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51300000071

第71章 再伟大也莫忽视子女教育

“原文”

窦融字周公,扶风平陵人也。七世祖广国,孝文皇后之弟,封章武侯。融高祖父,宣帝时以吏二千石自常山徙焉。融早孤。王莽居摄中,为强弩将军司马,东击翟义,还攻槐里,以军功封建武男。女弟为大司空王邑小妻。家长安中,出入贵戚,连结闾里豪杰,以任侠为名;然事母兄,养弱弟,内修行义。王莽末,青、徐贼起,太师王匡请融为助军,与共东征。

及汉兵起,融复从王邑败于昆阳下,归长安。汉兵长驱入关,王邑荐融,拜为波水将军。赐黄金千斤,引兵至新丰。莽败,融以军降更始大司马赵萌,萌以为校尉,甚重之,荐融为钜鹿太守。

融见更始新立,东方尚扰,不欲出关,而高祖父尝为张掖太守,从祖父为护羌校尉,从弟亦为武威太守,累世在河西,知其土俗,独谓兄弟曰:“天下安危未可知,河西殷富,带河为固,张掖属国精兵万骑,一旦缓急,杜绝河津,足以自守,此遗种处也。”兄弟皆然之。融于是日往守萌,辞让钜鹿,图出河西。萌为言更始,乃得为张掖属国都尉。融大喜,即将家属而西。既到,抚结雄杰,怀辑羌虏,甚得其欢心,河西翕然归之。

是时酒泉太守梁统、金城太守厍钧、张掖都尉史苞、酒泉都尉竺曾、敦煌都尉辛肜,并州郡英俊,融皆与为厚善。及更始败,融与梁统等计议曰:“今天下扰乱,未知所归。河西斗绝在羌湖中,不同心戮力则不能自守;权钧力齐,复无以相率。当推一人为大将军,共全五郡,观时变动。”议既定,而各谦让,咸以融世任河西为吏,人所敬向,乃推融行河西五郡大将军事。是时武威太守马期、张掖太守任仲并孤立无党,乃共移书告示之,二人即解印绶去。于是以梁统为武威太守,史苞为张掖太守,竺曾为酒泉太守,辛肜为敦煌太守,厍钧为金城太守。融居属国,领都尉职如故,置从事监察五郡。

“译文”

窦融字周公,扶风郡平陵县人。

七世祖窦广国,是孝文皇后的弟弟,封为章武侯。

他的高祖父,宣帝时以吏二千石从常山迁来。

窦融从小就是个孤儿。

王莽居摄年间,为强弩将军王俊的司马。

东击翟义,还攻槐里,以军功被封为建武男。

妹妹为大司空王邑的小妻。

家住长安中,出入贵戚,交结乡里豪杰,以任侠行义驰名;服侍母亲兄长,抚养弱小的弟弟,修仁行义。

王莽末年,青州、徐州一带贼起,太师王匡请窦融为助军,一起东征。

等到汉兵起,窦融又从王邑败于昆阳下,归长安。

汉兵长驱入关,王邑举荐窦融,拜为波水将军,赏黄金千斤,引兵到新丰。

王莽败,窦融率军降更始大司马赵萌,赵萌以窦融为校尉,很器重他,举荐窦融为钜鹿太守。

窦融见更始新立,东方还在扰乱,不想出关,想到高祖父曾为张掖太守,从祖父为护羌校尉,从弟也为武威太守,几代人都在河西,知道当地的风俗习惯,就独对兄弟们说:“现在天下的安危还不可知,河西富饶,以黄河为带很是牢固,张掖属国有精兵万骑,一旦发生紧急事变,杜绝黄河渡口,就足以自守,这是我们遗留子孙后代的好地方啊。”兄弟们都同意。

窦融就在当天求见赵萌,辞去钜鹿太守,要求到河西去。

赵萌向更始说了,于是得为张掖属国都尉。

窦融大喜,即带着家属到西北去了。

到了张掖,安抚结交当地豪杰,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很得四方民众的欢心,河西很快归附于他。

这时酒泉太守梁统、金城太守厍钧、张掖都尉史苞、酒泉都尉竺曾、敦煌都尉辛肜和所有州郡豪杰,窦融都与他们厚交善待。

等到更始败,窦融与梁统等计议说:“今天下扰乱,不知结局如何。河西险要处在羌胡中间,不同心协力就不能自守。权力都是一般大,又没有一个统帅。应当推举一人为大将军,共保五郡安全,以观察时局的变化。”商议已定,对大将军人选互相谦让,都以窦融世代任河西官吏,受大家敬重向往,于是就共推窦融代理河西五郡大将军职务。

这时武威太守马期、张掖太守任仲都是孤立无所党属,就共同以书信告示他们,二人即解下印绶辞去。

于是以梁统为武威太守,史苞为张掖太守,竺曾为酒泉太守,辛肜为敦煌太守,厍钧为金城太守。

窦融仍居属国,兼任都尉职务不变,配备从事监察五郡。

“点评”

窦融(前16—62年),字周公,是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东汉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他是一个几近完美的人,受到光武帝以及后人的崇高爱戴。

窦融很小就失去了父亲,但是他志向很远大。王莽居摄年间,任强弩将军司马,参加了攻翟义、平槐里的战斗,因军功被封为建武男。

这个窦融,是很有涵养的。他内修孝义,外接豪杰。由于父亲早逝,他敢于担当,悉心侍奉母亲兄长,关心培育弱弟,有名于时;而他居住长安,出入权贵,连接闾里豪杰,尚气慕侠,也见重于世。王莽末年,青徐兵起,王莽太师王匡请窦融任助军,出兵东征。

后来,汉兵起,窦融随王邑军在昆阳大败,撤归长安。汉兵长驱入关。在王邑推荐下,窦融被任命为波水将军,赐黄金千斤,引兵进驻新丰。王莽失败,窦融率军投降更始大司马赵萌,也就是更始的老丈人,任校尉。赵萌十分看重他,推荐窦融为钜鹿太守。

窦融见更始帝新立,东方尚在乱离之中,加上窦家累世在河西,习知当地风俗,因而不想出关。他对兄弟们说:“天下安危未可知,河西殷富,带河为固,张掖属国精兵万骑,一旦缓急,杜绝河津,足以自守,此遗种处也。”(《后汉书·窦融列传》)兄弟们都认为他言之有理。

于是,窦融就去找赵萌谈自己的思想工作,说自己不想到钜鹿郡,而想出守河西。赵萌替他奏明更始帝,更始帝觉得可以,于是就任命窦融为张掖属国都尉(武帝时置属国都尉,以主蛮夷降者),窦融大喜,立即带领家人西行。到任后,他安抚百姓,交结豪俊,对羌人示以恩信。于是吏民拥戴,河西归心。

那期间,酒泉太守梁统、金城太守厍钧、张掖都尉史苞、酒泉都尉竺曾、敦煌都尉辛肜以及州郡中英彦之士,都和窦融关系很好。这么看来,窦融是很有社交能力的,能够搞好与周边的关系。年轻在家时就与社会上的各色人等关系融洽嘛。到了更始政权败亡后,窦融召集梁统等人商量,说咱们兄弟几个在这里,不安全啊,你看看哈,现在局势这么混乱,咱们不抱起团来形成强有力的拳头,说不定就被人家给蚕食了。与其那样,还不如推举出一个首领来,统一指挥,统一行动。这样,就谁也不怕了。

大家都很赞成,于是,窦融就成了那里的头领,其优秀的组织才干得到了充分展现。

河西这块地区,民俗质朴,而窦融等为政又比较宽和,于是,上下相亲,安定祥和。平时,军民一起习练兵马骑射和烽燧之警。一有外兵侵犯,窦融就自己率兵与诸郡兵士前去救助平定。后来,匈奴和羌人都震服亲附。安定、北地、上郡百姓为避灾荒兵火逃到这里来的,也越来越多。

窦融除了具有较好的社交能力和优秀的组织才能,更有高瞻远瞩的眼光。他时刻注意时局的变化。后来,窦融就听说了光武帝刘秀即位,他前后一思考,觉得归附刘秀应该是最好的出路啊,于是,便决心归附。可是,从西到东,路途太遥远了,正巧当时隗嚣先归附汉室,称建武年号,窦融一想,既然这样,我等便依从隗嚣,受汉朝管理,不也一样吗?

于是,窦融就率领河西人归附了隗嚣。

可是,人心隔肚皮啊。隗嚣表面上虽顺应官民将士的心愿归附光武,内心却存有异志,有他自己的小九九。很快,他派了一个口才很好的舌辩之人张玄游说河西。那个能说会道可以获得金话筒奖的张玄对窦融说:“更始帝刘玄事业已成,却转眼败亡,这已清楚地表明刘姓不可能再复兴了。再说了,我们一旦受制于人,自失权柄,后果不堪设想啊,到时候我们将会悔之莫及!如今天下豪杰争锐竞胜,雌雄未决,我们应该各自占据土地,与陇蜀势力结合,胜利了,可为六国;就算失败了,至少也能如尉佗一般割据称雄。”

这可是大事啊。窦融赶紧召集豪杰和太守们商量此事,有智之人都说:“刘秀天命所归,而且,在目前天下称帝的人当中,他的土地最广阔,甲兵最强盛,号令最严明,别人远远比不上。”诸郡太守的宾客们,意见略有分歧。窦融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决定东归光武帝刘秀,建武五年(29年)夏,派遣长史刘钧向光武帝通诚献马。

起初,光武帝闻河西完富,地接陇、蜀,常欲招之以逼迫隗嚣和公孙述,也派使者来给窦融送信,正好使者在路上遇到了刘钧,于是便跟他一起回到洛阳。

光武帝接见刘钧,心中异常高兴,他盛情款待刘钧之后,便命他带着自己亲加玺印的书信回河西,信中非常坦诚直率地向窦融分析了形势,劝他拿定主意,早作决断:“制诏行河西五郡大将军事、属国都尉:劳镇守边五郡,兵马精强,仓库有蓄,民庶殷富,外则折挫羌胡,内则百姓蒙福。威德流闻,虚心相望,道路隔塞,邑邑何已!长史所奉书献马悉至,深知厚意。今益州有公孙子阳,天水有隗将军,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以此言之,欲相厚岂有量哉!诸事具长史所见,将军所知。王者迭兴,千载一会。欲遂立桓、文,辅微国,当勉卒功业;欲三分鼎足,连衡合从,亦宜以时定。天下未并,吾与尔绝域,非相吞之国。今之议者,必有任嚣效尉佗制七郡之计。王者有分土,无分民,自适己事而已。今以黄金二百斤赐将军,便宜辄言。”(《后汉书·窦融列传》)并任命他为凉州牧。

光武帝玺书一到,河西震惊,全体官员将士都佩服光武帝明察万里之外,洞见徘徊之情。窦融又派刘钧上书光武帝,表明自己决意附汉,并无徘徊观望之心。窦融还派弟弟窦友去回信,可是,窦友到了高平,隗嚣反叛,道路隔绝,只好转回,于是再派司马席封偷渡至汉,终于把信给送到了。汉武帝又命席封带信给窦融、窦友,真诚地给予安抚慰问。假如当时有手机或者电报,那该多好啊!这一番辛苦周折也就省却了。当然,这样的辛苦周折,反而更加彰显出窦融的诚心诚意,也可以看见他的高瞻远瞩,明辨是非曲直。

窦融的睿智,还表现在写信给隗嚣责备他不该叛汉上。意思是说,男子汉大丈夫办事哪有这么办的呢?出尔反尔,这样做实在不好。你还是从长计议,弃暗投明吧。

可是,孤注一掷的隗嚣不听窦融的意见。窦融便和五郡太守一起厉兵秣马,上疏光武帝,请示日期,准备出兵进击隗嚣,为汉廷效命。好言相劝,你不听,那没有办法,我既然归附了大汉,你是反叛,那我就请命收拾你!

光武帝见窦融如此忠诚,深为嘉美,专门派人给他送去外属图及太史公《五宗》《外戚世家》《魏其侯列传》。并下诏给他,诏书中先表彰窦氏与自己的亲戚关系以及窦氏祖上对汉王朝的贡献,然后说,有人从天水来,把窦融写给隗嚣的信抄来了,读后令人痛入骨髓,“畔(叛)臣见之,当股栗惭愧,忠臣则酸鼻流涕,义士则旷若发蒙。非忠孝悫诚,孰能如此;岂其德薄者所能克堪”(《后汉书·窦融列传》)。诏书中还指出,隗嚣见窦融不肯帮助自己,肯定会造作离间之言,而朝廷中也可能有人因为不了解本意,传言乖实,令人失望,请窦融有思想准备。最后,诏书中表示,关东已经平定,大军即将西征,请窦融整顿士马,准备配合大军,一起建功立业。

更始年间,先零羌封何等部曾杀死金城太守,占有其郡,因而隗嚣派来使者,贿赂封何,与之结盟,想调发封何兵众,以拒汉兵。窦融等乘部队便利,击破封何,斩首千余级,得牛马羊万头,谷数万斛,因并河扬威武,等待光武帝亲征。

光武帝见窦融恪守信用,大加赏赐。命右扶风官长修理窦融父亲的坟茔,用太守之礼祭祀,并几次派人,赏赐窦融四海珍奇之物。这就是诚意啊。双方都是真诚的。两口人一起过日子,也需要一个磨合期,何况是这么大的事情呢?所以,在有诚意的基础上,要把细节做好。空有诚意,还显虚空,要有实际的行动。如此看来,窦融方面开始主动出击,做好攻打隗嚣的准备了,而光武帝这边,修理窦融父亲坟茔,用太守之礼祭祀,也足可感人肺腑啊。这里,给我们的启示是,无论和什么人相处,首先要以诚相待,诚心诚意地为对方着想,诚心实意地为对方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哪怕是细枝末节的小事情。细节,最能够体现出真情来。

这年秋天,隗嚣侵扰安定郡,光武帝准备亲自率兵西征,先通知窦融,令他做好接应的准备。窦融得到命令,立即出兵到姑藏。但不巧,天降大雨,道路断绝,而且隗嚣也已退兵,因而汉军未发。窦融回驻原地。

窦融担心此后汉朝不再出兵,上书给光武帝,说明利害:不能就这么算了啊。这样会让他们觉得东方有变故,他们就有文章可做,会生变故的。要打,就真的打他个人仰马翻,打他个片甲不留,打他个永世不得翻身。

光武帝觉得很有理,于是,建武八年(32年)夏,光武帝亲自西征,窦融闻讯,率步骑数万、辎重车五千多辆策应,在高平第一城会师。在拜见光武帝之前,窦融先派手下人去请教会见礼仪。当时,戎马倥偬,兵战连年,诸将三公交错于路,因而礼仪疏简。光武帝得知窦融先问礼仪,十分高兴,于是宣告百僚,置酒高会,用特别优厚的礼节接待窦融等人。任命窦融的弟弟窦友为奉车都尉,堂弟窦士为太中大夫。接着,光武帝与窦融一起进军,隗嚣大败,城邑都归降了汉朝。光武帝为回报窦融所建的大功,封他为安丰侯,封窦友为显亲侯。

陇、蜀平定之后,朝廷下诏,命窦融率五郡太守一起到洛阳奏陈事务。于是,窦融等奉诏东行。几个月后,任命他为冀州牧,又过十几天,升任他为万司空,赏赐优厚,恩宠无加,倾动京师。

窦融因为自己本非光武帝旧臣,而位在功臣之上,所以每次进见,容貌都非常卑恭,言辞也特别谦逊。光武帝见他能识进退,对他愈加亲厚。窦融为人一向谨慎小心,如今久居高位,心中不安,屡次辞让爵位。他先通过侍中转达,然后自己上奏,说年事已高,儿子又不争气,因此不愿再位列诸侯,也不愿把侯爵传给儿子。不久,他又请求进见皇帝,面陈此事此情,皇帝猜测出他的心思,没有召见他。那意思是,老窦啊,何必呢?呵呵,不碍事的,好好做你的官就是了。

一天,朝会完毕,诸臣退出,窦融逡巡滞留,光武帝知道他又要辞让,就命手下人请他出去休息,不让他上言。后来,皇帝召他议事,预先对他说:“日者知公欲让职还土,故命公暑热且自便。今相见,宜论它事,勿得复言。”(《后汉书·窦融列传》)于是,窦融就不敢再请求了。这可真是有意思啊。当然,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明帝即位之初,窦家同时在朝的,就有一名三公,两名侯爵,三名娶公主为妻的,四位二千石等级的官员。在京师,祖孙官府相望,甲第连云。当时外戚、功臣无人能比。

明帝永平二年(59年),窦融的堂侄护羌校尉窦林犯罪被杀,明帝下诏书切责窦融。窦融惶恐不已,上书请求离职。明帝命他归家养病。第二年,窦融交上卫尉印绶。

窦融在宿卫任上十多年,年纪老迈,子孙放纵妄诞,多行不法。长子窦穆交结轻薄之徒,嘱托郡县,甚至矫称太后诏命,贴乱政事。明帝大怒,把窦穆等官职全部免除,命携家属归其故郡,只把窦融留在京师。窦穆等西行,到达函谷关,皇帝又下令命他们回京。正好,窦融去世,享年七十八岁,谥戴侯。其弟之子窦固、曾孙窦宪皆为名将。

纵观窦融的一生,史家评论说,窦融善于把握机遇,他“始以豪侠为名,拔起风尘之中,以投天隙,遂蝉蜕王侯之尊,终膺卿相之位”(《后汉书·窦融列传》)。窦融善于自处,明哲保身。他任职朝廷、位高爵显之后,虽乏经国之术,但却明于进退之礼,谦逊谨慎,放远权宠,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表现出过人的谋身之智,因而特蒙光武优渥礼遇。只可惜子孙骄纵,终致衰微,良足叹惋!

如此看来啊,一个人无论在什么样的境遇,什么样的位置,自己的事业建树是一件重要的事,而对子女后人的教育也是不能忽视的啊。子不教父之过嘛。假如窦融能够在对子女后人的管教上多下些工夫,让他们都有出息的话,那么,他就真的堪可称为完人了。

为人父母,切不可忽略了子女的家庭教育。这是窦融给我们的教训啊。

同类推荐
  • 伐戈

    伐戈

    时光变迁,岁月更迭,中原大地,战火连绵,谁能一主天下,谁又能笑傲江湖。河西一间小小书院,为何却引流天下学士?诸子百家,为何最后却分流天下?原本一介屌丝,为何却因一本破烂不堪残损的家谱而穿梭而来?秦始皇一统天下,为何却焚书坑儒?这里究竟隐藏着一段怎样不为人知的事情!
  • 大国商

    大国商

    守法朝朝忧闷,强梁夜夜欢歌!损人利己骑马骡,正直公平挨饿!修桥补路清贫,杀人放火儿多!我到西天问我佛,佛说:我也没辙!----年轻大学生莫名穿越,从杭州城苏府的下人做起,在这万恶的封建社会中,用一生创造了一个绝顶商人的传奇!
  • 大元王朝4

    大元王朝4

    本书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详细解读了元朝的历史,使成吉思汗、忽必烈、元顺帝、耶律楚材等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今人的面前;将蒙古军西征、丘处机与成吉思汗以及蒙元历史上的各种历史事件娓娓道来。对于今人正确认识元朝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

    世人皆盼自己有个官大钱多的好爹,可生在乱世的刘和却摊上了一个忠厚仁义的傻爹。袁绍和韩馥联名推举老爹当皇帝,他坚决不干!部下公孙瓒瞒着老爹吃里又扒外,他视而不见!袁术骗老爹一起去长安拯救小皇帝,他真信了,然后派出五千精骑南下,结果……摊上这样一个憨傻老爹,刘和彻底暴走了!
  • 三国夜传说之血染夜锋

    三国夜传说之血染夜锋

    长剑锋已损,犹可诛佞臣。青史声名败,炙血鉴忠心。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热门推荐
  • 娆乱倾城

    娆乱倾城

    悠悠乱世,美人一笑,妖惑邪魅,入媚三分。人道:女人太媚,是妖是妖……祸民祸国江娆听罢,‘委屈’的摆摆手: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非要犯我,那我只好祸你国又惑你人……小女子不矜持不淑女,下得厨房上得朝堂,装的了男人勾的了美男。内外兼修,如此优良,怎会是殃国红颜。
  • 寻找胡小文

    寻找胡小文

    有一天,我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名字,从此我开始试着寻找她
  • 狼图腾

    狼图腾

    同名电影冯绍峰、窦骁主演!这是迄今为止,惟一一部描绘、研究蒙古草原狼的“旷世奇书”!那些精灵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高超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倔强可爱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后艰难的成长过程——这些无不使我们联想到人类,进而思考人类历史中那些迄今县置未解的一个个疑问:当年区区十几万蒙古骑兵为什么能够横扫欧亚大陆?中华民族今日辽阔疆土由来的深层原因?历史上究竟是华夏文明征服了游牧民族,还是游牧民族一次次为汉民族输血才使中华文明得以延续?为什么中国马背上的民族,从古至今不崇拜马图腾而信奉狼图腾?中华文明从未中断的原因,是否在于中国还存在着一个从未中断的狼图腾文化?于是,我们不能不追思遥想,不能不面对我们曾经辉煌也曾经破碎的山河和历史发出叩问:我们口口声声自诩是炎黄子孙,可知“龙图腾”极有可能是从游牧民族的“狼图腾”演变而来?华夏民族的“龙图腾崇拜”,是否将从此揭秘?我们究竟是龙的传人,还是狼的传人?
  • 时间抵不过的沧桑

    时间抵不过的沧桑

    上世界九十年代初,我出生了,没有惊天动地,没有欢呼雀跃,只有冷冰冰
  • 农药知识(上)

    农药知识(上)

    《农药知识》系列丛书是作者在多年从事农药学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田间生产实践的经验编写而成的。书中内容详细介绍了农药的基本知识、常用农药品种的基本特性、防治对象、使用方法等。
  • 放肆青春之我们不散场

    放肆青春之我们不散场

    她(叶晨曦)孤傲冷漠,她(江怡萱)天真可爱,她(顾欣瑶)纯真善良,她(尚蔓婷)率真直爽,她(冷寒希)高傲疯狂,看似性格不合的五个女孩却因为一次偶然而相遇,从此成了朋友。经过各种生活的考验的同时,一场阴谋浮出水面......
  • 摩天轮的小别离

    摩天轮的小别离

    你真的好狠,”穿着洁白婚纱的女人,呢喃的说。“我不狠,我怎么放心走呢。”旁边的女生苦笑道:脑癌晚期,还有半个月,她要快点安排好。在神圣的礼堂,新郎和新娘手挽着手,他们与上千个新郎和新娘没有任何区别,但唯一要说的区别是新郎的脸上充满了不愿。婚礼结束了。而那个女孩的生命也结束了……她在她们的礼堂旁边,也租了一间礼堂,地上摆满了白色的玫瑰花,她缓缓的倒下了,她还幻想着他能冲进这里,女孩穿着白色的婚纱倒在了白色的玫瑰花中,刺刺透了女孩的皮肤鲜血染红了白色的玫瑰花。女孩慢慢的离去了,她安排好了自己的后事,把自己埋葬在怀化,因为某个男孩说完带她去看怀化的星星的……可惜没有等到
  • 权御之殇

    权御之殇

    正太墨子神剑在手,装逼逗比无人可敌;月初身负神秘使命。男主当然是墨子,美少年这里也不少。天哪!作为千年拖更王的作者豁出去了,一周保证两更。
  • 仙音择

    仙音择

    勾魂箫,一曲天下红尘乱。悯天琴,一曲天下道义倾。唐贤作为九天玄女的后裔,天赋异禀能和鸟兽对话,又因一头天生白发,受尽世人的嘲讽和歧视。千年之劫,妖域魔兽再临世间,唐贤不知该如何选择;是和虚伪的正义宗门抵抗妖兽?还是抛弃良知,加入残忍的魔域反戈天下?
  • 雨心樱

    雨心樱

    小说以樱花为背景,讲述了一个从小对设计情有独钟的富二代高富帅陆凌峰因出国学习的原因,而与女友分隔两地。六年后,他即将回国。但一场突如其来的事故,却让他失去了她。而相识了另一个美丽动人双眼失明的千金小姐海心。这场事故将他们两个人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他认为是她造成了爱人的离开,一步步设下圈套,报复她。每当他伤害她时,自己却越痛苦,无法自拔,最终爱上了她。小说讲述的是一段苦涩唯美的爱恋。男女主角的爱情一开始酸而苦涩。他们的爱情好像品茶的一个过程,初尝茶水,苦涩不已,但细细品味却有丝丝甘甜,回味无穷。命运捉弄诠释出刻骨铭心的爱恋。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对不起……只愿你能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