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14700000007

第7章 昆曲艺术名家

第一节 昆曲鼻祖魏良辅

魏良辅(1489年—1566年),字师召,号此斋,晚年号尚泉、上泉,又号玉峰,新建(今属江西南昌)人,嘉靖五年(1526年)进士,历官工部、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广西按察司副使。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擢山东左布政使,3年后致仕,流寓于江苏太仓。魏良辅是明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戏曲革新家,昆曲(南曲)始祖。对昆山腔的艺术发展有突出贡献,被后人奉为“昆曲之祖”,在曲艺界更有“曲圣”之称。

魏良辅熟悉音律,初习北曲,因不及北人王友山,乃钻研南曲。他的家乡盛行弋阳腔,而他厌鄙弋阳,为改变所处的艺术环境,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来到了当时南戏北曲十分活跃的太仓,居住在太仓南码头。在当地驻军中,有很多人通晓音律,魏良辅常与他们切磋技艺和商讨乐理。这时,他结识了驻地的一位南曲专家、太仓卫百户过云适,常向他请教,每次度曲都要等到过认为满意了方肯罢休。他还请教从安徽寿州(今寿县)发配至太仓的善弦索、北曲的戏剧家张野塘。当时张正在军中服役,对魏的求教欣然应允,两人结为挚友。后来魏良辅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张野塘。

以后,魏良辅在过云适、张野塘等人的协助下,吸收了当时流行的海盐腔、余姚腔以及江南民歌小调的某些特点,对流传于昆山一带的戏曲唱腔进行加工整理,将南北曲融合为一体,既可使南曲“收音纯细”,又可命北曲“转无北气”,从而改变了以往那种平直无意韵的呆板唱腔,形成了一种格调新颖、唱法细腻、舒徐委婉的“水磨腔”(昆腔)。它以清唱的形式出现,终于使昆腔在无大锣大鼓烘托的气氛下能够清丽悠远,旋律更加优美。同时,魏良辅对伴奏乐器也进行了改革。原来南曲伴奏以箫、管为主要乐器,为了使昆腔的演唱更富有感染力,他将笛、管、笙、琴、琵琶、弦子等乐器集合于一堂,用来伴奏昆腔的演唱,获得成功。魏良辅从此名声大振,被誉为“国工”、“曲圣”,乃至昆腔(南曲)“鼻祖”。著有《曲律》(一名《南词引正》)一书,是论述昆腔唱法及南北曲流派的重要著作。

“曲圣”魏良辅的居所,或称娄东,或称太仓,或称玉峰。其实他是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寓居在太仓南码头(今南郊镇),频繁活动于昆山等地。他初习北音,绌于北人王友山,退而研究南曲。为了创新“水磨腔”,魏良辅闭门谢客,独自躲藏在古娄江畔的小楼上,穷讨古今乐律,十年不下楼。不过曲圣并非从天而降,从远一点讲,他是站在黄番绰、顾阿瑛、顾坚等前人的肩膀上攀上戏曲高峰的。从近一点讲,则是师承了过云适。“良辅自谓勿如户侯过云适,每有得,必往咨焉,过称善乃行,不,即反复数交勿厌”(明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

户侯过云适是一个怎样的人,史料记载极少,大约是掌管户口籍账之事的小官。明嘉、隆年间,太仓卫南关的驻军尚武,西关的驻军善曲,过云适恰好是善唱南曲的度曲家,魏良辅知道自己不少方面不如他,便常常以研究心得去请教。过云适说行就行,说不行就不行,多次反复,不厌其烦。终于,魏良辅“尽洗乖声,别开堂奥。调用水磨,拍捱冷板,声则平上去入之婉协,字则头、腹、尾音之毕匀。功深熔琢,气无烟火。启口轻圆,收音纯细……”令人耳目一新。

周贻白先生在《中国戏剧史长编》一书中说:“魏(良辅)不过一后起的歌人,因其有一副天赋过人的好嗓音,并兼通音律,参合其他腔调的长处,把‘昆山腔’唱得更加婉转曲折,于是一般人皆捧为圭臬。其实,这里面还不知埋没多少无名英雄,过云适之得见记载,已属万幸了。”他又说:“过氏对魏氏之创昆山腔实居于指导地位,说不定魏之‘能谐声律’,也和过氏有关。”

不仅仅是过云适指导过魏良辅,当时吴中一带还有几位老曲师,如袁髯、尤驼,都比魏良辅这个后起之秀的资格老。陶九官、周梦谷、滕全拙、戴梅川、陆九畴、包郎郎等歌人,在艺术上也各有造诣。魏良辅都虚心地向他们请教过。据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载,昆山人陆九畴善于唱曲,很想与魏良辅一比高下。然而登上戏坛,亮开嗓子一唱,发觉自己不如魏,立即甘拜下风。到后来,连袁髯、尤驼等老曲师,也“皆瞠乎自以为不及也”。

在兼收南北曲之长,将昆山腔演变为昆曲,并逐步取代其他各腔的地位,独霸曲坛的过程中,被誉为“鼻祖”、“曲圣”的魏良辅,是一大群研究者、实践者的代表人物。魏良辅脱颖而出,最重要的因素是善于把别人的长处学到手,并且敢于在吴中歌曲发达、昆腔基本形成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一种完整的新唱法。但把全部的功劳都归结于他,说昆腔是他的独创,未免过于夸张。

值得一提的是魏良辅与张野塘的关系。擅长北曲的张野塘,是安徽寿州人,是一个犯罪后被发配太仓的“戍卒”。一次,魏良辅听他唱曲,竟一口气听了三天三夜。两人谈得非常投机,相见恨晚。那时候,魏良辅已经50多了(比张野塘大8岁)。他有一位貌美善歌的女儿,许多富贵人家争相求婚,魏良辅都不同意,后来竟然把女儿许配给张野塘为妻,从此张野塘成了他创新水磨腔的得力助手,“并习南曲,更定弦索音节,使之与南曲相近”。

魏良辅改革的昆山腔,“其排腔、配拍、榷字、厘音,皆属上乘”。无比委婉动听的乐曲,巧妙地体现了东方人的情感特征,许多难以表述的情感,水一般地在委婉悠长、顿搓抑扬中汩汩流出,打动着人们内心世界最柔美的地方,于是天下翕然宗之。许多人不惜千里迢迢前来,花费巨资请人教授昆山腔。昆山腔经过后人世代相传,一直到今天仍习习相因。

魏良辅的学生中,最有成就的要数昆山人梁辰鱼(伯龙)。在陆九畴“愿出良辅下”之后,“梁伯龙闻,起而效之。考订元剧,自翻新调,作《江东白苎》、《浣纱》诸曲。又与郑思笠精研音理,唐小虞、陈梅泉五七辈,杂转之。金石铿然,谱传藩邸戚畹,金紫熠爚之家,而取声必宗伯龙氏,谓之‘昆腔’”(明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

梁辰鱼将昆山腔进一步发扬光大,他的《浣纱记》更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四处流行,并使场上之曲成为案头之文,被誉为“昆山派”。昆山腔—昆曲—昆剧,梁辰鱼把后阶段发展的速度推进得很快。

魏良辅晚景凄凉,穷愁潦倒以致双目失明,有人说他“瞽而慧”。也难怪,他本来就只是一个民间曲师。然而,魏良辅毕竟是“昆山腔”演变成为“昆曲”的一座分水岭。到了400年后的今天,仍然是那么引人瞩目。

第二节 京、昆大师俞振飞

俞振飞是京剧、昆曲表演艺术家,工小生。名远威,字涤盫,号箴非,原籍江苏松江(今属上海市),生于苏州义巷。出生在昆曲世家,父俞粟庐为著名昆曲唱家,自成“俞派”。俞振飞的妻子为京剧旦角演员言慧珠。诞辰为1902年7月15日,1993年7月17日(农历癸酉年五月廿八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2岁。

俞振飞6岁从父习曲,14岁业余登台,演小生;先后拜沈锡卿、沈月泉等名师学艺,能昆曲戏200余折。俞振飞1914年首次登台,1920年学演京剧,先从李智先习老生,不久即改学小生,得蒋砚香传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23年程砚秋赴沪演出,特邀其合作,颇获好评。1931年,俞振飞在暨南大学担任讲师,经程砚秋要求,乃辞去讲师职务,赴北京参加演出。复拜入程继先门下,学京剧小生。1934年正式转为秋声社专业小生演员,受到程继先的悉心指教。在程砚秋的新编剧目中,俞振飞塑造了许多生动的艺术形象。他演《红拂传》的李靖、《梅妃》的唐玄宗、《春闺梦》的王恢等角色,都有新的创造。30年代以来先后与程砚秋、梅兰芳、马连良、张君秋等合作。与程砚秋合作6年间,誉满京、津、沪、宁、渝等各大城市。1941年应聘赴沪,后定居上海。40年代末到香港演出,1955年返北京。还曾与周信芳、黄桂秋、章遏云、新艳秋、李玉茹、童芷苓、吴素秋等诸多名家同台合作。

1948年与张君秋合拍了《玉堂春》彩色影片,1955年和1959年与梅兰芳先后又拍摄了《断桥》和《游园惊梦》的彩色艺术影片。

俞振飞1957年曾任上海市戏曲学校校长、上海昆剧团团长、上海京剧院院长和中国文联副主席,文化部于“俞振飞演剧生活六十年纪念”活动时,为他颁发了奖状。1988年10月,香港中文大学授予他“文学博士”的荣誉学位。

俞振飞天赋佳嗓,唱曲时注重“字、音、气、节”,创造了讲究声律、韵味的唱法,发展了“俞派”唱法。对京剧小生的唱法、念白、咬字、用气、运嗓,都有独特的追求,形成儒雅、秀逸,富于书卷气的表演风格。他精通诗词书画,擅长吹笛,在笛风、指法、随腔运气方面有很高造诣。

俞振飞演小生,尤以扮演巾生、表现儒雅清新的风格最为突出,被称为“儒雅巾生”。他擅长演出的剧目,昆曲有《牡丹亭》、《长生殿》、《太白醉写》、《墙头马上》、《游园惊梦》、《琴挑》、《断桥》等等;京剧有《群英会》、《奇双会》、《玉堂春》、《春秋配》、《监酒令》等。

第三节 “昆笛之王”田瑞亭

田瑞亭,北方昆弋班著名笛师。河北省安新县端村大田庄人。师从陶显亭,习文武老生戏,又曾向王亦友学习武生戏,未几嗓败,遂放弃演出,以姨夫为师(其姨夫是北方昆弋著名鼓师朱可铮,为各昆弋班任管事兼“外写”),专攻吹奏曲笛和唢呐,熟谙工尺谱,会戏极多,皆能背记。1918年收高景池为弟子(后高景池为北昆著名笛师),传授曲笛和唢呐,后同入北京荣庆昆弋社,专门为韩世昌吹笛。1928年韩世昌赴日本演出,田瑞亭随行全程,能以单笛灌满全场,遂获“笛王”之美誉。回国后收田柏林、白鸿林为徒。1935年受山东省立剧院院长王泊生之邀请,携徒白鸿林、女儿田菊林,赴济南任教。

1935至1937年间,学员赵荣琛、任桂林、张宝彝、徐志良(徐荣奎)等得其指导。田瑞亭教戏时,某出各行角色,上下手带文武场,皆能由他一人包教到底。1938年被傅惜华主持的北京国剧学会昆曲研究会聘为教师,担任拍曲吹笛并在电台播音。1939~1949年,田瑞亭携女田菊林及幼子田福林,先后在天津、北京、上海、烟台、青岛、石家庄等地演出,合作过的演员有侯永奎、马祥麟、韩世昌、童芷苓、周又宸、梁慧超、李洪春等。1949年应邀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后因身体不适,回津养病。次年任教于天津市越剧、评剧等团体,筱少卿、裘爱花、邢香灵、小花玉兰、小鲜灵霞等都等到过他的指教。1958年因受聘于天津戏曲学校昆曲班教师,故而推掉了北方昆曲剧院的邀请,留在戏校培养出新中国的第一批昆曲演员,渠天凰、仝秀兰、邓沐伟、何永泉、陈霁等。1961年8月2日因患舌癌逝于天津,享年65岁。

第四节 “昆剧梅兰芳”张继青

张继青,女,上海人,原名忆青。江苏省苏昆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又名张忆青,江苏苏州人。1953年在苏州民锋苏剧团学苏剧和昆剧,拜尤彩云、曾长生为师,演旦脚。1953年后转江苏省昆剧团,受到俞振飞、沈传芷、朱传茗、姚传芗等著名昆曲演员的传授和指点,并学习京剧的梅派和程派唱腔,还接受了西方舞台表演艺术训练,为她日后在昆剧表演艺术上博采众长、改革创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张继青工闺门旦,先学苏剧,后得昆曲前辈全福班老艺人尤彩云、曾长生的教授,在传统技艺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52年参加苏州民锋苏剧团。1956年入苏州市苏剧团。后任江苏省苏昆剧团演员,江苏昆剧院副院长、名誉院长,中国剧协第三、四届理事。1958年后,专工昆剧,又得到沈传芷、姚传芗、俞锡侯等名家的指授。她戏路宽广,正旦、五旦、六旦均佳。1979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代表剧目有《牡丹亭》、《朱买臣休妻》等。1984年获第一届戏剧梅花奖。

张继青所扮演的《朱买臣休妻》的崔氏、《牡丹亭》的杜丽娘、《渔家乐》的邬飞霞、《长生殿》的杨玉环、《白蛇传》的白娘子、《窦娥冤》的窦娥、《关汉卿》的珠帘秀、《蝴蝶梦》的田氏以及《跃鲤记·芦林》的庞氏、《西游记·认子》的殷氏等一系列人物形象,都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其中尤以“三梦”《痴梦》、《惊梦》、《寻梦》著称。她的表演含蓄蕴藉,唱腔刚柔相济,韵味隽永,吐字归音,圆润可赏。曾获首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曾出访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芬兰等国,并多次受邀请赴中国台湾讲学。

1956年,昆曲名家俞振飞为了提携后辈与张继青合演《断桥》,年仅18岁的她丝毫不怯场。北昆名家韩世昌、白云生等看后称赞说,张继青很可能成为未来的“昆剧梅兰芳”。

张继青的现代昆曲表演艺术真正大放异彩,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那时,她已经40多岁了。“老师给了我两碗饭,一是姚传芗先生的《牡丹亭》,另一个是沈传芷先生的《朱买臣休妻》。”她半开玩笑地比喻道。这两部戏是张继青的代表作,都继承弘扬了“传”字辈老先生一脉相承的正宗、正统的昆曲格调,也有她自己的创新,奠定了她在昆曲旦角中当之无愧的“头牌”地位。其中,尤以《惊梦》、《寻梦》、《痴梦》三折的出色表演而饮誉海内外,故她又有“张三梦”之誉。

元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作品《牡丹亭》被盛赞为中国古典戏曲中的“国色天香、花中之后”。剧中讲述了少女杜丽娘因梦生情,因情而痴,因痴而亡,最后又因爱而复生的故事,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文辞精丽。“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张继青扮演的杜丽娘,莺啼婉转,水袖飘曳,“如晴云出岫,如溪回曲涧”,余音绕梁而又意韵无穷,把昆曲的唯美、细腻、灵动和古代大家闺秀的优雅、端庄、秀丽表现得淋漓尽致。不少观众感叹道,“看了她的表演,才知道昆曲之美”,“听了她的唱,再听不得别人的了”。

现代昆剧《朱买臣休妻》由清人传奇《烂柯山》改编而成,最早源自元杂剧《渔樵记》。该剧讲述的是,年近半百的东汉寒儒朱买臣,功名未就,艰苦厮守20年的妻子崔氏终不耐贫寒,逼休改嫁,后得知朱买臣中举衣锦荣归,愧悔不已,在梦中痴望破镜重圆,然而覆水难收,最终崔氏神情恍惚中投水自尽。在过去的一般表演中,常把崔氏塑造为爱慕虚荣的庸俗妇人,可气却不可爱。

在这出戏中,张继青深入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以既强烈又含蓄、既夸张又单纯天真的表演,把崔氏这个“反派”角色浅见短识背后的单纯和内心矛盾刻画得恰如其分。让人感到她的市井虚荣虽可恨,但她的悲剧性格在特殊时代背景下也合情合理,令人悲悯。在封建时代,女子没有独立人格,她的全部生活理想都仰望和依靠在男人身上,她希望改变命运,却又无能为力。就连一向要求严格的沈传芷老师,也不止一次说:“这出戏,过去是一般演演的,现在被张继青唱出来了。”拿捏分寸,弛张有度,一切为剧情和反映人物内心服务,而不炫耀技巧,是张继青昆曲表演艺术的特点。

1983年,张继青毫无异议地荣膺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她多次到日本、意大利、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无不受到热烈欢迎和极高的赞誉:“今天整个柏林都在赞美昆剧。”“她带给巴黎人民无可比拟的享受。”“世界五大女演员之一。”“欧洲目前找不到这样的演员。”对于这一切,张继青淡淡地说:“我的一些自身条件并不好,身段形象方面要克服很多不足,只是不断锻炼,尽量完美。如果说大家对我的表演还感到比较认可和喜欢的话,我可以说,我对于艺术确实非常认真。我也不觉得自己就最好,但确实下了功夫。我很喜欢在舞台上的忘我和陶醉,很舒服。谢幕时的鲜花和掌声,是演员最幸福的时刻,再累也满足了。”

2003年,张继青在台湾白先勇先生的敦请下,担任青春版《牡丹亭》的艺术指导,该剧遴选的杜丽娘扮演者沈丰英正式拜她为师。这是张继青平生第一次正式收徒,剧中小生柳梦梅的扮演者俞玖林也拜师于著名昆曲小生汪世瑜门下。青春版,既是年轻人演给年轻人看的戏,也需要正统、正派、正宗的昆曲传统,这是白先勇在策划青春版《牡丹亭》时的指导思想。

于是,一招一式,一板一眼,两位名师毫无保留地将毕生绝活传给接班人。“沈丰英的音色很好,扮相也好,唱腔方面我给她弄得比较多。演员对自己的不足要敢于认识,这样才能提高。”张继青说,“像昆曲这样的艺术,改革要改,但是一些传统的精髓还要原汤原味。表演的技法很多,就像七巧板,看你怎么用。”

同类推荐
  • 美的沉思

    美的沉思

    《美的沉思》是台湾美学大师蒋勋先生在美学领域的经典代表之作,被誉为“台湾版《美的历程》”,自1986年在台湾第一版发行以来,至今经过几度再版印刷。此次,应读者迫切需求,大陆引进全新修订彩色珍藏版,增录图片、年表、索引,为读者提供更赏心的视觉体验,更悦目的美的探索!玉石、陶器、青铜、竹简、帛画、石雕、敦煌壁画、山水画……蒋勋在这些被“美”层层包裹着的艺术作品中,开始逐渐思考起它们形式的意义。经过一次一次时间的回流,将历史的渣滓去尽,蒋勋看到了它们透露出的真正的时空价值和所承载的历史意义。
  • 世界戏剧学

    世界戏剧学

    本书为余秋雨戏剧著作《戏剧理论史稿》的首次修订版,作为中国大陆首部完整阐释世界各国自远古到现代的文化发展和戏剧思想的史论著作,出版后即获北京全国首届戏剧理论著作奖,曾经被很多大学作为教材使用,其中包括台湾、香港、新加坡的一些大学。在使用十年之后,1992年又获得国家文化部颁的“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
  • 张大千的绘画艺术

    张大千的绘画艺术

    张大千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其画风曾经数度改变。1941年,张大千前往敦煌临摹隋唐人物壁画,所画人物气势恢弘,色彩鲜艳亮丽,盛唐遗风跃然纸上,工笔设色成就卓异。张大千能仿石涛的笔法作画,人称张大千画的仿石涛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张大千周游世界时,汲取西方的一些绘画元素,创造出一种中西结合的泼墨泼彩绘画艺术,为中国画在世界画坛上发扬光大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书法收藏与鉴赏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书法收藏与鉴赏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课外雅致生活-约翰施特劳斯生平与作

    课外雅致生活-约翰施特劳斯生平与作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热门推荐
  • 开膛手与小红帽(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开膛手与小红帽(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作品将耳熟能详的小红帽故事和英国臭名昭著的“开膛手杰克”联系在一起,穿透伦敦重重闭锁了数个世纪的纷纭迷雾,建构出东区白教堂附近臭名昭著的开膛手杰克执著流连的梦魇迷宫,在那片废墟遗址的瓦砾间,恬然生长着一处源于平静午后的童话故事。以天真感伤为外衣的小红帽,倘使剥离梦想家这层童话装束,又会呈现怎样精彩的内容呢?会不会在幻觉中枢以内不知不觉地契合了开膛手之梦?开膛手那自成一体的“超人”实验与抑郁荒唐的虚无倾向——杰克是毫无浪漫可言的诗,却为小红帽布置了最富浪漫愿景的婚礼殿堂……
  • 双生姐妹:凰倾天下

    双生姐妹:凰倾天下

    青莲大陆,以武为尊。传闻南王府两位小姐天生废柴,却不曾想,世事难料,没有绝对!有了武功,接下平乱使命;灵武共修,谁敢叫板?!栽赃陷害?想都表想!先回家练个三五八年,手段高明点再来!看我不顺眼想杀我?行啊,先拿你试试刀!会的不多又怎样?学不就得了。小爷最不缺的就是志气!哦?谁都不待见?后悔死你们!什么王妃,什么嫡兄,碍事的,统统滚吧!把你们那堆破烂都收起来,消停点,秘诀在手天下我有!废柴?看废柴把你们都给虐成渣!
  • 水墨时代

    水墨时代

    许歌,三十七岁,就职于二线城市某不足百人的小公司,学历中专,月薪四千,未婚配,父母双亡,无亲无故。然而,他重生了。从此鱼跃龙门,纵横商场,成为时代骄子?毕竟,小说里面都这么写的。不过,事实证明,那都是胡编乱造的。上辈子平凡,这辈子依旧平凡。最多,他幻想着,记忆里那些曾经错过的遗憾,能够稍稍弥补。谨以此文,怀念那水墨时代里的小人物,小故事。虽然平凡,却也有梦。
  • 寒武巫灵

    寒武巫灵

    神,之所以被世人敬仰,是因为我把自己看得很轻……
  • 一落春

    一落春

    流光冉冉,清尊易倒,世事常变换。华堂深院满庭霜,没奈何,易服为男装。———————————————————————穿越异世,她成为了权门嫡女,却奈何,人生恰似梦,荣华转头空。十岁那年,月荣结束了父慈母爱家道显赫的豪门幸福生活,离开京城回到祖家。彼时因父亲之故,阖族皆受牵连,母病兄弱叔叔恶……
  • 暗夜舞者2

    暗夜舞者2

    卧薪十年磨一剑,暗夜难掩霜刃寒。而今快意纵恩仇,舞尽沧桑梦也残。曹横舞智以御人:夜,一个深邃的世界,一个彰显原始本性和迷人梦幻的宽广舞台。莫天悚长袖善舞:我虽然用剑,但我不是剑客。我是刺客,专门在暗夜中刺杀他人以博得财物的杀手。梅翩然雪夜蝶舞:我虽然也有一对美丽的翅膀,但我不是蝴蝶,而是月蛾,只能在夜色的遮掩下学着蝴蝶偷偷起舞的月蛾。莫桃慷慨拔刀舞:不要叫我庄主,我以前不是,现在不是,以后也永远不是幽煌山庄的庄主!
  • 盛世离歌

    盛世离歌

    梨焉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幸福的人。尽管父母早亡,尽管流落街头,尽管唯一对她好的人莫名其妙的去世,但是这都不妨碍她的幸福。有了福九,就足够了。可是,一切都没有那么简单,所有的人,所有的事,都在被一步一步的算计着,筹谋着……
  • 超神学霸

    超神学霸

    新时代浪潮下,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而寒门学子与豪门学子间仍存在难以逾越的巨大鸿沟。出身卑微的卫斯元为追寻梦想,不断奋斗,却意外卷入几大势力的纷争中。他该如何应对穷凶极恶的歹徒和妖艳绝伦的美女?又会如何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及所学知识,巧妙地与敌周旋,突破重重困境,化解社会危难,并向自己的梦想迈进?本书篇幅300万字以上,情节紧凑,环环相扣,并将高中课程巧妙融入其中,以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形式展现出来。读者除了欣赏到精彩的故事情节,还能学到有用的知识。给学生很大帮助,亦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一定启发。
  • 一鼎

    一鼎

    何为丈夫,一言而九鼎。何为九鼎,一国之重器。当继承古辈意志的国器与现代高科技智慧的核心融合在一起的时候,会产生怎样的火花?一位生而知之看透人心冷暖,喜爱穿一套黑色运动服的少年行走在这个古武与高科技融合的时代,露出他那招牌性的笑容带着鼎之意志一往无前。
  • 水星之恋

    水星之恋

    美丽校花(晨曦)爱上土鳖差生(康正捷),来自水星的女孩蓝冰,“打乱”了康正捷的生活,他(康正捷)到底会选择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