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28700000003

第3章 江南水乡的学童生活

父亲的学童年代,除了一段他非常珍惜的纯真友谊的记忆,就是在三湖镇的求学生活,对其一生影响之大,从此“跌进了小说圈”。

有人认为《北雁南飞》、《春明外史》、《巴山夜雨》是父亲不同时期的夫子自道,这当然不是事实,小说就是小说,它不是照搬生活,更不能是真人真事。话虽如此,但却也不是空穴来风,虽然不是自传,但它却是父亲曾经生活过的背景,通过书中的描写,可以使我们了解到那些地方的民风、民情、生活习惯、地域风貌以及历史文化等等。这些方方面面、林林总总的生活环境,自然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成长,甚至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我在序言中曾经说过,由于各种原因,我们没有父亲幼年和少年时的相片,幸亏他写了一部《北雁南飞》,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知道他少年时读书的所在地,三湖镇的种种情况,也知道了他在“经馆”念书是什么样子,从这些描写中,让我们从侧面了解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从中可以寻觅到他的成长轨迹,走过的足印。

父亲的童年,是在曾祖父的官衙中渡过的。曾祖父长年的戎马生涯,使他养成了“拳不离手”的习惯,每日清晨,他总要在院子里打拳舞枪,精湛的武功,矫健的身手,真是快如脱兔,静如泰山,使父亲佩服得五体投地,曾祖父是他幼小心灵中的偶像!对他的成长,性格的形成,有着巨大影响。练完了武功,祖孙二人也会嬉戏一番,父亲在《剑胆琴心》的自序中写道:“公常闲立廊庑,一脚跷起二三尺,令恨水跨其上,颠簸作呼马声曰:‘儿愿作英雄乎?’余曰:‘愿学爹爹跨高马,佩长剑。’公大乐,就署中山羊,制小鞍辔,砍竹为刀,削苇作箭,辄令两老兵教驱射舞之术于院中。恨水顾盼自雄,亦俨然一小将领也。”这一段,立“羊”横刀,“沙场”驰骋的童年趣事,使父亲终身不忘,他在1947年4月4日在北平《新民报》撰文《我做小孩的时候》,再次提起此事,直到晚年,他和我们闲聊,还不止一次说起这段童年往事,说到动情处,会呵呵地笑起来,这出自心底的开怀大笑,感染着我们跟他一起笑起来。由于曾祖父对他的巨大影响,父亲虽手无缚鸡之力,在吐属蕴藉的文人风格中,又会掩饰不住一般耿介的阳刚之气。

父亲6岁入私墊,念蒙学,向孔夫子及先生行过礼后,就是正式学生了。所谓蒙家,就是先生只教读而不解释文义。塾里的学生年龄大小不一,读的书本也不一样,先生只要求学生大声诵读,于是你念你的“人之初,性本善”,他念他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在这蛤蟆吵坑的环境里,父亲居然把《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就是俗话说的“三百千”,念得滚瓜烂熟,然后又糊里糊涂地念了《论语》、《孟子》,像这样深奥的书,先生又不讲,孩子们根本就不知所云,所以当时流行这样一句话:“孟子见梁惠王,打得学童要吊梁。”父亲果然是天资过人,不管懂不馑,他把这几本书,都能倒背如流,在这两三年间,父亲换了几个蒙馆,情形大致相同,虽然先生不讲,他悟性高,居然通过书本上的绘图,弄懂了书义。那时这些图画都画在书本的上端,算是早期的插图吧,先生尽管不讲,父亲边看图,边对照课文,连猜带蒙地就弄懂了书的含义,他恍然大悟,读书并不枯燥,是很有趣味的,他对读书就更加有兴趣了,这也算是有师的“无师自通”吧!后来他读了《千家诗》,又喜欢上了诗,用他的话说,“莫名其妙地喜欢上了诗”。于是他成为学童中的佼佼者,小小的年龄,在邻里间就贏得了神童的美誉。

在父亲8岁的时候,因祖父去景德镇做事,他也跟随前往,在父亲就读的景德镇私塾,有一与众不同之处,那就是垫中有两个女学生,这样的男女同班,在当时可说是惊世骇俗“破天荒”的事。这两个女学生,有一个人和父亲同龄,也是8岁,父亲和她交好甚厚,两人一起读书,一起玩耍,青梅竹马,天真无邪。那年元宵节,父亲穿上了新衣,邀她一起去看灯,手拉着手,跟着飞舞的龙灯走了一条街又一条街,直至夜深,两人才依依不舍分了手,父亲对这段纯真的友情,对这儿时的童侣,十分珍惜,他几次撰文追怀这段往事。1929年3月3日,父亲写了一篇《旧年怀旧》的小品,刊在同日的《上海画报》,虽是文言,但写得清丽隽永,感情真挚,文章不长,转录如下:

予十龄时,随先君客赣之景德镇,就读私塾,塾中有女学生二,一与予同庚,一则长予一岁,予不克忆其姓名,同庚者则于秋凤也。秋凤与予家比邻而居,朝夕过从,相爱甚昵,故上学必同行。伊面如满月,发甚黑,以红绿一大绺作发穗,艳乃绝伦,儿时私心好之,未敢言也。除夕,在秋凤家掷升官图,予屡负,秋凤则屡胜,予款尽,秋凤则益之。秋凤母顾而乐之,谓其夫曰:

“两小无猜,将来应成眷属也。”时于家人多,即戏谑拥予及秋凤作新人交拜式,予及秋凤,皆面红耳赤,苦挣得脱。明日,凤来予家贺岁,遇诸门,私而笑语予曰:“昨夕之事,兄母知否?”予笑曰:“知之,且谓尔来我家亦甚佳。”凤睨予,以右手一食指掻其面,笑跃而去。此事至今思之,觉儿童之爱,真而弥永,绝非成人后所能有。后六年,予复至镇,则凤已嫁人,绿叶成阴矣,予时已能为诗,不胜桃花人面之感,有惆怅诗三十绝记其事。

父亲的学童生活,除了这一段值得珍惜的纯真友谊,都是在所谓“天地玄黄喊一年”中渡过的,那种“诗云子曰店”的先生,只是教父亲“念”书,用父亲自己的话说,即便“念”懂了一部分,也是瞎猫碰死耗子一撞上的。他在了解文义以前,没有遇到过一位好老师,从6岁启蒙,直到13岁,都是这样稀里糊涂过来的,只是到了三湖镇,才真正遇到了一位老先生,教会父亲读懂了书,做通了文章。

父亲13岁这年,随祖父到了江西新淦县的三湖镇,这里是南昌通往吉安的要道,陆路可走车马,水路可行舟船。物产丰富,盛产橘橙,市镇繁荣,是餐鱼稻饭之乡,不仅风景幽绝,而且文风很盛。这个地方正是读书的好场所,祖父送父亲到一家半经半蒙私馆读书,那时候,私墊分蒙、经两种,蒙馆为刚入学之学童所设,先生只照本宣科,不讲解,只让学生认字,写字。经馆是高年级的学堂,先生要讲解文义,并教学生做八股文及“试律诗”,学生也较大,也自由一些。父亲是寄宿在这家经馆里的,所谓“负笈读书,出就外傅”。学堂是家宗词,橘林环绕,院子里大树参天,有一棵古樟,枝柯虬龙,树阴可笼罩大半个院子,环境很好。出学堂不远,即是赣江,江岸很宽,橘树沿江而栽,深秋时节,橙红橘绿,金实累累,绿林丛中,一江顺流,几只白鹭划水而过,若是摘收橘子的时候,村女嬉笑而来,边摘橘边唱歌,真是个好地方。父亲对这个风光旖旋的水乡有着深厚的感情,1952年,他大病初愈,握笔很难,仍抱病写了几首怀念三湖镇的诗:

珠潁折来百尺松,南丰橘子喜相逢;

寻踪愿溯荒江上,积翠丛边过一冬。

客居记得在三湖,日照窗棂万颗珠;

最是云开风定后,小姑分绿网珊瑚。

大者为三湖橘,小者为南丰橘,北京所卖,盖南丰产也。

折得芳掛不带酸,欵宾堆积紫金盘;

九年半啖四川境,尊齿于今已耐寒。

芳柑即四川广柑。

剪来抚鬓点秋波,姑嫂扶梯尚唱歌;

我亦微行分两棵,彼言解渴不算多。

剪橘之后,自将橘子在脸上磨挤一下。盖须装篓,恐剪蒂不尽,伤他橘之皮。然客家看来,甚为风韵。

三湖镇经馆的先生姓萧,是个廪生,学问好,有教学经验,人也开通,对学生取“放任主义”。萧先生早就耳闻父亲神童之名,一试之下,果然颖悟异常,先生非常高兴,大有孟夫子说的“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一乐也”之感;父亲呢,认为萧先生是念书以来遇到的第一位好老师,故而执弟子甚恭,且有知遇之恩的敬畏,师生之间很是融洽,一直到晚年父亲还充满着敬意地和我们谈起这位萧先生,不仅如此,父亲还把萧先生写进了他的代表作《八十一梦》中,在其《退回去二十年》一梦中,写到“我”因拾到赖总长二公子送高小姐的白金钻石戒指,被赖夫人提拔为秘书,“我”得意忘形回到家,一脚把门踢开:

只见死去的祖父拿了马鞭,我父亲拿了板子,还有教我念通了国文的萧老先生拿了戒尺,一齐站在屋里。

我祖父喝道:“我家屡世清白,人号义门,你今天作了裙带官,辱没先人,辜负师傅,不自愧死,还得意洋洋。你说,你该打多少?”

我慌了,我记起了儿时的旧礼教家庭,不觉双膝跪下。

我父亲喝道:“打死他罢。”那萧先生就举手在我头顶一戒尺,我周身冷汗直淋,昏然躺下……哈哈!当然没有这回事,读者先生,你别为我担忧!

由此可见,父亲是把萧先生和我的曾祖父、祖父视作最敬爱的人。

父亲在萧先生的私馆里,年龄虽然小,功课却最好,在同学里,是铁中铮铮。他和三个同学共居一室,另有一间屋读夜课。夜课只是念念古文,那些文章他大半都读过,由于他有超常的记忆力,确实能够过目不忘,所以萧先生安排的夜课,父亲毫不费力就可以完成,相当轻闲。同室一位姓管的同学,家里的小说很多,不断的带到学堂来看,父亲就正好得其所哉地来个“开卷有益”。父亲在10岁时,随祖父到江西新城县(现在的黎川县),坐木船沿赣江而上,在木船上感到无聊,偶然看到了一本《残唐演义》,随手拿过来看,他没有想到,原来还有这样的书,一下子就此入迷,用他自己的话说:“跌进了小说圈。”一本小小的书,竟然导致了他一生的旅程,而且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造化弄人,实在不可预料。

父亲在去三湖镇之前,己经看了很多小说,现在有这么多的小说,他在两个月之内,一股脑儿地读完了《西游记》、《水浒》、《封神演义》、《列国演义》、《五虎平西南》,以及家里的《野叟曝言》、半部《红楼梦》,这使他作文减少了错别字,并把虚字用得更活,虽然看了这么多的“闲书”,但是他的“正经功课”,仍然是班里的佼佼者。

六七月间,萧先生下省考拔贡,出了十道论文题目让父亲回家去做,学校算是“放暑假”了。

祖父办事的地点是万寿宫,父亲在万寿宫的戏台侧面要了一段看楼,自己扫地擦桌,弄得窗明几净,布置出一间书房,上得楼去,叫人撤掉楼梯,“划楼为牢”,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净手焚香,做起斗方小名士来。父亲后来说,这个“毒”,是受《聊斋》和《红楼梦》的影响,此外《野叟曝言》也起了些作用。

父亲的案头放有《聊斋》、《唐诗别裁》,这是他当时精读细考的书,斋》虽是残本,但却是套色木版精印的,内有许多批注。父亲这时看书己不单看正文,也很注意批注。他从批注上得知了许多典故,又学到了许多形容笔法。另外,还有两部书是祖父规定他看的,一是《袁王纲鉴》,另一是陈莱博议》,这四部书同时摆在案头,看似随便,细究起来,不仅有趣,而且反映了一个新旧时代即将更迭交替前的冲突反映。前两部书是所谓“性情中人”的读物,被当时士大夫阶级视为“雕虫小技”的闲书,难登大雅之堂,小孩子看多了,是会“玩物丧志”的,弄得好,是个会诌几句歪诗的斗方名士,弄不好,就是个识字的无赖,绝非“正途”;而后两部,则是祖父选的,是仕途经济的必读课本,学而优则仕之路的阶梯。这充分反映了父子两代人的兴趣以及对生活道路的不同选择。妙就妙在父亲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文风,全都认真地揣摩研习过,自然而然就融汇于父亲的笔端,真是太绝了。

父亲关在楼里两个月,由着性儿地吟风弄月,萧先生出的十道论题,他全交了卷。尤其是《管仲论》,萧先生打了密密的双圈,做了详细批改,而且让父亲的父执辈传阅,神童之誉不胫而走,轰动了整个三湖镇。

三湖镇的求学生活,对父亲一生影响巨大,在那里奠定了他的写作生涯,所以他对这个淳朴美丽的水乡,是充满着深厚的感情和怀念的,他带着这种感情于1935年写了《北雁南飞》,这部小说不是自传体小说,更不是自传,但是它是以父亲求学的生活环境为背景,为我们探求父亲少年的学堂生涯,给了形象生动的参考。我非常喜欢这部小说,父亲以真挚的感情,细腻的笔法,栩栩如生的人物,令人掩卷叹息的情节,以及三湖镇民风、民情、民俗的生动勾画,为我们徐徐展开了一幅晚清江南水乡图。书中曾以我祖父一件壮举为原型,做了艺术加工写进了书中,那就是第二十三回“沥血誓宗祠通宵备战,横予来侠士半道邀和”,原来在江西内地,有一种极其不好的陋习,宗族械斗,每次村与村、族与族之间发生了纠纷,在调解不成的情况下,就要发生械斗,每村16岁以上的男丁,都要“上阵”厮杀,每次战斗结束,胜负两方都伤亡惨重,重者死去数人,轻者也要重伤十几人,《北雁南飞》对这一场面,作了生动的描写,当姚冯两家为了婚姻纠纷,决定械斗,在调解不成,即将动武之际,一场血腥的厮杀无可避免了,这时突然出现了一批壮士——“当头一个,是个圆脸大耳的胖子,头上扎了青布包头,身上紧紧地束着白板带,斜背绿皮套子的横柄大砍刀。手上也握了一根一丈多长的红缨竹矛。足下蹬了快靴,腿上扎了裹肚。”在描绘了他的衣着装扮之后,接着又写他:“端了那长矛子在手,叫道:‘你们不都用的长矛子吗?矛子使得最长的,越算本事到家。我不敢怎样夸嘴,我使一丈六尺长的矛子,诸位的矛子,比我长的,自然是有,但是恐怕不能像我这样使。’他说着,将矛子一倒,两手横拿着,做了一个八字桩,将矛子一伸,两脚并拢,向前一跳一只这样一跳,已经到了岸上。只见矛尖到处,那排列着的草人,却狂风卷着的一般,接二连三地向半空里飞去。他先挑的姚姓阵前的,转身又去挑冯姓阵前的。挑完了,他大声叫道:‘这不算,草人胸前,都贴了一张白纸,上面画了一颗红心,请大家看看,我的矛子尖头,是不是都扎在红心上?’两姓阵上,有好事的,果然捡起来看看。可不是依了他的话,矛尖都扎在红心上。大家齐齐地喝了一声彩。”

多精彩的描写,这种绘声绘色的神来之笔,并非向壁虚构,而是我祖父的绝活!

我在十七八岁时,第一次读了《北雁南飞》,被深深地感动了,那缠绵悱惻的哀情使我久久不能平息,书中的诗及四六信札,把这种情绪渲染得淋漓尽致,让人不忍释手。看后,我对父亲说:“《北雁南飞》写得好,我非常喜欢,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父亲听了微微一笑说:“我是用心写的。”

同类推荐
  • 中国第一霸——齐桓公

    中国第一霸——齐桓公

    谈起春秋五霸,首推齐桓公。就政治、经济、军事而言,在七十多个诸侯中,齐桓公并不出类拔萃。他用财无度,好酒,好猎,好女人。然而他有一最大优点:爱惜人才。哪怕是自己的仇人,一旦认准了,破格提拔,委以重任,言听计从。在贤相管仲等人的辅佐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荣登霸主宝座。然而,齐桓公的结局并不好。作为一个堂堂霸主,竟被活活饿死。始作俑者,是他生前最宠爱的三个大臣。这个中的滋味,很耐人寻味。在众多的诸侯中,齐恒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天下?成为春秋第一霸主。本书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再现了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过程。
  •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马克思恩格斯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马克思恩格斯

    知民、翟迎春编著的《马克思恩格斯》是《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之一。《马克思恩格斯》对马克思、恩格斯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本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希望可以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林徽因传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林徽因传

    哪个女人不想温柔如水,貌美如花,把生活过得如诗如画?可是生活往往给予我们一段平凡的人生,饮尽世事的无奈与繁杂。如今,虽然我们投身生活的洪流,却不曾忘却那最初的梦。于是,当历史的画卷里隐现那一抹优雅的身影,许多人会不自觉地爱上她,爱她的才情,爱她的美丽,爱她的温柔。她成就了一个女人幸福的理想。她是民国画卷里一抹婉丽的倩影,她有一个诗意的名字——林徽因。
  • 张国荣的影梦人生

    张国荣的影梦人生

    他用迷离的声线浅唱低吟,曼妙的身形翩翩起舞,从音乐到影视,从爱情到人生,皆倾尽桀骜不羁的孤芳自赏,有如带刺的蔷薇,旁若无人地绽放。尤其是他在电影中达到的“人戏合一”的境界,无人能及,令人赞叹唏嘘。他对人对物苛求般的完美主义,以及骨子里的孤独、伤感、狂野、幽冷、艳丽、痴迷……
  • 中国古代圣人传

    中国古代圣人传

    中华文明史上曾产生过许多杰出的圣贤哲人,其作为、其思想、其成就一直对后世有着重大影响,不仅为华夏各民族所尊崇,而且在世界文明史上亦有重要地位。组编《中国古代圣人传》一书,旨在为进一步传播、交流、弘扬华夏文明做贡献。
热门推荐
  • 我中学的那些事儿

    我中学的那些事儿

    既然已经无法触摸追寻那抹凑巧的阳光和美好的光影,就不如让时光铸成一个完满的句号,留作曾经青春的凭证.。。。。。。生而为梦,梦中方生方死。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经典童话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经典童话

    爱听故事是每个孩子的天性,阅读已经被认定为人一生最重要的素养。阅读素养高的人,不仅求职的能力、转换行业的能力强,而且从心理学角度讲,也更容易拥有快乐、充实的人生。本书选取了中外经典童话,这些童话仿佛一滴滴甘露,滋润着孩子稚嫩的心灵;又好似一位循循善诱的智者,引导孩子变得聪明好学,让孩子更加求知若渴。相信有了这本书,孩子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 无耻尸兄

    无耻尸兄

    ‘’风云无常,我他嘛的竟然和尸王一起穿越了‘’,韩涛如是想着。‘’哼异世美女我来了,哈哈哈。。。。。
  • 肠胃病食疗菜谱

    肠胃病食疗菜谱

    《常见病食疗菜谱丛书》精选了近千种常见病的食疗菜谱,内容丰富,科学实用,易学易懂,非常适合于各类常见病患者以及家属使用。
  • 厨神驾到

    厨神驾到

    厨神驾到,众人接招。现代厨神杀手,穿越到慕家的废柴大小姐的身上。……剩下的,就自己YY吧。
  • 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名校大比拼

    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名校大比拼

    读本书,让你体会世界各国著名大学的知识气息的同时,来了解它的建立,发展历程以及响彻世界的魅力所在。
  • 安家公主恋上校草王子

    安家公主恋上校草王子

    三位公主出身豪门拥有着美若天仙的面孔。在圣樱学院中与三位王子相识,相知,相恋,虽然在恋爱中有些坎坷和曲折,但最后还是手牵手走向婚姻的殿堂......
  • 防微虑远:远离一切坏习惯

    防微虑远:远离一切坏习惯

    本书共8章,内容包括:克服懒惰习惯——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克服拖延习惯——我生待明月,万事成蹉跎;克服自私习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等。
  • 亡者公寓

    亡者公寓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就是见鬼了。阳寿未尽之人被厉鬼所害,在这个信息泛滥的年代没有办法还阳,为保证阳间与阴间的稳定,十殿阎王决定成立亡者公寓管理所有死人。
  • 爱与轮回

    爱与轮回

    谈啸是一名极度爱好旅游探险的人,有一天,他的脑海中突然多了些东西。跟着脑中的线索,他终于找齐了所需的东西。可惜这些东西却毫不留情的将他送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中,这个世界是个充满了血腥,充满了暴力,剑与魔法同时存在的世界。经过令人印象深刻的适应期后,谈啸必须为回家创造条件。他不知道如何回家,不知何时才能回家。所以,寻找在这个星球上拥有绝对力量的神,魔的道路便由此产生...一切有因就必有果,原因慢慢的出现了,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