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3100000042

第42章 四十一、神秘的国度

二零零九年,受以色列政府邀请,我随江苏卫视前往以色列,要在那里拍摄一部向中国观众展示以色列文化、历史的纪录片。邀请函是以色列政府发出的,寄了两份,一份邀请江苏卫视派一个摄制组去拍片,另外一份指名邀请“孟非先生”。于是,难得从“零距离”每天读报、评论中解脱出来的我,带着无比的轻松和向往,飞向了特拉维夫——雅法,开始了我在以色列这个神秘的国度的难忘旅程。

以特拉维夫——雅法为起点,我开始了解以色列这个神秘的国度。

1、随处可见的意外

经过了全世界最严格的安检、问询和十个小时的飞行,我们乘坐的以色列航空公司的飞机降落在了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雅法(以色列人心目中的首都永远是耶路撒冷,但是由于和巴勒斯坦的争端,很多国家都把特拉维夫——雅法当做以色列的首都,包括中国、美国在内的很多国家的驻以大使馆都设在特拉维夫——雅法)的本——古里安机场。这个机场是以一九四八年以色列建国的第一任总理本——古里安的名字命名的。初入这个国家的时候,我们充满好奇地朝着舷窗外看去,以悠久的历史和整日的炮火闻名于世的以色列,到处是连绵的山脉,灰蒙蒙的房子,一切看上去都很普通。但在之后几天的拍摄和游历中,我最初的看法随时随地就能被现实修正,最后演变成叹为观止。

按照行程,连时差都没有倒过来,我们就要开始紧张的拍摄了。为了方便我们和当地人交流,以色列方面特地安排了一名专职导游陪同,他是台湾人,姓张,是一名牧师,曾经在希伯来大学教书,会用英语、希伯来语和中文交流,历史、宗教方面的知识非常渊博。

拍摄了大半天后,带着一身的疲惫,我也终于可以定下心来仔细审视特拉维夫这座陌生的城市了。车开着开着,张牧师突然指着前方一栋灰蒙蒙的建筑,让我们快看。我抬眼望去,那是一栋类似中国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单位宿舍楼一样的建筑,六七层高,四四方方,也就比大部分筒子楼略好一点儿。我不知道这有什么可看的,只听他平静地说:“那是以色列国防部。”我立刻特别吃惊,因为那栋楼的门口也没有什么指示牌,要不说还真看不出来是那么重要的地方。一车人都感到惊奇,只有他见怪不怪,说以色列的建筑都是这样。

没过多久,车拐了一个弯,前面土坡上又出现了几栋小房子,张牧师的手再次一指:“这是摩萨德。”当时我就肃然起敬了,要知道“摩萨德”可是以色列情报和特殊使命局,在冷战时期,它的活动能力和影响力足以和美国的中央情报局媲美。

车到了吃饭的地方,由于靠近国防部的缘故,餐厅周围的以色列军人特别多。从餐厅的窗户看出去,一对年轻的男女军人正坐在露天长凳上热情似火地拥吻调情,旁若无人,动作的火辣程度如果拍下来定然通不过中国的影视审查。无论怎样,以色列男女军人热情忘我的缠绵成了这顿晚餐中唯一难忘的部分,也改变了我对军人固有的看法。

在以色列期间,我们随时随地能感受到意外。在赶往以色列东北部的卡茨林镇拍摄时,一路上我们不停地看到有坦克、装甲车来回经过,一旁的山上还能看见机关炮的炮头。我偷偷问张牧师,那是什么地方?我们不会有事儿吧?张牧师担心我们有心理阴影,赶紧说:“不会不会,这里是戈兰高地,天天这样,不会突然打我们的。”

戈兰高地?这就有点儿意思了。在我小时候,《新闻联播》里几乎天天都会提起这四个字,这是一块介于以色列、约旦、黎巴嫩、叙利亚之间约一千七百一十平方千米的土地,以色列和叙利亚为了它常年进行着战争。这次真的从这里经过,除了看到有很多铁丝网等军事设施,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

正想着,我的手机来了一条短信:中国移动提醒您,以色列欢迎您。刚看完返回收件箱,又来了一条:中国移动提醒您,约旦王国欢迎您。接着又来了一条:中国移动提醒您,叙利亚欢迎您。这种混乱的手机信号,一下子让我觉得这里真是神奇的所在。

其实,常年和邻居们发生战乱的以色列,一般的国民反倒处变不惊,生活过得优哉游哉。刚到特拉维夫的那一天,我们从有着几千年历史的雅法古城开始拍摄。

以色列有这么一条法律,说是超过一定年限的建筑,产权虽属于公民,但外观不允许随便改动,只允许内部装修,因此,雅法到处存在着历史与现代并存的奇迹。

我们在当地进行拍摄时,一位老先生就在一座用石头垒起来的老房子门前向我们招手,我们进去之后,这位非常热情好客的主人维克多就向我们介绍,他家这栋房子有九百多年历史了,是祖上留下来的。我一换算顿时张大了嘴巴,相当于我们宋朝时期的建筑直到今天还在使用!这简直就是我亲眼见证的奇迹。更让人惊讶的是,维克多把这座老宅子装修得很现代也很舒适,甚至给这栋四层楼高的屋子装上了电梯,墙上还挂着四十多英寸的超薄液晶电视……

交谈中,维克多告诉我们,他去过中国,对中国人的印象很好,看到我们很亲切才向我们招手。他给我们看他的相册,里面的照片都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在中国拍的,在上海,在广州,在很多地方他都留了影,还有一张是他站在北京卖红卫兵帽子的店里拍的。

不光是他日子过得滋润,维克多还说他那片地方住的人都是搞艺术的,最拿手的是做各式各样的银首饰,我感觉那些和中国的小摊上、夫子庙里卖的差不多,没看出有什么特别的,结果一问吓一跳,维克多拿出来的银玩意儿,便宜的在以色列也得要一百多以色列新谢克尔(当地货币),折合人民币居然得六百多!我们全都表示吃惊。

2、神圣的宗教

在以色列的第五天下午,我们终于去了著名的圣城耶路撒冷。印象中它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一直都在争夺它,但真正去了那里,从它带给我们的深切震撼中,我才真切地体会到,那种争夺背后的力量来源。

刚到耶路撒冷,我突然就开始有一种神圣的感觉从骨头里向外膨胀。世界上有三大宗教,为什么除了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把耶路撒冷尊为圣城?为什么两千多年的争夺战下来,全世界还是没有哪个领袖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又为什么它让我油然生起一种顶礼膜拜的感觉呢?

一路上,博学的张牧师向我们介绍了很多让人肃然起敬的地方,我们到了耶路撒冷标志性的建筑之一——阿克萨清真寺外头,站在门口,他一脸敬畏地说:“《古兰经》里真主升天的地方就是这里,穆斯林们为什么豁出性命都要来朝拜,也就是出于这个原因。”

没多久,张牧师又带领我们走向前头离清真寺三四百米的地方。从一条小巷子走进去,在一所大教堂前,又介绍说那就是耶稣受难的地方——圣墓教堂。我看着那座建筑,大脑都有点儿缺氧了。

进入教堂后,我第一眼就看见了一块特别厚的大青石板,没等走近就闻到了它散发着的异香,所有来到这儿的人都在上面摸,以至于石板光滑得像涂了油一样。一问才知道,这是传说中耶稣遗体从十字架上卸下的地点。我出于好奇,也去摸了一下,那时大概是上午十点,结果一直到晚上回到酒店,我手上的香气还浓郁得像洒了半瓶香水一样。

摸完青石板之后出了教堂,再往前走,就看见在一个十字拐角的路口,好多人正围着一堵墙看。我走过去,一眼就看见那面墙上有一块砖头,上面有一个手印,被摸得锃亮。张牧师告诉我,当年耶稣背着十字架走了好几千米,就是在这里快摔倒了扶了一下墙,扶的就是那块砖,留下了这么个手印。

再后来,我们还看到了那堵著名的“哭墙”,许多朝圣者都跪在石墙前低声祷告。我突然想起,一九六七年,以色列特种兵空降在耶路撒冷老城外的一个土坡上,回到故土的他们直奔哭墙。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在祈祷,你在你家祈祷,我在我家祈祷,都在和上帝说话,我的愿望,我的苦难,都在跟上帝说。

那里,距离上帝最近。

在介绍名胜古迹的同时,张牧师还告诉我们,他是研究《圣经》的,对照《圣经》再去了解以色列的历史,《圣经》中有大量内容都能通过考古得到印证。

而我们后来去了拿撒勒著名的天主报喜堂,老先生告诉我,当年圣母马利亚刚刚知道怀孕的时候,就在这个教堂里进行了祷告。有考古发现最早的教堂建于中国的元朝时期,在加加利湖,《圣经》里说耶稣曾在那里沿途布道。老先生又证明,根据考古,那里确实也发现了布道的痕迹。

我听到这里,大脑再次有些缺氧。

3、意外的口福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以色列是个遥远的国度,加上两国民间的交往其实并不太多,所以大部分人对它都感到很陌生。不过,在中国美食扬名世界的当下,中以两国人民起码在吃这片领域,是很有必要交流的。

从第一天到特拉维夫开始,走在大街上我们就能随处看到四个中国字——海鲜、按摩,有中国人的地方都有这四个字。

和中国菜比起来,以色列的菜我感觉价格不菲,味道一般。不过,饭后的茶点倒是让我回味至今。以色列人习惯在红茶里加两片薄荷叶(希伯来语的发音近于nana),喝进去有一股清香的味道,就像刚刚刷完了牙一样,余味悠长。由于我对它特别念念不忘,回来以后,我还特地推广了一下这种红茶的泡法——拿一些新鲜的薄荷叶,在泡红茶之前,放两小片到茶叶里,再用开水一泡,喝完之后一天都唇齿留香,凉丝丝的,感觉特别好。不少人试过之后,都很感谢我。

我们在饭后不光喝了薄荷茶,还品尝了一道像布丁一样的甜品,尝第一口,我就觉得怎么那么好吃呢,于是,马上通过翻译叫服务员过来问甜点的名字,服务员说:“马格碧(希伯来语发中文音叫“马格碧”,英语拼写疑似magebi)。”我一听就愣了,等第二天吃饭,服务员问要什么甜品,我们一行五个人想都没想,异口同声说——马格碧。

就这么在以色列吃了十天,正餐我倒没什么印象,光记得每天都要喝红茶,加上名叫“nana”的薄荷叶,再来一道甜品——马格碧。

同类推荐
  • 一花盛开一世界一生相思为一人

    一花盛开一世界一生相思为一人

    她们有着倾国倾城的容颜,如陈圆圆,令大丈夫冲冠一怒为红颜;她们有着举世惊叹的文学华彩,如严蕊,令无数伟岸男子自愧弗如;她们亦有着侠骨柔肠,如红拂,巾帼不让须眉,可伴壮士戎马江湖……最最让人称道的是她们那浓得化不开的爱,是明知不可饮,不能饮,也要拼却一醉。
  • 创造艺坛神话的摧残明星

    创造艺坛神话的摧残明星

    本书介绍了创造艺坛神话的璀璨明星,人物包括:好莱坞电影奇才,国际影坛第一代功夫巨星,太空独舞,时尚百变女王,舞之女神:篮坛飞人,一代球王,美国人的心灵女王,喜剧表演大师等璀璨明星。通过他们的简介、生平、经典语录、以及影响领袖生平的传奇事件几方面,向读者真实还原明星的传奇人生。
  • 读名人传记悟平凡人生

    读名人传记悟平凡人生

    本书选定的名人,每一个人物,均有充分的历史依据,具体说有五条标准:其一,贡献大小;其二,口碑影响;其三,浩然正气;其四,创始影响;其五,警世取喻。在入选的这些名人中,严格按前述五条标准,再加一个分类遴选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分为若干类,每类按时间顺序排列,用以勾勒人类文明进程的历史轨迹,比单纯的排序具有历史内涵与启发意义。他们或是引领社会潮流的思想巨擘,或是运筹帷幄的政治领袖,或是评点世间万象的文坛泰斗,或是影响后世的科学巨人,或是撩亮人心的艺术巨匠,或是富甲天下的工商巨头,或是影响世人的传奇英雄,林林总总,横贯全世界、全人类。
  • 我只做王雪红:HTC女掌门的商界传奇

    我只做王雪红:HTC女掌门的商界传奇

    《我只做王雪红:HTC女掌门的商界传奇》是首部完整记录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之女,HTC总裁王雪红创业历程的简体中文版传记,完整记述了王雪红不平凡的20年创业历程。身为“富二代”,却没有进入家族企业“台塑”,而是选择了最难的高科技领域独立创业:创建威盛,挑战英特尔;创立HTC,叫板乔布斯;成为全球创业者和“富二代”学习的典范。
  • 强秦弱楚——张仪

    强秦弱楚——张仪

    《强秦弱楚:张仪》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神道天印

    神道天印

    本文属于文风派,故事情节越往后越精彩,环环相扣。
  • 1001次逃婚

    1001次逃婚

    五年的旅程能忘记什么呢,奚苏说不过是一场梦断后,又是一场梦。五年前,她只不过是出门散心却被那个叫做云晟的男人当作是对手的情妇,将她囚禁后深深的蹂躏与践踏。那近乎半月的梦魇,全身的疼痛让奚苏在垂死的边缘终究逃过了他的折磨,远逃国外。五年后她带着荣耀回国……
  • 那就别在爱了

    那就别在爱了

    “苏湘怡?你瞒着余婷勾引林圣邮我可是一清二楚,你他妈的和我一样不干净,说白了你就是一个婊子!婊子你懂么?连自己最要好的朋友的男人你也勾引你不觉得自己恶心么?”余婷双眼空洞看着苏湘怡,“苏湘怡,这是…真的么?你和圣邮…”她死死的咬住自己的唇。“对不起,余婷,我真的不是故意的”苏湘怡倒了下来“余婷,陈笑笑对不起”苏湘怡眼泪留了出来,她拽着余婷的长裙,“余婷,对不起,你原谅我好不好,我真的不是故意的,这件事情是有原因的,余婷”“这都是你们两个自找的,余婷你满意了吧?!这都是你自找的!”许久没开口说话的陈笑笑终于说出了口。“不!”余婷使劲摇头。“我现在是多余的了?我滚还不行么!林圣邮苏湘怡我恨你们”
  • 天之囚笼

    天之囚笼

    王逸又胖又懒,却得遇高人指点,修炼有成。冲出家乡的星球后,发现自己的家乡是一个囚笼,星系也是一个牢笼,冲出星系后还有更大的牢笼...。他一个一个囚笼向外冲,最后他对天大吼:到底能有几层天?有人说:“天有三层。”亦有人说:“天有九层。”还有人说:“天有三十三层。”具体到底多少层没有人能够说得清...王逸应该如何选择?
  • 绝版男佣

    绝版男佣

    叶凡。孤儿一个从小被收养当了大小姐的男佣因为救大小姐被打从而获得神秘的戒指
  • 海底两万里:彩图注音版

    海底两万里:彩图注音版

    1866年,有人以为在海上见到了一条独角鲸,法国生物学家阿罗纳克斯最后发现那是一艘名为“鹦鹉螺”号的潜艇,并且带着仆人康塞尔和一个捕鲸手内德·兰,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这艘潜艇在海底做了两万里的环球旅行。十个月后,这三个人终于在极其险恶的情况下逃出了“鹦鹉螺”号潜艇。
  • 夕阳行

    夕阳行

    行走在末世之初,孤独、迷茫、恐惧笼罩下的他,想要需找心灵平静的地方,无奈心向天堂,身处地域,夕阳西下,四面楚歌,如何行?
  • 虚空血煞

    虚空血煞

    无尽虚空,百族鼎立,人族崛起,上古时期,群神并起,诸神之战,万神陨灭。百万年后,再无任何神的存在,这一切的一切又会从哪里被寻找出来
  • 剑傲江湖

    剑傲江湖

    剑!剑客!一个由剑而开始的故事,也是一个由剑而结束的故事!剑是一切,但是剑客才是根本!剑存在的意义,就是成为剑客手中的剑!
  • Of The Nature of Things

    Of The Nature of Thing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