被父母带到了人世,如何揭开父母的死亡之谜,如何在纷繁的局面下,实现自己的人生信仰,以秦律之名,律人律己律天下——带着老祖宗的期待,少年秦律奔向了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