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72800000014

第14章 穿越到明朝做老百姓

从明初的社会制度上看,穿越到明朝做老百姓,很多方面是很苦逼的。但事实上,无论明初还是明末,做明朝的老百姓,也有幸福的一面——福利好。

在中国历代封建社会中,明朝是一个社会福利比较高的时代。这个功劳,首先当感谢朱元璋,农民出身的朱元璋,格外重视民间疾苦,从小吃够了苦的他,也出台了各种政策,让老百姓不再吃苦,他的三大福利政策分别是“养济院”“漏泽园”“惠民药局”,所谓“养济院”,就是负责收留城市中的寡孤孤独的福利院,漏泽园,就是国家公墓,免费埋葬过世死者,惠民药局,就是国家免费医院,可以免费看病和免费领取药品。朱元璋甚至还规定,如果城市里发现了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或者是发现了生活不能自理且不无人照料的残疾人,那么地方官就要被追责,轻则撤职查办,重则下狱问罪。甚至朱元璋还曾经试验过“保障房”政策,命令在南京试点,于郊外修筑公房,并安排无家可归者居住,尽管这项政策,限于封建时代的经济条件,未能全国推广,但可算是世界最早的国家免费福利公房。除了这些福利机构外,明朝的福利待遇也好的很,以“养济院”为例,凡是被收留的,每月都会给予大米三斗,库布一匹。以至于许多生活并不贫困的骗子,也假装穷人被收留进来,且赖在里面不走。而如果遇到水旱灾害等情况,对于因此而无家可归者,明朝更免费给予稻种更牛,并赐十五亩田地。到了明英宗朱祁镇在位时期,明朝更出台了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养老制度——优老之礼,即年满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国家就要赐予爵位,每月给予生活补贴。毫不夸张的说,大明王朝,堪称当时世界上全民福利的国家。

这种全民福利,也造就了明朝三个世纪的凝聚力。即使在许多皇帝昏庸,政治腐败的时代里,明朝的老百姓对待国家,依然体现出了不离不弃的深厚感情,比如土木堡之后的北京保卫战,不但明军三军用命浴血拼杀,甚至战前,京城的百姓还自发捐钱捐物,支援朝廷,而在战斗打响后,北京周边百姓还有人跳上城头,自发参加战斗,用石块做武器投掷瓦剌骑兵。明朝中后期虽然军备废弛,但史不绝书的,却是明朝北方边境上,经常边镇百姓与驻军合力,死守孤城并击退强敌的佳话。尤其是在嘉靖年间的右玉保卫战中,当时鞑靼大军围困,小小右玉,只有几千士兵百姓,然而右玉百姓却答,我们世代受国恩,如果今日开城,就要留下万世的骂名。结果八个月的右玉保卫战,令横扫草原的鞑靼阿勒坦可汗碰的头破血流。鼎盛时期的大明,尽管存在着诸如腐败等问题,却是一个具有繁荣经济和高度凝聚力的强大国家。明朝晚期之所以落得灭亡的下场,武备不振只是表象,真正原因,却是腐败的明朝,已经失去了民心,最终惨遭抛弃。

而如果穿越到明朝做老百姓,混农村还是混城市,效果也都是不一样的。

明朝早期施行“重农”政策,具体到农民身上,一是赋税比较轻,除了江南地区重税外,其他地区税都不高。农民家里的土地,多少亩种麦子多少亩种果树多少亩种桑麻,都要听国家指挥,私自乱种更要治罪。这种明朝特色的“计划经济”,在明朝早期发挥了巨大效用,国家经济迅速恢复,粮食储备直线增加,按照《明史》的说法,在朱元璋在位的晚期,国家各仓库里的粮食,就多得吃不完,有些甚至因为常年存放,早已经腐烂变质了。

而在明初做农民,虽然被管的多,但只要勤劳工作并发家致富,却也有机会当官。明朝管靠财产较为丰厚的农民叫做“富民”,启用富民为官,也是明朝从朱元璋开国之后,一度奉行不辍的传统,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拉近政府与百姓的距离,体现朝廷亲民重农之意,二也有助于调和官府与百姓之间的矛盾,尤其是由富民们去执行国家的政策,与百姓之间的冲突会少得多。更易取得百姓的信任。明朝早期,农民出身并官至高层的例子不少,比如湖广富民严震直,一路提拔成了户部尚书,掌管整个大明王朝的财政。苏州富民沈阶,也曾官至户部员外郎,另外在明朝早期,各府县的基层官员甚至小吏,也都有“富民”充任,种地种的好,在明朝早期,当官甚至当大官都不是梦。

“富民为官”现象后来之所以消失,原因有很多,一是本身被选为富民的,多是憨厚老实的农民或者当地德高望重的乡绅,虽然也不乏严震直这样的能臣,但绝大多数人行政能力却是有限的,干工作更干的很辛苦,随着明朝教育的发展,科举制度逐渐成为官场选拔的正途。富民出身的官员,也就日益绝迹。

明朝农民生活的变迁,最大的特点,就是从明朝开国到灭亡,农村土地兼并和贫富分化的日益加剧。这个变化并不止明朝有,相反却是每个封建社会的老剧本,但放在明朝身上,也有自己的特点,首先是贫富分化问题,这其实是经济发展规律,任何一个行业,都会有优胜劣汰,但明朝的问题是,国家以农业税为主要税收方式,而土地兼并的发展,却让农业税日益萎缩,因此农民负担日重,这其中尤其以经济最发达的江南地区最为明显,江南地区是明朝农业税税率最重的地区,但是明朝又有规定,士绅大户有免税特权,所以一些自耕农们,就把土地寄托在大户名下,以此逃税,这样的情况,大户得利,小民也减税,然而国家的税收却因此受损。明朝中后期税收日少的局面,正是因此而造成。明朝的一大问题,就是税收比例严重失调,主要承担赋税,依然以自耕农为主,可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博兴,工商业其实成了国民经济中的大头,然而放在税收里,工商业的比重却依然低,结果就是该缴税的,却交的少,没钱缴税的,就交的多,交不起的就起来造反,最后把明朝给反没了。

而如果穿越到明朝的城市,特别是中后期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城市里,那么你的生活,就很可能是丰富多彩的。

明朝的市民文化有多繁荣,看看《明史》上的形容就知道了。由于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达,人口流动加剧,明朝的城市也高度繁荣,人口数量激增,行业鱼目混杂,三教九流云集,在这样的城市里,一个人奋斗的途径,也变得日益多样,比如说如果你是一个文士,考科举考不上,放到其他朝代,要么做个教书先生,要么回家种地,很可能清贫一生,放在明朝却又许多新的出路,比如可以给官员做师爷,给商人做参谋,甚至还可以去戏班子写戏。走在明朝的街道上,你可以看到各色人等,志得意满的达官显贵,衣着华贵的商人,街边青楼窗口,花枝招展的妓女,甚至连妇女都有许多新职业,比如出入于官宦小姐家的女帮闲等。许多当时造访中国的欧洲传教士认定,明朝城市的繁荣程度,远在同时代欧洲城市之上。每一个明朝城市在外人眼里,都是一个充满诱惑力的花花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做老百姓,奋斗的内容,也是可选择的。比如如果你要打工,到了一个城市后,首先要找当地的“会馆”,也就是由你的老乡开的招待所,在会馆登记注册后,就可以白吃白住,然后会馆负责给你找工作,找好工作后就可以合法在当地自食其力,但是,如果你工作不满一个月就自己辞职,后果就是严重的:名声算臭了,在当地无法再混了。而且明朝一个城市的工作,在当时也是五花八门,除了可以做工人,做佣人外,甚至就算是青皮混混,在城市里也有行业——青手。这个职业有两个业务,一个是打人,比如收人钱财后替人修理人,二就是替人挨打,比如某人犯了事,要被衙门打板子,不想被打,就可以花钱雇青手替自己挨打,通常挨一次打收费十两,干这个行业,就算没胆量打人,只要能咬牙挨打,也绝对有机会发财。

而明朝中后期这种社会变法,最为苦逼的群体里,也包括知识阶层,我们今天称呼秀才,都叫穷秀才,其实这个称呼,就是从明朝中后期开始,明朝初期的秀才并不穷。按照国家规定,秀才都有国家的财政补贴,这个到了明末也照样有,但数目三百年来基本没变,物价却也翻了不知多少倍,这些钱放在明初,足够给秀才养家糊口,放到明末,却连喝西北风都不够。这种情况下,明末的秀才也只好自谋生路,个别没骨气的,就要穷人接济,成语“打秋风”就是这么来的。而有骨气的秀才,好多也都转行,最多的都是转行做生意,明朝中后期,出身读书人的商贾越来越多,好多还成为了一时的富贾,形成对比的是,许多商人有了钱之后,第一件事是花钱买一个生员名额,以图有个身份。

而在那个时代里,生活压力最小,既有钱又有闲的阶层,当属士大夫阶层。明朝中后期士大夫阶层的特点,一是极端富裕化,二是极端享乐化,明朝贫富差距的拉大,反映在知识阶层,就是有科举身份和官员身份的士大夫们,生活大多高度富裕,特别随着明朝腐败的加剧,他们就变得更加的富裕,富裕了以后的他们,生活态度也和前人不同,按照沈德孚《万历野获编》里的说法,明末的士大夫们,人生的追求就是享受再享受,奢靡再奢靡,比如吃上,那是不惜千金,珍奇野味无所不用其极。又比如穿,极尽奢靡,再比如业余爱好,有喜欢流连青楼的,也有喜欢混迹戏班的,而且这两样在明朝开国时期绝对不允许的丢人事,放在明末却是风雅事,明朝士大夫们,常有人专门喜欢为戏班子写戏,更有人喜欢亲自登台演戏。混迹妓院更是如此,放在明初,官员进妓院,铁定是要丢官的。而在明末,官员进妓院,不但是一件风雅事,甚至还是炒作自己的手段,如果能博得某个知名妓女的青睐,甚至抱得美人归,那在官场上的知名度,铁定刷刷的涨。典型例子,就是娶了柳如是的钱谦益,虽然在当时被骂的要死,结婚的时候花船上一路被人扔臭鸡蛋,但名声算是出来了,后来他一跃成为东林党干将,和这个不无关系。

明朝这些社会观念的改变,不但是一个朝代理念的改变,甚至也是一种社会制度演进过程的改变,从总的趋势看,明朝的这种演变,主要就是从单纯的封建礼教,演变为对个性自由解放的强烈追求,这个过程里所出现的一切现象,如果我们对比同时期的西方国家,我们会发现两者充满着各种相似之处,然而不同在于,明朝在这个演进过程中,其改变只在于生活层面与经济层面,国家基础的社会制度,却并没有因为经济结构的变化而进行调整,结果就是日益发展变化的明王朝,与旧有的官僚体制越来越不相容,具体到国家大事上,就是明朝文官集团与皇权对立严重,而明朝民间声音,与官方声音也对立严重,在经历了张居正十年改革的努力后,万历皇帝的清算,却让这种不相容彻底的失控,所谓万历三十年不上朝,以及东林党与阉党的相互倾轧,归根结底都是这种不相容的表象,实际的原因却是,在不相容中反复挣扎的明朝,最终没有赢得一个新的出路,整个国家,随着经济上贫富差距的扩大,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税收的不公正,旧体制的日益滞后,最终如一个公司破产一样,走上了灭亡之路。

同类推荐
  • 天下往昔

    天下往昔

    神州大地,战火纷飞。在这样的时代里,生命是如此脆弱不可,命运似乎都已经不在自己的手中。一场逃脱不掉的宿命,一场注定的死亡。是随着生命之轮一步步走向灭亡,还是冲破命运的围困。少年紧握双刀,在这时代巨浪面前,劈开了苍穹。
  • 如果这是宋史1

    如果这是宋史1

    本书从宋太祖赵匡胤充满传奇和争议的一生说起,全程解析大宋王朝的建立以及帝国初期的历史迷局;把中国五代十(十一)国各个朝代的更替,每一次政权纷争,一个个历史疑案,一一罗织在轻松幽默的解说之中。使一部长达三百年的煌煌宋史,在侃侃而谈中,尽解一切真相,尽得其中真味。
  • 古时代冒险

    古时代冒险

    培养一个成功的人会有满足感吗?我不知道,因为我培养的是整个人类。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与我息息相关,一步错步步皆错,后果可能是种群的覆灭。
  • 民国佣兵

    民国佣兵

    穿越民国,作为小人物,如何在历史的洪流中尽自己的那一份力。且看小人物在乱世的特公小分队。
  • 曹操,我来了!

    曹操,我来了!

    一个今天的亿万富翁,携美女秘书穿越到东汉末年,随后横刀立马,驰骋沙场,与曹伟争霸主,与蜀汉变雌雄,大江东去,力挽狂澜……在那段跌宕岁月中,将一段段忍俊不禁、怒目而视、肝肠寸断、欲说还休的故事,尽情演绎。
热门推荐
  • 尘履仙缘录

    尘履仙缘录

    一本书一个故事,一把剑一个江湖,怀书心执长剑行登天之路。
  • 乱世魔王盛世才(西域烽燧系列小说)

    乱世魔王盛世才(西域烽燧系列小说)

    无名小卒时他便勾引上海滩财阀的姨太太,陷入色情圈套;东渡日本又迷恋上绝色东洋女,情海欲原放浪形骸……投靠蒋介石不成便赴新疆深藏韬晦,抓良机摇身成为“新疆王”。巧觅金发情妇,暗诛大批精英。拜倒在宋美龄的裙下,求得蒋介石的加官晋爵……
  • 把空白填满

    把空白填满

    只是一场邂逅,美丽或者凄惨,由天不由人。一个人总要走过所有的旅途,并在旅途上打下印记,那些路过的人,那些经过的事,有些记得,有些忘记。一个关于记得和遗忘的故事......
  • 唐门嫡女之神医帝妃

    唐门嫡女之神医帝妃

    前世,她被杀父仇人欺骗,成为唐门中人人嘲笑的废柴。一朝重生,她也戴上伪善的面具,不再让自己的天才资质被埋没,她设下一个个圈套,让那些害她父母的人血债血偿,收获自己的幸福,但当大仇得报时,隐藏在背后的巨大阴谋也浮出水面…
  • 游梦忆记

    游梦忆记

    让我们一同去梦的世界看个究尽,梦与现实同在!(本作品根据真实梦境改编,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分享你的梦境。如果可能的,本作品将收录并加以改编)
  • 花开花落重逢君

    花开花落重逢君

    她是一缕异界的魂被脱线神仙扔到异界她是凌家的九小姐却无父无母一袭白衣惊鸿似仙,当她遇到他,黑衣霸气侧漏那个一生守护她的人...
  • 炼成仙

    炼成仙

    青山遥,沧海阔,炼成仙,路漫漫;风萧瑟,天地宽,炼心境,终成仙。意动,识觉,凝气,化形,灵种,神养,鼎成,元融,炼化天地。此为炼气界的修炼之路。修行之路漫漫,就看叶舞,一个穿越而来的懵懂少年,附身于酒楼小厮之体,如何踏入炼化天地之境。
  • 东土出魔

    东土出魔

    传言在那九天之上,金阙玉皇执掌三界,天威浩荡。九幽冥府,地藏菩萨宣誓地狱不空,永不成佛。西天极乐世界,万佛朝宗,我佛慈悲,普度众生。可当我真正走到他们身边的时候,却发现和我以前听到的不一样啊东方仙宗里,走出了一个魔
  • 谋划世界的100次会议(下)

    谋划世界的100次会议(下)

    本书对世界历史的真实过程做了纵深的透视,对人类文明的伟大成就做了全面的阐述,它从浩瀚的历史文库中,撷取精华、汇聚经典、分门别类地对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分析介绍,向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们打开了一扇历史的窗口,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在历史的天空中遨游、于探幽寻秘中启迪智慧,启发思考,启示未来。
  • 时空乱码

    时空乱码

    我生活在自己的年代,冥冥之中是谁在召唤。梦想带领我遨游四方,渐渐地我却迷失了方向。我不怕苦,我不怕累,但我不能迷失自己。有谁能证明我的存在?有谁能给我力量?问苍天,我能不能把握自己?前方的路途我还是要闯一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