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32600000019

第19章 荧屏火拼硝烟四起 奇招迭出异彩纷呈

“无线”、“亚视”大火拼,“顶台”、“挖角”、“选美争风”……香港荧屏烽火连天:“欢乐今宵”长盛大衰,举办《劲歌金曲》赛、《少年卡拉OK大赛》发现新人,钦点“四大天王”独霸香港歌坛,“第三度剧场”猛片对冲,转播“奥运”风云际遇,“银弹”“挖角”胜负难分,选美争风闹出“双胞胎”,一部《包青天》更见“六叔”功力眼力……“无线”收视率居高不下。

“无线”与“亚视”的竞争,真可谓是针锋相对,花样翻新,从而燃起了一场场荧屏烽火,令人眼界大开。

两家常用的“招式”大致有如下几种——

招式之一为“顶台战”,也就是所谓的唱“对台戏”,即在电视节目的内容、编排和播映时间上互相顶挤,“合理碰撞”。两台之间的“对台戏”,从一开始就一直唱下来,真可谓是由来已久。最精彩的有以下几次:

“无线”有一个保留节目,就是《欢乐今宵》。这是一个大型歌舞节目,播映时间由晚上10点35分到11点20分,长达45分钟之久。这个节目从开播以来,收视率相当高,广告效益也最好。于是,曾几何时,无论是“丽的”时代还是邱德根的“亚视”时代,都曾多次推出新招,想打败“无线”,夺回观众,结果总是强攻不下。周梁淑怡人主“亚视”之后,便组织了一个《第三度剧场》的节目与“无线”的《欢乐今宵》对撼。《第三度剧场》的内容是专演警匪斗智、激战的剧目,欲以紧张刺激的“火药味”、“血腥味”来混淆、干扰观众的视听,企图吸收和分散观众对“无线”《欢乐今宵》的注意力。

周梁淑怡的《第三度剧场》果然厉害,几场下来,效果显著。这样,就逼得“无线”只有大力革新,才能保持以往的收视优势。

除此之外,“亚视”还曾斥巨额制作费,赴内蒙古拍摄了一部长篇电视连续剧《一代天骄》,内容是描写元太祖铁木真征战称雄的故事。由于该剧集数太多,需要很长的拍摄时间,这就让“无线”以有机可趁。

“无线”在探得这个消息之后,就抢在“亚视”的《一代天骄》上市之前,集中精力,赶拍了一部集数较少的《成吉思汗》,要与《一代天骄》对着干。由于两部电视剧的内容大同小异,所以“无线”的《成吉思汗》就抢先一步,在“亚视”的《一代天骄》之前播放,起到了先声夺人的妙用。结果让“亚视”的《一代天骄》一上市就成了“二手货”。还让人说三道四,认为是抄袭了“无线”的《成吉思汗》。这真让“亚视”有口难言。

两台之间这样的“对台戏”,不仅反映在自制自拍的节目中,转播节目也是如此。如1988年,因转播汉城“奥运”一事,最后竟闹上了法庭。

汉城“奥运会”开赛之前,“亚视”就抢先一步,和“奥连传讯”机构签约,以200万美元的代价获得了独家转播权的专利;同时,通过秘密接触,又以200万元港币为酬,重金礼聘香港体育行家、香港金牌司仪何守信为“亚视”“奥运会”转播节目的主持人。并同何守信正式签约。

当时,“亚视”是一片欢腾,胜券在握。满以为这一招完全可以让“无线”在整个“奥运”期间黯淡失色。由于以前历届“奥运”盛况都是两台联播,这一次由“亚视”独家播出,就可以利用在此独家转播的黄金时段,大卖自己的高价广告,大赚其钱。同时,还有那位金牌司仪何守信,曾与“无线”有十多年的交情,这次能把他抢到手,对“无线”无疑又是一大震动。如果“无线”在这一回合中失利,那么将会元气大伤。

谁知“亚视”这消息一传出,“无线”立即组织反击。

首先,“无线”使出的“第一招”——就是由“无线”的董事长、邵逸夫主席立即亲自出马,郑重地约见何守信,殷勤相待,软语劝解,并晓以其中之利害。此外,竟无偿地给了何守信350万港币,让他在此期间不要“过于忙碌,过一段清闲日子”。何守信惦量了一下,觉得收了“亚视”的200万酬金,需要“忙碌”一阵子;而收了“无线”的350万元,却可以“清闲”一时。另外,他对邵逸夫所说的“利害”也自然心领神会。于是何守信就含笑地收下了邵老板的一片心意,立即到“奥运传讯”办事处要解除同“亚视”的合同。

何守信此举见诸报端以后,“亚视”大光其火,“奥运传讯”办事处也扬言要控告何守信毁约。当时,有些视评家立即在报上抨击何守信,认为他此举无疑是自毁形象,何守信变成了“冇守信”。搞得广大电视观众也对此哑然失笑。

“无线”的“第二招”就是要求解除“亚视”的独播权。

“无线”先向政府有关当局申诉和申请,要求一如既往,与“亚视”联播“奥运”;并且上诉香港最高法院,要求得到公正解决。“无线”的这一要求当然是既合乎观众要求,又合乎法理观念。如果法院裁决同意联播,等于宣布了“亚视”企图独播的一切努力均为泡影。后来,在几次诉讼过程中,由于双方僵持不下,出现了三种可能:一是“亚视”独播,二是两台同播,三是两台都不可能播。

第三种可能自然是不得民心,弄得广大电视观众忧心忡忡,担心欣赏不到“奥运会”的精彩节目。因此,大家都十分留意法庭的最后裁决。结果,经过多次协商,法庭最后的裁决终于出来了,那就是“两台同播”。

这种结果对“无线”而言,当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不幸的是却让“亚视”竹篮打水一场空,空欢喜了一场。不过,虽然两家电视台是一喜一忧,但是对广大的电视观众,尤其是对那些体育爱好者而言,却是皆大欢喜的圆满结局。更让他们开心的是,未看“奥运”,却先看了一场子“好戏”。

“无线”挫败了“亚视”的“独播阴谋”,自然是欢欣鼓舞。不过,在后来“奥运”转播期间,还是“亚视”占了上风。“亚视”聘用了港岛体育界的知名人士刘家杰、顾纪筠等人做司仪,让他们的节目播放得有声有色。“无线”最后也并没有聘用何守信,而是启用了“无线”自己的当红艺员汪明荃做领衔司仪。在这一点上,“无线”显然是用人不当——“亚视”的刘家杰,在司仪方面与何守信齐名。“无线”的汪明荃虽是无线“阿姐级”的当红艺员,尽管伶牙俐齿,不愧为金牌司仪人才。但是常言道“隔行如隔山”,汪明荃对体育运动并不是那么懂行,即使有体育专业人士做她的搭挡,但在播出时,有时却难免照本宣科,不敢即兴发挥,效果也就难尽人意了。

两年后的1990年,两台为转播意大利世界怀足球赛时,又起风波。这一次两台在转播权上没有争议,是两台同时转播。不过,事先“无线”却捷足先登,远赴加拿大,再次重金聘请此时远在加拿大的金牌司仪何守信回港当主持。不过“亚视”也就地取材,启用了香港才子黄沾。黄沾在香港素有“才子”之称,此人口才极佳,满腹经伦,不过就是在足球知识方面稍逊于何守信。两台其它的司仪人员和聘请的足球界嘉宾,也都势均力敌。

但是,后来在转播时却出现在了戏剧性的变化。“亚视”为了弥补缺陷,竟抛出一个杀手锏来——当场宣布,为满足广大球迷“睇波”(观看球赛),在转播球赛的节目中,一律不插播广告。“亚视”的这一招真是投球迷之所好,大快人心,争取了大量观众。年亏损达数亿元的“亚视”不惜血本,出此高招,真是惊人之举。于是,果然赢得信誉,致使“亚视”的收视率激增。

1992年“奥运会”在巴塞罗那举行,“无线”和“亚视”又准备大动干戈,决一雄雌。于是,都把这一年视为“奥运年”。两台的转播筹备工作,几乎是从上届汉城“奥运会”结束之时就开始了。经过四年的精心准备,在这一年又上演了一出扣人心弦的“龙虎斗”。

1992年新年伊始,“无线”就开始秘密“练兵”,对外密而不宣。在3月11日的记者招待会上,其“奥运会”节目统筹经理赵崇文第一次向新闻界透露,“无线”将投资2500百万港币转播“奥运会”,其中最主要的开支就是用作添置器材和租用两条卫星线路。“无线”将代表亚洲广播协会,向所有的会员提供奥运片段。因此,“无线”成为亚洲广播协会总部。

“亚视”则早在同年2月,便为转播“奥运会”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3月份,特邀内地“体操王子”李宁前来香港参加宣传活动,并派员带队赴内地及台湾采访运动员的集训情况,同样是精心策划,秣马厉兵,决心对撼“无线”。

待到1992年7月25日,在巴塞罗那“奥运会”拉开战幕的那一瞬间,“无线”与“亚视”新一轮的角逐也在战云密布之中再燃烽火。后来由于“亚视”后继乏力,又加上内乱骤起,使许多措施都只能是“雷声大,雨点小”,故使其收视率比转播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1990年的世界杯足球赛和1989年的北京“亚运会”都要低。

在这场“运动战”(指“运动会”)的第二个回合中,“无线”又占了上风,让“亚视”战绩平平。

从上述的几次交手不难看出:两台的“顶台战”的确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几乎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

“无线”与“亚视”对撼的招式之二为“挖角战”。

金峰先生经常写一些两台争霸斗狠的文章,刊登在《香港风情》杂志上。其中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

亚视重组之后,可以说不惜一切努力向无线大肆挖角,而且“战绩辉煌”。这种挖角对象,既有台柱角色,也有一般角色、息演艺员,除了幕前人员还有幕后人员……亚视挖角实施的是“银弹”(高薪重酬)政策,企图使无线的面目全非,徒余一批陌生面孔。而那些观众熟悉的,喜爱的面孔都出现在亚洲荧屏上。如若再加上组织有分量的节目,广大观众便会被吸引到亚视一边来。正是这个原因,亚视的收视率在不断上升,此长必彼消,无线岂能不紧张?

……

金锋先生的这番高论,的确道出了香港当年“无线”“亚视”两家电视台“挖角战”之一斑。

由于“亚视”的“当家掌柜”周梁淑怡来自“无线”,与“无线”的老班底彼此熟悉,且关系良好。更加之“亚视”又有“银弹”为诱饵,“无线”的新老艺员、职员,岂能不见钱眼开,为钱所动?所以,有些艺员一旦同“无线”的合约一满,自然就会改换门庭,择枝而栖。尤其是“亚视”自股权易手之后,更是以重金出击,频频得手。先后从“无线”“挖”去的“角儿”有沈殿霞、郑少秋、卢海鹏、林建明、李香琴、谭炳文、任达华、黄日华、刘丹、秦沛、高雄、贾思乐、麦丽红、何美婷、梁思浩、何玉莲、李丽蕊、麦洁文、狄宝娜·摩亚、戚美珍等人,使其演艺队伍一下子人强马壮。

面对“亚视”的“银弹战术”,“无线”一时人心浮动。然而“六叔”邵逸夫则处变不惊,并没有惊慌失措。想到当年自己刚来香港,就举起“银锄”,大挖陆运涛“电懋公司”的班底,轻而易举地挖去他的台柱子林黛时,他不由得成竹在胸。有一次,他笑着对自己的部下说,你们不要被他们吓倒了。要说“挖角”,我可是他们的师傅啊!

于是,他也果断地使出两招:一是“挖”,二是“捧”。

邵逸夫的所谓“挖”,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大挥银锄向“亚视”挖去。

1988年汉城奥运会期间,“亚视”女演员顾纪筠女士因在汉城采访中表现出色,受到香港传媒及观众的好评,一时成为电视媒体的风云人物。于是,邵逸夫立即派出“无线”高层人士,趁赴汉城慰问本台采访队之机,私下里约请顾纪筠见面,力邀她“弃暗投明”,一时间成为香港娱乐界的新闻。继此之后,“无线”果然成功地从“亚视”方面,“挖”来了王伟、梁舜燕、文雪儿、余安安、吴刚、罗乐林、陈奕诗等人。连亚视的节目总监李兆熊,后来也从“亚视”跳槽,成了“无线”的麾下之臣。

除了“挖”之外,邵老板的第二招“捧”更是出其制胜。

当年在影坛时,在他的“邵氏公司”,一手捧红了多少名不见经传的影星,从而使他的“邵氏影城”群星灿烂。如今他在“无线”,又是力捧新人。邵逸夫认为,走了老角,可捧新角。这样,不但会让“无线”的演艺班子永不衰败,同时也会使香港演艺圈后继有人,这可是一举两得的无量功德。

为了培养和造就新的新一代的歌星和影视名星,“无线”举办了一个和《欢乐今宵》一样的长寿音乐节日——《劲歌金曲》。这个节目每天都在“节目预告”中宣传,并在入夜时分播出,一时激发了歌星和歌迷的极大兴趣。

同时,《劲歌金曲》每季度都要举办一次“季选”,每年度都要进行一次“年选”。年度竞选后还要隆重地举行“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并作为重头节目在“无线”电视播映。在年度竞选中,除了选出“十大最受欢迎金曲奖”得主之外,还要选出其它奖项。

1991年,在《劲歌金曲》节目的“年选”中,就选出的“最受欢迎的男歌手”刘德华、“最受欢迎的女歌手”叶倩文、“最受欢迎的国语歌曲金奖”林忆莲、“最受欢迎的新人奖”刘锡明、黎明诗、刘小慧三人。除了金奖还设有银奖、铜奖,另外还要选出“最佳歌词奖”、“监制奖”、“编曲奖”和“最佳音乐录像带奖”等多种奖项。“无线”的许多歌星,都是通过这种比赛选拔发掘出来的,经过进一步的培训,最终使他们成为“巨星级”歌星(或“天皇巨星”)、“巨星中的巨星”、“粤语流行曲之父”、“香港摇滚乐曲之父”等大款级的人物。许多为大家所熟悉的歌星,诸如徐小凤、汪明荃、沈殿霞、罗文、郑少秋、许冠杰、钟镇涛、林子祥、叶倩文、梅艳芳、张国荣、刘德华、夏韶声、李克勤、黎明、张学友、麦洁文,邝美云,吕方、杜德伟、林忆莲、李美凤、陈慧娴、陈松龄、许志安、郑秀文、郭富城等人,都是出自“无线”或在“无线”走红后脱颖而出,成为国内外一代艺坛风云人物。邵逸夫一次“钦点”了刘德华、黎明等人为歌坛“四大天王”,原本只是来一个小小的炒作,不料众多传媒趋之若鹜,从此“四大天王”名声斐然。“无线”为他们的成长和成熟提供了舞台和歌坛,更提供了机遇和机会。如果没有“无线”的鼎力相助,没有“无线”的发掘和造就,这些人成名也许就没有这么容易和便捷了。

不过,随着这些人的迅速崛起,一时间也让“无线”声名大振,更让其对手“亚视”的阵容望尘莫及。

为了把某些歌星培养成“歌、影、影视”“三栖”的佼佼者,“无线”还经常不惜重金,特地为他们“量身定制”电影电视剧本,让其演唱影视剧(集)中的主题歌或其它歌曲,使这些艺员既歌且演,相得益彰。这种“度身打造”的方法,让其中的一大批人,迅速成为歌迷、影迷、视迷们的崇拜的偶像。反过来,只要这些人出现在“无线”的荧幕上,都会吸吸大批的观众,为“无线”的收视率立下殊勋。

所以,邵逸夫“无线”的这一“捧”招,真是“双赢”之举,既培养了新人,又为“无线”增加了收视率。当年,在同“亚视”的竞争愈演愈烈时,“无线”此举真是技高一筹。能以自己得天独厚的“音色、形象”召唤千千万万的观众。这些观众是“亚视”无法抢走的。

“无线”除了培养青年的一代歌星,还把目光投向少年一代,从1991年绵开始创办的《少年卡拉OK大赛》节目,就是以十岁左右的少年为主要参赛者而举办的,旨在发掘少年中的苗子。

邵逸夫的这一“捧”招,既捧红了一大批艺员,又稳住了“无线”的台面,真可谓是一箭双雕。虽然有许多艺员后来“跳槽”到了“亚视”,但首先得益的还是“无线”。观众都希望在“翡翠”、“明珠”两台出现新的偶像。六叔这一“挖”一“捧”,双管齐下,“亚视”只能自叹弗如了。虽然周梁淑怡主政“亚视”,对“无线”既挖后院,又拆门面,把沈殿霞、郑少秋、李香琴、卢海鹏等一大批“无线”的台柱子召至“亚视”门下,但是,周梁淑怡也由此弄得“亚视”债台高筑,经济赤字居高不下,最后也弄得自己大权旁落。

“无线”与“亚视”对撼的招式之三为“选美争风”。

关于香港“选美”,在前文已有过交代,但介绍的是1959年以前的“香港小姐”竞选。那时,邵逸夫初来乍到,“邵氏公司”也方兴未艾,“六叔”只是作为众多的参与者之一以助雅兴。但是自1973年以后,“香港小姐”的竞选活动,则完全由“无线”承办了,而且是一年一届,至今从未间断过。这对无线来说,实在是一大盛事。每到这时,电视台现场直播,观看的市民至少占全港居民的九成以上,“无线”的收视率达到了极至,广告费的收入,更是令其它任何黄金时段只能望其项背。“选美”成了“无线”一年之中的压轴好戏,是其“招牌菜”。这道“菜”不得不令“亚视”动心。

早在“丽的”时代,“亚视”就在觊觎这一盛事,在风光如画的浅水湾举办过“沙滩小姐”选举,选出了冠军林建明,冠之以“沙滩小姐”之荣衔。林建明便由此跻身演艺界,凭依自身的健美身体晋身影视圈,成为香港著名演员。但“沙滩小姐”到底敌不过“香港小姐”群体的芳姿丰貌,加上新闻传媒又生出许多刻薄之辞,致使“沙滩选美”自渐形秽。这时“丽的”也就审势度时,只办了仅此一届,便草草收场,成为一现之昙花。

直到邱德根家族收购“丽的”,并将其易名为“亚洲电视”后,“亚视”才于1985年又亮出“亚洲小姐选美”的巨幌,与无线的“香港小姐选美”对撼。从此,香港“选美”又成了一种龙争虎斗的新招式。

周梁淑怡出任“亚视”行政总裁之后,“亚视”的“选美”便开始趋于正常化,声势逐年浩大。到了后来,“亚姐”与“港姐”几乎是平分秋色,难分伯仲。即使是入围的美女,也同样是身价百倍,除了能得到一份不菲的奖金之外,更诱人的是,还可以由此而走通出人头地的“终南捷径”,以最快捷的方式,或进入演艺圈做一位明星,或谋取一份令人垂涎的好职业,或嫁上一位嗜美的阔少阔佬从此可以金屋藏娇,享尽人间富贵。

因此,在香港“选美”,既是美女比艳,更是“无线”、“亚视”两台针锋相对的争风逞强之举。

两台“选美”,一直沿用、沿袭西方的选美口号——即“美貌与智能并重”。但是两台每年的“选美”,还是都有自己具体的口号。1991年,“亚视”的选美口号是“倾城醉艳”;无线则是“全情参与,香港人的选美”。

金峰先生又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两台选美的口号异曲同工,主要目的是为了争取民心,这民心包括两方面,一是少女的芳心,吸引更多美丽的少女参选;二是争取更多市民的关心,热心选美,观看选美。一言以蔽之,就是为了争取更高的收视率,以赢得广告商的信赖,获得更多的广告费。因此,选美的实质是为了钱。

金峰先生的这段话真是快人快语,一语道破天机。“美即是商品”这一概念,到此时表现得尤为突出。

两台为了宣传,经常带领参选美女走出国门,去异国拍花絮。1991年,“无线”去瑞士,“亚视”去西班牙,专门选择世界上最美的风景胜地,不惜花银子。仅这一趟,光旅差费就花了200万港元之多。

两台的选美舞台,更是珠光宝气,富丽堂皇,使尽一切现代科技手段,争妍斗妍,极尽豪华之能事。“无线”每一届“选美”的总预算为1200万港元;“亚视”原先也是不惜巨资与“无线”斗富。但到其行政改组后,尽管林百欣紧缩银根,缩减开支,但耗费也少不了达1000万港元之巨。

两台在选美嘉宾、选美评判、选美司仪上,同样是明争暗斗,各领风骚。所邀嘉宾多是演艺圈“大哥大”和“大姐大”级的明星,届时登台助兴;评判则为社会名流。两台的司仪(主持人)更是名扬港岛的顶尖高手——1991年,“无线”的司仪是陈欣健和郑丹瑞,“亚视”的则是黄沾和沈殿霞。

两个台“选美”的压轴好戏都在“港姐”、“亚姐”的“出炉”之夜。这样的夜晚几乎成了香港市民的不眠之夜。两台都别出心裁的打擂对撼。“无线”的拿手戏是在“亚姐”准决赛和决赛之夜,炮制大型的文艺歌舞晚会对着干。“六叔”手下的艺员阵容整齐,兵多将广,临时炮制出一台沸反盈天的歌舞晚会不过是小菜一碟。“亚视”在“港姐”的准决赛或决赛之夜,也是使出其看家的本领老调重弹,利用《第三度剧场》的优势大放猛片。

有一年,在“港姐”准决赛之夜,“亚视”播放的是影片《上帝也疯狂》;在“港姐”决赛之夜,播放的《省港旗兵》。更巧的是,这一年“港姐”决赛之夜,突然发生了一起抢劫金铺案,警匪枪战一片混乱,穷凶极恶的劫匪还投掷手榴弹。案发现场真刀真枪,枪林弹雨。“亚视”探得这一消息之后,认为真是天赐良机,火速派出采访车现场报道。一时真案加猛片,真是空前绝后,千载难逢,惹得欲睹新当选的“港姐”之风采的观众。只好不看美女看“英雄”,纷纷跳频。

“无线”遭此大劫,岂肯善罢?

当年的7月28日晚上是“亚姐”决赛之夜,“无线”就以牙还牙,要报一箭之仇。当夜,“无线”准时推出早就准备好了的一台大型歌舞晚会《梅艳芳飞越十载情》对撼。梅艳芳是香港歌坛知名的“大姐大”,在香港“粉丝”无数。“亚视”情知不妙,突然决定“亚姐”决赛推迟一晚,并冠冕堂皇地宣称:为使歌迷更好地欣赏梅艳芳风采——反将了“无线”一军,逼得“无线”墙头跑马难回头。“无线”骑虎难下,晚会只有如期举行。到了第二天晚上“亚姐”决赛时,“无线”临时再也拿不出新招,也只有播放猛片对撼。播放猛片这一招,一惯被视为是亚视的“专利”。这一次“无线”真的是黔驴技穷,只得也这样做,惹得局外人笑道:“无线东施效颦也!”

香港的“选美”争风除了在本埠对撼之外,有时竟然还闹到埠外去出洋相。1988年年底,在台湾举行的“世界佳丽小姐”选举,最后却闹出了一出“双胞胎”的闹剧。

这次选举,各国佳丽云集台湾。按照当时的规定,一般的情况是一国或一个地区派一位美女参赛。而在香港地区,“亚视”事先与东道主台湾方面约定,允许“亚视”新当选的“亚姐”乐蓓参选;而“无线”方面,也决定派“港姐”李嘉欣前去台湾参选。两台都据理力争,相持不下。最后还是东道主出面打圆场,提议“无线”的李嘉欣领“香港小姐”衔参选,亚视的乐蓓领“九龙小姐”衔参选。主办方面都说,没想到香港却出了个“双胞胎”。

对于这样的建议,“无线”方面自然心领神会,举双手赞成;但是“亚视”方面却怒不可遏,当即提出抗议,随后又立即指示“亚姐”乐蓓拒绝参选。结果让“港姐”李嘉欣捡了个便宜,取得了直接参选的资格。

为什么“亚视”不肯让乐蓓领“九龙小姐”衔参选呢?

原来是在现在常说的“港九”一词中,香港在前,九龙在后。这样,“九龙小姐”还没有参赛,就自甘落后,逊了一筹。这种明知吃亏的事,“亚视”当然不干。另外,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原因,那就是香港地区是由本岛、九龙、新界、离岛几个部分组成,九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这样,“九龙小姐”又小了一码,让人认为只是代表香港的某个地区。于是,到了台湾去了的乐蓓便不辞而别,拒绝参赛,提前返回了香港。

乐蓓的不辞而别,的确是让李嘉欣捡了个便宜,代表香港地区独领风骚,参加“世界佳丽小姐”选举。谁知李嘉欣却出师不利——李嘉欣原本是准备扮装唐代美女杨贵妃的形象,在参赛时准备身着民族服装出场。不料临上场时,她要戴在头上的那顶凤冠却不翼而飞。在这关键时刻,现场是没有办法找到任何替代品的,李嘉欣也已经没有任何变通的余地了,只好临时改变主意,易装参赛,其后果自然可想而知。结果她也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事后,人们对这件事议论纷纷,都为李嘉欣感到遗憾。到了临上场的时候,却让人偷走了凤冠。看来这一招也实在是“釜底抽薪”出奇制胜,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搞惦了。

由此可见,“无线”和“亚视”选美争风激烈之一斑。尽管如此,但由于“港姐”来头久远,实在令“亚姐”难于后来居上。

“无线”与“亚视”对撼的招式之四为“剧集对抗”。

在邱德根主政“亚视”之前,两台之间的剧集对抗还没有形成。在电视剧的制制作作方面,原本就是“无线”的一统天下。待到邱德根主政“亚视”之后,才开始了慢慢地形成了“无线”与“亚视”这种新的竞争局面。

邱德根主政“亚视”后,聘请了李兆熊为“亚视”艺术总监,徐小明为节目经理助理,开始负责“亚视”电视剧的制作。李兆熊和徐小明本来就是香港影视界的名人,前者是香港出色的制片人,后者是香港有名的导演。于是,两个上任之后,就发挥已之所长,相继推出《霍元甲》、《陈真》等多集电视连续剧,一时风靡港台、东南亚及内地。

不过,这时“亚视”的电视剧虽然有了影响,但是数量太少,还是无法形成同“无线”对抗的形势。待到周梁淑怡主政后,大肆“挖角”成功,又扩建了片场,连连推出一系列的剧集,才终于形成了同“无线”两台竞争的局面。

就以“笑剧”(即“喜剧片”)而论,“亚视”在1990年与曾志伟、林敏聪两位笑星签订了合约,准备自己制作“笑剧”。消息公诸于传媒之后,“无线”也闻风而动,马上同廖伟雄、胡大为这样在香港最有名气的笑星签订了合同,并抢先推出《笑星救地球》,在荧屏逗笑,效果不错。不久之后,“亚视”也推出了《笑星主流派》让观众再次开怀大笑。结果是打了个平手。

在竞争过程中,两个台除了自己制作多集电视剧之外,还不惜血本斥巨资收购电视剧。在这一方面,“六叔”可谓是老谋深算,棋高一着。

1993年,邵逸夫亲自“钦点”了一部电视剧,就是被人视为老套陈旧的台湾长篇电视剧《包青天》,并安排在“无线”的黄金时段播出。当时,许多人对该剧的收视率都持怀疑态度,认为“六叔”真是一时老糊涂了,这样的“正剧”,在港岛哪有市场?岂料《包青天》一出笼,又是一炮走红,反映强烈,收视率节节上升。

后来有人分析说,邵逸夫之所以作出这种决定,并不是什么歪打正着,应该是受到了当年他自己和他的大哥邵醉翁拍电影时的启发——当年“邵氏公司”多次以“民间文学”为题材,走“通俗”的路子。看来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

“亚视”一见“无线”占了上风,就迅速作出反应,“趁火打劫”,也在黄金时段播放《包青天》。于是,弹丸之地的香港,一时间又展开了一场“双包电视大战”,又闹得沸沸扬扬,热闹非凡。

事后,知情人都对邵逸夫的眼光佩服不已,不得不承认姜还是老的辣。

总之,在“剧集对抗”中,“无线”、“亚视”一时也难分上下。即使如此,“亚视”还是表示,“有这样的效果,就是赢家”。这句话,无意之中道出了“亚视”希望的底线。明知斗不过“无线”,能打个平局也就不错了。

在邵逸夫执掌“无线”之后的这些年来,港岛荧屏,真可谓是烽火连天,狼烟四起,热闹非凡。面对“亚视”接二连三的强攻,“无线”在香港电视界的霸主地位,最终还是难以动摇。

1988年,香港行政局公布的“电视发展新条例”中规定,“持牌广播机构不得经营与广播无直接关系的业务”。于是“无线”进行改组,于当年十一月份一分为二,分为“电视广播”(仍称“无线电视”)和“电视企业”两大机构。电视广播(无线)主要经营电视及相关业务;电视企业则从事出版及印刷、文化娱乐、电视广告制作、零售、旅游及物业投资。两者继续维持上市地位。电视企业虽然市值较小,却拥有电视广播的运作生命线——清水湾电视城。“无线”的这次改组,一方面,为“邵氏”物业的多元化发展拓宽了渠道;另一方面,却为后来电视企业的“收购战”埋下了隐患,此是后话。

到1992年,“亚视”通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取得了与香港电视霸主——“无线”分庭抗礼的地位。林家父子改弦易张,把频频进攻改为巩固防守。林百欣亲自坐镇,继续紧缩开支,杜绝浪费,效果显著。1993年,“亚视”只亏损几千万元,收视率也稳中有升。于是林百欣就向媒体宣布:原定在1997年开始赢利,现在看来,不用等到那时候。

香港电视业这种残酷的竞争,实在是香港商业文化的一大特色。邵逸夫说:“有竞争,才有发展嘛!”现实的确如此。如果仅从娱乐性这一点来说,香港电视的质量,应该是亚洲地区最高的。

不过到了九十年代后,由于“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视的崛起,一场新的竞争又在风起云涌。

但是,“无线”的地位却始终没有动摇。根据“无线”2006年11月公布的数据,上周六播映大结局的《肥田囍事》平均收视只有30点,成绩差强人意,无缘入围“2006无线十大最高收视剧集”前五强。而本年度无线的收视冠军剧集,则是同时获得台庆“最佳剧集”奖的《女人唔易做》,该剧平均收视高达33点。

在“收视十大”榜中排第二位的《法证先锋》虽然平均收视与《女人不易做》相同,但因观众人数稍差而屈居亚军,不过该剧大结局当晚的平均收41点却反胜《女人不易做》。第三位是内地剧集《神雕侠侣》,眼见黄晓明甚受香港观众欢迎,“无线”立即购入他主演的《鹿鼎记》,并安排在翌年播出。

“六叔”掌坛,“无线”收视率高居榜首,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同类推荐
  • 风情百样苏东坡

    风情百样苏东坡

    苏东坡是一位备受历代文人推崇、深受广大百姓喜爱的文人。没有一个人能像他那样长袖善舞,在多个领域都达到了无可超越的高度。本书以轻松的文笔讲述千古奇才苏东坡一段段妙趣横生的故事。让人体味那种清夜闻钟、游园惊梦的恍然顿悟,那种洗尽铅华之后的平实。对于读者来讲,阅读本书了解那个仿佛邻家那个老头苏东坡的百样人生,从他身上汲取无比丰富的精神食粮。成就了一个可爱的苏东坡、伟大的苏东坡,成就了一个千百年来在百姓心目中永恒不朽的“百科全书”式的苏东坡。今天是从历史中走来的,读史就是要从历史中汲取营养,以史鉴今,“可知兴替,可明得失”;读史就是要穿越历史,通明世道,感悟人生。
  • 诗家之绝唱——屈原

    诗家之绝唱——屈原

    本书对屈原这样一位伟大诗人的一生进行了分析、归纳与总结,展示了屈原苦难而又悲壮的一生。
  • 曾国藩日记

    曾国藩日记

    曾国藩写日记,就是为了提醒自己,要将自己的努力,牢牢的锁定在自己能够掌控的范畴之内。但是有意思的是,他频繁的玩出界,于是他的一生,就变得琳琅满目,丰富多彩起来。终其一生,曾国藩孜孜以求的,是成为一个普通人,斗室书斋,揽月自赏。然而这个人生目标,于他而言太过于艰难了。一旦抵达智慧之颠,再求诸于普通寻常,必然是劳而无功。再没有一条路径,比得上对日记的品评,更易于走入当事人的心中。我们品评曾国藩的日记,追溯他生命中的跌宕起伏,其目的正是通过这样一个完美的标范,寻找到人生智慧的真谛。这种对纯净智慧的汲取,不唯具学术上的、思想上的,也包括了丰富我们自己生命价值及意义的必要性。
  • 李鸿章传

    李鸿章传

    本书出版于李鸿章去世六年前(即1895年),记录了李鸿章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到签订《马关条约》近五十年的仕途生涯,是西方世界的第一部李鸿章传记,也是关于李鸿章甚至晚清历史的珍贵参考文献。它的特点在于,史料的钩沉多于观点的陈述,作者试图通过大量的原始信息来还原一位功过参半、充满矛盾的李鸿章。他是成功镇压太平天国之乱的功臣,也是对战俘施以残忍极刑的凶手;一方面,他是思想开明的洋务运动领袖,兴矿业、建铁路、办学堂、推崇西医,另一方面,他又至死忠守于中国的封建君臣等级制度;他手腕强硬,处事狠绝,但在手下将才阵亡时,却不禁扼腕叹息、悲恸不已……
  • 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亚里士多德

    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作为一位最伟大的、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对世界的贡献无人可比。他对哲学的几乎每个学科都作出了贡献。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宪法。
热门推荐
  • 不灭苍穹

    不灭苍穹

    因为一次离奇的盗墓事件,林晖离开了生活二十年的地球,来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这里,林晖成为了一个家族少爷,不过很纨绔,不学无术。在这里,林晖接触到了一些在地球所没有的东西:武者在这里,林晖是否能成长成为一个强者,是否能够在混乱的新世界里挣扎出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传奇?尽在本书《不灭苍穹》之中。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 豪门蜜宠男神的独家溺爱

    豪门蜜宠男神的独家溺爱

    她原本是千金大小姐,但是她的父母出了一次车祸,她变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一份契约让她在他家呆了三年,但三年到了,她却不愿意走了!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剧情发展吧!
  • 改变性格,改变一生

    改变性格,改变一生

    本书从揭秘性格、解读性格入手,从多层面,多角度,向读者展示了成功者的卓越性格与影响我们发展的性格缺点与障碍,并向读者提出了一些改变性格缺点、培养良好性格的策略与良方,从而指导读者跨越性格障碍误区,走向成功与幸福人生。
  • 穿越初唐之好梦绵绵

    穿越初唐之好梦绵绵

    故事有点老套,但是不枯燥,很长,很缠绵----蒙雅是一个刚刚高中毕业的学生,在一次意外中穿越到了唐朝,在唐朝她结识了一个又一个被命运所困的青年。风度翩翩的王勃,多情的江盟,放浪形骸的贺兰敏之,柔弱的李弘,这些人无不被历史的洪流推动着前进。王勃:“我要给你一份矢志不渝,天下无双的爱情。”江盟;"无论我做什么,你心里始终都不会有我,多希望你有那么一刻是属于我的。”贺兰敏之:“我要毁灭一切,特别是你。”李弘:“来世如果不能让我掌握自己的命运,那么我希望我没有来世。"
  • 明天的,寒月霏花

    明天的,寒月霏花

    十一岁的落羽月,由于妹妹的嫉妒导致常年被欺凌打压。她把负面情绪及藏在心里,便有着两个人格。第一个人格活泼开朗又正义,第二个虽病娇冷漠动不动很恐怖却有着比成年人更加敏捷的思维。她和她的母亲以及同父异母的妹妹落羽凰都是凤妖,而剩下的父亲,哥哥和两个弟弟及常常欺负她的妹妹落羽茉都是人类。她的母亲混入人界做了将军夫人,虽然有将军父亲撑腰,可当下局面却是人与妖水火不容。她的父亲便竭力隐瞒。看落羽月怎么让人妖大战平息,让和平降临。
  • 神裔仙梦

    神裔仙梦

    仙剑迷们的福音,仙气迷人的世界!胡歌、刘亦菲、安雨轩等人的身影重现……仙法诡异多端的蝴蝶仙女秉承了蝶的天性,调皮、可爱,擅于魅心。天!——实在是受不了啦,玉帝哥哥将她贬下凡间接受磨练——却遇千年前的天地之神爱娃……帅气神秘的白雕小生,深奥莫测的星魂转世,他们可都是暖男喔,你还能把持得住?看——不懂爱的小仙女如何周旋于各界大神之间?读——(佛学玄学道家学说取证)人魔大战的宏大场面,精彩绝伦。仙法神功,无与伦比。美丽的蝴蝶,亦能暗藏杀机……阅——真情并蒂的真理!感情纠葛的女神暖男又将如何与你周旋?赏——行云流水般轻松阅读快感,把你带入仙气迷人的世界。
  • 十年情殇

    十年情殇

    他与她是青梅竹马,情根深种。认识十几年,早就是公认的王子公主,情深如许。然而大城市灯火辉煌,是什么让原本坚定彼此的他们穷途末路,从此殊途?他爱她,寻她,她找他,觅他,却还是兜兜转转无法相见,情,竟是如此折磨心神!--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楚汉传奇之冰血之歌

    楚汉传奇之冰血之歌

    秦皇嬴政神秘失踪,轮回古镜重现时间,大秦帝国烽烟再起,乱世之中,各路英雄四起。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这也是一个魔物复苏的时代,在未知的危险即将来临之际,人类帝国却内战四起,看英雄们如何书写这壮丽的史诗,再次带领人类从灭绝的边缘重新崛起。
  • 圣女大人,饶了我吧

    圣女大人,饶了我吧

    她,因错爱了人家破人亡!重生报仇妥妥的。集神器,遇神兽,炼神丹,筑圣器,旁边还有个大妖孽陪着。哇靠,妖孽的牛逼身份你造吗?戚~才不告诉你!渣男,等着吧!
  • 狼酷总裁:霸爱小养妻

    狼酷总裁:霸爱小养妻

    他是将她一手养大的人,帝国总裁,狼酷邪恶。他疼她、宠她,总爱温柔的叫她小天使,直到那一晚的事情发生,她几乎崩溃。逃走,他却将她抓回压在身下。“做我的女人,生我的孩子,睡我的床,户口本上冠我顾遇安的姓!”她倔强的别开眼:“顾遇安,我早已经不是那个被你养在手心的天使娃娃了。”“我知道,我的小天使已经长大了呢,看。”他邪笑,炙热的手掌早已不知放在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