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91000000004

第4章 “大精神”——肯·威尔伯心理学的一个核心概念

一、什么是“大精神”

肯·威尔伯的思想是整合的、宏大的。他为自己著作取的名称“万物简史”听起来有一点吓人,实际上是贴切的,他的确是在论述整个宇宙以及万事万物进化的历史。

肯·威尔伯赞同进化论,认为进化具有方向性(directionality)。大宇宙的进化有一种使进化者不断走向更大深度的驱力。而决定大宇宙进化的东西可以称是“大精神”(Spirit——“S”为大写)。或者说大宇宙的进化就是“大精神”的显现。“大精神”是肯·威尔伯心理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甚至关键的概念。世界不同的文化中其实都有相近的概念。例如,“道”(Tao)、“理”、“天”、“上帝”、“佛性”、“太极”、“梵”(Brahman)、“法身”(Dharmakaya)、“凯瑟”(Kether)、“阿拉”(Allah)、“湿婆”(Shiva)、“阿顿”(Aton)等。它们是万物之本原,又是万物运行的总规律,具有至上性和绝对性。肯·威尔伯用“Spirit”这个词来概括所有这些说法,而不偏爱其中一种文化,或者用其中任何一个词语,这也体现了他研究后人本心理学以及整合学的立场。

当然,不同的人对于上述概念,例如“道”、“理”、“上帝”等等会有不同的理解。在我国,在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其实理解这一概念也不难。由于道家的“道”这一概念和“大精神”十分接近,我们只要竭力理解“道”的概念,就可以理解“大精神”。

如果说,关于“大精神”的概念早已有之,那么肯·威尔伯的贡献又在什么地方呢?

按照肯·威尔伯的说法,“大精神”的显现就是大宇宙的进化,从物质到生命,从生命到意识,从意识到心智,从心智到灵魂,从灵魂到灵性的过程。他用清晰的语言、严密的逻辑详细论述了这一过程。

二、肯·威尔伯关于“大精神”的论证

宇宙间为什么有“大精神”呢?肯·威尔伯并不是简单地肯定“大精神”的存在,他也有一个论证。

肯·威尔伯认为:进化的本质是超越和包括。进化总是要超越前面的进化阶段,但又必须同时包括这些阶段。这样,进化也就具有一种内在的方向性。或者说,“进化有一种神秘的冲动,那就是朝着不断增加的深度,朝着不断增加的内在价值,朝着不断增加的意识这一方向发展。如果说进化在不断演进,它就是在向这个方向演进,此外不存在其他可以选择的路径。”

我们可以体会,这个方向背后的力量是什么呢?

肯·威尔伯指出:“因为宇宙具有方向性,我们自身也具有方向性。运动过程体现了意义,而涵括本身也体现了内在的价值。正如爱默生所言,我们身处在大智慧(immense intellence)的怀抱中。‘大智慧’换另外的说法也就是‘大精神’(Spirit)。在大宇宙的最初的脸上就写有这一主题,在‘空无一物’的墙上绘有一种图案。在大智慧的每一个姿态中都有一种意义,在大智慧的每一次闪光中都有一种优雅。”

中国的“道德”二字很有意思。古汉语“德”字与“得”相同。得道之人就是真正有道德的人。

“我们,以及所有的生命,都浸透了这样一种意义,融会在关爱、深刻价值、终极意义以及内在觉知的潮流中。我们是这无穷无尽的智慧、运行中的大精神以及创造中的上帝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不一定非把上帝看成是某种存在于显现之外的主宰一切的神秘人物。我们也不一定非把上帝描绘成某位存在于宇宙万物之内的女神,她消融在自己的创造物之中。进化既是上帝又是女神,既是超越又是固有(immanence)。它内化在进化这一过程本身。它的不断演化编织出的恰恰是大宇宙的结构。但是,它处处超越了自己的产物,同时每一刻又有更新。”

“我们不一定非把上帝看成是某种显现之外的主宰一切的神秘人物。”所以,与其用“上帝”来称呼那种“力量”,不如使用“大精神”这个词。但“道可道,非常道”,当我们企图用一个词来说清楚“它”的时候,其实是不可能说清楚的。不可说也要说,“说”也是一种“它”的显现。也许这种“说”显示了我们对“它”的接近。

三、“全子”与“大精神”

要理解什么是“大精神”,还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全子”。

所谓“全子”(Holon,又译“子整体”)是阿瑟·凯斯特勒(Arthur Koestler)首先提出的概念。它是指宇宙间所有的存在物。宇宙间所有的存在物既是整体,又是部分。例如,你的肝脏是你的身体的一部分,它同时也是一个整体;你的身体是你的一部分,它同时也是一个整体;你是你家庭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一个整体;你的家庭是社会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一个整体……又如,原子是分子的一部分,它同时也是一个整体;分子是细胞的一部分,同时又是一个整体;细胞是器官的一部分,它同时也是一个整体……

“任何事物在一个背景中是一个整体,同时在另一个背景中是一个部分。例如在‘狗的咆哮’这个短语中,咆哮相对于构成它的字母是一个整体,同时它又是‘狗的咆哮’(the bark of a dog)这个短语的一部分。整体(或者背景)决定了一个部分的含义和作用——因为‘bark’这个单词有两个含义:‘犬吠’和‘树皮’,因此它在短语‘狗的咆哮’和‘树的树皮’(the bark of a tree)中的含义就不同。换句话说,整体不仅仅是部分的总和,在很多情况下,整体能够影响和决定部分的功用(当然整体本身同时也是个整体的一部分……)。”

全子具有“深度”和“广度”两个基本的特征。

所谓“深度”,是指全子所具有的精神性和意识的程度。

所谓“广度”,是指全子所具有的数量。

全子的“深度”越深,“广度”就越小。

全子的“广度”越大,“深度”就越浅。

所谓进化是有方向的,就是指全子的进化程度越高,其全子的“深度”就越深,“广度”也就越小。宇宙进化的方向就是不断进化出深度更深的全子。例如,宇宙间最早存在最多的是无机物。从无机物进化出生命,“深度”越来越深,“广度”越来越小。

生命物质,从原始生命开始,从单细胞到多细胞,菌类、藻类分化出植物、动物,从无脊索动物到脊索动物,哺乳类、灵长目、猿科,进化出人类,再到当今自我实现的人。到了自我实现的人之后,深度已经很深,广度已经很小。自我实现的人的精神和意识状态已经非常丰富。自我实现的人再继续进化,那就是佛陀和耶稣了,他们的广度在他们的那个时代为一。

无机物的广度最广,但是深度最浅。深度最浅,不等于没有深度。也就是说,在无机物中,也有一定的精神和意识。

这是一般人很难理解的地方。这应该怎样来理解呢?

肯·威尔伯把深度和意识也联系起来:“意识和深度实际上是同义语。所有的全子,不管它有多么微小,都具有一定的深度。因为深度不存在最低点。随着进化的发展,深度变得越来越大,意识程度也变得越来越深。例如,不管原子具有什么样的深度,分子的深度一定比原子大,细胞的深度一定比分子大,植物的深度一定比细胞大,灵长类动物的深度一定比植物大。”

按照肯·威尔伯的说法,既然深度无处不在,那么意识也就无处不在了。“从里面,从内部观察深度,意识和它是一个模样,因此,可以说深度无处不在,意识无处不在,大精神也无处不在。随着深度的逐渐增加,意识也逐渐被唤醒,‘大精神’也逐渐充分展开。我们说进化向前演进产生更大的深度,深度随着进化的发展不断增大,也就是说,进化展开了更深的意识。”当深度达到最深的时候,全子对自身的认识就达到“大精神”的程度和高度了。

黑格尔的话有一些幽默,但意味深长:“上帝无处不在,充满了生气与活力。就是这些石头也呐喊着,要将它们自己提升为神灵。”无机物也是一种全子。尽管无机物的深度最浅,但深度最浅,不等于没有深度。也就是说,在无机物中,也有非常非常微小的一定的“精神”和“意识”。肯·威尔伯把这种“精神”称为“捕捉性”(prehension)。例如,把水倒入沙子,尽管它们不会发生化学反应,但水会渗透进去。“捕捉性”意味着全子与全子之间的某种最低的关系,而这种关系亦可以理解为精神性。

康德说得好:“物质,看起来似乎是消极的,也谈不上什么形式和排列,但是,即使是在它最简约的状态下,它也有一种动力要通过自然的进化来优化自己的结构。”否则,我们怎么能够理解通过进化,为什么可以从没有生命变成有生命呢?

四、人性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在有了“大精神”的概念后,从“大精神”的角度,我们对于人性以及人性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就可以有一个新的理解。所谓人性的境界,其表现之一也就是意识状态。有没有什么意识状态是迄今最高的意识状态呢?

肯·威尔伯出语惊人:

“是的。我相信,我们是在被引导醒悟这一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恰巧是处于我们自身之内的大精神变得自觉起来,或如某些人所说,变得具有‘超意识’(superconscious)。从潜意识到自觉意识,再到超意识,深度不断地增加,在对自己令人震惊的认识过程中,单一与辉煌的万物融合,我们大彻大悟,犹如那独一无二的上帝(oneness)。”

我们自身成长的过程就是唤醒我们内在的“大精神”或者“上帝”的过程!这一感悟的基础是实际的体验,这一思想常常会使没有这种体验的人们不知所措。肯·威尔伯似乎早已预料到这一点:

“谈到这里,你对此有什么看法?你认为这种说法是精神错乱吗?难道这些神秘体验论者、圣者和贤人都是疯子吗?他们都在演奏同样传奇的变奏曲,不是吗?某日清晨醒来,发现自己以一种超越时空的方式与万事万物同一,这样的故事听起来是否有一些荒诞无稽?”

“是的,也许他们是疯狂了,他们是一群神圣的傻瓜。他们面对不测的深渊,正在喃喃自语。也许,他们需要一名具有优秀理解力的治疗家?”

但是,肯·威尔伯以及重神秘体验者(mystics)的态度却是:“……进化的顺序是从物质到身体,从身体到心智,从心智到灵魂,再从灵魂到灵性。每一次都是超越和包括,每一次都比前者有更大的深度、更深的意识、更大的容量。在进化所能够达到的最高阶段,也许,仅仅是也许,个体的意识也能够达到无限大的程度,它将整个大宇宙都包括在其中,这是一种真正醒悟到自己本质的大精神的大宇宙意识。”

肯·威尔伯所谓的“我们大彻大悟,犹如那独一无二的上帝”,并不是说人会成为上帝(人是永远不可能成为上帝的),而是指人在某种程度上至少在心理上可以接纳万事万物。“个体的意识也能够达到无限大的程度,它将整个大宇宙都包括在其中”是指个体意识的认同状态。

肯·威尔伯把人放在大宇宙进化的框架之中来理解,这样“人性”的概念也就有了更加深邃的含义。“大精神”的显现从物质到生命,从生命产生意识,从意识产生心智,从心智产生灵性。当进化产生出人之后,人的性质也在不断地进化,人最后通过自己的灵性能够觉知到“大精神”的存在。而人觉知到“大精神”的状态,就是人与“大精神”通心的状态,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当人性的进化到了人能够体悟到自己是“大精神”的显现之时,也就达到了人性发展的最高境界。

五、神秘体验论

要理解什么是“神性”?什么是“大精神”?还必须了解“神秘体验论”这一概念。

“神秘体验论”的英文“mysticism”,沿袭已久的一般的译法是“神秘主义”。这种译法没有表达出“mysticism”一词真实和准确的含义,国内已经有学者对此提出质疑。例如,北京大学张祥龙先生认为将“mysticism”译为“神秘主义”是不妥的:“几乎所有的‘mystic’或主张‘mysticism’的人都强烈反对让任何‘主义’(观念化的理论、作风和体制)来主宰和说明自己的精神追求。他们所寻求的是超出任何现成观念的原发体验;在基督教(主要是宗教改革前的基督教和改革后的天主教),可说是与神或大精神(Godhead)相通的体验;在非基督教,特别是东方文化传统中,则是对本源实在(梵原我,道,佛性)的体验。这样,称之为‘主义’就有悖其义。此外,在当今汉语界中,‘神秘主义’似乎带有浓重的反理性色调,在许多语境中已不是个中性的,而是否定性的词。将‘mysticism’译为‘神秘体验论’就避免了这一层不必要的成见。”

我同意张祥龙先生的意见。其实,还在更早的时候,我在阅读马斯洛著作时发现,他所使用的“mysticism”是指一种重视灵性体验、神秘体验的倾向,区别那些保守的、因循守旧的、讲究实用的倾向。

马斯洛更多地使用“高峰体验”这一更容易被大众接受的术语。他把神秘体验也看成是一种“高峰体验”。他还提出“约拿情结”、“超越性病态”等概念以论述这方面的问题。他生动地用“在一个不到1.5米高的房间里量身高,所有人都不超过1.5米”这样的警句来表达人性发展、开放心态的重要性。我认为,神秘体验论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就是开放性。

其实,“mysticism”的含义似乎更接近“重视神秘体验的倾向”。但如果这样译,就显得太长了,姑且还是译为“神秘体验论”罢。不过,我还是把“mystic”稍微啰唆地改译为“重视神秘体验者”。

与“mysticism”相应,我把“esotericism”翻译为“深奥体验论”,把“esoteric religions”翻译为“深奥宗教”。原译者把“esoteric religions”翻译为“秘密宗教”,把“esotericism”翻译为“秘密主义”。正如肯·威尔伯所说:“神秘体验论或者深奥体验论并不意味着它是秘而不宣的,而是直接的体验和觉察。深奥宗教要求不迷信或者盲从任何教条,相反,它要求以自己的知觉做实验。如同所有杰出的科学,它以直接的经验做基础,绝不是以迷信或者希望。此外,它必须被公开检验或者被一群亲自做过实验的人认可,这项实验就是静修。”所以,“esoteric”的主要含义是与世俗相对,而不是与公开相对,强调需要通过艰难过程的静修,强调的是深奥,而不是保密。另外,如果把“esoteric religions”翻译为“秘密宗教”,容易与“Tantra”(密宗)混淆。

神秘体验论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直接涉及对“神性”的理解。关于“神性”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立场:神秘体验论、无神论、有神论。

神秘体验论认为,人可以体会到一种最高、最深或最神奇的力量,甚至与之合而为一,从而体验到巨大的幸福、解脱和至真。至这个更高深的力量叫什么,则依据体验者所处的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称呼,即“道”(Tao)、“理”、“上帝”、“佛性”、“基督”、“天”、“太极”、“梵”(Brahman)、“法身”(Dharmakaya)、“凯瑟”(Kether)、“阿拉”(Allah)、“湿婆”(Shiva)、“阿顿”(Aton)等,也就是肯·威尔伯所说的“大精神”。

这里关于“大精神”的概念,与爱因斯坦所说的“广义的上帝”的概念非常接近。

无神论认为没有神的存在,所以也就是没有神性的存在。

有神论认为有一个人格化的神的存在。神性就是神所具有的性质。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神。

神秘体验论与无神论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不相信有人格化的神的存在。

神秘体验论与无神论的区别在于,它相信有超越的力量的存在,这些力量可以得到体悟,得到实证。

神秘体验论与有神论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相信有超越的力量存在,这些力量可以得到体悟,得到实证。

神秘体验论与有神论的区别在于,前者更强调实证。关于这一点,也许有人会感到意外。肯·威尔伯说:“重视神秘体验者要求你不可亲信任何一件事情,他们要你以自己的觉知和体验进行一连串的实验。你的心就是你的实验室,而静修就是你的实验。等自己尝试后,再把结果和别人的实验比较。”

有的人认为重视神秘体验者的“神秘体验”不确实。肯·威尔伯对此回应:“我赞同神秘体验不见得比其他的直接经验更确实,然而这个论点不但没有贬低神秘体验,反把它提升到与其他经验等同的地位。换句话,如果你反对神秘体验,必须反对所有以经验为基础的知识,包括实证科学。例如,我认为我正在看月亮,但我可能是错误的;物理学家认为电子是存在的,他们也许是错误的;评论家认为《哈姆雷特》是一位叫莎士比亚的人写的,他们也可能是错误的。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够明白?必须从更多的经验中加以检查——这也是历史上的重视神秘体验者一直在做的。”

世界上著名的重视神秘体验者包括:

宗教家、思想家、哲学家:

佛陀、耶稣、老子、庄子、惠能、甘地、苏格拉底、柏拉图、斯宾诺莎、谢林、黑格尔、怀特海、维特根斯坦、海德格、马丁·布伯……

科学家、心理学家:

牛顿、爱因斯坦、海森堡、普朗克、威廉·詹姆斯、荣格、马斯洛、肯·威尔伯……

这些“重视神秘体验者”可以说是人类中深度最深,广度最小的一类。他们处于人类人性发展和心灵进化的前列。他们都是体验到“大精神”存在的人。他们的这种体验是直接的体验,而不是对某种信仰、概念、理论、教条的认同。

同类推荐
  • 怪诞行为心理学

    怪诞行为心理学

    人这一辈子,大约要做20000000次选择。向左走,还是向右走?买安卓手机还是苹果手机?股票抛还是不抛?独身还是结婚?和谁结?Tobeornottobe?我们有选择的自由,却没有不选择的自由。
  • 珍爱自我

    珍爱自我

    本书侧重于中学生在青春期中的困惑,它告诉同学们,青春期是美好的,是一生中最灿烂的时期,产生困惑和解决困惑都是成长中需要积极面对的必修课,要学会生活。
  • 病由心生珍藏版:健康心理幸福一生

    病由心生珍藏版:健康心理幸福一生

    幸福的人生应当建立在健康的基础之上。如果说“人食五谷杂粮,孰能无病”可以理解,但因为过度追求海市蜃楼般虚无缥缈的幸福,而让自己陷入心理疾病的泥潭,则可以说是人生最大的不幸。幸福有很多种定义。拥有健康的身体,是幸福;拥有甜蜜的爱情,是幸福;拥有美满的家庭,是幸福……幸福不仅仅是你拥有几幢豪华别墅,拥有几辆顶级名车,当这一切无人与你分享,或者你已经没有能力和精力去享受,你还会感觉到幸福吗?幸福也不是你中了500万之后的欣喜若狂,如果你的心理承受能力在生活的重压之下早已不堪一击,这样的惊毒你或许无福消受。
  • 上班族要懂点心理学

    上班族要懂点心理学

    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可以消除上班族内心的困惑和不安,带来一些有益的安慰和启示,本书运用心理学理论,对上班族在职场上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阐释,从而帮助上班族摆正职业心态,更加高效地工作。在心理学的护航下,我们完全可以让自己变成快乐的职场人、成功的上班族。
  • 神啦!万能的需求心理学

    神啦!万能的需求心理学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本书作者曾献则对该理论进行了更深刻更有趣的研究。作者认为,在结构上人类社会是动物社会的盗版,从对动物世界和人类的对比当中,作者发现了更为复杂的人类需求,并将他们归纳为:“曾献需求结构图”。该图已经申请专利。应用这个图表,许多人类社会复杂有趣的问题都得到了完美的解释。比如,为什么富人以“瘦”为美,穷人以“胖”为美?为什么女人倾向于“忠贞”,男人倾向“花心”,为什么东方人“把人当神”,西方人“把神当人”。
热门推荐
  • 那些一起走过的懵懂青春

    那些一起走过的懵懂青春

    她,凌家小姐,隐藏身份到某个学校,认识了许多好朋友,损友,闺蜜,死党。可在一次宴会上,她暴露了自己的身份她的朋友能原谅她吗?是离开她,不在和她做朋友,还是忽冷忽热,不在乎,还是像往常一样,继续做她的闺蜜,损友,死党
  • 盗墓者老赵

    盗墓者老赵

    轮回门开,六道甲子,千年古槐,阴兵借道,幽暗树林中,荒诞者的长歌与狂舞。煞气集漏,九龙盘花,悬尸怪柏,月下惊魂,风水地脉上,直插云天的困龙长钉。血色沙海,千年蝎王,鬼胎尸婴,化蛇成龙,白玉石台顶,无坚不摧的青铜宝剑。墓室壁画,黑铁玄棺,术士求药,尸解登仙,赤铜卷轴里,长生万世的帝王之梦。蟒山周王,东海蓬莱,归墟魔陨,缥缈月宫,在罗布泊内,神奇无比的双鱼玉佩。天道九宫,河图洛书,碧落黄泉,死生挈阔,太祖昆仑颠,擎天而立的远古巨树。让我们跟随盗墓者老赵的脚步,走遍祖国的名山大川,揭开那一个个匪夷所思的惊世谜团。千载春秋卷,黄泉碧落书。一本盗墓神作,一场传奇盛宴。烫一壶烈酒,且让我说与你听。
  • 重生之金牌嫡女

    重生之金牌嫡女

    相府嫡女,一朝为后,母仪天下。却在中秋之夜遭夫君与庶妹联手设计,捉奸在床。废黜皇后之位,打入冷宫。得知真相,原来母亲之死另有蹊跷,原来夫君娶她不过为利,原来情深似海的姐妹全是演戏。相府之中,嫡女重生。为了不重蹈覆辙,为了母亲安危,她开始让自己变得心狠。斗姨娘,斗庶妹,斗一切不让她好过的人。墨千尘说,只要你主卧登上皇帝宝座,我便替你报仇雪恨,但我绝对不会爱上你。冷云歌说,只要你替我报仇,我便倾尽一切,助你登上皇帝宝座,你放心,我也不会爱上你。当我即将君临天下,为何我却感觉不到欢喜,仿佛一颗心被谁带走?当你君临天下,我也只能埋葬对你所有的爱,寻一处梅花盛开的地方,度过一个人的天荒地老。
  • 混沌神界

    混沌神界

    一枪风云起,洪荒万兽皆来贺;鲲鹏青云上,九霄龙吟烁古今!混沌神枪破万法,自古多少红颜泪;受苍天诅咒的少年,逆天而上,搅起风云万丈,豪情壮志,唯有兄弟千古!
  • 逆转将来

    逆转将来

    谁人年少不轻狂?谁人年少没有英雄情结?谁人年少没有远大的理想?但如今,是现实的残酷使你忘却了这些,是生活的骨感让你不得不低头,还是你给自己的一个个借口。梁一凡,一个胸怀大志的草根年轻人,他是一只有着鸿鹄之志的麻雀。追梦路途中充满荆棘,他或许暂时妥协,或许迂回前进,但唯一不变的是追梦的心。至于结果如何,谁会知道呢?敢于追梦,方能圆梦。圆梦Q号:546867444,欢迎您的一切意见与建议
  • 素色萝莉情归处

    素色萝莉情归处

    一个社会不良萝莉少女,表面纯洁无害,内心其实腹黑无比。一日,她与一群地痞混混周旋,即将败下阵之际,他恰巧路过,听见打斗声便循声而去,将她救出。“陌儿,看你长得这么萝莉,怎么性格一点都不呆萌呢?”千靡陌翻了个白眼,回敬给他一句:“看你长得人模狗样,怎么思想一点都不文雅?”“陌儿,我冷,给我个怀抱暖暖”“白轩夜,我手痒,给我找个人来。。。。唔。。唔。。。”“你的男人只能是我一个!不准找别的!”千靡陌欲哭无泪:能让她把话说完吗?
  • 我干娘柳司令

    我干娘柳司令

    从《燃烧的木头人》到《八张脸》和《我干娘刘司令》,作家柳岸的笔墨始终跟随着时代的脚步,以一个作家的人文担当精神,秉笔直书的勇气和对现实生活的思考,给河南文坛注入了新气象。著名作家周大新说,《我干娘刘司令》将文学的眼光投入到普通的小人物身上,从平凡的人生见时代的变迁,小说张弛有致,温馨微妙朴实,极具感染力。
  • 倾城公主与七个皇子夫君

    倾城公主与七个皇子夫君

    这本小说写的是古代小说,女主角荣获七个王爷夫君后发生的神奇故事……
  • 箭帝

    箭帝

    莫欺少年穷,小白也逆天。今日穷挫丑,秒变高富帅。莫嫌我无车,莫弃我无房,待我车房都有时,我只要白富美!
  • 转型经济中的企业家制度,战略能力和企业绩效

    转型经济中的企业家制度,战略能力和企业绩效

    本书的研究目的是,在中国转型经济情境下,从制度视角分析转型经济对企业家主导性能力的要求,根据管理研究情景化要求,深入剖析企业家主导性能力的内涵并加以科学测量,并以“浙商”为实证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企业家主导性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为转型经济情境下中国企业的可持续成长提供企业家能力角度的理论启示和管理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