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孙膑与庞涓同拜鬼谷子为师。
后来,两人同为魏王做事。庞涓嫉妒孙膑才识高过自己,便诬陷孙膑是齐国的奸细。魏王听信谗言,将孙膑刖去双膝,并欲杀害。孙膑不得已装疯佯狂,终得齐人之助,逃回齐国。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庞涓进攻赵国,围了赵国的国都邯郸,赵国向齐威王求救。齐威王命孙膑为军师,随大将田忌出兵救赵。
孙膑建议:“现在魏国把精兵都派去攻赵,国内十分空虚。我们不如去攻打魏国,庞涓听到一定会弃邯郸往回跑。我们在半道上设伏,准能打败他。”田忌依计。
果然,庞涓匆忙退兵赶回魏国,而他的部队刚到桂陵,就钻进了齐兵的包围圈内,被齐军打得落花流水。齐军大胜而归,赵国也趁势收复了邯郸。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
公元前341年,魏国又派兵攻打韩国。韩国也向齐国求救。田忌、孙膑出征救韩。同样,孙膑不去救韩,却直接去攻魏国。
魏国由太子申率领大量兵力,抵抗齐军。庞涓赶回去时,齐军已经退了。追击前,他派人去数齐军营垒中的灶迹,一数竟有十万之多,庞涓大吃一惊:“齐军人多,我们不可轻敌!”追了一天,再数齐军遗下的灶迹,只剩五万了。庞涓大喜:“齐兵厌战,更闻风丧胆,逃亡过半了!快追!”到第三天,齐军只有三万个灶了。庞涓再也抑制不住冲动,下令:“不顾一切,尽快赶过去,务必活捉孙膑!”自己更披甲执戈,亲自率领二万轻骑,日夜兼程追击齐军。
一直追到马陵(今河北大名县东南),正值天黑时分,忽然士兵来报:“山路让木头堵住了。”庞涓上前一看,发现周围的树都被砍倒了,只留下一棵大树,被剥了皮的树干上好像还有几个字。庞涓忙叫人点火一看:“庞涓死于此树下!”他明白中计了,大喊:“快撤!”但已经来不及了,山头上齐军万箭齐发,庞涓走投无路,拔剑自杀。
齐军乘胜大破魏军,把魏国的太子申也俘虏了。
孙膑的名声传遍诸侯各国。他的名著《孙子兵法》一直流传至今,为世界所瞩目。
酷评
世上绝大多数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世界上的人,分四种:
第一种,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代表人物庞涓。庞涓是一个二流的军事家,孙膑才是一流的,相差一个档次,同孙膑玩军事是必死无疑的。当庞涓去犯最低级的错误的时候,他还以为自己是最聪明的——只要杀掉孙膑,自己就是一流的军事家。但是他不知道,他的命运早就写在树上了。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以为自己很知道,所以最容易自以为是。
第二种,知道自己不知道,代表人物是爱因斯坦。这种人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东西不知道,所以会一直努力学习,让自己变成一个“知道”的人。这是一个从无知到有知的过程,是能有所收获的。
第三种,知道自己知道,代表人物居里夫人。居里夫人曾经说过,我们具有的才能是要做一些事情的,无论有多么艰难险阻,一定要做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以获得更多的“知道”。
第四种,不知道自己知道,代表人物钱钟书。钱钟书先生学贯中西,做学问不是一般人的得心应手,而是“得手应心”。正是这种对知识无限渴求的天才,就算知道得再多,他也不觉得自己是知道的。
最后一种境界是一般人可以向往但无法追求的。我们可以努力的就是让自己先成为第二种人,然后成为第三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