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11600000010

第10章 宋太祖赵匡胤

后周恭帝显德七年(公元96O年)正月初四,在东京城(今河南开封市)东北四十五里外,有一个不大的驿站,名叫陈桥驿(今封丘陈桥)。当时,这个小小的驿站竟驻扎着数1O万人马。大军帐外竖着一杆认军旗,旗上写着“殿前都点检(禁军中的最高统帅)赵”。大帐内军中主将正在鼾睡,黎明时分,一群兵将穿着铠甲,拿着兵器拥到门外。正在鼾睡的主将被人摇醒,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便被架了起来,推在一张大椅子上,然后不容分说,便把一件早已准备好的黄袍披在他身上。大伙跪倒嗑了几个头,高呼“万岁”。这就是我国历史上发生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历史事件。而这位被“强迫”推为皇帝的将领就是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

代周称帝

赵匡胤出生于后唐明宗天成二年(公元927年)二月十六日。他祖上原是涿郡(今河北涿县)人,后唐王朝建立时,他们举家迁往洛阳,赵匡胤就生在洛阳的夹马营。后晋王朝建立时,他们全家又随着新王朝移居东京。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后晋被契丹灭亡,河东节度使刘智远趁机当了皇帝,建立了后汉。这一段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五代十国,是一个大动乱、大分化的时代,劳动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族要求和平统一,民族希望安居乐业。赵匡胤受家庭和社会风尚的影响,从小就弃文习武,而且从小就有很远大的志向。青年时代他就写过一首言志的咏日诗:“欲出未出光辣达,千山万水如火发。须臾走向天上来,赶却残星赶却月。”表明他早有“赶却残星赶却月”,扫除大小割据势力的雄心壮志。

赵匡胤2O岁那年,他毅然辞别父母妻子,离开东京,一路西行,希望能找到一个伸展抱负的地方。他到过陕西、甘肃等地,不仅没找到伸展抱负的机会,甚至连生活也成了问题。没办法,只好又转身东行。两三年艰苦的流浪生活使他意识到: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要想成大事,必须先投靠一个有势力的特别是一个有兵权的人。于是他便南下,首先到复州(今湖北沔阳县西南),想投在防御使王彦超的麾下,但王彦超并没收留他。他便又转投刺史董宗本,董宗本倒是收留了他,但董宗本的儿子却不容他,赵匡胤无法再呆下去,只得离去。最后他投到枢密使郭威手下,当了一名偏将。由于他武艺精湛娴熟,又通兵法,受到郭威的赏识。乾祐四年(公元951年),郭威被部下拥立为皇帝,在拥立过程中,赵匡胤也出了不少力。所以,在郭威建立后周王朝之后,赵匡胤便成了后周禁卫军的军官。郭威死后,他的养子柴荣继位。柴荣是个很能干的君主,他继续推行郭威的政治改革,并采取了一些恢复生产的措施。军事上,他统一了关中地区和淮河流域,后又亲自北伐契丹,收复了一些地区,为统一打下了基础。

公元954年,北汉联合辽国(即契丹)进攻后周,赵匡胤也随柴荣出征,与汉辽联军交战于高平(今山西晋城县东北),周将范爱能、何徽,竟一触即溃,争相南逃。形势万分危急,在这紧急关头,赵匡胤非常镇定,对张承德说:“将军麾下多善左射,请为左翼,我则从右翼包抄。敌气轻狂,全力死战必能破敌!”说罢拍马上前,当先冲入敌阵。北汉军队大吃一惊,阵容顿时混乱起来,张永德的射手们也抓住时机,箭如飞蝗般射向敌阵。敌人骑兵中箭栽下马来,惊马又践踏了步兵,乱作一团。而周军受到赵匡胤的鼓舞,士气大振,人人奋力厮杀,终于大获全胜。高平之战,反败为胜,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赵匡胤由于在战斗中的出色表现,受到了周世宗柴荣的器重,并给他记了大功一次。以后一系列的南讨北伐,柴荣总把他带在身边。在那些战争中,赵匡胤也立下了不少功劳,后被提拔为殿前都督侯(皇帝亲军的高级长官)。从此,赵匡胤开始掌管后周的军事大权,开始实现他那“赶却残星赶却月”的雄心壮志。

显德六年,柴荣率领大军北攻契丹。此次亲征,赵匡胤一直随驾左右。契丹宁州(今甘肃宁县)、益津关(今河北霸县)守将都相继归降,后周军队直抵幽州大门瓦桥关。瓦桥关守将姚内斌也城破归降,但就在马上要攻取幽州的时候,柴荣忽然病倒,大军只得停止进攻,返回东京。

回到东京之后,柴荣的病是一天比一天重,当时他的儿子还只有七岁。为了使柴氏江山千秋万代传下去,他在死前对身后政事进行了一番精心部署。当时的禁军由殿前都点检统一指挥,担任这一职务的是张永德。张永德虽然也屡立战功,但他是郭威的女婿,为人既骄横,又有“点检为天子”的传说,柴荣怕自己死后他不听约束,所以决定把他换掉,交由他最信得过的平时对他最忠实的赵匡胤担任。于是,赵匡胤就完全掌握了后周的军事大权。

公元959年柴荣病死,他7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当时兼任宋州(现在河南省商丘县南)归德军节使、防守都城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的赵匡胤和他的弟弟赵匡义、幕僚赵普等人,看到柴宗训年幼无能,就秘密筹划准备夺取皇位。

公元96O年春天,后周的君臣正在庆贺新年,在赵匡胤的指使下,镇州和定州(现在河北省的正定县和定县)有人到开封谎报军情,说北汉和辽国的军队联合南下,声势很大。后周的宰相范质和王溥等人,不辨真假,急忙派赵匡胤带领大军,前去抵抗。赵匡胤率军队走到陈桥驿便停了下来。在他的导演之下,发生了开头的那一幕,即“陈桥兵变”。

被“黄袍加身”的赵匡胤开始还假意推让一番,众将哪里肯答应?于是,赵匡胤乘机说:“你们贪图富贵,立我为天子,我发出号令,你们能听从吗?”“愿听命!”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赵匡胤又说:“皇帝和太后,都是我侍奉过的,朝廷中的大臣,你们都不能欺侮冒犯。近年来皇帝一上台,进了京城就放纵士兵抢劫。你们不能这样做。凡是听从我命令的,以后必有重赏;违反命令的,一律严办。”

接着,赵匡胤带领大军,掉转马头,回到了开封。开封居民早已听到政变的风声,见赵匡胤的大军去了又来,非常惊慌。直到听人说赵匡胤在陈桥军前的讲话,又看到巡逻的士兵处死乘机抢劫的歹徒,才安下心来。京城秩序也恢复了正常。

后周的宰相范质、王溥,被将士拥到赵匡胤那里。赵匡胤脱下黄袍,假惺惺地哭着对范质、王溥说:“我受周世宗的厚恩,今日被将士们逼迫,做出这样的事,真是惭愧,叫我怎么办呢?”范质刚要说话,赵匡胤的部下罗彦珪按剑上前,大声喝道:“我们今天一定要立点检为天子!”赵匡胤假意喝道:“还不退下!”罗彦珪却按剑不动,吓得范质、王溥脸色都变了。于是王溥赶紧退到台阶下,伏身下拜。范质也只好跟着下拜,口呼“万岁”。如果周世宗柴荣在天有灵,知道这一切,一定会觉得自己真是枉费心机,悔不当初的!

正月初五下午,赵匡胤举行做皇帝的仪式。崇元殿上,聚集了文武百官。一位官员拿着事先以柴宗训为名义写的诏书,宣布把皇位禅让给赵匡胤。赵匡胤正式登上了皇位,接受群臣的拜贺。由于担任过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因此,他把国号定为“宋”,仍旧把开封作都城。历史上将其称为“北宋”,赵匡胤是宋太祖。

为了尽可能消除后周旧臣宿将结盟反叛,对后周将官赵匡胤一概留用,给予优厚待遇。同时,在暗中密切注意手握重兵的藩镇将领,预防不测。果然,宋朝建立不出三个月,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就会师北汉大举反宋,驱兵直逼汴梁。由于早有准备,赵匡胤立即命令石守信等将帅分兵迎击。行前,他对众将面受机宜,说:“你们马上率兵马控制关隘,千万不要让李筠兵进太行,这样,必能破敌。”这一招可谓老谋深算,若李筠西下太行,据河洛之险,控关中粮道,就会形成“东向而争天下”的局面,宋朝将捉襟见肘,自身难保。宋太祖这一部署,反映了他确有深远的战略目光,先头部队出发不久,赵匡胤下诏亲征,率军穿越险峻多石的山路奔赴驿州前线,迅速平定了李筠之乱。

淮南节度使李重进是周太祖郭威的外甥,世宗时与赵匡胤分掌内外兵权。赵匡胤代周称帝,李重进心中忿然。李筠起兵后,李重进派翟守繤暗中去联络,准备合击宋朝。不料,翟守繤是赵匡胤安排在他身边的亲信。他立即潜行到京,向赵匡胤做了密报,赵匡胤下令:“你要想办法说服李重进不要马上起兵,避免他和李筠联合,以免分散我的兵力。”翟守繤回到扬州,一番花言巧语,骗得李重进果然相信,按兵不动。这样,赵匡胤得以集中兵力对付李筠。等到李筠战败,李重进想举兵时,赵匡胤已腾出空来,下诏亲征,迅速攻克了扬州,走投无路的李重进只落得个自焚身亡。

赵匡胤一年内两次亲征的胜利,基本解决了新王朝与旧王朝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但他并未因此而感到心安,相反,他更时时刻刻感到另一种潜在的威胁。

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当上皇帝以后,大封功臣。后周将领慕容延钊,因为拥护宋朝,升任殿前都点检。领兵守卫北边的韩令坤,当了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石守信当了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这些都是统率禁军(宋朝军队的主力)的高级官职,他们掌握了军事大权。

平定了李筠、李重进的叛乱之后,赵匡胤并没有满足于安定的局面。他反复思考着一个问题:怎样才能确保他的统治?于是他问大臣赵普:“自从唐末以来,几十年中间,帝王换了好几个姓,篡位之事频繁,变乱不停,原因到底在哪?我想让天下停止战乱,使国家长治久安,究竟应该怎么办?”赵普回答说:“这是由于藩镇势力太大,君弱臣强。如果夺他们的权力,控制他们的钱粮,收他们的精兵……”不等赵普说完,赵匡胤马上说:“你不用再讲,我已经明白了。”

于是,公元961年,宋太祖赵匡胤下令罢免了慕容延钊、韩令坤统领禁军的兵权,派他们两人到外地当节度使,从此,不再设立统领禁军的殿前都点检。

禁军将领石守信,因为拥立有功,宋太祖没有立即罢免他。就在那年秋天的一个晚上,赵匡胤约请石守信等一批将领饮酒。他乘着酒兴对众将说:“我没有你们,不会有今天。然而当天子太艰难了,还不如当节度使快乐,我没有哪天敢睡安稳觉!”众将忙问其缘故,赵匡胤叹着气说:“原因不难知道,这皇位谁不想坐上几天?”石守信等听出话中有话,便说:“如今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其他想法?”赵匡胤沉吟说:“你们虽然没有其他想法,但是,如果有朝一日你们的部下贪图富贵,也把黄袍披到你们的身上,你们即使不想做,恐怕也不行了。”石守信等大吃一惊,个个吓得涕泪双流,连连磕头说:“我们实在太笨,想不到这一点,请陛下指给我们一条生路。”宋太祖意味深长地说:“一个人的寿命非常短促,贪图富贵的人,不过想多积攒些金银,享福安乐,使子孙不会穷罢了。我为你们打算,不如交出兵权,到地方上做官,购置些好的田地房屋,为子孙留些产业,再多买一些歌妓舞女,天天饮酒作乐,过一辈子。我再和你们联婚,君臣之间没有猜疑,上下相安,难道不好吗?”这番话既是劝告,又是警告。石守信等人一听,赶忙向宋太祖叩头谢恩。第二天,石守信等人都推说有病,不去上朝,请求辞去军职。赵匡胤十分高兴,对他们假意安慰一番,赏赐大量财物,解除了他们统领禁军的兵权,派到地方上做节度使,但是已经没有实权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

此后,宋太祖麻利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当时军队主要分为禁军和厢军:厢军是各州的地方军,禁军是用来“守京师,备征战”的中央军。“杯酒释兵权”之后,赵匡胤取消了正副殿前都点检,改设侍卫马军、步军两司和殿前司,分统禁军,鼎足而立,互不统属,分别听命于皇帝。另设枢密院,掌握军队调动权,枢密院、三司又互相牵制,皇帝高高在上,对他们操纵自如。

接着,他又实行了“内外相制”的策略削弱藩镇的实力和实权(包括兵权、政权和财权)。他把一半禁军留驻京师,一半驻屯各州府,通过这种办法控制全国,防止变乱。为保持禁军对厢军的绝对优势,常把厢军中体格健壮武艺出众者选入禁军,而把禁军中的病弱者退作厢兵。这样,禁军与厢军强弱分明又互相牵制。宋太祖又制定了“更戍法”,规定除了警卫皇室的殿前班外,所有禁军都要定期换防,将领经常调动,军队和将帅的调动权也归中央,使得“兵无常帅,帅无常师”。

宋太祖通过从“杯酒释兵权”开始的一系列军制改革,逐步铲除了引起社会动荡变乱的祸根,使军队完全成了皇帝得心应手的暴力工具。后来,赵匡胤把地方上的行政权和财权,也分别派人接管过来,节度使逐渐成了没有实权的官衔。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结束这种混乱局面,维护国家的统一,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军队经常调动,将领又不固定,造成了“将不识兵,兵不识将”的局面。赵匡胤虽然把军权集中到中央,可是宋朝军队的战斗力却大大削弱了,边防力量也薄弱了。

“逐却残星与残月"

宋朝虽然已经建立起来,但是,原先各地的一些割据势力依然存在。北方有契丹建立的辽国和盘踞太原的北汉;南方有南唐、吴越、后蜀、南汉、南平(荆南)等国家。在湖南和复州等地方,也还有人拥兵自立。

宋太祖做皇帝以后,就进一步考虑如何消除这些割据势力。他对赵普说:“我睡不着觉,卧床以外,都是人家的地方。”于是,他跟赵普商量消灭割据势力的具体措施。当时宋朝刚刚建国,禁军不足2O万人,以步兵为主;辽国却有5O余万人,以剽悍的骑兵为主;北汉、南唐、后蜀的兵力也不弱。面对这种形势,正确的战略就成了克敌制胜的决定性因素。赵国胤与赵普的“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不谋而合。因为南方各国兵力相对薄弱而经济比较富裕,这是“先南后北”战略的基本依据。若先收复太原(指北汉),宋朝则要独自承担辽国的压力,况且待削平南方各国之后,实力会大大增强,那时再攻打太原,岂有拿不下之理?在贯彻“先南后北”战略过程中,宋太祖又采取先易后难、各个击破的具体措施。太祖选定的第一个攻击目标就是军力弱小而处长江中游要冲的荆南、湖南。

公元962年,割据湖南的周行逢病死了,他的儿子周保权继位。大将张文表不服周保权,起兵反抗,割据潭州(现湖南省长沙市)。周保权派人向宋朝求援,这给宋太祖提供了一个好机会。第二年初,宋太祖派慕容延钊带领大军,讨伐张文表。宋朝出兵湖南,要经过南平。南平占有现在的湖北江陵、公安一带,都城是荆州。这时候,正赶上南平国主高继勖去世,由侄子高继冲继位。南平只有3万军队,力量非常薄弱。慕容延钊乘高继冲没有防备,一举占领了南平。接着,慕容延钊向湖南进发。当时周保权已把张文表杀死,但无力抵抗宋军的进攻,结果战败被俘,湖南被平定了。

后蜀建都成都,占有现在的四川和陕西南部。后蜀国主孟昶非常荒淫奢侈,连尿壶都用金银珠宝装饰。大臣王昭远劝孟昶联合北汉进攻宋朝。孟昶派人送密信给北汉。不料密信被宋朝截获,赵匡胤大笑说:“这一下,我出兵西讨就有理由了。”公元961年11月,赵匡胤派忠武军节度使王全斌等人带领大军,分成几路,浩浩荡荡奔向后蜀。孟昶连忙派王昭远率兵抵抗。王昭远平时爱看兵书,但是从来没有立过战功,只会纸上谈兵。他亲自带兵,三次和宋军交锋,都大败而逃,一直退到剑门。后蜀许多州县,很快落入了宋军手里。孟昶没有力量抵抗,只好投降,这样后蜀也被平定了。

南汉建都广州,占有现在的广东和广西南部。公元97O年,宋太祖命令大将潘美带领大军征讨南汉。因为很久没有打仗了,南汉士兵们都不会打仗。潘美的军队打到广州,刘钅长把美女和金银财宝装到十几只大船上,准备入海逃跑。哪知道那些大船竟被宦官盗走了。刘钅长没有办法逃跑,就放火焚烧府车宫殿,出城投降了,南汉被平定了。

南唐建都金陵,占有现在江苏、安徽淮河以南和福建、江西、湖南、湖北东部。南唐国主李煜自知不是宋朝的对手,所以一直向宋朝纳贡。后来,李煜又自动取消南唐国号,改称江南国主,企图维持他的统治地位,可是赵匡胤还是决定除掉他。公元974年9月,赵匡胤命大将曹彬出征江南,宋军很快就打到了金陵。李煜是个有名的文学家,很会写词,但是不大过问政事。一天,他亲自巡城,看到城下到处都是宋军的旗帜,方才大吃一惊。他连忙派大臣徐铉到开封去见宋太祖赵匡胤。徐铉对赵匡胤说:“李煜以小国侍奉大国,像儿子侍奉父亲,没有什么过失,宋朝为什么要出兵讨伐呢?”赵匡胤回答:“你说父子可以分为两家吗?”这年11月,宋军攻进金陵,李煜投降,南唐也灭亡了。

占据现在浙江、江苏一带的吴越,也竭力向宋朝表示顺服,吴越国主钱亻叔不断向宋朝进贡。宋朝进军江南的时候,命令钱亻叔出兵援助。李煜赶紧写信给钱亻叔说:“今天没有我,明天怎么还会有你?早晚你也是汴京一个平民罢了。”钱亻叔把这封信交给了宋朝,又亲自出兵攻打李煜。南唐灭亡以后,宋太祖让钱亻叔到开封来,钱亻叔连忙去朝见。过了两个月,钱亻叔要回杭州了。就在他动身的时候,赵匡胤送给他一个黄包袱。钱亻叔打开一看,里面都是宋朝大臣请求赵匡胤扣留他的奏疏。他非常恐惧,回国后又派人送去大批财物。这时候的吴越,对宋朝唯命是从,只保留着一个国号。到了宋太宗的时候,钱亻叔又去开封朝见,被宋太宗扣留下来,被迫献出了全部土地。

当时,只剩下留从效割据泉、漳等州。留从效死后,部将陈洪进夺取兵权,他派人向宋朝进贡,并献出了泉、漳等州土地。江南最后一个割据势力也被消灭了。

赵匡胤从公元963年起,只用了1O来年的时间,就消灭了南方各地的割据势力。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人们厌恶战乱,要求统一;同时,南方和中原地区经济联系的发展,也要求消除起阻碍作用的割据政权。赵匡胤的统一事业符合人民的要求,符合客观的需要,他个人又具有相当的政治军事才能。所以,他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南方的统一。

高明的用兵艺术

赵匡胤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戎马生涯中渡过的。他嗜好读书,精通兵法,再与他丰富的长期实战经验结合起来,形成了他的一些独到的用兵方法。

他用兵的最大特色便是注意战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每部署一次重大战役前,他总是广纳各方献策,包括敌方投降者的意见,择优从之。为了了解敌情,他或派人侦察,或在敌营中物色内应,充分利用敌人内部矛盾,采用离间计,进行分化瓦解。如伐蜀前,赵匡胤已尽知后蜀虚实;进军南唐前,他用离间计诱使李煜杀掉了主张抗宋的林仁肇,又取了江南十九州的图纸,弄清了渡江的要道等等。由于赵匡胤正确地掌握了敌方兵力的部署,地形地物,民心向背和内心矛盾,因此能够从容地部署自己的力量,选择最有利的出击时机和行动方案。

善于出奇制胜是赵匡胤用兵的第二特色。早在高平之战以后,周世宗兵伐南唐,赵匡胤奉命进攻滁州(今安徽滁县)。南唐守将皇甫晖、姚凤以为周军会从正面进攻,便在清汉关凭险严阵以待。想不到赵匡胤率精兵绕出山后,从侧背扎向清流关。失去天险的皇甫晖等仓皇入城。赵匡胤在城下设好伏兵,亲手活捉皇甫晖、姚凤,拔滁州城。不久,他又率军进攻六合(今江苏六合)。这时,唐将齐玉正率军主力驻扎在距六合只有2O余里的地方。众将求功心切,纷纷请求出击。但赵匡胤却不准,他对众人分析道:“我们兵将总共也不过2OOO多人,倘若进攻敌人,敌人一定会知道我们的人少,对我们不利。不如等待敌人前来进攻,寻找机会消灭敌人。”果然,几天后,唐军见到周军没有动静,便向六合进发。赵匡胤伏兵突起,唐军顿时乱成一团,纷纷四散逃命。这一仗赵匡胤以2OOO人的军队俘虏了唐军近5OOO人,以劣势兵力歼灭了优势敌军的大部。

根据变化了的情况适时地调整作战部署,是宋太祖用兵的又一特色。对北汉,他本想平定南方后再行进攻。但平蜀以后,他曾一度改变战略,二次兵伐北汉。原来,这时北汉内部矛盾尖锐,刘继恩被杀,刘继元新立,是个出击的良机。公元968年8月,赵匡胤派李继勋兵进太原,因辽兵来救而还。第二年春,辽国又发生内讧,赵匡胤决定亲征北汉,宋军迅速地包围了太原城。但由于太原守军的顽强抵抗,同时契丹援军被打败两次后复来,一时之下,太原城难以拿下。赵匡胤命令将宋军占领区的北汉人户全部迁往宋境内,以绝北汉兵源粮饷,然后主动撤围。这一措施为后来宋太宗赵光义灭汉奠定了基础。因为那时的北汉已处于“一户养一兵”的困境中,刘继元无力抵御,被迫投降。

赵匡胤是一个生于乱世,雄起于行伍的封建帝王。他逐步消灭封建割据政权,解除了禁军首领和藩镇的兵权;派文官管理州郡,州郡的兵权和财权由朝廷掌握。这些措施加强并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结束了分裂混战局面,统一了中国。这是顺应历史发展要求的,在历史上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对于他的功绩,人们自然会给予正确评价的。

同类推荐
  • 金丝小巷忘年交

    金丝小巷忘年交

    范玮丽作为杨宪益最后三年生活的亲历者,记录下了与杨宪益在金丝小巷的相处经历,金丝小巷忘年交主要介绍了杨宪益的生活情况及杨宪益对往事的回忆,用细节展现杨宪益的真实性格与为人品格,并融入了范玮丽与杨宪益作为忘年交的深厚情谊。
  • 孙子传

    孙子传

    中国当代第一部华夏谋略大师兵圣孙子的传记文学作品。抵达《孙子兵法》形成背后鲜活的历史,发现大师永恒的魅力。本书以文学语言描绘了兵圣孙武所处的时代和《孙子兵法》十三篇撰写的过程以及孙武为此书亲身实践百胜的战绩,艺术地再现了他与吴王阖闾、名将伍子胥等人以弱吴终胜强楚的历史经验,给后人留下无尽的深思。本书描写的王公美妃、将军、异人、猛士栩栩如生,风格雄奇而细腻,引人入胜,是我国当代第一部孙子的传记文学作品。
  • 武则天:无字碑上写传奇

    武则天:无字碑上写传奇

    武则天出身官宦之家,自幼美丽聪慧,是父母的掌上明珠。14岁那年,她被选进宫中,封为才人,服侍唐太宗李世民。太宗虽然对她印象不错,却并不宠爱她,特别是天象异常后,武则天彻底失去了被宠爱的机会。后来,武则天在太宗的病榻之侧结识了太子李治,并与李治产生了感情。太宗去世后,花样年华的武则天被迫出家,削发为尼。但是她不甘心就此终老一生,时刻等待着机会的来临。
  • 十全天子——乾隆

    十全天子——乾隆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十全天子:乾隆》就是该丛书之一。它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乾隆皇帝。《十全天子:乾隆》文字优美生动,语言简明通俗,适合广大读者阅读使用。
  • 仓央嘉措诗传

    仓央嘉措诗传

    所谓四大皆空,业已被仓央嘉措的诗歌一句一句地清算完毕。很多人都翻译过仓央嘉措的诗歌,一览无遗之际,译者从未敞开胸襟妄加臧否,只是在融会贯通之后别开生面。对于读者而言,那就仁者智者各随其便了。
热门推荐
  • 霸王与虞姬

    霸王与虞姬

    虞姬一觉醒来,痛苦发现一直相伴的项郎已不知去向,之后发生的一切异象更让她明白,善良的她和她的项郎竟已落入一个陷阱。此后,诸事不顺,人心离叛,项羽知道自己的灭亡已开始无法避免。他没有留恋,没有悔恨,没有叹息,惟一忧虑是他所挚爱的,常伴他东征西讨的虞姬的命运和前途。他,该怎么安顿好她?而此刻,虞姬内心明镜一般,也挣扎不已……
  • 涩世纪传说16

    涩世纪传说16

    十五岁的那一年,那一天,那一刻,他终于遇见了她——他命定一生的爱人,他知道,她的生命注定属于他,就像他明了梅非斯特的心只归于她的掌心一般。然而,他无法忘记,八卦的下卦:卓远之,一生孤老。
  • 爱的路上没有你

    爱的路上没有你

    六年,流年,留念。你可还记得你的小学老师,可还曾记得时无聊跟你玩接吻的好姐妹,可还记得那群跟你一起逃学的好哥们,这本书,准确的说是给你们的一封信,感谢有你们的陪伴
  • 当时的你和我

    当时的你和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好似文字时我喜欢用逗号一样,没有理由的一种喜欢,喜欢那种永远没有结局,却又永远精彩不断的继续;就像爱情,暗恋时的憧憬,牵手时的幸福,离开时的痛涩,可还是会继续,他(她)说“我们都还年轻,爱情不过是我们追求幸福的借口,没有未来的祝福,轻狂的我们是爱情的俘虏,没有了方向,迷失在了我们自以为是的所谓对的爱情之中,寻找着那本不存在的答案”,后来我们都长大了,有了各自的爱,曾经的那算不算是爱情的感动被埋藏在了记忆的回忆中,直到我们的平行世界被打破,从而又继续的开始,不断的开始,
  • 乞丐娘子:我的老公太霸道

    乞丐娘子:我的老公太霸道

    在一场车祸勉强捡回了一条命的风怜媚躺在病床上,别人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结果她的后福就是穿越,只因为——他们勾错魂了!?这个理由很好很强大,人倒霉的时候连喝凉水都会塞牙,别人穿越不是穿越成大小姐、王妃、公主、皇后……再不济也能吃饱吧,可为毛她穿越成了一个3、4岁的小乞丐?
  • 如果巴黎不快乐Ⅲ

    如果巴黎不快乐Ⅲ

    佟少说过:爱过他的女人,再也不会爱上别的男人。所以我们相信,一切都不会变,那些误会,是我们相爱的过程中最常见的。一切只因,我太过爱你。他们之间,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叫佟黎声。曼君成为赫赫有名的大律师,她终于可以与那个优秀骄傲的卓尧相匹配。一个律政佳人,一个商界大亨,他们的婚姻,还会浪漫如初吗?“阮曼君,你跟我比,你唯一可以骄傲的就是你的男人是佟卓尧,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腹黑王子与超拽公主

    腹黑王子与超拽公主

    ‘神马?要我去神马学院读书?拜托,我已经是博士后了耶’‘哎呦,思思啊,其他家族的孩纸都去了我们也不能不去呀’‘那好吧’
  • 我生君未生

    我生君未生

    他说:”只因在茫茫人海中,多看了你一眼,从此我便万劫不复,可,我甘之如殆。”他说:“瑶歌,我只是想让你知道,不管我们之间相隔十年,二十年,还是三十年,我都会用我毕生的时间为你补足,不求其他,只为能与你共白头。”他说:“若你死了,那么来生我还来典当,用三世的情,换你一生的缘。”红装十里,是为谁作嫁?一生倾情,是为谁守望?他惟愿,一世一双人,携手共此生。这世间,深情几许,只一瞥,山水千转百回。
  • 那些关于奋斗的故事之书吧日记

    那些关于奋斗的故事之书吧日记

    作者好象还是没有长大,又开始出来“混江湖,体验生活”来了。用近六年的时间来思考“自己想要什么”会不会有点太长了。作者混进了一个可以跟自己,跟灵魂交流的地方。但是,生活还是平淡的如一汪清水.........你愿意像陪伴“学校日记”一样陪伴它吗?
  • 失策,夫人跑了!

    失策,夫人跑了!

    千古红颜多薄命,冷君为妻追千里。为爱甘愿付出一切的采花大盗,为情甘愿追妻千里的冷面将军。而她只想逃离,逃得远远的。而他只想和她长相厮守,可她却是他人之妻。当他发现自己不能没有她的时候,她已经恨透了他。当她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他了的时候,他却想要杀了她。这也许就是爱的追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