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93000000031

第31章 三教论衡与佛道争胜

唐政府对各种宗教采取兼容并包的政策,使得它们能够自由发展,形成了儒、释、道三教并行发展的宏观景象和各种思想、信仰竞相传播的微观社会状态。

三教并行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宗教发展最充分的一个时期。儒家思想之外,佛、道二教也空前繁荣。佛教作为外来宗教,自东汉传入中国,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与中国本土文化的碰撞、消化、吸收和广泛传播,到隋唐时期已经中国化了,成为中国哲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佛教中国化的标志是形成了诸如天台、华严、禅宗等中国佛教宗派。其中最能体现中国特色的是以慧能为代表的禅宗。禅宗认为人性即佛性,只要明心见性,直指本心,即使在砍柴、担水的平凡生活中,也一样能成佛。这种简易明快的成佛途径,由于和中国传统的心性说结合而得到了广泛传播。禅宗的哲学,是唐代哲学的最高成就之一,成为宋、明理学的源头活水之一。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从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理论的构建和发展以后,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神仙谱系和宗教仪轨体系。在隋唐时期出现了南北道教各派的大融合,形成了以茅山道为主流,楼观、天师道各派全面发展的新格局。他们援佛、儒入道,把老庄哲学和佛教哲理以及儒家的心性说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唐代出现了道教哲学的高峰,涌现了一大批道教理论家。

唐代宗教的发展局面是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也是统治者精心推行的政策导致的结果。由于国力强盛和实行兼容并包的文化与宗教政策,唐代的各种宗教都得到较充分的发展,并往往能够彼此和平相处。三教并行政策从一开始就被定为国策,而与皇帝个人兴趣不相关涉。从个人信仰来说,太宗笃信儒学,而不信佛教、道教。贞观二年(628),他对侍臣说:“朕今所好者,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认为“神仙事本虚无,空有其名”。“至于佛教,非意所遵。虽有国之常经,固弊俗之虚术。”但是太宗却大力褒扬佛、道二教,礼敬玄奘,撰《大唐三藏圣教序》;推尊老子,抬高道士的社会地位。他不为反佛、反道言论所动,皆是从国家政治需要出发,把佛道看成安定社会、统治百姓的有力手段,故同时奖掖儒、释、道三教,而不以个人好恶定政策。太宗作为一个政治家,在宗教政策上,表现得十分成熟和老练。事实上,不仅是儒学和佛、道教,唐代前中期的政府对于各种外来宗教如伊斯兰教、景教、摩尼教、祆教等,也表现出相当宽容的态度,尊重外国商人、使者、侨民的不同宗教信仰,允许教士在内地立寺传教。臣民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信仰,政府一般不加干涉。太宗以后诸帝,除武宗外,大都继续了三教并重、多教共存的政策。武则天偏重佛教,但明白宣示,三教任务相同,令人撰写《三教珠英》;朝廷遇有大典,常令三教代表人物上殿宣讲各自的经典。德宗生辰,令三教讲论,其程式是:“初若矛盾相向,后类江海同归。”政府明令禁止佛、道互相攻击,推动了三教合流的趋势和三教兼习的风气。因此各种宗教信仰在唐代得以自由发展。

青云直上的道教

道教在唐代有特殊的地位。由于道教的祖师李耳(即老子)与李唐王朝姓氏相同,而且道教在李唐王朝建立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所以大唐建国以后把道教奉为国教。道教也因受到唐代帝王的重视而兴盛起来。武德八年(625),高祖李渊下诏宣布三教中道教第一,儒次释后。贞观十年(637),太宗颁布《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诏书明确表示要提倡“尊祖之风”,也就是要尊崇道教。翌年又颁布《氏族志》,为显示李姓门第、血统之高贵,接受吉善行传太上老君为唐室李氏族祖的说法。从此,道教便春风得意,青云直上,至玄宗时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老子其人被奉为真人,《老子》其书被定为真经。开元二十五年(737),玄宗立玄学博士,每岁依明经举,为奉道之人提供官位,奉道便成了做官的“终南捷径”。玄宗甚至还召见道教名士司马承祯,亲受法成为历史上有名的道士皇帝。唐朝统治者崇信道教,宠幸方士,仅玄宗一朝就召见著名道士达7人9次之多。这些被召见的道士在朝廷享有很高的地位,他们以道教界领袖自居,编撰神仙故事,整理道教经典,传播道教思想,使崇道之风盛极一时。

由于环境适逢其会,唐代一朝涌现了许多道教学者,如孙思邈、成玄英、李荣、王玄览、司马承祯、吴筠、李荃、张万福等,他们对道教的教理、教义和修炼方术等方面作了全面地研究和深入地探讨。当时王公大臣及儒生、道士等纷纷研究和注疏《老子》、《庄子》。据不完全统计,隋唐时代注疏笺解《老子》近30家;其他受老庄思想影响的理论著作也很多,如通玄先生的《体道论》、司马承祯的《坐忘论》等等。特别是以成玄英、李荣为代表的崇玄学派,对当时和以后的道教理论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天宝七年(748)玄宗诏令撰写刊布的《开元道藏》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道藏(指道教经籍的总集)。道教科仪在唐代有较为系统的发展。张万福、张继先和唐末五代的杜光庭等对道教科仪、经戒法进行了系统地整理和增删,使其更加丰富和完备。他们所制定的道门科范,大多为后世道教所沿用。

自南朝道教宫观制度形成后,道教宫观逐渐增多。唐代,道教宫观几乎遍及名山都邑。据杜光庭中和四年(884)的记载,唐代自开国以来,“所造宫观约1900余(座),所度道士计1.5万余人,其亲王贵主及公卿士庶,或舍宅舍庄为观,并不在其数”。其中,如太清宫、太微宫、紫微宫等主要供奉老子的宫观,规模可与皇家的殿堂相比拟,对唐以后道教宫观的建筑规模和建筑艺术都有直接的影响。

整个唐代社会充溢着浓厚的崇道之风,上至帝王将相、皇室家族,下至庶民百姓、凡夫俗子,或出家入道,或舍宅为观,或遁入林泉,或养生修仙,无不对道教抱以极大的热情。“帝王虔求斋玉京,王公百辟咸致诚。云旗彩杖森列出,日月晏温颢气晶,真容来兮受天庆”,这是写上层统治者的一次盛大的道教活动。“金天高下西京道,巫女纷纷走似烟。手把纸钱迎过客,遣求恩福到神前”,这是描写民间招揽信徒入观烧香祈福的热闹场面。在唐代,道教宫观、洞天福地遍布天下,大都小邑、名山幽谷,到处都弥漫着仙风道气。“灵山水府,俱为炼玉之场;甲第离宫,多入空歌之地”,道教像一个巨大的网络笼罩着社会各阶层,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宗派林立的佛教

在唐代,全国各地的寺庙和僧侣已发展到相当可观的规模。各种寺庙建造不绝,规模日益恢宏。史书载,中宗时,“造寺不止,费财货者数百亿”,“比者营造寺观,其数极多,皆务取宏博,竞崇环丽,大则耗费百十万,小则尚用三五万余,略计都用资财,动至千万以上”。太宗时,五台山上造的金阁寺极为华丽,史书称“铸铜为瓦,涂金于上,照耀山谷,所费巨亿”。武宗于会昌五年(845)灭佛,据记载,“天下所拆寺四百六十余所,还俗僧二十六万五百人,收充两税户,拆招提、若兰四万余所,收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收奴婢为两税户十五万人。”从另一角度说明当时佛教发展的程度。

佛经翻译事业的发达,是唐代佛教发展的一个突出标志。德宗时圆照所撰《贞元新定释教目录》称,当时已有佛经2447部,7399卷。唐代佛经翻译事业的发达,主要得力于像玄奘这样的人物。他一生中,共译出经论75部,1335卷,几占唐代新译经书总数的半数以上。与玄奘同时代,还有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等著名翻译大家。当时的翻译制度已趋完善。朝廷设的译馆,名手云集,并有专职官员协助工作,“时为看阅,有不稳便处,即随事润色。”

唐代佛教发展的最突出标志,是若干佛教宗派的出现,如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等。这些佛教宗派的最大特点,在于一改以往对外来佛经仅做文本的会通工作,而是倾注于对经典教义的新理解,作适合中国本土心理的新阐释。例如禅宗,相传是5世纪初的菩提达摩由印度传来的。唐代的神秀、惠能等予以改造。惠能认为人皆有佛性,不论地区与民族;人心中一旦有妄念覆盖真如本性,自己本有的佛性便不能认识。这时需要自己觉悟,“自性自度”。一旦顿悟,便可成佛。所以求佛不必诉诸外界,只要到自己心中求即可。惠能的说法,大大简化了求佛的过程,大开了求佛的方便之门。因而也深为中下层平民所欢迎。唐代诸家宗派的发展,说明佛教已经汉化了。

唐代佛教汉化另外一个很重要的表现,是当时佛学研究专家在阐释佛教教义时,竭力认同中国的儒家学说。忠孝观是儒家非常重要的伦理观的核心,为了争取民众的信任,佛教徒们尽力宣传有关的佛经教义。唐代密宗所写《盂兰盆经疏》就这样提到:释迦牟尼和目连出家都是为了救济父母,“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竭力说明佛家的忠孝观和儒家伦理亲密无间。又如《父母恩重经》,强调父母养育之恩当报,提倡造经烧香、礼佛斋僧、供养三宝,为父母造福,因此流传甚广。在印度,原始佛教严格区分佛道和王道,出世僧人高于在家僧人,僧人不应向世俗王者行礼,王者应尊重僧人。这些观念,在唐代的中国一一被打破,趋向传统的忠君观念。

佛教文化与传统文化结合,已是唐代文化的一种新走向。很多学者文人,如王维、王勃、李白、白居易、柳宗元、刘禹锡、裴休等,都自觉不自觉地在新思维影响下展开新的诗歌创造活动。特别是王维以禅入诗,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境界。他以禅宗态度对待人世一切,对宇宙、人生有一种任道自在的恬淡心境。佛教影响涉及方方面面。唐的壁画,大抵都与佛教有关,吴道子和周画派的最重要成果即是寺观壁画,堪称“满壁风动”,载誉史册。究其原因,也在于西域佛画艺术与中唐传统画法的交流和统一。

唐代佛教的发展也在国外发生影响。当时新罗和日本的学问僧很多来中国得到各宗大师的传承,归国开宗;中国高僧也有去日本传教的,如此相承不绝。新罗的义湘学法于智俨,在国内传播贤首宗;太贤、道伦受学于玄奘之门,学成归国传播慈恩宗;后来惠日又师从惠果传胎藏密法,把密宗传入新罗;法朗得法于禅师道信,禅宗从此传入新罗,使得禅宗在新罗国内极一时之盛。日本学问僧入唐求学之风尤盛。唐初,道昭、智达、智通来从法相宗大师玄奘受学。其后又有智凤、玄来中国从大师智周学法相。他们归国后分为南寺、北寺两传法相之学,而成立专宗。日僧道光入唐学南山律,后来鉴真法师亲赴日本传戒,成立了律宗。此后最澄入唐从天台宗道邃、行满学法,归国后创立天台宗。经过一番学习、宏法,日本的佛教便备具规模了。

其他宗教

伊斯兰教创立于7世纪初。随着大批大食商人陆续来到中国,伊斯兰教也传播到中国。但是这些商人不在中国居民中传教,伊斯兰教也多存在于大食商人聚居的地区。大食商人多居于广州、泉州、扬州和洪州(今江西南昌)等地,也大批留住在长安。唐朝皇帝任命伊斯兰教官员兼管政事与宗教,就是后来所谓的“蕃长”,每逢节日举行礼拜。广州大食商人区(所谓蕃坊)或已有清真寺建立。

祆教相传于公元前6世纪,由琐罗亚斯德所创,波斯萨珊王朝奉为国教,始大盛行。其教谓世界上有光明和黑暗,伊斯兰圣墓别为善恶之源,故敬拜火光与日、月、星辰,故称为火祆教,简称祆教,俗称拜火教。唐代时,随着西域各族人来到长安,祆教在长安日益流行。唐朝政府中有萨宝府,专司祆教的组织。萨宝(回鹘语,原义为商队首领)即是管理祆教的专官。高祖武德时,在长安布政坊西南隅建胡祆祠,太宗贞观时在崇化坊立祆寺。

3世纪中期,波斯人摩尼创摩尼教,以“二宗三际”为教义。二宗是光明和黑暗,三际是初、中、后三个阶段,经过3个阶段,光明就能战胜黑暗。武后年间摩尼教已在长安、洛阳等地传播,后来又传入回纥,大行于其地。开元年间摩尼教遭到禁止。安史之乱,回纥助唐平乱有功,得到特殊待遇,摩尼教恃势,在唐地得到很大发展。摩尼僧甚至伴随或充当回纥的使臣往来于长安。大历三年(786),唐政府准许回纥在长安建摩尼教寺,“赐额大云光明寺”。武宗时回鹘(788年后回纥在书面上改写为“回鹘”)破亡,摩尼教失去凭依。会昌三年(843),“天下摩尼寺并令罢废”,“有司收摩尼书若像烧于道,产赀入之官”,此后,摩尼教多在民间秘密传布。

景教是天主教的一个支派。5世纪时创始于叙利亚人聂思脱里,又称聂思脱里派。此派在东罗马遭到排斥后,即传布于波斯。太宗贞观九年(635),波斯景教僧阿罗本来长安。贞观十二年(638),唐太宗下诏准其传教,在长安义宁坊建寺一所,度僧21人。明天启时,在西安城外崇仁寺出土了《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碑中说,高宗时准于诸州各置景寺。景教寺院原称波斯寺,天宝时改称大秦寺。诏书说:“其两京波斯寺,宜改为大秦寺。天下诸府郡置者亦准此。”可以想见当时景教的传布,早已不限于长安。武宗会昌灭佛时,景教也被禁止。

同类推荐
  • 秦临天下

    秦临天下

    五十年前,群雄并起,举世灭秦。五十年后,众国争锋,纷乱不断。先秦皇裔惊现,先秦五大家族后人隐世而出,那首歌谣再现: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流不干,死不休战!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修我戈矛,与子同仇,修我甲兵,与子偕行!一时间,名将云集,文豪璀璨,为野望、为信念、为苍生,在时代舞台上驰骋……秦宇穿越而来,身负灭门深仇,山匪始,聚刀兵,会群豪,平乱世,续大秦鼎盛帝国!————PS:浩然已签A,请各位大大放心收藏,点击!
  • 春秋左传

    春秋左传

    《春秋左传(最新图文普及版)》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起自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是学习、研究先秦历史、文学、哲学和语言必读的典籍。它在历史散文的地位上是上承《尚书》、《春秋》,下启《国策》、《史记》的桥梁,是战国时代最优秀的历史散文作品。
  • 逍遥游之五代云语

    逍遥游之五代云语

    年轻警员张云逍跟未婚妻秦语遥卷入一场跨时空的凶杀,轮回守护者助两人躲过一劫,并将两人送入轮回通道,穿越到遥远的五代时期,谁知却分隔两地。兵荒马乱的年代,政权更迭的山河,看张云逍这柄剑如何磨砺出鞘、找回爱人,如何纵横捭阖、救民于水火;如何潜心修炼,斩妖除魔!千年风雨繁华落,平生只做逍遥游!
  • 一袭烟云

    一袭烟云

    星辰陨落,浩劫接踵,疆土之殇,苍生为担。人生百载,烟云过世,进退取舍,天命难由。
  • 强国之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30个历史关键

    强国之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30个历史关键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一九四九年执政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逐渐走出了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强国之路,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热门推荐
  • 一个女记者的访问录

    一个女记者的访问录

    逆天而生,旷世命途,笔录异事,探以真秘!挑战女性心理极限!
  • 我姐姐叫嫦娥

    我姐姐叫嫦娥

    白玉堂——嫦娥旗下第一猛(meng)将(chong),师从鲁班。在一次“秘密任务”中不幸掉落人间。本以为下凡的他,却遭遇了穿越。没有斗气、没有武魂、就连他的仙术都没有了。唯一还能用上的,只有他的大脑。活下去,唯有烧脑!
  • 逆.天命

    逆.天命

    从现实世界穿越过来的林峰,意外的获得了修炼系统,最后从这个世界的废材变成了这个世界的绝世强者。
  • 愚武传

    愚武传

    镇武侯受天命镇慑江湖武道,剿灭武道败类,终惹灭门大祸,仅身怀六甲小妾逃出生天,但也动了胎气,生出资质愚钝甚至有点傻气的婴儿,事事慢人一拍,似终生无望问顶天人交感的武道巅峰,进入上品级别的武道宗师境界。但三大忠心耿耿的铁卫却心有不甘,拼命也要将世子领入武道,加上其不学有术,半通八卦相学的舅老爷另辟奇径,欲为傻儿量身打造他的武道之路……武道有九品,从九至一,有九九归一之玄机,入门即为九品武者,每品之间都有巨大的蜕变与阻隔,是为入品易,进品难!上上品之上还有窥天地造化的超凡入圣……
  • 花已凋落:雪还在飘

    花已凋落:雪还在飘

    难道,悲剧还会继续上演?还是那一个飘雪的夜晚……
  • 高脂血症自然疗法

    高脂血症自然疗法

    本书包括高脂血症的概念、病因、表现、危害、检测诊断与预防措施,防治高脂血症的中草药疗法、天然食物疗法、药膳疗法、饮茶疗法、运动疗法、起居疗法、指压疗法、刮痧疗法、按摩疗法、梳头疗法、手部与足穴疗法等各种自然疗法。
  • 你会是我的王子吗

    你会是我的王子吗

    一个坚信有梦的女孩,一直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实现梦想。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女大学因为疯狂迷恋台湾明星而开始向往台湾的一切,因此她认识了台湾长庚大学的高材生,由此展开的一系列刻骨铭心的故事,中间出现阻碍和错爱,为了能够踏上这片向往的土地,女主人公努力提高自己,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了台湾新娘,
  • 欠下巨额债务:逮回小萌妻

    欠下巨额债务:逮回小萌妻

    三天三夜,她被压在他身下。他是权势倾天的席氏集团总裁,在她意外上了他的床之后,对她就再也不肯放手。而她没等到跟他的离婚协议书,反而欠了他数亿的巨额债务!“从现在开始,陪在我身边一天抵五万,深吻一次抵一万……”他慢慢逼近她,舔上她的唇,“更深入的话,一晚能抵五十万……”
  • 绝世天才:王爷你走开

    绝世天才:王爷你走开

    说好的狂拽霸气吊炸天的呢?!!说好的杀人不眨眼的大魔头呢?!!某女深深扶额,看着撒娇卖萌的某男。王爷你别闹了成不成。某男微勾嘴角,低头看向地下,两手的食指似是无意识的互相戳了戳,满含委屈的说道“王妃,这怎么是我闹呢,咱啥时候找个时间把洞房办了吧。”晕倒~
  • 美女情缘

    美女情缘

    主角天生耐摔打,自幼跟着田老头学了一身本事。大学毕业后被李书阳骗到临海的城市打工,李书阳继续混,他则进了工厂,交了一位女朋友过着平淡的日子。在李书阳找他借钱买车之后,他喝醉了睡了富家女朱清菊。朱清菊是市长的儿子方大伟的女朋友,因此朱清菊的哥哥朱鹏要找他算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