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90400000017

第17章 四大传说

四大传说指牛郎织女传说、孟姜女传说、白蛇传和梁祝传说。它们都用曲折奇妙的情节讲述着各自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故事里都有一对深受民众喜爱的情侣形象,特别是故事里的女主人公,都聪明美丽、情深似海,而且敢作敢为,更是深入人心;故事的意境也很优美,富于神奇的幻想色彩,常使生活艰辛的民众获得无限的精神享受。四大传说在中国家喻户晓,影响深远,已成为传统文化宝藏里引人注目的灿烂明珠。

一、四大传说的基本故事情节与形象系列

(一)四大传说的基本故事情节

四大传说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在各个时期、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故事情节,但是也有其基本的情节框架,可分别概括如下:

1.牛郎织女传说

牛郎织女传说的比较完整的故事可以简要概括如下:

盛夏的夜晚,仰望群星闪烁的夜空,人们能看到银河两岸有着两颗遥遥相对的亮星。著名的“0”等亮星是织女星,它旁边的四颗小星组成的形状,像是一只织布的梭子;对面的一等亮星是牛郎星,它同前后两颗小星组成*—*—*形,宛如一个人挑着一副担子在赶路。传说《牛郎织女》讲的就是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相传织女是王母的女儿(或天帝的女儿,或孙女)。她心灵手巧,善织,能用一双灵巧的手织出五彩缤纷的云朵。人间有个孤儿叫牛郎,他虽然勤劳,但一直过着贫苦的生活。后来,牛郎在老牛的指点下,取走了在湖中洗澡的织女的衣裳,织女也喜爱牛郎,两人就结成了夫妻。从此,男耕女织,生下一儿一女,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谁知织女下凡在人间成亲的事让王母知道了,她大发雷霆,派天兵将织女捉回天宫。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用箩筐装着儿女,挑着追到天上。王母见牛郎追来,就用头上的金钗在织女和牛郎之间划出一道大河,这就是银河。滔滔的银河水无情地把牛郎和织女隔在两岸,他们只得隔河痛哭相望。后来王母见他们哭得伤心,动了恻隐之心,命喜鹊传话让他们每隔七日相见一次。谁知喜鹊传错了话,说成每年七月七日相见一次。于是王母就罚喜鹊给他们搭桥。每年七月七日晚上,牛郎织女就在喜鹊搭成的桥上相会,倾诉衷肠。传说这天晚上,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在葡萄架下能听到牛郎和织女的窃窃细语,天上要是落下雨点,那就是他俩伤心的眼泪。

该传说可概括为三个情节单元:(1)织女洗澡,牛郎拿去衣裳,牛郎织女相恋成婚;(2)王母将织女捉回天宫,牛郎挑担追到天上;(3)王母划出银河,牛织隔河相望,鹊桥相会。其故事融合了两兄弟型、毛衣女型、难婿型等民间故事类型。

2.孟姜女传说

孟姜女传说的比较完整的故事可以简要概括如下:

相传有一家姓孟的人家种了一棵南瓜,在隔壁姜姓人家的房顶上开花结果。收获时,南瓜中生出一个白胖美丽的小姑娘,因为这个瓜是孟、姜两家的,所以取名孟姜女。孟姜女长大了,当时秦始皇筑长城到处抓民夫,一个叫范喜良的小伙子为躲避差役,进了孟家的花园,正好撞见孟姜女在湖边捞扇子。当时,有一种习俗,一个女子洁白的皮肤如果被某位男人看见,就必须从他为夫;而且,孟姜女也喜欢这个小伙子,于是两人就成了亲。哪知成婚才三天,范喜良就被抓走了。孟姜女思念丈夫,天天以泪洗面。随后便不顾路途艰险,历尽千辛万苦,不远万里寻夫送寒衣。当她寻到长城脚下,得知丈夫已经死了,尸体被砌进城底。这时,她悲痛欲绝,恸哭得天昏地暗,竟使长城倒塌八百多里。孟姜女滴血认骨,终于找到丈夫的尸骨。她决心背回家乡安葬。再说昏君秦始皇听说孟姜女哭倒了长城,便下令抓来问罪,但看到孟姜女长得荚貌非凡,就硬逼她和自己成亲。孟姜女机智地提出三个条件:一,为范喜良造坟隆重安葬;二,秦始皇得如孝子一般披麻戴孝,在灵前跪哭;三,陪孟姜女游海三日。秦始皇一心想得到美女,便答应一一照办。孟姜女在完成祭奠自己的丈夫的心愿之后,趁游海之机,投入大海以身殉情。有的说孟姜女后来变成了银鱼(面条鱼);也有的说她变成了一种像蚊子似的飞虫,蛰死了秦始皇。

该传说可概括为五个情节单元:(1)南瓜里长出孟姜女;(2)孟姜女与范喜良邂逅成婚;(3)范喜良远服徭役,盂姜女送寒衣;(4)得知范喜良已葬身城墙下,孟姜女哭倒长城;(5)孟姜女智斗秦始皇。

3.梁祝传说

梁祝传说的比较完整的故事可以简要概括如下:

祝员外的女儿祝英台生得聪明伶俐,爱好诗文。在封建社会,女于是不得出门求学的,祝英台只得女扮男装,外出求学。路上,她认识了同去求学的梁山伯,两人结拜为兄弟。以后,两人以兄弟相称,同窗读书,同床而息。三年中,梁山伯处处保护、关心着“贤弟”祝英台,始终不知英台是个女子。三年后,英台回家,山伯相送。一路上,聪明的英台用巧喻暗示山伯,两人可结百年之好,而忠实憨厚的山伯一直未能解悟她的真意。英台只得托词说愿为山伯做媒,将家中同胞妹妹许嫁山伯,让山伯早日来祝家提亲。后来,山伯到祝家拜访“贤弟”,方知英台是位女子,当初由英台做媒许配的胞妹原来就是英台自己。但因山伯来迟,误了约期,英台已由父亲做主,被迫许给了马家,山伯得知实情,悔恨交加,回家后一病不起,不久就离开了人世。这边祝英台被逼无奈只得嫁给马家,成亲那日,她要求在花轿经过山伯墓时,让她扫祭一番。当她全身素装来到山伯墓前时,随着“梁兄——”一声揪心撕肝的悲号,顿时天昏地暗,风雨大作,电闪雷鸣之中,只见山伯坟墓崩裂,英台纵身投入墓穴。众人抢拦不及,只扯到一片碎裙。瞬间,山伯墓合拢如旧。这时,雨后的晴空挂着美丽的彩虹,墓地上两只硕大的彩蝶,上下飞舞,形影相随。传说;这就是生不能共枕,死也要同葬的笃情男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精魂。

该传说可概括为五个情节单元:(1)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2)结识梁山伯,同窗读书;(3)英台回乡,山伯家访,始知其为女子;(4)英台他嫁,山伯病死;(5)英台祭墓,合葬化蝶。

4.白蛇传

白蛇传的比较完整的故事可以简要概括如下:

相传,有一条在西湖里修炼了五百年的白蛇,因为抢吃了许仙口中吐出来的、仙人吕洞宾卖的小汤团,又增加了五百年的仙力。得仙的白蛇十分羡慕尘世生活,就变成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来到人间,取名叫白娘子。跟随她的女婢叫小青,是一条青蛇变的。白娘子爱慕许仙,就利用西湖游春之日,呼风唤雨,找到与许仙共舟而行的机会。交谈之间,许仙也爱上了美丽、多情而又善良的白娘子,于是两人成了亲。婚后,许仙和白娘子在镇江开了一爿药店。由于白娘子医术高明,又热心帮助穷人,药店名声大振,生意越来越兴隆。夫妻俩相亲相爱,日子过得十分美满。

再说,当年没有抢到那颗汤团的癞蛤蟆与白蛇结了仇,它变成了一个和尚,取名叫法海,来到人间处处与白娘子作对。他为拆散白娘子的美满家庭;唆使许仙让白娘子在端午节那日饮雄黄酒。白娘子为表达自己对丈夫的真挚爱情,仗着自己有千年仙力,饮了雄黄酒,但还是显露了原形,把许仙吓得昏死过去。为救丈夫,白娘子不顾怀有身孕,飞往昆仑山,经过奋力争斗,盗来仙草,救活了许仙。

以后,许仙去金山寺还愿,法海又强将许仙软禁起来,逼他削发出家。白娘子为维扩自己的爱情,和小青一起上金山寺,水漫金山,与法海进行了一场恶战。白娘子固有孕在身,没能取胜,只得与小青一起回到西湖,准备继续修炼,等待时机再与法海交战。

许仙被关在寺内,死活不肯出家,找个机会逃了出来。回家不见了妻子和小青,又怕和尚再来寻事,也就回到杭州。在西湖断桥处遇见了即将分娩的妻子和小青,便一起寄住到许仙姐姐的家中。不久,白娘子生下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正在大家高兴地准备庆贺之时,法海和尚闯了进来,用金钵收走了白娘子,并将她压在雷峰塔下。

小青为救出白娘子,再度进山修炼,几年后赶回杭州,寻法海和尚报仇。他们交战三天三夜,小青毁掉雷峰塔,救出白娘子,又和白娘子一起将法海和尚打下西湖。法海无处躲藏,钻进了螃蟹的肚脐,小青念咒语将它定在里面,使它永远不能出来。

该传说可概括为六个情节单元:(1)白蛇成仙,带青蛇来到人间;(2)白娘子与许仙邂逅相恋成婚;(3)白娘子被法海施计而现原形,吓死许仙,盗仙草救夫;(4)许仙被禁金山寺,白娘子一斗法海,水漫金山;(5)二斗法海,白娘子被困雷峰塔;(6)三斗法海,小青毁掉雷峰塔,救出白娘子。

(二)四大传说的形象系列

四大传说的形象系列可分为三部分:

1.人物形象

可分为正反两面。正面人物是追求自由幸福的一方,其中有核心人物:织女、孟姜女、祝英台、白娘子。陪衬人物:牛郎、范喜良、梁山伯、小青、许仙。反面人物是阻拦、破坏别人幸福追求的一方:王母、秦始皇、祝员外、马家、法海。

2.自然物形象

其中有动物形象、植物形象、天体形象,它们是:牛郎织女传说中的老牛、喜鹊、牛郎星、织女星、银河,孟姜女传说中的银鱼、蚊子、南瓜(或葫芦),梁祝传说中的蝴蝶,白蛇传中的蛇、蛤蟆、仙草。

3.人工物形象

牛郎织女传说中的簪子(或金钗)、梭子、织女的衣衫,孟姜女传说中的长城,梁祝传说中的坟墓,白蛇传中的雷峰塔、金钵。

人物形象是四大传说形象系列的中心和主干。可以看出,每个传说的中心人物都是女性,她们是勇敢追求自由幸福的主动者,而且构成其性格的主要因素都集中表现于婚姻爱情方面的叛逆精神。辅助人物有两种:一种是她们的恋爱对象,这些男性都善良质朴,但都有其性格弱点,或愚钝,或软弱,或胆怯;另一种是恶势力的代表。

其他形象在故事情节中也不是被动的道具,而是作为神话色彩的角色超出了本身的自然属性,各以其魔幻性的功能推动情节的发展,如老牛可以帮助牛郎上天界寻妻,喜鹊可以搭桥让牛郎织女相会,银河将爱侣分隔,等等,这些人物以外的形象在故事进程中也起着重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使故事充满神奇的魔幻色彩。

二、四大传说的形成过程

四大传说都经历了较长历史时期的形成、演变和丰富的过程。

(一)牛郎织女传说的形成过程

在先秦时期,牛郎星与织女星是神话中的形象,相互间还没有爱情关系,这种情形在《诗经·小雅·大东》中有所描述: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

跬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皖彼牵牛,不以服箱。

上述诗句可用现代汉语翻译为(余冠英译诗):

天上有条银河,照人有光无影。

织女分开两脚,一天七次行进。

虽说七次行进,织布不能成纹。

牵牛星儿闪亮,拉车可是不成。

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二六收《淮南子》云:“乌鹊填河成桥而渡织女。”《淮南子》是西汉时成书的资料。如果该资料属实,则可以说,西汉时,牛郎织女已经人格化,而且其爱情故事似乎已经完整形成。只不过西汉时期的相关资料不很充分。到东汉时期,相关记载已很明确。班固在《西都赋》里写道:“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这里记载了昆明湖的两边有牛郎织女的塑像,说明关于二星的传说已流传较长的时间,并广为人知。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描述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悲剧: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在该诗中,牛郎织女已有明确的爱情关系,而且有天河相隔的结局。唐韩鄂《岁华纪丽》卷三引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日鹊首无故皆髡,因为梁以渡织女故也”这里明确记述了喜鹊搭桥、七夕相会的情节。到后世,该传说又同“两兄弟型”、“毛衣女型”、“难婿型”故事结合,故事情节更为丰富。

(二)孟姜女传说的形成过程

孟姜女的前身是先秦时期的齐国将领杞梁之妻,《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记载了杞梁战死、杞梁妻谙熟礼法而拒绝齐侯郊吊的故事:

齐侯还自晋,不入,遂袭莒……莒予亲鼓之,从而伐之,获杞梁,莒人行成。齐侯归,遇杞梁之妻于郊。使吊之。辞曰:殖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于罪,犹有先人之敝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吊。齐侯吊诸其室。

从上文可知,杞梁(全名杞梁殖)是作战时被俘获杀死的。杞梁妻熟知礼节并善于辞令,她的一番话句句在理,使齐侯只得到杞梁家中吊唁。但这个记述很简略,杞梁妻的其他事迹全无记载,后来的故事是衍生出来的。

《礼记·檀公》说“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孟子·告子下》说杞梁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增加了杞梁妻“善哭”的情节。到汉代,关于杞梁妻的传说又增加了一些内容。刘向在《说苑》中说杞梁妻“昔华舟杞粱战而死,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为之崩,城为之阝也”(卷十一《善说》);开始有了哭倒城墙的情节,但是此处的“城”还不是长城,应该是杞梁妻哭泣的地方的城或者是杞梁战死的地方即莒城。《列女传》(作者佚名,一说为刘向)在记述了杞梁妻拒绝郊吊于是庄公改而家吊的事情后,又记载:

杞粱之妻无子,内外无五属之亲,既无所归,乃枕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之,内诚感人,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十日而城为之崩。既葬,曰:吾归矣!夫妇人必有所倚者也;父在则倚父,夫在则倚夫,子在则倚子。今吾上则无父,中则无夫,下则无予,内无所依以见吾诚;外无所依以立吾节,吾岂能更二哉!亦死而已!遂赴淄水而死。

(卷四《贞顺传·齐杞梁妻》)

其中描述更为细致,并增加了殉情的情节。

至此是早期的传说内容,围绕杞梁妻知礼、痴情而展开。到唐代的《同贤记》(见《王周玉集》)中,就有了秦始皇兴役筑城、孟仲姿与杞良邂逅成婚、万里寻夫、哭倒长城的主要故事框架:

杞良,秦始皇时北筑长城,避苦逃走,因入孟超后园树上。超女仲姿浴于池中,仰见杞良而唤之,问曰:“君是何人?因何在此?”对曰:“吾姓杞名良,是燕人也。但以从役而筑长城,不堪辛苦,遂逃于此。”仲姿曰:“请为君妾。”良曰:“娘子生于长者,处于深宫,容貌艳丽,焉为役人之匹。”仲姿曰:“女人之体,不得再见丈夫,君勿辞也。”遂以状陈父,而父许之。夫妇礼毕,良往作所,主典怒其逃走,乃打杀之,并筑城中。仲姿既知,悲哽而往,向城而哭,其城当面一时崩倒。死人白骨交横,莫知孰是。仲姿乃刺指血,以血滴骨云:“若是杞良骨者,血可流入。”即沥血,果至良骸,血竟流入,使将归葬之也。

该记载将杞梁妻故事与秦始皇修长城的事情联系起来,已具备孟姜女传说的主要内容,而且有很生动的细节描写。这是见于唐朝文献的完整记载,但据资料表明,孟姜女传说已在隋唐之前的北齐时期形成。由于北齐统治者多次强迫百姓大规模修筑长城,使千百万民工背井离乡,很多人死在工地,人们就假托秦始皇修长城的事情,把杞梁妻的故事改造成孟姜女传说,来表示对当时统治者强修长城的抗议。唐末五代时被称为“禅月大师”的贯休和尚有《杞梁妻》一诗(《全唐诗》卷八二六):

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

筑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

上无父兮中无夫,下无子兮孤复孤。

一号城崩塞色苦,再号杞梁骨出土。

疲魂饥魄相逐归,陌上少年莫相非。

该诗显然采用了《列女传》关于杞梁妻的说法,又将之与秦始皇筑城之事结合,虽在情节上没有比《同贤记》增加新的内容,但是可以当做孟姜女传说与杞梁妻故事的关系的佐证之一。

后世的传说又增加了孟姜女与秦始皇斗争的故事。

(三)白蛇传的形成过程

关于该传说的最早文字记载为明编宋代话本《西湖三塔记》,是一个妖精迷害人并被镇压的故事,其中已有白蛇传的核心情节:白蛇爱上了人,被镇于石塔下。其余细节也与后来的传说有相似的地方,如男主人公与蛇精的女儿在西湖相遇,最后真人将蛇精用法术镇压等。但差异也是很显著的,其中最主要的差异在于女主人公还是一个吃人的妖精。

明代冯梦龙的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有了完整的故事和细节,而且具备了后来的白蛇传的基本情节,从西湖同船借伞相识,到最后用法海和尚的金钵将白娘子镇压在雷峰塔下,与后来传说的故事梗概很接近。白娘子形象的基调已经人格化,虽然仍然时现妖法盗取官府库银、抗拒官差,或有时露出凶相,但没有了吃人、害人的情节,在与许宣(后来改称许仙)交往时一直是以感情强烈执著的良家女子面目出现。不过故事仍然有“妖精缠人”的痕迹,主要是二者之间的爱情不够均衡,白娘子单方面的爱情过于主动坚决执著,而许宜过于被动软弱游移,曾在官府供出白娘子,后来也不断怀疑白娘子,在得知白娘子的真实来历后,竟有意配合法海捉拿白娘子,即许宣基本上还是一个被妖精迷惑后来迷途知返的角色。小青的形象也比较模糊。

此后,白蛇与许宣的爱情故事传播趋盛,其情节在说书、戏曲等民间艺术形式中不断丰富。到清乾隆年间方成培的《雷峰塔传奇》,白娘子已由蛇妖完全转变为蛇仙,既有真诚、善良、勤劳的美好品质,又有勇敢顽强的斗争精神,成为民众理想中的妇女形象;故事情节也更为生动细致了。

到近现代,该传说突出了反封建、争自由的主题,增强了白娘子、小青同封建势力的代表法海的斗争情节,许宣虽然斗争精神不如白娘子那样突出,仍有些软弱,但也由被动游移的角色转化为追求爱情幸福、主动与法海抗争的形象。

(四)梁祝传说的形成过程

一般认为,梁祝传说的主人公是东晋时人。而该传说故事最早何时形成,尚无确切的证据来断定,根据后来的相关文字资料,可大致推断在东晋到南北朝时期。南朝民歌《华山畿》中有这样的诗句:“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与后来梁祝传说的结尾相同。但南朝陈代僧人智匠所纂的《古今乐录》为该民歌所作题记,记载为另一个爱情故事:

《华山畿》者,宋少帝时懊恼一曲,亦变曲也。少帝时,南徐一士子,从华山畿往云阳。见客舍有女子年十八九,悦之无因,遂感心疾。母问其故,具以启母。母为至华山寻访,见女具说闻感之因。脱蔽膝令母密置其席下卧之,当已。少日果差。忽举席见蔽膝而抱持,遂吞食而死。气欲绝,谓母曰:‘葬时车载,从华山度。’母从其意。比至女门,牛不肯前,打拍不动。女曰:‘且待须臾。’妆点沐浴,既而出。歌曰:‘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棺应声开,女投入棺,家人叩打,无如之何,乃合莽,呼曰神女冢。

该记载的情节与梁祝传说相近之处较多,但没有关键的女方女扮男装外出求学的情节。即使《华山畿》所咏不是梁祝传说,其情节也与梁祝传说有密切的关系,即梁祝传说的故事情节应是受前者影响而形成的。

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初唐梁载言《十道四蕃志》,该记载十分简略,转见于宋代张津的《四明图经》:“义妇冢,即梁山伯祝英台同葬之地也。在县西十里‘接待院’之后,有庙存焉。旧记谓二人少尝同学,比及三年,而梁山伯初不知英台为女也。其朴质如此。按《十道四蕃志》云:‘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直到晚唐张读于大中五年(851年)成书的《宣室志》,才有了较具体的记述:

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祝先归,年,山伯访之,方知其为女子,怅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马氏子矣。山伯后为贸阾,病死,葬贸城西。祝适马氏,舟过墓所,风涛不能进,问知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忽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晋丞相谢安奏表其墓曰“义妇冢”。

这段记述虽简短,但梁祝传说的基本情节已具备。

宋徽宗大观年间(1107—1110),李茂诚撰写了《义忠王庙记》,描写祝英台的临终情景为:“英台遂临冢奠,哀恸地裂而埋壁焉,从者惊引其裙,风裂若云,飞至董豁西屿而坠之。”其衣裙飞走的细节似乎为后来的“化蝶”做了一定准备。对梁山伯的结局则有较大改动:写梁山伯听说祝英台已许嫁马氏后,“神(指梁山伯)喟然叹曰:‘生当封侯,死当庙食,区区何足论也!’后简文帝举贤良,郡以神应召,诏为贸阾。”他的死是由于“婴疾勿瘳”。到宋安帝时,梁的魂灵又托梦帮助太尉刘裕镇压孙恩起义,一举打败孙恩义军,于是刘裕表奏梁的功劳,“帝以神功显雄,褒封义忠神圣王,令有司立庙焉。”这种结局是封建社会的文人按统治阶级的思路对民间传说的改造。接下来的文字资料便是上文提到的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张津的《四明图经》。

梁祝化蝶的记载首见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薛季宣《游祝陵善权洞》诗:“蝶舞凝山魄,花开想玉颜。”南宋咸淳年间(1266—1274)《昆陵志》也提到“昔有诗云‘蝴蝶满园飞不见,碧藓空有读书坛’”。化蝶传说应该是在此时以前形成的。明清时期关于化蝶情节的记载更为明确。明代冯梦龙《情史》卷十中说:“吴中有花蝴蝶,橘蠹所化,妇孺呼黄色者为梁山伯,黑色者为祝英台。俗传祝死后,其家就梁冢焚衣,衣于火中化成二蝶。盖好事者为之也。”这里说是祝英台的衣裙化为蝴蝶。也有些记载直接说是梁祝的魂魄化为蝴蝶,如明代扬州的彭大翼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成书的《山堂肆考》中说:“俗传大蝶出必成双,乃梁山伯、祝英台之魂。”

明、清时期关于梁祝传说的记载较多,在宋代以前资料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少细节。除文人笔记外,还出现了地方志如《宁波志》、《鄞县志》的记述,不过地方志也是根据传言和前人笔记来记述的,并不能由此断言其所记为真事。这里我们看清代邵金彪所撰《祝英台小传》:

祝英台,小字九娘,上虞富家女,生无兄弟,才貌双绝。父母欲为择偶,曰:“儿当出外游学,得贤士事之耳。”因易男装,改称九官,遇会稽梁山伯,遂偕至宜兴善权山之碧藓岩,筑庵读书,同居同宿三年,而梁不知为女子。临别,与梁约曰:‘某月日可相访,将告父母,以妹妻君。’实则以身相许也。梁自以家贫,羞涩畏行,遂至愆期。父母以英台字马氏。后梁为鄞令。过祝家,询九官。家僮曰:‘吾家但有九娘,无九官也。’梁惊悟。以同学之谊,乞一见,英台罗扇遮面,出一揖而已。梁悔念成疾,卒,遗言葬清道山下。明年英台将就马氏,伞舟于迂道过其处,至则风涛大作,舟遂停泊。英台乃造墓前,失声恸哭,地忽开裂,堕入茔中,绣裙绮襦,化蝶飞去。丞相谢安闻其事于朝,封为义妇。此东晋永和时(345—356)事也……今山中杜鹃花发时,辄有蝶双飞不散,俗传是两人之精魂。今称大彩蝶,尚谓祝英台云。

历史上的梁祝传说资料除了文人笔记与志书之外,还有各种民间戏曲的传承线索。民间艺人在小戏、曲艺等形式中在保留传说的基本情节要素的前提下,加入了很多生动的细节,故事的发展过程、梁祝生活的时间地点也与文人记载有很多不同之处。到现代戏曲,综合了历史上的各种版本,情节更完整,细节更加丰富,如增加了情节“柳荫结拜”、“书馆谈心”、“十八相送”、“思兄”、“骂媒”、“楼台会”、“哭灵”等。最为成功也是影响最大的戏曲作品是建国后的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三、四大传说的结局艺术

四大传说的结局方式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故事本来都是悲剧结果,但都经过了符合民众审美习惯的奇巧处理。

1.牛郎织女传说:鹊桥相会

此传说的结局本是牛郎与织女被王母拆散,银河相隔,但民众觉得理想得不到满足,遂想象出鹊桥相会的情节。此情节最早见于《淮南子》:“乌鹊填河成桥渡织女。”后在东汉应劭《风俗通义》、南朝梁代宗懔的《荆楚岁时记》等文献中有更细致的记述。这种结局使民众在愿望和情感上得到很大满足,又以神奇的想象为故事情节增添了瑰丽的色彩。

2.孟姜女传说:哭倒长城

故事本是丈夫尸埋城下、妻子殉情的大悲剧,但人们不满足于这样压抑的收尾,想象出长城崩塌的情节,这种结局的哀痛绝伦令人深深感动,其想象的宏伟气势震撼人心。它不仅使民众心头压抑的愤懑得以宣泄,而且使长期处于专制重压下的穷苦人看到获胜和解脱的虚幻图景,令人感到慰藉和快乐。长城是暴政强权的象征,它的倒塌表达了弱势“草民”战胜强权的愿望以及对于帝王所谓“丰功伟业”和巍峨权势的蔑视,显示出民心的巨大力量,也给受压迫的民众以抗争的鼓励。

3.梁祝传说:化蝶相伴

梁祝的爱情在父母包办婚姻制度和“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戒律的摧残下以悲剧收场,民众依据灵魂不死和转生的俗信,传说梁祝的灵魂化作蝴蝶永远相伴飞舞,通过变幻的手法使主人公获得了新生,使他们的爱情获得了另一种方式的圆满和永恒,而且意境优美,韵味绵长,堪称中国传统文学艺术殿堂中的瑰宝和顶峰作品之一。这种结局不落俗套,也不粉饰现实,而使民众的愿望得到了满足。

4.白蛇传:法海变蟹

白蛇传结局本是白娘子被镇压在塔下,夫妻离散、母子分别的结局,但民间传说让小青和许仙的儿子斗败法海,救出白娘子,而法海无处躲避,只得藏在蟹壳里,永远被人嘲笑和作践,表现出民众的斗争精神和幽默情怀。

四、四大传说与节日习俗

由于四大传说历史悠久,且在民间影响巨大,导致了特定节日的产生或将节日习俗与传说情节相融合。

1.牛郎织女传说与“乞巧节”

“乞巧节”又称“七夕”、“双七节”、“女节”、“香桥会”等。时间在阴历七月初七,为汉族传统节日,流行于全国范围,朝鲜族、白族等族也过此节。传说七月初七为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一般是女子祭祀、观赏织女星,并在月下穿针引线或做编织类女工,向织女乞求智巧。也有男童祭祀牵牛星并祈求聪明的习俗。据记载,汉代已有女子在七月七日看织女星、穿针和曝衣之俗。

2.盂姜女传说与寒衣节

寒衣节为中国北方习俗,时间在阴历十月一日。妇女们缝制棉衣,送给出门在外的亲人,并到坟地给已去世的亲人烧纸衣并供奉食品。此习俗与孟姜女传说结合,遂有孟姜女辛苦做衣并到长城脚下送寒衣的情节。

3.梁祝传说与双蝶节

双蝶节为江苏宜兴、浙江鄞县等地流行的习俗,时间在阴历三月一日(传说该日为祝英台生日),因纪念梁祝爱情故事和化蝶传说而得名。宜兴祝英台读书处与鄞县梁祝墓附近阳春三月也确实多蝶,此事实与传说结合,形成节日,人们在这一日到宜兴善卷洞的祝陵、英台读书处凭吊并观赏桃花、蝴蝶。浙江宁波一带则有游梁山伯庙和到祝英台庵喝菜汤的习俗,当地传言:“梁山伯庙一到,夫妻同到老。”

4.白蛇传与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船节”、“粽包节”等,是汉族传统节日,蒙古、回、藏、苗等很多少数民族也过此节。时间为阴历五月初五。节日活动有赛龙舟、包粽子、挂香袋、斗百草、饮雄黄酒、吃癞蛤蟆等习俗。过去江浙一带还流行端午节观看《白蛇传》戏文和游览雷峰塔的习俗。不少人在游塔时还要挖一块塔砖带回家,以获得白娘子的福佑,这也应该是雷峰塔在1924年倒塌的原因之一。该节日的部分习俗与关于屈原、伍子胥的传说相结合,而饮雄黄酒、吃癞蛤蟆等习俗则与白蛇传的一些情节有关。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世界音乐与舞蹈历史纵横谈

    世界音乐与舞蹈历史纵横谈

    本书从古代文明、世界宗教、探索与发现、科学与技术、医学、古代武器与战争等若干方面,介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文字简洁,集知识性与科学性于一身,体例编排得当,每一部分的知识形成系统、科学的有机整体,方便读者高效、全面地获得相应知识储备。
  • 多姿风情:民俗卷

    多姿风情:民俗卷

    雄奇绵长、多姿多彩的地理环境,源远流长、积淀丰厚的历史文化,以及当代多民族风情,构成了甘肃独特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的辽远广阔时空。
  • 2012年上海电影产业发展报告

    2012年上海电影产业发展报告

    本书通过对上海市电影产业的重点企业、机构全面深入的研究,在了解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对企业发展个案和特点进行深入剖析,用比较丰富的材料和事实数据,全面概括和描述了上海电影产业在政策制定、创作制片、发行放映等产业链各方面的详细情况,评述了2011年上海电影产业发展状况。
  • 山河长吟

    山河长吟

    陈长吟写山水写遍了陕西,又写向了域外。从古城西安《长安风度》写到陕南《陕南风韵》,再写到陕北《黄土风物》,在陕西地域之外又写到了《青藏风情》。所写的山,大到名山,小到无人能知的无名山;所写的水,有黄河、汉江这样的母亲河,有村庄的小河小溪这样的流水。
热门推荐
  • 中央警卫2

    中央警卫2

    这是一个特殊的机构,这是一支神秘的队伍,他们执行最机密的任务,他们粉碎的阴谋,他们保护最伟大的人物。悬疑推理文学原创大奖赛特等奖,总理亲自拟定方案,贴身保护从美国登船归国的国民党前高官,但死神的游戏邀请、绑架、抛尸大海、炸弹、背叛一起袭来。
  • 宠徒无下限:师父洗白白

    宠徒无下限:师父洗白白

    笠云上仙最头疼的就是他家的宝贝徒弟。君小冉:“师父师父,我一定要好好修行,一定不会抛弃你!”笠云:“哦?小冉居然懂得报答为师的培育之恩了吗?为师好欣慰啊!”君小冉;“不是啊师父,天帝叔叔说了要关爱残疾人士!”笠云满脸黑线道:“谁说本仙君有残疾了?”君小冉一脸为难,低下头咬着唇嘀咕道:“染公主都说了师父脑残......”笠云险些一口气上不来,嘴角抽搐,咬牙切齿憋出了一句“妈的智障”后便把君小冉扔出了九重天宫。
  • 暗黑天国

    暗黑天国

    当末日灾劫降临之时,你可愿手染万千鲜血,祭献灵魂于恶魔换取力量,与那来自阴暗世界的恐怖魔怪浴血抗争…还是只甘心做个随波逐流,战兢活着不知下一秒是否存亡,永陷黑暗笼牢的小小凡人?如果,生命只剩下最后一秒,你会选择拥抱光明…还是黑暗!!!————————————————————————你只记得我的杀戮,却蔑视了我的救赎。所以即便黑暗将我吞溺,我也不愿和你们一起逃生光明…但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不能说我一无所有!我会用染满鲜血的双手告诉你,哪怕是在黑暗中,也有你们向往的天国!——秦纵
  • 宠妻攻略:不误倾城不误你

    宠妻攻略:不误倾城不误你

    作为豪门千金,却自带逗比二逼萌逼属性,结婚第一天就发起床气把高冷傲娇外带腹黑的莫大总裁踢下了床,唐思潇表示自己很无辜,结婚太突然(are–you–sure?),她还不能适应妻子这个角色好伐?可是总裁你能不能不要这么记仇,我不想当你助理啊啊啊!大尾巴狼的钓妻三百六十五计!欢迎入坑,必要时请揣好自己的节操,谢谢合作!本栏目由“宠妻联盟”独家赞助播出!
  • 漫游传

    漫游传

    三藏师徒五人,重新踏上征程,再次开启冒险的故事。其中不免有奇幻的地域、鲜活的生灵、纷繁的势力、玄妙的法术、珍异的宝物、诡谲的故事、蠢动的谋划、挣扎的人心、激烈的角逐、沸腾的斗志以及会心的笑泪...
  • 异世猎芳逍遥

    异世猎芳逍遥

    他从挖墓中穿越,从此开始了一段猎艳人生。美女的诱惑,激情的人生,花间浪迹,且看他如何在这异世逍遥。
  • 天脉圣皇

    天脉圣皇

    【火爆玄幻】天武之道,十二重脉门;脉门全开,武道不灭,生生不休;少年洛夕乃神族遗脉,一步步自大山而出,燃赤焰之血登顶九天,一怒之下扫尽诸天神皇,成就万古无一众皇之尊!;普群:480680697/vip群:八荒皇族479298326【缺管理,需要粉丝值验证】
  • 傲娇邪神闯异世

    傲娇邪神闯异世

    ——恶魔可以无所顾虑地去守护自己该守护的人。“唯微,你为什么不喜欢我?我那么喜欢你。”凤修冥拉着叶唯微的袖子,透着深邃的眸子叶唯微似乎看到了一丝宠溺还有委屈?“我在这个世界是不可能有爱的。”叶唯微扶下凤修冥的爪子。“唯微世界这么大,时间这么长,怎么没有爱。你看看我行吗?”凤修冥无赖地拦着叶唯微的肩。“你给我圆润地滚粗我的世……”北莹唯微还没说完的话就淹没在凤修冥的吻中……
  • 狂世天下

    狂世天下

    她是安府三小姐,冷傲倾城,不爱与人交往,武功深不可测。他是一国太子,却有着不可告人的身世。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一点点的相互照应,终归是逼上了绝路。妖孽的秘密,被最信任的人透露,一次又一次的背叛,一次又一次的伤害,迫不得已的选择……让她被淹没在了世间浮尘,却从未说过一句后悔,“如果从头重来,我一样会这样做。”就算你不信我,只要我信你就够了。白驹过隙有何难?雪落丝线为谁牵?狂世倾天下,冷傲绝浮沉,乱吟今世事,凤舞逆江山!琵琶音弦断思念,琴扇北愁赦柒染,世分离合,尘落已得,纵横血泪,只为你倾身相见。生生世世,红尘为你执手!
  • 腹黑采茶女:帝后很倾城

    腹黑采茶女:帝后很倾城

    她,二十一世纪盗墓之王苏希,幻音杀人绝世无双。穿越异世,竟成为小小采茶女一枚!他,名震四方的战神陵王,四国皆因他而人心惶惶。一朝结缘,她与他强强联合,坑遍天下无敌手。某日,他妖孽一笑,天地失色:夫人,我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能打胜仗还能暖床,确定不来试试吗?她淡定异常,从容应对:睡地板,跪榴莲,二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