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00600000014

第14章 建文帝与王爱山永乐寺

明惠帝朱允文(1377-?)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年号“建文”,在靖难之变后下落不明。时驸马都尉梅殷在军中,从黄彦清之议,为发丧,追谥孝愍皇帝,庙号神宗,壬午以后谥不行,至南明弘光元年七月,以与显皇帝庙号复,改上庙号惠宗,谥号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清朝乾隆元年上谥号为恭闵惠皇帝,后世有人以其年号而称建文帝。

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的第二代皇帝,其父朱标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子,早年立为太子,不幸中年早逝。朱元璋按封建礼法传统,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元璋死时,他已21岁了。继位后改“洪武”为“建文”,史称“建文帝”。但在位仅仅四年,即被燕王朱棣用武力推翻,而建文帝最后的下落,就连史书中的记载也彼此矛盾,因此成了千古之谜。

关于建文帝的下落,《太宗实录》中如是记载:建文四年六月,“靖难”的军队打到南京金川门,建文君“遂阖宫自焚”。燕王“望见宫中烟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尸于火中,还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痴呆耶!”

然而,关于建文帝死于火焚这个说法从古至今都是疑点重重。

据《明史·恭闵惠皇帝本纪》载:

“宫中火起,帝不知所踪,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屍于火中……或云帝由地道出亡……正统五年,有僧自云南至广西,诡称建文皇帝……”

文中还有自称“千忠戮”(谐音“千钟禄”)者,绘声绘色地称建文帝曾题词于逆旅:

“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四大皆空相。历尽了磊磊高山,滚滚长江,谁识我一瓢一笠到襄阳。”

又见《明神宗实录》记载,首辅张居正曾对神宗说,国史不允许记载这件事,但是先朝故者有传言,当初燕王入城,建文帝即削发披缁,从间道逃走。

在历代的记载中,又属清代学者谷应泰编撰的《明史纪事本末》的记载最具有代表性。它成书早于《明史》,为私人著述,权威性是被当时人们所认可的。上面就指出了建文帝并未自焚,而是在大臣的保护下由密道逃出南京。

据谷应泰记述:

建文四年(1402)六月,建文帝得知南京金川门失守,长吁短叹,欲自杀。翰林院编修程济建议,不如出走流亡。太监王钺跪在地上提醒皇上,高皇帝升天之前,留下一个宝匣,交代说,如有大难,可以打开。众人一起赶到奉先殿左侧,看到一个红色宝匣,四周用铁封着,锁也用铁灌注。建文帝一见祖父的遗物,不免悲恸,下令焚烧大内,皇后马氏赴火死。程济砸开宝匣后,但见里面有三张度牒,分别写着“应文”、“应能”、“应贤”,里面还有和尚的袈裟、僧帽、僧鞋、剃刀,以及银元宝十锭。写着:“应文从鬼门出,其余人等从水关御沟而行,薄暮时分在神乐观的西房会合。”建文帝叹道,这岂非天数!程济立即为皇上剃去头发,换上袈裟、僧帽、僧鞋。杨应能表示愿意剃度,随帝流亡;监察御史叶希贤毅然说,臣名贤,无疑就是“应贤”,也剃度改装随从。当时在殿上的五六十人痛哭流涕,都表示要随从流亡。建文帝说,这么多人一起行动,势必引起怀疑。于是决定由九人陪他前往鬼门,在神乐观乘船至太平门。民间盛传当建文帝出鬼门时,门外正好有一艘小船,船中有一道士,呼建文帝乘舟,并叩首称万岁。道士说:“昨夜梦见高皇帝,命臣来此守候。”

《明史·胡传》中还记载道:

永乐五年,朱棣派遣户科都给事中胡,以颁布御制诸书、寻访仙人张三丰为名,暗中侦察建文帝的踪迹,前后长达十六年之久。

此外,朱棣还组织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由三宝太监郑和统率,七下西洋,追踪到海外。追寻虽无结果,却成就了世界航运史上的一次壮举,这是朱棣始料未及的。

所有这些迹象都足以表明,建文帝逃出宫的可能性非常大。

那么,逃出皇宫后,朱允炆到底去了哪里呢?

在宁海当地,一直以来都流传着这么一个传说——建文帝当年出逃后终老于王爱山永乐寺。

建文四年(1402),朱棣攻破明朝京城南京。大学士方孝孺见大势已去,就将建文帝与建文帝长子朱文奎秘密送往家乡宁海,安排在宁海强蛟一带海域中的孤岛上居住。建文帝为了掩人耳目将家人与随从改姓尤(其意龙字去撇,为虎落平阳,蛟龙失水之意)。后来建文帝后人怕遭到灭族之灾,又将子孙分散到宁海各地。至今西店和桥头胡等地都有姓尤的村庄存在,不知道是否与建文帝一系有关。

当初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朱棣应允。然而之后在金銮殿上,由于方孝孺不愿草拟诏书,导致朱棣违背诺言,残暴地灭了他的十族,株连坐死847人(一作873人)。成为有史以来最重的刑罚。

当时建文帝尊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三人为儒家师傅,对他们言听计从。政治上黄、齐二人出场更频。然而有成祖最信任的谋士姚广孝作保的方孝孺为何罪责却远甚其二人?

据载,方孝孺的妻子郑氏和两个儿子方中宪、方中愈均上吊而死,两个女儿则投秦淮河而死。然而,他的亲戚朋友可都遭了殃。每抓到一个,都带到方孝孺的面前,让他看看,再行千刀万剐,一共杀了七天,八百七十三人。种种迹象表明,成祖是在逼迫方孝孺。如此恶行,难道只是为了逼迫方孝孺草拟诏书而已?会不会也是在逼问建文帝的下落呢?

宁海永乐寺地处三县交界的王爱山,在当时属偏僻山野。据宁海本地传说,建文帝后来就隐匿于此。

据说永乐七年(1409),明成祖还是于心不甘,带了近侍,亲自到永乐寺微服查访。此时建文帝已经去世,传承其衣钵的真达法师也外出云游名山,朱棣只得悻悻而归。

直到永乐二十年(1422),真达和尚在圆寂之际,才把建文帝的有关遗物移交下来,代代寺僧相承,秘不外传。

清末,这件事慢慢流传开来,渐为外人所知。

据潘志海先生记述:

到了20世纪的60年代中期,永乐寺的时任住持是个天台僧人,法号已无从得知。因其身高将近一米九,人们都称呼其为“长和尚”,渐渐地也就没人再记得法号。当时,寺中还有一个来自辽东的妇人,在寺中负责料理事务。

这位人称“长和尚”的主持就是那一任建文帝遗物的传承人。除此之外,他还藏有宋代罗适的《永乐寺碑记》原稿。由此,他了解到永乐寺原称“蒋山寺”,乃蒋氏先人舍宅所建。于是,他就打算把这份建文帝遗物交由蒋氏后裔来保存。几度催促后,蒋氏后裔这才赶到了寺中。然而,当时没有多少文化知识的蒋氏后人看到只不过是几张黄纸和一些看不懂读不透的书卷,居然都推脱不要。

最后,这位长和尚圆寂,归葬于天台老家毛竹蓬,那张碑记和一些建文帝的遗物也就不知所终了。

同类推荐
  • 汉末狼骑

    汉末狼骑

    重生汉末,北击鲜卑,南掠匈奴,雄踞河套,虎视天下!江山如画,美人如玉,试问:谁能一统天下?
  • 1936:历史在这里拐弯(西安事变始末纪实)

    1936:历史在这里拐弯(西安事变始末纪实)

    放眼世界:狼烟滚滚,野蛮代替理性,佛朗哥挑起西班牙内战,德国挑战欧洲,意大利将阿比西尼亚划入自己的版图,法西斯对世界和平的威胁甚嚣尘上近看中国
  • 穿越之厨王

    穿越之厨王

    身为一家超五星级酒店首席大厨的李奇,因为喝了点小酒,竟然奇迹般的穿越到了北宋末年。来到这个无亲无故的陌生世界,无奈之下,李奇只好抄起了老本行,在汴京一家即将贱卖的酒楼做起了厨师。李奇原本只想做一名低调的小厨师,可是是金子到哪都会发光,男人太出色,有时候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高太尉想吃牛排?-没空!”“蔡太师想吃火锅?-让他提前一个月预约。”“李师师想吃水果沙拉?-呃...白天没空,晚上再去。”“李清照想吃芝士蛋糕?-问她和赵明诚离婚了没有?”
  • 中国通史:第四卷

    中国通史:第四卷

    本书全方位介绍中国历史的基础知识,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法律、宗教、民俗等领域,书中将中国上起原始社会、下至民国的历史进程划分为四卷来讲述。
  • 大宋纨绔

    大宋纨绔

    病榻上的皇帝,各怀心思的群臣,还有隐藏着的神秘力量……一场诡异的蹴鞠赛,是一次小球转动大球的成功外交经历,还是所有阴谋的汇合之所?皇位之争异常惨烈,朝政之争惨烈异常,下一个,又是谁会成为前往岭南路上的露野白骨?当天下的目光都集中在汴京的玉津园的时候,一个纨绔子弟的出现改变了朝局的流向,也改变了各国之间的关系。没有烽火,厮杀虽不至于肉薄骨并,却是更能刺心切骨。本文讲述一个纨绔子弟如何娱己娱人娱天下,愚左愚右愚四海,以一介布衣的身份玩转朝局,大杀八方。
热门推荐
  • 逍遥都市医仙

    逍遥都市医仙

    没办法,谁让我是一个山区出来的小白呢,虽然我什么也不懂,不过,想让我帮忙看病的人很多,您是哪位,后边排队去吧你。
  • 飘过半个地球的追寻

    飘过半个地球的追寻

    《玩股堂:飘过半个地球的追寻》是作者根据自己从日本到美国的亲身经历改编而成,为半自传体小说。其内容富有浪漫的异国情调,讲述了真实感人的生活经历。同时,深刻发掘人性,让人感慨万千。同时又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深思。另外,结合小说本身的情节,理论和实际生活遥相呼映,让读者学习“心”的修行,从而改变命运,心想事成。
  • 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教你学摔跤

    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教你学摔跤

    体育运动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室内外体育运动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主要项目有田径、球类、游泳、武术、登山、滑冰、举重、摔跤、自行车、摩托车等数十个类别。
  • 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生活小实验

    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生活小实验

    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学生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谋求独立完成整个活动,而不是聆听教诲和听取指导。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这个生态化空间里,只是一个绝对的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
  • 雪龙域

    雪龙域

    致力于修仙的视角书我中华龙族神威,从武侠开始,豪情逆子为了寻找传说中的雪龙域,历尽艰险。可谓是大乱之世,必是雄起之时。看尽世态风云,受尽人心狡诈。看英雄少年如何在纷扰忧乱中,层层突破,步步为营。
  • 龙族是人类最好的朋友

    龙族是人类最好的朋友

    龙祭是人类向巨龙献上祭品的仪式,为了平息巨龙的愤怒,人类奉上了金银珠宝…以及女人。回溯历史,龙族原本是人类最坚定的同盟,但某一天世界变了,稀少的龙族像蝗虫那样铺天盖地席卷大陆,人类早已遗忘了大陆原本的名字,龙族君临大陆的那天是新龙历的开端,今天的大陆更名为龙星。姐姐被作为龙祭祭品,他却无力反抗,心中深埋下复仇的种子,有朝一日定要成为龙族末日
  • 狂后诞生:独揽君心

    狂后诞生:独揽君心

    为江上社稷,为心底敬重的一份夫妻之情,他伤了她,没料到她会刚毅的以性命相搏。受尽万千宠爱的玉人儿,被歹人毒害,用几乎一世功力换取了那人的最爱。日月神功的护身险险逃过一死,重新睁眼的那一刻仿若重生,从此腹中麟儿将会是自己全部!至于娃儿他爹?她不稀罕!
  • 万里征途

    万里征途

    一个叛逆少年的政坛之路,他的成功是偶然的也是必然。
  • 尊佑帝

    尊佑帝

    天地之能无所无止,世间生灵是那极之密,灵魂附身是那秘之锻造,可怜的大毛二燕没有了身体相连,通向极乐之门将存于细物,些许会有那亿月的连尘还于真身,身体包万千灵魂,到那时这极乐之门将会敞向万千,又是哪一个的主宰?世间的短暂,梦由心生,强大的意境只留给命久之人,他们走完了心所想,梦所有,通向那极乐可任由变换,无群的乐意将流传于上今。为了能够让人间延续下去,灵和雨用亲身的体验诞下了一对双胞胎,为此子民效仿,以示留恋。此刻间见有一心雨飘落,五彩光后瞬灭,其依依贪玩将其用一锦线穿而挂于脖,其物乃仙界掌使雨花雪之灵气,时而久乃引雨还魂天界之用。神间发生了动乱神主之女依依逃离,千年后成了“佑帝”连手天之子……
  • 八宝来了

    八宝来了

    人无情,是为道无情?不过三两滴秋雨入肝肠,好无味。便是沧海有泪,指点两下山河成了罪?何必十多年,来叹:只是月下自怜惜照,不能圆也许也只有证道才能破了这千般无奈才能梦一回那曾今灿烂的少年也还好吧?那时的八宝,那时的我,有你陪着,方才最好无奈等做空杯尽不负恩师不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