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诗社出现,标志着诗人的团队意识和互助意识的增强;表明以有组织形式为核心文坛的出现;也表明文坛竞争意识的萌动。台湾文坛出现诗社,可追溯到17世圮,即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台湾文学的开创者沈光文与其诗友季麒光、华衮、韩又琦、陈元图、赵龙旋、林起元、陈鸿猷、层士彦、郑廷桂、何士凤、韦渡、陈雄略和翁德昌14人,以“爱结同心,联为诗社”的主张,组成“福台闲吟”,后易名“东吟社”。这是台湾历史上第一个诗歌社团。沈光文在《东吟社序》中写道:“社友当前,诗篇盈筐”。表明当时诗人之间非常团结,创作相当繁荣。到了18世纪,台湾诗社开始多了起来。1847年“斯盛社”成立,发起人郑用锡,社友有7人。1878年“崇正社”在台南成立,发起人为许南英,社友有陈卜吾、王泳翔、施士洁、丘逢甲、汪春源,陈梧风等。许南英之子许地山在《窥园先生诗传》中写道:“以崇尚正义为宗旨,时时会集于竹溪寺”。1886年,“斐亭诗社”在台南成立,成员有唐景崧、施士洁、倪耘劬、杨樨香、张漪绿、熊瑞卿、施幼笙、丘逢甲、许南英、汪春源、郑鹏云、林启东、黄宗鼎、谭嗣襄、罗大右等。1886年,“竹梅吟社”在新竹县成立,发起人陈浚芝,主要成员有郑家珍、郑兆璜、李祖训等。另一些成员如:郑云鹏等同时也是“斐亭诗社”成员。1890年,“荔谱吟社”在彰化县成立,组织发起者有蔡醒甫、吴德功、黄如许等。1891年“浪吟诗社”在台南成立,发起人为许南英。1893年,“牡丹诗社”在台北成立,发起人为唐景崧,成员几乎囊括了台湾的主要诗人,有100余人,是台湾最大的诗社。他的成员遍布各地,囊括了各界人士。1893年,“海东吟社”在台北成立,为“牡丹社”派生的诗社。1898年,“栎社”于台中成立,成员有林痴仙、赖悔之,林南强3人。不久停止活动,1902年恢复活动,到1906年成员发展到20人以上。1909年,“瀛社”在台中成立,社长洪以南,1919年,“台湾文社”在台中成立,陈基六、陈沧玉、郑少舟令、庄伊若、林大智、林望洋为理事。到了20世纪初期,台湾旧诗社的联吟之风又开始盛行,旧诗社和书院相当繁盛。据统计,割台后书院数量曾达到2万余个,诗社也有200多个。当时文人的心情,消极而言,不外藉诗以寻求解脱。如林朝崧创“栎社”时所言:“吾学非世用,是为弃材;心若死灰,是为朽木。今夫栎,不材之木也,吾以为帜焉。其有乐从吾游者,志吾职。”台湾的旧诗社,始于明郑,成长于清中期,繁荣于清未,滥于20世纪初。它在文学史上有过积极的贡献,初期它在推动诗人互相交流探讨诗艺方面起过积极作用,发挥了诗人之间团队精神。到了18世纪,除了上述功能,鼓动抗击异民族入侵,发扬诗人们的爱国精神方面也不无作用。但是旧诗社到晚清,尤其日据时期,它的消积作用越来越暴露。诗社间盛行的唱和之风,形式主义之风渐渐麻木人们的斗志,有一些旧诗人被日本人所利用,为入侵者歌功颂德,走向了堕落和毁灭。
同类推荐
学无涯丛书-世界名企
宇宙无限,生有穷时;知识无界,学无涯际。本书讲述了中国及世界其它国家的企业成就及概况,有海尔集团、华为集团、蒙牛乳业集团,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奇言趣语
本书是一本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价值于一体的、完美的语言文化读本。书中内容包括:琅琅上口的谚语,充满智慧的歇后语,诙谐幽默的精彩对联,深入浅出的日常俗语,知识丰富的谜语,意境优美的唐诗宋词,是浓缩了中华民族文化经典的优秀读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求索攻坚(下)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热门推荐
自杀的诱惑
选自狄更斯的恐怖小说,包括《自杀的诱惑》《一个疯子的自白》《邮车惊魂》等八篇短篇小说,这些故事都是狄更斯最受赞扬的作品,读者可以从中一窥狄更斯恐怖小说的天份。尽管有些故事读来让人不寒而栗,但也有些故事带有喜剧色彩。狄更斯在故事中插入代表性的诡异喜剧情节,安排最难忘的角色登场,包括人和鬼,让这些故事跃然纸上,成为一幅幅独具诙谐风格的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