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79600000139

第139章 五

我就是那个孩子,叫朱祐樘。

我的幼年很不幸,几次差点儿夭亡。一直到少年时期,我的身体都很弱,常常生病,发烧动辄半个月。我的头顶上有很大的胎记,不长头发,听说这是母亲怀孕时吃打胎药导致的。

我从小就营养不良,发育不健全。我出生时被张公公偷偷抱走了,藏在太监房里,弱小的我啼哭着,每天就靠吃太监们带回来的蜜糖维持生命,这些还是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喂给我的——那个万恶的万贵妃,无时无刻不在后宫里检查,一旦被发现,我就没命了,太监公公们也都活不了。

然而,我竟然这样奇迹般地活下来了,在太监们的照料下。

后来,被废的吴皇后悄悄把我接过去,把我母亲也接过去,暗地里照料我们母子,我们才算有个安定的住所。那时我只有六岁,就已经明白这宫廷里险恶的生活了,我一直小心翼翼,对大人言听计从,乖顺听话。

那是一天,太监张公公来看我,他抚摸着我的头,对我母亲说:“皇帝今天在镜子前梳头,看着自己的白发,叹气地说:‘唉,我老之将至,却没有一个儿子……’”

母亲的眼中噙着泪花,紧紧搂着我。

张公公又说:“我按捺不住激动,当时就跪倒告诉皇上:‘奴才死罪,万岁您已经有一个儿子,六岁了……’”

母亲大惊失色:“公公,消息传出去,我母子二人偷生无望!”

公公继续说道:“不,夫人您该高兴。万岁爷欣喜若狂,明天就要召见小皇子!夫人您终于能熬出头了。”

那天,母亲流泪搂着我,对我说:“孩儿,你就要去见你的父亲了,你有父亲了……”

那是改变命运的一天,我穿上新衣服,来到正殿。

我天真地望着龙庭上坐着的那个男人,怯生生叫了一声:父皇……

那真是我的父亲。他欣喜地抱起我来,把我放在膝上,注视良久,摸着我的头,悲喜交加:“像我,太像我了,这是我的儿子……我终于有儿子了!”

我也哭了,长到六岁,才终于见到自己的父亲。

大人们都很兴奋,尤其是很多大臣都前来道贺,祝贺父皇终于有了继承人。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么高兴,他们并不认识我呀?但我看得出来,他们是真心喜欢我,因为他们的眼神里闪现着激动和喜悦,都赞赏道:“小皇子乖巧听话,日后必是大明贤君,我大明必定蒸蒸日上啊!”

事实证明,后来我成为皇帝,确实比我的父亲强很多。我悉心听取大臣们的意见,采纳他们的建议,我深知自己童年的不易,更时刻提防宫中是否有佞臣小人——童年的心理早熟,却在成年之后成就了一个王朝的中兴。

然而在我六岁那时,我的处境还是很危险的。我的身份公开之后,很多人感到喜悦,但也有人充满愤恨——就是那个当年想害死我的万贵妃。

虽然我年幼,但宫里这一切恩怨我早已知晓。

父皇喜爱我,因为我是他唯一的儿子,然而父皇更喜爱万贵妃,他对那个女人有着极端的依赖,异常宠幸她。

万贵妃已年过四十了,她的浓妆掩盖不了眼神里的疲倦,她的身材也显得愈发臃肿肥胖。父皇为什么会依赖这样一个女人呢?可能除了他自己,天下所有人都不能明白。宫女们害怕那个女人,大臣们厌恶那个女人,我更对她时刻充满警惕。

她过生日那天,宴请后宫。在宴席上,万贵妃干笑着走过来:“哟,这是我们可爱的小皇子呀,真讨人喜欢!来,妃娘拿糖给你吃,这糖可好吃了……”说着就塞了把糖到我手里。

那糖果真好看。

可是我不吃,大人们的告诫牢记心头。

“吃个糖嘛,妃娘可喜欢你了……”她说。

我摇摇头,不理睬她。

她有些生气,面露不悦。母亲坐在我身旁,拉着我的手,有些紧“我就是不吃!谁知道这里面有没有毒?”我小声嘀咕着。

万贵妃的脸涨红了,她用惊讶的目光看着我说:“好你个小子!小小年纪就怀疑起我来了,以后大了还怎么得了?”万贵妃又气又恨,一副泼辣形象,我和母亲都吓得不敢说话。

宴席过后,母亲就开始胃痛了,疼得在床上打滚。万贵妃派来御医,要为母亲诊断,我大哭着不许:“不能让他们治!不能让他们治!”然而母亲已经不行了,她面色惨白,拉着我的手:“孩子,为娘一定是在宴席上被下了毒,有人要害我们……”

那是令我刻骨铭心的一天,母亲的嘴唇发紫,抽搐着死去。我号啕大哭着,悲痛欲绝,之后,老太后奶奶亲自派人来接我,把我带到她的宫殿里居住。

大臣们震惊了!小皇子相认后的几天,生母就离奇死亡。大臣们纷纷上书要求严查,所有人都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万贵妃。

然而,父皇百般宠幸万贵妃,人们越是指责,他越是维护她。对于我的生母,父皇只是追封她为“恭恪庄僖淑妃”,象征性地举行了一场隆重的殡葬。

我眼中的父皇,是个毫无主见的君主,他的一生,最为依赖那个万氏女人,这是所有人都不能理解的。

同类推荐
  • 庶子谋国

    庶子谋国

    江山多风雨,玉阶路难行。一梦入他乡,独醉无人知。卫玠本是一个教书匠人,因缘巧合之下回到了古代,成为高门大姓中一个身份低微的庶子。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他无人可依,只想安静的活下去。可无奈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天下又起巨变,他只得重拾心情,迎着风浪,提笔写下属于他的华章。
  • 寻找豫州鼎

    寻找豫州鼎

    ......秦王亲临魏地,指挥十万秦兵将安陵包围的水泄不通,楼玉率众间谍潜入安陵,一场亡国灭种的血光之灾近在眼前。于是,以伍桓为首的弱小群体为保住身家性命,与秦王为首的强大集团展开了一系列斗智斗勇、惊心动魄的殊死较量......
  • 战国纵横

    战国纵横

    这是一部关于先秦战国时期的小说,可以说这是一个先秦纵横家的传记,也是一个不甘于平庸生活,努力奋斗的人的小说。
  • 师天

    师天

    吞并八荒聚六合,千秋伟业转头空。古有一朝,创千秋之伟业,欲图寰宇。及至其后世,奋先祖之余烈,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征战天下,乃聚六合,人迹所至,莫不臣服。故事就是接着这个开始的。对本书有兴趣的朋友和对本书有更好的想法的书友可以加下我的群456183684
  • 我霸史前

    我霸史前

    简单滴:穿越鸟!复杂滴:一个现代人在史前备斗史!YD滴:11?11?你决定我来写!道德滴:君不见红粉三千,我只取最好的几瓢,可能更多瓢!乡土滴:种田呀种田,不种田争霸也不给力!现代滴:KAO直接越过青铜时代,偶就要用科技欺负你·起点滴:多点击,多收藏,多推荐!
热门推荐
  • 三国是这样演义的

    三国是这样演义的

    三国原班人马,演义原本剧情,过程却早就面目全非。没有穿越,没有先知,愚者不蠢,圣者不洁。历史的选择往往是偶然,但更多是参与者无奈中最优的选择结果。一切黑暗,一切人性,三国是这样演义的······
  • 说治论策

    说治论策

    本书选编的文章从内容看,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决策服务性的文章。包括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形势分析、领导班子建设、城乡脱贫致富等等。第二类是理论宣传服务方面的文章。联系人们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是释疑解惑,有一定的说服力。第三类文章是作者就本职工作写出的经验之谈。从所选文章来看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有一定的高度和创见。作者紧紧把握现实生活的脉搏,对许多问题提出了开拓性的见解。
  • 幻妙仙缘

    幻妙仙缘

    这一年,修真界仿若大兴,修真天才频频出世。这一年,血魔宗舔好伤口,矢志报仇血洗天下。这一年,一少年带着光脑,踏上天青宗炼心路。这一年,故事渐渐展开……
  • 吸血鬼生活实录

    吸血鬼生活实录

    你们知道么,吸血鬼这种神奇的生物,其实是可以家养的哦!只要提供给她一个小窝(棺材),足够的口粮(血液),他们就会像宠物一样安心被你饲养,当然,这种宠物属于脾气极差的那一类,千万不要妄想去挑战他们的领地权和饮食权等等权利,要不然你一定会死的很难看,除非你认为干尸很萌。不能被公开的绝密档案——一个少年的吸血鬼生态观察日记。好吧,其实也就是叼丝少年和血族少女之间的爆笑都市同居轻喜剧日常而已。
  • 传奇之兵

    传奇之兵

    他是兵王中的兵神,他重返都市,却失去了记忆,他将自己的传奇再一次留在这一座城市,使今辈敬仰,使后辈流传至后。
  • 魂王座

    魂王座

    这也是一本关于天空与海、执着或懦弱、后退或远方的小故事
  • 情云义天

    情云义天

    三个热血男儿在都市里打拼出了一番天地,在黑暗世界里的险恶。友谊的珍贵,与感情的真与假,兄弟之间的情谊又能维持多少,生死间的情谊,与打拼出来的事业,可能走错一步就万劫不复的深渊,三个男儿在一起见证了兄弟间的友谊与对情感的纠葛。。。。
  • 妖孽夫君之狂帝傲妃

    妖孽夫君之狂帝傲妃

    她,威震特工界弑杀不下千人的魔女,生杀予夺,我行我素。他,妖魅到让人晕厥的绝艳腹黑霸道男人。杀伐果断,铁血冷酷,威震天下。当现代嗜血特工杀手,穿越时空,跟命中的他追杀中相遇。当他用傀儡之物将她捆绑在身边。当月色下她不着寸屡。男人对着她狂傲不羁的道;“你,本主要了。”究竟是狐媚狡诈她降服他?亦或是狂傲妖孽的他降伏她?
  • 世上没有难教的小孩

    世上没有难教的小孩

    一个十五岁的孩子,英语和数学相当于小学二年级水平,语文相当于小学四年级水平。三年以后,却脱胎换骨,成为了一个积极、自信、好学且极具责任感的优秀少年,并顺利留学英国。他是怎么做到的?在《世上没有难教的小孩》中,曾老师带领孩子依次突破了以下成长难关:自信、专注力、身份认同、羞耻心、恐惧感、责任感、审美观、自律、目标设定、时间管理、诚信、阅读习惯、好奇心、音乐素养、忍耐力、懦弱、虚荣、动手能力、反省精神、乐观……这些坎儿也许你的孩子也需要跨过,那么,现在就拿起书来,成功有术,可以很快。
  • 魏晋玄学会要

    魏晋玄学会要

    本书采用传统史书会要(主题)的体例,对存世的魏晋玄学史料进行分门别类的搜集、归类和整理,这些史料见于正史、文集、笔记等各类文献中,经过作者长时期地收集和整理,本书成为魏晋玄学文献的渊薮,为研究者和读者了解魏晋玄学的面貌提供了方便,因而具有显著的学术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