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3100000021

第21章 二十、他们说《非诚勿扰》 (2)

最后说一句,跟孟非,这个到现在还没说过一句话的同行的缘分。那是在去年的这个时候,在“非诚”偶临小吉的时刻,我的一篇拙文,偶入孟非先生法眼。所以说,是文缘。与这部书的缘分,也来自这篇记录了当时情境的小文章,现在看起来,虽时过境迁,但是还能隐约看出一个观众对于她所钟爱的《非诚勿扰》的那分不舍和守望。录在最后,以为念。

2、本色孟非

张红军

接到孟非的电话,让我为他的新书写一篇短文,评价他和《非诚勿扰》栏目。我欣然接受。但是挂了电话,心里却犯了嘀咕。说实话,尽管这些年来和孟非交往还算密切,但《非诚勿扰》节目我却很少看——不是不喜欢,而是已经养成了不大看电视的习惯。不过转念一想,凭着我对孟非的了解和对早期《非诚勿扰》的印象,加上这两天恶补一下最近期的节目,应该不会有什么大的偏差。

我跟孟非认识已整整十五年。自二零零一年他主持《南京零距离》成名之后,我曾在各种报纸杂志上看过很多写他的文章。印象最深的是“励志篇”:奋斗史、励志小说范本、人生励志剧,云云,甚至还有“青蛙变王子”之说,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

我理解一些记者和写手们“提炼主题”的苦心和“读者本位”的技巧,但我总觉得,那些文章中“合理想象”的成分太多、太过。孟非成名前的生活远没有文中描绘的那么艰辛和痛苦,他的成功也绝非“超越自我”、“奋发图强”的结果。在我看来,从默默无闻到光芒四射,从“孟记者”到“孟主播”再到“孟爷爷”,十五年来,除了不同岗位的经验积累和不断丰富的人生阅历,孟非从来都是这个孟非,本质上说他从未改变过自己,一切都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只不过,不同的平台为孟非提供了发挥他不同长处的机会,而《非诚勿扰》,是这些平台中最能体现孟非本色的一个。

本色之一:睿智幽默、真实自然

就我熟悉孟非的这十五年,睿智幽默始终是他魅力的源泉,这也是他最终踏入“娱乐圈”并在全国一举成名的首要因素。

在孟非的微博中,很多粉丝直言不讳:看《非诚勿扰》就是来看孟非的。有网友还在网上开出《幽默孟非》的专栏,专门收集孟非在节目中的幽默语录。的确,在每一期《非诚勿扰》中,孟非的睿智幽默都是信手拈来。

仅以二零一一年六月十八日、十九日的《非诚勿扰》为例:“……所以我觉得我们《非诚勿扰》的服务功能不仅仅是相亲,还有‘催婚’的功能”、“你到超市打酱油也穿成这样啊”、“在传媒大学学工商管理,出来都当台长啊……我们先认识一下,留个好印象,谁知道呢?对不对”、“请四号‘运动员’发表获奖感言”、“我少说她两厘米,你(乐嘉)非要说她一米九二,一点儿都不善良”、“你刚才那段英文说得特别好,因为我听懂了!那什么你把那个中文意思说一遍,我看你说得对不对”……尽管我尽可能一字不落地用文字把这些话复述出来,但其效果显然与节目中的相去甚远。究其原因,除了缺乏节目中的语境之外,更重要的,是缺少了孟非说这些话时的语态和表情——语气的变化、挑动的眉毛、一脸的坏笑……他的幽默甚至要“飞一会儿”才会被大家体会。

在同一期节目中,乐嘉说有一个母亲教育孩子的方式是让孩子自己去体验,比如通过吃辣椒来体会辣的滋味。这时,一直跟他“持不同意见”的孟非坏笑着跟了一句:“也有的人经常告诉孩子,二百二十伏的电是不能碰的。”

我一直认为,孟非诙谐幽默的本事是天生的,至少在他成名前多年就已经展露无遗。如果你穿越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江苏电视台二套(城市频道的前身),推开一个办公室的门,看到一小堆人围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哈喇子直流地听着一个人白话,一般来说,那人一定是孟非:

只见他衣着光鲜,打扮得一丝不苟,头上或是戴一顶棒球帽,或是干脆露着亮堂堂的脑壳,正用纯正的南京话绘声绘色、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他自创的“段子”(很多都是他自己的经历)。每当人堆中发出阵阵爆笑,他便趁机悠然地吸上一口“万宝路”,在众人急切的目光和催促声中继续刚才的故事,直到曲终人散大家满意而去。

有时候,突然的工作任务会打断这一过程,或是让少数人错过,于是总有一些人要求他事后补上。而实际情况是,每次“重播”的效果都与“首播”相差无几,甚至还因为偶尔的插嘴让整个流程变得更加充满“抓人”的力量。而此时,对那些已经听过的人来说,听“重播”的乐趣不仅在于重温听故事本身带来的快乐,而且还多了观察别人大笑的机会。个别小兄弟还会在孟非抖出包袱之前提前发笑,每当此时,孟非总是停下来,把大家的目光引向正张嘴大笑的某个人,而这时,又会带来无数的笑声。

孟非的睿智和幽默给人以真实自然的感受,而这又恰恰是因为真实和自然一直是他所追求的。不论是在《南京零距离》还是在《非诚勿扰》,不论是在工作时还是在生活中,孟非讨厌虚假和做作,讨厌“端着架子,故弄玄虚”。“没有感受的话不要说;不能让自己感动的话,不说。我要写这个东西,至少要说服自己。……我说的,起码应该是真实的。”将他当年那句当新闻主播时说的话稍作改动,就可以看出《非诚勿扰》中他的幽默缘何会真实而自然。

本色之二:旁征博引、表达精准

在孟非诸多的“被励志篇”中,都经常提到他的高考成绩。据说当年他的语文成绩仅次于江苏省文科状元,而数理化三科总成绩却不足一百分。高考落榜,只说明他理科太差了,而他的语文水平,却比当年大多数考上一流大学的同学都要高出不少。在《南京零距离》任主播时,每天的《孟非读报》都是他自己动手完成的。每天一千多字,单是写出来就已经不简单,何况节目还成为收视率的最高点!没有点儿“真功夫”,没有优秀的文学功底,是绝难做到的。

在各种文体当中,孟非最擅长的是杂文。他的文章不仅言语犀利、泼辣老到,还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不论是正论还是杂感,立论或是驳论,总是有理有据、切中要害,给人以痛快淋漓、恰到好处之感。至今,孟非的博客中还时常出现此类精妙的时评文章。

扎实的文学功底,宽广的知识面,使得孟非在《非诚勿扰》中经常旁征博引、左右逢源。比如当一位自称作家的男嘉宾说“鲁迅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吧”,孟非接道:“这句话好像是一个叫但丁的人说的,鲁迅只说过:世上本无路……”当一位美国男嘉宾背毛泽东的诗“卡壳”时,他会悄悄地提示他……这样的例子,恐怕孟非的粉丝们不胜枚举。然而,孟非的旁征博引却没有让人产生“掉书袋”的感觉,相反,他的表达既通俗又精准——精准见功底,通俗是追求。

在二零一一年六月十八日的《非诚勿扰》中,当一位男嘉宾因为开了一个玩笑被误解而失败退场后,乐嘉对孟非说了这么一句话:“很多人在表达幽默感的时候,经常会被别人曲解……你每次说话,都能非常精准地传递你极其细微的那些幽默感,你是怎么做到的?”节目中孟非没有回答这问题,显然乐嘉也不是真想要问出个究竟来,因为这毕竟不是可以简单复制的能力。

我的一个同事,一位六十多岁的文科教授曾感慨地跟我说过:“孟非的表达能力太强了!同样的感触,他总是能以最精确、凝练的语言表达出来,一语中的。换了我,意思可能也能表达出来,但没他那么准确和简练。”不论是在节目里还是在生活中,孟非突出的表达能力一直是我“羡慕嫉妒恨”的对象。

追求通俗易懂,让传播变得通畅无阻,一直是孟非追求的目标。他曾经讽刺过故意把话说得让人听不懂的“浅入深出”型的人:“知道他们所说的‘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器官作用于审美主体,从而产生审美愉悦’是什么意思吗?就是‘花开了,好看’ !”在《非诚勿扰》中,“他的意思是说”是孟非出现频率很高的语言,这也正是他坚持平民化立场和通俗化表达的最佳注脚。

本色之三:平等交流、言行得体

我总觉得,《非诚勿扰》就像是一场目的明确的“宴请”,在主办方的精心组织下,男女嘉宾要在很短的时间里秀出自己以达到交友的目的。它既不能像朋友聚会那样恣意随性,也不能像商业谈判那样严肃拘谨。主持人既要避免可能会出现的冷场,以保持场面的活跃和轻松,又不能喧宾夺主,让嘉宾成为被摆布的棋子。同时,由于嘉宾们来自各行各业,其社会地位、人品修养、文化水平等方面千差万别,甚至每个人都可能代表一个群体的特征,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得罪一大片。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主持人言多不失并在笑声中把事办了,压力可想而知。

面对这样的挑战,孟非以人人平等的立场、悲天悯人的情怀和言行得体的高情商成功应对,不但化解了可能存在的不和谐因素,还在不经意间传播了健康向上的价值观。

“从刚才二十四号的表现,我们理解了四个字的含义:争取幸福!”

“这个世界上,成功对一个男人而言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未必是唯一重要或者最重要的事情。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我们爱的人和爱我们的人,他们在乎我们的感受,与我们是否成功无关。”

“拒绝是我们每个人在人际交往中都会遇到的情况,无论是委婉的还是直截了当的,都应该记住一点——尊重别人。”

“看起来你的运气是差了点儿,别太在意。”

……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寓教于乐,不是任何一个主持人能做到的,但是孟非确实一直在践行。有的新闻主播,可能只会说教,有的娱乐主持人,可能只会搞笑,而真的能将一肚子墨水喷洒得如此有格调的,目前我只知道孟非。”

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情商水平高的人具有如下的特点:社交能力强,外向而愉快,不易陷入恐惧或伤感,对事业较投入,为人正直,富于同情心,能认识和激励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无论是独处还是与许多人在一起时都能怡然自得。在我看来,这些特点孟非身上几乎都有,这也正是他能够胜任《非诚勿扰》节目并提升节目品牌影响力的内在保证。

应当说,《非诚勿扰》取得成功的因素很多。诸如节目定位满足了“剩男”、“剩女”泛滥的语境下的社会心理需求;“剧情+话题”的模式使节目节奏感强、悬念感强、现实感强、信息量大;音乐、舞美配合恰当……然而,即便不论“主持人是一档节目的形象符号”这一命题,任何人都不会怀疑“孟爷爷”的强大气场对节目的贡献。

如今,孟非的名字已是家喻户晓,单是新浪微博上的粉丝就有好几百万。有一次,凌晨时分,他发了条微博:“我没睡呢,有没睡的都来说说,这会儿在干吗呢?”半个小时之内,评论就有上千条之多,当真是一呼百应!如此盛名之下,孟非却依然能冷静超然,不失本色:“我干的每一件事都不是我的意思。我很被动,听天由命。”

正像女人“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一样,孟非最可贵的,是在红地毯上走多了,却依然能很适应地走在马路上。

同类推荐
  • 民国红伶往事

    民国红伶往事

    说是风流往事,然而更多的,只是红颜已逝的悲悯感怀,与不再纯净的现世现实所给予我们对于民国那质朴爱情的憧憬。佳人的爱情,沉淀于乱世。乱戢,收藏着佳人的泪与心情。看她们过往曾经的故事,就像在听一首老歌,品一杯好洒。眼前不自觉的掠过旧上海的歌舞升平,老北京的朴素大气。那些穿着旗袍的女子画着精致的妆容,慢条斯理的走卜民国的舞台。浅浅一笑,便笑得民国惊了天地,满眼满心,都是温柔的欢喜。
  • 风情动春秋:传奇女子

    风情动春秋:传奇女子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犹如一座巨大的宝库,记载着炎黄子孙创造历史、改造世界的辉煌业绩,同时也演绎着如歌如梦的天地玄妙。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既有帝王将相,又有风流才女;既有民族英雄,又有汉奸败类;既有文化名人,又有商贾巨擘。他们或指点江山,叱咤风云;或金戈铁马。纵横千里;或美艳绝伦,万古伤心;或洛阳纸贵,教化万民;或遗臭万年,流毒四方……这些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既向读者展示了他们的品格和韬略,又引起了后人的沉思。
  • 王安石传奇

    王安石传奇

    本书为长篇小说,以史话本的形式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和艰难曲折过程,歌颂了他的政治风范和历史贡献。
  • 读懂陈独秀

    读懂陈独秀

    本书沿着这样的体例——“言行大事记人物小传著作精选”。巧妙而精到地展示了陈独秀先生的全貌,是一套生动活泼,而又全面了解陈独秀先生的读本。其中:“言”、“行”取微博体形式,“言”即名家精辟精彩的言论,“行”则是彰显名家个性特质的行为。“大事记”是名家所历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活动、学术活动等,记录他们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人物小传”是对其一生经历的概览,尤其侧重于他们的成长、求学、治学等方面的经历。“著作精选”则是最能体现他们文化贡献的代表作品的选摘汇集。
  • 中国历代张天师评传(第2卷)

    中国历代张天师评传(第2卷)

    本书论述并总结了自第十二代至第三十代张天师的生平事迹、道法特点,以及他们对其所处时代的社会贡献,并对他们在中国道教史上的历史地位作出了客观公允的评价。
热门推荐
  • 十五年等待候鸟之青春无悔

    十五年等待候鸟之青春无悔

    黎璃究竟是去了国外还是去世了呢?“裴你一生,永不分璃”这个诺言还会实现吗?黎璃又是否会战胜病魔?回归的爱情是否能够挽回几个年轻人的心?最终有情人是否终成眷属呢?想要知道答案就敬请锁定《十五年等待候鸟之青春无悔》给你一个答案…
  • 星河封印

    星河封印

    纪元二十年,科技来没有发展的世界。一个安详的夜晚,天上的星星闪闪发光。忽然从银河中射下一到银色的光芒,一束束光分别照应再每地的孩子的额头上,人们都很惊恐不安,大人在为孩子们担心着。
  • 社会生存学

    社会生存学

    在现实社会中,“生存”的道理,技能。人生中处处洞明,皆学问。
  • 落花季,像风像雨像你

    落花季,像风像雨像你

    先小雨有个青梅竹马,可能也已经不记得了,这么多年来,那个他,一直在等候,看风,看雨。等候再一次拥抱,再一次欢笑。
  • 星河主宰

    星河主宰

    天文学家云阳意外穿越到一个除了星河宇宙之外和前世完全不同的新世界,在这里,武道强者可以以肉身在外太空生存,可以用肉身在不同的星球之间旅行,造访神秘的火星,庞大的木星或者遥远寒冷的冥王星,可以用肉身靠近太阳,亲身感受太阳的强大和威严,又或者探访神秘的白矮星和中子星,进行黑洞探险……————————————————新书《地球纪元》已发布,大家可以点击一下上方“作者信息”四个字,就可以看到新书链接了,求票求收藏!新书《地球纪元》已发布,大家可以点击一下上方“作者信息”四个字,就可以看到新书链接了,求票求收藏!
  • 轻武时代:萌萌西洋剑

    轻武时代:萌萌西洋剑

    “因果。如同一张透明的网,将我束缚,无法挣脱。我心中那无尽的悲凉,和饥饿时刻提醒我还活着。”燕凌风看着眼前残破荒芜的寺庙。如果自己就这样死去,会不会有人来把自己埋葬。然后给自己立下一块墓碑,在上面写道,死亡时间:穿越后,第十五天深夜。死亡地点:古代地球上。墓志铭: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 历史快餐.九世纪:文化热潮

    历史快餐.九世纪:文化热潮

    9世纪注定是不凡的世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文明间的交流大大加快。虽然阿拔斯王朝开始衰落了,但是阿拉伯文明却越来越具有影响力。中亚的争夺战充分显示了阿拉伯文明的巨大影响力,同时这种文明的交锋中,本身就是一种文明传播的小高潮。尤其当百年翻译运动开始后,更兴起了一股文化热潮。在这场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传播热潮中,唐王朝却因为内政的衰败难以推动,只在旧有的天朝体系中有剩余的影响,日本孤岛则逐步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 月光倾城

    月光倾城

    善良美丽的姐姐,任性固执的妹妹,每次都会爱上同一个人的悲哀,到底何时才能终止?无望纠缠的四角恋情扑朔迷离,值得期待!
  • 公民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读本

    公民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读本

    本书分别对当代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作了较为系统、深刻的阐述,介绍了公民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相关知识。
  • 追魂笔记

    追魂笔记

    我叫金半城,一个很俗的名字,一个很普通的人。原本我的人生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直到我在收拾父母遗物的时候意外的发现了一本爷爷留给我的笔记。于是我的生活,我的命运,我的一切都从那天发生了变化。也是从那一天起,我开始了一段不寻常的追魂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