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3000000019

第19章 危机降临 (1)

直到1984年10月,斯卡利才隐约意识到,苹果近一年来的成功一方面给整个公司带来巨大的信心,另一方面也让乔布斯的权力欲极度膨胀。

在斯卡利到来之前,马库拉和斯科特小心地控制着创始人乔布斯的权力,甚至不让乔布斯插手他钟爱的Lisa项目。斯卡利并不像马库拉那样担心乔布斯在管理上的幼稚和鲁莽,他经常默许乔布斯参与公司决策。斯卡利觉得,乔布斯总有一天会成熟起来,成长为合格的企业管理者。

但Macintosh的成功让乔布斯信心爆棚,他开始在公司高层管理者会议上以CEO的口吻说东道西,还频繁地插手他职责范围外的事情。与此同时,本来就危机四伏的部门间关系也成为最让管理层挠头的事情之一。

“1984”广告的成功播出让Lisa和AppleII团队的员工觉得,自己成了最不受重视的一群人。乔布斯在公司里处处用Macintosh的成功发布来说事儿。他毫不避讳地说,Macintosh团队是公司内水平最高的一群人,理应得到最好的支持和待遇。个别Macintosh团队的成员甚至公开称呼其他团队的人是笨蛋。

有一次,Macintosh团队和AppleII团队的员工竟打起了“群架”。两拨人在屋子里各占一张桌子,互相攻讦。Macintosh团队的人大喊:“我们是未来!”AppleII团队的人则大声回应:“我们是利润!”接着,两拨人用工程师才有的“斯文的”打架方式,互相投掷笔和纸团,场面混乱不堪。

斯卡利此前一直抱着观望和容忍的态度,直到10月份,斯卡利才发现,这种纵容可能是个错误,因为事情正向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

10月份的年度财务计划会议上,乔布斯第一次在所有高层管理者面前,显露出了自己的权力欲。在讨论下一年度各部门预算时,乔布斯提出了一个改变预算方法的建议。他认为,每个单独的部门,例如Macintosh团队、AppleII团队等,都应单独核算,每个部门都应有支配自己所创造的利润的权力,而不是作为整个公司的一部分,听由公司按某种比例分配。

这个建议在斯卡利等职业经理人看来,实在是幼稚到了极点。不同部门创造的价值存在差异,但这种差异应当体现在奖励机制中,而不应体现在财务预算里。否则,公司部门之间必将势同水火,倾轧和抢夺资源的情况一定会愈演愈烈。

乔布斯自己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个建议有多么幼稚。他用他擅长的推销产品的方式,在管理层面前口若悬河地介绍新预算方法的优点。在座的公司高层几乎没人同意乔布斯的观点,但在乔布斯夸张的手势和语言面前,又没人愿意出头阻止。有些人在下面交头接耳,他们猜测,乔布斯是因为Macintosh部门的销售势头正旺,试图用这个方法为自己的团队谋得更多的利益。大家都用恳求的目光看着斯卡利,希望他能出来打个圆场,结束乔布斯拙劣的表演。

斯卡利选择了容忍,他知道乔布斯需要约束和培养,但又碍于自己和乔布斯之间的关系,不愿亲自站出来。会议间隙,斯卡利离开房间时,他亲耳听到有人在背后嘟哝:“斯卡利为什么不让那家伙闭嘴呢?”

关于Macintosh的销售方向,乔布斯和斯卡利之间也有不同的看法。斯卡利希望Macintosh像IBMPC那样主打商务客户,而乔布斯却不愿冷落了普通个人消费者。Macintosh发布后不久,苹果在夏威夷的瓦基基(Waikiki)海滩举行销售会议。当时,斯卡利刚刚在全球范围招聘了2500名销售人员,以便向商务客户推广Macintosh电脑。乔布斯觉得,斯卡利主打的销售方向是错误的,但他又很难说服斯卡利。在夏威夷的第一个晚上,两个人就在晚餐时因为这件事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脑子里总是充满新思维的乔布斯明显不喜欢斯卡利所擅长的传统销售和分销模式。有一次,乔布斯和联邦快递(FedEx)创始人兼CEO弗雷德?史密斯(FredSmith)一起吃饭时,史密斯提到,IBM正在考虑用联邦快递做中介,建立从工厂到客户的全新直销模式。听了这个新思路,乔布斯眼睛亮了。他立即找到斯卡利,说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直接在苹果电脑生产工厂旁为联邦快递修一条专用的飞机跑道,刚走下生产线的Macintosh电脑就可以直接上飞机,以最快的速度飞向全球每个客户手中了。乔布斯觉得,自己的设想简直就是天才创意,可以节省维护庞大分销渠道所需的巨额资金。斯卡利却觉得,乔布斯脑子里装的都是些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呀!斯卡利说:“这怎么可能!”

对于两人之间的分歧与权力纷争,包括马库拉在内的董事会成员也逐渐担忧起来。1985年年初,董事会在评审斯卡利过去一年的工作情况时,坦率地对斯卡利说:“你做得非常棒,只有一点除外——你似乎不是一个人在管理公司。”

真正的危机还是出在Macintosh电脑上。无论是斯卡利还是乔布斯,都被Macintosh初期的成功冲昏了头,没有看到隐藏在深处的危机。

苹果并不缺头脑清醒的人。从施乐请来的计算机科学家,早在1968年就提出过笔记本电脑概念设计(Dynabook)的阿兰?凯(AlanKay)便是其中一位。阿兰?凯仔细分析了Macintosh电脑的不足,并直接在斯卡利的办公桌上留了一张便条。阿兰?凯告诉斯卡利,Macintosh的设计非常好,但内存配置严重不足,单软驱设计不方便使用,就像一辆只能装1升油的本田汽车,即便发动机再好,也只够带你去街区另一头兜个圈子的。内存的不足甚至制约了Macintosh上的软件开发,开发者必须使用Lisa才能方便地开发Macintosh上的应用程序。相对于IBMPC,Macintosh严重缺乏办公软件的支持,且与IBMPC不兼容。所有这些不足终有一天会暴露出来,影响Macintosh的销售。

乔布斯当然知道这些技术上的局限,但总是一副不以为然的架势。斯卡利看到了阿兰?凯的便条,但他觉得,市场和销售才是当务之急,改进Macintosh软硬件的优先级并没有那么高。

与此同时,销售部门也向斯卡利反映了Macintosh在营销上的弱点。Macintosh并不像AppleII那样支持各式各样的扩展设备,同时,Macintosh的操作非常直观,不需要太多培训。但事实上,销售扩展设备和提供培训服务,是当时计算机零售店的两大利润来源。正因为如此,计算机零售店里开始流行一种奇特的做法:先用漂亮、时尚的Macintosh电脑把客户吸引到店里,然后,再向客户推销更便宜、实用,对店家来说也更有利可图的IBMPC。

转折点出现在斯卡利和乔布斯对下半年销售形势的预估上。1984年年中,乔布斯找到斯卡利,在白板上根据Macintosh前几个月的销售增长趋势,画了一条连续增长的曲线。乔布斯肯定地说:

“根据目前的增长趋势,到年底圣诞季的时候,每月大约可以卖掉8万台Macintosh电脑,这样,加上AppleII的数字,苹果一个圣诞季的销售额可以达到10亿美元。”

“告诉我,”斯卡利带着怀疑的口吻说,“你为什么相信,目前的销售增长势头会一直保持到圣诞季?”

“当然会,”乔布斯的语气不容置疑,“这两年全球的电脑销售只有一个关键词,就是‘增长’。电脑正在真正渗透到每个普通人的生活里。尽管如此,已经销售的电脑数量,和可以买得起电脑的家庭数量相比,还小得可怜。无疑,个人电脑将在今后几年保持更强劲的增长。”

“嗯,这趋势倒是没错。”斯卡利说,“但即便总体销量增长,竞争依然激烈,为什么Macintosh一定能赢得竞争呢?”

“这还用问吗?”乔布斯说,“和IBMPC相比,Macintosh领先整整一代。为什么用户放着领先一代的电脑不选,要去选过时的IBMPC呢?”

对于乔布斯的自信,斯卡利虽然有些疑问,但总体上还是认同的。除了阿兰?凯所担心的那几件事以外,似乎没有什么理由,能让Macintosh输给竞争对手。但如果假定乔布斯对销售增长的预测是正确的,那就必须解决另一个棘手的问题。苹果根本没有月产8万台Macintosh电脑的能力。

“怎么样?为了每月销售8万台的预测,我们放手一搏,扩大投资,增加产能?”斯卡利谨慎地问乔布斯。

“当然!我们当然要放手一搏!”乔布斯斩钉截铁地说。

1984年最后一个季度,苹果公司的销售额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10亿美元,但6983亿美元的数字也非常可观。只不过,在所有销售收入中,70%来自AppleII,这对于乔布斯和他的Macintosh而言,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同类推荐
  • 中国历史名人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之九

    中国历史名人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之九

    清代文学与发展的标志主要表现了在小说领域上。《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等作品,对封建社会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无愧为传统的文言小说和通俗小说的集大成者,而其作者蒲松龄、吴敬梓、曹雪芹也是本卷所要重点评介的人物。
  • 华人十大科学家:华罗庚

    华人十大科学家:华罗庚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世界著名数学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中国江苏金坛县。1985年6月12日,因心脏病突然发作,于日本东京病逝。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华罗庚》由李景文编著,是“华人十大科学家”系列丛书之一。《华罗庚》记述了华罗庚的成长之路,他的童年时代,他的求学历程,他的梦想,他的探索与实践,他的勇敢为人类带来了认知世界的曙光。
  •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弗洛伊德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弗洛伊德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是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精神分析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产生的一种以研究无意识心理现象为出发点和核心的心理学说。
  • 刘邦与汉初三杰

    刘邦与汉初三杰

    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出身于平民的最高统治者。他的开国之业是建立在有效地控制部属,使之各尽其力,各逞其能,终于消灭强敌,成就了伟业。
  • 流氓天子大PK

    流氓天子大PK

    刘邦出身草莽,朱元璋是个放牛娃;他们白手起家,一个成为大汉天子,一个坐稳大明天下;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创业者。假如穿越时空,把这两个人放在一起,我们会发现历史惊人的相似,却又有着迥然的不同。
热门推荐
  • 孤岛疑云

    孤岛疑云

    一位致力于生物学研究的教授带着自己的得意弟子前往一个叫箱岩的荒岛进行勘探与研究,箱岩的特异的风土人情以及多年前发生的奇异之事,吸引了师徒俩且使他们欲罢不能,先是一对来岛上观光的男女意外横尸野外,事过不久,教授竟溺水身亡,画家也随之东窗事发,年轻主人公陷入了一个难以摆脱的恐怖迷津,这一切到底是如何发生的?一个远离尘嚣的孤岛是一个世外桃源?还是一个惊悚蚀骨的可怕深渊?孤岛旅社突然来访的那两个神秘的男子到底何人?教授的死亡到底是自杀还是他杀?
  • 重拾旧时光

    重拾旧时光

    十年前,陆铭轩悄无声息的从林木夕的生命里消失。她执着的选择了等待;十年后,他华丽转身,更名换姓,高傲冷漠的再次闯入她生命,她以为爱情再次降临,然而,他如恶魔,一步步毁了她的一切。十年前的旧事被重提,揭开的是怎样的真相?他又为何会变成现在这般??
  • 王爷的倾城妻

    王爷的倾城妻

    一个女大学生在一场车祸中穿越到了历史未记载的国家,她本是世上的第一美人却红颜薄命,在受不了被太子退婚后投入宅院里的荷花池内,当第二天被寻到时已断气许久。而她却在大家都以为没救时醒了过来,并且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 魔兽佣兵

    魔兽佣兵

    这是佣兵的世界,也是斗气与魔法的世界,魔兽山谷危机四伏,人类社会群雄纷争,赌上佣兵的荣耀,开创一段传说。
  • 关公崇拜溯源(上下)

    关公崇拜溯源(上下)

    本书即秉此宗旨,取法乎上。文学研究过去涉及这一课题,主要是从三国戏曲小说故事分析人物形象,或者是以民间叙事角度,从传说入手探其流变。这当然都是必要的,但也只能反映出近现代关羽传说的形态,而不能体现出历史的传承和曲折。作为一个长期的,影响广泛的“活”信仰,关羽的形象从来没有封闭凝固在文字或传说中,而是不断发展变化。如何将各个不同时代的关羽形象,恰如其分地放置在具体生成的背景之中,凸现其变化的因果联系,以及与同时代其他宗教、社会、民俗、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的互动影响,然后又如何展现在文学艺术之中,才是更富于挑战性的课题。
  • 嫡女有毒:特工神医大小姐

    嫡女有毒:特工神医大小姐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美女特工,一朝穿越,成为萧府的废材大小姐。太子退婚,娘亲病重,姐妹欺凌,受尽世间欺凌?柔弱不堪,天赋愚笨,废柴草包,看尽天下白眼?命运由她,不由天!又岂能任人欺凌?她,闯天牢,逛妓院,刺探各国情报,降服各路高手,一朝崛起,成为新的势力。他,天之骄子,霸气凌厉,掌控着天下的一切,却偏偏遇到了无法掌控的她。棋逢对手,是纠缠不清?还是相爱相杀?且看妖精对腹黑。
  • 康熙十讲

    康熙十讲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他名曰守成,实同开创。他勤于国事,好学不倦,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他所开创的“康乾盛世”是中国古代的顶峰,是中国古代几千年发展的制高点;他励精图治,把清朝带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康熙曾是一个与天花夺命的幼童,一个拥有天下却要忍气吞声,日日如同行走于钢刀边缘的少年;他也曾是一个力排众议果断撤藩,却又在漫长的战争中险些丧失了勇气的青年;他还是一个收复了台湾,驱逐了沙俄势力,又平息蒙藏地区动乱,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统一的中年人。同样是他,一生英明果断却在晚年陷入继承人的旋涡之中。
  • 信子花开,你我再次相遇

    信子花开,你我再次相遇

    一个四岁的小女孩,从小被爸爸妈妈卖掉,还未等买主上门,早就拿着钱离开了,而她却被当时的第一杀手漠芊荨带到杀手培训基地“迷岛”,经过二十年的培训,她早已经超过了她的老师漠芊荨,如今,出门在外,物是人非,在寻父寻母的过程中,她能够相信自始自终都陪着她的那个男人吗?
  • 太古仙王

    太古仙王

    身负单异双灵根的徐淼,在村子遭受灭顶之灾后,踏入修真界,历经磨难,只为修仙,却发现成仙才是最大的骗局。仙路断绝,伪仙当道,徐淼的身世终揭开真相,放弃仙格,投身入世,只为应劫而生,护佑芸芸众生。且看徐淼如何突破万难,重掌仙界!
  • 考试大作弊

    考试大作弊

    本文说的是某男银非要作弊,某女银非要抓作弊,一来而去,冤家路窄,没事找事,最后反倒成就一场恋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