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1月,执行王明“左”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临时中央迁到中央苏区后,进一步推行其错误路线,以“否定过去,打倒一切”的手法,在党内大搞“残酷斗争,无情打击”。他们先在福建批“罗明路线”,接着在江西整邓(小平)、毛(泽覃)、谢(唯俊)、古(柏),在湘赣整王首道。任弼时当时奉命执行这些政策,但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他仍坚持自己的看法。任弼时在领导苏区肃反工作上,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正确估价苏区干部队伍,加强党对肃反工作的领导,建立正常的工作秩序,因而保护了许多同志。当时在敌后万(安)泰(和)边境地区负责青年工作的张爱萍,被一名“AB团分子”供认为“AB团”总部负责人。任弼时熟悉张爱萍的历史,不相信这一口供。他提出对于这样的重大案件,“不应只凭口供,应该从他此一时期的工作检查中来找根据”。他要顾作霖去万泰地区进行调查了解,结果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为了防止肃反扩大化,他在组织部门的会议上明确提出:“以后肃反,不能重口供,要重调查!”尤其“不得随意抓人,乱杀人,要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这一指示,无疑对当时的“左”倾错误是一次严肃的抵制,因而保护了一些同志没有受到伤害。临时中央认为他“贯彻政策不力”,解除他苏区中央局组织部长职务,派他到湘赣边区担任省委书记。按照张闻天后来的说法:“反罗明路线是反毛及老干部,打毛排弼。”任弼时自己回忆说,他是被博古、洛甫等“认为执行极左路线不彻底,工作不合手而派到湘赣工作的”。
1933年5月中旬,任弼时奔赴湘赣省委工作。对于湘赣苏区而言,一位中央政治局委员真是来得及时。当时,湘赣省委代理书记陈洪时(后叛变)、副书记刘士杰(后叛变),利用改组湘赣省委的机会,极力打击和迫害创建湘赣根据地的功臣、原省委书记王首道、原省苏维埃主席袁德生、原省军区总指挥张启龙、原省军区政治部主任于兆龙等重要干部。任弼时到湘赣省委所在地禾川镇时,袁德生已被逮捕杀害,王首道被攻击为“不可救药的官僚主义”、“右倾机会主义”,多次进行大会斗争,撤销了一切职务。张启龙被攻击为“阶级异己分子”、“反革命”,判了一年两个月的刑,准备杀害。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闻讯后,电示湘赣省苏维埃,说判张启龙一年两个月徒刑不为轻。湘赣省苏维埃主席谭余保是一位工农干部,不知何意,去问任弼时,任弼时解释说毛泽东是说判重了。当时被乱抓乱杀的,还有许多同志。任弼时坚决反对这种做法,强令刀下留人。他同执行“左”倾错误政策的一些领导人做斗争,将党的许多好同志,从肃反扩大化的迫害下解救出来。他主持召开省委会议,强调指出,在肃反中不能随便抓人,更不能乱杀人,抓人杀人,都要有确凿的证据,杀人必须经过省委的批准。根据他的意见,省委作出了相应的决定,并成立了裁判部。他坚决抵制在军队中肃反的意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把张启龙从保卫局释放出来去做扩大红军的工作,张子意、张平化、王恩茂、曾涤等人,也解除了审查,安排了工作。被解救出来的同志在回忆历史时,都怀着十分感激的心情说:“我们都是幸存者,是任弼时同志救了我们!”
湘赣省军区总指挥兼红八军政委蔡会文,是参加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斗争的红军名将。1932年1月,调任江西军区政治部主任。10月,为加强中央苏区的西翼,中央军委委任蔡会文担任湘赣军区总指挥、总政委兼红八军政委。1933年春,他指挥红八军在于田墟围点打援,击溃敌4个营,歼敌2个营又1个连。5月,率部在九渡冲、棠市连战连捷,毙伤敌500余人,俘敌2000余人,缴枪1500余支,取得红八军成立以来的空前胜利,荣获中央军委通令嘉奖。他积极领导湘赣苏区第四次反“围剿”的战备工作,大力加强湘赣红军和地方武装建设,使主力红八军壮大到4000余人,还组建了独立师、团等地方武装,为粉碎敌人的“围剿”,保卫湘赣革命根据地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湘赣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斗争中,他逐步认识了“左”倾错误的危害,不顾个人的荣辱得失,坚持与王明冒险主义做斗争,及时修正了湘赣红军的行动方针。与萧克等一道指挥苏区军民广泛开展灵活机动的游击战、运动战,保证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原则的实施,努力扭转湘赣苏区的战局。曾得到朱德、周恩来代表中央军委的嘉奖电,称赞湘赣红军的“英勇与光荣”。但是,中央的“左”倾错误领导者,对他却给予打击迫害,要求开展反对蔡会文为首的机会主义的斗争。任弼时认为湘赣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初期仗没有打好,不是蔡会文个人的责任,而和中央军委的错误指导有直接关系。任弼时几次抵制了中央要求撤销蔡会文职务的电示。直到1933年12月,湘赣军区政委一职才由任弼时接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