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68800000010

第10章 男女交际恰到好处——把话说到点子上

把握好说话模糊的技巧

《史记·滑稽列传》就记载了这么一则故事:

楚国的国相孙叔敖曾经善待过优孟,临死前孙叔敖对自己的孩子说,如果有一天遇到困难可以求助于优孟。后来,孙叔敖的儿子生活贫困,便找到了优孟。此后优孟便模仿孙叔敖的穿戴和说话的语气。

一年之后,优孟打扮成孙叔敖的样子前去为楚庄王祝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又再生了,想聘优孟为相。优孟说先要回去与夫人商量后再做决定。三日后,楚王问优孟与夫人商量得怎么样,优孟说道:“妇道人家没有远见,说出来的都是些谨慎没有作为的话,她认为当楚国的相国不值得。比如孙叔敖曾为楚相,他为国为民忠心耿耿,为官廉洁,为治理楚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现在他死了,他的儿子照样没有立足之地,穷困到了靠打柴维生的地步。与其像孙叔敖那样,不如自杀。”

优孟接着说道:“不为官,在山野居住靠耕田为生真苦,难以维持生活。要是起来做官,贪图钱财,不顾廉耻,身后虽然家室富足了,又怕是贪赃枉法犯下大罪,身死家也随之败灭,贪官污吏怎么可以当呢?那些为官清廉的,奉公守法,到死也不敢胡作非为,廉吏有什么好当的,楚相孙叔敖一生廉洁到死,而今妻子儿女穷困到了靠打柴为生,不值得当相啊!”

庄王听明白了优孟的话外之音,感谢优孟的提醒,立即召见孙叔敖的儿子,封他为寝丘之地方四百户的俸禄,以便供养和祭祀孙氏宗庙。

和他人打交道,善听弦外之音,又会传达言外之意,是最奥妙的人际关系操纵术。老于世故之人大都擅长于话里有话,一语双关,精明之人无须多言直语,即让你心里明明白白;“高明”的小人惯会含沙射影,指桑骂槐,用话中之刺让你身败名裂。不管说话之人是否故意暗藏玄机,听话者必须弄明白他的真实意图,方能应对恰当。脑子不清,耳朵不灵,一定会多遇难堪。话里藏话、旁敲侧击是聪明人的“游戏”,笨人玩不了。脑子不灵光,煞风景自不必说,落下笑柄更是常有的事。话里藏话、旁敲侧击其实是一种迂回,可它既重迂回策略,更重隐含之术,较之迂回更主动,更微妙。是“妙接飞镖又暗中回掷”的高超人际交流术,是机智聪明者才能驾驭的玄妙功夫。

1.迂回战术,含蓄隐晦

说话可以爽爽朗朗,斩钉截铁,把要说的话明白地、直白地表达出来,让人家一听就懂,理解透彻,不必去推想意会。

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谈话的忌讳,很多人也很敏感。所以,有些时候有些话是不宜直白、明快地说出的。如果说得太直通,太露骨,就可能引起对方的反感,或是伤及对方的自尊。因此,说话也可以含蓄一点儿,不说得那么露骨、直接,而是迂回深入,让人家揣摩一下才会懂。转弯抹角地表达出阐明主旨的弦外之音或不便于直接表露的言外之意。在迂回、含蓄的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潜台词,它隐晦地表达着当事人的根本立场和态度。一般来说,迂回深入,含蓄隐晦的说话风格应用在特定的场合,如讽刺、批评别人,婉转表达愤怒、不满、怨恨的情绪时多用含蓄的说法表达。迂回的过程便是一个更委婉、更清晰、更易于被对方接受的表露自己真实意图或强硬立场的过程。

在说理的过程中不能只讲大道理,如果能把道理讲得具体生动,引人思索、回味无穷,让他们觉得是这么个理儿,就能一步步循序渐进地将理说明白。只要运用得法,含蓄隐晦的表达更容易让人接受,也更容易收到良好的效果。恰当地运用迂回战术可以收到进退自如、攻守兼备的最佳效果。

总之,含蓄、迂回不是含糊,它是虽未直接说出,但可以给人以启迪和深思,让人心领神会,决不至于发生歧义,从而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地。

2.旁敲侧击,曲说隐衷

旁敲侧击、曲说隐衷是一种常见的模糊性说话技巧。它借助语言,不是直接说出某一件事物、某一个人、某一种观点,而是仅说出与它们有关联的方面,让对方猜测言下之意,最终达到说理的目的。间接地、隐蔽地给人以启示、教育,这正是旁敲侧击、曲说隐衷的特点。发挥好这一技巧,常能使工作开展得顺利、圆满。

运用旁敲侧击、曲说隐衷的说话技巧,还可以假托他人的形象、假借别人的言语表达自己的意图,以达到说理的目的。旁敲侧击、曲说隐衷没有固定的模式、路子,具体运用时只能根据当时的对象、环境、气氛等情况灵活发挥,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因此要注重时机,善于抓住机会,选好突破口。一要及时把握好双方思想上的共鸣点,对症下药;二要善于利用稍纵即逝的兴奋点,趁热打铁,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达到使人受到深刻教育的目的。我们也要把握好这一技巧的限度。由于其方式的含蓄性、手段的简捷性,在实际运用中常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在一些原则性、政策性很强的问题上,其作用就更显得乏力。因此,在实际运用中,要把握好分寸。

旁敲侧击、曲说隐衷的技巧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形式的多样性和运用的随机性,决定了其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旁敲侧击就是借题发挥,就是借谈论某个问题来表达自己真正的意思。因此,你必须对对方的情绪变化做到了如指掌,从而针对不同人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果能巧妙运用这一语言艺术,则会使你的说理取得锦上添花的效果。

3.话里藏话,柔性敲打

社会是复杂的。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不平之事,不公之人,又不能不去表达我们的不满;对于自己亲近的人,有时候也需要巧加指责,让对方明白。但如何表达这种不满却有一定的学问,特别是对于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要做到既能表达出对对方的不满,又不至于破坏和谐的人际关系,确实是不太容易。话里藏话、柔性敲打不失为一个理想的武器。

小胡与小赵是一对好朋友,彼此都视对方为知己。有一次,本单位的小徐对小胡说:“小胡,我总觉得小赵这小子为人有点太较真了,简直到了顽固的地步,你说是不是?”小胡一听小徐的话顿生反感,心想:“你这小子在背地里贬损我的好朋友缺德不缺德?”但他又不好发作,于是假装一本正经地说道:“小徐,我先问你,如果我在背后和你一起议论我的好朋友,他要是知道了会不会和我反目为仇?”小徐一听这话,脸“刷”地一红,不吭声了。

在这里,小胡就使用了柔性敲打的技巧。面对小徐的发问,他没有直接回答“是”还是“不是”,而是话题一转,给对方出了个难题,而这个难题又正好能起到点拨对方的作用,既暗示了“小赵是我的好朋友,我是不会和你合伙议论他的”,又隐含了对小徐背后议论、贬损小赵的不满。同时,由于这种点拨方式较委婉含蓄,所以也不致让对方太过于难堪。

4.幽默提醒,敲山震虎

有些经验丰富的人遇到这类问题,用几句幽默话语,如引用一则寓言故事或一则笑话,而不作直接回答,留给对方去思考、寻味,这可以说是“模糊表态”中的高招了。

幽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有时利用幽默表达一下对对方的不满,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有这样一则小幽默:

在饭店,一位喜欢挑剔的女人点了一份煎鸡蛋。她对女侍者说:“蛋白要全熟,但蛋黄要全生,必须还能流动。不要用太多的油去煎,盐要少放,加点胡椒。还有,一定要是一个乡下快活的母鸡生下的新鲜蛋。”

“请问一下,”女侍者温柔地说,“那母鸡的名字叫阿珍,可合你心意?”

在这则小幽默中,女侍者就是使用了幽默提醒的技巧。面对爱挑剔的女顾客,女侍者没有直接地表达对对方所提苛刻要求的不满,却是按照对方的思路,提出一个更为荒唐可笑的问题提醒对方:你的要求太过分了,我们无法满足,从而幽默地表达了对这位女顾客的不满情绪。

另外,对某些怀有恶意之人,自不必拼个鱼死网破,只要打动草丛惊走这条蛇就可以自卫;那些粗鲁的家伙冒犯了你,只需“敲响山石吓跑老虎”便可及时收手。

然而,我们并不是说凡事都要模糊表态。任何事情的发展变化都得有个过程,有的还得有一个相当长的演变过程。当事情处于发展变化初期,实质性的问题尚未表露出来,这就难于断定其好坏、美丑、利弊、胜负。这时,就需要等待、观察、了解研究,切不可贸然行事,信口开河。因此,模糊的表达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原则1:给自己留有回旋的余地

有些问题一时尚不明朗,需进一步了解事实真相,或看看事态的发展及周围形势的变化,方可拿主张。模糊表态就能给自己留下一个仔细考虑、慎重决策的余地。否则,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不仅影响自己的威信和声誉,也会因此对人际关系造成不应有的影响。

原则2:给对方一点希望之光

给对方一点希望之光,有利于稳定对方的情绪。要求你解决或答复问题的人,内心总是寄予着厚望的,希望事情能如愿以偿,完满解决。如果突然遭到生硬的拒绝,由于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很可能因过分失望或悲伤,心理上难以平衡,情绪上难以稳定,从而产生偏激言行,有碍于人际交往。

相反,倘若话尚未完全说死,则会使对方感到事情也并非毫无希望,也许经过更多的努力或者过一段时间机会降临,事情会向好的方向转化,因而情绪趋于稳定。

青少年朋友也应该学会这种说话的技巧。有时是因事实尚未搞清,有时是因涉及面广,或者自己不明就里,都不宜说过头话,就借助委婉、含蓄、隐蔽、暗喻的策略方式,由此及彼,巧妙地表达本意,揭示批评内容,让人自己思考和领悟,使这种批评达到“藏颖词间,锋露于外”的效果。

把握好说话轻重的艺术

有一天,一个人拿着一份七拼八凑的乐曲手稿来向19世纪著名的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请教。在演奏过程中,罗西尼不停地脱帽。那位来访者问他:“屋子里太热了吗?”罗西尼回答道:“不,我有见到熟人脱帽的习惯,在阁下的曲子里,我碰到了太多的熟人,不得不连连脱帽。”

罗西尼巧妙地用“太多的熟人”的词语来暗示曲子缺乏新意,抄袭太多,既含蓄又明确地向对方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既不伤情面,又达到了目的。

人人皆知说话时有一个轻与重的分寸问题,但这个分寸怎样把握呢?要把握好说话轻与重的分寸就必须首先认清说话的对象——听话人的具体情况,如果听话人是一个很通事理的“明白人”,你说的话就不必太重,蜻蜓点水,点到为止,一点即通,一点即透。这样的人就像一面灵通的“响鼓”,鼓槌轻轻一击,就能产生明确的反应。对这样的人,你何必用语言的鼓槌狠狠地擂他呢?而相反,若听话人头脑不聪,或悟性太差,即使是犯了错误也迟迟反省不过来,这就是个“呆鼓”,你若不用重槌敲他,他就一时半会儿也反应不过来。

所谓“重”就是把话说得直露些、尖刻些、有一定力度,有一定的警示性。而所谓“轻”则是把话说得隐晦些、浅淡些、客气些、简单些。由此可见,说话的轻与重的确是一门艺术。

1.借彼说此

利用两个事物之间的某一相似点,借用甲事物来说明乙事物,不仅通俗易解,还能增强说服力,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唐朝贞观年间,宰相封德彝鉴于兵源不足,便向唐太宗建议将不到参军年龄的中男(唐初十六岁为中)体格健壮者简点入军。唐太宗当即表示同意,并令中书省起草诏令,送门下省审议后,交尚书省执行。但当这一诏令送至门下省时,专门负责签名盖章的门下省官员给事中魏征却拒不签字,中间虽经多次交涉,均未成功。最后,封德彝只得向唐太宗作了如实汇报。太宗听罢大怒,立即派人召来魏征,声色俱厉地说:“简点健壮中男入军一事,是我已经同意的。这件事究竟与你有何干系,竟这样固执地不肯同意,我真不明白你这是甚么意思?”魏征郑重地回答道:“竭泽而渔,虽能一时打到鱼,但明年就无鱼了;焚林而猎,虽能一时捕到兽,但明年就无兽了。如果将中男简点入军,那么这些人原来承担的租赋杂徭,将如何取给?并且兵不在多,关键在于如何训练。如果训练得法,人百其勇,何必凑数?”接着,还一连列举了唐太宗即位以来失信于民的二三件事。最后,还严厉地指出,如果常此以往,怎能取信于民?唐太宗听后,沉吟半晌,终于诚恳地说道:“我没有深思熟虑,竟犯了这么大的过失。如果长此以往,还能求得天下大治吗?”遂立即下令停止简点中男,并赏赐给魏征一口金瓮。

在这段话中,魏征借用借彼说此的技巧,十分具有说服力,因而成功地劝说唐太宗改变了主意。

2.正话反说

有一则宣传戒烟的公益广告,上面完全没提到吸烟的害处,相反地却列举了吸烟的四大好处:一能节省布料:因为吸烟易患肺痨,导致驼背,身体萎缩,所以做衣服就不用那么多布料;二可防贼:抽烟的人常患气管炎,通宵咳嗽不止,贼以为主人未睡,便不敢行窃;三可防蚊:浓烈的烟雾熏得蚊子受不了,只得远远地避开;四能永葆青春:不等年老便可去世。

这里说的吸烟的四大好处,实际上是讲吸烟的害处,此处用的是一种“正话反说”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说,把原本想说的话的角度,以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

3.暗藏释说,以柔克刚

在日常生活中,直接辱骂别人,听话人当然很容易能听出来,如果说话人是利用晦话隐语来侮辱人,听话人就更应注意了。听话人不仅要善于听出对方的恶意,而且必要时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给对方一个含蓄的回击。

有一位商人见到诗人海涅(海涅是犹太人),对他说:“我最近去了塔希提岛,你知道在岛上最能引起我注意的是什么?”海涅说:“你说吧,是什么?”商人说:“在那个岛上呀,既没有犹太人,也没有驴子!”海涅回答说:“那好办,要是我们一起去塔希提岛,就可以弥补这个缺陷。”

这里商人把“犹太人”与“驴子”相提并论,显然是暗骂“犹太人与驴子一样,无法到达那个岛”,而海涅则听出了对方的侮辱和取笑,回答时话里有活,暗示这个商人是个驴子,使得商人自讨没趣。

4.反唇相讥,让取笑者自取其辱

晋朝刘道真虽然读过书,但由于遭受战祸,流离失所,无以为生,不得不到一条河边当纤夫。刘道真素来嘴不饶人,喜欢嘲笑别人。一天他正在河边拉纤,看见一个年老的妇人在一艘船上摇橹,便嘲笑说:“女子为什么不在家织布,而跑到河里划船?”那老妇反唇相讥道:“大丈夫为什么不跨马挥鞭,而跑到河边替人拉纤?”

又有一天,刘道真正在草屋里与别人共用一只盘子吃饭,见到一个年长的妇人领着两个小孩从草屋前走过,三个人都穿着青衣,就嘲笑他们说:“青羊引双羔。”那妇人望了他一眼,说道:“两猪共一槽。”刘道真无言以对。

在交际场合,遇到某些小人含沙射影,指桑骂槐,我们可采用以下策略:

(1)以牙还牙

及时巧妙地抓住对方讲话内容中的漏洞反戈一击,来揭露其丑恶,戏弄其无知,回击恶意的挑衅,以解脱自己的窘境。

安徒生十分简朴,曾戴着一顶破帽子在街上行走,有个过路人取笑他:“你脑袋上边那个玩意是什么?能算是帽子吗?”安徒生随即回敬道:“你帽子下面那个玩意是什么?能算是脑袋吗?”

安徒生这一答话,就是沿用对方讥笑话的句式来讥笑对方,给人痛快酣畅之感。

(2)以退为进

有时在交谈中,表面退缩,实则是为了更有力的反击,就像拉弓射箭一样,先把手往后拉,目的是为了把箭射出去更有力。

古代齐国晏子出使楚国,因其身材矮小,被楚王嘲讽道:“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说:“齐国首都大街上的行人,一举袖子能把太阳遮住,流的汗像下雨一样,人们摩肩接踵,怎么会没有人呢?”楚王继续揶揄道:“既然人这么多,怎么派你这样的人出使呢?”晏子回答说:“我们齐王派最有本领的人到最贤明的国君那里,最没出息的人到最差的国君那里。我是齐国最没出息的人,因此被派到楚国来了。”几句话说得楚王面红耳赤,自觉没趣。

这个故事中晏子的答话就是采用以退为进之法,貌似贬自己最没出息,所以才被派遣出使楚国,这表面上是“退”,实则是讥讽楚王的无能,是“进”,以退为进,绵里藏针,使楚王侮辱晏子不成,反而受到奚落。

(3)暗藏锋锐

在某些场合,将某一固定说法拆开来解释,赋予其新奇意境,能使之化腐为奇,博得喝彩。

有一次,周恩来总理接见美国记者,有个不怀好意的记者挑衅性地问道:“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马路呢?”周恩来总理听了,很自豪地回答说:“我们中国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简称为马路。”那个记者听后哑口无言,一副窘态。

周总理这一妙答,巧妙利用拆调法,创造了一种新奇的含意,时而山重水复,忽而柳暗花明,点石为金,化拙成巧。既维护了中国人的尊严,又巧妙地回击了那个美国记者。真可谓“藏锋处鬼神莫测其奇,露锋时泰山难挡奇锐”。

话里藏话,总体上有两个基本功:一是能够听出对方的弦外之音,恶毒用意,否则便会成为笑柄,被人耍了自己还陪着笑脸。二是要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话说得很艺术,又让听话之人心领神会,明白你话中的锋芒所在。你的敌人发出的旁敲侧击之音,暗含恶毒之意,这是一种无形的霹雳,甚至会让你身败名裂,万万不可小瞧。对待居心不良者的暗算“飞镖”的上策便是接镖有术,还以颜色。维护自己的名声和面子,是自我保护,立足于世的必备功夫。

幽默也得有个度

凡事都要有个分寸,幽默也要合时适“度”,不能违背礼仪。如果过了度,做出了有失礼仪的事,则其效果肯定也将适得其反。

因此,应掌握恰如其分的戒律,还要因时、因人、因地和因内容而定,避免误入禁区。

1.幽默的三大禁区

禁区一:有关性暗示和种族的笑话以及残疾人的笑话都不适当,因为这可能会冒犯到别人。例如:拿别人的生理缺陷开玩笑,这是在故意揭别人的“疮疤”,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的基础之上。

禁区二:讽刺性的幽默在没有留意时会造成疏远,并且会冒犯到别人,因为别人会认为这是针对他个人。例如,津津乐道男女之间的私情,绘声绘色地传播庸俗、无聊甚至下流的情节,只能给人难堪的刺激。

禁区三:恶作剧可能会导致意外,而且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接受的。例如:捕风捉影,以假乱真,把小道消息作为茶余饭后的笑料,这是种不负责任的低级趣味。

要知道,一个幽默的趣味很少含在本身的台词上,所以能够成为有趣,完全得看想幽默的人是怎样的讲法了。一百个人讲同一个幽默故事,可能会有九十九人要失败。如果你确实想成为一个具有幽默感的人,那你就应该努力培养你的悟性,千万不要假冒幽默,使你无论去到什么地方,都备受人欢迎。

2.幽默的七戒

一戒:不要不分场合、场所地开玩笑。如果场合不对,玩笑则不仅无法达到效果,而且还可能受到别人的讪笑,乃至于引起别人的反感。例如,当你出席一位朋友的葬礼时,如果你说“你的先生一定是个很坚强的人,因为他父亲是个闻名的石匠呀!哈哈哈”将石匠和坚强联想在一起的幽默,固然无可厚非,可是由于使用的场合不对,结果只能是使得周围的人感到气愤:“这个人怎么如此没常识?大家都这样伤心,而他一个人却嬉皮笑脸!”如果换成另一种场合,效果就大大地不同了。例如,当葬礼结束后,客人们在酒席上就座,这时大家的哀伤情绪稍微缓和了些,你不妨说:“某某先生一直都是个很坚强的人,很可惜这么早就去世……听说他原来是黑龙江的。”“哦,原来是东北汉子!”“他的父亲过去是名闻乡里的石匠。”“石匠的后代呀!难怪他的个性一直都是相当的坚强……”经你如此一说,大家可能会被你逗笑。遗属们在这种气氛下,悲伤的心情也会得到缓解。

二戒:不要刺伤别人的心。如果玩笑可能刺伤在座的任何一个人的话,你还是不要说出来的好。因为受到伤害的人会因为别人的笑声而内心更为难受,甚至于对你产生怨恨。固然,当你事先注意这点的话就不会伤害到任何人,但有时你可能会在疏忽之中,说出口后才猛然想到:“糟了,这个玩笑刺伤了某人!”尤其是当你刺伤的对象是在座的中心人物时,还可能引起第三者的不满。举婚礼来作为例子。在婚礼的宴席上,说些幽默而带有启示意味的话是相当不错的,而如果你将幽默的话题指向新娘年纪比新郎大或新娘原是酒吧的服务员之类的话,你的幽默就要弄巧成拙了。你对大家发表新郎新娘是恋爱结婚,这点想必不会引起人们的不高兴。在今日这种自由恋爱的时代里,新郎和新娘还可能因为自己是自由恋爱而感到骄傲呢。但是,若新娘年纪比新郎大,而你又提出这个问题的话,那就可能引起当事人的反感了。因此,在结婚的宴席上,最好不要提及年龄不相当或过去所从事的卑微职业等问题,否则,不管你多么幽默,也不会使别人佩服的。说话的人或许无心,然而听者却往往是有意的。因此,这类玩笑还是少说为妙。

三戒:不可用玩笑来蔑视别人的职业。玩笑不应含有蔑视别人职业的成分存在。如果你拿来开玩笑的职业和对方的职业无关的话,那倒还不要紧。例如,你在一个推销员前面开糖果业商人的玩笑。可是如果你开玩笑的职业正是对方的职业,那就不高尚了。一般人虽未必对自己的职业不满,可是和人谈到自己的职业时,总是要客气一些,以表示自己的职业不如对方。以理发师为例,即使他并不对自己的职业感到不满,可是当他面对一个推销员时,往往会说道:“理发业真是累,每天站着无法坐下,所担心的无非是客人的多少。还是你们推销员好,每天只要上班就可领到一份固定的薪水,而且你们的名声也比我们好……”对方只是嘴巴如此说说而已,内心倒未必如此想。如果你不了解这一点而马上附会着说:这倒是真的。理发师不管你是如何的幽默,对方在听到你的这句话后,能不将愤怒表现出来就已经很不错了。若玩笑的话题涉及职业的话,你一定要先弄清楚对方的职业才行,否则你的玩笑不仅达不到效果,反而会为你带来恶劣的结果。

四戒:不要挖苦女性的容貌。若对方是女性,尤其是妙龄少女的话,那么你的玩笑只可能使对方感到厌恶而已,对方甚至会对你的人格打折扣。还有一件事情要注意,即绝对不可说出挖苦女性容貌的话来。男性即使被人批评容貌,也还会反驳说“那有什么关系?男人又不是靠一张脸成功立业!”而女性就不同了,美貌是女性的全部,被人批评容貌是件相当残酷的事情。因此,无论如何绝对不能拿女孩子的容貌来开玩笑。相反的,如果运用你的幽默来称赞对方的话,那就最理想不过了。

五戒:不要错过适当的时机。幽默的效果与把握适当的时机具有密切的关系。当你和别人在谈话中,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一句幽默的话题时,本来你想说出来,然而,你又突然想到:“我说出来会使对方感到好笑吗?”于是犹豫了一下而错失良机。要记住:一有灵感就要立刻毫不犹豫地说出来。否则时机一过,纵使后来说出,效果也要减半了。有时,你是因为考虑到:“我说出这句话后,会不会对对方失礼呢?”若是如此的话,还是不说出的好。纵使后来仔细考虑后,觉得那句话不会让对方难堪,但是由于错过了时机,效果也就因此逊色了很多,唯有利用下次的机会,当话题又转回来时再加以利用。前面我们已经说过,时机的把握对幽默的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一旦你发觉这种幽默能使双方高兴,或将双方带入轻松愉快的气氛里时,那你就不应犹豫,要马上表现出来才好。否则一旦错过时机,效果就差了。例如,朋友同事聚在一起聊天。当大家的话题转到赛马时,如果突然有人说道:“昨天真是倒霉!把太太交给我买东西的五千元拿去赛马,结果输得一塌糊涂,我还真不好意思回家去!”当他说完后,你不妨马上接着说道:“昨天的你,我相信若有地洞的话一定会钻进去的,对不?”朋友们可能会被你这句话给逗笑了。可是,如果你不把握住时机而等到大家的话题转到其他的事情上时,你再说出上述话,就达不到任何幽默的效果。幽默只有在最适当的时机中毫不犹豫地表现出来,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六戒:不要不顾对方的性格。有些人性格爽朗,有些人则性格忧郁。有些人神经较迟钝,对别人不过分的批评根本不放在心上;有些人则神经过敏,对别人的一举一动都不放过,任何些微的批评都足以使他难过上好些天。人类个性的差别既然如此大,你幽默时就不要忽略对方的性格因素。例如,对方是个神经质者,当你开他的玩笑稍微过火时,他还是笑嘻嘻的,实际上他只是表面敷衍一下而已,内心里他一定在骂:“你把我看成是那样的人!”“你一定是看轻我”……对方暗中咒骂你,他的这种心理或许你连做梦都想不到吧?然而不管如何,在你们交往之际,你算是失败了。结果,你的幽默不仅没有效果,反而招致了反效果。因此,在发挥幽默之前,非先了解对方的性格不可。你不妨去学点相关方面的简单知识,这些对如何应付初次见面的人相当有帮助。

七戒:不可一味模仿。不能一味地模仿,自己必须发挥创意。有些人在随时随地举起一只手,就会令人笑出声来。然而你要是照本宣科,就未必令人觉得好笑。当你在路上碰到熟人时,举起了一只手,结果发现对方并不觉得好玩,结果你们俩面面相觑,事后你自己也发现这个动作就像是在叫出租车一样。如果对方举起一只手向你招呼时,你不妨说道:“嘿!你什么时候变成希特勒了?”相信你的朋友这时一定会笑出声来。

说话语气有学问

说话是人们交流信息、传情达意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所表达的意义是通过人们对其发音器官的有意识控制和使用而表现出来的。这种控制和使用的一个重要对象便是说话的声和气。恰到好处地使用声和气不仅能充分地表达说话的意图和情感,而且还能使语言生机勃勃,充满艺术的感染力。

在《维多利亚女王》这部电影里有这样一组镜头:

维多利亚女王很晚才结束工作,当她走回卧室门前时,发现房门紧闭,于是她抬手敲门。卧室内,她的丈夫阿尔伯特公爵问:“是谁?”“快开门吧,除了维多利亚女王还能是谁?”她没好气地回答。没有反应,她接着又敲,阿尔伯特公爵又问:“请再说一遍,你到底是谁?”“维多利亚!”她依然高傲地回答。还是没有动静。她停了片刻,再次轻轻地敲门。“谁呀?”这次维多利亚柔声应道:“阿尔伯特,我最亲爱的丈夫,是我,维多利亚,你的妻子,请给我开门好吗?”门开了。

有理不在声高,无理寸步难行。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欣赏“理直气壮”却忽视“理直气和”的好处。由于说理者在说理过程中把握不好说话的语气,常常会导致不愉快的发生。其实,对于别人的无知、粗鲁,以声势压人经常收不到好的效果,而以柔克刚则经常会让你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一位顾客在茶馆里喝红茶。“小姐!你过来!你过来!”顾客高声喊道,等服务人员过来后他指着面前的杯子非常气愤地说:“看看!你们的牛奶是坏的,把我一杯红茶都糟蹋了!”“真对不起!”服务小姐赔不是地笑道,“我立刻给您换一杯。”新红茶很快就准备好了,跟前一杯一样,旁边放着新鲜的柠檬和牛奶。小姐把红茶放在顾客面前轻声地说:“我是不是能建议您,如果放柠檬,就不要加牛奶,因为有时候柠檬酸会造成牛奶结块。”顾客意识到是自己的错,马上闭了嘴,匆匆喝完茶就走了。

有人笑问服务小姐:“明明是他土,你为什么不直说呢?他那么粗鲁地呵斥你,你为什么不还以一点颜色?”“正因为他粗鲁,所以要用婉转的方式对待;正因为道理一说就明白,所以用不着大声!”小姐说:“理不直的人,常用气壮来压人;理直的人,要用和气交朋友!”

说话语气对说话效果是非常重要的。把握好语气,说话让对方容易接受、愿意接受,才是说话之道。说话要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情感,它不是靠提高音量来实现的,而是靠语气的得体而取胜。当然,说话语气的运用要分对象、分场合、分时间。不同的情况,要运用不同的语气,这其中的分寸,就需要发话者灵活掌握了。比如在谈心聊天时,说理者的语气要和缓、委婉,不能声色俱厉,咄咄逼人;在劝导别人时要以征询意见的口吻引导对方,少用否定句,多用设问,如果过多使用“你这样做是完全错误的”类似这种态度鲜明、刺激性很强的句子就可能不太合适了。

但在生活中,到处都是得理不饶人,无理也要狡三分的人。俗话说:“饶人不是痴汉。”因此,当双方的争论已到剑拔驽张的时候,占理得势的一方应当有“得饶人处且饶人”的风范,不要过分地穷追猛打,将对方逼入死胡同。虽然说“理直”就“气壮”,但有理也要有礼,有理不在声高。有理再加上得体的语气,才能使说出的话容易被对方接受。

不同的声和气表达着不同的意思。因此,我们说话时,不仅要注重遣词用字,而更应该要选用恰当的声和气。这一点十分重要。否则,再美的词语也会失去其光彩,并很有可能引起听者的猜疑、妒忌、不满、反驳、敌视、唾弃和嘲笑。总而言之,我们在使用声和气的时候,必须遵循下列几项基本原则:

1.贴切语义

这是说话声和气的语义特点。我们只能遵循这一特点,而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地违背它或者改变它。例如,不能用大声吼气来抒发自己的柔情蜜意,不能用粗声粗气来称赞别人,更不能用恶声恶气来表现我们激动的心情。否则,我们将不能正确地表达我们的本意,甚至还会招致麻烦和痛苦。

2.避免歧义

相同词语配上不同的声和气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意思。这是语言一种歧义现象。仅以“你这死鬼”举例。用粗声粗气说,它表示反感、抱怨、指责;用恶声恶气说,它表示怒斥、憎恨、警告;用阴声阴气说,它表示诅咒;用柔声细气说,它表示亲昵;用嗲声嗲气说,它表示打情骂俏或假骂真爱;用高声大气说,它表示向听者示意去采取某种行为;用唉声叹气说,它则表示被迫接受对方的建议或行为,等等。

3.区别对待

使用声和气时,我们不能忽视说话对象的年龄、性别、社会地位、文化修养等因素和不分使用的时间及场合。要根据说话对象的上述因素和不同的时间及场合而选用不同的声和气。例如,对长辈、女性、社会地位高或文化修养深的人应使用和声和气、柔声细气和平声静气,不应大声吼气、高声大气或粗声粗气。

4.积极向上

人生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我们常常会有不满、不快、伤心、忧愁或悔恨的情绪。自强和善于生活的人不会因此而沉沦,而是从中振作起来,成为生活的强者。因此,我们在说话时,使用的声和气要力争积极向上、催人进取和充满活力。这样,我们才能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并丰富自己的生活。

说话得体性技巧

三国时,张昭攻击诸葛亮比不上管仲、乐毅,其论据是诸葛亮面对曹操的进攻“丢盔弃甲,望风鼠窜”,以致“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

诸葛亮据理反驳说:“我家主公起兵之初,兵不满一千,将只有赵、关、张。新野小县粮少人稀,我们却火烧博望在先,火烧新野在后,杀得夏侯悍、曹仁十万大军心惊胆裂。管仲、乐毅用兵也不过如此吧!想当年,汉高祖多次败在项羽手下,而垓下一战,靠韩信的良策,才获得最后胜利。而韩信辅佐高祖,也并不是每战必胜的呀!”

事实胜于雄辩,诸葛亮用尽人皆知的事实说话,驳倒了张昭的论点,既据理力争,又不失得体。

俗话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讲究说话和办事的“度”。这个“度”就是恰到好处,言语得体。在倾听与响应、幽默与玩笑、赞美与批评、拒绝与答复、说服与劝导、辩解与圆场、问话与答话中,掌握了这个“度”,你将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功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语言的表达,关键要掌握“得体”的原则,就是言语要用得适当、妥帖、恰到好处。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说法可以说得使人跳,也可以说得使人笑,效果是大不一样的。怎样才能做到言语表达上的恰如其分呢?通常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修饰语的使用

言谈中过多使用修饰和限制成分,不仅会淡化主题,而且会使表义不清。如果让一条简短的信息埋在毫无意义的修饰成分、限制成分之中,就像是一个戴了过多珠宝首饰,打扮得过于妖艳的女人一样,她的自然美被化妆品遮掩了。特别是应避免使用“一切”、“所有”、“根本”、“完全”、“凡是”、“最”之类的词语,以免引起别人的怀疑和不信任。

2.适当选用一些模糊词语

可以适当选用一些模糊词语,例如,“可能”、“也许”、“一般”、“过些日子”、“考虑一下”等等。因为,无论对内对外,一般都不是一次性接触、一次性交谈就能解决问题的,一下子把话说绝了,可能会使得自己陷于被动的局面或困境,失去应得的机会。

多用陈述句和一般疑问句,少用或不用反问句;多用委婉和商量的语气,少用或不用命令的语气。

曾经有一位先生在杂志上撰文说,他曾因有“你懂吗”的口头禅而被人看做是骄傲的人,与人交谈时也常常因此而产生隔阂。后经人提醒,他把“你懂吗”改为“你说呢”,果然,人们改变了对他的看法。

传递信息双方处在平等的地位上,双方尊重是公关取得成功的前提。例如,公交车上的售票员报站名:“前门下,有在前门站下车的乘客请下车。”第一个“前门下”是针对北京市的老市民,他们一听就知道到前门了,该下车了。而外地来的人却不易理解。所以,售票员又重复一遍:“在前门站下车的乘客请下车。”这句话兼顾到两类人的需要,起到了很好的沟通作用。

此外,在人际交往中,若想说出得体的语言,必须注意影响语言的各项因素,并注意语言的语音、语气、语速、节奏、语调的运用技巧。尤其是在交谈中,公关人员应重视听者的言语反馈,适应听者的需要,采取有效的表达手段。

总之,说话办事,要做到不卑不亢,圆滑中有果断,果断中有圆滑;要做到“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让你的话合乎人心,给他人如沐浴春风之感,自然柔和亲近;同时,我们还要记住老人们常说的“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办事要善于洞察人心,尤其是当你有求于他人时,更要见机行事,刚柔并济,才能转难为易,从而促使你办事成功。

适时沉默有学问

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自动发报机之后,他想卖掉这项发明以及制造技术然后建造一个实验室。因为不熟悉市场行情,不知道能卖多少钱,爱迪生便与夫从米娜商量。米娜也不知道这项技术究竟能值多少钱,她一咬牙,发狠心地说:“要2万美元吧,你想想看,一个实验室建造下来,至少要2万美元。”爱迪生笑着说:“2万美元,太多了吧?”米娜见爱迪生一副犹豫不决的样子,说:“我看能行,要不然,你卖时先套套商的口气,让他先开价再说。”

当时,爱迪生已经是一个位小有名气的发明家了,美国一位商人,听说这件事情后愿意买爱迪生的自动发报机发明制造技术。在商谈时,这位商人问到价钱,因为爱迪生一直认为要2万美元太高了,不好意思开口,于是只好沉默不语。

这位商人几次追问,爱迪生始终不好意思说出口,正好他的夫人米娜上班没有回来,爱迪生甚至想等到米娜回来再说吧。最后商人终于耐不住了,说:“那我先开个价吧,10万美元,怎么样?”

这个价格非常出乎爱迪生的意料,爱迪生大喜过望,当场不假思索地和商人拍板成交。后来,爱迪生对她妻子米娜开玩笑说没想到晚说了一会儿就赚了8万美元。

我们总是不愿意在接受别人批评的时候保持沉默,不愿意让对方把要说的内容说完。事实上在我们人生的很多关口,譬如面对一个自我赞扬的环境,面对一个据理力争的争论,面对一个强词夺理的上司等情况下,沉默虽然不会创造爱迪生的8万美元,但它同样会让我们看到刹那间的前程和退路,沉默可以给对方和自己都留余地,沉默甚至可以挽救我们。

但是,在许多场合,滔滔雄辩、侃侃而谈的好口才却不一定能派上用场,甚至还会存在“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风险。这时,缄口不言——闭着嘴巴不说话,反倒更利于与人打交道,更能收到交往的预期效果,这就是不需要说的场合。

在一个人情绪失控的场合下,任何情况的安慰都难以使当事人接受,不如等对方冷静下来,恢复了理智,再同他交谈为好。

有些人在遇到麻烦的时候,常常喋喋不休,唠叨不止,殊不知这样正好暴露了自己的弱点。处在尴尬情况下,与其聒噪不停,甚至说错话,倒不如保持沉默。宋代词人黄升在他的词中这样说:“风流不在谈锋盛,袖手无言味正长。”这是不无道理的。

庄子曾经说过:“大辩不言,至人之用心若境,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意思就是,最有口才的人,往往表现在善于闭着嘴巴不说话。其心里像镜子一样明亮,虽然清晰地映照着事物,但却任何事物来去而不加以迎送。因此能够自若地应接事物而不劳心神,最终战胜事物而自己却无任何损伤。

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人际交往的效果,是不能笼统地以“说”与“不说”这一形式来衡量的。“说”与“不说”从表面看来,是两个互为矛盾的概念,就其实质而言,二者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为了获得最理想的交往效果。但从人的接受心理来看,从说话的场合来看,有时候“不说”却能收到“说”所不能收到的特殊效果。

“不说”,不是不会“说”,而是会说而不说。它是为了某种需要而有意为之的行为。也可以说是一种在特定场合下的办事、交际的策略。事实上,在特定场合下,它是一种更好的进攻方式。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管是哪一种“说”——聊天、座谈、辩论、询问、质疑、发言、讲课,等等。对言者来讲,都是以声音这一物质形式对听者施加刺激。这种刺激被听者感知以后,会迅速产生理解的反射,继而作出决断,促成自己应对的行为。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你有来言,我有去语”就是这种应对行为。于是俗话中就有了“听话听声,锣鼓听音”之说。

反过来,交往之中如果本该说时却偏偏不说,这就等于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完全掩藏起来,让对方莫测高深,也就无从产生理解的反射。并且还会让对方在心理上造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引起一系列的疑问和猜测:对方是默许、赞许、同情、反对、胆怯、恐惧、轻视、尊重、怀疑、动摇、铁心、抗拒?由于对方的不说,自己什么都无法知道,于是引起自身的不安、惶恐、烦躁,导致自信的丧失,情绪的低落,意志的动摇,斗志的锐减。

思想观念的迥异,或追求利益的不同,往往在社会上形成一定势力的团体或派别。这些团体和派别之间不时发生摩擦或竞争,甚至是针锋相对,你死我活的斗争。在这种复杂多变的形式中,要尽可能地避于其外,就不能轻易地表露态度和心迹。否则,就很容易参与到其中,惹火烧身,自食后果。

因此,在特定的环境中,你完全可以不必说那么多的话,以你的沉默来表达不满,这会让他们感到不安,从而反省自己。通过这种毫不费力而又不伤和气的方法来达到目的,是真正明智的选择。

法国有句谚语,雄辩是银,沉默是金。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有些时候确实是沉默胜于雄辩。与得体的语言一样,恰到好处的沉默也是一种语言艺术,运用好了常会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适时的沉默像乐曲中的休止符,它不仅是声音上的空白,更是内容的延伸与升华。它是一种无声的特殊语言,是一种不用动口才的“口才”。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故作“迟钝”未必不是聪明人,“迟钝”的背后隐藏着过人的精明。有人推崇一种“大智若愚”型的艺术——意在多听、少说,甚至不说,显示出一种“迟钝”。其实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的利益。少开口不做无谓的争论,对方就无法了解你的真实想法;反之,你可以探测对方动机,逐步掌握主动权。这时候的沉默,实际是“火力侦察”。

老一辈人总是谆谆教导我们:“话到嘴边留半句,不可全抛一片心。”自古以来国人就恪守着“言多必失,语多伤人”的古训,把缄默奉作练达的安身处世之道。今天,我们也应谨记这些古训,该沉默时一定要三缄其口。沉默,是一种态度,沉默,是一种特殊语言。沉默,也会为你赢得无数财富。

人际交往,说话别“超限”

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一位牧师所作的关于非洲传教士苦难生活的演讲。开始的时候,他被深深地感动了,马上决定对这件有意义的事情捐助50元。10分钟后,他就决定把捐助的数目减至25元,当牧师继续滔滔不绝地讲了半小时后,他又在心里将捐款的数额减到5元;一个小时过去了,马克·吐温认为牧师的演讲估计该结束了,但牧师仍在继续,他有点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两个小时过去了,牧师还在滔滔不绝,马克·吐温开始反感,决定一分钱也不捐了。三个小时过去了,牧师还在翻来覆去地讲同一个道理,马克·吐温烦透了。好不容易挨到牧师演讲结束,开始时准备捐钱的马克·吐温,不但一分钱没捐,还趁人不注意从捐款钵里拿走了两元钱。

生活中也常有这样的现象:当某人做错某事后,管理者如果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地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他从内疚不安变得不耐烦,变得反感讨厌,被逼急了,还会出现“我偏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一个妈妈三番五次地对孩子说“你要将你的屋子收拾干净”,可孩子将妈妈的话当做耳旁风,屋子杂乱依旧;妻子不知疲倦地提醒丈夫“你该戒烟了”,可丈夫依然“恶习”不改,照样“吞云吐雾”;一个创意很好的广告,第一次被人看到的时候,另人赏心悦目,第二次被人看到的时候,会让人用心注意到他宣传的产品和服务。但如果这样好的广告要在短时间内大密度轰炸的时候,就会令人产生厌恶之感。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这是因为,如果刺激过多、过强、过久的出现,超过了合理的限度,就会引起人们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情绪,使事物朝反方向发展。心理学上将这一现象称做“超限效应”。

因此,批评劝诫也好,传播宣传也罢,日常交流中需要有一定的密度,要想使你说的话能够在别人身上起作用,就不能采取简单的重复,而是能换个角度、换种说法,从多维度刺激接受者的感官,并能够适可而止,将对方的厌烦心理、逆反心理减到最低,到那时,你也许能真正体验到“一语千金”的威力。

1.抓住你的听众,关键在开始的三分钟

如果你在做一场报告,抑或是一场演讲,开始的三分钟很重要。你必须在三分钟内进入你的主题,必须在三分钟内以你的魅力抓住听众。整个的演讲过程要逻辑清晰,层层推进。演讲过程中要设计语调的变化,意境的变化,力求在“中场”也产生“三分钟效应”。在一个大型的论坛上,更要控制好自己的时间,用好3分钟和30分钟,重点内容要在30分钟内讲到,主讲内容控制在40~50分钟。时间一长,听众的精神会疲劳,注意力会分散。

有一种人被叫做“麦霸”,说的是这种人很恋麦克风,喜欢拖场,殊不知他后面的信息已经很困难被听众接受了。

指导你的下属或者帮助你的同事的时候,也要讲究艺术。就一个问题,可能是他的一个毛病,也可能是你给他的一个建议。要抓住一次机会深深地给他说透,然后给他时间让他领会和接受。过一段时间还没有改变的话,可以再找一个非正式环境提醒他,点到为止,同时做出想耐心倾听他意见的样子,如果他没有反驳,就可以说明他是会接受的,以后你要做的就是在时间上给他些压力,令他尽快改变,在类似的事情即将出现的时候提前给他一个提醒,帮助他克服。切忌就一个问题在短时间内三番五次地跟他讲,反复向他强调,这样,你很容易得到“婆婆妈妈”的“雅号”,还会让他对你产生厌烦的心理,逆反的心理,不利于你们日后的沟通与共事。

两个人交谈的时候,同样要注意节奏,控制时间,重要的内容要在前面的30分钟充分交流,切忌铺垫太长。如果你发现对方已经开始看表,或者注意力开始分散,开始东张西望,你的谈话就要准备收场了。

2.运用聚敛思维,锤炼你的语言

聚敛性思维是一种以目标思维为指向的系统性聚变创新思维,它是在大量发散思维收集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判断,来选择最有价值的设想,在目标思维引导下,在达成整体目标的基础上,实现决策目标的高效聚变创新思维。好比一个人面临四通八达的交叉路口,要设法找到一条通向目的地的最佳路线一样。在实践中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一箭双雕甚至一举多得的奇效。

常言说得好,语言在精而不在多,口才最差的人可能就是喋喋不休的人。讲话者要想真正的把自己的话说得高效,就必须让自己的语言简练,能很快让对方明白你所说的意思。也就是说,讲话时,要充分发挥你的聚敛思维,把话讲得简洁精练,质朴自然,富于美感。

首先,在讲话之前,一定要明确就什么问题而讲,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讲,然后要明白解决这一问题有什么要求等。

其次,在确定了主题后,就要围绕主题选材,与主题无关的词汇、语句,即使再优美、再精彩,也要坚决舍弃,一些常识性或即时性的意思大家都懂,就没必要在讲话中重复。如果讲一些似是而非、可有可无和漫无边际、人家已讲了若干遍的陈言套话,除了令人生厌外,还会窒息人们的思想,与时代主题格格不入,对讲话效果也是极为不利。

说话简明扼要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还会使你的听众感觉到你的自信心。当你使用很多不必要的词语时,听起来就像你想掩饰什么,或者对你自己说的话没有把握。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运用聚敛思维锤炼我们的语言呢?

(1)长话短说,言简意赅

所谓长话短说,即是以简驭繁。老舍先生说:“简练就是话说得少,而意思包含的多。”话少而意思也少就算不得简洁。

在中外各国历史上,许多伟人的谈话,每一句都是话语如金,言简意赅的。

毛泽东同志是最善于长话短说的。他用“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来比喻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艰巨而漫长;他用“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来赞美朝气蓬勃的青少年;用“妇女能顶半边天”来说明妇女在国家建设中的巨大力量。

1863年7月1日,美国南北战争中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在华盛顿的葛底斯堡打响了。经过三天激烈的战斗,北方部队大获全胜。

战后,宾西法尼亚等几个州决定合资在葛底斯堡建立国家烈士公墓,公葬在此牺牲的将士们。1863年11月19日,公墓举行落成典礼,美国总统林肯应邀到会演讲。这对林肯总统来说,有很大难度,因为这次仪式的主持人是被当时在美国公认为最有演讲能力的著名教授埃弗雷特,此人尤其擅长的就是纪念仪式的演讲。而林肯只是出于总统的身份,才被邀请“随便讲几句话”的。

在这次典礼上,埃弗雷德教授那长达两个小时的演讲可谓精彩绝伦。在这种情况下,林肯总统该如何演讲才能和听众建立起良好的交流关系,并赢得他们的认可呢?林肯总统决定以简洁取胜。结果林肯总统大获成功。尽管他的演讲只有10句话,从上台到下台不过两分钟,可掌声却持续了10分钟,林肯总统的演讲不仅赢得了在场的一万多名听众的热烈欢迎,而且轰动了全国。当时的报纸评论说:“这篇短小精悍的演说是无价之宝,情感深厚、中心突出,措辞精炼,字字句句都很朴实、优雅,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

埃弗雷德教授本人也在第二天就给林肯写信道:“我用了两个小时总算接触到您所阐明的那个中心思想,而您仅用了两分钟就说得明明白白。”

后来,林肯总统这次出色的演讲手稿被收藏在图书馆,演讲辞被铸成金文,存入牛津大学,作为演讲辞的最高典范。

林肯总统这次演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它给予了我们一个启示:简洁精炼的语言会使说话人更具有魅力。

如果说写文章可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那么,在生活节奏日趋加快的今天,说话则应提倡“有话则短,无话则免”。

(2)组织恰当,条理清晰

要做到说出的话意思集中、富有条理,在讲话前就要开动大脑的聚敛思维为自己的话排列出一个顺序,把你的思想化为能让人理解的形式,如年表式的、因果关系式的、一般和个别的、依次排列的等等。谈话时要注意前后联系,过渡转折要顺理成章,不要牵强。

“我既然是个医生,就一定什么病都会治,可是我什么都不会,我从前懂得的,现在全忘了,一点也不记得了。上星期,在俱乐部,大家谈话时谈到莎士比亚、伏尔泰,他们的著作我什么也没有读过,可是我却装出了读过的神气,于是我就想起星期三治死的那个女人来,于是我就跑出去,就喝起酒……”

这是俄国作家契科夫的话剧《三姐妹》中的一位叫做契布蒂金的医生说的话,他是想诉说自己过着多么无聊的生活,处境多么糟糕,可是由于契布蒂金是一个百无聊赖、精神颓废的人,什么事情都对他无所谓,结果他说了一大堆杂七杂八的事情,让人听起来漫无边际,听者也毫无反应,整段话说下来让人不知道他想说什么,这就是明显的思路不集中、条理不清楚的讲话。

在黎巴嫩作家纪伯伦的作品《梦幻·泪与笑》中有这样一段话:

第一个影子说:“生活没有爱情,就像一株没有花朵的树,爱情没有美,好似没有芳香的花、没有种子的果……生活、爱情和美,是绝对独立的,又是无法分离的三位一体。”

第二个影子说:“生活没有反叛,好似四季缺了春天,反叛而无真理,则像春天降临在干旱的沙漠里……生活、反叛和真理,这就是不可分离的三位一体。”

第三个影子说:“生活没有自由,就像躯体没有灵魂,自由没有思想,则似飘零的游魂……生活、自由和思想是不可分离的三位一体。”

三个影子一起说:“爱情及其结晶,反叛及其成果,自由及其产物,这是主显示的现象,而主则是理智世界的良知。”

纪伯伦在这一段话里想要论证“三位一体”的神圣性,他通过三次三位一体的论证来推出主的神圣,条理清晰,因果关系紧凑。三个影子的话处于一种平行结构,三个影子的合声又将他们的观点串起来,进入升华的阶段。这篇文章不失为一篇精彩的、富有集中性的聚敛思维的口才范例。

(3)凝字练句,打动听众

浩如烟海的俗成语言中,有一些是人们极其常用,又对人际交往起着极其重要作用的短语,若能在适当场合适当地使用,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这些短语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充分体现了聚敛思维在语言上的运用形式。在人们交往过程中,如能经常使用这几句用语,就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误会和摩擦。它们也是人际关系和谐的润滑剂。

简短演讲亦打动过人心。很多人在演讲时,常常喜欢用长篇大论,利用语言的触角去把握住每一位听众,这是很常用也是很容易见效的演讲方式;也还有一部分人,充分发挥聚敛思维口才,把自己的意思浓缩成简短的几句话甚至是一句话,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其关键的意思,这种演讲方式往往令人拍案叫绝,印象深刻。

我国著名学者马寅初先生,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有一次,他参加中文系老师郭良夫的结婚典礼,贺喜人群发现马校长也来了,情绪顿时高涨了起来,并鼓掌欢迎他即席致词。马校长并没有打算要讲话,只是置身于喜庆环境里又不能有负众意,于是他灵机一动,说道:

“我想请新娘放心,因为从新郎的大名就能看出,他一定是一位好丈夫。”刚刚听到这句话大家都很莫名其妙,可是一联系新郎的名字,大家才恍然大悟:良夫,不就是好丈夫的意思吗?于是在场的人都开怀地畅笑起来。

马寅初先生用新郎的大名适当的联想,把自己对教师的良好祝愿、希望郭老师人如其名,做个好丈夫和自己的风趣幽默,用一句话全都表达了出来,可谓是最充分地表现出了马寅初先生的优秀的聚敛口才。

莎士比亚有句名言:“简洁是智慧的灵魂。”这些名人的幽默与智慧,一直被人们传为佳话。他们或用简洁的语句,营造出了和谐轻松的气氛;或用短短的演讲,表现出坚定的语气,从而展现了他们高强的聚敛思维口才能力。

把话说到心窝里——王熙凤的说话艺术

说话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值得推敲的艺术,尤其是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说话的好与坏关系交往的功效。而揣测对方心理,把话说到别人的心里去,是说话得体、动听从而达到成功交往的关键因素。在这方面,《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可称典范。

比起贾府的姑娘小姐,凤姐的胸中显然欠缺文墨,但却有一股扑面而来的新鲜、热辣的生活气息,用时下的话说,就是十分有创意。她的话,不只是她的“上司”贾母喜欢,贾母身边的人也爱听,而且还总是让她的“敌人”无话可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王熙凤确是一个具有说话天分的人才,她懂得怎样向不同的目标对象诉求,以达到悦人耳目。

1.掷地有声善抓要害

王熙凤不是荣府的人,到荣府来当管家,总有些名不正、言不顺,而且她进贾府没几年,根基地位也不稳。

王熙凤是贾府中炙手可热的人物,她的权势多半是来源于贾母的宠信,那么,她必须要维护住贾府的掌门人——贾母。因为这种利害关系,王熙凤在与贾母说话时,是很费心思的,她能根据贾母的喜好行事,说话时时刻刻都依据贾母的爱憎好恶,揣测其心理,抓住要害,自然天成,应时应景,让人看不出拍马屁的痕迹。

王熙凤初见贾母的外孙女黛玉,她先是巧妙地夸林妹妹漂亮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似乎是在说她从未见识过,而周旋于贾府上下人中,又是名门之女的王熙凤不是没有见过世面,为什么对黛玉如此夸奖呢?我们知道:是贾母一再致意要把自己唯一的女儿的孩子黛玉接进贾府的,承受失女之痛的贾母自然会把对女儿的感情转移到外孙女的身上,心肝儿肉地疼爱。听到有人这么夸奖外孙女,贾母定是欢喜。

“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因为在座的还有和黛玉同辈的迎春、探春、惜春众姐妹,及众姐妹的母亲邢、王二夫人。如果一味赞扬林妹妹,会显得冷落其他人。这样表达,既高度赞扬了林妹妹的大家闺秀气质,让贾母面子上好看,又把三个小姑子摆在恰当的位置上。尽管这番话已恭维到令人肉麻的地步,但又有谁能拒绝呢!

说黛玉不是贾母的外孙女而是孙女,这显然违背事实。但有时候,假话比真话更让人爱听。由外孙女到孙女,其潜台词是想告诉贾母:黛玉就像是她自己调教出来的孙女一样。此话如扑面之清风,贾母怎不受用?对于寄人篱下的黛玉来说,置身于人地两疏的贾府听到别人的夸奖,并且说自己是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的嫡亲孙女,除了高兴之外,说不定还有感激呢!不仅如此,王熙凤始终没有忘记,或者说更清楚黛玉进贾府的原因:姑妈去世。女儿的去世会给贾母以精神上的打击,而失去母亲的黛玉感情上更是不必说。所以熙凤又向二人表达自己的悲伤与衷痛,转喜为悲,说:“只可怜我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因为她知道,林妹妹的母亲去世不久,贾母痛失爱女,心里必定悲恸万分。她估计几句高兴的见面话之后,贾母该开始悲伤了,自己可不能只顾高兴,于是就抢在前头,转喜为悲,并且还要配以动作——用帕拭泪,以表心诚。真是做尽了人情,好一个八面玲珑的人物!真可谓:言为“心”生甚机敏,巧于周旋太聪明。

因而贾母听了此话,不是“哭道”,而是“笑道”:“我才好了,倒来招我。”还要她“快再休提前话”。她马上又忙“转悲为喜”,继续委婉表达对林妹妹的喜爱之情:“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一席话,说得众人皆欢。

贾母之所以爱听王熙凤的话,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她向周围的人,传达出贾母的“核心卖点”:仁爱、宽厚、尊贵、博学。而且这个“卖点”结合得自然天成,增添了贾府里的人对贾母的尊敬和好感。在这方面,王熙凤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几乎每句话说出来都一石三鸟,让每个人感到舒服,同时满足了各自的虚荣心。

2.巧妙暗示 意味深长

中国人讲究语言含蓄。一方面可把一些较尖锐或不好说出口的话,裹上糖衣传达给对方,使听者面子上过得去;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较短的话,传达多种意思。在这点上,王熙凤照样运用自如。

宫里的夏太监,打发小太监来“借”银子,说是借,其实就是勒索。可这些人是不能得罪的,但也不能过分纵容他们,不然,他们会更加贪得无厌。小太监对王熙凤说:“夏爷爷买房子,短二百两,上回借的一千二百两,年底再还。”凤姐就说:“你夏爷爷好小气!这也值得放在心上,我说一句话,不怕他多心,若都这样记清了,还我们,都不知还了多少了,只怕没有,若有只管拿去。”一面说这个话,一面打发人把自己的首饰,拿去抵押了银子,来打发那个小太监。如此,既表明了自己“很有意见”的态度,同时也不伤对方的脸面。

王熙凤能把话说得那么恰到火候,不仅跟她生在大户人家,见的世面多有关,还得益于她的处处留心观察琢磨。这种“人剑合一,雁过无痕”的说话艺术,即使在今天还是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同类推荐
  • 塔木德:犹太人的做人与经商圣经(精华珍藏版)

    塔木德:犹太人的做人与经商圣经(精华珍藏版)

    《塔木德》汇总了《密西拿》、《革马拉》、《米德拉西》三部分内容。它凝聚了10个世纪中2000多位犹太学者对自己民族历史、文化、智慧的发掘、思考和提炼,是整个犹太民族生活方式的导航图,是支撑着这个苦难民族的精神支柱。犹太人看重各类书籍,尤其珍爱凝聚着先人和贤人心血的犹太商法类书籍,其中最为神圣的,就是用三千三百年写就的《塔木德》。
  • 天生我才必有财

    天生我才必有财

    本书讲述了“才”与“财”是唇齿相依的关系。真正的“才”绝不是知识的代名词。而是健康、目标、好心态、机遇、行动、谋略、竞争和合作等词汇汇合而成的,也只有这样的“才”才能成为自己的人生创造出真正的财富,也只有这样的“大才”,才能有“大才”。
  • 像李开复一样思考人生

    像李开复一样思考人生

    本书阐述了一种李开复认为可以导向成功的思维方式,还收录了一些李开复在给学生的回信中的一些精彩的片段。
  • 5步,让你超越同龄人

    5步,让你超越同龄人

    本书内容包括:确立正确的前进方向、你必须完成一些蜕变、掌握成功背后的秘密、永远做最好的自己等。
  • 小老板掌控人脉36计

    小老板掌控人脉36计

    生活中,人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声音:现在的社会都是有钱才能成就事业,至于我们这些没有钱的人,总是过得那么痛苦和无奈!想做一番自己的事业,却总找不到合适的方向,也缺乏最基本的资金……
热门推荐
  • 神拳

    神拳

    天生神力,速度奇慢,周瑾徘徊在天才与蠢才之间。生死磨练,神秘的小宇宙觉醒,周瑾终于能够提升速度了,从此一个强悍的力量狂人诞生了。什么?你是天才,败给我没什么好奇怪的,我就是传说中的天才杀手。什么?你用的是音速拳?输给我没什么稀奇的,练成光速拳再来试试吧。我就是周瑾,地球人,一个从月球回来的乡巴佬。我的理想就是谁也打不过我,这样我就安全了。----------------------------------------读者群(168171603)超级群可加。入V读者群(15410050)入群需截图认证。
  • 新史记·绝代凤凰

    新史记·绝代凤凰

    本书由纪连海先生领衔名誉主编,收录了目前活跃在各大网站论坛知名历史写手的文章共10篇,有非主流“暴君”隋炀帝、绝代凤凰、南北朝的房贷政策与金融危机等,为读者解开中国历史上诸多令人费解之谜,引领历史阅读潮流。本书一改以往长篇写史的惯例,篇章短小,以个性视角和个体意识瞥见历史的面目,包括新帝王本纪、史笔如刀、从绝境中走出的强者、旧史新说、那些人,那些事,那些谜五部分。
  • 重生之一本万利

    重生之一本万利

    上帝啊,我看你那慈爱的眼神是那么的真诚,可你怎么就那么的坑爹呢?!竟让穿越发生在范进的身上!我虽软弱并不可欺,既然天地于我不义。今日我必逆天行事,乾坤必然在我脚下。历史的格局,因商业帝国而改变。萝莉的倒下,只因我的出现。御姐的疯狂,只为我的横空出世。看低调的我只手擎天改变世界,呵呵...
  • 邪帝宠妻:废材倾天下

    邪帝宠妻:废材倾天下

    “妖孽大人,您人前人模人样,人后人魔鬼样,国民大众知道吗?”“丑丫头,你人前又傻又丑,人后狡猾无比,你家人知道吗?”......她是个不受宠的废材,被家族流放到偏远的小镇,重生后当“她”变成她,开启一段强者之路!炼药师、炼器师很稀缺?你没看都在那排着队等我指点吗?什么比宠物,我不是驯兽师,但我是召灵师,想与我签约的小弟排队能绕大陆一圈。当她重回家族,斗渣女、虐渣男、掐白莲......但是这毒舌腹黑的妖孽男是怎么回事,一直跟着不说........身边一有帅哥他就散发冷气......
  • 王俊凯遇见你是我一生的幸运

    王俊凯遇见你是我一生的幸运

    从相识相认,到表白恋爱,再到走上婚姻的殿堂,到底是经历了多少坎坷?王俊凯,遇见你是我三生有幸,我不想失去你,我们在一起,好吗?
  • 悠闲重生路

    悠闲重生路

    重生后,他本来只想悠闲于世,做一个无忧无虑的重生者,可是他注定是要走上巅峰的男人!
  • 贫嘴魔斗士日常

    贫嘴魔斗士日常

    每一名正式职业者都需要通过自身的元素小精灵来沟通魔力元素,元素小精灵往往是对人们某种突出的本质的具象化,而魏旭阳小朋友的元素小精灵却是“节操”......
  • 史上最强魂师

    史上最强魂师

    斗罗大陆,诸神崛起,唐三之才冠绝斗罗,其飞升千年后,斗罗大陆上,一场震撼人心的战斗中,那一抹银芒中消失的人影,他,将在另一个世界,创造出属于魂师的绝世辉煌……
  • 就爽这么一下

    就爽这么一下

    十五六岁的廖春晖是个痞子,他吻别了他的女朋友李蓓,吻别了他初中的母校,甚至,吻别了他灰色并满目疮痍的青春岁月。他等到了破茧成蝶的时刻。他去到了色彩缤纷的世界,他仿佛真的化了蝶。一没了压力,身子就轻飘飘的,仿佛是在飞。他“飞”去了他现在的学校——张店第一职业中专。张店一职专是一所职业中专。这里没有压力,没有教条,没有体罚,甚至没有作业。只有漂亮姑娘和天真烂漫的青春岁月。这些绚丽的时光仿佛围拢起来,搭建了一幅完美的“世外桃源”。廖春晖在“桃源”里把自己的青春给过伊恋。廖春晖在“桃源”里把自己的青春给过足球。廖春晖在“桃源”里把自己的青春给过在“桃源”里出现的每一个人。当然,“桃源”也会索取点什么,比如,廖春晖同班最好的哥们儿就把自己的生命永远留在了“桃源”,再也没有出来。总体来说,在“桃源”的这两年时光还是值得,还是爽的。唯独遗憾的是——《就爽那么一下》,那些岁月便溜走了。
  • 玫瑰之恋:邪魅校草与失忆甜心

    玫瑰之恋:邪魅校草与失忆甜心

    他与她从小相识,互相喜欢,奈何她出国留学,可再次回来为何变了一个人,仿佛不认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