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92600000026

第26章 导致初中生计算错误的心理因素及对策研究

大兴区第七中学 邢军

课题名称:导致初中生计算错误的心理因素及对策研究

课题类别:北京市规划办中小幼专项课题

课题组长:邢军

研究时段:2002年3月—2005年9月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

内容提要:

计算错误对学生、教师的困扰都是客观存在的。认识导致错误的心理因素,克服计算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屏蔽教与学过程中的不良情绪,对师生双方都非常重要。

通过对问题个体的观察、问题案例的分析,教师对导致学生计算错误的心理因素进行深入的了解,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丰富对学生的指导策略,完善指导措施,为教学工作提供参考资料与指导意见。

通过研究将导致计算错误的主要因素归纳如下:感知错误、消极模仿、定势干扰、急躁情绪、恐惧心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本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以上五种心理因素对学生的计算行为有哪些直接影响;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预防以上五种心理因素的产生;对由以上心理因素导致的计算心理障碍如何加以纠正。

总结五种心理因素的发生过程、诱发条件,探索、归纳防范措施与应对策略,为今后的教学提出指导意见。

关键词:计算错误 心理因素 对策

课题组成员:梁超 秦旭庆

一、前言

运算能力是中学生的基本能力之一,在初中阶段,学生要面临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等诸多形式的计算问题。据统计,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中涉及计算能力的内容约占总内容的76%,运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学习与探索的过程中,学生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面临这样、那样的计算错误,如何应对、纠正、预防计算错误,成为教师、学生共同关注的问题。

1.计算错误是一把双刃剑

计算错误对学生的困扰是普遍存在的。在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阶段,我们就计算错误存在的范围、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学生应对计算错误的策略水平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70%以上的调查对象有过较为深刻的计算错误经历,约30%的调查对象经常出现计算错误,约15%的调查对象对计算问题带有恐惧情绪,表现出逃避的心理倾向。

计算错误对学生的影响并非都是消极的,在某些阶段、某些个体的错误经历会对他(她)们产生积极的影响,如形成警示信息、引起反思、唤起策略意识等。调查中60%以上的被调查者对计算错误持乐观态度。约20%的被调查者已形成了较成熟的应对策略,如“审题时画出关键语句或关键符号”、“通过估算评估计算结果的合理性”、“检验”等。但多数学生应对计算错误的策略水平还是比较低的,个体间差异很大。

学生的计算错误对教师的影响也是客观存在、不容忽视的。一般的情况下,多数学生的计算错误都是先被教师发现的。因此,计算错误首先对教师产生影响,这里我们把对教师的影响也分为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积极影响——学生的计算错误引起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形成警示信息,着手制定改进计划和补救措施等;消极影响——学生的计算错误引起教师的不良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产生怀疑,以训斥、责备代替对学生的指导,甚至出现恶语相伤、变相体罚的不良现象。

2.归因方式最终决定应对计算错误的策略

导致计算错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在调查过程中“马虎”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70%的被调查者认为计算错误的主要原因是马虎,而被问及应对策略时,也几乎千篇一律地回答“认真”、“细致”、“耐心”等一些形容词。这些既难于操作、又难以评估的想法不能有效地实施,也就不能成为策略。还有约10%的被调查者归因带有明显的悲观倾向,将计算错误的原因归结于“太笨”、“基础太差”等,这样的同学更难以形成应对策略,或听之任之,或厌倦逃避。

因此,了解错误产生的主要原因,认识导致错误的心理因素,克服计算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屏蔽教与学过程中的不良情绪,对师生双方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研究假设

通过对问题个体的观察、问题案例的分析,教师对导致学生计算错误的心理因素进行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采取干预措施,使学生能正确认识、纠正、管理计算错误,并在此过程中丰富对错误的鉴别信息,形成应对策略。同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丰富对学生的指导策略,完善指导措施,为教学工作提供参考资料与指导意见。

三、研究内容

在心理学的范畴内,计算能力归属于认知技能。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把认知技能形成的心理过程分为五个阶段:活动定向阶段、物质或物质化阶段、有声言语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内部言语阶段。通过对每一阶段的分析并结合前期的调查,将导致计算错误的主要因素归纳如下。

(一)五种错误因素

1.感知错误

任何运算都是先从感知开始的,学生通过感觉器官对运算形式(数字、符号、命题等)的感知,形成对运算的初步认识和简单策略,为运算的开始做好准备。在活动定向阶段的模糊认识、物质化阶段的理解失真以及感知过程中注意力失调,都会引发计算错误。

2.消极模仿

很多学生在运算的学习中,都是先从模仿开始的,在了解了运算法则后,他们会集中精力模仿例题进行运算,并为自己也能独立完成运算而满足。这种消极模仿心理会阻碍运算技能的形成,学生知道怎么算却不关心为什么这样算,以致在运算的变势练习中产生错误。消极模仿心理阻碍了学生运算推理过程的学习。事实上,明确推理过程不仅能避免错误的发生,而且通过这一有声言语阶段的练习,为下一步无声言语阶段提供生动的动觉表象。因此,只有在知道为什么这样算的基础上,模仿才是积极的。

3.定势干扰

在经过一定数量的练习后,一些运算类型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定势。进行新运算类型的学习时,在前摄抑制或后摄抑制的作用下,会形成定势干扰。

4.急躁情绪

有些学生在掌握了运算方法后,急于进行比较复杂的变势题、综合题的练习,以证明自己掌握了这种运算,对教师正在进行的有声言语阶段的基本训练不以为然。其结果是他们在运算中常常陷入困境,错误百出。

5.恐惧心理

学生在进行运算的过程中,总要伴随着一定量错误的发生,有些错误甚至是经过再三考虑也难以发现的。当教师指出这些错误时,常使一些同学不知所措,从而产生恐惧心理。由于担心自己又会在作业或考试中出现类似的错误,在计算中瞻前顾后、惶恐不安,影响学生成绩,造成恶性循环。

(二)三个主要问题

综合以上理论基础,提出本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如下:

(1)以上五种心理因素对学生的计算行为有哪些直接影响。

(2)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预防以上五种心理因素的产生。

(3)对由以上心理因素导致的计算心理障碍如何加以纠正。

四、研究方法与过程

1.调查与准备阶段(6个月)

(1)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导致学生计算错误的心理因素进行全面了解与归纳;

(2)选择研究个案,进行跟踪观察,对其计算水平的现状进行评估;

(3)制定对个案的干预计划。

2.个案研究阶段(12个月)

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选取特征明显的问题个体(平均每个班2~5人)进行个案研究,具体措施如下:

(1)作业记录:订制作业记录本,要求学生将作业完成在作业记录本上,并记录完成作业所用时间、审题方法、检查的次数,如果检查出计算错误,要将纠错的过程一同记录下来。

(2)教师评价:教师除对作业进行批改外,还要对每次作业给出评语。对正确的计算结果、方法、策略加以肯定,对错误的计算结果加以分析,形成指导意见。

(3)纠错与自评:学生接受教师评价后,要将纠错过程记录在原题旁边,形成鉴别参照,并对自己的计算过程进行反思,写出自我评价意见。

(4)策略指导:在教师的组织下定期(两周一次)进行总结,对一段时间的作业记录、纠错记录以及评语记录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分类、归纳等方法,寻找计算失误的内在原因,挖掘导致错误的心理因素,制定应对策略。

3.总结阶段(6个月)

对计算过程中的“感知错误”、“定势干扰”、“急躁情绪”、“消极模仿心理”、“恐惧心理”进行专题研究,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研究以上五种心理因素的发生过程、诱发条件,探索、归纳防范措施与应对策略,为今后的教学提出指导意见。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变化

研究首先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通过实践,教师对导致计算错误的心理因素有了深入的认识,自觉端正了对问题个体的态度,有效屏蔽了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不良情绪。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焦虑、急躁少了,理解、帮助多了;指责、训斥少了,观察、倾听多了;惩罚少了,鼓励多了。指导学生时的策略意识明显提高。

(二)学生变化

问题个体与教师的交流得到加强,其主体性受到充分重视,因此在纠错与策略制定的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克服客观、主观因素导致的压力,问题解决的成功率很高。

(三)研究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指导意见,为学生提供了参考资料

现对上面列举的五种导致计算错误的心理因素分析如下:

1.感知错误

感知错误源于对计算题目认识阶段的错误信息,即审题时产生的错误认识。在计算的准备阶段注意力不稳定或受到主观、客观因素的干扰都可能出现感知错误,如对一些关键词、关键符号的模糊认识,导致错误地选择运算法则,使运算不能进行或出现错误结果。感知错误的产生与学生注意力集中的趋势、解题动机及以往的计算经验有密切关系,因而学生往往容易用“马虎”来代替“感知错误”进行归因,其结果是掩饰了错误产生的必然因素,放大了错误产生的偶然性,导致无法形成有效的应对策略,学生不断地认错、表态,但总是不见效。

感知错误在计算的准备阶段出现的可能性最大,这里说的准备阶段并非仅指计算开始之前,实际上许多带有一定综合性的运算题目,解题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一个新运算的开始,都需要认真观察与分析,因此只有对运算的每一步都做到有准备的感知,才能有效避免感知错误,使计算正确进行下去。

(1)案例:A同学,男,初中一年级学生,喜欢美术,擅长素描。家庭条件很好,母亲是小学教师。上小学时,母亲对他要求很严格,每天的作业都要进行检查,做完作业后母亲还要给他加一些课外练习。小学五年级时,曾因做作业时偷看卡通书挨了母亲一顿揍,并在母亲的监督下撕掉了所有的卡通书和自己的作品。据他母亲介绍,从那次以后“再没出现过类似情况”。

A同学在升入中学后,数学成绩居于班级中游水平,成绩一直不能提高,计算错误是影响他成绩的最主要因素,家长总结了几次考试的情况给他下了一个很形象的结论:“难题爱做,容易题爱错”。

(2)在家长的要求与配合下,我们对A同学进行了三个月的跟踪观察与干预。以下是摘选的观察记录: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A同学计算时思维很不连贯,基本没有审题与设计计算方案的环节,感知的随意性很大。在与他的交流过程中,他有过这样的表白:“我讨厌做题,我的题没完没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做到头。”

(3)与家长协商后我们采取了以下一些干预措施:

首先,提高解题的动机意识。教师与他约定,如果在课上的练习或测试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错误,教师将以书面评语的形式通知家长,晚上奖励他一小时时间自由支配。如果当日的家庭作业没有出现任何错误,家长不得再以其它形式增加练习。这样的措施起到了一定作用,A同学做题时变得认真、专心了,但计算错误仍经常出现。

第二步我们对他加强了策略指导,要求他在家做作业时先将要算的题目大声朗读一遍,再默读一遍;审题时画出关键词或关键符号,标出运算顺序;将错题整理起来,错误的步骤用彩色笔标明。

第三步强化他的策略意识,要求他统计每天作业或练习的正确率,并写出自我评价,教师与家长在他自评的基础上,分别给出评价意见或指导建议。

经过近三个月的努力,A同学计算的正确率明显提高,对出现的错误也能进行较准确的评价与分析,策略意识得到加强。

2.消极模仿心理

模仿本来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许多技能的形成都是先从模仿开始的,但是当被模仿对象的前提和目的被模仿者淡化以后,模仿就会变得无目的、消极起来。

对于某些新规则或综合题目的运算,教师如果一味地强调例题的示范作用,期待学生通过模仿加以掌握,就会在教学过程中造成消极模仿心理。一部分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领悟了计算要领,顺利地完成解题过程,而另一部分人受主观或客观因素的影响,不能准确领悟计算要领,于是漏洞百出、错误连篇。这些同学怀着不知所措的心情进行第二轮、第三轮模仿,结果模仿的次数越多,错误出现的次数就越多,使他们更加不知所措。一些教师和家长对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多做题”,谓之“熟能生巧”。这种题海战术不仅不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反而掩盖错误产生的主要原因,使学生在频频出现的错误中丧失了学习信心,不仅没做到“熟能生巧”,反而成了“多而生厌”。

消极模仿心理的形成与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密切关系,僵化、呆板的教学方式会促进消极模仿心理的滋生。相反,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开展合作学习,使学生的意见、疑问得到充分交流;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以不同形式解决问题……在这些活动的基础之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重视,模仿才会变得更加积极、有效。

3.定势干扰

心理定势是指主体已经形成的对一定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继的心理活动趋势。定势是在连续活动中发生的,前面的活动经验为后面的活动形成一种准备状态,定势在人的知觉、记忆、思维、行为中都有所表现。

(1)计算过程是一个集感觉、知觉、思维、记忆于一体的心理过程,也是一个看、听、读、写的行为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经验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容易被思维定势干扰而产生错误。

①定势对知觉过程的影响:当两道形式类似的题目先后出现时,前一题的解题过程会对后一题的分析产生影响,学生通过审题发现后一题与前一题的相似之处时,会在欣喜中忽略两题的差异,从而导致计算错误。

②定势对思维过程的影响:当某一种运算经过不断训练形成技能后,学生很容易在后继学习过程中依赖这一技能,在新的运算形式的学习过程中千方百计向前一技能转化,此时学生的策略意识下降,运算方案变得零乱或繁琐,产生错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③定势对记忆与记忆搜索过程的影响:在某些运算公式、规则的记忆过程中也会产生定势干扰。学生理解、记忆了一些运算公式、规则后,形式简单、文字精练、便于表达的公式、规则会占有优先地位,在运算过程中总是被从类似的记忆中率先搜索出来,此时如果不加甄别,往往会造成计算错误。比如学生出现-3-5=+8的计算错误,就是因为在加法运算中误用了乘法中“同号得正”的规则。

(2)定势并非都是有害的,只要我们科学地排除定势干扰,定势就能发挥有益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定势干扰都带有阶段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加强教学的预见能力,具体地说在规则教学阶段尽力使枯燥的文字符号化,或利用口诀、歌谣的形式表现出来,在生动的记忆过程中排除定势干扰,在运算技能的训练过程中重视对比、类比分析,利用丰富的教学形式(讨论、辩论等)强调运算方案的前提、目的与特点,避免技能应用过程中的定势干扰。

(3)教师还应认识到定势干扰是计算中的正常现象,某些带有明显阶段性的错误(如在学习分式加减法时错误地进行去分母运算)反而会产生积极意义。合理地进行分析、加以利用,会为后继的学习提供警示信息。这时教师应加强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对计算错误进行合理分析、妥善管理、有效利用。

4.急躁情绪

急躁情绪与个体的性格、学习习惯有关,其行为表现是急于表态或下结论,在计算过程中对速度很在乎,对运算时的计划、策略不以为然,不善于听取别人意见。

急躁情绪带有一定的年龄特点,教师在进行干扰时应从提高策略意识入手,采用恰当的方式使问题得到转化。

(1)案例:B同学,男,初二年级学生,校篮球队队员,对数学比较有兴趣,但成绩不稳定。几次重要的测试中成绩都不理想,但B同学总是不以为然,认为只是偶然现象。

经过多次观察,我们认为他在计算中带有明显的急躁情绪,具体表现为计算时不设计方案,涂改现象严重;喜欢独立思考问题,但不善于接受他人建议;考虑未成熟时就急于发表个人意见,经常漏洞百出。

(2)对B同学的干预措施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小组中B同学被安排为“记录员”,负责整理、归纳小组中其他同学的意见,为小组发言人提供准备资料。

在开始阶段,B同学很不适应,多次“越权”发言,几次遭到其他小组质疑和本组同学埋怨,在教师的指导下他开始学着将自己的意见整理,交给小组发言人代为发表。在这一过程中B同学曾数次不厌其烦地向发言人解释自己的观点,有时甚至发生争论。两个月后,B同学开始尝试整理他人意见,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向他人寻求解释,也不断发生争论,但接受别人意见的次数与程度不断增加。

(3)经过一个学期的磨练,B同学已能较好地将自己或他人的意见转化为发言资料,思维变得严谨了。第二学期B同学被安排为小组发言人,他已能很好地听取其他人的意见,并使之成为自己的参考信息,成绩也逐渐稳定下来。

5.恐惧心理

学生计算过程中的恐惧心理可分为两种,由直接经验引发的恐惧心理和由间接经验引发的恐惧心理。一般而言,两种恐惧心理往往交织在一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1)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由于某种不良体验(如频繁地出现错误)而导致产生恐惧情绪,这就是直接经验引发的恐惧心理;直接经验引发的恐惧心理源于计算过程中的不良体验,这些不良体验主要集中在计算与评价两个环节。在计算环节中,由于非智力因素或智力因素的不稳定而导致漏洞百出、对错误的不良归因习惯、面对计算中遇到的困难不会寻求合理帮助、缺乏策略意识使错误反复出现等等,都会诱发学生的挫折感,产生不良体验,如面红耳赤、不知所措、犹豫不定、焦急烦躁等,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恐惧情绪的产生。评价环节也不容忽视,初中学生由于受年龄限制还没有形成科学的自我评价观,他们往往是从教师、家长、同学的评价中综合出对自己的评价,有些人甚至以他人评价代替自我评价。因此,在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斥责、讥讽、嘲笑甚至惩罚都会诱发严重的挫折感,产生不良体验,如痛哭流涕、悲伤屈辱、无地自容、心灰意冷等,久而久之也会产生恐惧情绪。

(2)间接经验引发的恐惧心理源于他人的语言结果与行为结果,学生在与教师、同学的交流过程中,从他人的语言结果(如听别人说某种题很难)、行为结果(如某同学由于计算错误受到教师批评或同学嘲笑)中抽象出来的恐惧情绪,就是间接经验引发的恐惧心理。

学生一旦对某种形式的计算问题产生恐惧心理,会产生连锁反应,直接影响其计算水平。当再次遇到类似问题时,以往的不良体验会严重干扰学生的思维活动,导致非智力因素的不稳定,从而制约智力因素的正常发挥。

预防与纠正恐惧心理是一项长期的、重要的任务,在本课题组撰写研究报告——“恐惧心理的形成与防范”中对此问题有较详细的论述,这里不赘述。

六、研究后的反思

(1)学生产生计算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有了初步的研究,但由于学生的性格、家庭因素、社会交往因素造成的学习心理障碍没有深入的了解,因此得到的结论、制定的策略仍是不完善的。

(2)研究过程中教师重视了与学生的交流与指导,但是对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重视不足,造成了学生乐于得到教师的指导意见,却不善于从同学当中汲取相似的经验,这样一方面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另一方面浪费了学生中有价值的信息资源。

(3)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不完善。教学过程中,很多有价值的研究现象稍纵即逝,对这些现象的收集目前仅限于“文字描述”,显然是不科学、不完整的,使其研究价值打了折扣。

同类推荐
  • 把学习当做游戏

    把学习当做游戏

    本书包括锻炼读者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对提高读者处理问题的水平和信心有极强的实践性和指导性。
  • 卡尔·威特教育箴言

    卡尔·威特教育箴言

    卡尔?威特的儿子小卡尔,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8、9岁时能自由运用六国语言,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然而,谁会相信,这样一个禀赋极高的孩子出生后并未表现出怎样聪明,相反却被认为是痴呆儿。奇迹的发生全在他父亲的教子有方。主要理俩念:1.教育儿子先从母亲开始。2.催逼会毁灭天才。
  • 中学理科课程资源-走近物理前沿

    中学理科课程资源-走近物理前沿

    追溯数理化的演变历程,对话最新颖权威的方法,探索最成功的课程教学,感受最前沿的科技动态,理科教育的全程解码,数理化的直面写真。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三辑——少年维特之烦恼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三辑——少年维特之烦恼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卓越其实很简单

    卓越其实很简单

    教会教师如何让学生从不想学到乐于学,如何从浅到深地理解知识,如何激发学生的潜能,如何从平庸到杰出?这都需要引导的技巧,也是让学生变优秀的智慧。即将实习的师范生、新入职的中小学教师以及富有经验的“熟手”教师都可从这本书中有所收益。
热门推荐
  • 那天我遇到了天使

    那天我遇到了天使

    本以为遇到了一个绅士的绝世美男,却没想到是一个极不绅士的腹黑少爷。“你就不能绅士点啊‘’”我很不绅士吗?恩?“李霜用无辜的小眼神看着他”恩“”那好,我还有更不绅士的“”唔,。。我。。错了。。。‘’
  • 史诗:民族英雄赞歌

    史诗:民族英雄赞歌

    本书主要介绍了四大英雄史诗与其内涵。包括《格萨尔王传》《江格尔》《玛纳斯》《华抱山》,其中有饱含浪漫主义色彩的史诗、融入史诗的藏族英雄形象、为理想天堂宝木巴而战斗、融入战斗精神的英雄史诗、饱含英雄情怀的传奇故事、为了正义七次远征出战、玛纳斯后代的英雄事迹等内容。
  • 《有神石》

    《有神石》

    自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补天之后,九九八十一重天外上古遗留神石两块,经天地日月洗礼终成灵体。因靠吸食天地日月精华故知天地万物,前知上古神迹,现晓万物规律,后通未来景观。故,受万生敬仰。自命——玲珑、溯源。
  • 重生贵妻难为

    重生贵妻难为

    宁锦出身世族,虽为庶女,却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本该按照父亲安排好的一切,荣华一世时,却在梦中得知自己及家族此后的命运,从此她的生活只有一个目标:保住家族荣耀,誓让一切渣滓生不如死!
  • 生存与墓碑

    生存与墓碑

    生存与墓碑,故事从一个少年玩游戏开始,渐渐的,他发现这个游戏似乎没那么简单……
  • 杨派太极十三式-拳、剑、刀、棍、枪精练

    杨派太极十三式-拳、剑、刀、棍、枪精练

    太极拳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民族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体育健身价值,传世几百年历久不衰。太极拳从产生之初就具有格斗、防身和促进健康的多重作用,随着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提高,太极拳的健身作用越来越突出,并且成为当今全民健身运动的一项主要内容之一。太极拳是一项注重自我控制、意气诱导、心静体松、柔缓自然、连绵不断、动静结合和气息流畅、形体自然圆活等特点的武术,坚持锻炼能起到强身、健身、养生之妙用。
  • 盘龙之无上主宰

    盘龙之无上主宰

    这是一个深渊生命,一步步走向四大神界,并成为至强者的故事
  • 凤临天下:王妃13岁

    凤临天下:王妃13岁

    她,是特种雇佣兵的首领,生杀予夺,我行我素。他,是帝国的绝色王爷,铁血冷酷,威震天下。当现代雇佣兵,穿越时空,成为娇小的十三岁王妃。当古代的绝色王爷,浴室之内,对上喋血的利剑谁能降伏谁?“少打我的主意,否则别怪我不客气。”乱世浮沉,这天下不尽是男儿的天下风云会聚,且看今生谁主浮沉。《本故事纯属虚构》
  • 道图腾

    道图腾

    严肃的道士李云、平和茅山道士王江和欢乐逗x的东北人阴间判官何山在一天晚上偶遇,后成为抗魔铁三角,在人们的背后维持着社会平安的秩序……
  • 虐心模式:全新妈咪

    虐心模式:全新妈咪

    鹿,你必须把王位给我,把这个星球交给我,否则,我会跟你耗到底,哪怕同归于尽也不会让你坐稳这个王位的——朴妹妹,你到底在哪儿?你失踪这么多年,哥哥好想你,你为什么不出现,让哥哥见见你好吗?——鹿我真的好幸运,能遇见一个对我这么好的哥哥,保护我,关心我,给我无尽的温暖,我真的对不起他。——可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