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14700000004

第4章 不要说抱怨孩子的10句话——赏识教育,引导孩子迈向成功

当父母发现孩子的缺点时,一味地抱怨是无济于事的。父母只有和孩子共同商量,才能找到纠正的办法。面对孩子的过失,父母的态度十分关键的只有耐心劝导孩子,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改正。善于教子的父母,绝不会一味地抱怨孩子。因此,在帮助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不要说抱怨孩子的话。

一个星期天,胡佳家里来了客人,父母忙里忙外招待客人,大家吃完饭,父亲陪客人打牌玩去了。母亲看着一大片杯盘狼藉,只好从房间叫出正在写作业的胡佳,帮忙洗刷碗筷盘子。由于碗和盘子上油腻太多,胡佳在拿一摞碗时,手一滑掉到了地上,只听哗啦一声,碗全打破了。

胡佳知道错了,站在那里发愣。妈妈过来一看,气不打一处来,指着胡佳的鼻子骂道:“你看你,这么大的人了,什么事都做不好!你这样的孩子肯定没出息!”胡佳被妈妈一顿训斥,默默地流着眼泪回到自己的房间去了。

胡佳不小心打破了碗,妈妈不问青红皂白就是一顿抱怨。殊不知,这样不但不会起到良好效果,而且还会打击胡佳的自信心。

每个孩子都希望父母亲既是长辈,又是朋友,都希望随时可以把自己遇到的问题与困惑,与家长共同协商解决。了解了孩子这一心理后,父母应该懂得这样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和方法:对待孩子,尤其是有缺点错误的孩子,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讥讽和挖苦。否则,会残酷地伤害孩子,使孩子越来越厌恶家庭,厌恶家长。

有些家长,往往由于先入为主,有失偏颇,责备孩子时,往往说出“过火”的话,令孩子感到绝望,失去自信。父母的责备,也可能引起孩子反驳。如果这种情况长久存在,对亲子关系有严重影响,冲突和敌对局面无法避免。特别是有的父母本身情绪容易冲动,易动肝火,责备语气过重,侮辱性的言词层出不穷,例如“蠢货”、“废物”等,大大损害孩子的尊严,也给孩子一个错觉,以为自己真的一无是处,从而不思进取,对自己采取自暴自弃的态度。

在生活中由于父母一句过头的话、过火的责骂而使孩子感到绝望,甚至自杀,以及举刀杀死父母的事,亦时有发生。

另一方面,在生活中也常常会发现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大人责备孩子时,孩子根本就不理会。他既不顶嘴,也不反抗,就是不听。你骂你的,他做他的,这种消极反抗,日积月累的结果大大伤害孩子的身心。

恶言恶语,强迫、威胁,甚至挖苦、讥讽,大都是那些年轻母亲在气急了的时候、恨铁不成钢的情况下,训斥子女时常采用的方法。但是,她们通常也是最不能为孩子,尤其是有些反抗性或自尊心强的孩子所接受的。她们不但不能把孩子教好,而且常把事情弄僵,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父母应当认识到,为发泄自己的怒气随意说出的那些带刺的抱怨话,那些带侮辱性的话,不但会构成对孩子的精神威胁,而且会伤害他们的心灵,摧毁他们堂堂正正做人的勇气。其后果是断送了他们的前程。

王小雷是个化学迷,非常喜欢进行化学试验,而且他还有几个志同道合的好哥们,这些男孩的试验基地就在王小雷家的一间小卧室里。

一个晴朗冬日的下午,王小雷和几个好哥们又聚在“实验室”里,他们要进行一项化学小试验。他们开始小声地探讨问题。没多久,一个孩子手里拿着一个化学实验用的烧杯,并向里面倒一种淡黄色的液体,另一个孩子开始准备酒精灯。

男孩们把盛着淡黄色液体的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又用滴管在烧杯里加入了一些不知名的化学物品。不一会儿,刺鼻的尿臊味弥漫了整个房间。几个孩子聚精会神地观察着实验,并认真地在小本子上记录着什么。

这时,忽然听到客厅里传来了母亲愤怒的喊声:“小雷,你在干什么呢?”

男孩们急忙熄灭了酒精灯,打开窗户,又关上门,但是已经太晚了。母亲捂着鼻子走进了卧室,看见卧室里紧张的孩子,闻到刺鼻的味道,母亲非常恼火:“你们到底在干什么?要捣什么乱,就不能不搞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吗?”

“我们,我们只是想试试做一个实验来证明我们的一点想法。”王小雷看着恼怒的母亲结结巴巴地说。

“是谁的主意?你看看你把好好的一个房间都弄成什么样子了?你简直就是‘破坏专家’!”母亲愤怒地说道。王小雷只好垂头丧气地草草结束了这项试验,大伙甭提多失望了。

生活中很多父母常常为孩子的层出不穷的“破坏”行为烦恼,孩子常常把刚刚买回来的家电或手机拆得七零八落。父母们一时气急不免口出怨言,称孩子为“破坏专家”。

孩子的破坏行为尽管会给父母带来诸多不便,但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智力发育来说却是必不可少的。

著名的儿童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过:“给孩子一片破坏的天空吧,小孩爱破坏,失去的只是可估量的价值,而得到的却是小孩一生受之不尽的无穷财富——思考、创造和智慧。”孩子天生就是个创造者,因为他们生来活泼好动,不被各种各样的规矩所束缚,他们敢于打破常规,不按照成人的模式去思考问题,所以他们常常会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事物来。

孩子爱搞破坏是他们对事物探求的一种表现,是创造性的萌芽。从孩子一出生,他们就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来到了这个世界上,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新鲜和求知欲,他们要用自己的双手来探求这个神奇的世界。

可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创造潜能在慢慢减少,这里面的原因主要在于,很多孩子的创造力被循规蹈矩的家长们在不知不觉中扼杀掉了。

其实,孩子搞“破坏”正说明他们在成长,有强烈的求知欲,有创造精神,而“破坏”正是他们获取知识的最好机会。如果父母合理地运用孩子爱搞破坏的天性,及时地给予引导,那么就会使孩子的求知欲望大大加强,从而帮助他们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为孩子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只要合理利用这种天性,多加引导和鼓励,孩子的想象力就不断成长。

小孩爱搞“破坏”纯属天性使然,是其创造力萌芽的一种体现。所以不要对孩子的这种行为进行过多地指责和约束,否则,会打击孩子探知事物的积极性,挫伤孩子的创造力的发展。

家长要适时给予孩子鼓励和指导,引导他们在自主自乐的活动中完成属于自己的想象或创造。这样,不但培养了孩子自己动手的良好习惯,而且有利于加强他们探究未知世界的勇气和信心。

段学研自从上学以来,几乎每次写功课都要父母倍伴在身旁,可能大家会认为是因为段学研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才会让父母在身边督促学习的。其实不然,段学研平时学习很自觉,可是,她每每到了写作业的时候,总是习惯于爸爸或是妈妈在一旁守着,每次做完作业自己总是习惯让父母帮忙检查作业的完成情况。

可是,当段学研升上初二年级的时候,父母的工作日渐繁忙,自然没有很多的时间辅导孩子的功课了,而且父母也希望段学研能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不过这样一来,段学研没了父母的“陪伴”,作业的完成质量变得很差了。爸爸见段学研成绩下滑,气得训道:“我看你真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都习惯于父母陪着做功课,如果一旦离开了父母的监督和辅导,作业就会完成得一塌糊涂。所以,父母每当听到孩子提出是否能陪着他们做功课的要求时,都会因心软而陪他们一会儿,可是日复一日,孩子就会养成没有父母的陪同,就不能一个人完成作业的不良习惯了,此时父母再想纠正这个习惯,那就不是很容易了。

所以,遇到这样的情况时,父母必须先以言语给予孩子信心,让他懂得独立完成作业的重要性。而不能迁就孩子,要陪就陪。孩子一旦习惯了父母在身旁,才能完成作业,那时很可能连自己也以为没有爸爸妈妈便不行了。因此父母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功课必须要靠自己独立完成。

有关专家指出:家长“陪读”,绝不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因为家长“陪读”,不仅会影响家长的工作,更严重的是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良后果。做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的贴身相伴,只会使孩子滋生依赖心理,这种孩子一旦没有父母的特殊照顾,便会感到不知所措。这种依赖心理,还会造成孩子做事缺乏主见和独立性,做事效率低,今后很难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

因此,父母要根据孩子的情况把孩子自行做功课的时间加长。孩子做得到时,父母应该给予适当的赞美,如:“你果然没有令我失望,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你已经完全能够独立地把作业完成得很好了,继续努力!”适当的赞美,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帮助孩子建立正面的自我形象。

唐晓强这次期末又考了全班四十几名,真是把妈妈气坏了。妈妈也不是没鼓励过他,也曾苦口婆心地对他讲过竞争的重要性、紧迫性,可是这孩子就是一副不思进取的模样。妈妈抱怨地说道:“你吃得好,穿得好,还有什么不满足?你到底要妈妈怎样才行啊?”儿子说:“哼,你就知道吃啊穿啊的,你根本不了解我!”

唐晓强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爸爸妈妈总是说,给你吃这么好,穿这么好,不就是图你学习上有长进吗?我是一个人,不是一部学习机器。除了学习,我有很多的心事,但我觉得他们根本就不想了解。”

很多家长们抱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借口,的确是让孩子吃得饱穿得暖,但又因为有了这些“资本”,他们强迫孩子做这做那,在他们的教子词汇里满是“必须”、“禁止”、“不准”这类命令语。家成了看守所,家长成了管教人员,而孩子则成了他们的劳改犯。孩子对家长的不满在家长看来都是偷懒、不求上进、不用功、不开窍的表现,所以在他们看来孩子是不懂事的,只有靠强制的手段才能让孩子成才。

然而,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现在的孩子由于父母的重视、生活条件的优越,自尊心都相当强。作为父母应该讲究说话的艺术,讲究和孩子之间的相处之道。并不是说有了吃有了穿一切都万事大吉了。孩子不是机器,机器出了问题修修就好了,大不了换新的,可孩子出了问题,若不管不问只知道强迫,难保有一天孩子不会崩溃。

现在职业竞争激烈,父母多是一些大忙人,他们总是认为自己做的养家糊口的事很重要,却想当然地认为孩子的事没什么要紧。孩子喜欢的“圣斗士”父母看不懂;孩子为在朋友面前丢了面子难过,父母一笑置之;孩子和朋友发生冲突,父母很轻松地说:“孩子嘛,过几天就好了。”很明显,这样的父母很难关注孩子内心的声音,因为他们认为那不重要。

这些父母总是以成人的思维方式去评判孩子的世界,他们已经忘记了自己的童年,也不能理解在自己看来微不足道的事物何以占据着孩子的整个心灵。但他们并不清楚,孩子的成长更多地依赖于这些“渺小”的东西,而并非成年人想象的那样依赖于学校功课和考试成绩。

宋丽媛在上一二年级时,学习成绩一直是班里的前3名,爸爸妈妈很是以自己的孩子为荣。可是,进入三四年级后,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尤其是一个学期结束之后,她的学习成绩一下子在班里排在了10名以后,这对一向感觉自己学习不错的她是一个不小的打击,父母的脸色也开始沉重起来。

宋丽媛决心努力学习,下次考试挤进班里的前几名。然而,第二学期的考试成绩依然不理想,仍然在中游徘徊。她有些失望了,不知自己是能力低的原因,还是因为压力太大、太紧张,导致学习方法不对头。爸爸的脸色更加难看了,对她横加斥责,骂她不争气,笨蛋一个。

有时候家里来了客人,爸爸也往往会指着坐在一旁的她对客人说:“我们这孩子太不争气,脑瓜不聪明,谁知道将来会不会有出息呢?”说得女儿低头不语,心里很不是滋味儿。渐渐地她开始变得沉默寡言,自卑起来,对自己的学习丧失了信心。

孩子的考试成绩常常牵动着家长的心,这本无可厚非。可是,一旦孩子出现成绩下降的现象时,许多家长的做法和态度却是不可取的。这本是一个帮助孩子重建自信的良好时机,可是我们看到,很多家长冷嘲热讽而非安慰鼓励的做法,使得孩子丧失了对学习的自信心。

什么叫笨?学东西学得慢就叫笨?一学就会那叫聪明,不聪明的就是笨。在动作上,不灵巧的叫做笨,迟缓的也叫做笨。

如此说来,新生儿是最笨的,他什么都不会,连吃都不会,也不会说话,不会走路,为什么我们不说他笨。

原来“笨”是人为规定的概念,是同别人比出来的。别人都会走路了,而你还不会走,那是你笨手笨脚;别人都会说话了,而你还不会说,那是你笨嘴拙舌;为什么别的同学考试全对,而你总是做错题?还是你笨吧!

有人以“你长大想当什么?为什么?”为题,对小学五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有些学生这样回答:“我学习成绩不好,老师说我是笨蛋。我也不知道将来长大能当什么。”大人给小孩的负性标定的危害,可见一斑。

话还得说回来。由于标定本身不一定合理,不同个体又有不同的个性,所以,标定的作用便因人而异。对于那些负性标定,有人相信,有人不信,不仅不信,还会激发起自尊心去否定别人给予的标定。

由于孩子的知识经验不足,具有受暗示性,所以家长千万不可给孩子以诸如“笨、任性、孤僻、胆小鬼”之类的负性标定。如果孩子不幸受负性标定的影响,就应及时采取措施给孩子脱敏,即在孩子身上寻找被负性标定的相反的正性品质加以肯定,从而消除负性标定。

总之,对于孩子来说,你用积极向上的肯定的话语鼓励、赞赏他,他就会树立起积极向上信念,成为你想要见到的朝气蓬勃的孩子;而如果你经常用否定的、消极的语言来贬斥他、奚落他,他则会逐渐丧失自信,成为你不想见到的没有出息的孩子。

这就是心理学所说的“暗示效应”。因此,父母若想孩子健康向上、积极进步,就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贬斥、奚落孩子,而要尽量多地赞赏鼓励孩子。

赵小群是个小足球迷,他一有空闲就约几个同学去踢足球。这学期,学校为了培养未来的足球人才,决定成立一支少年足球队。赵小群听了很兴奋,他心想,我一定要成为一名少年足球队队员。放学回家后,他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爸爸,爸爸未置可否,只是说:“你妈如果同意,我就没有意见。”其实他心里不太同意,但又怕明确反对扫了孩子的兴,所以把“球”踢给了孩子的母亲。不过他很清楚,赵小群妈妈是不会同意儿子去踢足球的。事情果然如此,当赵小群向妈妈提出要参加少年足球队时,妈妈不仅不同意,而且斥责道:“你就知道玩,学习上为什么老没有长进!”

随着高楼大厦越来越多,都市生活中的孩子已经很少能拥有亲密的游戏伙伴。但是,就是这样,家长仍然觉得孩子玩耍是弊大于利,出于保护孩子以及督促孩子学习的目的,从而极力反对孩子和别的孩子一起游戏。

研究表明,儿童入学前几年学到的东西,比一生中任何时候都要多,学得也快,且大部分知识是在玩耍中学到的。玩耍同正式教育一样重要,没有机会进行各种玩耍的儿童,在感情、身体以及成年后的社交或科学研究的发展速度,都远远不如拥有玩耍机会的同龄者。此观点已经得到美国专家的一项实验证实。那种认为孩子玩耍是浪费时间、学习不到东西的观点是错误的。

玩耍,看似简单,实则是内容繁杂的活动,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都十分看重它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

孩子们毕竟可以在玩耍中学习许多课堂之内学不到的知识,还能掌握一些常识和做人的道理。在玩耍中,孩子可以通过对人的接触和对事物的观察培养待人接物的能力。玩耍可以教会孩子认识别人,同样也可以获得一种自我关照。同时,玩耍还可以让孩子学会互助合作,相互支持。

玩可以使孩子的智力得到发展。玩耍和游戏可以协调神经和运动功能,在游戏中孩子的思维过程要通过语言和扮演的各种动作完成,这样便可以强化语言、运动和大脑皮层的联系。有学者做过统计,从小待在家里由老人带大的孩子与5岁起进入幼儿园的孩子比较,后者的神经运动协调性明显优于前者,这是幼儿园里做游戏的结果。例如,孩子想用塑料积木拼飞机,他就要想办法,动脑筋,合理安排组合。

玩还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游戏使孩子接触小朋友,这就要求他学会与小朋友和谐相处。在玩“过家家”的游戏中扮演各种角色,学会了关心别人,尽职尽责。游戏还可以使孩子掌握一些行为准则,培养集体主义观念和良好的道德习惯,并有重新塑造心理活动的可能。

在游戏活动中,还可以培养儿童的集体荣誉感,遵守纪律、克服困难和坚持到底的精神。“玩”甚至可以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机智的性格,克服胆小害怕的心理。

好玩是人的天性,在人生的最初几年更是如此。玩耍时孩子的大脑敏锐度显著增高,对渗透其间的知识特别容易接受,对智能的激发作用最强,因而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父母对孩子的玩耍行为,不应采取排斥和厌恶的态度。只要不是过分和恶作剧,就应该予以支持并给予适当的引导。

顾小颀在家里是独生子,父母从小对他关怀备至,让他顺利成长,因而使他很少遇到挫折。一次上自习课,同学们在吵闹,教室里乱糟糟的,只有顾小颀还在学习。班主任老师突然推门进来,看到这种场景很生气。这时,坐在顾小颀前面的同学正转过头来和后面的一个同学说得激烈,顾小颀被夹在中间非常不舒服。

结果老师以为顾小颀在说话,径直走到他面前:“上自习课怎么能说话,你不想学习可以出去,不要影响别人。”顾小颀向老师解释,说自己没有说话,没想到老师立刻说:“你不是学习的料,不会学好的。”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这样评价她,顾小颀感到自尊心受到了莫大的打击,默默地流眼泪,反反复复就是想不通自己为什么要受到老师的批评。

顾小颀回到家向父母诉说委屈,他流着泪要求父母给自己转学,并说他不想再见到这个老师。母亲听了不但没答应孩子的要求,还责备说:“你是男孩子,哭什么哭?竟然一点都不害臊!”

母亲可能想利用男孩子“应有的”坚强特质,来喝止小颀继续哭泣。其实小颀是因为伤心或者遇到挫败才哭的,这种呼喝式方法既阻碍了小颀情绪的抒发,也忽视了他的感受。

大多数父母在心底里都有这样的一个观念:男孩子是坚强的,不应轻易流泪。所以,身为男子汉,即使重重地摔一跤,也要拍拍胸膛站起来,一滴眼泪也不许掉下来!否则就像个女娃娃了。但事实上男孩子跟女孩子一样,都需要以哭泣来抒发哀伤的情绪,不能把抑郁憋在心里。所以,当父母看见男孩子哭时,应鼓励他尽情发泄出来,对他说一句:“想哭就哭吧!”让孩子有抒发感情的空间,即使孩子不想哭,心里至少舒服一些!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爸爸妈妈切勿过分紧张,放松一下,小孩子受点挫折没什么大不了。让孩子尽情地哭,不要中途阻止,待他心情平复后再开导他一些安慰的话,例如:“现在觉得舒服点吗?”“心情好了点,有什么想说的呢?”都是很有用的。

现在的小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总想方设法排除一切干扰,让他顺利成长,因而孩子从来没有经历过挫折和磨难,当然他的适应能力也一定很弱,甚至就没有适应力,他们遇到挫折后又怎能承受得了呢?因此,父母应对孩子从小进行挫折教育。而不要对孩子一味指责。

李晖在送孩子上学的路上,孩子愁眉苦脸地对他说:“爸,本来我功课已经记熟了,可是,老师提问时,我却常常一阵发懵,什么也想不起来了。老师提问过后,我才又突然想起来,但机会已经失去了。我该怎么办?”李晖心里正为公司的事烦乱,没有读懂孩子眼中无助的目光,反而呵斥道:“你怎么搞的,本来会的却答错了,真是没用!”孩子没作声,只是默默低下了头。

从此之后,孩子再也不向李晖提学校的事了。

孩子向李晖求助,李晖不但没帮助孩子,却抱怨孩子一顿,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别人面前表现得好一些,孩子也不例外,当孩子回答出错时自己心里也不好受,如果父母再责备他,对孩子来说真是雪上加霜啊!这样的斥责不仅起不到教育孩子的作用,而且对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是一个打击。因此,父母对此必须加以注意。

孩子被提问时发懵的现象,心理学上叫做“暂时性遗忘”,其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情绪紧张,或过分疲劳,或回忆的条件还不具备。

父母对此正确的做法是积极帮助孩子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第一,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研究表明,一个人学习目的愈明确,学习愈自觉,其抗发懵能力愈强。

第二,加强孩子的基础知识学习。基础知识弄通了,记牢了,遇到复杂的环境或情况的突变,就不致惊慌失措,即使回忆发生障碍,也能通过中介性的联想,唤起被暂时遗忘的知识的再现。知识一经再现,发懵也就解除了。

第三,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很多时候,孩子回答不出来,是由于对自己信心不足,因此家长应当采取措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第四,教孩子学会自我解脱。研究表明,愉快而乐观的情绪,是解懵的良方。如果过分焦虑,发懵就会加重,一切的思路都将被堵塞。

此外,家长还需要做两件事:一是与学校老师取得联系,特别是班主任和提问孩子的老师,探讨孩子发懵的原因,然后有的放矢地加以补救,发懵现象是可以克服的;二是不管出现什么情况,都不能责怪孩子,对孩子只能同情、勉励,不妨对孩子说:“是吗?真遗憾,不过我相信下次你会答对的!”如果孩子偶有一次表现很好,父母应及时鼓励,比如说:“你这次干得不错,加油,下次会更好的!”

陈小明从小跟爷爷奶奶在乡下生活,父母则长年累月在城市里做生意。这两年,由于做生意发了财,陈小明的父母在城里买了房子,陈小明也从农村被接到城里上学。

但是,陈小明很不适应城市里的生活环境,如进房间要换鞋子,上过卫生间要关好门等等。再加上爷爷奶奶自小对孩子的娇惯,也养成了他的一些懒惰习性。因此,到城里生活时间没多久,就遭到父母的多次训斥。

一天,陈小明上过卫生间又忘了关门,妈妈气冲冲地对他吼道:“要我说多少遍啊!你永远也不会记得关上门!”陈小明真想对妈妈说:让我回乡下算了,但他终于没敢说出口。

妈妈不从小明行为的背后找原因,而一味责备他,这样的教育方法是不当的。

当孩子听到爸爸妈妈责备自己:“永远”都会做错事!就似是从此判定他不能够纠正恶习、永远也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孩子其实很重视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位置,所以“永远”这词语会严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而且这句话似乎不断地提醒着孩子:“你每次都是如此。”孩子便很容易感到挫败:“自己真的很没用啊!”他或许会看不起自己,也不相信自己会有进步。这样下去,他们会连痛下决心改掉这个恶习的力量也没有。“唉,连爸爸妈妈也是这样看自己。”一旦孩子的心常常这样想,要他改掉恶习便难上加难了。

很多时候,孩子都会上洗手间时忘记关电灯、洗手后忘记关上水龙头、起床没有收拾好被单等。虽然爸爸妈妈都想把孩子教好,但心急起来反而变成长篇大论地教训孩子一顿。这样做的结果却很少产生好的效果。因为以孩子的注意力、理解的能力,根本还未发展成熟,他们未必能够掌握爸爸妈妈的意思。

不如试试明确给予孩子指示的做法。例如孩子忘记关门,便说:“孩子,门。”孩子忘记关上水龙头,便说:“孩子,水龙头。”不用把孩子忘记的动作说出来。因为当孩子听到门,便会很自然想起自己的过错;听到水龙头也会记得。由他们自行联想起过错,更是训练他们记忆力的好时机!一般来说,反复多次提醒孩子,他便会自自然然记住了,渐渐地养成习惯,那就不用父母再三告诉了。

附录:

父母应该说的话

抱怨,导致孩子滑向失败,而赏识,则引领孩子迈向成功。

真正懂得教育真髓的父母,永远不会抱怨孩子和责怪孩子,他们会用耐心劝导的方式,让孩子改正缺点;用关爱和理解来实现亲子沟通;用赞美赏识来帮助孩子树立人生的自信。也只有用这样的方式,孩子们才能够健康成长,快乐成才。

关爱孩子的父母们,应该常说下面这些最应该对孩子说的话。

女儿,谢谢你,今天把房间收拾得井井有条。

“爸爸妈妈,我今天把房间收拾了一下,你们看如何?”孩子热心做事,父母理应给予赞赏,即使有一些不足,也不妨先肯定孩子的一片热心。父母提升孩子做事自信心和增加责任感,对他的自我形象会有积极的影响。因此,只要工作十分简单,又没有危险的话,不妨让孩子试试,以训练他的注意力和意志力,像收拾房间、浇花、清洁等工作,都可让孩子去做。

做得不错。如果再稍微注意点,相信可以做得更好。

这种积极的有建设性的检查态度,才能使孩子不断进步,更加有自信心去面对各种现实。

鼓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能让孩子得到一种自我满足,即自尊感和成功感。

妈妈相信你能取得好成绩。

如果孩子的能力被父母相信,他就会相信自己,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如果你再给他创造很多能让他独立完成一些事情的可能性,就可以巩固他已有的成就感,巩固他的自我价值感以及他对自我能力的信心。

坚持做下去,你一定会成功的!

在这些话语的鼓励下,孩子往往会激发做事的热情,不断暗示自我,心中充满信念,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对于孩子来说,热情是一种重要的力量,它可以使孩子释放出潜意识的巨大力量,鼓起劲来干事。它影响着孩子的精神面貌,让孩子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对你的错误,我虽然很生气,但我相信你能够吸取教训。

孩子做错事,父母除了告诉孩子自己的感受外,要令孩子明白父母还是对他有信心的,相信他会吸取教训并加以改正。如试着向孩子说明不守承诺这样的错误可能带来的后果,若孩子答应六时前做好功课,然后可以到公园玩,但如果孩子没有做到,便要留在家中了。如果父母真的能贯彻执行,久而久之,孩子不守承诺的情况便会得以改善。

今天表现不错,我知道你连续学习了两个半小时。

这样的话,孩子听了会从心底感到高兴和激动,他们会觉得妈妈真是无微不至,连这些方面都注意到了。

记住,你一定要注意激发孩子的积极性,燃烧孩子的热情,这样,孩子才能勇敢地张开双臂,放飞他的理想。

同类推荐
  • 名家教子书:父亲的榜样(中国篇)

    名家教子书:父亲的榜样(中国篇)

    古语说:“子不教,父之过。”从古到今,父亲在孩子成长教育中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责任重大。父亲如果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那将是非常严重的过失,父亲是孩子人生的导师,孩子的点滴进步离不开父亲对他的科学培养。本书介绍了近现代中外36位成功父亲的教子经验,这些“榜样父亲”的教子经验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教育哲理,在中国家庭教育的历史上、在今天都有着广泛的影响,意义深远,而且他们的教育智慧在今天的实践中依然不断地被运用。本书可读性强,指导意义深远,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力求对中国的父母起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子指导作用,是当代父母不可多得的重要参考。
  • 激活宝宝脑潜能的亲子游戏

    激活宝宝脑潜能的亲子游戏

    本书从宝宝的言语能力、认知能力、视听能力、运动能力、社交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情绪控制能力以及音乐才艺、玩具游戏等几大方面,生动而有趣地为爸爸妈妈们提供简单有效的训练方法,锻炼宝宝的感知觉能力,轻松开发宝宝的大脑潜能。
  • 产孕妇保养与保健

    产孕妇保养与保健

    本书从女性生理常识、心理健康、生理健康、婚前孕后、育儿护养、饮食禁忌等诸多方面,以科学严谨的角度,深入浅出地全方位进行阐述,同时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 健康营养月子餐500例

    健康营养月子餐500例

    《健康营养月子餐500例》内容简介:新妈妈坐月子的好坏关系到一生的健康与美丽。女性在经历了近10个月的怀孕、分娩,身体耗费了大量的气血,而充足的气血决定着新妈妈以后的健康,对产后的恢复与哺乳也有很大影响。因此,坐月子期间的饮食调理对于新妈妈和宝宝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新妈妈产后坐月子不再需要盲目地大量补充营养,而是应该合理地调理身体、促进乳汁分泌、快速恢复体能,以达到产前的窈窕身材。
  • 世上没有好养的孩子

    世上没有好养的孩子

    请爸妈“退后一步”,做个旁观者,别再插手过问孩子能做的事、别再念叨提醒孩子可以承担的事。你需要让他知道,他所做的一切是为了自己。他才是自己的主人。教育专家告诉你,这样教出自信、自律、专心、爱学习、有创意的好孩子!成绩不好要不要请家教?→关于学习这件事,孩子要自己负起责任来。父母可以提供帮助,但他才是主角。该不该为孩子设立成绩奖?→孩子是马戏团的小猴吗?表演得好就可以得到香蕉?
热门推荐
  • 沸腾之夏

    沸腾之夏

    冷面王子霸道强占她的身子。恶魔哥哥向她深情告白。她该如何抉择?滕奕扬接过衣服,诡异的笑了笑,“你少拿了内裤,去帮我拿过来好吗?”慕之翰如深海般幽蓝的双眼直直盯着她,语气霸道无比:“我说过,你是我的,永远也逃不掉。”原名《流年浮殇》
  • 妃常穿越:“傻子”皇后

    妃常穿越:“傻子”皇后

    叶筱桐,22岁,在别人眼中,她是天之娇女,就读于戏剧学院表演系大三,刚刚获得金杯奖最具潜力新人奖,是中视本年度力捧的影视新星。不知情的人只道她是靠着闻名世界的导演父亲和演员母亲得到如此千金难求的表演机会,却不知她在这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才能有今天。然而,一切就那么发生了,好不容易即将以自己的实力获得认可的叶筱桐,居然在中视的年度大戏《傻子皇后》的拍摄现场离奇穿越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度。她,穿越成了未国外姓王爷同时也是当朝摄政王的庶出郡主卫嫣然,却在对当今未国的形势作了迅速而又精准的分析之后,毅然决定将“傻子”一角扮演到底。皇宫内,司空烨冷着脸听着暗人探来的情报,“啪”地一拳拍在桌上。他们安排一个庶出郡主给自己做皇后也就算了,如今这女人竟然变成了傻子。事到如今,圣旨已下,断然不能收回。难道自己真要娶一个傻子做皇后,成为天下人的笑柄?
  • 蠢萌侦探社

    蠢萌侦探社

    林珊珊是星辉学院的一名女高中生,与她的好友们一起经营着一个校园侦探社,因为一个神秘少年的出现,打破了侦探社原本的宁静,使她们陷入各种旋涡之中......
  • 如果转身看见

    如果转身看见

    “叫一次我的名字吧!”夏芸微微抬头迎着余光她的眼睛澄澈明亮,像冬日里桃花般美丽,惹人注目。“为什么?”“因为...我身上肩负的不仅仅是我的生命,我将带着这两条命开始新的生活!”————莫棱,不得不承认,连我自己都没发现的情况下都喜欢上你了,你这么好,颜值又高,天生令女人倾倒,可是......那是曾经。
  • 透明的夏

    透明的夏

    那年夏天,我被送到一栋黑房子里。不明白,我明明有那么严重的病...
  • 极品逍遥:混世无赖

    极品逍遥:混世无赖

    司马空,乱世之中的一个小混混,没落的古武术世家的子弟,却在机缘巧合之下穿越来到了圣玛大陆,成了工业文明社会的现代人。美人如玉,战火无情,世道险恶,人心欲念他该何去何从?古武阵法纵横异世,功名唾手可得。且看一个混混如何玩转战场,情场,官场,在异世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下……
  • 暮色天晓

    暮色天晓

    十万年,是轮回,还是曙光。当封魔之地,再现大陆之时,是绝望,还是希望。九幽,玄冥,是否真的存在这片大陆。轮回之上,又是怎样的世界。一切尽在这个不一样的世界。
  • 女王成长日记

    女王成长日记

    我曾满足于小小的欢乐与幸福,可如今,我明白了,只有强大才能保护我所想保护的人。曾经我只想做繁星,但以后我要做灼目的太阳。我将为王。——萧炎
  • 神工魔极

    神工魔极

    一座阴森的魔殿,伫立大地深处万古长存。一个濒死的少年带着滔天的仇恨侥幸落入洪荒暗河,开启一段未知的机缘。一切究竟只是开端,还是早已注定?一个浩瀚无垠的仙幻世界,漫天神佛,各界妖魔,诸天星斗,爱恨情仇,神秘无尽……
  • 同居协议

    同居协议

    租个男友好过年,原本一句戏言,岂料一语成谶噩梦成真。冒牌男友不简单,先是撕毁协议,接着水涨船高坐地起价。她挖坑自己跳了,他设局自己入了。一个骑虎难下,一个龙困浅滩。在她眼里,他是见钱眼开没有节操的出租男;在他眼里,她是肉里挑刺尖酸刻薄的女汉子。一开始,他不是她的菜,她并非他所爱。眼看他反客为主将父母骗得团团转,她开始打起了如意小算盘。到底是将他踢出局还是留下查看,她开始了优柔寡断。女汉子遇逃婚男,看月老如何牵线。缘就一个字,来把同居协议签,三生石上定姻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