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63900000004

第4章 概述

以艰苦奋斗闻名于全疆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农业建设第十三师红星二场,担负着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的历史使命,在亘古荒原上开荒生产,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农林牧副渔俱全、工交建商综合发展、科教文卫体齐头并进、党政军企合一的屯垦戍边军垦农场。

红星二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下简称自治区)哈密市境内的火石泉,南濒戈壁大漠,北倚雄伟天山,地理坐标为北纬42°48′00″~42°56′34″和东经93°09′58″~93°21′25″之间,占地面积203.16平方公里,人口近万人。

境内多为东天山(巴里坤山)山前洪积冲积平原,海拔725.5~832.8米,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坡降4‰~12‰。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具有典型的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漫长,春季气温回升快,秋季降温迅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粮棉瓜果等农作物的生长。场部驻地火石泉镇,向东经火箭农场有20公里的柏油公路通往哈密市区和吐哈石油基地,距农十三师师部驻地大营房30公里;向北有10公里的柏油公路横穿兰新铁路与312国道的3613公里处相接。道路四通八达,便于物资集散与商旅往来。

红星二场的前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兵团六军十六师四十七团,其来源有3个分支:其一是诞生于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后编为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一军团侦察连,1937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骑兵营,1944年秋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二旅骑兵团;其二是源于1932年组建的陕北绥德、米脂、葭县、吴堡战斗团、米西游击师、清涧红四团,后编为陕北苏区红二十八军(军长刘志丹,政委宋任穷),1937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八旅七一六团二营,1944年编为教导第二旅九团;其三是源于1937年8月八路军总部特务团的一个营,1944年编为教导第二旅三十四团。1945年10月,三个分支合编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旅二团。1949年1月,整编为六军十六师四十七团。这支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和延安保卫战、平型关大战、百团大战等重大战役,在金盆湾、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曾被毛泽东授予“红星部”的英雄部队,随第一野战军六军十六师在西北战场上取得节节胜利,解放西安,攻克兰州,直叩新疆东大门。

四十七团作为十六师进疆的殿后部队,冒着严寒,从酒泉徒步西进,风餐露宿,长途跋涉,于1950年3月全部进入新疆,分驻吐鲁番、鄯善、哈密等地,守备警戒,剿匪平叛,帮助地方建立人民政权。部队响应毛泽东主席关于军队参加生产建设的号召,在吐鲁番、哈密西河坝开荒种粮,养畜种菜,实行部分自给,减轻当地群众负担。1951年3月,参加修建红星一渠,开山炸石、铺渠引水、挖地穴居。次年7月,红星一渠建成放水后,四十七团官兵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开赴天山五道沟口,搭帐篷、垒石屋,战胜饥寒酷暑,仅用9个月的时间就建成37.4公里长、用卵石浆砌的红星二渠。1953年4月5日,天山雪水顺渠奔腾而下,四十七团指战员一手拿枪,一手拿坎土曼,吹响开荒造田、屯垦戍边的号角,唤醒亘古荒原火石泉。当年7月18日,四十七团转为生产部队,改番号为新疆军区农五师十三团。按照上级“边开荒、边洗碱、边种植”的屯垦方针,第一年开荒种植1400亩,收获水稻、糜子、小麦、玉米、高粱等粮食110550公斤,还生产油葵、红花、麻等经济作物。

1954年10月,农五师十三团归属新成立的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建制,进入建设正规化国有农场时期。火石泉是片重盐碱滩,“无风一片白,风起白满天”,在地表60厘米厚的土层里,含盐碱量8%~12%,有的高达40%~60%,盐碱土层下,还有15厘米左右的芒硝层,军垦战士在这里与盐碱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到1956年,开垦土地1.25万亩,其中耕地1.19万亩、林地600亩,条田、水渠、林带、道路统一配套;粮食产量逐年上升,经济作物扩大到棉花、西甜瓜、甜菜、豆类;畜牧业逐步发展;农业机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当年底有各类拖拉机6台套,耕作完成53054个标准亩;教育事业起步,医疗卫生事业逐渐发展。

1957年1月,兵团将农五师建制撤销,建立国有红星总场,原农五师十三团更名为红星总场二分场。农场进入巩固发展时期,按规划建设,发展挖芒硝、土碱、磨面、榨油等工副业。1959年1月,恢复农五师建制,红星总场二分场改为农五师红星二农场。在“大跃进”形势下,大规模开荒造田,但因土地碱多、缺水,形成弃耕和重新治碱。1963年,农五师红星二场改编为农五师哈密管理处红星二场。“红旗所向,沧海桑田”,昔日的盐碱滩变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系纵横、瓜果飘香、六畜兴旺的绿洲。红星二场征服盐碱,粮食连年稳产高产,并在国家遭受自然灾害、人民最需要粮食的时候,把大量的粮食上缴给国家,被国家农垦部评为全国农垦系统样板场,被自治区党委誉为“新疆的大寨”、“自治区的一面光辉灿烂的红旗”。

1966年,“文化大革命”浩劫开始,在农场领导受冲击、工作瘫痪、各项事业受到严重挫折的情况下,广大军垦战士克服种种阻力,坚持劳动生产,粮食产量仍在缓慢增长。1969年4月1日,红星二场归属兵团后勤部哈密管理处(以下简称哈管处)。1970年6月1日,更名为兵团哈管处二一四团。1975年,兵团建制撤销,红星二场划归哈密地区农垦局。隶属关系多变,经济滑坡。“文化大革命”前年年盈利,1966年仅盈利0.13万元,1967~1976年间,5年微利,5年亏损,累计亏损85.62万元。“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经济复苏,粮食大幅度增产,1978年总产突破500万公斤。1980年依靠科技,主攻粮食单产,盈利32.88万元。

1982年,兵团建制恢复,红星二场隶属兵团哈密农场管理局。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红星二场振兴经济,调整种植作物,开始在较好的土地上推广地膜植棉。1983年,推行以大包干为主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兴办家庭农场,贯彻兵团“一主两翼”方针,划分自用地、宅基地,发展庭院经济,职工积极性高涨,粮、棉、西甜瓜连年丰收。1984年,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王恩茂再次视察红星二场,为农场发展多种经营把脉。当年,成立脱水菜厂,兴办化工厂、酒厂,工业粗具规模。1986年以后,贯彻“近期致富靠瓜棉,远期致富靠林园”的方针,压缩粮食面积,提高单产,增种棉、瓜,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大面积栽培无核白葡萄。1987年,民主选举场长,实行场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推广科学种田,精耕细作,拉沙改土,培肥地力,改造中低产田,扩展耕地面积,提高机械化程度,农业生产连年丰收。硫化碱、脱水菜等工业生产步伐加快,交通运输、商贸、服务业逐步壮大,文教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小城镇建设逐步崛起,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1998年,社会总产值突破1亿元,国内生产总值4949万元,人口平均纯收入3688元,职工平均纯收入7522元,实现利润648万元,创历史新高。2000年,自治区、兵团领导人王乐泉、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陈德敏、张庆黎视察红星二场时,被红星二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事迹感动,分别题词,并号召全疆和全兵团向红星二场学习。

2001年1月,兵团农十三师成立。同年7月,师党委调整农场领导班子。当年,播种面积3.9万亩,比1987年增加1.3万亩,果园面积5790亩,比1987年增长161.8%;社会总产值12553万元,国内生产总值6835万元,比1987年增长850.6%,职工平均收入6829元,比1987年增长386%。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人杰地灵红星二场所在地火石泉,土壤盐碱含量大,开发治理难度大,不利于作物的生长和经济的发展。红星二场人发扬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艰苦奋斗、一往无前,依靠科技,战天斗地,改造自然,改善环境,发展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红星二场人口来源主要由中国人民解放军转业官兵,上海、武汉、天津、山东、湖北、河南及其他省市支边青年,国家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等构成。人员来自全国各地,带来各地域、各民族、各行业的传统、作风、技艺、语言、礼仪和习俗,互相融合,取长补短,形成优化组合的人口结构。成员大都是国有农场职工,子女普遍受教育,普及九年义务(初中)教育。人口总体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生理素质高。有王本义、秦兴政、肖凤瑞、王耀群、张保山等众多老红军、老八路、战斗英雄,涌现出王德、杨振国、杨万余、王焕兰、张礼臣、薛兴玉、田文祥、孙振亚、刘显棋、赵木森、李俊超、乔风光、李由等一大批人民功臣、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还有一大批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企业家、文艺工作者,各业人才齐集,其中许多人曾获国家级的奖项。红星二场群英荟萃,赢得了“新疆的大寨”、“自治区的一面光辉灿烂的红旗”等众多美誉。红星二场人不仅保“红旗”,更重创新“红旗”,让红星二场一直保持着“旗帜”的地位,让“红星更灿烂,红旗永不倒”。红星二场培养、造就了数十名团(处)级领导干部,为国家高等院校输送400余名新生,从中脱颖而出14名硕士研究生、6名博士研究生,还有数人在省(区)、市、厅、局及各大公司、大专院校任职。红星二场成为改造人、教育人的大熔炉、大学校,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批献身边疆、献身祖国的人才。

“红星二场万岁”20世纪50~60年代,广大军垦战士在火石泉这片盐碱滩上,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的红星精神,通过反复灌水洗碱,竖井排灌、种稻压碱、两耕两灌、掺沙施肥、秸秆还田、复播绿肥、扫除碱斑碱点等办法和途径,治理盐碱,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夺取了粮食的稳产高产,在土壤专家断言“根本不能耕种”的土地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1959~1963年共生产粮食5790吨,给国家上缴商品粮2530吨,粮食商品率每年平均为43.7%。特别是1963年,粮食获得大幅度增产,总产2025吨,平均亩产191.5公斤,商品率达86.4%。兵团二级劳动模范薛兴玉,创造了150亩春小麦单产359.6公斤、复播糜子单产123.3公斤的新疆高产纪录。在畜牧战线上,兵团劳动模范杨万余、王焕兰创造了兵团养猪业高繁育率、高成活率的纪录。1964年3月9日,在自治区第一届党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自治区党委书记王恩茂在做总结发言时,被红星二场军垦战士艰苦奋斗、征服盐碱、夺取高产的事迹所感动,振臂高呼:“红星二场万岁!”

科教兴场红星二场凭着艰苦创业的精神,依靠科学技术取得辉煌业绩。建场时就设立了试验站,逐步发展壮大科技队伍。挖排治碱,精耕细作,科学种田,实现粮食大面积丰产。20世纪70~80年代,依靠科技主攻单产,粮食总产、单产节节上升。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尊重知识,重视人才,加大投入,以人为本,狠抓教育,科教兴场。科技论文、科研成果频频获奖。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改造中低产田,调整种植结构,依靠科技,快速发展。1995年,农场获“自治区农村科普先进集体”称号。1997年,自力更生办教育的红星二场成为兵团“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合格团场”。2000年,红星二场获“兵团科技示范团场”、“兵团农业标准化示范团场”称号。

红星二场依靠科技,发展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一是发展农、林、牧结合的大农业。畜牧业为农业提供大量的有机肥,农业为畜牧业提供大量的饲料,林业为农业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为生产、生活提供大量木材。开发伊始,道路、林带、渠道、条田、居民点统一规划设计,正规条田一般100~300亩,最大的475亩。农场崇尚植树造林,条田四周林带宽6~10米,道路、水渠两旁及居民点都植防护林,不但能防风固土,而且能调剂和改善气候环境。二是灌溉农业。有独立使用的水系,由红星二渠将天山雪水引入场区,再经干渠、支渠、斗渠、毛渠等四级灌水渠引入农田,部分农田靠电机井提取地下水灌溉,重视发展喷灌、滴灌等节水农业。农作物不靠自然降水,旱涝保收。三是机械化农业。因地块大,便于机械化作业,犁耙、播种、铺膜、中耕、追肥、植保喷药、收割、粉碎全部使用机械作业,容易形成规模经营。

1954年,红星二场试种棉花成功,47年的植棉历史,使团场掌握了棉花的生长规律和栽培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末扩大植棉面积,推广地膜植棉。90年代贯彻模式栽培技术,面积扩大,产量翻番,成为东疆棉花管理的典型。1994年,1.5万亩棉花亩产皮棉突破100公斤,达到113.5公斤;1998年全场2.63万亩棉花平均亩产皮棉132.04公斤。三连职工王志德创造了80亩棉田平均亩产皮棉206公斤的高产纪录。红星二场被列为国家“九五”规划第二批优质棉良种繁育基地。农场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易于瓜果积存糖分,品质优良,质甘味美。1990年8月19日,在自治区赛瓜会上,红星二场生产的“红优二号”西瓜获一等奖。人们赞美“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红星二场不但生产香甜可口的哈密瓜,而且盛产葡萄、哈密大枣等特色果品。

1984年创建的红星二场新东食品厂(脱水菜厂)是新疆最早的一家脱水菜厂,生产的脱水菜品种多样,有不同系列的20多个品种,色泽好,口感纯正,干物质含量高,产品主要出口销往国外。生产能力逐年扩大,1988年扩建成3条生产线,产量突破1000吨,是西北五省(区)最大的脱水菜厂,脱水菜出口量占全国总出口量的40%,是哈密垦区出口创汇的支柱企业。

兵团体制一是采取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形式。军垦国有农场保持中国人民解放军优良传统,党委领导,党委书记多为政治委员(简称政委),党支部建在连队上(营设党总支),党支部书记多为政治指导员(简称政指),团(场)长、政委、连长、政指为行政领导。具有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职能部门的实体单位,设有治安、司法等机构,基本上行使一级政府的各种职能。保持团、连军事建制,组织民兵,进行军事训练,寓兵于农,亦民亦兵。坚持和发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屯垦戍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奋进的兵团精神,遵守纪律,服从指挥,斗志昂扬,作风顽强,遇有军事行动或重大事件,能很快组织队伍,克服困难,完成任务,被称为是一支不穿军服、不领军费的部队。二是实行农工商结合的屯垦经济。红星二场最初为军队开荒生产的单一农业经济,后来为了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逐步发展工业、商业。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农业和工业为商业提供商品和市场。三是奉行“民族团结、兵地共建、融合发展”的方针。保持人民军队与各民族人民“鱼水情深”的关系,加强民族团结,地方支援农场,农场支援地方,互惠互利,融合发展,实现了“兵地共建创伟业,亘古荒漠变绿洲”的愿望。

红星二场具有良好的发展优势,如土地、光热资源丰富,铁路、公路畅通,通讯方便快捷,成员来自五湖四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良好的整体素质等。亦有不利因素,如水资源丰富但无水库调蓄,水的利用不足,制约农场发展;未开发利用的土地盐碱大,治理成本高;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人才资源相对不足等。

农场党委领导全场职工群众,以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为己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抢抓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改革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大力实施“科教兴场”战略,培养科技人才,提高全员劳动者素质,推进农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进程,为绿洲增色,为“红星”添彩。

同类推荐
  • 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

    本书是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惠及世界30亿人口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战略构想后,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有关基本情况和已有地研究成果,进行了尽可能全面的收集和整理,并在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一本集子。旨在紧紧抓住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重大历史机遇,着力破解甘肃省的“两大难题”,抓好“三个提升”,实现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新突破。
  • 一口气读懂经济学

    一口气读懂经济学

    本书选择大量适合中国人阅读思维、适合中国国情、距离我们生活最近的经济学故事,通过提问的形式,内容涵盖街头小巷中寻常百姓最为关心的经济学知识,包括揭开校园中的经济奥秘、探索家庭中的经济奥秘、透视消费中的经济奥秘、破解生活中的经济奥秘、追寻历史中的经济奥秘等。
  • 世界如此危机

    世界如此危机

    德国为何国富民强?北欧为什么幸福合谐,美国是如何建成“伟大社会”的,世界为何又陷入长期性危机?中国应对的方法在哪里?大危机就需要大变革。只有放弃旧思维,才能找到新出路!澄清谎言:批判了目前流行的对经济危机种种错误陈旧、似是而非、利近害远的归因,总结了与福利有关的七大谎言。分析时局:分析了德国“社会国”模式、北欧“合作主义”模式、美国“伟大社会”模式、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等之优劣利弊。内容翔实,理论扎实。指出道路:中国的未来在于“新福利社会”,是继自由主义和福利主义之后的第三种模式,高连奎将之称为世界模式3.0,是一种市场化的福利社会。
  • 谁撬动了银川经济

    谁撬动了银川经济

    九尺之台,起于垒土,任何一段辉煌的背后,都有血汗、泪水、艰辛和失败。《谁撬动了银川经济》是一部着眼经济、落笔人生、弘扬创业、宣传励志的书籍,它可以见证企业家们从一个专业的经济工作者向宣传思想工作者转变的心路转折,但更为重要的,是它同时“撬动”了企业家们对宣传思想工作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初衷和工作理念。
  • 致敬变革者

    致敬变革者

    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时代,也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经济改革带来社会快速发展,每个行业的领袖,在用智慧与勇气创造一个个巅峰与传奇,他们的奋斗史,是行业前行有力的缩影与诠释,让无数的后来者怀着梦想去努力靠近。
热门推荐
  • 岁月留白,温柔如你

    岁月留白,温柔如你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岁月的流逝并不能阻止爱情的漫漫升温。就像最初的温柔,是你含笑的眉眼。回过头,我看到你那年明媚笑容的少年对我扬起大大的笑容。“好!今天我路未归在这里发誓成年以后一定会娶君采薇做妻子!”
  • 仆幺之恋

    仆幺之恋

    新人新书,多多关照。内容新奇,变身萌爱,校园言情,魔法恋爱,一个不少。文笔一般,内容美好。重复一遍,多多关照。
  • 梦醒梨落之复仇

    梦醒梨落之复仇

    谁无爱过谁,谁无被爱过。因貌美,因权势,因利益,因温暖,因懵懂。也许撕心裂肺,也许平淡无常。或辗转反侧,肝肠寸断,或疯狂窒息,痴癫至极,或夕阳西下,伊人相偎。皆是因果。最终都随风散去......她倾国倾城,是蜀国的才女,名门之后,一心嫁给自己心爱的人。原本是一场甜蜜的联姻,谁知却是阴谋的开始。她步步陷入陷阱,被自己心爱之人利用得体无完肤,家破人亡,投河自尽。谁知命运的造化,重生过来,潜伏在他的身边,且看她运筹帷幄之中,一步一步向敌人复仇,上辈子命运弄人,这辈子不愿再把自己的命运交与他人手中。从一个小白兔少女成功蜕变成腹黑女神。
  • 重生之燕王天下

    重生之燕王天下

    主角由于车祸重生至东汉末年成为一名孤儿,被童渊所收养,童渊见他不凡便送他两本绝世秘籍,从此主角的命运由此改变。且看主角如何在乱世中争霸,如何统一世界,如何走向人生巅峰!
  • 娱乐圈之天若有情

    娱乐圈之天若有情

    原来王子然觉得电视上的那些明星离他很遥远,遥不可及,但当王子然拿着一把吉他勇闯娱乐圈,压倒最红的天后时,他觉得没什么不可能的,因为俺是最最贱的!!
  • 药剂师艾丽莎

    药剂师艾丽莎

    药剂师的女儿艾丽莎,因父亲欠下巨额高债,为了替病逝的父亲还债,便开始去往帝都学习——成为了一枚不按常规出彩的药剂师。成长中的点点滴滴,让人生更加完美!收获了许多友谊的美好人生会更加楚楚动人!让我们和主角一起成长吧!
  • 快穿之花样作死

    快穿之花样作死

    这是一只有严重蛇精病的鬼扰乱异世界的精彩人生。ps:不要太相信作品类型和风格哦
  • 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

    “我也似闺中少女般幻想过身披火红嫁衣的场景,后来我就明白了我这辈子的嫁衣只能是那件染血的战袍,而我嫁的,名叫战场!”她从晦黄的铜镜中走出,水红色的裙裾拂过满是尘埃的地面,缓缓坐下,执起黛笔在宛如新月的眉上细细描绘,朱粉在脸上研磨散开恰到好处地晕起颊边两抹粉腮,红纸放置唇间轻轻一抿,梨木梳挽了个同心髻,好一个俏丽佳人。我果然还是一样不会写简介,这是几个没有关联的故事串一起的一篇文,有人心有人性有阴暗也有爱。我也不知道会写多少个故事,暂定五个吧
  • 非读不可的心理学

    非读不可的心理学

    乘坐电梯,为什么人们往往习惯性地往上看?占小便宜,为什么往往会吃大亏?甜美的初恋,为什么大多登不上婚姻的殿堂?一提上学,为什么孩子就会肚子疼?……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心理学问题。《非读不可的心理学》从学习、交际、自我管理、教育、爱情、事业等诸多方面讲述了心理学的日常应用,结合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将抽象的心理学知识在轻松的氛围中演绎出来,并告诉读者如何将其运用到具体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去。
  • 俏盗贼的快意江湖(盗情记之二)

    俏盗贼的快意江湖(盗情记之二)

    幸福似乎唾手可得,可在这之前,却还有重重的挫折。彼此伤害、彼此疏远,都是因为一个情字。神秘的潋滟终于站上舞台,她和齐铄究竟是什么关系?非要杀死语蝶,似乎也不仅是为了她的双眼?终于有了线索的销金窟让所有人趋之若鹜,但得到最富有的宝藏后,他们却恍然大悟——他们的幸福并不是金银财宝,而是相伴相依。一切过后,他们已无心争斗,只希望能每天并肩散步,直到白发苍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