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92900000015

第15章 儒、释、道的冲突与融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和道教的逐渐成熟作为两种不同的思想文化和信仰体系,为传统文化增添了新的、丰富的内容。与佛道的发展相比较,东汉末年以来,儒家名教伦理观念趋向衰微,传统经学逐渐失势。在佛教的空前发展和道教日趋成熟的挑战面前,儒术独尊的局面也难以继续维持了,因此思想界内也像分裂的社会局势一样,产生了儒、释、道三教并立、互相排斥而又逐渐融合的复杂局面。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释、道的碰撞是这三种思想文化的初次交锋,略显稚嫩的佛、道二教,因为儒学暂趋式微,而在某种程度上显示出了各自的活力和思想文化影响力,它们相互排斥,又相互渗透和吸收,以传统的、曾被封为独尊的儒学文化为轴心,在冲突中力图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却又无法违背文化发展的规律,因而逐渐地相互吸收而走向了谐调发展,从而也奠定了以后一千多年封建文化以儒为主,释、道为辅的基本格局。

■冲突

魏晋儒、释、道三教的相互排斥中,佛教作为一种相对陌生的外来宗教文化,它与儒、道两种中国本土发展起来的文化之间的冲突是首当其冲的;而佛、道作为两种不同的宗教,也免不了为赢得统治者的支持和争夺思想文化阵地而互相攻击;曾经根深蒂固的儒学虽然处于式微状态,但它也绝不容佛、道二教对其作为统治思想的独特地位构成威胁。因此三者的冲突从一开始就是比较复杂的,而其中,佛教与儒家的冲突尤为激烈。

作为儒、释、道三教的初次交锋,因为佛教作为外来文化而引起的夷夏之争、因佛教徒出家修行而引起的宗法伦理之争、因佛道等宗教发展而引起的危国论等,是此时三教争论的主要问题。南朝刘宋道士顾欢专门写了《夷夏论》、南齐道士作《三破论》。前者认为华夷之俗有别,道教适用于中原华夏地区,而佛教则是夷邦宗教,以此反对佛教的发展;后者攻击佛教入国破国、入家破家、入身破身,从而使争论达到高潮。对此,佛教徒又纷纷出来进行辩护,以慧远为代表的佛教高僧也从佛教教义教理的角度出发,认为佛教“内乖天属之重而不违其孝,外阙奉主之恭而不失其敬”,使这种争论有所缓和。

与夷夏之争相联系,由于佛教主张出家,放弃尘缘而追逐来世,放弃人伦而弃绝婚姻,因此引起了儒家以“忠孝礼仪”为内容的批评,认为佛教离弃亲人,不讲孝道;剃发绝嗣,违背人伦。对此,佛教徒也进行了各种辩解,认为佛教也讲求“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备有六睦之美”,出家修行是“弃小孝而尽大孝”,并不是无情无义、不忠不孝。

关于宗教发展是对国家有利还是有害的争论,主要是针对佛教,但也旁及道教,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政权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南朝梁时的荀济甚至认为佛教是三百年动乱的祸根。与此相反,佛教徒则竭力证明佛教有助王化、劝佐礼教。

总体上,儒、释、道三教之间的争论也颇受统治者关注,北魏太武帝指责佛教是胡教,有碍礼义;北周武帝则认为“佛经外国之法,此国不须”,因此有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等的大规模灭佛事件。但是南朝宋文帝、梁武帝等则极力尊崇佛教,为佛教做辩护,大力支持佛教的发展。

■融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儒学式微,佛道并盛,但是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的影响力依然不可轻视,士大夫们的宗法伦理观念依然非常强烈,因此儒、释、道三教之间的交锋非常突出,而儒学伦理与佛教的冲突尤为激烈。这一方面说明佛道教已经成为了社会思想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则说明,儒家伦理及其夷夏观念依然是社会思想文化的核心。佛、道教的迅速发展和传播对儒家纲常伦理的地位提出了挑战,而佛、道二教为了发展,也不得不顺应作为本位的儒学伦理而作适当的改变,因而冲突也便促进了三种思想文化之间的融合。

在相互斗争的过程中,文人学者和各教信徒都对对方的思想做了一定的分析研究。佛教和道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和新兴的宗教,首先面临着在社会上求得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如果不依靠统治者,得不到统治集团的支持,佛、道二教是很难获得发展的。而为了能引起统治者的兴趣,得到他们的支持,他们又不得不对教义教理做一些符合统治者要求的解释。因而佛、道二教在很大程度上吸收附会了儒学伦理纲常的一些内容,三教之间因而由对立而逐渐趋于融合。

东晋时期著名僧人慧远认为,佛教为内在修养,儒学为外在王治。北周武帝灭佛前,在统治政策上奉行“以儒教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的原则,推行的是一种多种思想并行政策。谢灵运著《辩宗论》,用以折中佛与儒,沈约著《均圣论》阐述“内圣外圣,义均理一”的道理。佛道为了赢得统治者的信任和支持,普遍采取了一种佛、道教理与儒家学说“殊途同归”的附会方式,用以说明佛教和道教也是有利于维护统治的。

事实上,作为三种不同的思想文化,新起的道教和佛教对当时的王公大臣、名士学者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少人三教或二教兼修,并无教门严格界限。梁武帝三教皆精,其佛、儒论著,洋洋大观。陈代大儒张讥的学说,同时为儒、佛、道信徒所传承。总之,虽然有的皇帝宠信道教,而有的皇帝则偏爱佛教,还有的皇帝大力排佛灭道,但从总体上看,在保持儒学正统地位的条件下兼容佛、道的做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文化的主流。

同类推荐
  • 宋枭

    宋枭

    北宋末年,靖康之耻;大厦将倾,血火河山。斩不尽的仇人头,流不尽的英雄血!男儿志,枭雄胆;袖里乾坤掌中剑,我命由我不由天!
  • 三国之重整山河

    三国之重整山河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袁绍色厉胆薄,刘表虚名无实,孙策蓟父之名,刘璋守户之犬,如张鲁、张绣、韩遂等辈,皆碌碌小人,何足道也!”青梅煮酒,有人放声长笑:“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开什么玩笑?!你们所谓的英雄,不过是一群争鼎逐鹿的军阀而已!只有我,才能真正改变这段历史;只有我,才能引导这乱世走向全新的时代!
  • 回到三国当霸王

    回到三国当霸王

    霸是武力冠绝天下,王是德行征服四海。苏飞一次意外回到东汉末年那个群雄逐鹿的年代,看他怎样一步步的在霸王的路上越走越远……
  • 梦回落花

    梦回落花

    大国崛起和缠绵爱情相结合,含有军事、政治、侦破、侠义等内容,自创诗词歌赋穿插其中
  • 三国江东梦之情

    三国江东梦之情

    乱世是什么?是熊熊燃烧的周瑜赤壁之火?还是诸葛亮的北伐悲歌?带着21世纪的思想回到封建腐朽的乱世,又能改变什么?乱世争雄,成就名将!背后却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代价。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一批大好青年,若是生在21世纪定会安稳一生,平安终老!讨论群:102429208
热门推荐
  • 殷桓-下部

    殷桓-下部

    殷仲思正在随意观赏墙上的字画,忽听一个声音在说小姐,走了啦。要是被老爷知道了,又是一顿好骂。一个软软的童声笑道不会的。阿爹只是装装样子,其实是只纸老虎。先前的声音不满道你是他宝贝的女儿,自然不会怎么样。我们这些做下人的可惨了。老爷一定会编排我们没有努力、用力、非常卖力地劝说你!
  • 极限武尊

    极限武尊

    背负着血海深仇,秦岩依靠着一尊黑塔和自己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步的走向武道极限。出生寒门不可怕,只要永不放弃,终究会有一线希望。
  • 同孩子处好关系的100妙招

    同孩子处好关系的100妙招

    本书是专为家长怎样同孩子处好关系精心撰写的。内容包括:家长如何了解孩子、如何把握孩子的心理特点、怎样做才是爱孩子、怎样为孩子做榜样等。内容通俗易懂,情境分析深入细致。阅读由才永发编著的《同孩子处好关系的100妙招》可以帮助家长应对不良情绪,冷静处理问题,改善亲子关系,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 阳光中围城里

    阳光中围城里

    当至尊至圣之大文豪贤斌学长第一眼看到身姿曼妙的师妹,就像所有的阳光都落在水灵秀气的师妹身上,而其他所有的一切都淡化成了阴影。师妹身上的阳光太过强烈,恍若在令人眩晕的光圈里,世间其他的一切都消失了……
  • 恶魔冷王子遇见恶魔冷公主

    恶魔冷王子遇见恶魔冷公主

    为什么,一次次的伤害我们三个,又一次次地捥回,遇见你们,到底是好是坏?
  • 生活中离不开的心理学

    生活中离不开的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是指人类探索自己的心理现象,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说它年轻,是指心理学最初包含在哲学中,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直到19世纪70年代末,心理学才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学尽管年轻,但科学的心理学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当前,心理学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生活实践的各个领域。
  • 南唐梦界

    南唐梦界

    主人公穿越到南唐建立的早期,转世在八岁李煜的身体里,那时宋未立,中原战乱,处在不断的改朝换代时期,主人公认为还有时间来改变自己在原来历史上的轨迹。这是李煜的求生之路。
  • 缘来男逃

    缘来男逃

    小三儿一直以为自己是个纯爷们,所以他为了男人的责任感,当了谋非人类的男仆,可当小三儿发现自己既然喜欢上非人类时,小三儿心里羞涩了,他思考的不是自己的不正常,而是非人类会不会喜欢自己。小三儿最大的优点是嘴巴会说,最大的缺点是极其啰嗦,小三儿在面对非人类的侵略时,他的表情是害羞的,内心是热情奔放的。
  • 全能传奇人生

    全能传奇人生

    当你成功的欲望超过你呼吸的欲望的时候,传奇的路就正在脚下展开。
  • 你的形象价值百万你的礼仪价值百万(超值金版)

    你的形象价值百万你的礼仪价值百万(超值金版)

    与人之间的竞争是智力的竞争,也是口才的竞争。口才决定了我们的价值,决定了我们的成败。无论你从事何种行业,无论你身居什么职位,也无论你是男人还是女人,无论你是年轻还是年老,你都必须重视礼仪。一个成功的形象,展现给人们的是自信、尊严和实力。个人形象是昂贵的,有的时候它价值连城。本书深刻地点明了形象、礼仪、口才在人生中的巨大价值和重要作用,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形象、礼仪、口才的基本原理和法则,指出了提升自我形象、修炼优雅礼仪、练就口才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从交际到生活、从求职到工作、从说话到办事、从推销到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