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40300000012

第12章 [一]清正廉明

公则生明,唯廉则生威:居家有二语,曰:“只恕则情平,唯俭则用足。”

做官有两条原则,就是只有公正无私才能判断明确,只有清白廉洁才能使人敬服;治家有两条原则,就是多替别人设想心情自然平和,生活节俭朴素家用自然充足。

《郁离子》一书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只老虎追赶一只麋鹿,麋鹿为了生存狂奔不止,仓皇之际从悬崖上跳了下去,老虎赶到了也随着它跳了下去,结果都摔死了。麋鹿从悬崖上跳下去,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前面是悬崖,后边是老虎,向前是死,后退也是死,向前冲去虽然必定坠落,但万一还有一线生的希望呢?也胜过坐以待毙,被老虎吃掉的好。而老虎进退完全可以由自己决定,只是由于贪欲,便忽略了随之而来的危险,结果随麋鹿一起摔死了。

我们知道,“贪”是一种不好的品质,为人贪则坏品质,为官贪则坏风气,为君贪则坏江山。既然“贪”为人所不齿,那么其对立面,必然就是为人所接受的品质,在“贪”对面的这种好的品质,就叫做“清”。

“清”,即清廉,所谓清廉,就是处事清醒,为人廉洁,不利用己身的地位,图谋不法之利。换句话说,绝不接受贿赂,此为“清”。

不为贫贱富贵所动

北宋著名文人范仲淹,一生为官清正廉洁,勤劳奉公,生活节俭。他出身寒微,但受其父范墉的为官清廉,从不奢侈享乐影响很深。他“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从小就立下远大志向,不论贫贱富贵都丝毫动摇不了他的志向。这里仅以两件事来表现他不为贫贱富贵动摇其志,一生俭约的风尚。

范仲淹早年在醴泉寺求学时,家境贫寒,只得每天吃粥度日。晚上,他用少量的米煮成一盆稀粥,到第二天早晨便凝固成块,然后再将粥划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没有钱买菜,他便把少许菜叶菜根用盐水腌渍,切碎了就粥吃。后来,被一位南京留守的儿子看到后,便从做留守的父亲那里拿来一些饭菜,送给范仲淹。过了几天,这位留守的儿子看到送来的饭菜已经变质了,还放在一边一点没动,很不高兴,问他为什么不吃。范仲淹诚恳答谢道:“我并非不感激令尊的厚意,只因我平时吃稀饭已成习惯,并不觉得苦。现在如果贪图这些佳肴,将来怎么能再吃苦呢?”

后来,范仲淹显贵了,仍然“非宾客不食重肉(两份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他依然注重节俭。家人在他的教导下,也衣着朴素,他对家人说:“吾贫贱时,无以为生,还得供养父母。吾之夫人亲自添薪做饭。当今吾已为官,享受厚禄,但吾常忧恨者,汝辈不知节俭,贪享富贵。”范氏子孙个个认真聆听。

儿子范纯仁娶亲之际,范仲淹主张一切从简。当他听说新媳妇将饰以锦罗帷幔时,心中很不高兴,立即传训纯仁:“罗绮非帷幔之物。吾家素清俭,安能以罗绮为幔坏吾家法,若将帷幔带入家门,吾将当众焚之于庭。”最后,范纯仁的媳妇听从了劝告,朴素清简地成了亲。

一生清高恬静的管宁

管宁拒绝公孙度授予的高位,管宁还谢绝了公孙度的挽留,不住公孙度为他准备好的华丽住宅,而决定到人迹罕至的深山定居度日。当时,来至虹东避难的士民百姓多居住在辽东郡的南部,以随时关注中原局势,准备在中原安定之后,返回故乡。独管宁定居于辽东北部深山,以表明终老于此地,不复还家之志。他在入山之初,居住在临时依山搭建的草庐之中。然后,马上着手凿岩为洞,作为自己的永久居室。

管宁道德高尚,名闻遐迩。他在深山定居不久,许多仰慕他的人都追随他而到山中垦辟田地谋生。不久,在管宁定居的地方,居然鸡鸣狗叫,人烟稠密,自成邑聚。

管宁是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的儒生。他以为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按照儒学礼制规范人们的言行。因而,在他的周围聚集了众多的避难者之后,他就向人们宣讲《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的深奥内涵,并且陈设俎豆,饰威仪,讲礼让。他自己则身体力行,以高尚的道德感化民众。在他们居住的深山中,地下水位很低,凿井不易。仅有的一口水井又很深,汲水困难。因此,每当打水人多的时候,总是男女错杂,有违儒家礼制。有时,还发生因争先恐后而吵闹以至械斗之事。管宁看在眼里,忧在心中。于是,他自己出钱买了许多水桶,命人悄悄地打满水,分置井旁,以待来打水的人。那些年轻气盛的粗莽壮汉,见到井边常有盛得满满的水桶排列整整齐齐,个个惊奇万分。他们终于打听到是管宁为避免邻里争斗而为,不由得反躬自省而羞惭万分,遂各各自责,相约不复争斗。从此之后,邻里和睦,安居乐业。有一次,邻居家的一头牛,践踏管宁的田地,啃吃田中的禾苗。管宁没有把牛打跑,怕这头无人管束的牛被山中野兽咬死。他命手下人把牛牵到荫凉之处,饮水喂食,照料得比牛的主人还要细心。牛主失牛之后,到处寻找牛的下落。当他看到自己的牛非但没有被殴打,而且受到无微不至的照料,十分愧疚,千恩万谢地离去了。就这样,管宁以自己宽容礼让的节操感化了周围的民众。他的名声也传遍了辽东郡。原本因管宁不愿与自己合作而心怀不满,进而又对其来意疑虑重重的公孙度,也理解了管宁隐居求志的初衷,长舒了一口气,放下心来。

不贪为“宝”

乐喜,字子罕,春秋时宋国的贤臣。

公元前96年,由于宋国左师向戌的调停,晋楚两大国议和,十四国在宋都召开了停战议和大会。会上,列国共奉晋楚两个“超级大国”作为盟主,签订了盟约,约定:晋楚不以兵相见,同恤灾危,同救凶患。还规定列国要为晋楚两国纳贡。停战议和大会之后,各国出现了一时平静。向戌自恃有奔走发起之功,于是请求宋平公赏赐城邑。平公觉得中原战火停息,列国百姓有了喘息机会,向戌的功劳是很大的,于是写了赏赐其六十邑的简册。

当向戌拿着简册喜滋滋地向乐喜展示时,这位才智明决的秉政权臣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军队是威慑敌国,稳定自己国家的力量,兴乱治废都有赖于能打仗的军队,向戌谋求去掉维持生存竞争的武力,不过是一种欺蒙诸侯的行为,还大言不惭请得赏邑。乐喜一时激动,就将平公写的赏六十邑的简册用刀割掉了,并扔在地上。向戌明白乐喜的用意,称颂乐喜是救了自己的大恩人。

乐喜还是一位很注意个人道德行为修养的人。一次,他在自己府邸接待楚国聘使。楚使见乐喜府邸南邻的墙弯弯曲曲的,西邻的水竟然流经府邸院内,觉得不可理解。乐喜解释说,南邻家是户从事皮革制鞋生产的工人,如逼着他迁走,一来宋国买鞋的人将不知道去哪里购买,二来这户工人生活也就没有着落了,所以不能逼南邻迁走。至于西边的邻居,是因他家所处的地势高,我家房子地基低,他家出水流经我家是很自然的,要是禁止人家的水东流,实属不近情理。一番话,使楚使大为叹服,回到楚国,立即上殿谏阻楚王:千万不可攻打宋国。因为宋国国君贤明,而且还有仁相乐喜辅佐,很得人心,要是攻打宋国的话定会失败。宋国正因为君臣同心同德,体恤百姓,故虽然南有楚、北有晋、东有齐三个强国包围,可哪家也不敢轻易进攻它。

作为掌权大臣,乐喜很重视民众的力量。他规劝国君要节制自己的奢望,尽量不违农时,顾及民生的疾苦。当宋国出现大饥荒时,他力主拿出国库储粮救济灾民,同时动员各级官吏郎要向灾民出借粮食。他本人则在出借粮食时不写契约,以示并不求归还。这种散粮救荒的举动,很能赢得民众。

乐喜向来不贪不沾,崇尚节俭。宋国有人获得了一块美玉,非要献给乐喜不可,结果遭到了乐喜拒绝。献美玉的人起初以为乐喜怕宝玉是假的而受蒙骗,便再三陈明已经请行家鉴定过了,确实是块稀世美玉。乐喜听后,淡然一笑说,我以不贪的品行为宝,你是以美玉为宝,我如果接受了你的宝玉,咱们双方就都失去了最可宝贵的东西。由此,乐喜获得了不贪为“宝”的美名。

郅都抗直廉洁

西汉初年,君臣俱欲无为,与民休息,故法禁松弛,号为“网漏吞舟之鱼”,执法严酷的官吏很少。高后时,为了打击刘姓王侯和功臣,重用酷吏侯封。吕氏之乱平定后,侯封即被夷灭。至文景时,被列名《汉书·酷吏传》的人物就是郅都和宁成了。

郅都虽以酷烈为名,但是为官正直廉洁,行法不避贵戚,故《汉书》作者班固称:“然都抗直,引是非,争大体”。

文帝时,郅都任郎官;景帝时升任中郎将。他以敢直谏著名,大臣如有过错,他常常在朝会时不客气地当面指出。一次,他随景帝游上林苑,同行的贾姬在如厕时遇上了野猪,景帝想亲自进去救她,郅都却以宗庙太后为重劝阻景帝,结果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这件事,使郅都受到窦太后和景帝的看重。当时,济南黍氏宗族有三百余家,在地方上横行不法,历任对他们毫无办法。于是,景帝拜郅都为济南太守。郅都到任后,立即将黍氏首恶依法处死,其余只好认罪守法。一年后,郡中路不拾遗。后迁为中尉,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看见他都侧目而视,称他为“苍鹰”,连地位尊贵、待人倨傲的丞相周亚夫都对他以礼相待。

郅都虽然行法严酷,但为人有魄力,秉公廉洁,不为私事调发文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他常说:

已背亲而出,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后来,郅都因临江王自杀事被免归。景帝又任命他为雁门太守。匈奴畏惧,引兵撤退,从此不近雁门郡。由于匈奴的离间,郅都竟被处死。郅都死后,长安左右宗室多犯法。

朱裳清如水 千古无愧亭

朱裳,沙河(今北京昌平)人,曾当过多年巡按御史,最后官至副都御史,是明朝正德年间一位深为百姓称赞的清官。

朱裳生活非常俭朴,家里连个做饭的伙夫都没钱雇。妻子要分娩了,他照常自己下厨做饭。接生婆来了,看到朱裳穿着身破衣服在做饭,以为是御史家的仆人,就指使他干这干那,手脚慢了还要被接生婆骂两句。朱裳对此毫不在意,甘愿听任她的摆布。等孩子生下来时,接生婆抱着孩子要找御史大人报喜,没料到让自己使唤了半天的那人竟是御史大人,吓得一屁股蹲到地上,刚才那种神气荡然无存了。

此后不久,朱裳出任巩昌知府,被评为吏治天下第一。后来又被调到浙江为官。

在浙江任上,有一天朱裳发现案几上放着张条子。他拿起一看,上面歪歪斜斜地写着几个字“清如水,难到底”。

朱裳知道这是那些跟着他受不了清贫之苦的属吏们,因为不满才写的。他沉思片刻,提起笔来在那行字的旁边写下“清如水,饥杀侬”六个字,意谓为官清明如水,就要饿死你们这些鄙俗的小人了。

朱裳晚年升任副都御史,掌管治理河道事宜。当章太后的灵车途经河道时,朱裳既没迎接,也没给运灵的太监好处,竟然招致一顿毒打。几天后,便死去了。当地百姓几千人罢市抗议,继而对江哭泣,以表达对朱裳这位清官的悲痛之情。

朱裳死后,他家乡的百姓为他修建了座无愧亭,以表彰他为官清廉的事迹,缅怀他“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千秋”的高风亮节。

何远弥尽清白

历代皆有廉吏,但能被称为天下第一者则屈指可数,南朝梁的何远就是其中之一。

何远(470-521)字义方,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人。年少时为人轻脱,崇尚侠义,倜傥不群。梁武帝天监初,他自朝官迁任武昌太守,“至是乃折节为吏,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武昌人的习俗是汲取长江水以饮用,盛夏之时,何远嫌江水温热,就自己出钱买百姓井中的凉水用,凡不收他钱者,则连水一起送还。此外,何远的日常生活十分俭朴,“车服尤弊素,器物无铜漆。江左多水族,甚贱,远每食不过干鱼数片而已”。看来,夏天用凉井水是何远的唯一奢侈之处了。作为一方的父母官,用百姓的一点井水,实在不算什么,但何远却坚持非交钱不可,似有点小题大做之嫌,但这正表现出何远公私分明的作风,使任何行贿者皆无可乘之机,故史称其“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焉”。

以后,何远又担任武康(今浙江德清以西)令,“愈厉清节,除淫祀,正身率职,民甚称之”。吴兴郡太守王彬巡察属县时,诸县皆备下盛宴,且惟恐招待不周。到武康,何远只为王彬准备下干粮、饮水而已。王彬离去时,何远送到县境,进上一斗酒、一只鹅作为临别之赠。王彬素知何远的为人,不认为他简慢自己,反对他开玩笑说:“卿礼有过陆纳,将不为古人所笑乎。”上司来视察,备盛宴加以款待,古今皆同。所以然者,或欲献媚于上,以求高升;或已有劣迹,需上峰包容;或恐招待不周而至上司吹毛求疵;或乘机差派,借此中饱私囊。寻其源,皆从己身前程出发,全不思所食者尽民脂民膏也。且凡属此类官员,皆无一钱出自私蓄。而何远则反之,不仅自己以清廉自持,亦以俭素待上,并不因此而改变自己的操守。

梁武帝萧衍知道何远的政绩后,破格擢升他为宣城太守。“郡经寇掠,远尽心绥理,复著名迹”。后又调任始兴(治所在今广东韶关)内史。何远所到之处,整修街道,清理市容,治郡如营家,故百姓皆为他修建祠堂,四时祭奉,并上表称颂他的政绩。天监十六年,梁武帝特下诏加以褒扬:“何远前在武康,已著廉平,复莅二邦,弥尽清白。政先治道,惠留民爱,虽古之粮二千石,无以过也”。

何远在官时,“田秩俸钱,并无所取,岁暮,择民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而自己家中,“妻子饥寒,如下贫者”。能如此先居后己,确非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因此,“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的提法,并非史家过誉之辞。

何远由一个尚轻侠的倜傥的少年,转变为一个杜绝交游,车服弊素,“绝请谒,不造诣”的清公廉吏,其间的差距,真不可谓小。而他又能始终保持着“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的侠义之风,则尤为难得,确应成为后世为官者之楷模。

同类推荐
  • 办公室里的口才课

    办公室里的口才课

    本书共分为八部分,紧紧围绕“办公室”这一主题,从面试、就职、升职、领导等方面,阐述了职场口才的重要性和不同场景下的口才交际之道,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指导意义。
  • 怎样嫁个有钱郎

    怎样嫁个有钱郎

    人生的选择很多,重要之处只在关键的几步,对女人来说,找个好男人嫁了是最重要的那一步。女人如何才能找到好男人?本书从实际出发,教未婚女性如何了解男人,如何打造自己的形象,如何为争取幸福的婚姻设局,为女人嫁个称心如意的老公出谋划策,从而使女人牢牢把握属于自己的幸福。
  • 感动青少年的文学名家名作精选集——西窗风雨

    感动青少年的文学名家名作精选集——西窗风雨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人生的一面镜子。好的文学作品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它能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
  • 方与圆全集:做人做事大智慧

    方与圆全集:做人做事大智慧

    做人与做事都离不开方圆之道,所谓“方”,即表现于外在的性格和方法;所谓“内”,即深积于心中的气度和态度,古人常说“内方外圆”,正是说出了此中道理
  • 实用辩论技法大全

    实用辩论技法大全

    本书详细介绍了辩论的基础知识、方法与技巧等。本书与一般的辩论书籍不同,它改变了传统的烦锁冗长的理论阐述,而将重点放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实践指导上。书中列举了大量的故事、事例,这些有趣的事例可以作为读者进行辩论时的素材和参考。对于渴望成为辩论高手的读者来说,本书是一本既能增长知识,又能提高技能的优秀作品。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前妻买一送一

    重生之前妻买一送一

    一朝重生,她进入了一个二十二岁女人的身体,醒来时却被迫结婚。然而此时此刻曾跟自己携手步入殿堂的男人正大肆宣传着他的新婚礼!这个她爱了五年之久的男人居然如此无情,既然如此,她又怎么会轻易放过他呢?亲爱的,别忘了你不仁我不义!
  • 我不准你离开我

    我不准你离开我

    三个女生一次不一样的恋情。。。或悲伤或开心。。。因爱复仇计划外一触即发令人胆战心惊
  • 茶花女

    茶花女

    《茶花女》为我们塑造了一些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而其中最突出、最令人难忘的自然是女主人公茶花女玛格丽特。读者们切莫把玛格丽特和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小姐混为一谈,阿尔丰西娜的身世固然值得同情,但她的的确确是个堕落的女人,用小仲马的话来说,她“既是一个纯洁无瑕的贞女,又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娼妇”。但玛格丽特却不同,她美丽、聪明而又善良,虽然沦落风尘,但依旧保持着一颗纯洁、高尚的心灵。她充满热情和希望地去追求真正的爱情生活,而当这种希望破灭之后,又甘愿自我牺牲去成全他人。
  • 老子与神话

    老子与神话

    本书从神话研究的角度,以文化人类学的观点解析《老子》这一中华经典的人类学内涵。首先避开了学术界一贯采用的从哲学到哲学的“便道”,而是以当代人类学的视野和材料作为参照,对《老子》一书中的神话思维、道与永恒回归神话、《道德经》的母神原型、祭祀王和大母神崇拜等做了追本溯源式的哲学通解。
  • 重生之亡者归来

    重生之亡者归来

    一场莫名的风暴,正在联机使命召唤的少年醒来时便是200年后,穿越到一个畏惧高考而自杀的少年身上。醒来后第一眼看到的却是军事法庭的宣判公告-刘光鼎,男,16岁,因恶意逃脱兵役被判提前送往前线服役。面临着具有超能力坦克般大小的昆虫,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被迫上战场的主角看着队友一个个倒下,被迫拿起枪,那一刻,主角眼中的世界变了;那一刻,整个世界变了;那一刻,重生后的亡者终于从地狱归来了。那时的人类缩小了万倍又如何,龟缩在楼中楼里又如何,人类主宰世界从不是因为他身体的强大,而是内心的强大。
  • 极品老婆妖孽夫

    极品老婆妖孽夫

    佣兵之王血狐狸因一场赌约死而重生。一体两魂?不好意思!这巢,她占定了。豪门水深恩怨多?她偏要趟!商场如战场?那看谁技高一筹!欺负她没异能?那不过是她闲来消遣的东西!未婚夫悔婚?切!她身边的某只妖孽想甩还甩不开呢,不差这渣男一个。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国民初恋带回家

    国民初恋带回家

    一朝穿越,莫名其妙自己就不是自己了,还白白捡了个国民初恋当“老公”,这种艳遇真是连小说里都难找。正当某人沉溺在幸福的喜悦中时,却被人告知,自己已有婚约在身,而与她有婚约之人却不是这位国民初恋。看某人如何玩转娱乐圈,赢取国民初恋,从此有走上人生的巅峰。
  • 首席大人,属性狼!

    首席大人,属性狼!

    他是所有女人眼中的钻石玩老五,完美情人。对她,却是例外。于她来说,他就是她的恶梦。只要梦魇还在继续!她就要无尽无休的承受这痛苦的煎熬!痛恨、纠结、欲罢不能.....谁应了谁的劫?谁又变成了谁的执念?
  • 旷世绝恋:千生连

    旷世绝恋:千生连

    你试过梦里的事在现实中发生吗?你试过意想到的事下一瞬会兑现?佛说:这类人要好好爱惜,因为他带着前生的回忆而来,拥有强烈的第六感,跟梦中人有着莫大的缘分……《千生连》是安奕的第六灵感之作,一部谱写人间绝恋的经典系列小说,以三生轮回灵异言情为主体,手法却别于一格,极为与众不同,作品构思精彩,内容吸引,或唯美伤人,或悬疑惊悚,或疯狂激烈……无论何种都用优美独特的文笔述写五度空间的生死痴恋,不经不觉便能把读者带进千生连的世界。手中锦书千生连穿越世间五重门众生皆有生死缘几度轮回再相见
  • 诛仙噬魔

    诛仙噬魔

    修炼一途坎坷无数,最终能够真正活下来的人渺渺无几。诸天帝子横空出世,跨越时间长河,逆天而来,争仙家道果。战诸族天骄,夺无边机缘,与天斗,与人争。“天地轮回,唯吾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