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93900000006

第6章 层级递进的晚清社会改革

鸦片战争以来,随着西方列强加紧对华侵略,中华民族的危机日益严重,清政府的统治也岌岌可危。在此形势下,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此起彼伏,有效遏制了西方侵略者的野心。统治阶级内部发起的改良运动与各阶层民众的革命斗争交织在一起,共同推动着晚清社会的进步发展。

晚清民族危机、社会危机日益加重,为了应对危局,维持统治,清政府进行了改革,短短70年间,全国规模的新政或变法就进行了3次: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20世纪初的清末新政,一浪接一浪,一浪高过一浪,环环相扣,层级递进。尽管清王朝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但3次新政的成果,却奠定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基础。

□洋务运动

太平天国时期,清王朝面临内忧外患,一些开明官僚意识到,要维系清朝统治,必须变法。抵御外侮的失败和借助外国力量镇压太平天国的成功,使他们对西方技术有了实际体会,于是进一步提出“师法西洋”的主张,并大力推行洋务“新政”。

洋务运动历经同治、光绪两朝,其代表人物在中央政府中有恭亲王奕、军机大臣文祥等满族权贵,地方上则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及后起的张之洞等汉人督抚。他们冲破封建顽固派的阻碍,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借法自强”。“中体”指封建专制制度和以伦理纲常为核心的封建思想文化,“西用”一般指近代工艺技术和自然科学。洋务派认为,中国的社会制度远出西方之上,所不如人的,只是科学技术而已。因此,他们以维护传统体制为治国兴邦的根基,而将西学当成巩固封建统治的手段。这种“中体西用”的理论,决定了洋务运动的内容,也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洋务运动前后持续30多年,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同治末年以前,主要是在“求强”的口号下集中兴办军事工业;其后重心转向“求富”,着力于民用企业的兴建。

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以咸丰十一年(1861)曾国藩创办安庆军械所为起点,到甲午战争时,各地先后建成兵工厂共20多个。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同治四年(1865)曾国藩、李鸿章在上海、南京所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和金陵机器局,同治五年(1866)左宗棠创建的福州船政局,同治六年(1867)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局以及光绪十五年(1889)张之洞创办的湖北枪炮厂等。

洋务派在创办军事工业过程中,遇到资金来源、原材料供应及交通运输等诸多困难,转而兴办民用企业以“求富”。以同治十一年(1872),李鸿章在上海创立轮船招商局为发端,到甲午战前,洋务派创办开矿、冶炼、纺织、邮电、交通等各种企业共20多个。其中重要的,除轮船招商局外,还有李鸿章于光绪四年(1878)、光绪五年(1879)相继开办的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和天津电报总局,以及光绪十六年(1890)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等。

在创立工业的同时,洋务派还着手编练新式军队。最初是用近代方法训练陆军,同治十三年(1874)日本侵略台湾,筹办海防和海军的建议随之兴起。次年四月,清廷任命直隶总督李鸿章和两江总督沈葆桢分别督办北洋和南洋海防事宜,开始筹建新式海军。清廷计划10年内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3支水师。光绪十四年(1888),北洋舰队正式编成,在3支海军中实力最强。

洋务派还兴办了一批新式学堂,并派人出国留学,设馆翻译外文书刊。这些举措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和技术,造就了一批科技人材,如著名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启蒙思想家严复等人,就出自这一时期所派的留学生。

洋务运动兴办了一批近代工业,加强了国防力量,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维新变法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兴学堂、办报刊、立学会,奔走呼号,发动舆论,呼吁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掀起维新变法运动。维新派还得到了翁同等帝党官僚的支持,他们在反对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中逐步联合起来,实行变法,力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政治、经济变革,加强皇权,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存。

光绪二十四年(1898)四月二十三日,光绪帝下“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维新。自此到八月初六日103天间,在维新派的主持建议下,光绪帝先后颁布了一百多道诏令,推行新政。主要内容如下:经济方面设立农工商总局,开垦荒地,提倡私人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设立铁路、矿务总局,修筑铁路,开采矿产;设立全国邮政局,裁撤驿站;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取消旗人寄生特权,准其自谋生计。文教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改试策论;兴办新式学堂,兼习中西学科,提倡西学;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允许民间创立报馆,兴办学会;派人出国留学、游历。政治方面删改则例,裁汰冗员,撤并闲散重叠机构,允许臣民上书言事。军事方面严查保甲,兴办团练,重练陆海军。

但是新政遭到封建守旧势力的抵制和反对,除湖南巡抚陈宝箴能认真执行外,其他地方督抚置若罔闻。中央尽管在形式上建立起一些新政机关,但基本上被顽固派把持。因此,变法诏令大多成为一纸空文。变法尤其触及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的权益,他们采取各种手段破坏和镇压维新运动。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发动宫廷政变,囚禁光绪帝,罢黜帝党官员,捕杀维新人士。新政基本上被推翻,变法失败。

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不仅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改革运动,也是近代中国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它的失败,促使更多的有识之士走上革命的道路。可笑的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势力虽然镇压了维新变法,但是在两年后又重新拾起了维新变法期间的一些措施,以“新政”的面目出现,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戊戌变法的措施是正确的。

□新政与预备立宪

20世纪初,为了应对内忧外患,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清政府先后打出了“新政”和“预备立宪”的旗号,着手实施社会变革,以应付日益严重的国内危机。

自光绪二十七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1~1905),清政府出台了多项“新政”措施,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政治方面:改革政治机构,修订法律。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裁撤冗衙,裁汰书吏差役,废止捐纳制度,整饬吏治。光绪二十八年(1902)开始修改律例,取消凌迟、枭首等苛刑,轻犯或以工代罚,或收容习艺。军事方面:改革军制,编练新军和警察。裁减绿营、练勇,停止武科举,各省设武备学堂。经济方面:提倡商办实业;成立商部,着手制定一系列商务规章,鼓励私人资本自由发展,奖励发明创造者。文教方面:废科举、兴学堂,制定学堂章程,统一学制。通令各省选派留学生,奖励留学归国者。光绪三十一年(1905)成立学部,统管全国教育。尽管“新政”旨在维护和加强清王朝统治,但在客观上的确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型知识分子队伍的形成。可是,清政府为解决“新政”经费而增加名目繁多的新捐税,各级官吏借机勒索敲诈,下层群众不堪其苦,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在新政中,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趁势崛起,左右了晚清政局。

日俄战争以俄国战败而告结束,强烈地震撼了清统治集团部分开明官僚和资产阶级上层人士,他们纷纷呼吁“立宪”;此时国内革命风潮日益高涨,清政府也想以“预备立宪”来应对社会舆论和革命风潮。光绪三十一年(1905)九月,清政府派出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五大臣考察归国后,奏报清廷称立宪可使“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弭”。清政府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七月正式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各地资产阶级上层人士联合开明官绅,纷纷成立社会团体,其中著名的代表人物及其团体有:张謇在上海组织的第一个立宪团体“预备立宪公会”,梁启超在日本建立的“政闻社”等。这些社团大造立宪声势,国内外遥相呼应,掀起了立宪运动。

但是清王朝借“预备立宪”之名而行满洲皇族集权之实。在官制改革中,满足亲贵而极力打击汉族官僚尤其是地方汉族封疆大吏的权势。例如袁世凯就被革去8项兼差,被迫交出4镇新军。清政府又用明升暗降的办法,将另一拥有雄厚实力的地方总督张之洞调到中央。清政府的这些举措加剧了汉族官僚集团的离心倾向,使自己愈加孤立。

立宪派发动舆论,批评清政府拖延,没有立宪诚意;一些地方督抚和大臣也奏请清政府加紧立宪。迫于内外压力,清政府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八月一日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宣布以9年为立宪的预备期。十一月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死去,溥仪即位,改元宣统,其父载沣监国。载沣罢黜袁世凯,令其回籍,并陆续将军政大权收归于满洲贵胄手中。立宪派利用各省咨议局这一合法机构,联合敦促清政府加快立宪,并发起收回路、矿利权的运动。从宣统元年(1909)十二月到宣统二年(1910)九月,立宪派接连发起三次大请愿运动,要求速开国会,成立责任内阁。宣统三年(1911)四月,清政府成立责任内阁,阁员13人,汉族官员仅得4席,满、蒙占9席,其中7人属于皇室,因此被戏称为“皇族内阁”。至此立宪派的幻想彻底破灭,很多立宪派人士和地方大员转而倒向革命阵营。在辛亥革命的暴风骤雨前夕,清政府彻底成为孤家寡人。

同类推荐
  • 袁腾飞讲先秦·上古春秋

    袁腾飞讲先秦·上古春秋

    中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思想、文化,记载了我们祖先在长期奋斗中开展的实践活动、进行的理性思考、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其核心的内容已成为流淌在我们民族血脉中的文化基因。本书从上古传说讲起,女娲、伏羲、神农、黄帝、帝喾、尧、舜轮番登场。令人肃然起敬的身世之谜,补天教民的不世之功;夏、商、西周江山更迭,庸王丧邦,圣主治世,小人误国,贤臣辅主。
  • 维罗尼卡的钟声

    维罗尼卡的钟声

    一个叫维罗尼卡的小城市,一个平凡的少年,一段平凡的恋情,这一切在纳粹的侵略下,变得不再平凡……纳粹到底在这个城市隐藏了何种武器?主人公能逃脱死亡的追捕吗?听,维罗尼卡的钟声现在敲响了。
  • 三国之杨氏天下

    三国之杨氏天下

    杨岳好不容易找到工作,却被跑车给撞了,莫名其妙的穿越到了三国。为了能在这乱世中活下去,杨岳不知不觉走上了与群雄争霸之路。他穿越到三国所带来的蝴蝶效应,改变了不少英雄豪杰的命运轨迹,不一样的三国即将展开。
  • 应天皇都

    应天皇都

    王者的成就,不是一人的拼杀,帝业!那是几世的筹谋和万人的艰辛。乱世枭雄,一世情仇,该怎么完结?乱世豪杰振臂一呼,应者四方云集,数万百姓起而响应。白莲教成为起义过程中举足轻重的一支起义军,只待时机!
  • 歧道难

    歧道难

    大齐自开朝以来,历经三代明君励精图治,国泰民安。然而第四任皇帝昭帝继位不过一年便薨,平南王趁机暗算兄长夺位,大齐从此由盛而衰。司空念出身于北燕皇宫,从小便被告知父母死于大齐皇丞之手,在北燕势力的精心培育下,慢慢沦为了复仇工具,然而身世的真相却万万出乎他的意料......
热门推荐
  • 莲蓬升瑞

    莲蓬升瑞

    他们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挚友,他们一起经历了风花雪月的青梅竹马,又一起经历了腥风血雨的风云变幻,最终他们将一起走出一个怎样的世界?
  • 霸道校草:说爱我

    霸道校草:说爱我

    第一次在酒吧遇见某男被某女拉进女厕所,后来某女被某男强吻,某女被某男发现了不平凡的身份,某女失落走开某男却一把抱住她对她说:“我爱你,不会再失去你。”
  • 邪帝狂妃:邪帝宠宠宠

    邪帝狂妃:邪帝宠宠宠

    慕容音初:“谁说邪帝高冷,在我面前这个是鬼吗?咳咳,每天爬我的窗子也就算了,为什么还和你那群兔崽子说我是他们主母!邪帝,想吃竹笋炒肉吗?”某邪帝:“小宝贝,本尊辣么帅,你怎么可以不爱呢?”(请放心入坑,本文甜宠文。)
  • 优秀孩子必备的9种思维10种能力

    优秀孩子必备的9种思维10种能力

    当今社会,一切竞争都应该归结为头脑的竞争,因为头脑能催生创意,能从根本上决定成功与失败。但凡成功者,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质:积极主动,富有创造力。当然,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由他的思维和能力所决定的。本书为孩子们详细地阐述了应该具备的9种思维方式和10种能力,引导孩子学会自理,变得自强。通过阅读本书,孩子们能够理解其中的精华,从而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
  • 盘龙真贱男

    盘龙真贱男

    看西安如何在盘龙的世界精彩演绎,永远经典的盘龙,追寻盘龙的经典。努力写书。不喜勿喷、
  • 黄泉大鬼

    黄泉大鬼

    大浪淘沙始见金,看破红尘终为鬼。皇图霸业,机关算尽,又有几人得道?冲冠一怒,屠戮三界,唯有黄泉大鬼!
  • 盛世绝宠之吾本红妆

    盛世绝宠之吾本红妆

    二十一世纪杀手之王魅影醒来听到“南凌质子醒了”!居然穿越成一个阶下囚,还是个伪娘!原来本尊凤倾岚为了打破预言“天煞凤星,可逆乾坤,统四国”,自幼便女扮男装,成了南凌三皇子凤倾澜。还惹上了魔紫宸“公”主对她另眼相看?拜托,你不是已经知道我是女人了么,为何还动不动一副吃醋的样子!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血战米峪镇

    血战米峪镇

    发生在1940年6月的米峪镇战斗,是贺龙元帅指挥八路军120师358旅,在山西省娄烦县米峪镇地区,以预期遭遇战的方式,消灭侵华日军精锐的村上大队七百余人的一次漂亮的歼灭战,俘虏大中尉以下官兵二十余人,缴获骡马三百余匹、轻重机枪六挺、步枪一百五十余枝,子弹一万余发。不仅粉碎了敌人的夏季大扫荡,巩固了我晋绥抗日根据地,保卫了陕北延安和党中央,而且被载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征战史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这次战斗的胜利与娄烦老区人民的奋力支援和英勇参战是分不开的。
  • 邪王霸爱

    邪王霸爱

    桑椹本事一缕孤魂却落到了一个域外的时空里,遇到了这个时空里最为阴晴不定的邪王。且看看一个农家女是如何一步一步的走上天阶,用着自己最大的勇气追求自己的爱情。一身妖邪的摄政王,阴晴不定。却偏偏在时光中遇见了她。只要你想要做的,尽管去做,本王在你的身后,不管你走到哪里,只要回头就可以看到本王。我给你最大的宠爱,就是肆无忌惮的活着。
  • 穿回民国做千金

    穿回民国做千金

    无奈穿回民国,原本只想普通的做个老百姓却无法眼睁睁的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遇难,不对,为什么战争提前了历史怎么改变了,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