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60500000013

第13章 红脸还是白脸:大明名将王越的沉浮人生

要说达延可汗的对手,首推王越。连老婆都死在他手里,说名将,那是相当的不过分。

就在明朝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熬夜批阅奏章的朱祐樘,从堆积如山的奏章里翻出一封喊冤信,信里控诉了他在成化朝末年遭受到的,以及曾经立下的赫赫战功,还有如今艰辛的流放生活,强烈要求立即,并表忠心说,我身体好,还能为国家工作很多年……

朱祐樘很重视,立刻召来他最信任的两位大臣,兵部尚书马文升和吏部尚书王恕,出乎他意料的是,两位平时非常团结的爱卿,竟然在这个问题上发生了严重的对立:王恕坚决主张此人不可再有,不但不能用,还要再踹上一脚,让他彻底不能翻身;马文升却委婉的表示,他还是有才干的,国家正缺人,不如让他戴罪立功?

在听完两位老臣讲述了这个人的所有故事后,朱祐樘思虑良久,终于决定:同意他的要求,赐官职右都御史(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但这是名义上的,让他回乡归养,安享晚年。至于重新启用……等需要的时候再说吧。

这个人,就是大明朝一代名将王越。

中国古代戏曲素来有歌颂名将的传统,但凡是战场上立过功的,都能成为戏曲节目的主角,比如红脸的关公、黑脸的张飞、宋朝的杨家将、唐朝的薛仁贵……至于王越,倒也是主角。只是这个主角很蹊跷,比如今天你要到他的家乡河南浚县,听一听剧团的豫剧,就能看到戏台上光芒万丈的王越,响当当的正面人物,舞台上斗奸臣,惩贪官,伸张正义为民做主,比包青天还包青天;可是再多走几步路,来到一河之隔的淇县,同样是豫剧,却见里面的王越鼻梁上一抹白灰,戏台上上窜下跳,强男霸女陷害忠良无恶不作,直叫人恨得牙根痒痒。

一河之隔,同是豫剧,反差怎么这么大?

翻翻史书里的反差就更大了,有说他建功边陲,有不世之功的;有说他爱民如子,体恤士卒,为官清廉的;还有说他勾结奸党陷害忠良的……五花八门的说法,分不清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但不管是哪个说法,都无法否认一个事实:他很厉害。

王越,字世昌,河南人,明宣宗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出生在河南浚县钜桥镇冈坡村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出身贫农,吃穿住行都跟人家没得比,但是,他却有着过人的天赋。

相貌的天赋好,《明史》说他“相貌奇伟”,标准的美男子。读书天赋好,再生涩的文章过目不忘,业余还爱好读各类兵书。射箭也准,《罪惟录》里说他“多力善射”。至于拳脚兵器,没有记载,但从他后来时常身先士卒力斩顽敌的表现看,应该不差。

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王越参加科举考试,从乡试杀到廷试,各个关口全是一次性通过,可到了廷试,出事了,这让那年全国的廷试学子都记住了他:倒霉孩子。

事情是这样的,廷试现场,大家都在认真答题,王越也走笔如飞,对答如流,谁知就在快要答完的时候,突然一阵狂风刮过,不偏不倚,恰好刮走了王越的试卷,真个倒霉到喝凉水都塞牙。

想想看,要是换到高考考场上,某个考生的答题卷子,在眼看就要答完的时候突然被风刮跑了,那该是什么感觉?心理素质差的,除了嚎啕大哭外,晕过去都有可能。

可王越既不嚎啕也不昏厥,而是不慌不忙,向考官重新要了一张空白卷,然后继续走笔如飞,竟然在剩余的时间里全部答完交卷,最后高中二甲进士。

临危不乱,处乱不惊,着实厉害。这件事不但见于明史,在当时更是作为一件奇事流传,有说他天生富贵的,有说他满腹经纶的,但是大部分人在啧啧称奇的同时,却忽略了这件事所表明的他最重要的素质:性格。

无论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无论多么困难的局面,都要坚持下去,绝不放弃,为达目的绝不罢休。纵观他一生的起伏,他就是这么做的。

而他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一件事:打仗。

王越爱打仗,不是为了升官而打仗,而是天生爱打仗。小时候他就喜欢习武读兵书,甚至上课的时候偷看孙子兵法,他在里写道:“寒窗苦读之岁,手不释卷,感两宋之亡,胡虏入侵之恨,时常愤懑于胸,故苦读兵书,以期有所为。”金戈铁马的梦想,应该是从那时起生根。

怀着打仗这个梦想的王越走进了官场,然而他的第一个工作不是打仗,而是司法。官职是陕西监察御史。

这个职务,差不多相当于省检察院检察长,权力很大,官位是七品,对于新科进士来说,不算差。但是这个任命,对于王越来说,却有别样的意义:实践意义。

因为他的工作地点是陕西,那里临近前线;而他的工作内容,也包括巡查前线的备战情况,在各个边关来回跑。

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这个从小酷爱战争的青年第一次直面战争。从以往纸上谈兵的读兵书,到凭空的琢磨,再到亲临前线,看见时常入侵的蒙古骑兵,看到边陲的现状,铁马金戈的图景,渐渐在心中清晰。

可是刚刚触摸到战争的脉搏,王越却被调走了,调任浙江御史。那年头浙江是鱼米之乡,比陕西发达,各方面情况都要比陕西好,监察御史权力大,赶上案子还有油水可捞,应该说是个好差事。然而这个好差事,却给王越带来了麻烦。

王越刚到浙江,就赶上告状的。都是民告官:有告知府占地的,有告知县占地的,有告镇守太监侵占民产的,泣血哭诉一箩筐。

年轻气盛的王越愤怒了,大明天下,怎能容贪官污吏胡作非为:查!

查来查去就查出了麻烦,凡是涉案的官员,都是在朝廷里有点头脸的,不是太后娘娘的亲戚,就是朝臣们的亲信,个个得罪不得。但年轻的王越不管这个,他认真的履行了职责,如实的上报中央,并附带个人意见:严肃处理。

然后……然后就没下文了。

从此之后,王越发现,他在浙江越来越难过了。各个部门的同僚都不配合,查案的时候处处制造障碍,想做的事情一件都做不下去,本来打好主意为民请命,就是断头流血也在所不辞,但是现在却什么也干不成。这群人当面不骂你,却在背后搞你,呆在这地方,就像手脚被捆了绳子,啥也干不了。

好在这日子没过多久。景泰四年,王越父亲去世,回家“丁忧”。这是明朝官场的规矩。个别被王越打击过的官员,于是趁机弹劾报复。

伤心的王越就这样回家了,官场的头两年折腾一场,一事无成。

这以后他就开始思索了,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他不缺才干,也不缺工作精神,缺的是什么?

人脉。上头没人,干什么也难。这是王越得出的答案。在丁忧四年之后,苦苦思索得到的答案。

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丁忧期满的王越重新启用,回京城担任监察御史。

这次的王越可不一样了,回到京城后处处夹着尾巴做人,除了多干工作外,几乎很少说话。这种工作态度也很快受到了都察院左都御史寇深的赏识,并委任给他一个重要职务:执掌案牍。

所谓执掌案牍,就是批阅各地御史送上来的奏章,写好意见后送交上面。虽然也是七品,可这是个好工作。要知道,御史弹劾是明朝官场斗争的主要形式,在刀光血影的官场上,信息就是生命,掌握信息的王越,自然成为各方面拉拢的对象。

而在各方面拉拢他的人里,王越冷眼旁观,从不轻易下注。在经过了无数次选择以后,终于确定了一个人做为自己未来的靠山:李贤。

这个人在当时只是礼部侍郎,不显山不露水,但是王越却倾心结交,结交的方式就是向李贤透露各种有关于他的御史弹章。对于这种帮助,李贤当然感激万分,两人也成为了朋友,交往的过程里,李贤看出了王越一肚子的兵法,大为佩服。

事实证明,王越赌对了。

赌对了的结果就是节节高升。先是李贤高升,取代了徐有贞等人成为内阁首辅,又成为朱祁镇临终前重要的托孤大臣。当然王越的好处也少不了,四年后从正七品直接提拔成了正四品的山东按察使,这是官场上最梦寐以求的“连升三级”。接着北方边患吃紧,李贤推荐王越,自然继续高升,官至山西大同巡抚,兵部右都御史,级别为二品,又是连升两级,这是天顺八年的事情了。从回京到封疆大吏,仅用八年。

其实这不重要,重要的是王越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工作:打仗。

踌躇满志的王越来到了大同,然后不出意料地看到了他面前的军队:烂摊子。

士兵面黄肌瘦,官员贪污腐化,城墙年久失修。蒙古骑兵常常来骚扰,每次来了明军都作鸟兽散。这就是他所面临的现实。

王越是个现实主义者,二话不说开始动手改革。武器陈旧,没关系,有李贤关照,给中央打报告要钱换;战斗力低下没关系,练!怕苦怕累没关系,罚?不服我这个文官?拿弓箭来,骑马射箭,样样满分,服不?官员贪污克扣军饷?没关系,以后发军饷,都是每月初三统一列队领军饷,人人有份,谁也贪不着……

一番整治下来,大同面貌焕然一新,原先好似豆腐渣工程,常常吸引蒙古人光顾的地方,而今成了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但王越却遗憾,本来想好好打几仗,可蒙古人来了几次后,被打退了就再也不敢来了。如今的大同,风平浪静。

其实这不奇怪,抢劫也是要看成本的,柿子拣软的捏。没关系,王越,你很快就有机会了。

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机会来了。

河套地区的蒙古问题越来越严重,多支蒙古部落在此聚集,时常南下骚扰,成了他们南侵的大本营。长此以往,边境烽火连天,永无宁日。

这个问题,即使是懒散了一辈子的成化皇帝朱见深也不能坐视了,打七精神开了几次会。此时李贤已经去世了,京城里的阁老们经过一致商议:打!

所谓打,就是要发动军队,打一次大仗,彻底剿灭河套地区所有的蒙古部落,一劳永逸地解决河套问题。计划很激动人心,很严密,当然,也很不靠谱。

蒙古人的战斗力是什么档次?明军当时的战斗力是什么档次?皇帝不清楚,纸上谈兵的大臣也不清楚,但是王越清楚。

不过清楚也没用。不靠谱的计划是皇帝订的,你敢说半个不字?不但不能说不,还要坚决执行。

于是,王越被任命为赞理军务(参谋长),与总兵朱永一起,承担起这个重任。

很快王越就发现,朱永是草包。

草包干的草包事很多,最突出的一件就是,有一次两人带千人巡逻,突然遇到蒙古人的小股骑兵,身边的士兵当场跑掉大半,身为统帅的朱永吓得惊慌失措,想立刻拔马逃命。关键时刻,还是王越喝止了他,命令剩余的士兵列阵,和蒙古人对峙。对峙到黄昏时刻,蒙古人怀疑有埋伏,全军撤走,这才安然回来。

见了敌人就吓破胆的军队,见了敌人吓破胆的统帅,这就是大明的兵,这就是大明的将。靠这些人来收复河套?孙武再世也办不到。

王越不是孙武,可办不到的事情也要办,咋办呢?

八万人的军队,按照王越的估计,能和蒙古人拼命的只有一万多人。大战当前,训练士卒是来不及了,有多大锅下多大米吧。

王越做出了最好的选择,步步为营,以碉堡为依托,不是主动进攻,而是积极防御。打一下就跑,吸引蒙古人来攻你的碉堡,几番下来互有胜败,看似不怎么样,可以这支军队的战斗力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

本来不错的局势,到了朝廷重臣眼里,却很糟糕。于是各类弹劾如雪片一样飞到朱见深那里。成化三年、成化六年,明朝两次大规模的搜套行动,都是由王越用这种方式完成的。

在大臣们看来,这事说轻了是抗旨不尊,说重了是畏敌如虎,胆小怕事。尽力抵御外敌的王越,就这样受尽了朝臣的唾骂。

可是王越不反驳,也没法反驳。大臣们不知道前线是怎么回事,一个个夜郎自大,要证明自己,口水说干了也没用,只有等待机会,一个打胜仗的机会。

他等到了。

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九月,王越收到线报,蒙古可汗满都鲁率各部全线出动,向甘肃天水、定西地区发动大规模抢掠。其设在红雁池(今内蒙古鄂尔多斯旗王府西南)的大本营兵力空虚。王越抓住战机,调集了五千精骑(这是他麾下仅有的可以抗衡蒙古骑兵的部队),直捣其大本营。大军从延绥出发,夜行八百里,直插红盐池。路遇狂风大作,众军皆慌,一老兵坦然道:“此天助,乘风击之,必大捷。”王越连忙下马行礼,当场提升这位老兵为千户(团长),一时间全军士气大振。虽后是总攻,血战,大获全胜。

当饱掠而回的蒙古大军乐呵呵归来时,他们看到的,是红盐池遍地的尸首,烈火焚烧过的痕迹,是一场直捣其死穴的失败。全军嚎啕,渡河撤出河套平原。

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一场正确的战争。

付出了无数次委曲求全,忍气吞声,夹板气,撺掇挑唆,王越终于打了一场打胜仗。

可王越却继续迎来麻烦。

首先是继续弹劾,谣传说王越这一仗抢了多少金银财宝,说王越“杀良冒功,屠戮无辜,尸横千里,惨不忍视”,“杀人如草芥,用钱如泥沙,虚耗天下国力已成个人之功”……一场大捷,四面树敌。

明宪宗的态度也很微妙,先是加太子少保,象征性的赏赐了一下,然后又封为三边总制,这是一个掌握延绥、甘肃、宁夏三地军政大权的实权职位,可不久之后又派威宁伯蒋婉接任,命王越“提督军务”。虽然兵权依然在手,可味道毕竟不对了。王越聪明,知道这是功高震主,连忙上书请求交出兵权,回都察院任职。明宪宗果然龙颜大悦,立刻允准,并赏赐王越正一品禄。一场灾祸,总算躲过去了。

可以后怎么办?树敌这么多,而今又没了兵权,回京的日子,怕是更不好过。现在最重要的,还是要在高层找到一个支持者。

这时候,有个老部下却给王越牵了条线:找他,一定行。

这个老部下叫韦英,是从前王越军中的百户(连长),后来调任到御马监(宫廷卫队)任千户(团长),而他给王越介绍的人,正是他的直系长官,大内宫廷御马监总管:太监汪直。

他确实有权,是当时明朝宦官中最受明宪宗恩宠的人,也是当时几位宦官里最有权势的人之一。攀附上他,就可以呼风唤雨。

但是怎么攀附呢?王越穷,送礼,那是倾家荡产也送不起。让人家当你后台,凭什么?

可攀附汪直,未必要用钱。王越很快找到了办法:尊重。

汪直是战俘出身,多年来受尽了歧视,即便如今权倾朝野。不但许多文官瞧不起他,连宫里的一些太监也瞧不起他。可王越不然,见到汪直,每次都毕恭毕敬,极尽讨好赞美之词,满腹的经论,全用来唱赞歌。甚至在无人处遇到汪直,还会毫不犹豫的对其行跪拜礼,这礼貌,一来二去,把汪公公乐得脸上开花。

果然,不久后,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王越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左尚书,浴血奋战十年没能得到的职位,在一个太监的帮助下得到了。

得到的结果,是另一场酣畅淋漓的胜仗,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的大捷。王越率兵,汪直监军,从大同出发,杀至兴宁海(内蒙古绥宁县),大破鞑靼军主力,鞑靼可汗只身以逃,北部边陲的蒙古游牧骑兵遭到致命打击。战后论功行赏,爵封咸宁伯,成为明朝仅有的三位因军功封爵的文臣之一。另一位边臣余子俊在王越打下的地盘上修筑起边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现存于内蒙古地区的,佑护了无数边关百姓的明长城。

这是他在成化朝最光辉灿烂的一场胜利:踏破贺兰山。

可光辉灿烂了以后就是灾祸。明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汪直失宠被贬。王越受株连,贬官安陆。

攀附过权阉,打过胜仗,有本事,没名声,这就是王越,清廉的王越,才能卓越的王越,身背骂声的王越。

他的才能、苦心、决心,朱祐樘都知道。可知道也没用,这人不好用,谁用谁挨骂,只好这样,用得着的时候再用吧。

到了弘治十年(公元1498年),用得着的时候到了。

此时国内形势一边大好,吏治经过整顿,政府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由刘大夏、白昂、徐贯等大臣修建的水利工程也都全线竣工,经济改革如火如荼,国家财政收入直线上升,百姓生活也日益安定。却唯独一件事情,让朝野上下如芒在背:边患。

边患的主角当然是达延可汗。在弘治初年的国书事件后,达延可汗消停了一段时间,可是从弘治六年开始,随着鞑靼势力的日益强大,达延可汗又开始频繁侵扰明朝边境。先是鞑靼六年入侵瓜州,都督许钦战死;接着弘治八年入侵大同,联营二十里,火光通明,当地军队不敢与之作战,只能远远观望;弘治九年侵扰延绥地区,掳掠人口牲畜无数……

朱祐樘急了,边患问题不解决,国家将永无宁日,怎么办?

按照马文升的意见,朱祐樘搞了一系列动作,裁撤冗兵,整理军囤,更换装备,加强边境将领的自主指挥权,能干的都干了,军队的战斗力也大为提高,可是碰到达延可汗,却照样打败仗,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明朝并不缺乏将才,可是明朝的边境防御,是以“九边”为核心,依托长城工事进行防卫的,漫漫长城边界,蒙古人集中力量,就能破其一点,而明军被动增援,可以说是顾此失彼。加上达延可汗又是一个具有卓越军事才能的人,虽然汉人的兵书没有读过,但什么声东击西、虚实结合之类的花招,多年来耍得炉火纯青,牵着明军的鼻子走。以至于明朝边将一听到他的名字就怕三分。大同一战,明军根本不敢与之作战,只能被动防御,眼睁睁的“礼送”他抢完了离开。

所以,要对付这个人,就需要有卓越进攻天才的将领,主动出击,在硬碰硬的野战里打败他。

在当时,擅打攻击战的人里,最出色的当属王越。

可这是个问题人物,和汪直挂钩呢!用了就要挨骂,还是能不用就不用,明王朝搞全国选拔,先后选择了七个人担任“三边总制”,结果证明全不合格。最后实在没办法,吏部尚书屠庸推荐:用王越吧。

问题越来越严重,不用也要用了。

弘治十年十月,朱祐樘下旨:王越起复三边总制,负责延绥、宁夏、甘肃三边事务。任务急,责任重,对手,就是和王越有“杀妻之恨”的达延可汗。

刚到任没一个月,达延可汗来了。

这次入侵来得很凶猛。蒙古人兵分数路,在延绥、宁夏、甘肃三省疯狂入侵,小规模的骑兵部队来无影去无踪,叼一口就跑。

目的很明确,打的就是王越。我分路出击,你朝哪里打?打完了我就跑,有本事你就来追!

经过达延可汗数年的经营,蒙古军的纪律性和机动能力,都大为提高。绵延的烽火间,王越忧愁地看到,眼前的蒙古人,比几十年前更强大;眼前的达延可汗,正值二十四岁,春风得意马蹄疾。而自己,已经是七十二岁的白胡子老头了。

后生可畏啊。但来不及感叹了,重要的是如何打退这次进攻。眼下正是秋收的时候,如果任其肆意攻击,边关一年的粮食收成、百姓的家当,恐怕都要荡然无存。而且,这次任命他这个职务,朝廷的非议相当大,言官们正轮番骂着,一旦打不好,一世英明尽毁。

更重要的是,他是惟一一个被认为能够对付达延可汗的人。他不行,还有谁行?

论战斗力,明军此时的战斗力,比成化朝时候要强许多了,但是真要恢复到永乐时期,和蒙古人能够进行硬碰硬野战的地步,也还需要时间,所以硬拼是不可取的,还是只能智取。

可怎么智取呢?达延可汗勇悍如狼,狡猾如狐狸,他这次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先通过持续频繁的小规模骑兵骚扰,把你累得气喘吁吁,然后再集结兵力,发动致命一击。可问题是,你明明知道,又能怎么办?追你追不上,守你也守不住,还有什么办法?

有,有一个办法,一个十多年前用过的办法,只是这次,他还会上当吗?

这个办法就是集中兵力,猛扑敌人的老巢,直接纵深打掉他的指挥中心,如此一来,敌人的进攻就将全面瘫痪。

可这次他的老巢会在哪里呢?咸宁子海?红盐池?王越按兵不动,并传令三军不可轻易出战,然后大量派出侦查骑兵仔细搜索,在经过了无数次细致的判断以后,综合所有的细节,王越找到了这个地方:贺兰山。

一定在这里。但是怎么打?像上次那样,直接轻骑奔袭,直捣老巢吗?不可能了,蒙古人的防备一定非常严密,稍微一点风声他们就会做好准备。那怎么办?

王越终于做出了决定:打!

这次不再是五千骑兵,而是全军尽出。和上次不一样,这次是分四路。其中三路,分别向不同的方向游进,迷惑敌人;第四路跟随自己,直捣贺兰山;其他三路绕道后在贺兰山外会合,从不同的方向同时向贺兰山发动猛攻!

七月十五日,明军全体出动。经过急行军,来到贺兰山外围。达延可汗果然上当,蒙古军没有做任何防备。攻击。四路明军同时发动进攻,杀声震天……

数日后,一道报捷的文书传遍了京城——贺兰山大捷,鞑靼可汗仅以身逃。

两次。两次直捣鞑靼的老巢。两次与活捉鞑靼可汗的奇功擦肩而过。命运给王越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但这没什么了,重要的是打赢了。朱祐樘大喜,蒙古人成群窜逃,北部边关,又一次重回安宁。

北边安宁了,王越却又麻烦了,因为宫廷里死了个宦官。

这个宦官叫李广,是朱祐樘的贴身内侍,平日里作威作福,民愤极大,后来犯了事,怕朱祐樘降罪,竟然服毒自杀了。

人死了,可账不烂。言官们来精神了,拼命上奏章鞭尸,还爆了个猛料:李广和王越有勾结。依据是,王越曾经和汪直有勾结,所以这次也一定和李广有勾结。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这就是明朝言官的水平,足够给联想集团做广告的水平。

可饱受谩骂的王越却再也受不了打击了。虽然皇帝没有表态,但成化朝末期对他的清算历历在目,他已经七十多岁了,死不怕,怕的是折腾。就这么怕了数日,终于惊惧而死。

而死前他给朱祐樘的最后一道奏章,是关于哈密卫的。其中“哈密不可放弃”“边民不可轻弃”,字字句句真知灼见,关于个人的清白问题,只字不提。

有前科,有仇家,军人的战功比不上文人的生花妙笔,踢又何用。

王越死讯传到京城,朱祐樘大为悲痛,停朝一日,以示悼念。

在整个弘治朝,享受到这种待遇的臣子,除了王越外,只有一辈子做好事的徐溥了。待遇相同,生前身后的评价却大不相同。

但他们都是伟大的,无论言官如何刻意的抹黑,无论今天红脸白脸的争论,我们所记住的,是他坚持的一生,和踏破贺兰山的赫赫战功。

同类推荐
  • 毛泽东游戏作战

    毛泽东游戏作战

    本书是《中国现代史演义》系列之一:《中国现代史演义》以演义体的形式,叙述了从辛亥革命孙中山缔造共和到今天海峡两岸企盼统一的现状。它把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历史巨人在百年中国历史上的惊涛骇浪表现的淋漓尽致。该书还展现了当今海峡两岸重要人物的重大活动。这是一本给读者以深思的书。
  • 移民大开发与宁夏历史文化

    移民大开发与宁夏历史文化

    本书是一部系统记述宁夏历史上移民轨迹及演变过程的著作。宁夏作为西北边地,历史上人口流动频繁,少数民族和汉族移民不断地在这里迁移居住,构成了多姿多彩的宁夏移民文化。本书通过对史料的详细挖掘,从中整理出宁夏移民历史的整体脉络。为读者展现历史各个时期宁夏移民的类型和特点。
  • 开风气之先谋天下永福

    开风气之先谋天下永福

    本书汇集了海峡两岸一批关心三坊七巷的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相信通过他们对三坊七巷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挖掘,解读三坊七巷与台湾的情结,阐述闽台两地源远流长的密切关系,将有力地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更好地守护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 日不落1620

    日不落1620

    一群人来到了北美的五大湖地区,但是向东,有法兰西堵住了圣劳伦斯河的入海口,向西,有不知敌友的印第安部落,还有偶尔出现的后来者,一穷二白的他们,又要如何建设一个日不落的帝国?
  • 大明商业帝国

    大明商业帝国

    我穷得只剩下钱了!——林涛语录————————损人不利己者,商之下也;损人利己者,商之中也;利人利己者,商之上也;利国利民利者,商之大者也!————————林涛意外来到明朝正德年间,成为商家子弟,利用自己的商业知识发家致富,富甲天下,利国利民,创造商贾传奇。明朝正是西方大航海时代,达伽马来到了印度,麦哲伦到了菲律宾,西方列强的触角伸到了东方。林涛的到来,历史会发生哪些改变?举世闻名的明朝资本主义萌芽是否会发展成真正的资本主义?郑和开创的航海伟业是否会进行下去?美洲大陆的新主人是谁?是否还会有“米”国猴子?
热门推荐
  • 虐渣系统:炮灰要翻身

    虐渣系统:炮灰要翻身

    沐挽歌用愤恨的目光看着某男:“洛康,你是故意让我扑倒的吧?”某男眨巴眨巴眼睛,无辜地说道,“沐沐,你说过你会负责的。”沐挽歌在看了某男果体后流鼻血晕了过去,醒来后却发现自己被某系统带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叮——恭喜玩家开启虐渣系统”沐挽歌从此过上了前往各个世界完成任务的苦逼生活……
  • 重生之妃常好色

    重生之妃常好色

    她是二十一世纪明星级摄影师,好吃,懒惰,坐吃等死,梦想是徜徉在帅哥美女和美好事物中完美度过一生,谁料一朝穿越成为亲王妃,好死不死,王妃还是一个大才女,琴棋书画?乱涂乱画,舞刀弄枪?浑身是伤,可怜她应付不暇。王妃会的她全不会,她会的全都无法施展,还好,她有聪明的大脑,和皇帝合开炮坊,又和老情人建立机构,又让王爷老公的女人来帮着赚钱,她风生水起,还坐拥无数美女帅哥,上至老鲜肉,下至小萌娃,无不收入囊中,据为己有,纵然王爷老公吃醋也阻止不了她爱美的脚步。
  • 天地圣灵

    天地圣灵

    征伐莫名,卷起了圣战,四大家族,雄踞着疆场!万年岁月,弹指间,杀伐湮没,悠悠蹉跎,惊现天外来客,迷雾中的恶魔,大陆掀起了猜测。邪魅的血族,流传着亘古的传说;恐怖的亡灵,守候到千年的承诺,一切的等候是为了什么?事实的真相,需要一个一个摸索,华夏,星辰,六院,铺垫成一条复仇的血路!轻看血海,笑谈杀戮,结交华夏皇子,皇权争战,阴谋计策,心中自然流出。游走于真相,可事实存在于迷雾,拨开阴云,望见彩虹,暴雨过后阳光洒落在,传奇的圣灵大陆!
  • 旧金山的新移民

    旧金山的新移民

    这里是新的金山,还是海市蜃楼?极度的诱惑、极度的胁迫与极度的抗争,从“留学生”到“学留人”、到“新移民“,投身美国硅谷的一代代华裔,在极度世界里炫出了极度的人生。四季兄妹,东舟家族三代以及恋人明月和学子们,对生活的开创与重构,梦想与现实和多元文化的冲突激荡,人生敞开,八面来风,故事波澜,惊涛拍岸。真切的体验,全新的发现,写就了中国一代代移民的成长史。
  • 幻眼离尘

    幻眼离尘

    远古之时,在生死无望之机,一位大能之辈谴散神识灵魄,身化万份精血洒落一方星空数万年后,乱世少年走上问道之路,踏天而破苍穹,只为追寻最遥远的那颗星……
  • 鬼学姐与俏同学

    鬼学姐与俏同学

    我,李翔羽,一个能看见鬼的很普通的大学生,生于一个绝不普通的家庭,住在一个绝不普通的寝室,遇见一个不普通的鬼和漂亮的女同学,但这样的我有一个很普通的人生大计。我能否实现呢?
  • 凤隐红妆:绝世凤女逆天下

    凤隐红妆:绝世凤女逆天下

    【全文免费完结,女强宠文】凤栖山上,星辰瞬移,一卜通天之卜,卜出风临天下,乱世将起。凤隐,一个来自异世的杀手,带着前世记忆转世为被逆天改命的废材凤府七女。凤隐于天下,隐于乱世,隐去红妆,化身红衣绝代凤世子男装天下!问乱世红颜,谁人可倾?以天下为局,兵刃为子,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只记得有一个人曾告诉她,从此时开始,若天下人辱你我替你背,若天下人背离你我也绝不放手,若天下人皆杀你我愿杀尽天下人,只为你十里红妆,一生无忧。乱世咋起,儿女私情,江山美人,夜无玦,终将会让我们越来越远,我爱你,原谅我在此刻说出,因为,我早已离不开你。若是他人阻我追随你的脚步,我愿逆天改命一回,逆了这天下又何妨?
  • 科学文库——走访水中居民

    科学文库——走访水中居民

    本书主要讲述的是美丽的海兔、海中人参、海底鸳鸯、水中活鱼、虾中将军、横行介士、会放电的鱼、海下霸王、眼睛在同侧的鱼、鲤鱼跳龙门、水中神枪手、鱼中老寿星、海洋哺乳动物。
  • 重生少夫人:抛弃绝情弃少

    重生少夫人:抛弃绝情弃少

    她为他付出一切却换得兔死狗烹的下场,既然上天再给她一次重生的机会,那么凌易水你给我记住:我-于依染会重振于家,而你只是我抛弃的玩物。
  • 一吻成婚,首席老公宠上天

    一吻成婚,首席老公宠上天

    四年前,她还是一个小龙套,怀孕着逃离了大总裁的身边。四年后她成为耀眼夺目的影后,他仍还是上流圈的香饽饽。某日街头大总裁看到影后身后的奶娃睁着大眼睛喊她妈咪,总裁大人怒了,咬牙切齿问,“安若晴这个孩子是谁的?”“当然是比你厉害的男人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