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60000000014

第14章 少小继位,太后秉政

权力的传承,是封建家族统治得以延续的纽带当然,家族内部也会因为自己的利益而明争暗斗。比如后宫之争,刘皇后为了让自己的地位更加巩固,不惜让李氏骨肉分离,其残酷可见一斑。

宋仁宗像赵受益降生以后,举宫欢庆,真宗先后有5个儿子,但都陆续夭折,中年得子,真宗自然喜出望外,从小就十分疼爱他。等他年纪稍大一点,真宗就细心为他挑选老师,关注他的学业,培养他成为自己的接班人。天禧二年(1018年)中秋节,真宗正式下诏册立8岁的赵受益为皇太子,改名为赵祯。九月,又举行了隆重的皇太子册封礼,赵祯被正式确立为帝位继承人,年仅9岁。

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真宗病情急剧恶化。弥留之际,真宗放心不下年幼的太子,丁谓等人向真宗保证将全力辅佐太子,真宗这才稍稍安心。二十日,真宗死于延庆殿,享年55岁。赵祯奉遗诏即皇帝位,年仅13岁。遗诏还规定:尊刘皇后为皇太后,在仁宗成年之前代为处理军国大事。

宋真宗原配妻子是名将潘美的第八个女儿,在真宗即位前已去世,后追封为皇后;真宗即位后所立的第二位妻子郭皇后,在景德四年(1007年)病故。其后,中宫多年虚位,后立刘德妃为后。真宗去世之后,刘皇后垂帘听政,把持朝政长达12年。作为宋代八位摄政皇后的第一人,这位对北宋政局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刘皇后,一生颇具传奇色彩。

刘德妃名叫刘娥,益州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她出身微贱,是个孤女,不得已小小年纪就嫁给当地的银匠龚美。龚美走街串巷为人打造银器,她就摇拨浪鼓招徕顾客,雍熙初年,两人一起来到了京城。真宗赵恒(当时还是襄王)的幕僚张耆觉得刘娥聪慧貌美,想起真宗曾说起想纳一个四川女子做侍妾,于是,就安排两人见面。真宗赵恒见到刘娥后非常满意,便把她买了下来。刘娥一入王府,就大受宠爱,这年,她仅15岁。太宗知道此事后,即令赵恒将刘娥逐出王府。这时,赵恒割舍不得,便让她寄居在张耆家。十几年后,直到太宗去世赵恒才将她接回宫中。刘娥在后宫的地位升迁很快,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已经升为德妃,当时郭皇后已经去世,在后宫中,刘氏的地位最高,离皇后宝座只有一步之遥。

刘娥生性警悟,通晓书史,朝廷政事,能记始末。宫闱有事,真宗询问,她都能引据故实,妥善应答,政治才干颇受真宗倚重。在郭皇后去世之后,真宗有意立刘氏为后,但他深知刘氏的出身是最大的障碍。

真宗拿不定主意,就找参知政事赵安仁商量。因刘氏出身卑微,赵安仁反对立她为后,真宗听了很不高兴。第二天,真宗又找王钦若商量,并把赵安仁的意见告诉了他。王钦若对真宗说:“陛下不如问问赵安仁,他认为应该立谁为皇后。”改天,真宗问赵安仁该立何人为皇后,赵安仁建议:“德妃沈氏是前朝宰相沈义伦的后人,可以做皇后。”真宗次日跟王钦若说明了赵安仁的意见,王钦若说:“陛下不说,我也知道他会这样说,赵安仁过去曾经做过沈义伦的门客!”真宗由此觉得赵安仁徇私,就罢免了他的官,下决心立刘氏为后。但刘氏为人处事颇为谨慎,当真宗决定立她为后时,宰相王旦忽然请病假,刘氏担心王旦持反对意见,就劝说真宗推迟此事。后来,王旦上书表示同意立刘氏为后,这件事情才最终确定下来。

大中祥符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刘氏被册立为皇后。刘氏由银匠之妻成为一国之后,绝非单单因为美貌。此时,刘氏已经40多岁,早已经过了花样年华,吸引真宗的是她的智慧和能力。精明能干的刘氏把后宫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同时,在朝政方面能给真宗以帮助。真宗十分信任这个陪伴他多年的枕边人,甚至有一点依赖她。当真宗的身体状况日趋恶化时,刘氏便顺理成章地帮丈夫处理朝廷日常政务,裁定军国大事。另外,刘氏的前夫龚美也留在真宗身边为其效力。真宗即位后,龚美改姓刘,与刘氏以兄妹相称。由于刘氏的关系,刘美升迁很快,逐渐掌握了京城军权,成为刘氏最为得力的助手之一。真宗朝晚期,刘氏权力越来越大,成为实际上的统治者,其一举一动,对当时的政局,尤其是寇准、丁谓两派之间的斗争,都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刘氏虽受真宗宠爱,但自己却没有生下一儿半女。凑巧的是,真宗看上了刘氏宫里的一个侍女李氏,受到真宗宠幸的李氏于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产下一子。当时,刘氏还没有被封为皇后,已年近四旬的她认识到自己不会再有孩子,便接受了李氏的孩子,由她和另外一个嫔妃杨氏共同抚养,严禁宫人向孩子说明真相。

拥有子嗣,对刘氏能册立为皇后,以及真宗死后顺利垂帘听政具有重要的意义。聪明的刘氏十分明白儿子对她的重要性,不管是出于真心,还是假意,刘氏还真是充当了一个合格的母亲的角色,细心地抚育赵祯,母子感情十分融洽。

真宗死后,遗诏命尊皇后刘氏为皇太后,军国重事,权取处分。宰相丁谓等人对刘太后极尽奉承之能事。丁谓力主去掉“权”字,王曾说:“称权足以昭示后世。何况增减诏书,自有法则,竟要率先破规矩吗?”丁谓这才作罢。次年,改元天圣,“天圣”拆字即为“二人圣”,即指宋仁宗与刘太后两位圣人。明道是刘太后在世时的第二个年号,“明”字由日月两字合成,与天圣一样,也是为了取悦刘太后。

听政之初,在进一步贬逐寇准和李迪问题上,刘太后与丁谓是完全一致的。寇准被贬为雷州司户参军,李迪被贬为衡州团练副使。王曾认为贬责太重,丁谓瞪着他威胁道:“你这居停主人还有要说的吗?恐怕自己也难免吧!”丁谓还派人前去秘密逼死寇、李二人,寇准要来人拿出赐死的诏书,来人拿不出,寇准照旧喝他的酒;李迪要去寻短见,被儿子救起。有人问丁谓,倘若李迪贬死,你如何面对士论,丁谓无赖地回答:“将来记史,不过说上一句‘天下惜之’而已。”

丁谓为了擅权,勾结内侍押班雷允恭,让太后降诏道:“新帝每月朔望两次朝见群臣。大事由太后召见辅臣决定;一般政事令雷允恭传递给太后,圈定以后颁下执行。”王曾向丁谓指出:“两宫异处而权归宦官,是祸乱的先兆。”王曾认为应该按照东汉故事,五日一朝,皇帝在左,太后在右,垂帘听政。但丁谓这时权倾中外,根本没把王曾放在眼里。

刘太后旁观者清,知道丁谓擅断朝政的种种劣迹,也清楚丁谓要她下诏书实际上是在架空她。当时,朝廷正为真宗赶修陵寝,丁谓是山陵使,雷允恭是都监。雷允恭听说山陵移上百步,就可使皇帝多子孙,便自作主张,在丁谓的同意下,移动了陵位,不料地下水上冒,陵寝工程搁浅。王曾瞅准机会向刘太后单独奏明了真相,太后便毫不犹豫地抓住时机,处死了雷允恭,罢免了丁谓宰相的职位,将其贬为崖州司户参军,终于把朝政大权夺回到自己的手中。当时民谣说:“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刘太后贬黜丁谓大快人心,但她没有采纳民谣的另一半,她与寇准的从政风格都有点自以为是的倾向,两人是无法合作的。

刘太后听政以后,第一件大事就是听从王曾和吕夷简等人的建议,把天书随同真宗一起葬入永定陵,并下令禁止兴建宫观,废除宫观使,有力遏制了大中祥符以来弥漫朝野的迷信狂热。

当然,在她垂帘听政十余年间,也倚用宦官、放纵外戚,但毕竟没有像前朝那样达到危害朝政的程度。

刘娥本身没有盘根错节的家族基础,其兄刘美在她垂帘以前已经去世。刘氏外戚中唯一位至执政大臣的是钱惟演,钱惟演把妹妹嫁给了刘美,后与得势的丁谓联姻,是一个专攀高亲的无耻之徒。他在真宗生前就是枢密副使,太后垂帘后升任枢密使,但不久就以太后姻亲“不可与机政”的理由,被解职出朝。后来钱惟演两度谋取相位,都遭到朝论的强烈反对,御史鞠咏甚至表示:倘若相惟演,就当朝撕毁拜相诏书。刘太后最终也没敢让他圆上宰相梦。

女主听政,在中国古代,总不为正统观念所认同,因而王曾力争一个“权”字,刘太后在垂帘之初也不得不许诺“候皇帝春秋长,即当还政”。天圣七年,仁宗已到及冠之年(20岁),但刘太后丝毫没有还政的动静。于是,其后几年,内外臣僚要求仁宗亲政的呼声越来越高,对这些奏疏,刘太后或是不予理睬,或是借故把建议者调离出朝,将朝政大权一直攥到去世为止。

刘太后不是没有动过称帝的念头。她曾经试探性地问参事鲁宗:“唐武后如主?”鲁宗回答说:“唐朝的罪人,危害社稷。”刘太后听了,沉默不语。有些庸臣试图向刘太后献媚取宠,上疏奏请刘太后像武则天那样建立刘氏宗庙。太后有些犹豫不决,跟老臣商量后,才放弃了这个念头。后来,程琳献上武后临朝图,把刘太后比作当代武则天,刘太后立刻把图抛在地上,呵斥道:“我不能对不起前辈!我不是、也不想作武则天第二!”

刘太后实际执政期间,是宋朝政权从开国的第一、二代向建国的第三、四代转换的关键时期,如何保证天下太平、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政府清廉和法令有效,是统治者面对的首要问题。刘太后紧紧地抓住了这一要点,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刘太后的方针和作风一直持续到第七、八代,打破了中国历史上“五世而斩”的惯例。在长期稳定发展的条件下,宋代中国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大体说来,刘太后的政治才干与政绩决不在其夫真宗与其子仁宗之下,其临朝时的个人品德也应基本肯定。在她听政的天圣、明道时期,不仅恢复了真宗咸平、景德年间的发展势头,还为仁宗庆历盛世奠定了基础。

直到刘太后去世,宋仁宗赵祯这才知道自己并不是刘太后亲生的。他的生母李氏是刘皇后的侍女。赵祯一出生,就被刘皇后夺为己子,让杨淑妃抚育。他从小叫刘皇后为大娘娘,叫杨淑妃为小娘娘。

而赵祯的生母李氏因为地位低下,不敢理论,默然杂处宫嫔之中。人们都畏惧刘皇后,也没人敢说明真相。仁宗即位后,刘太后让李氏去为真宗守陵,隔绝了这对亲生母子,以确保自己的权力。不过,刘太后,访得季氏失散多年的兄弟李用和,让这个衣食无靠的凿纸钱为生的小工,当上了三班奉职,步步升迁,做得也并不十分绝情。

李氏是明道元年(1032年)去世的,死前虽进位宸妃,但刘太后仍打算以宫人之礼在宫外治丧。宰相吕夷简不以为然,太后大为不满,夷简从容道:“不为刘氏着想,我不敢说;倘如考虑刘氏,丧仪自应从厚。”太后最终觉悟,用一品礼和皇太后服入殓厚葬李氏。

刘太后一驾崩,就有人对仁宗添油加醋地说李宸妃死于非命。血浓于水,仁宗在下哀痛诏自责,尊生母为皇太后的同时,派兵包围了刘氏第宅,他亲自哭着开棺验视,见生母穿着皇太后的冠服,在水银的养护下肤色如生,才感叹人言不可信,说:“大娘娘平生分明矣!”之后,对刘氏恩礼益厚。

仁宗赵祯即位之初,军政大权完全掌握在刘太后手中。宰相丁谓等人对刘太后极尽奉承之能事,颇得太后欢心,丁谓因此在朝中飞扬跋扈。他的所作所为很快激起了朝野的愤慨。当时,京城流传这样一句话:“欲得天下宁,当拔眼中钉(丁谓)。”此话传到刘太后的耳中,她开始对丁谓有所不满。不久,丁谓被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后又贬崖州(治广东崖县,在今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南部)。

对当时朝廷中发生的变动,年幼的赵祯既不过问,也无兴趣,除了陪太后例定的坐朝听政外,业余时间潜心于书法,他的飞白书,体势遒劲,颇有功力,在宋代皇帝中,堪称首属。

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赵祯逐渐成熟,处事有了自己的主见和思想。从乾兴元年(1022年)起,他开始练习处理政事,逐渐摆脱太后的约束和管制。15岁时,刘太后做主,为赵祯立前勋戚郭崇的孙女郭氏为皇后,他十分不满。因他此时正热恋着与郭氏一起入宫的张氏,他遂以疏远郭氏,进张氏为才人,又进为美人的办法,来表示对太后专擅的不平。尤其是刘太后掌权时间很长,百官群臣慑于太后的独断,大多数不敢言朝政得失,言路闭塞。宋仁宗赵祯借唐代设匦函(在朝堂设一小匣子,让进书言事者投入)的故事,与参知政事共商,禀明太后,特诏设置了理检使,由御史中丞兼任,职掌上诉朝廷的冤枉之狱及有关谏奏朝政得失的上书。明道元年(1032年),又诏设置谏院,知院官规定由皇帝亲自任命差遣。凡朝政阙失、大臣至百官任用不当、三省至各官署事有违失等,都可以上书谏诤。

天圣七年(1029年),秘阁校理范仲淹上书,请太后撤帘归政,触及太后忌讳,被出判河中府(治今山西永济蒲州镇)。次年,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宋绶上书,建议除军国大事外,余皆由赵祯独自处理,又忤太后意,被贬知应天府(治今河南商丘南)。接着,再有林献可、刘涣等人先后上书,力请太后还政,引动刘太后肝火,把他们远贬岭南。对朝堂上发生的这一切,《墨竹图》文同画加图:《二十四史》p455的Sf赵祯虽没有明确表示,但心中更增加了对太后专权的不满。

明道二年(1033年)三月,刘太后病逝,遗诰赵祯尊皇太妃杨氏为皇太后,听政如旧规,军国大政与杨太后一起裁处。但朝廷在宣布刘太后遗诰时,删去了“皇帝与太后裁处军国大事”一语。杨太后退居保庆宫,称保庆皇太后。至此,赵祯开始独立主政。

同类推荐
  • 天下第一王

    天下第一王

    朝代更迭,谁能笑傲?王侯将相,有谁屹立不倒?得千年记忆,笑傲大正。
  • 穿越之唐书

    穿越之唐书

    穿越到乱世的隋末唐初,郑器不能改变历史的车轮,否则将是恐怖的“蝴蝶效应”!当回去已成妄想,生存、保护姐姐才是第一目标。于是各路英豪成好友。李建成,李世民,窦建德,哥舒季通,李靖,李密,单雄信……红粉知己最痴情。观音婢,白舞娘,子殇,公孙清雪,哥舒月……一切都是历史的进程!这一年,“车轮”滚到了武德九年……本文为历史流,有戏说,有加工,也有部分评书演义的题材介入,只是没有穿越后的万能术。新人写作,诚求收藏!诚求推荐票!
  • 铮铮大明

    铮铮大明

    此时永乐十八年大明国力蒸蒸日上之际国泰民安万国来朝。东宫的小皇孙朱祁铮出生了。带着皇族与生俱来的骄傲的他将要继承的是一个对远方诸国负有义务的帝国、一条沿着北方边境的漫长的防线、一个具有许多非常规形式的复杂的文官官僚机构和军事组织、一个需要大规模的漕运体制以供它生存的宏伟的北京。一个疆域达到1000多万平方公里,朝鲜、老挝、安南等国都曾是大明帝国所管辖的范围,甚至在印度洋等大洋还有大明帝国大面积的殖民地的大明王朝。这本书保证不会太监了的,打架可以放心收藏放心的追。
  • 乱世宏图

    乱世宏图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是酒徒所著的一部历史军事类小说。
  • 大宋欢乐帝

    大宋欢乐帝

    本是如来第二大弟子,秉承你欢乐,我欢乐,大家齐欢乐的原则,笑闹天宫,惹怒玉帝,本想打入凡间进行九十九年的历练,确被大圣贪图蟠桃误事,把欢乐佛踢入了帝王之家,转世成为宋高宗之子赵玹。看赵玹如何玩转11,醉生梦死。看赵玹如何涉身皇家,耍弄高宗。看赵玹如何戏弄秦桧,生不如死。看赵玹如何力撑岳飞,扫平外族。欢声笑语,巧笑蝶飞,赠送屁股学问之九说。一说:浑圆有肉,说明此人心性开阔,可与之深玩。二说:浑圆无肉,说明此人心志平平,耍了也白耍。本书调整为每日两更,静请期待。
热门推荐
  • 文以载道

    文以载道

    一场旷世大战,一个婴儿的诞生。六名白发老者,一个绝世学院浮出。16年后,大陆是走向和平的乐土,还是奔向战乱的纷争!各种阴谋、各种诡计,妖孽、天才的世界,玄幻、诡异的世界,各种异能力纵横,各种奇特道具轰炸……缤纷中有着混乱,混乱中才有秩序,且看谁来打破混乱,且看谁主沉浮……
  • 我开挖机那几年

    我开挖机那几年

    这篇小说是以我真实的经历和自己的听闻而写的一自传。从我小时候的挖掘机玩具到真正开始学习挖掘机直到出师,主要主要内容以我学挖掘机时候遇到的奇异怪事丶荒山撵鬼丶挖掘古墓丶等为中心,当然其中还掺杂着开挖机的技术要领等等等等……下面就不多说了,进入我第一部自传小说《我学挖机那几年》
  • 我是男神我任性

    我是男神我任性

    他是三界第一帅哥,同时无人能敌,和一群好哥们儿一起玩转三界。
  • 天藏录

    天藏录

    江湖动荡,生灵涂炭,血雨风波起。怪病少年,魔珠重现,身世谁人知?琴笛有意,缘分无常,咫尺千万里。佛道魔巫,爱恨情仇,多少儿女痴!-凡村少年为何身怀血魔珠?他有何不为人知的身世?魔气侵袭,生死难料,他的命运又将怎样呢?天下纷争四起,佛道魔巫,阴谋暗涌,谁主沉浮?
  • 今生来世缘

    今生来世缘

    今生的爱走远,来世的痛提前。我的出生,终究是一场悲剧,就像是这句歌词那样。
  • 中国好小说:神秘三角

    中国好小说:神秘三角

    城中首富顾瑞丰被杀死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墙上被画上一个神秘的三角符号。种种迹象表明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顾瑞新杀了他。但直到杨赫在顾瑞丰办公室旁边找到一个密室,大家才发现事情似乎没那么简单……
  • 曙光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42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42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 异域迷情:大漠王后逃婚记

    异域迷情:大漠王后逃婚记

    沙漠异族席卷中原,是什么让他们趋之若鹜?逃婚王后再嫁沙漠,又是什么让她飞蛾扑火?一代公主寻爱之路。一个国家消失之谜。新书《丑女不愁嫁:N嫁新娘》www.*****.com
  • 神剑耀天

    神剑耀天

    传奇剑神在战斗之中被敌人暗算,侥幸重活一次,展开一场直达巅峰的狂霸升级之路,所有的天才都将在他的脚下,任何敌人都将无法阻拦他重踏巅峰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