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地图的乐趣,在于拥有一定的游历经验之后。看着地图,那些曾经到达过的地方、经历过的事情、看到过的风景和遇到过的人,都会像电影画面一样重新显现。铺开世界地图,我们国家印制的版本,中国处在正当中,看看哪些地方去过了,还有哪些地方值得一去。目光扫来扫去,自然会比较多地落在已经去过的地方。出去变得越来越方便,因私观光或者探亲都可以,进出手续路径很畅通,我们的活动半径在不断增大。我每次看世界地图,都会下意识地往远处看,看看我的足迹所能到达的地方。
就这样看着,心里边特别舒展。人在心理上也有一个空间,我们的思绪可以在里面自由滑翔,那些个浮现出来的画面是我们曾经涉足的地方。留下足迹的地方有多远,它的疆域也有多远,我们感觉的触角可以一直伸过去,触碰曾经触碰过的远离日常生活的边界。心理空间我们要的是广阔,东南西北,千里万里,越广阔越舒展。
熟悉的地名映在眼前,相关的景象不断浮现出来,脑海里的一幅幅画面给人一种梦幻一样的感觉。经验是一种很可靠的感觉,时间长了也会变得飘忽不定。看着地图,心中会生出一些疑惑,如此遥远的地方,我真的到达过吗?时间的一维性,常常让我仁对已经做过的事情的真实性产生怀疑,以至于看着自己身处其间的照片,我们都会疑心,这一切都是真的吗?我们需要有一些物件,来证实曾经亲身体验过的经历,需要留下一些痕迹,来为我们良好的感觉保鲜。
常用的办法是在旅途中买回一些纪念品。现在卖的各种纪念品很多,但是找到可心的很难。我不喜欢旅游景点里那些所谓的纪念品,粗糙的廉价的千篇一律的,全国各地都是一样的,有时候自以为买到了富有纪念意义的好东西,结果回到居住的城市看到廉价市场上同样的东西遍地都是。我最初的做法,也是最喜欢的做法是买书,到一个地方买一本书。买到的书如果跟旅游地有关,更好。到甘肃,在阳关买一本相关历史的书,感觉特别有意义。书如果跟当地没有直接关系也可以,买一本想看的书,本来也要买的,不如出来在外面买,让书店在扉页上敲上一个章,如同邮戳,地点很清晰,任何时候看到都能想起,也很好。但书买多了不大好办,书架上放满,又不愿意扔掉,似乎自己外出买来的书,跟自己有感情似的,不肯丢。后来喜欢上茶杯,茶杯是经常需要的日常用品,且不大容易雷同。茶杯的基本形制大体一致,具体的形状又各有不同,从材料到款式,变化多端,各式各样。许多茶杯都有文字或者图案印制在上面,这些图案往往具有标志性,直接提示当地的文化。所到之处把这些个东西带一点回来,是留下痕迹的好办法。书放在显眼的书架上,可以随时翻阅。茶杯可以观赏,也可以使用。我前前后后从各处带来的茶杯巳经不少,如何放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大部分放在家庭橱窗里,再按我的喜好,选一个放在家中的茶几上,我个人使用,再选一个放在办公室的桌子上,也是个人使用。不定期地轮换,至于多长时间换一次,下一次把哪个杯子换上去,则完全视一时之喜好,不需要太多的理由。
书和茶杯在城市里可以买到,离开城市和人群,我要的是另一样东西,石头。这是后期才觉悟到的。在野外就捡石头,小石头。有的地方石头很多,好好地选一块,有的地方石头不多,需要仔细寻找。我捡的第一块石头,在小三峡的战漠里,时在建大坝之前,想着将来大坝建成,蓄水增高,这些石子都将沉在深深的水库底部,再也不会有人捡到它们了,便选上一块扁扁的卵石。山上捡的第一块石头是在玉龙雪山,冰川雪线之上,一块铁青色的小石头。捡来的石头多了,摆放也成问题,需要进一步筛选。哪些可以淘汰?哪些值得保留?由石头的出生地决定,高海拔的将被更高海拔的替代,遥远的地方将被更遥远的地方替代,留存的资格是竞争的、淘汰的、动态的,最具收藏意义的将被留下来。前几年,我曾利用休假时间和几个学生跑到西藏去。以前的学生,后来的朋友,大家在一起说话随意,亦庄亦谐,旅途分外有趣。我喜欢跟学生在一起的感觉。在几个重要的地点,我低头寻觅石头。回到车上,我仔细察看石头。有学生说,老师老师我这块石头给你,这块好看。我说,我要自己捡的。我捡的石头是我自己选的,为什么要选它,可能没有什么理由,只是一眼看中而已。我收藏的石头不是只为外形以及质地的观赏,而是收藏一段游历,一段时光,和捡取石头的那一瞬的喜好。我只喜欢自己选中的石头,而没有好看不好看的标准。捡石头已经成为我的习惯。捡石头也是有危险的。看到一则消息,在罗马,曾经有外国游客在古遗址上捡了一块小石头,殊不知古遗址上一砖一石都是文物,不能拾取的,结果被警察抓个现行,要判刑。这个事倒是一个提醒,我在单位里对大家说了,意在提醒以后出去的注意事项。说毕,一年轻的女同事,嬉皮笑脸地说:那好,你在那边进去,在里面待着,我们就有出去的理由了,可以出公差来探望你。想象着彼此隔着铁窗泪眼相见的情景,大家禁不住放声大笑。
捡回来的石头,标好标记,放在自家的博物窗里。夜深人静之时,我会拿出石头,在灯下细细端详。石头很实在,虽不说话,却又在告诉你,那些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出生地最远的四块,按照原来的四个方向摆好,貌似接近陆地的四个角。只是有一个缺憾,右上角的一块,其实不是真正的石头,也不是在野外捡的,是在美国和加拿大交界处的布法罗买的工艺品,一个铁皮剪成的水牛造型,安在一个小石块上,说是小石块,其实是由沙子粘合而成的人造石头,并不是来自自然界的真正的石头。这是个缺憾。当年去那里的时候,我还没有开始收藏石头,还没有这个意识,当后来捡到其他三个角的石头的时候,才把这个连带底座的水牛工艺品拿出来,权当替代一下。将来如果有机会,我会到比布法罗更北的阿拉斯加去捡一块真正的石头,眼下权且把它看成是真正的石头。四块石头,本来它们之间远隔万里,却被我召集在一起,并排同处一个盒子里,处得那么近。它们能够聚集在一起,我起了一个搬运工的作用。我这个搬运工驮着这些小小的石头,不能说辛苦,但是有心。看着这四块石头,确认它们的确来自遥远的四个角,让人喜不自禁。仿佛居室变得很大很大,延伸到地图的边角,包容了所有的陆地和海洋。仿佛世界变得很小很小,我站在宇宙的极高处,俯视整个的大地,大地看起来并不大。在灯下凝视这些石头,感觉非常奇妙。这样的时刻令人痴迷。
对着石头凝视,需要有悠游自在的心境,即使在我,实际上也已经很少。生活中的兴奋点太多,我们有点顾不过来。创造财富,积累财富,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市场经济真是厉害,缺什么,来什么,来什么,多什么,应有尽有。物质生活极丰富,我们沉浸其间喜形于色。所有这一切都来自于我们务实的劳动,我们强调务实,倡导务实,越来越务实,一路高歌之时,正在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们的胸襟已经被物质挤得满满当当,对于务虚的事情,已经很少有兴趣、有时间去做了。务实使人富裕,接下来应该还有一句话,务虚使人高贵,已经很少有人想及。
凝视石头也是生活。怎样的生活才是有质量的生活呢?德国人恩格尔有一个看法,他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用来购买食物的开支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也就是说,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占收人中的比例越低,生活水平就越高。恩格尔系数给予我们另一个启发,它从消费支出的比例的角度来分析生活水平,如果换一个角度,从时间支配的比例上来看呢?一个人在谋取物质利益上所花费的时间越短,是不是其生活质量也就越高了呢?两个学生在争论,大象和狮子哪一个物种更高级?一个说,大象更高级,大象能够被驯化,驯化以后参加劳动,起到卡车或者起重机的作用。另一个说,狮子站在食物链的最高端,比大象更高级。我同意狮子更高级。单就花在进食的时间上看,无疑是狮子更高级。大象一天到晚在进食,除了吃草吃树叶还是吃草吃树叶,而狮子食肉,一天进一次食即可,猎物不多的时候一星期进几次食也足够。狮子在空余时间里干什么?散步,沉思,或者谈恋爱,或者就仰望星空。人类花在谋取物质利益上的时间叫务实,花在满足精神需求上的时间叫务虚。是不是可以这么说,务实的时间越短生活质量就越高,反之亦然。是不是可以学学狮子,在务实之外,再腾出一些时间来,多做一些务虚的事儿呢?
将来,在我的时间表中,肯定有一个日子,我会登上阿拉斯加。不会是太难的事情,已经有旅游线路,已经有一些人,很方便地去了那里。美昧的阿拉斯加倍鱼很诱人,一定要尝一尝。还有一件事情不会忘,在我的足迹能够到达的纬度最高处,我会捡一块石头。我捡的石头已经形成标准,小小的正好放在掌心里,稍稍有些沉甸甸,不要圆圆的那种,而是线和面都比较清晰的,方形梯形兰角形均可,必须具有棱角分明的几何图形风格。色彩纹理也有讲究,要比较独特的,越独特越好。究竟是在哪一天,在哪一个地方,捡取哪一块石头,很难说。当然很难说,完全取决于临时的偶然性。如果那一天真的到来,当我把那块石头捡回来的时候,它将取代布法罗那块人造的石头,如此一来,四块石头将都是真正来自自然界的石头,而且我的私人地图上右上方的那个角,将延伸得更加遥远。如此怀想的时候,心情'像阳光下的湖面,开阔宁静,没光闪烁。现在,千万里之外,那一块石头已经在那里了,毫无疑问已经在那里了。它可能在河流边,也可能在山坡上,或者其他地方,一定已经在那里了。究竟是哪一块石头?上帝肯定已经知道,也许,它自己也已经知道。它在那里,翘首等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