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52600000001

第1章 我们不是教育城管

我们先管理还是先教育?

——评《我该不该赶她出教室》

“案例”我该不该赶她出教室?

今天上课的时候,有一个女学生在下面看课外书。我走过去,要收她的书,她不肯(听说她在读八年级的时候,她们一群女生是专门对付老师的,还曾经和老师打过架)。

我问她:“上课在干什么?”

她说:“在看书。”

“上课不听课,看什么书呢?”

“我不看书,难道要听你的课呀?”

“在我的课堂,不听我的课,你来干什么呢?”

“看你呀!”

“看我?我又不是十七八岁的美女,有什么好看的。”

“……”她无语。

“你既然不是来听我的课的,你可以到外面去!我是来讲课的,又不是来让你看的。”

……

请教同行们,我该不该把她赶出教室?

(摘自“班主任之友教育论坛”)

案例解析

这是班主任之友论坛上一名昵称为“紫X”的老师发的帖子。帖子一发出,立即引起坛友们的热烈讨论,大部分老师都表示楼主太冲动,和学生不应该太较真。但仔细思考,冷静分析后就会发现紫老师不仅仅是冲动问题,而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思路的问题。那么,她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又应该怎样处理这件事情呢?我想可以分两个方面来探讨,一是当时如何应对(现场应该怎么处理),二是问题生的诊疗(事后如何实施教育)。

1.应该先稳面,后抓点

“先稳面,后抓点”这是课堂管理中的第一原则,课堂上无论遇到什么问题,老师都要关注绝大多数的学生,不能只顾着和个别学生你来我往地争辩。这样做首先会影响到学科的教学进度,大部分学生很可能会对任课老师产生看法。其次,如果老师和学生争执不下(上面案例中的那位老师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局面会陷入很尴尬的境地,弄得老师进退两难。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清楚认识到课堂的主体是教学,不是教育。显然案例中的老师忽视了这个原则性问题,这是教师角色定位不清造成的。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先稳面,后抓点,也就是在课堂上,先进行正常的教学,下课后再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因为学生被紫老师抓了一个现形,证据确凿,不怕她抵赖,下课后再慢慢“教育”。

2.不能感情用事,更不能给学生贴标签

遭遇学生顶撞,多数老师都是受不了的,情感上就过不去,特别是在课堂上,多少双眼睛看着啊!但老师是否考虑过,在多少双眼睛看着您的同时,也就会有多少双眼睛看着和您顶着干的这名学生呀!估计她的感情上也接受不了,面子上也过不去。所以如果性格突出、攻击性强的学生一定会顽抗到底。两难的境地就在师生共同的“感情”基调下形成了:一个下不了台阶,一个死撑到底。如果遭遇的学生战斗力不强,表面上服从,很有可能是由公开转到了地下,暗地里和您较劲,看似问题得到解决,实际上为后期新问题的产生埋下了伏笔,遇到这样的学生,说不定更糟糕。所以,当老师遭遇问题学生时,不可感情用事,要理性分析,掂量一下双方的“实力”,再选择作战方案,是暂退还是强攻,是打闪电战还是持久战。

紫老师不但感情用事,还在遇到问题前就已经给学生贴了一张“坏标签”。因为她对这个学生的了解,是“听说她在读八年级的时候,她们一群女生是专门对付老师的,还曾经和老师打过架”。只是听说的结论,不是贴标签是什么呢?而且,我个人估计紫老师还比较好强,她后面采取的行动还有些较劲的成分,多半是想会会这个对手的意思,结果准备不充分,“敌情”没有摸清,初战不利,落得个气急败坏,最后出了一招“教师权威拳”——把她赶出教室。这无疑是告诉所有的学生老师失败了!

3.问题生教育要先探究,再处理

紫老师还有些急躁,遇到这样的学生应该多做一些探究,也就是王晓春老师经常说的要先问“为什么”,再问“怎么办”。例如,案例中的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呢?如果紫老师确定该生为问题生,就需要事后对这名学生进行教育诊疗。在诊疗以前,我们不妨从学生的角度和教师反思两个方面先作如下探究:

(1)这名学生可能真的是喜欢您,故意引起您的注意,而您的反馈出乎了她的意料,说不定是学生在测试您呢。

(2)这名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有些特殊,也许她是阅读型 思考型的,也就是耳朵不灵但眼睛灵,她获取信息的方式是靠眼睛不是靠耳朵。遇到这样的学生,可以先开绿灯,授权给她不用听课,自己整就好,不懂的时候要及时问老师。

(3)这名学生因为智力原因,听不懂您的课,您可以下来后给她开开小灶。

(4)这名学生对您的课产生了倦怠,您可以下课询问一下,找找产生倦怠的原因,说不定会发现一些心理问题。

(5)这名学生对您的课产生了反感,一个老师的课要得到所有学生的认可是很困难的,但产生反感可能是由缺乏沟通造成的。

(6)如果这名学生以前能很好听课,现在不能正常的听课,那么是否存在其他原因,如家庭关系紧张、男女关系紧张、师生关系紧张,上课前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都有可能引起暂时性的听课障碍。

(7)说得不客气点,您的教学能力是否存在问题,至少不能吸引这样的学生,您也可以下课后找她问问,开诚布公地交流一下,最怕的是明明是教师自己的问题,却还自我感觉良好。

(8)以上未能预见原因,需要紫老师亲自调研了,解释权由紫老师以及那位学生决定。

如果紫老师能这样一路追问,也许会在找到问题根结的时候,开拓认识、分析、转化问题学生的思维和视角,说不定对教育教学工作都有所帮助。所以这个案例的问题不是“我该不该把她赶出教室”而应该是“我该不该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路”。

我们重管理还是重教育?

——评《关注赔偿,还是关注教育?》

“案例”关注赔偿,还是关注教育?江苏省溧水县实验小学 端 虹 王祥连

事由:体育课上,学生A与学生B在单杠边玩闹。后来B发现系在脖子上的玉丢失了,玩闹时A曾扯过玉的系绳,便找到班主任要求A赔偿。

处理:班主任晚上7时左右与双方家长电话沟通:B家长认为双方各有责任,五五分摊,要求A赔付价值的一半(说玉是10年前买的,当时是500多元钱)。A家长则以看不到发票为由,说最多赔100元。于是,班主任约好双方第二天早上8时面谈协商。

半小时后,B家长突然打来电话给班主任:听说A同学父亲出了车祸住院,就不要A赔偿了,明天也不必去学校协商此事了。班主任希望第二天还是按约见面为好。第二天7时左右,A同学母亲打电话给班主任,推托说有事来不了学校,又说这是个小事情,希望由班主任做主,赔个100元意思一下。班主任正告:希望以孩子的教育为重,按约来校。并说明:B家长未必需要赔偿。

之后,三方在学校见面。班主任首先对两位家长谈了看法:孩子之间发生“纠纷”之时,正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机。不能不了了之,不能让教育缺席,不能不留下教育的痕迹。赔偿是次要的,是另外一回事,关键是要对孩子及时教育,让孩子从“事件”中认识到自身责任,分清对错,培养是非观念与责任感、荣誉感,起到积极的价值引导作用。此时,双方家长和老师对“事件”处理的态度、方式,对双方孩子而言就是今后行事的“示范”,事关孩子的将来与长远。A、B双方家长点头认同。

接着,班主任向两位家长讲述《爱的教育》中“烧炭工和绅士”的故事。双方家长很是动容,表示应该慎重处理以教育孩子。

然后,班主任把A、B同学喊到场,引导他们一起分析“事件”,指出:双方各有责任,按理各承担一半,但B家长因为得知A同学父亲住院,出于情义,只要A承担50元。在班主任的建议下,A同学当面郑重地向B家长表示感谢,A同学母亲取出50元当着孩子的面交给B家长。

“案例”沟通,以人为本浙江绍兴县孙端镇三条溇小学 沈琴娣

下午第二节课后,我走出教室,还没有到办公室门口,就听见了一声惨叫。我赶紧跑回教室,一看,果然出事了,小许同学正坐在地上,一手捂着嘴巴,大声地哭。站在他旁边的小王,也许是被吓懵了,呆呆地站在那儿,一动也不动。在围观同学七嘴八舌的叙述中,我大致明白了事情发生的经过:

小王是楼上四年级的同学,下课后要上厕所,从楼梯上往下冲。而二年级的小许正站在教室的门边,背对着楼梯。两个人一撞,小许摔倒了,一颗门牙被撞了下来,满嘴是血。

1.处置策略

(1)马上把受伤孩子送去医院治疗,同时通知撞人孩子家长,让其赶至医院陪同治疗。

(2)与撞人者小王家长协商,除去保险索赔小许一切医疗费用,全由他家负责,并让其在同意书上签字。

(3)医院清创后,及时与小许家长联系,耐心劝说。

(4)当天傍晚,陪同小王家长去小许家看望小许,向小许及家长道歉。

(5)起草《协议书》。写清协议双方的身份;学生事故的简要经过,包括事发时间、地点;双方达成的协议;双方签名等内容。

(6)给付补偿金。收到家长出具收条。

2.作者反思

这件事最后能顺利解决,有两点可以借鉴:

(1)教师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及时送去医院诊治,并能劝说撞人孩子家长一同登门道歉,缓解了被撞家长的愤怒情绪;由撞人孩子家长亲口确认孩子的医疗费及日后补牙费用,解决了被撞者家长的后顾之忧。

(2)教师劝说撞人者家长站在被撞者家长的立场解决问题,并能立下字据,确保日后解决经济纠纷时有据可查。

这是一个突发事件,是一个意外。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教师要把受伤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真正发自内心的关心,为孩子的痛苦而担忧,对受伤学生及其家长要及时安抚。其次,教师要做好引导者,要劝说撞人者家长,受伤者已经受到了精神上的痛苦,请他站在对方的立场,在精神上和经济上补偿对方。最后,教师双方家长协商后,应把协商的结果写下来,立字为据,确保日后争执时有据可查。

正是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这场纠纷才可以顺利解决。

(以上两则案例均摘自《班主任之友·小学版》2010年第2期)

案例解析

这是两个比较成功的案例,但成功的意义不同,成功的原因不同,成功以后的教育影响也不同。先看第一则案例,这则案例之所以成功,我想有几个前提:

1.班主任的思维习惯

现在的很多班主任其实做得并不专业,不专业的成分很多,但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条就是缺乏教育思维和教育意识。这个案例很成功,成功的第一前提就是得益于班主任的教育思维。遇到问题,我们肯定要想办法解决问题,但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很多种,通过观察班主任解决问题的方式就能发现班主任的思维习惯是哪种。以这个案例为例,我猜想可能会有这些不同类的班主任:

(1)难得糊涂:先做学生工作,再游说家长,最后各打50大板。如果B不和A玩闹东西就不会丢,所以丢玉的同学也有责任;如果A不和B折腾,也不会无意地把B的玉扯掉,还有就是玩就玩呀,你A同学为什么要去扯B的玉呢?自己惹祸上身,怨不得别人。最后一个巴掌拍不响,各赔一半。这样的结果有点像是“糊涂官办家务事”,班主任也来个难得糊涂,这个事情也就到此为止。

(2)相亲相爱:先做B的工作,你东西掉了是不,为什么会掉呢?哦!因为是和A玩耍的时候掉的,说明你和A的关系好,是好朋友。就算不是好朋友,我们也是一个班的,既然是一个班集体的,那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既然是一家人,那怎么能说两家话呢?你这么懂事,老师相信你会解决好的。这样的班主任就给学生扣上了一顶比较暧昧的帽子,至于学生愿不愿意戴,就要看学生的“觉悟”高不高了。如果学生不“领情”,班主任就又会侃侃而谈,大讲道理,甚至有的班主任还会言语间流露出“你怎么这么小气”的语调。如果遇到这样的班主任,这个B同学还真够冤枉的,明明东西掉了,还会被贴上这么多的标签,真是冤啊!

(3)“化”功大法:这样的老师多半对这样的事情有着自己的公式——了解情况、协商赔偿方案、问题解决。奉行的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只要双方风平浪静,我就万事大吉;只要问题得到解决,我就如释重负。这样的班主任多半是那种很会交际,很会拌稀泥的人,尤其在家长面前满口江湖语仁义言。只要理性一点,分析一下这个班主任说的话做的事情,活脱一个“大忽悠”。

(4)独裁主义:有的班主任很独裁,独裁的人多半都有点偏听偏信,信了以后一定会刚愎自用,而刚愎自用的依据却是经验主义。这样的班主任不喜欢调查,不喜欢探究,一听到B同学描述过程和场景,马上会调动起大脑里的相关经验,对A、B同学进行衡量,衡量平时表现,衡量成绩高低,衡量诚信,几乎是一衡量完就能马上裁决。只要裁决好了就是终审判决,该赔就有若干赔的理由,不该赔就有不该赔的理由。无论是原告还是被告,或者双方家长到场都是一个样。遇到这样的班主任才是“秀才遇到兵”,有理可以变成没有理,没有理可以变成有理。

当然还可能遇到一点主意也拿不出来的班主任,他们要么让两个当事人自己协商,要么就是听听家长意见甚或找找领导。

以上的班主任较之案例中的班主任,最大的不同就是思维习惯,比较之下,案例中的班主任有着“教育”的思维习惯。遇到问题想的不仅仅是解决之道,更多思考的是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能达到的最大的教育之道。对学生、对家长都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作者抓住了,还升华了,这样的功夫不是灵光一现的偶然,而是思维习惯形成的必然。

2.家长的配合

案例中的家长很配合,难得的是双方的家长都很配合,可贵的是在配合的基础上还很通情达理,这为班主任架设教育管理创造了和谐的氛围。我想这样的氛围一是家长的自身素质,二是家长与班主任的长期合作中,家长受到了班主任的感染,这就是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的“润物细无声”。

看多了歌颂式的、自我吹嘘的、经验主义的、现实主义的案例(文章或实例),再看到以上案例,突然之间有点进氧吧的感觉:清新、自然、理性、和谐的艺术美感。

接着,我们再看看第二则案例,如果这则案例是解决问题的初期,肯定要拍手叫好,这个老师处理问题及时,处理方式妥当,给一线的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处理紧急事件的流程式范本。

如果是解决问题的全部,我想还是有些欠缺。这是一个难得的教育机会,正应该借此为例对全体学生进行深刻而有意义的安全教育。但这样做很考验老师的水平,因为如果强调安全过头,可能会出现“因噎废食”的情况,让孩子们都保持距离,少了一些必要的碰撞,对孩子成长不利;如果不强调安全,那类似的事件有可能还会发生,那这样的老师又不得不再“以人为本”地沟通一次。

愚以为,应该在第一时间处理完以上问题后,策划一次班会,播放一些竞技体育中的正常碰撞的视频,看一些生活中不经意间的正常碰撞。让学生感受到有些碰撞是正常的,关键是如何去避免,最大限度地防护自己和他人,并且一旦出现意外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这名老师很幸运,案例发生后的一瞬间就赶到了现场,我想如果恰巧老师不在呢?那孩子们会不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呢?如果能往下面想,我想这可以成为提高班级整体管理水平的契机。毕竟,我们要教会孩子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还有怎么去生存,怎么与别人相处,怎么正确处理生活中的意外(无论是当事人还是旁观者都同样重要)。

但作为案例,作为一个描写“如何沟通处理”的案例,我个人觉得这篇文章很有可取之处,对比两篇文章,案例情景不同,程度不同,后果不同,也就不能同日而语。

同类推荐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诚实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诚实篇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胡锦涛
  •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实施个性化教育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实施个性化教育

    性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出发点。那么,何为个性,个性何为?这不仅是社会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也是每一个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的问题。
  • 触摸教育的美

    触摸教育的美

    本书记录了发生在校园里孩子和老师及校长之间的事。分为”举报的分量“、“滑稽的新生传”、“故事进行曲”、“教育即生活”、“返老入童”等篇章。
  • 职工快乐工作

    职工快乐工作

    这些知识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指导性和实用性,简明扼要,易学好懂,十分便于操作和实践,是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以指导职工文化建设与素质修养的良好读物。
  • 精典教育-俗物与天才

    精典教育-俗物与天才

    本书前半部分,作者塞德兹先阐释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而在后半部分,又以小塞德兹的成长经历为主线,论述了天才教育法的实践过程。
热门推荐
  • 攻略二次元少女

    攻略二次元少女

    白茗琳三次元中的萌妹子,二次元中的脑残粉,买好手办后居然被自行车撞倒,还可以是撞到我的是一个迟钝傲娇受,倒霉的手办坏掉了,死皮赖脸的要回了一个不太一样的手办,没想到这个傲娇受居然是她们学校的副会长,他是唯一一个不喜欢茗琳的男生,也许可以做朋友。
  • 战苍决

    战苍决

    神高高在上,凡人终究渺小,神曾经也为凡人,谁敢说凡人不如神
  • 遨世苍穹泯万界

    遨世苍穹泯万界

    当一位懦弱胆小平庸走过一生的青年为一位不离不弃陪伴了他十二年之久的女友能够幸福时,他毅然选择了救一名中年妇女而被歹徒杀死获得一些赔偿金为他的女友今后的生活能过得更好一些。没有丝毫意外,主角什么话也没有说就成功的担任了拯救宇宙的sss超级大任务,并且成功的重生回到了自己16岁的时候。
  • 异界王者剑士

    异界王者剑士

    一场雨中车祸,苏恒穿越到神秘的异界。为了保护他最重要的人,他必须要拿起手中的剑,一步一步完成系统的任务,成为异界最强大的剑士!
  • 末世之丧尸皇的回归

    末世之丧尸皇的回归

    末世到来,世界崩坏,危险种和丧尸们在人类的家园肆虐,这里是强者的世界,拥有力量就拥有一切!
  • 大齐皇太女

    大齐皇太女

    她,一出生被封为储君,是东齐的皇太女;他,是东齐皇帝的义子,她的义兄。当天之骄女碰上冷面王爷,将会出现怎样的火花?出生时,他抱着她,脸上显现从未有过的温柔;当她遇到危险时,他一直在身边陪着她,保护她。在这三国鼎立的时代,看铁血特工如何掀起大陆风云,主宰命运......
  • 动漫社之暗部史

    动漫社之暗部史

    这是关于一个叫农校的奇葩大学的梦叶C.M动漫社的(伪)历史传记,这个社团组织又称之为“暗部”,而这便是关于“暗部”的历(qi)史(pa)故事……
  • 蛇鼠一窝之大宋县官

    蛇鼠一窝之大宋县官

    他本是一名职业11大哥,却意外回到了大宋王朝,只有小学毕业证,不会物理不会化学,更不精通政治,只会提刀砍人的他,又该怎么在大宋这个历史上最衰弱的朝代混下去呢?面对国家的兴亡,民族的式微他将如何自处?且看大醉虾为您演义这段虚幻的历史!!!★★★★★★★★★有兴趣的书友请加群:22155069★★★★★★★★★★★★
  • 焚神至尊

    焚神至尊

    天有九重,地有十方。男儿顶天立地——提刀跨马杀强敌,斗转日月换苍天。异能少年携带‘羊皮古经’穿越异界,于嬉笑间败尽诸天强敌,戮战星空血海,成为绝代战神。每晚八点至九点,锁定创世中文网,关注《焚神至尊》,糖小七为您带来精彩的异界故事。【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果喜欢请收藏】
  • 侯府毒妻

    侯府毒妻

    相公为了利益将她送给别的男人,打死怀孕小妾,让夫家满门抄斩。N多条命换她一条命,值!一觉醒来,她却穿到了京城第一贤妇身上!青梅竹马上门恩赐娶她为妾?一把笤帚挥出门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找死!小妾们都给她靠边站。某侯爷面色镇定内心抓狂,靠!美人在前,却不知道何时才能入手,憋死爷了!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