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18400000010

第10章 皇太极求和

宁远大捷之后,袁崇焕迅速升为右佥都御史。随后,为了争取时间整顿军队和规划防御措施,袁崇焕只好与后金辗转在战与和之间。皇太极在经过长时间的议和中没有等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于是在天启七年五月六日,决定以战求和向宁锦攻来。没想到再次大败而归。

努尔哈赤死后,他的第八个儿子皇太极接位。皇太极的智谋武略,实是中国历代帝皇中不可多见的人物,是个人才,其才干见识,不在刘邦、刘秀、李世民、朱元璋之下。

努尔哈赤是罕有的军事天才,虎父无犬子。这个老将虽然死了,但继承人却是一个同样厉害的人物。皇太极的军事才能虽然比不上自己的父亲,但政治才能却有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味道。虽然说努尔哈赤死了,但袁崇焕所受到的压力却一点也没有减轻。皇太极接位之时,满洲正遭遇着极大的困难。努尔哈赤一死,满洲内部人心动荡。努尔哈赤遗命是四大贝勒同时执政,行使的是集体领导制,皇太极的地位很不巩固。在经济上,因为与明朝开战,人参、貂皮等特产失去了传统市场。满洲当时在生产上是奴隶制,掳掠了大批汉人来农耕,生产力相当低。但军队大加扩充,这时已达15万人,军需补给发生了很大的问题,偏偏又遇上严重的天灾,辽东发生了饥荒。如向关内侵略,却又打不破袁崇焕这一关。

在这时候,皇太极订下了一个战略:侵略朝鲜。当时的朝鲜物产非常丰富,但兵力却非常薄弱,正因为如此,所以朝鲜成为了皇太极理想的掠夺对象。皇太极进攻朝鲜,可以解决经济上、战略上的双重困难,可以说是两全其美,同时还可以在军事胜利之中树立很高的威望,巩固了自己的权位。

明朝方面的困难也不小。训练一支既能守,又能战,而且还能进一步收复失地的精锐野战军,是需要很长时间的。

袁崇焕任宁前道佥事时,山海关外四城,纵深约200里,广约40里,屯兵六万余人,粮饷全靠关内供给。后来在孙承宗、袁崇焕主持下,恢复锦州、中屯、大凌河诸城,国防前线向北推展,屯田数千顷,兵士足食。高第代孙承宗为经略,尽弃锦州诸城,宁远没有了外卫,也没有了粮源。靠朝廷的接济是没有希望的,朝廷向来拖欠粮饷。袁崇焕做辽东巡抚,首要目标是修复锦州、大凌河等城堡的守备,然后屯田耕种。但筑城这一工程需要花费很长一段时间,在施工期间又不能受到敌人干扰,在和后金处于战争状态之时是无法进行的。

所以明与后金双方,都期望休战一段时期,以便进行自己的施工计划。明方是练兵、筑城、屯田,后金是进攻朝鲜,巩固统治。在这样的局势下,具备了充足的议和条件。

明方的议和是养兵蓄锐,他们最后目标是要消灭后金,收复全部的辽东失地。而后金的议和主要是守势,目的是为了巩固自己已经得到的土地,想让明方承认双方的现有疆界,双方和平共处,进行贸易。因为双方的国力相差实在太悬殊了。官方的纪录说明明朝当时的人口是6000多万,而实际上却远远不止这些,因为当时男丁要被政府征去服劳役,不参加的要缴钱代替,所以百姓当然尽可能的谎报人口。外国学者们的估计差距很大,最高的估计认为那时中国人口是1亿5000万人。后金大概不到50万人。人口的对比是二百比一甚至三百比一。后金所占的土地,只是今日吉林、辽宁、黑龙江的一部分,与明方相比也是相差极远。

后金的长处,主要是其战斗力强劲和统帅部高明的军事才能。只要袁崇焕镇守宁远,后金的长处就永远发挥不出来。持久的缠斗下去,后金肯定支持不住。

宁远大捷的胜利,在军事上并没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这次战役并没有摧毁后金的主力,甚至没有削弱后金的战斗力。然而在政治上,却对士气与民心起到了非常巨大的振奋作用,这使明朝军民知道后金也不是不会打败仗的。经此一役之后,本来投降了后金的许多汉人官吏和士卒又逃回来了。宁远城头的大炮,轰碎了“女真万不可敌”的神话。

后金从来没有期望过自己真的能征服明朝。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祖宗,长期以来做明朝所封的边疆小官。努尔哈赤幼时住在明朝大将李成梁家里,类似童仆奴隶。所以他们对于明朝有先天性的敬畏,自卑感很强。宁远之战,使他们潜意识中隐伏着的自卑感又开始萌芽。

明朝是自己覆灭的,并非是让清朝打垮的。

后金与明军交战,始终强调“七大恨”,认为明朝有七件大事欺侮了女真人,逼得他们忍无可忍,才起兵反抗的。后金一直没有自居能与明朝处于平等地位。“七大恨”的基本思想,是抱怨明朝作为最高统治者,却在努尔哈赤与敌对部族发生争执时袒护对方,没有公平处理,那是下级对上级的申诉。例如第五大恨的“老女事件”,叶赫部的一个王公本来答应把他14岁的妹妹送给努尔哈赤为妾,但20年后,这个36岁的“老女”改嫁给蒙古王子,努尔哈赤认定是出于明朝的授意,身为上级却不秉公断事。

差不多在每个战役之后,后金总是建议谈和。因为他们对于目前的成就早就已经喜出望外了,本来是做梦也不会有的,只求朝廷正式承认他们所占的土地,让他们能永久保有,就已心满意足了。但明朝的态度从来都是置之不理,因为,他们认为对方根本没有谈和的资格。明朝的态度是这样:“你们是朝廷的部属,只能服从命令,怎么能要求谈判和平?”这种死要面子的心理,使得明朝始终没有争取到一点喘息的时间来整顿军备、巩固防御。袁崇焕充分了解到争取暂时和平的重要性。努尔哈赤的逝世正是一个绝好的机会。这时刚好有一个五台山的喇嘛来到宁远。满洲人信佛教,尊崇喇嘛,袁崇焕就请喇嘛作中间的使者,派了两名都司和随从共33人,于天启六年十月去沈阳吊祭努尔哈赤之丧,作初步的和平试探。但他知道朝廷绝不喜欢提“议和”两字,所以报告朝廷时,只说是派人去窥探虚实,再决定是不是应该征讨,还是招安。这种夸大的说法,目的只是为了满足皇帝和大臣们的虚荣心。

双方统帅都熟知《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袁崇焕这出“柴桑口卧龙吊丧”,皇太极怎么会不懂。他将计就计,于十一月派了两名使者,与喇嘛一起来到宁远,致书袁崇焕,表示了和平的意向。其中说:“你停息干戈,派喇嘛来吊丧,并贺新君登位。你既以礼来,我也当以礼往,所以派官来道谢。至于和议一事,我父亲上次来宁远时,曾有文书给明朝朝廷,请你转呈,但直到今天都没有答复。你的君主如果答应前书,愿意和平,应当以诚信为先。”

在书信中皇太极将后金与明朝平头并列。此时,袁崇焕深刻地清楚当今朝廷的自高自大,对于文书的体例十分看重,如果真将来信转呈,必定要碰大钉子,同时看到信中语气也不是很客气,便告知使者说:“此信格式不合,难以上奏。”并将原信交给使者退回。皇太极改写了信封上的格式,袁崇焕认为仍然不对,再次退回。皇太极第三次改写,自处于较低地位,袁崇焕才收了信。袁崇焕收了信并不代表明朝同意了,明朝依旧是一贯地不予理睬。

第二年正月,皇太极再遣使节,致书袁崇焕求和,信中说:“两国所以构兵,在于以前明朝派到辽东的官员认为明朝皇帝是在天上,自高自大,欺压弱小部族,我们忍无可忍,才起兵反抗。”下面照例列举七大恨,然后提议讲和。讲和要送礼,要求最初缔结和约时明朝送给后金黄金十万两,白银百万两、绸缎百万匹、布千万匹。缔约后两国每年交换礼物,后金送礼:东珠十颗,貂皮千张、人参千斤。明朝送礼:金万两、银十万两、缎十万匹、布三十万匹。两国缔结和约后,就对天发誓,永远信守。

所提的要求是经济性的,可见当时后金深感财政困难,对布匹的需要尤其殷切。

大概猜想袁崇焕要奏报朝廷,等候批复,需要一些时间。所以隔了两个月后,后金的使者才回去,随同明方的使者,并带去袁崇焕及李喇嘛的书信各一封。猜想朝廷对金方的要求肯定是全部的拒绝,所以袁崇焕无法做出任何的让步,他的回信内容雄辩,文采焕发,说道:过去的纠纷,都是因双方边境小民口舌争论而引起的,这些人都已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就算再想追究,这些人也已经死了,我只希望双方都能将这些事情忘记了。你十年的苦战,如果说只是为了这七件事,现在你的仇敌叶赫等等都早被你消灭了。为了你们用兵,辽河两岸死者何止是十人?仳离改嫁的也何止只有老女一个人?辽沈界内人民的性命都不能自保,还谈什么财物?你的仇怨早都报了,早已志得意满。只不过这些极惨极痛的事情,我们明朝难以忍受罢了。今后若要和好,那么请问:你如何退出已占去的城池地方?如何送还俘虏去的男女百姓?只有盼你仁明慈惠、敬天爱人而作出决定了。你所要求的财物,以明朝物资的丰富,本来是不会小气,只是过去没有成例,多取也不合天意,还是请你认真斟酌再作决定。和谈正在进行,你为什么又对朝鲜用兵?我们文武官属不免怀疑你言不由衷了。希望你撤兵,以证明你的盛德。

李喇嘛的信中说:袁巡抚是活佛再世,对于是非道理,心里十分明白,这样的好人是很难遇到的,愿汗与各王子一切都放开了吧,佛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皇太极回信给袁崇焕说:“过去的怨仇,当然是算了,否则冤冤相报何时了呢?我又何必议和修好?你们的土地和人民归我之后,都已安定,这是天意,如果重新归还,那既违反了天意,又对不起人民。后金之所以要出兵朝鲜,完全是由于朝鲜的不对,现在已经讲和了。说到”言不由衷“为什么你一面说要修好,一面又派哨卒来我们的地方侦察,收纳我们逃亡的兵卒,官兵还逼近我方的边界,修筑城堡?其实是你才是”言不由衷“我将帅对你也大有怀疑。至于所要求的”初和之礼,金银等可以减半,缎布只要原来要求的半成。我方也以东珠、人参、狐皮、貂皮等物还赠,表明双方完全公平。既和之后,双方互赠仍如前议。如果同意,希望办得越快越好。

关于来往书信的格式,皇太极提议:“天”字最高,明朝皇帝低“天”一字,后金汗低明朝皇帝一字,明朝诸臣低后金汗一字。

他在答复李喇嘛的信中,抱怨明朝皇帝对他的书信从来不加理睬;又说:你劝我“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这话说得很对,但为什么你只劝我而不去劝明朝皇帝呢?如果双方都回头修好,那岂不是更好?

后来皇太极又写信给袁崇焕,抗议他修筑塔山、大凌河、锦州等城的防御工作,认为他这样做是缺乏和平的态度和诚意,并提议划定疆界。平心而论,明朝朝廷瞧不起后金,对于对方的来信也一概不答,只由地方官和对方通信,后金也难免气愤。后金的经济要求,虽然说是双方互赠,实质上当然是金方占大便宜。金方虽然答应赠送东珠、人参、貂皮等物,但这些东西大概最多也就只能抵过绸缎和布匹的钱,明方付出的每年一万两黄金、十万两银子,等于是无偿赠与,打水漂。那时候一两黄金约等于十两银子(明初等于四两,后来金贵银贱),明朝每年以二十万两银子买得一年和平,代价低廉之至。熊廷弼守辽之时,单是他一军每个月的饷银就需十多万两银子。如果有了十年和平,大加整编军队,再出兵挑战,主动与被动的形势也就转过来了。

皇太极对于缎布的要求一下子就减少了百分之五十,而且又建议以适当礼物还报,希望和议尽快办理,可见对于缔结和平他的确具有极大的诚意。他自知自己的人口与兵力有限,经不起长期的消耗战。此后每发生一次战争,他便提一次和平要求。

当时议和的障碍主要在于明朝的文官身上。明朝的大臣熟悉史事,一提到与金人议和,立刻想到的就是南宋和金国的和议,人人都怕做秦桧。大家抱着同样的心理:赞成和金人议和,就是大汉奸秦桧。这是当时读书人心中的一个“条件反射”。

袁崇焕从实际情况出发主张议和,朝臣都不同意。辽东经略王之臣更为此一再弹劾袁崇焕,说这种主张就像宋人和金人议和那样愚蠢之至。

其实,明朝当时与宋朝的情况大不相同。在南宋时,金兵已占领了中国北方的全部,议和就等于是放弃收复失地。但在明朝天启年间,金人只占领了辽东,辽西的南部还在明人的手中,暂时议和,影响甚小。

南宋之时,岳飞、韩世忠、张俊、吴璘、吴玠等人,都是兵精能战的大将,金人后方不稳,形势上利于北伐,不利于死守。议和是失却了恢复的良机。明末军队的战斗力远不及金兵,唯一可以依赖的只有西洋大炮。但当时的大炮十分笨重,不易搬动,只能用于守城,不能用于运动战。

后金与宋议和的时候,宋方绝对屈辱,每年只是宋方片面进贡金帛,并非双方互赠。宋朝皇帝还要对金称臣。但在对于与明朝的议和,皇太极却心甘情愿低于明朝皇帝一级,只要求比明朝的诸臣高一级。皇太极一再表示,后金不敢与明朝并列,只希望地位比察哈尔蒙古人高一等就满足了。他和袁崇焕书信来往,态度上也是明显的谦恭。

可见宋金议和与明金议和这两件事,根本不能予以相提并论。皇太极清楚明人是怎么想的,所以后来索性改了国号,不称金国,而称“大清”,以免引起汉人心理上敌对性的连锁反应。袁崇焕和皇太极信使往来,但因朝中大臣视和议如洪水猛兽,谈判全无结果。

当时私自主张和后金议和,不但冒举国之大不韪,而且是冒历史上之大不韪。中国过去曾因为受到外族军事的压力而议和,通常他们对这样的事情内心总会有抵触,总觉得这是具有屈辱性的,所以,汉族人对这件事情具有先天性的敏感,非常容易的就将“议和”、“投降”、“汉奸”三件事联系在一起。只要军事准备不充分,就暂时与外敌议和以争取时间,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两个英明之主都曾做过这样的事情。汉高祖刘邦曾与匈奴议和,争取时间来培养国力,到汉武帝时才大举反击。唐太宗李世民曾与突厥议和(那时是他父亲李渊做皇帝,但和议实际上是李世民所决定),等到整顿好军队后才派李靖北伐,大破突厥。不过这不是中国历史上传统观念的主流。主流思想是:“与侵略本朝的外敌议和是投降,是汉奸。”其实,同样是议和,却在性质上有着根本的区别,绝不能一并而论。基本关键在于:议和是永久性的投降还是暂时的妥协,这里的议和停战只是策略,决不等于投降。然而明末当国的君臣都是庸才,对于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大局发展的前途都是茫无所知的,既无决战的刚勇,也无等待的韧力。袁崇焕精明正确的战略见解,朝廷之中却一致认为是“汉奸思想”。

袁崇焕当然知道现在的局势如果力排众议,对于自己肯定非常的不利,然而他已将个人生死全然置之度外了,只是以大局为重。以他这样刚烈的人,对自己的名声自然是非常的爱惜,现在被人骂为“汉奸”,这可是最痛苦的事情了。比较起来,死守宁远、抗拒大敌,在他心里并不算是难事,最多打不过,一死殉国就是了,这样也算心安理得。但现在却要背负“历史罪人、民族罪人”的罪名,这样问题严重多了。越是那种无私的人、刚强的人,越是宁愿牺牲自己的性命也不愿意忍受耻辱。而越是儒家的书读得多,心中历史感极其深厚的人,也越是宝贵自己的名节。

他是一个冲动而又热情的豪杰,是“宁为直折剑、犹胜曲全钩”的志士,可是他终于决定了要忍辱负重。

在他那个时代,绝对没有说尊重少数人意见的习惯和风度。往往是少数服从多数,根本不把少数人的意见放在眼里。包括袁崇焕自己在内,他们都一致相信“国人皆曰可杀”多半便是“可杀”。那是一个非此即彼、决不容忍异议的时代,是正人君子纷纷牺牲生命而只是为了提出正义见解的时代。卑鄙的奸党越是在朝中作威作福,士林中对风骨和节操越是看重。东汉和明末,是中国历史上读书人道德价值最受重视的两个时期。岁寒坚节,在当时的道德观念中,与“忠”、“孝”具有相同的地位。他很爱交朋友,知交中有不少是清流派的人。如果他最终因主和而为天下士论所不齿,那么对他将是多么严重的影响。

他对后金的和谈并不是公开进行的,因此并没有受到普遍性的打击,但他当然预料到纸是包不住火的,将来总有一天要公开,与后金议和的谴责不可避免地会落到自己的头上。

诸葛亮出师北伐,天下人都知道他的忠诚;岳飞苦战抗敌,天下人也都知道他的勇敢。袁崇焕的功业或许比不上诸葛亮和岳飞,当然,这也是很难作以对比的,然而他身处嫌疑之地而行举世嫌疑之事,这种精神上的痛苦负担,诸葛亮和岳飞却有幸不必经历。袁崇焕有一句诗:“辛苦后人知”。当真是英雄寂寞,壮士悲歌。他明明知道不能得到当时人的谅解,但他还是那样做了,他只盼望自己这番苦心孤诣能为后人所知。

正确的战略决策无法执行,朝政也越来越腐败,在魏忠贤笼罩一切的邪恶势力下做官,天天都可以丢掉性命。关外酷寒的气候,生长于亚热带的广东人实在是觉得难以忍受。在这期间,袁崇焕从广东招募来的人员中有一些人要回故乡去了。袁崇焕作了一首诗《边中送别》为这些人赠别,表达了他在逆境中坚定的决心。

边中送别

五载离家别路悠,送君寒浸宝刀头。欲知肺腑同生死,何用安危问去留?

策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故园亲侣如相问,愧我边尘尚未收。

同类推荐
  • 千古一帝——秦始皇

    千古一帝——秦始皇

    《千古一帝——秦始皇》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希腊罗马英豪列传Ⅱ

    希腊罗马英豪列传Ⅱ

    《希腊罗马英豪列传》出自古罗马历史学家普鲁塔克之手。书中记载了包括恺撒、安东尼、梭伦等50名古希腊罗马政治家和军事统帅的事迹,既是一部体例松散的古代史,也开了西方世界传记文学的先河,对之后两千年的西方哲学、史学和文学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 伉俪革命家--廖仲恺与何香凝

    伉俪革命家--廖仲恺与何香凝

    本书描写了廖仲恺与何香凝几十年的革命救国历程。廖仲恺与何香凝伉俪是伟大的爱国者、民主革命家和国民党左派的光辉旗帜。本书描写了廖仲恺与何香凝几十年的革命救国历程——年轻的伉俪追随孙中山踏上了创立民国与捍卫共和制的旧民主革命之路;在新民主革命时期,他俩为建立、巩固首次国共合作和实施三大政策,英勇奋斗,前仆后继;廖仲恺为国殉职洒下一腔热血后,何香凝化悲痛为力量,继承夫志继续勇猛前进,为抗战胜利、新中国的成立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杰出贡献。
  • 二十位人性见证者

    二十位人性见证者

    20世纪上半叶,电影还不发达,电视刚刚起步,一批优秀的摄影家,开始用镜头叙述时代的变迁,记录人生百态,揭露最真实的人性。他们的镜头里有各色各样的人物、城市和农村、战争与和平、时间与细节……同时,这些作品都打上了强烈的个性化的印记,表达出摄影家的观念、情感以及他们观察和触摸外部世界的方式,他们是20世纪的“人性见证者”。作者阮义忠以亲切活泼的笔调及丰富的摄影作品,介绍了桑德、布列松、卡帕、阿勃丝、寇德卡等二十位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杰出摄影家的生平经历与影像风格。
  • 曾国藩3:黑雨

    曾国藩3:黑雨

    修订老版讹误106处!一字未删,原貌呈现手稿!唐浩明独家作序认可版本!阅读收藏最佳版本!政商必读!最受中央国家机关干部欢迎的10本书之一,中纪委“读书推荐”栏目推荐学习。柳传志、宗庆后、白岩松鼎力推荐!历史小说巅峰之作,关于曾国藩最权威、最好看、最畅销的读本。了解千古名臣曾国藩的唯一经典,读懂国人处世智慧的殿堂之作。依据人民文学出版社三卷本《曾国藩》编校而成,全新修订原貌呈现。
热门推荐
  • 婚前婚后,陆少的暖心甜妻

    婚前婚后,陆少的暖心甜妻

    民政局里没有等来相恋七年的男友顾深朗,她却阴差阳错的遇见了陆宇铭。她和陆宇铭猝不及防的初遇,惊天动地,掀起B市满城风雨。看似随意却霸道的揽过她的肩膀,陆宇铭看也不看她,浑厚玩味的声音在头顶响起:“你们要新闻要爆料要八卦要绯闻是吧?喏,看见我怀里的人没有,她是我未婚妻。”那一年,谁人不知陈筱悦的名字。DG企业的顾深朗和陆宇铭,为了她反目成仇,彻底决裂。后来,她带着满身伤痕,三个月的身孕,一夜消失,像是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再次回归的时候,她望向站在陆宇铭身边的女人:“闺蜜的男人,格外的诱人是吗?”“陈筱悦!我们的孩子呢!”陆宇铭,你不配当他爸爸,我永远不会让你见到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别跑,沁月

    别跑,沁月

    两位小女孩穿越到未知的朝代,开始一段奇妙的旅程,其中有误会,有阴谋,有真心,有假意,经历那么多,两位小女孩将最终会面对什么。。会留在古代和爱人执子之手,与之偕老么。。
  • 恶魔校草的掌上明珠

    恶魔校草的掌上明珠

    什么?林薰茉惊呆了!订婚!对象还是个高富帅!订婚还勉强答应,靠!一回国就给我订婚,好吧,林薰茉认了,居然还要同居!同床共枕!这次忍无可忍,罢工!老娘我不干了!我要逃婚!林薰茉以为那么简单就可以成功的逃婚?不仅逃婚没逃成,晚上还被某腹黑吃的连渣都不剩!林薰茉扶着痛的要命的腰,朝某腹黑愤怒的吼道:“你就是只披着羊皮的腹黑狼!”某腹黑抱上林薰茉的小蛮腰,嘴角扬起,说道:“嗯,那我就做只腹黑狼,”某腹黑说完后,立刻把林薰茉压在身下……当然,女主角身边桃花朵朵,男主,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这只小绵羊拐回家的~\(≧▽≦)/~啦啦啦
  • 焱魄凌云天

    焱魄凌云天

    战斗纷争不断,我究竟是谁,为什么我要经历这些,是命中注定还是上层人的游戏?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人心?人性?丑恶还是高雅?一睡百万年,苏醒之时世界已变,是否还能找到被困的母亲?执棋者是否会被人当做棋子置于手中玩弄?又一个百万年,我还是我,但又不再是我,母亲到底是谁?为什么是母亲却又不是?疯了还是傻了……存在的理由到底是什么?拯救世界?似乎没那么伟大……风云换季,不断得探索中,自己为何而存在……
  • 无极皇尊主角系统

    无极皇尊主角系统

    宅男叶萧辰在自己的小说受到热捧,销售一次又一次突破记录的时候,他却没有别人想象的那么快乐!他只有一个想法,杀死主角!因为小说主人公成了精,还妄图杀了他这个原作者!作为作者的他,在想要砸掉电脑的时候,不小心触电穿越到了小说的世界里,成为了一个小龙套,那时候故事刚刚开始,他的主人公楚天,还没有成为傲世万古的帝尊……这是一个宅男在异界为了生存而变成强者的故事……【PS.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王爷凶猛:天才小医妃

    王爷凶猛:天才小医妃

    “解药!我需要解药!”云芊灵是现代天才医者,抓住王爷解春药。药太重,一遍两遍解不完,于是再来,又来……“睡了本王还想逃的,你是第一个。”王爷御锦亦怒了。能不逃吗?连服七次解药,再强大的药也解得干干净净了。为求解药,她睡了杀神靖王,却得知靖王的最大爱好是屠城灭族,顿时吓懵了。还不逃?她又不傻!靖王身子一压,将要逃跑的女人抓住:“我中了你的毒,现在你得做我的解药。”她欲哭无泪,禁欲系泰迪男神怎么也会中女人的毒?
  • 苦追淘气小妹

    苦追淘气小妹

    自打聂宝儿有记忆以来,自己就是生活在这个简陋却不失温暖的孤儿院里,这里有她最好的小伙伴于菲,顾凯,大家整天在一起无忧无虑开心快乐的生活着,直到有一天,掌控全球经济命脉的东方家族东方炎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
  • 陀罗尼门诸部要目

    陀罗尼门诸部要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江山如画之胭脂殇

    江山如画之胭脂殇

    她,一夜之间家破人亡,为复仇化名入宫,只为有一日报仇雪恨。他,本是天之骄子,却也在一夜之间,破国亡家,此后他立誓终有一日定要手刃仇人,夺回江山!她与他皆为仇恨而来,又因仇恨为盟!而她最终却发现自己苦苦寻觅的仇人,竟然是自己深爱的男子!而他,面对她咄咄逼人的质问,只是淡淡的说了句:你本就我的棋子!用尽,便弃之!她面对他伤害,只是冷冷的说了句:你终有一日定会后悔!江山、美人,于他而言究竟孰轻孰重?
  • 阴阳薄

    阴阳薄

    本是平淡的生活,在某一天突然被打破,从没有想过的世界,反而成了自己必须承担的责任。光怪陆离的世界,一场接一场的阴谋,対历史真相的追寻。老宅里古怪的美人图,无意中的女鬼缠身,真假难辨的深山诡镇,古怪神秘的荒村行尸。有时候,人心比鬼可怕的多;有时候,知道比无知更是一种保护。渡灵者,只需要用自己的鲜血写下亡灵的名字,生辰八字,出生地点,就可以让其转世投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