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14700000001

第1章 昆曲的产生

昆曲因其产生在中国苏州市的昆山地区而得名。15世纪,在宋朝杂剧、元朝南北曲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被称为“昆曲”的曲唱艺术体系。早期的昆曲是一种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表演结合为一体的艺术表演形式。现在,昆曲一般仅指其舞台艺术形式——昆剧。昆曲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其诞生后600多年的历史中,昆曲艺术不断发展、创新,赢得了海内外众多人士的喜爱。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应当为拥有昆曲这样高雅的民族艺术瑰宝而骄傲,这就要求我们应当了解昆曲艺术的一般知识。本书先从“昆曲的产生”这一问题逐步展开,对昆曲艺术作一个概括性介绍。

第一节 两宋:宋杂剧

昆曲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的杂剧艺术。杂剧最早见于唐朝,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杂剧还包括元曲(南北曲),狭义仅指宋杂剧,本书采狭义之意。杂,是指庞杂、繁杂,以“多”的意思最为准确,与汉朝历史上的“百戏”意思相近,都是多的意思。当时,戏和剧的意思相近,可称为“杂戏”,也称为“杂剧”。到了宋代,“杂剧”逐渐成为一种新表演形式的专称,即我们今天所称的杂剧(宋杂剧)。

宋杂剧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歌舞、音乐、调笑、杂技等,一般分为三段:第一段叫做“艳段”,表演内容为日常生活中人们熟悉的事务,作为第二段(正式部分)的引子;第二段为正式部分,大多是表演故事、说唱或者舞蹈;第三段叫散段,也叫杂扮、杂旺、技和,主要表演滑稽、调笑和杂技三段内容各一,互不连贯。

中国的宋代,是一个商品经济繁荣的时期。由于商品经济和市场的建立,形成了许多城市。与此相适应,中国最早的市民阶层产生了。市民阶层由于摆脱了农田的劳作,生活相对安定,业余时间增多,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较为强烈。北宋时期的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就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集中的城市,也是有利于市民文化产生的土壤。在东京街头,出现了集中演出各种伎艺的瓦肆、勾栏,成为各种民间艺术活动的舞台,同时,也为杂剧这种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正是适应这种需求,杂剧这种新的艺术形式产生了。

说杂剧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主要因为杂剧将民间演出活动中互不连贯的歌舞戏、参军戏、歌舞、说唱、词调、民间歌曲及音乐、杂技、滑稽剧等在保持民间艺术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融合发展而成的,其特点是将杂剧编为“段落”(即上述所述的三段),虽然段与段之间不连贯,但已经成为一种表演体系,而不是随心所欲的随机表演。这应当是中国戏剧的雏形了。

令人遗憾的是,至今没有发现宋杂剧剧本实物流传下来,但历史记载的杂剧剧目非常多。据《宋官本杂剧段数》记载,两宋时期的剧目有280种之多,如《王子高六幺》、《三爷老大明乐》等剧目,据著名学者王国维考证就是北宋时期的杂剧作品。

这就使人感到奇怪,为什么有剧目而没有剧本呢?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流传下来的文物可以肯定,在宋代肯定有杂剧剧本,如宋人吴自牧所著《梦粱录·妓乐》记载“向者汴京教坊大使孟角球,曾做杂剧本子”即是明证。

南宋人士所著《都城纪胜》记载:“教坊十三部中以杂剧为正色。”尽管可能当时的剧本不完善,数量也较少,但存在剧本的事实是勿庸置疑的。之所以没有剧本流传下来,据编者的看法,没有留传下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两宋期间杂剧刚刚初创,尚停留在比较粗略的时期,由于杂剧各段之间多不连贯,一般没有使用剧本的需求。民间演出杂剧多不用剧本,而用口耳相传使剧目得以流传。上引历史文献记述的“杂剧本子”是官方培养杂剧人才的机构(教坊)中的教师所作,因此,当时使用剧本只有在培养杂剧人才时才有使用的必要。这就证明了当时书面的剧本非常之少。两宋时期散文诗词是文人写作的主要文体形式,杂剧剧本当时并没有成为一种通行的文体,这样,能写剧本的文人就更少了。加之历代战乱以及年代久远,宋杂剧剧本流传下来实属不易。尽管如此,编者认为,从考古学的角度讲,宋杂剧剧本出土的可能仍然是有的。如果将来真有宋杂剧剧本出土,那可真是中国戏剧史研究者的福音了。

没有发现宋杂剧的剧本实物,当然对我们了解宋杂剧的全貌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一些历史文献的记载和历史文物的外貌、图像中对宋杂剧进行一定程度的研究,并且了解宋杂剧的基本面貌。山西省万泉县桥上村后土庙戏台遗址,就是我们现在所知晓的一座宋代砖瓦木结构的固定舞台;河南省温县一座宋墓中发现了刻有宋杂剧人物形象的砖雕;河南禹县白沙出土了北宋时期赵大翁乐舞壁画;河南偃师出土了北宋杂剧的演出人物形象壁画;丁都赛,是活跃在北宋时期政和、宣和(1111年-1125年)年间在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的著名杂剧女演员,宋人孟元老在其所著的《东京梦华录》一书中记载其芳名和形象图。这些宋代文物和宋人的历史记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宋代杂剧表演的基本情形,证明在北宋时期,杂剧已经基本定型,且有专业的演出人员、固定的戏台、表演用的服装道具等。

在宋杂剧剧目中,滑稽戏占有非常大的比例。在《宋官本杂剧段数》中记载的280种剧目中,除注有大曲、法曲、词牌名的剧目外,其余大多数均属滑稽戏,如《眼药酸》、《急慢酸》、《四孤夜宴》、《老孤遗妲》、《睡孤》等均是。除滑稽戏外,歌舞戏在宋杂剧中也有突出位置。

此类的剧名大多缀有大曲、法曲和词牌名,如《王子高六幺》、《莺莺幺》、《索拜瀛府》、《棋盘法曲》、《郑生遇龙女薄媚》、《崔护逍遥乐》等,都是一些歌舞曲,是唐宋以来盛行的乐曲。在宋杂剧中,歌与舞是相辅相成的,音乐说唱构成宋杂剧的基本表演形式。到南宋时期,歌舞戏甚至超过了滑稽戏,成为宋杂剧的主力剧目。在宋杂剧中,角色行当的分工体系尽管比较简单,但已经建立起来了。据《梦粱录·妓乐》记载,宋杂剧中有末泥、引戏、副净、副末、装孤5个角色行当,是宋杂剧中最基本的行当划分。除此之外,还有名叫“竹杆子”的角色,也称为“参军色”,主要负责演出时的开场和引导职责。

1127年,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在金兵的猛烈攻击下陷落,徽、钦二帝被掳到金国,史称“靖康之变”或者“靖康之耻”,至此北宋灭亡。宋高宗赵构在大臣的推举之下南下南京(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后登基,后迁临安(今杭州市),恢复大宋国号,史称“南宋”。

宋朝南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事件,随着皇室南迁,大批北方居民包括普通百姓、政府官员和知识分子,或为南迁就职,或为躲避战乱,而纷纷南下,形成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大移民。随着北方移民在南方定居,北方文化在南方传播开来,并与当地的土著文化相结合,形成具有独特艺术特色的文化。宋朝皇室的南迁,使宋杂剧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北宋末南宋初,市民阶层人口较多的温州地区产生了一种不同于宋杂剧的所谓“温州杂剧”,也叫戏文,后称南戏(南曲)。南戏的特点是完全表演故事,结构可以随故事而变化,不像宋杂剧以三段构成。南戏音乐以南方流行的小曲、歌谣为主。宋杂剧南下后,对南戏的影响很大。南戏也在各方面丰富了宋杂剧,对此后形成的元曲产生了重要影响。

昆曲虽然不是直接产生于宋杂剧,但在宋杂剧的基础之上,直接产生了宋元时期的南曲和北曲。南宋灭亡之后,南北曲取代了宋杂剧,变成了我们广义杂剧意义上的元杂剧,亦称“元曲”。南北曲或称“元曲”,此便是昆曲产生的基础。因此,南北曲是昆曲产生历史上的重要阶段。

第二节 宋金元:南北曲

宋朝南迁后,金国占据北方,并于此后占据北宋都城汴梁(今开封)。1234年,金国被蒙古与南宋联军灭亡。在金国110年的历史中,基本上占据华北地区。金朝统治期间,在文化上注重融合汉族文化。在戏剧方面,宋杂剧在与金朝对峙的南宋地区与当地土著文化融合,使盛行南方地区的南曲得以迅速发展,并最终取代宋杂剧成为南方的主要戏剧艺术表演形式。

在华北的金朝统治地区,则与金朝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相融合,发展成为所谓的“金院本”(即行院所用剧本)。“金院本”与宋杂剧在体裁、演出形式、脚色分工等方面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在所用曲调(曲牌)上不同。据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考证和统计的689种“金院本”中,宋官本杂剧中所用的曲调以大曲、法曲和词调为多,而“金院本”杂剧则吸收北方汉族民歌和许多少数民族的曲调和民歌。因此,在金朝时期,从宋杂剧基础上形成的金院本,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北曲杂剧即“北曲”。由此,在中国戏剧史上形成了南北曲对峙的局面。

南北曲的对峙局面不久就被一件重大的历史事件所改变,这就是蒙宋(南宋)联军于1234年灭亡金朝后,蒙古军于1276年攻陷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并于1279年在崖山消灭南宋的残余势力,南宋完全灭亡。元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中国的少数民族政权。南宋的灭亡和元朝统一全国,在客观上创造了南曲和北曲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的氛围,使原先相互对峙的南曲与北曲开始取长补短,相互融合起来。

南曲产生于中国宋金元时期的南方,大致在长江以南,以温州、永嘉为中心。南曲是以戏曲、散曲所用各种曲调的统称,大多源于唐宋大曲、北宋鼓子词、宋词、传踏、诸宫调以及当时的一些南方民间曲调等。南曲盛行于宋、金、元、明。用韵以南方(江浙一带)语音为准,有平上去入四声。音乐上用五声音阶,声调柔缓婉转,以箫、笛等伴奏,明代初期亦用筝、琵琶等弦索乐器。宋元南戏和明清传奇都以南曲为主。

北曲是宋元时期北方戏曲、散曲所用各种曲调的统称,同南曲相对,大都渊源于唐宋大曲、宋词、诸宫调和北方民间曲调,并吸收了金元兄弟民族的音乐综合发展而成。用韵以中州韵为准,无入声。音乐用七声音阶,声调遒劲朴实,以弹拨乐器伴奏,有“弦索调”之称,也用鼓、笛等乐器伴奏。元杂剧都采用北曲形式。最初南北曲的曲牌不能出现于同一套曲内。

元中叶以后,南北曲牌不能出现于同一套曲内的成规开始被打破,南戏开始兼用北曲。主要情形有以下三种:一是在一套南曲中穿插上一两个北曲的曲牌。如《小孙屠》第14出中插入北曲“端正好”、“脱布衫”2曲;二是用南北合套,将北曲曲牌与南曲曲牌依次相间联成一套,剧曲如《荆钗记·男祭》所用的“北新水令”、“南步步娇”、“北折桂令”、“南江儿水”等一套;散曲如元代贯云石的《西湖游赏》中所用“北粉蝶儿”、“南泣颜回”、“北石榴花”、“北斗鹌鹑”、“南扑灯蛾”等一套;三是在全剧的多套南曲之间,夹用一出整套的北曲,如《宦门子弟错立身》等12出,除插入“四国朝”1支、“驻云飞”4支南曲外,基本是用了“斗鹌鹑”、“紫花儿序”、“金蕉叶”等10支一套完整的北曲。明代以后,杂剧开始吸收南曲音乐,如周宪王朱有燉的《神仙会》第1、2、3折中,都由末唱北曲、旦唱南曲;徐渭的《雌木兰》和《女状元》中,打破杂剧成规,将南北曲自由运用;汪道昆的《五湖游》为南北合套,《高唐梦》、《远山戏》、《洛水悲》所用则都是南曲。此外,明清传奇中也兼用北曲和北套。明嘉靖间“昆山腔”兴盛以后,已形成南北合流局面。

虽然昆曲源于南曲声腔系统,但其中有许多北曲唱法。尤其是在元朝中后期“南北合套”之后,昆曲应当主要源于南北曲合套声腔。应当说,这是不会错的,而且昆曲的众多曲目来源于元杂剧和散曲。因此,编者认为不能认为昆曲主要来源于南曲,而应当认为昆曲的来源是南北曲。由于所谓的“南曲”亦是在宋金元年间,尤其是元朝统一全国时期吸取了北方杂剧亦即元杂剧而形成的,因此,对元杂剧与散曲合称“元曲”应当给予适当介绍。

在中国文学史上,元曲与唐诗、宋词具有同样的历史地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具有非常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从金朝开始起,一些科场失意的文人开始一反两宋时期极少有人撰写剧本的情况,开始创作戏剧剧本。到了元代,元杂剧的创作进入中国历史上戏剧创作的高潮,作为元代文化发展的结晶,元曲以其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深刻地反映了元朝的社会现实,创作元杂剧和散曲几乎成为当时文人的时尚。

就中国文学史来讲,元曲可以分为初期、中期和末期。

初期:元朝立国到元灭南宋。这一时期元曲刚从民间的通俗俚语进入诗坛,有鲜明的通俗化、口语化特点。作者以北方人居多,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等人的成就最高,比如关汉卿通过现实主义的手法,深刻地反映了在元朝残暴统治下的社会不公和人民群众的痛苦,塑造了许多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再如马致远的杂剧声调和谐优美,用词典雅清丽,充满强烈的抒情性。

中期:从至元年间到年间。这一时期的元曲创作开始向文艺化、专业化全面过渡,散曲成为诗坛的主要体裁。重要作家有郑光祖、睢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末期:至正年间。此时的散曲作家以写作散曲为生,如张养浩,曾官至礼部尚书,后辞官为民,专事散曲创作,他的作品格调高远,文字流畅,感情纯朴,真情流露。

元曲是元朝时期的主要文学成就。其中,元曲确立、完善了自己的体制形式,是元曲兴盛的重要因素。元曲的体制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

1.宫调:宫调是指中国古代音乐的调式,曲与宫调出于隋唐燕乐,南北曲常用的有五宫四调,通称九宫或南北九宫,包括有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五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四调),曲的每一个宫调都有各自的风格,或伤悲或雄壮,或缠绵或沉重。元曲中的戏曲套数和散曲套数,是由两支以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相联而成。

2.曲牌:俗称“曲子”,是对各种曲调的泛称,各有专名,如“点绛唇”、“山坡羊”等总数很多,元代北曲共335个,每一个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同时也规定了该曲的字数、句法、平仄等。

据此可以填写新曲词,曲牌大都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故曲牌名也有和词牌名相同的,但是内容并不完全一致。此外,还有专供演奏的曲牌,但大多只有曲调而无曲词。

3.曲韵:元曲在押韵方面严守《中原音韵》19部的要求而分平、上、去,用韵上有以下特点:平仄通押,不避重韵,一韵到底,借韵、暗韵、赘韵、失韵。

4.平仄:曲在用字的平仄上比诗词更严,而特别注重每首末句的平仄。

5.对仗:曲的对仗要求比较自由,可平仄相对,也可平声相对,即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声。曲的对仗形式有“两字对”、“首尾对”、“衬字对”等13种,在语言的运用和词序组合上有许多特点,主要表现在:有工对也有宽对,但宽对的现象更普遍;句中自为对;错综成对或倒字为对,如“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以俗语入对。

6.衬字:曲与词最显著的区别是有无衬字,有衬字的是曲,没有衬字的是词。所谓“衬字”指的是在曲律规定必须的字数之外所增加的字,它不受音韵、平仄、句式等曲律的限制,衬字一般用于句首。

元曲作家中留有姓名、曲作的共220多人,流传至今的作品有4500多首(套、部),其中小令3800多首(含带过曲),套数470余套,杂剧160部(本)。元好问是对元曲作出实质性贡献的元曲作家,他在诗、文、词、曲等各方面均有重要建树,尤其是在诗词方面,元好问的成就最高,成为金朝之最,并为之后的元曲、散曲开创了先河。

在元曲中,元杂剧是其主要艺术形式。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北曲、元曲。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两个部分,它是在“金院本”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而形成的,正当南戏盛行之际,北杂剧走向成熟。13世纪后半期是元杂剧雄踞剧坛最繁盛的时期。四折一楔子的结构形式是其显著的特色之一,“一人主唱”是元杂剧的又一显著特点。元杂剧唱与说白紧密相连,“曲白相生”。元曲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写故事情节紧凑,主线突出、清晰,矛盾激烈、集中,人物形象鲜明,戏曲语言丰富多彩,具有非常强烈的感染力。

元曲基本上具备了戏曲的主要特征,可以说,从宋杂剧开始,戏曲就开始了一个综合的过程,到了元曲时代,以元杂剧为主要形式的戏曲形式已经非常完整和统一了。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了成熟的文学剧本。这比之以滑稽取笑为主的参军戏或宋杂剧可说已起了质的变化。作为一种成熟的戏剧,元杂剧在内容上不仅丰富了久已在民间传唱的故事,而且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喜爱的文艺形式之一。

过众多元曲作家在长期艺术创作中积累的大量元曲资源,给南北曲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主要养料,对南北曲和南北合套艺术形式的产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元杂剧与宋杂剧相比,在艺术形式上精细,反映社会矛盾深刻,词曲高雅动听,为南北曲成熟和发展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可以说,如果没有宋元杂剧,就不会有南北曲,没有南北曲,昆曲也就不会产生。

第三节 元末明初:昆曲

历史不会割断,戏剧史亦是同样。14世纪中叶,戏剧史经过二三百年的准备,终于在中国江苏昆山一带产生了昆曲。

昆曲形成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它产生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宋、元以来,中国戏曲有南、北之分,即使在南方,南曲在不同地方唱法也不一样。

元末,昆山仕人顾坚等人把流行于昆山一带的南曲原有腔调加以整理和改进,称之为“昆山腔”,这就是昆曲的雏形。明朝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的声律和唱法进行了改革创新,吸取了海盐腔、弋阳腔等南曲的长处,发挥昆山腔自身流丽悠远的特点,又吸收了北曲结构严谨的特点,运用北曲的演唱方法,以笛、箫、笙、琵琶等乐器伴奏,造就了一种细腻优雅、集南北曲优点于一体的“水磨调”,通称“昆曲”。

此后,昆山人梁辰鱼继承魏良辅的事业,对昆腔作进一步的发展和改革。隆庆末年,他编写了第一部昆腔传奇《浣纱记》。这部传奇的上演扩大了昆腔的影响,文人学士争相用昆腔创作传奇,学习昆腔者日益增多,其中尤以歌妓为主,如历史上有名的陈圆圆就会唱昆曲。

于是,昆腔遂与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并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到万历末年,由于昆班的广泛演出活动,昆曲经扬州传入北京、湖南,跃居各腔之首,成为传奇剧本的标准唱腔,“四方歌曲必宗吴门”。

明末清初,昆曲又流传到四川、贵州和广东等地,发展成为全国性剧种。昆曲的演唱本来是以苏州的吴语语音为载体的,但在传入各地之后,便与各地的方言和民间音乐相结合,衍变出众多的流派,构成丰富多彩的昆曲腔系,成为具有全民族代表性的戏曲。至清朝乾隆年间,昆曲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从此昆曲在戏曲舞台上独树一帜,绵延至今六七百年,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传统的戏曲形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

昆曲以清唱的形式出现,终于使昆腔在无大锣大鼓烘托的气氛下能够清丽悠远,旋律更加优美。

同时,魏良辅对伴奏乐器也进行了改革。原来南曲伴奏以箫、管为主要乐器,为了使昆腔的演唱更富有感染力,他将笛、管、笙、琴、琵琶、弦子等乐器集合于一堂,用来伴奏昆腔的演唱,获得成功。昆山腔开始只限于苏州一带流传,到了万历年间,便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并逐渐流传到福建、江西、广东、湖北、湖南、四川、河南、河北各地,万历末年还传入北京。到了清代,由于康熙喜爱昆曲,更使之流行。这样,昆山腔便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据学者研究称,“昆曲所代表的美学趣味虽然明显是南方的,尤其是江南地区的,但是其文化身份却并不属于一时一地,它凝聚了中国广大地区文人的美学追求以及艺术创造。正是由于它是文人雅趣的典范,才具有极强的覆盖能力,有得到广泛传播的可能,并且在传播过程中,基本保持着它在美学上的内在的一致性。”

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我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四节 昆曲的门派差异

昆曲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渐发展成不同的艺术门派。昆曲门派主要分为南曲与北曲。南曲以苏州昆剧院与江苏昆剧院为代表,北曲以北方昆剧院为代表。

南昆与北昆虽同为昆曲,但在其后的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它们受到南北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也受艺术家们个人表演风格的影响,从而形成两种不同风格但又可以相互借鉴的类型。它们最主要的差异在于:

1.音阶。在记载昆曲的工尺谱里,北曲是按七声音阶记录的,南曲则按五声音阶(不记乙、凡二字),但实际演唱中,乙、凡作为经过音、装饰音也常常出现。

2. 读字。北曲遵循《中原音韵》,四声分阴(阴平)阳(阳平)上去,念字多从普通话;南曲遵循《洪武正韵》,念字多从苏州话。

3. 调和韵。北曲一出戏一韵一调到底;南曲一出戏不限一调,也可以换韵。

4. 词曲关系。北曲一般为“辞情多”(词位较密)“声情少”(拖腔较少);南曲则“声情多”而“辞情少”,吐出一个字来,常常要在一段腔(音乐)里上下游曳好一阵,才进入下一个字。

5. 旋法特点。北曲常用四、五度及八度以上的跳进,造成旋律激越、舒朗的阳刚之气;南曲则多用五声级进,因此其旋律缠绵委婉。

6. 唱法特点。北曲发声较“硬挺直截”,“以遒劲为主”;南曲讲究吞吐收放,追求声音的起伏多变。且因南曲常用入声字,其“短促即收藏”的特点,与音乐结合时就需“逢入必断”,而乐句的内在关系又是相连的,在演唱时便造成极有特色的“断中有连”。

7. 演唱形式。北曲一般只用独唱这一种形式,且在一出戏里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只有说白,不能唱;南曲则用独唱、接唱、同唱(二人)、合唱(即齐唱)、独唱接齐唱等多种形式演唱。

8. 剧目。北曲里武打剧目较多;南曲则侧重文戏。

同类推荐
  • 瓷之源:上虞越窑

    瓷之源:上虞越窑

    本书介绍瓷器最早的发祥地上虞越窑的起源,发展,窑址的分布,瓷器器物种类,器形特征,花纹装饰,瓷器业兴衰原因,专业运输销售等。还附有各种陶瓷小知识以及大量精美的图片。
  • 技术:艺术思维

    技术:艺术思维

    本书介绍了技术-艺术思维分析、技术-艺术思维操作、技术-艺术思维生产、技术-艺术思维训练等内容。
  • 韩剧攻略:当代韩国电视剧研究

    韩剧攻略:当代韩国电视剧研究

    本书从韩剧的历史、文化、产业、编剧、表导演、造型、音乐等诸多方面,全面系统地对韩剧的发生、发展和特点进行了客观的描述和细致的剖析。不仅关注韩剧本身的价值,也深入探讨了韩剧背后的社会成因。
  • 课外雅致生活-午夜的激情,爵士乐

    课外雅致生活-午夜的激情,爵士乐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陶器、陶俑鉴赏及收藏

    陶器、陶俑鉴赏及收藏

    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热门推荐
  • 杭州女人

    杭州女人

    本书内容包括:在分裂中重新抉择、靠在冷墙上、从天堂到地狱、如歌的中板、冲破慵懒等。黄昏的时候,我在自家阳台上享受着夕阳苍白无力的光芒的抚摸。这一瞬间我敢发誓我触摸到了我的灵魂,我蓦然产生的狂喜在我眼睛里呈现出一片蓝色火花。这时他来了。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爱上他?他很快脱掉外衣。他的身体像通了电的磁场一样,欲火在每个汗毛孔里燃烧;最终以野兽般的激情,把我剥得赤身裸体。
  • 不断红尘

    不断红尘

    如果成仙需要斩断情根,那么我不成仙又如何,我王云一生为爱修仙,到了最后却要斩断情根,既然如此,我就走出一条我自己的路,踏破这天地规则,做红尘之仙。不断世间烦琐事,红尘之路悟人生……
  • The Home Book of Verse

    The Home Book of Vers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套牢桃花郎

    套牢桃花郎

    她嫁了一个人人都想嫁的男人:论权,他天下第一;论貌,他举世无双;论才,他无与匹敌;论武,他孤独求败..论情,他春心泛滥。于是,她只得绞尽脑汁、歪招使尽,抓牢他的心,将他驯成史上最纯情的情圣。详细介绍,请看第一章!
  • 神魔变

    神魔变

    意外重生,却经脉破损丹田被废,又能怎样?让嘲笑和羞辱来的更猛烈些吧!云天佑为了尊严,为了可爱的小师妹,走上了战斗和修炼的艰难之路,却意外融合了世界最后一个神主的魂和魔王的魄……
  • 爸爸妈妈请离婚

    爸爸妈妈请离婚

    相信家庭问题所有家庭都会有本难念的经,但是,我请爸爸妈妈或女儿儿子可以客观的看待这个问题。别以为单亲家庭就不好,挺自由的。别那么自私,那自己锁住爸爸妈妈的幸福。也请爸爸妈妈不要对自己的儿女要求太高,他们是突破两亿精子闯出来的优秀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就看有没有一个好的爸妈把潜伏的优秀挖掘出来。
  • 予勋回忆,予鹿温情

    予勋回忆,予鹿温情

    勋鹿:我用了整个青春来爱你,说放就放,怎么可能?灿白:上辈子没能好好在一起,没关系,我们还有下辈子。
  • 救命啊,工作快把我逼疯了

    救命啊,工作快把我逼疯了

    如果你在办公室里容易感到困惑和沮丧,不用担心,“办公室综合征”并非你所独有。有时候,似乎是整个职场都已经疯了——首席执行官把装订整齐的报告交给董事会,以表明公司在投资方面取得了丰厚收益,而你所在的部门工作堆积如山,每个人都因“冻结招聘”而饱受压力。网络瘫痪,网络技术人员不接电话。销售人员对顾客做出空头承诺,他们现在却嚷嚷着说送货是你的事儿。副总召开会议要促进交流,而你却明白,如果你说有任何事做错了,那么,结果将证明真正的问题在于你的态度。
  • 手机附体

    手机附体

    张东海道:“我这是全身手机化?被自己的手机附身了?还能连接上无线网?我说怎么会不停的搜索物品信息呢。眼睛相当于摄像头,嘴巴相当于音响,耳朵相当于麦克风,头发是信号接发器!”书友群:192151957(东海阁)
  • 遮天剑皇

    遮天剑皇

    一柄血剑,斩破红尘。剑道奇术,弑神灭圣。剑皇出世,诸神避让!姜枫修仙武剑道,从此踏上与天争锋的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