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03200000015

第15章 孩子“人来疯”怎么办?

我的儿子今年5岁,平时挺听话的,规规矩矩,很乖巧可爱。可是家里一有客人来,孩子就一反常态,表现得特别淘气,有时把玩具丢得满屋子都是,或者在客人面前跑来跑去,显得很“野”,弄得我们很尴尬。有时带他上街逛商店,要是遇到了熟人,我们跟熟人说话,儿子就来劲儿,先是围着我们和那位熟人跑着转圈,还怪模怪样的做鬼脸,继而绕着柜台疯跑。当我们与熟人分手以后,儿子就跑回来,挽着妈妈,乖得像个小绵羊似的。有客人在场时,也不好对孩子训斥什么。我们有时觉得孩子这种淘气、出格的行为好像是故意做出来给人看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孩子的这种行为叫做“人来疯”,所谓人来疯,就是越有客人,越不听大人话,上蹿下跳,做各种怪动作,发各种怪声音,跟家长撒泼耍赖,以致影响了大人间的交流,往往弄得大人非常恼火,又不便发作。事后批评他也不管用,下次照样“人来疯”。孩子“人来疯”的确让不少父母感到头疼,这种现象多发生于2~7岁的儿童。在当今独生子女家庭,这种“人来疯”有日渐增多的趋势。孩子为什么会犯“人来疯”呢?这其中有孩子的原因,也有父母的原因。

从客观上分析,是由于孩子的大脑皮层发育尚不完善,稍加刺激就容易兴奋,而孩子又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另外,孩子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弱点,客人来了,父母因照顾客人而冷落了他,这时,孩子会故意做些反常的举动表示不满。

从主观上分析,是孩子的行为习惯较差,不懂得应该怎样面对客人。而且感觉到有客人在,父母不好意思训斥自己,因此更加放肆。还有的是孩子表现欲较强,喜欢在众人面前表现,想以此来引起别人注意又不会掌握分寸;有的孩子缺少玩伴,生活单调,用“人来疯”发泄精力;有的孩子用“人来疯”达到满足情感或物质需要的目的……

再来看看孩子以外的原因。在家庭中,如果孩子总是父母和爷爷奶奶注意的中心,当客人来到时,孩子自然就觉得自己是中心。客人的到来,对孩子也是新鲜的刺激,例如客人的表扬常常让父母感到高兴,孩子能敏感地发现这种场景的互动,就会越发得意。再者,有时当大人开始谈自己的话题时,没有给孩子明确的停止“疯”的提示。

鼓励引导法:家里来了客人,孩子变得异常兴奋

妈妈的大学同学张阿姨来到家中做客,平时听话乖巧的菲菲突然变得异常兴奋,一会儿跳到沙发上,一会儿围着张阿姨转来转去,摸摸这儿,碰碰那儿,还去拉张阿姨漂亮的卷发……

妈妈:菲菲,你做什么呢?不许拉张阿姨的头发。

菲菲:张阿姨的头发好漂亮呢!

张阿姨:菲菲的发卡也很漂亮啊!小菲菲真是越来越漂亮了,将来一定是个大美人!

菲菲:嘻嘻……

(菲菲更加得意忘形,还做着各种鬼脸)

妈妈:菲菲,进屋去,妈妈和张阿姨有事情要说。

菲菲:不,我要玩!

妈妈:菲菲,要不你给张阿姨弹一首你新学的钢琴曲吧,叫什么名字来着?

菲菲:叫《苏珊娜》。

妈妈:对,《苏珊娜》,钢琴老师还夸你弹得很好呢,对吗?

菲菲:对!

妈妈:那你就弹给张阿姨听吧!

张阿姨:嗯,阿姨好想听啊!

菲菲:好!好!

(菲菲兴奋得跑到钢琴前,为张阿姨弹了一首《苏珊娜》)

张阿姨、妈妈:菲菲弹得好棒啊!

妈妈:菲菲,现在呢,妈妈和张阿姨要谈一些事情,你去隔壁找小雪姐姐玩好吗?她妈妈新给她买了一只泰迪熊,她还说要和你一起玩呢!

菲菲:太好了,我这就去找小雪姐姐玩!

通常,客人来到家中,给孩子带来的是一种新鲜刺激,更何况客人来一般要逗逗、夸夸孩子。当家中有客人时,孩子特别容易兴奋。加之在这一年龄段的孩子神经系统的抑制功能尚不完善,他们极力地想在客人面前表现自己。有些孩子,似乎“鬼心眼”很多,似乎知道在这个时候不管怎么闹,家长也不会过分严厉地管教自己,因此乘机尽情地“发泄”一番。

客人和家长的放纵、宽容也是造成孩子行为“出格”的一个客观因素。客人乍到,总喜欢以孩子为话题谈论几句,夸赞几句也是免不了的。但这就点燃了一根导火线,引出了孩子一系列兴奋的表现,当大人们的话题转向另一“幕”时,原先的“主角”——孩子却依然不肯“谢幕”,退入后台,还要继续在“前台”表演。这时孩子会加大嗓门,或做出各种惹人注意的举动,要求别人再次注意自己,宽容的客人往往很自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甚至还会继续表扬几句,又一次强化了孩子的行为。孩子会闹得更凶,难免会使父母陷入尴尬的境地。

矫正孩子“人来疯”的原则是满足孩子合理的需要,帮助孩子完成从前台到后台的转换。客人没有到来前,就要让孩子知道在不同的时间应该扮演不同的角色。客人到来后,给孩子一些表演的机会,例如让孩子背诵一首唐诗或者让孩子弹一曲钢琴,然后给孩子一个明确的停止的提示,帮助孩子完成角色的转换。这既是在肯定孩子,同时又是在暗示孩子:今天的表演差不多就到这里了。如果需要,再明确地说:“下面叔叔(客人)要和爸爸说一些事情,你让妈妈给你讲故事好吗?”这时最好不要马上让孩子从事一个人的活动,这样反差太大,孩子不容易接受。

矫正孩子的“人来疯”,要先研究原因,对症下药。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事先警告,并给予惩罚或奖励措施

家长都知道自己的孩子什么情况下爱闹“人来疯”,应该事先警告,防患于未然。比如家里亲友聚会之前,跟孩子讲清道理,不许“人来疯”,而且要提出惩罚或奖励的措施:如果犯了“人来疯”,下次到别的亲友家聚会不带他去,或者取消某项外出游玩的计划;如果孩子听家长的警告,果然没闹“人来疯”,应答应孩子一项正当的要求。关键是家长说了话要算数,不论该惩罚,还是该奖励,都要认真兑现。

◆给孩子创造正当表现自己的机会

孩子希望得到大人的关注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能创造机会,让孩子正当地表现自己,家长和其他人又给以认真关注,并做出肯定性评价,就可以把孩子的表现欲引上正道,而不再搞“人来疯”了。

这就要求家长分析孩子的特点和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比如,可以安排孩子在众人面前展示他的特长:给大家唱支歌、朗诵一首诗讲一个寓言故事、跳个舞或练拳脚,让大家看他的书法、绘画或小制作等等。大家充分肯定孩子的优点,也提出希望。这样,孩子会非常满足,而且想以后做得更好。“人来疯”自然没有用武之地了。

◆让孩子与小伙伴交往

孩子精力旺盛,跟小伙伴一起玩耍、逗闹,能使精力得到正常发挥,还培养了交往能力。孩子们在一起,人人有表现机会,人人可以“疯”,自然减少了在不该“发疯”的场合“发疯”的可能。

有些孩子的“人来疯”不太严重,可能会随着他的成熟、懂事,自行转变。最好是早点儿矫正,免得发展严重,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总之,如果能搞清孩子“人来疯”的原因,就能设计一些对策,让孩子表现得既有教养又不失活泼,同时,孩子在与客人交流中也增长了社会交往能力。

下面是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家长们不妨试一试:

◆行为训练法

经常带孩子外出交往,学习待人接物的方法及礼貌行为。在家中,则要培养孩子独立游戏、不纠缠大人、不妨碍大人做事的习惯。

◆暗示法

客人来后,可以向客人介绍一下孩子的一些情况,稍加夸奖与鼓励。如“我家孩子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最会自己玩了”等。当孩子仍按捺不住自己的兴奋时,大人可以继续暗示道:“客人阿姨最喜欢听话的孩子,快去自己玩吧!”与此同时,可以用较严厉的目光看着他,或稍用力地拍孩子的肩膀,暗示自己的不悦。

◆疏导法

即事先安排好有趣的事让孩子暂时回避,如去邻家或门口玩。当孩子没地方去时,也可以取出孩子最喜欢的玩具或图书,并把糖果点心拿给他。对于表现欲较强的孩子,客人来后,在时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让他在客人面前表演一些小节目。如唱首歌,背儿歌等。

◆游戏法

孩子是非常喜欢游戏的,在游戏中孩子很乐意遵守规则。因此,客人来后,可以安排孩子做小招待员,以游戏的开幕式掌握他表现的尺度。

◆奖惩法

客人离开后,可以和孩子认真谈谈孩子刚才的表现,表现好的应及时给予奖励,差的要批评,或取消本来要带他去公园的约定等,给他一个深刻的教训。

总之,孩子的特殊行为多半有迹可循,父母只要多一些观察,就可以找到原因,并提供适当的引导,孩子就可以逐渐改善。父母不需要过度心急,孩子的改变需要时间,只要耐心的教导和等待,孩子一定会有所改变的。

如果孩子知道父母在客人面前会比较宽容,就想借机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这时的父母一定要坚持住,和孩子明确地讲:无论怎样闹,你的要求也不会答应。这样,孩子闹过一两次以后,发现挺没趣的,就不闹了;如果父母碍于客人的面子,满足了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孩子就会一而再,再而三的“人来疯”了。

同类推荐
  • 诺未门:犹太人的家教圣经

    诺未门:犹太人的家教圣经

    通过一个个生动典型的故事和精辟独到的点评,全面系统地揭示了造就犹太奇迹的根本原因,告诉世人:犹太奇迹并非神秘莫测、不可超越的神话,而是建立在教育之上的。只要像犹太人那样重视教育、抓好教育,我们的孩子完全可以像犹太人一样优秀,我们也可以创造出比犹太奇迹更辉煌的中华奇迹。本书通过各种案例和实例展现了犹太家庭的“真正的教育经验”,可以说是每一位父母都需要学习的知识。通过此书,您会更深刻的理解“教育是一门艺术”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 从“放牛娃”到宋氏家族的奠基人

    从“放牛娃”到宋氏家族的奠基人

    《从"放牛娃"到宋氏家族的奠基人:宋耀如现代教育理念研究》以烜赫一时的宋氏家族的缔造者宋耀如的教育理念为核心,探讨美国“斯巴达——基督教”精神对他的影响;探讨宋耀如倪珪贞自觉的有计划的细致入微的家庭式教育;探讨家族式教育对一个民族,对中国近现代史,甚至是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 跟孩子一起玩吧:家庭教育中的游戏经典

    跟孩子一起玩吧:家庭教育中的游戏经典

    为了建立一种自然而合理的教育方法,必须把人作为个体进行大量精确而合理的观察,重点是观察一个人幼年时期的情况,因为这段时期是奠定一个人教育和文化基础的年龄。
  • 宝宝哺育100分

    宝宝哺育100分

    本书主要讲述营养是宝宝身心发育的物质条件,是预防和抵抗疾病的重要因素,如果营养结构合理,宝宝的体重会正常增加,动作和智力的发展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 一分钟亲子沟通

    一分钟亲子沟通

    本书的1分钟亲子沟通技巧摆脱了传统的无益的沟通方式,教给父母如何采用1分钟亲子沟通技巧,让孩子在1分钟的随即轻松沟通方式中受益终生,并且拉近父母和儿女之间亲子关系。1分钟亲子沟通技巧包括1分钟倾听技巧,让孩子爱和父母说;1分钟的说话方式,让孩子爱听父母的话;1分钟合作的技巧,让父母赢得孩子的合作;1分钟的惩罚,让孩子学会自我反省;1分钟的赞美,让孩子得到更多的鼓励和动力;1分钟的激励,给孩子心灵补充能量。
热门推荐
  • 民间异闻录

    民间异闻录

    因为和几个美女玩了一个游戏,我的脸上被烙上了人脸地图,这张图是一切恐怖事情的开端……
  • 归家之旅

    归家之旅

    漂泊在这个城市数年,每日墨守成规的生活波澜不惊,原本以为自己的神经已经麻木,直到那天,我无意中点开了高中时代闲的无聊写的自传小说。封存的往事被一页页翻开,那些想要遗忘的记忆想要逃避的往事都在我面前展开,而我终究还是发现了一个众人竭力想要掩盖的秘密。
  • 惊世毁灭:她来自地心

    惊世毁灭:她来自地心

    地底的生物们中的某些部分是圣经等宗教中恶魔的原型。它们很快就会大举侵犯地面,一无所知的人类即将面临危机……十年前的西伯利亚发生了什么,洛达的真实身份是……血雨疆场,谁洒侠骨柔情?看主角如何来争霸异世生物,战天斗地,笑傲苍穹。
  • 空穴来风:中国历史中的造谣往事

    空穴来风:中国历史中的造谣往事

    造谣无非是通过一些谎言的传播来达到造谣者的个人目的。中国古人之间的斗争就从来没有离开过谣言这一武器。谣言往往都是一个新闻,新闻的特点就是引发议论的。一些专家胡说的话也被人传播,因为“专家”被认为是“事实”的代名词。只不过有些人是为了说服别人;有些人则是为了解放自己,抒发一下心中的不愤;另外一些传谣的人纯粹就是为了说而说了,在聊天中,不知不觉地,谣言就如同精神癌症一样,一发不可收拾。
  • 擦去心灵的尘土(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擦去心灵的尘土(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心灵如果蒙上了一层层尘土,应当及时想方设法的将之擦除。大家应常怀一颗感激的心看待世界,认识世界,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不被生活压力所麻痹,不被坏风气所影响,常做道德上所鼓励的事情,这样掩盖在心灵上的尘土就会脱落,就会拥有一颗真诚完美的心灵。
  • 抱得有情郎

    抱得有情郎

    少女为了替背上莫须有罪名而丧命的家人洗清罪名而踏上没有退路的复仇之路。
  • 半刃刀经

    半刃刀经

    这是一部背景宏大的玄幻故事。倍受族人欺辱的废物程一洛,在偶然间得到青木灵珠之后,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修行着。修行者,妖魔、海外灵族、仙界、神界,都在他强大的实力下臣服。最终,他发现了青木灵珠的密秘,竟然是……
  • 黑羽记

    黑羽记

    灵封之地,群雄并起。多少灵兽安眠在不为人知的角落,多少强者走在征程路上。弱肉强食是自然的规则,人情冷暖早就最强的力量。从男孩向男人转变的过程,也许前路未知让人畏惧,但止步不前只能是最坏的结果。没有什么雄心壮志只想默默守护,哪怕豁出生命。
  • 金牌幕后

    金牌幕后

    台前的明星闪耀着光芒,那片背景的幕墙后,有些人默默的付出着。我叫夏初,我写歌、我编曲、我写剧本。我只是个幕后人员,默默地见证着台前幕后的喜怒哀乐。一个平行世界的幕后工作者的故事,从北漂开始。======================Ps:本书引用内容除作品外,其余纯属虚构,切勿对号入座。(本书已A签,请大家放心收藏,多多支持。附上群号522246483,欢迎来水。)
  • 夜月行者

    夜月行者

    苏氏的最后一滴'血',来到日出学院,如同行走在夜月下的行者,翻天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