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在把失败当做挫折来接受时,失败才会成为一股破坏性的力量。如果把它当做是教师,那么,它将成为一块成功的垫脚石。每个人、每个企业都会遇到困难、挫折,但挫折不等于失败,只有放弃才会失败。只要把挫折中获得的教育善加利用,就会走向成功。
从挫折中汲取教训,是迈向成功的踏脚石。当人们观察成功人士的环境时,会发现他们的背景各不相同。那些大公司的经理、政府的高级官员以及每一行业的知名人士都可能来自清寒家庭、破碎家庭、偏僻的乡村甚至于贫民窟。这些人现在都是社会上的领导人物,他们都经过艰难困苦的阶段。
把每一个“失败”先生拿来跟“平凡”先生以及“成功”先生相比,你会发现,他们各方面(包括年龄、能力、社会背景、国籍以及任何一方面)都很可能相同,只有一个例外,就是对遭遇挫折的反应大小不同。
当“失败”先生跌倒时,就无法爬起来了。他只会躺在地上骂个没完。
“平凡”先生会跪在地上,准备伺机逃跑,以免再次受到打击。
但是,“成功”先生的反应跟他们不同。他被打倒时,会立即弹起来,同时会汲取这个宝贵的经验,立即往前冲刺。
老师们知道,从学生对于成绩不及格的反应可以推测他将来的成就。
有一位教授讲过一件事。
几年前,他把毕业班的一个学生的成绩打了个不及格,这个打击实在很大。因为这个学生早已做好毕业后的各种计划,现在不得不取消,真的很难堪。他只有两条路可走:第一是重修,下年度毕业时才拿到学位;第二是不要学位,一走了之。
在知道自己不及格时,他非常失望,并找这位教授要求通融一下。在知道不能更改后,他大发脾气,向教授发泄一气。
这位教授等待他平静下来后,对他说:“你说的大部分都很对,确实有许多知名人物几乎不知道这一科的内容。你将来很可能不用这门知识就能获得成功,你也可能一辈子都用不到这门课程里的知识,但是你对这门课的态度却对你大有影响。”
“你是什么意思?”这个学生问道。
教授回答说:“我能不能给你一个建议呢?我知道你相当失望,我了解你的感觉,我也不会怪你。但是请你用积极的态度来面对这件事吧。这一课非常非常重要,如果不由衷培养积极的心态,你根本做不成任何事情。请你记住这个教训,五年以后就会知道,它是使你收获最大的一个教训。”
后来这个学生重修了这门功课,而且成绩非常优异。不久,他特地向这位教授致谢,并非常感激那场争论,“这次不及格真的使我受益无穷。”他说,“看起来可能有点奇怪,我甚至庆幸那次没有通过。因为我经历了挫折,并尝到了成功的滋味。”
我们都可以化失败为胜利。从挫折中汲取教训,好好利用,就可以对失败泰然处之。
千万不要把失败的责任推给你的命运,要仔细研究失败的原因。如果你失败了,那么继续努力吧,这可能是你的修养或火候还不够好的缘故:世界上有无数人,一辈子浑浑噩噩、碌碌无为,他们对自己一直平庸的解释不外是“运气不好”,“命运坎坷”,“好运未到”。这些人仍然像小孩那样幼稚与不成熟;他们只想得到别人的同情,没有一点主见,由于他们一直想不通这一点,才一直找不到使他们变得更伟大、更坚强的机会。
在普通情形下,“失败”一词是消极性的,但要赋予这两个字新的意义,因为这两个字经常被人误用,而给数以百万计的人带来许多不必要的悲哀与困扰。
这里,先比较一下“失败”与“暂时挫折”之间的差别。那种经常被视为“失败”的事,是否在实际上只不过是“暂时性的挫折”而已呢?还有,这种“暂时性的挫折”实际上是不是就是一种幸福?因为它会使人们振作起来,调整努力方向,使其向着不同、但更美好的方向前进。
不管是暂时的挫折还是逆境,都不会在一个人的意识中成为失败,只要这个人把它当做是一种教训。而且,通常来说,这种教训是无法以挫折以外的其他方式获得的。
中国古语称:“美好者,不祥之器。”意思是事物过于完善美好了,必定会带来毁灭的结果。古人曾反复告诫世人,要防别人嫉妒之心,无论求名求利都不能太完美,这才是立身之本。
“枪打出头鸟”成了中国人世俗的一个法则,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以“谦”为本,是出于对自身修养的自勉要求,也是人不可锋芒太露的进一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