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21100000020

第20章 以求吃尽书中味

——三遍读书法

读书,第一遍可先读个大概,第二遍、第三遍可逐步加以体会。

——苏步青(中国当代科学家)

三遍读书法以当代知名作家王汶石最为典型。王汶石的作品具有浓烈的抒情色彩和新鲜活泼、轻松幽默的格调,思想性艺术性都比较高,得到文艺界的交口称赞。这与他的读书方法是分不开的。

王汶石的读书法颇有独到之处,他读文学名著,喜欢把一个作家的作品尽可能都找到,按发表的顺序看一遍,以获得较为深刻的印象。对于价值最高的代表作,他要来个“三遍读”,第一遍是通读,尽情地作艺术享受,让自己沉醉于其间,领略作品人物形象之美,语言技巧之美;意境之美;第二遍,边读边对作品进行分析解剖,搞“大拆卸”,像机枪手学习拆卸和装配一样,仔细考查每一个零件的性能、制作方法和他们的联系,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第三遍阅读又是系统通读,主要是获得写作技巧的完整印象。有时候,为了更详细地了解某种写作技巧,他们还需要同时浏览多种名著,看人家对文章结构或者是非曲直是怎样写的。回头再将文章全文综览一遍,巩固加深已有的印象。

通过这样的三遍读,他对文学名著的理解逐步加深了——按语言或者按表现手法,或者按艺术形象等作分类研读,看情节是怎样安排的,语言是怎样运用的,人物、场面、情感是怎样表达的……在第一遍知其美的基础上,深入探寻了其所以美的道理。

现代文学巨匠茅盾也曾用过这种“三遍读书法”。茅盾读书,特别是读名著,一般至少要读三遍。第一遍是“鸟瞰”式,即迅速地通读一遍,使整个文章在自己的头脑中先有个印象。“鸟瞰式”要掌握三个要点:一快,一口气读完;二全,居高临下,全面了解主要内容;三粗,概要把握基本内容。第二遍是“精读式”,即细细地咀嚼,慢慢地回味,体会作品的“来龙去脉”。但也应注意三个要点:一慢,逐一研读,二细,全面研读,三深,挖掘作品深意。第三遍是“消化式”,即弄懂整个作品的意思,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从“情感上的感动”到“理智上的感动”。这“消化式”的第三遍阅读,将读书引向了更深的层次——书中之精华,经过消化,变为了自己的东西,再经过长期积累,在后来的创作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许多有识之士都认为,所谓三遍其实是多遍的意思。虽然人的理解能力、研究目标各有不同,但读一遍只能达到一遍的目的,而真正读懂、弄通则需要几遍,才能完成。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说书要多读才能读懂,其实,读书不容易,把书读懂更不容易。只有多读,才能更深刻地了解书中真正的内涵。每本书都匆匆忙忙的读一遍,就读另一本,不求甚解,读了等于白读,过眼烟云,最后一无所得。

一本好书或好的文学作品仅仅读一遍,只能对书中内容有一个粗略的了解,而真正想读懂则需要几遍,甚至更多遍才能完成,才能领会书中的韵味。三遍读书法最适合读文学作品。一遍只能初步了解,二遍不能深入到精髓之处,只有三遍恰到好处,可以很好地理解作品内在和外在含义,又可增强记忆。

现代作家梁斌,也采用三遍读书法。他早年读书时,就想将来当个作家。所以他读了大量郭沫若、鲁迅、叶圣陶、茅盾等中国新文学作家的作品,读了《水浒传》、《红楼梦》、《儒林外史》、《二十年来目睹之怪现象》等名著和部分外国作家的著作,甚至于如醉如痴地将《复活》连读三遍,深刻地理解了作者写这本书的含义,对自己的文学创作也大有好处,受益匪浅。

苏步青教授也提倡三遍读书法。他说:“我读《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都是这样的。我喜欢《聊斋志异》,不知读了多少遍,起初有些地方不懂,我就先读下去,以后,再读就逐步加深理解。读数学书也是这样,要把一部书一下子读懂不容易,我一般边读边想,读到最末一遍,题目也全部做完,读书不必太多,要读得精,要读到你知道这本书的优点缺点和错误了,这才算读好、读精了。

仔细来看,这几位名人的读书方法,倒有异曲同工之妙。

另外,读书要有毅力。不能这一本读三遍,另一本就读二遍,要坚持长久,特别是对那些名著和好的文学作品更应该多读几遍,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否则,只有几本读得很透彻,其他都一带而过,那样就收效甚微。

著名作家臧克家说:“我读古人书浓圈密点,旁注,十分认真,一字一句也不放过,以求吃尽书中味,对作者的感情、思想、所处时代环境以及艺术表现特点,都要求大体了解。我对他们的作品并不盲目歌颂,有的为之击节,万遍常新;有的则以为平常,并不为我佩服。我欣赏的东西,特别是诗词之类,全凭两点:一是长期的生活经验;另一点是五十年的创作实践,用这两点去体会,去验证。这两点看似平常,得来却都不容易。”

总而言之,掌握和运用三遍读书法,其要旨就在于层层深入,由粗读到细读,由粗知到理解,由浅知到深刻体会,由消化到掌握。当然,在具体读书中,并不一定拘泥于三遍的限制。这个三遍读书的步骤和程序,仅仅是一个可供参考的路子和方法。

中国谚语说的好:“井掏三遍吃好水。”读书也一样,书读三遍知其“味”。

同类推荐
  • 孩子素质教育——独立性

    孩子素质教育——独立性

    太阳每天的升起、降落都循着相同的轨道;人们每天的上班下班、上学放学都在周而复始地进行;你每天遇到的大都是一些熟悉的面孔。对此,一些人会无奈地感叹生活是多么单调、贫乏,以至于心灵在头发灰白之前就已经苍老,而苍老的心灵是停滞、封闭的,对它来说,太阳底下根本就没有新鲜的事。
  • 激发孩子灵感的发明发现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激发孩子灵感的发明发现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激发孩子灵感的发明发现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讲述了变废为宝的不锈钢、“王冠瓶盖”的发明、沙滩上的“珍珠”等发明发现故事。
  • 激活宝宝脑潜能的亲子游戏

    激活宝宝脑潜能的亲子游戏

    本书从宝宝的言语能力、认知能力、视听能力、运动能力、社交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情绪控制能力以及音乐才艺、玩具游戏等几大方面,生动而有趣地为爸爸妈妈们提供简单有效的训练方法,锻炼宝宝的感知觉能力,轻松开发宝宝的大脑潜能。
  • 哈佛教子课

    哈佛教子课

    本书浓缩了哈佛教育方法和理念精华,系统地介绍了每种教育法则的理论发展和实践运用,为天下父母提供了最完美的天才培养之路。全球已有数百万家长从这些教育方法中得到了有力的帮助,使他们的孩子的人生得到了积极的改变。聪明的父母可以从本书中发现一条完美教育的路线指南,让孩子受益一生。
  • 女孩就要上北大

    女孩就要上北大

    成长是一门艺术,18年里。您能给予孩子什么。是家长应该思考的问题,在这里,您将找到最完美的答案、最有效的访求。北大,不再是一个遥远的名字,而是触手可及的舞伴。《女孩就要上北大》讲述的是女孩得以优异成长的瑰宝。它能够让您的女儿拥有独立人格,不输给任何人;让她的潜力与品质完美结合;让她的成绩与美丽齐头并进;让她成为考场上的巾帼英雄。在本书的引导下,将帮您铸就一个传说中的北大女孩!
热门推荐
  • 为谁错付的青春

    为谁错付的青春

    中学时代很喜欢那种结局很圆满的小说,而年纪稍微长了一点儿就喜欢略有遗憾味道的故事。或许,人生本身就是不圆满的。
  • 百世诅咒

    百世诅咒

    妹妹临死前拍下一张诡异的照片,本来只有一个人的宿舍里竟然从床下伸出一只惨白的人手,然而这一切竟然只是开端,当莫然深陷其中才发现原来这只是一切迷局的开始
  • 肖凤文集散文卷

    肖凤文集散文卷

    肖凤本名赵凤翔,1937年11月生于北京,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在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任教50余年。2000年被评为北京市“十佳老电视艺术家”,2008年被授予“中国新闻教育贡献人物”称号。
  • 活在平凡里

    活在平凡里

    有的时候,我们的生活相似又不相同。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有不同的人在经历过,体会过。在我的身边发生了许多形形色色的有趣事情,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喜欢听故事,那么说不定,你会发现书中有你的影子。
  • 邪恶校草倾城丫头

    邪恶校草倾城丫头

    他,是一个完美的校草男神;她,是一个身世不明的丫头。误打误撞地闯进了男神的世界,并不止一次牵动他的心......“幕寒希,你给我站住!!!”“站住才傻!我偏不!”“不站住,我就......嘻嘻,你懂的”“不要啊,饶命啊,姐姐......”......“林馨,我真搞不懂你们这群绿茶婊。在寒面前,装着一副懦弱的样子;在我面前,就原形毕露。你装来装去不嫌烦啊?绿茶婊。”某芊雪对某绿茶婊说。“你!”某绿茶婊生气了。“我好得很,绿茶婊,不用你担心。”某芊雪说完,给某绿茶婊留下了一个酷酷的背影。
  • 魔法是这样炼成的

    魔法是这样炼成的

    天元大陆上一个有着人类,精灵和矮人混合血统的男孩富兰克林创造了自己的魔法世界,一个身负全系魔法的小家伙是如何得到的呢?每一系别的魔法之间的关联是怎么样的,是如何的创造自己的魔法世界的?地下神奇的侏儒文明,一切的一切都在天元大陆,最后的结局都在意料之外。
  • 往昔一梦

    往昔一梦

    这是一个相爱相杀的故事,当落魄哑巴遇见清冷公子,当弱稚闺阁遇上灭门之敌。谁成了谁的归宿,谁又是谁的救赎?——————欢迎加入书友群:540364647
  • 学园都市的观测者

    学园都市的观测者

    变身,穿越,学园都市……大概就是这样。脑洞和恶趣味的混合产物,不定期更新。欢迎留言、收藏、投票以及回答作者调查。
  • 难颜

    难颜

    你曾经说过会许我一世,结果是一时。受过伤的东西会愈合吗,曾经错过的两个人再次相遇,不一样的身份,不一样的心境,一切都变得不一样。或许,这边是奇迹,一切都变的重头再来。
  • 远征之回家

    远征之回家

    一群昔日的战士为了抗争国民军里的种种丑恶和不公,愤然躲避到西南边陲当了土匪。然而当国家为了保卫生命线而需要他们时,毅然重出江湖远征缅甸。经历了重重磨难,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他们发出了怒吼: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