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90400000011

第11章 民间谚语

谚语的含义

我国各民族的谚语异常丰富,它是人们生产、生活和社会斗争实践经验的结晶,是民族民间文学宝库中的粒粒珍珠。

谚语植根于民间,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夏朝时期,就有了“夏谚”。在先秦的《易经》、《诗经》、诸子著作以及少数民族的史诗中,都保存有丰富的古代人民的谚语。谚语从实践中产生,也在实践中发展。今天,新的谚语还在不断地产生。

关于谚语的含义,古人曾作过种种解释。《礼记》:“谚,俗语也。”《说文解字》:“谚,传言也。”《汉书·五行志》:“谚,俗所传言也。”《国语》“谚,俗之善谣也。”《文心雕龙·书记》:“谚者,直语也。”这些解释,虽有些道理,但不甚准确,且与俗语、谣语等形式混同起来了。

根据谚语的性质和特征,我们认为,谚语是劳动人民用精炼的语言、固定的语句,总结生产斗争、社会斗争和生活经验的语言艺术结晶,它是通俗而又富有哲理和教育意义的民间传言。

谚语的内容

谚语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几乎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关于它的分类,各家说法不一。我们从其内容出发,将它分为六类,即农业谚语、社会斗争谚语、交际谚语、道德谚语、学习谚语和生活谚语。

农业谚语。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农为本,以农立国。广大劳动人民在几千年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无比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许多是以农谚流传下来的。另外,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条件复杂,作物品种繁多,这也是农谚无比丰富的原因。农谚大多数是经过广大劳动人民长期实践,不断修改,反复验证过的科学道理。许多农谚至今还指导着农业生产活动。

农业从广义上来说,包括农、林、牧、副、渔等方面。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宝中之宝”。自古以来,各族劳动人民都十分看重粮食,爱惜粮食。为了收获更多的粮食,必须珍惜种子,培育好良种。下面这些谚语就是很好的说明:

金子银子像石头,大麦小麦是粮食。

饿死不吃谷种,馋死不吃莱秧。

秧好谷穗大,母胖儿健壮。

农业生产的时令很强,时间就是命令,误了时令,就误了一年的收成,甚至造成严重的恶果。所以,“不违农时”是获得丰收的重要条件,这是科学的,如:

春天不用力,秋天悔不及。

谷雨前好种棉,谷雨后好种豆。

晚稻过秋,有种无收。

秋天不堆羊草,春天就堆死尸。

有的农谚总结了深耕细作的技术和规律。如:

犁田过冬,好过担粪壅。

勤松土的甘蔗甜,勤施肥的芭蕉香。

宽种一尺,不如深耕一寸。

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必须加强田间管理,重视肥料和水利的利用,才能获得丰收。如:

种田不管理,人要饿肚皮。

进一挑粪,出一挑谷。

修渠如修仓,积水如积粮。

在长期的实践中,广大少数民族劳动人民充分认识到,只有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齐头并进,才能夺得农业大丰收。这样的谚语是很多的。如:

荒山变林山,不愁吃和穿。

森林草原是个宝,护林防火最重要。

耕者离开牧者,耕者要冻死;

牧者离开耕者,牧者要饿死。

农事活动,与天气关系密切。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用气象、物候测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

早红雨,夜红火烧天。

月亮带枷,晒死鱼虾。

火烟不出屋,快收场上谷。

蚯蚓滚塘灰,行人把家归。

咸物反潮,天将下雨。

社会斗争谚语。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存在着尖锐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谚语真实地反映了这些矛盾和人民的斗争精神。如:

富人镜子挂墙边,穷人镜子在碗间。

哭泣悲愁,不如握紧拳头。

交际谚语。自有人类之日起,交际就是人们生产、生活和斗争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交际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就显得更加突出了。这方面的谚语如:

朋友多,福气多。

有酒大家喝才香,有话当面说才亲,

你不好生接待来客,你出门也无人关照。

客不访不亲,路不走草长。

远方的亲戚不如身边的朋友好。

虚伪的朋友骗你时,说出来的话都是甜的。

一个人若是没有朋友,就不会看到自己的缺点。

马匹好坏骑着看,朋友好坏交着看。

道德谚浯。我国是文明古国,劳动人民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道德谚语的主要内容是劝诫人们修身养性,表彰美德,讽刺恶习。如:

火要空心,人要实心。

正直是一生之宝。

宁可叫嘴坏,也不叫心坏。

牛贪食跌崖,人贪食害己。

学习谚语。只有勤奋学习,掌握知识,才是一本万利的事。这是广大劳动人民总结出来的经验。如:

人不学落后,刀不磨生锈。

不怕不知,就怕不学。

勤学则光明,不学则昏昧。

生活谚语。生活谚语的内容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直接的关系,它包括衣食住行、医药卫生等。如:

快乐和汗水是兄弟,幸福和勤俭是一家。

靠着十座金山,不如靠着双手。

骆驼吃的盐多,弱者流的泪多。

一棵香蕉,分蘖越多越好;一个母亲,生子多了家就破。

谚语的艺术特征

精炼。这是谚语最显著的艺术特征。谚语往往只用一两句话,就讲出一条经验,阐明一个道理,或者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悟出更深刻的意味。如:“栽树看秧”、“刀不磨生锈”等,这些谚语显然不只是指所讲的事物的本身,而是含有更加深刻丰富的道理。

形象性。各民族劳动人民用形象化的手法来创作谚语,往往把生活的经验、深刻的哲理寓于具体的形象之中,从而增强表达效果,加强感染力。谚语的形象性,主要是通过比喻和对比修辞手法来表现的。如“宁做麦子秆,不做莠草穗”,“修渠如修仓,秧水如积粮”等。生活中处处有矛盾,事事有对立,而这种矛盾和对立又是统一的。如贫与富、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等。如“富人镜子挂墙边,穷人镜子在碗间”。在这里,统治阶级饱食终日,劳动人民饥寒交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火要空心,人要实心”,一“空”一“实”,两相对比,给人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话短意长,令人深思。

结构严谨,整齐和谐。民族民间谚语,除少数单句和多句外,大都由两句构成。句式工整、对称,而且押韵,富有形式美。如:“三月不插秧,六月饿得慌”,“蚯蚓滚塘灰,行人把家归”。有的谚语虽不押韵,或为单句,但音节和谐,念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记诵。如:“进一挑粪,出一挑谷”,具有民族地方色彩。我国55个少数民族生活在不同的区域,他们创造出来的谚语,也反映了各民族不同的生活习俗、地域风貌和不同的民族气质。如“谷子长在牛尾巴,喂养母猪有钱花”,“勤松土的甘蔗甜,勤施肥的芭蕉香”。“谷子”、“甘蔗”、“芭蕉”、“牛尾巴”、“母猪”;由这些词构成的谚语,明显地表现了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稻作民族的生产生活特征。“秋天不堆羊草,春天就堆死尸”,“要想让狼不吃羊,就像让骆驼钻过针孔”,“马好坏骑着看,朋友好坏交着看”。“羊草”、“骆驼”、“马”,由这些词构成的谚语,则多是表现了北方的自然环境,以及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特征。

同类推荐
  • 图文版中国经典民俗故事

    图文版中国经典民俗故事

    AstheoldChinesesayinggoes:"Askaboutthecustomsandtaboosinanystrangeplaceyouaregoingtovisitinordertoavoidtrouble."Thisissoundadvice.Inthiscontext,inordertoreallyunderstandChineseculture,foreignersneedtolearnaboutChinesecustomsandhabitsfirst.
  • 每天一堂非遗文化课:民俗文化卷

    每天一堂非遗文化课:民俗文化卷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各种类型的民俗文化,从岁时节日民俗、日常生活民俗、文娱游艺民俗、生态科技民俗、人生礼仪民俗等方面进行介绍,使人们更系统的了解我国的民俗文化。
  • 思想课堂-自然笔记

    思想课堂-自然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 诗性的寻找

    诗性的寻找

    本书在作者实际课堂讲课的基础上,以散文式优美的语言,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多角度解读,和对作家创作秘密的深度发掘,多方位阐释文学的魅力。登堂入室,引领读者全方位进入文学的殿堂;启迪智慧,打开看文学看人生的多种视角。以专业的眼光、新颖的角度解读二十多部大家耳熟能详的世界文学经典名著,点评十多位经典作家的多彩人生,建立文学与多种学科领域的联系,拓展文学理解的空间和视角。
  • 幽处满茶烟(上下册)

    幽处满茶烟(上下册)

    品茶,是一种生活方式,爱茶的人,内心都不会太浮躁,当你推开茶馆的门,你就开始了修炼。从古今茶人到名茶轶闻,从茶馆风貌到人生百态,本书是茶友了解茶文化的绝佳读本。
热门推荐
  • 人间之天降

    人间之天降

    升仙一个困惑了世间千百万年的谜题,自太古以来,诸般奇异之事,如天崩地裂,电闪雷鸣,狂风暴雨,让世间百姓死亡无数,哀鸿遍野,绝非人力所为。故有人:九天之上,有诸般神灵,九幽之下,必是银魂聚集,阎罗所在。于是世间众人纷纷诚心叩拜,向着自己心中所想的神灵,真心膜拜,祈福祈祥,诉苦诉难,因此世间香火鼎盛。当今之世,正邪鼎立,正派诸家多居中原,中原山青水秀,人杰地灵,香火鼎盛。其中以三清门,少林,焚香谷,古剑派,各分据东南西北。邪教之人多聚中原之外的三千大山,深山老林之中.故事就是从一个隐居世外的小山村开始的.?
  • 《火影之佣兵传说》

    《火影之佣兵传说》

    木雷带着《火影忍者》系统穿越到了火影世界。——系统在手,天下我有!
  • 魔王傲世游

    魔王傲世游

    这个世界有亡灵君主,主宰死境;武圣君临天下,守卫人族。种族的对立,人性的贪婪,情感的纠葛,热血的战斗。还有伟大预言者的预言。魔王降临!颠覆世界,天下!唯我主宰,舍我其谁?魔王傲世游!
  • 一等弃妃

    一等弃妃

    身为王爷的他爱上同一血脉的公主,为了延续这场乱伦爱恋,让不能生育的公主诞下子嗣,被一旨赐婚的她,沦为了这不论之恋的牺牲品。出嫁当晚,他便砍去她的双腿,之后却对她宠爱有加,夜夜与她缠绵,说尽情话,当她生下孩子的那一刻,他的嘴角却满是残佞:“本王只不过是想要你孩子的脐带血去治芙儿的不孕之症!”话未落,一把长剑已没入她的胸膛,而下一秒他抱于怀中的婴孩,已被他亲手掐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炼魂魔神

    炼魂魔神

    少年卫晨,天赋异禀,却因为神秘玉佩不入修行门槛,受尽欺辱。皇天不负有心人有心人,终于一日破解玉佩得逆天功法,曾经的废物成为天才。命运从此改变……不服?哥让你跪下唱征服!她若少一丝头发,我便屠尽这天下!!!
  • 天人诛邪传奇

    天人诛邪传奇

    故事发生在25世纪的地球。不知是在哪一天,地球上某一个偏僻的角落突然形成一小块黑色的石头,其体型日益庞大且自身散发的邪气正向四周迅速蔓延,危害性不容小视!西方如来佛祖预测到,若他日魔石成形,将会是三界的一场浩劫!故事里有十位主角,他们是天书指定的十位天人,其中第一位便是功德佛唐僧,他依据天书指示,依次来到不同年代的地球寻找剩下的九位天人。十位天人,最终聚集在25世纪的地球,依据天书指示去寻找宇宙间属于他们最厉害的十件法宝,在魔石成形前合力将其毁灭,这就是他们的使命……
  • 抚摸流年

    抚摸流年

    本书分为亲情篇、触景生情、社会伤口、疼痛、悔书、故园六辑,主要收录了回乡偶书、出生、尘埃深处的祖母、抚摸流年、父亲的盆景等作品。
  • 月无殇

    月无殇

    原是夏王朝最为高贵的嫡出公主和太子殿下,只因父皇后宫中储着的昭雪公主的母妃对父母的嫉妒,而成为亡国的祭品。年幼天真的她一夕之间变为冷血煞神,你要她死,那好,她就把你全族推进地狱!冷漠如她,江湖上的冰心医仙独孤寒,亦是凌云宗大小姐雪玉罗刹君陌殇,却非前朝大夏莲央公主殿下君琰!
  • 掌中论

    掌中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仙魂封天

    仙魂封天

    在这个以元素为尊的世界,一个天赋秉异的天才少年却因为魂穴闭塞而无法觉醒元素之魂,昔日耀眼如星的尊贵娇子一霎之间跌落于尘埃之下,命运的捉弄让他一夜看尽人间冷暖......可是,谁说一时废柴就代表一辈子废柴呢?风水轮流转,莫欺少年穷!(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