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86600000009

第9章 瑞典的汉学传统及中国研究现状

在所有的北欧国家里,瑞典的汉学研究历史被公认最为悠久,出版的中国文学作品和学术研究成果也最多,并且在整个欧洲都具有很大的影响。瑞典汉学家马悦然曾两度出任欧洲汉学协会主席,这就足以说明瑞典汉学在欧洲的地位和影响。另一方面,这种影响大概与瑞典文学院担负着颁发诺贝尔文学奖也不无关系。当年身为皇家学院院士和文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委员的马悦然教授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曾断言,中国作家之所以至今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的作品没有好的西文译本。他的这一断言曾激起不少中国作家的愤怒,甚至质问,诺贝尔文学奖究竟是在评价原作还是评价译作?但平心而论,翻译质量的高低确实对文学作品的流传和批评的标准有着重要的作用,好的译作甚至对文学经典的形成和重构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看到,马悦然在批评别人译作的同时,自己也花了毕生的精力孜孜不倦地翻译和研究中国文化和文学,为把中国古典文学介绍给瑞典人民,为使中国现当代文学为世人瞩目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可以说,当代瑞典汉学的新发展以及中国文学在瑞典的翻译介绍和传播,马悦然的功绩是最大的。①

如同在欧洲其他国家一样,瑞典与中国在历史上的偶然接触虽然可以追溯至15 世纪或者更早些,而且民间的交流和接触一直未中断过,但中国文化在瑞典的传播则是在瑞典的汉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后才有着长足发展的。按照现有的研究成果所示,“瑞典的汉学研究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也可以说,从17 世纪中叶开始,这个传统就已经形成。虽然早期有关中国研究的资料并不十分丰富,但却可以在许多博物馆与图书馆的收藏中发现端倪。瑞典人对中国文化的严肃的兴趣,从现在可以找到的史料看,当发端于1655 年前后”。② 在此之后,不断有瑞典商人、船员、外交官员和传教士来中国旅行或工作,他们把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记载下来成书出版,从而为早期瑞典人了解中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早在汉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在乌普萨拉大学和斯德哥尔摩大学创立之前,一批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并对之有所研究的汉学家就发表了著述,向瑞典乃至北欧诸国人民介绍中国的情况,因为在瑞典、挪威和丹麦三国,使用任何一种语言写作的书都能为另外两国的读者所读懂,而且这三国的人在一起交谈时甚至可以各说各的语言,而没有太大的困难。

瑞典汉学家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研究也早于其他北欧国家。这方面最早的专著于1694 年问世,出自一位名叫尤纳斯·洛克纳斯的乌普萨拉大学博士生之手,他以《中国的长城》为其博士论文的题目,顺利地通过了答辩;三年之后,艾略克·罗兰也在该校完成了题为《大中华帝国》的博士学位论文。在此之前或之后,实际上已经有翻译家从法文、英文或拉丁文转译出了中国的古典著述,并撰写了学术研究性的论著。这一切均为汉学在瑞典的正式成形奠定了基础。在这一时期,中国以及中国文化对瑞典的影响表现在多方面,“不仅表现在如何治理国家的政治理想上,更普遍地涉及到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这种文化上潜移默化的陶冶,使瑞典知识分子的视野更加开阔,对东方的研究兴趣越来越浓”。① 甚至连被称为“现代瑞典戏剧之父”的象征主义剧作家斯特林堡也曾对中国文学产生过强烈的兴趣,并将其创造性地运用于自己的戏剧创作中。无疑,瑞典知识分子和文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以及汉学家们对中国的介绍也影响到瑞典王公贵族们对中国文化和工艺美术的兴趣,这也许是为什么瑞典的汉学家同时也在中国工艺美术和美术等领域的研究中成绩斐然的原因之一。1926 年,当时的瑞典王子和公主双双来到中国旅行,从而实现了他们多年来希望访问东方诸国的理想。后来,这位古斯塔夫王子成为国王后,仍保持着对中国的兴趣,大力支持并促成中国文物和其他工艺品在瑞典的展出,从而由上而下地促进了瑞典与中国的交流和接触。随着民间交流的不断拓展和进一步深入,科学界人士也对中国的地理环境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从而导致了科学家斯文赫定来到中国新疆和西藏地区的考察研究。应该说,他的研究成果至今对欧洲人了解中国进而揭开中国边疆地区之谜仍有着一定的影响。考古学家安特生在中国华北地区的科学考察活动也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他1943 年出版了重要论著《中国史前文化研究》,奠定了他在考古学史上的地位。

这些民间的研究成果反过来也促进了高等学校的汉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瑞典汉学的最早基地无疑是乌普萨拉大学,这里不仅培养出了瑞典乃至欧洲最重要的汉学家高本汉,而且出自这里的汉学研究成果也最多。之后,1945 年,斯德哥尔摩大学也设立了汉学系,高本汉作为第一任系主任和教授一直工作到1965 年退休为止。高本汉基于自己的多种语言和多种学科的广博知识,对古代汉语尤其有着精深的造诣,他的专长主要体现在汉语语音学的研究,他通过以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诗经》等为个案分析,撰写出了《古汉语语法》一书,这部专著被认为是他对国际汉学界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他的贡献当然还体现在对中国青铜器的考察研究等诸多领域里。他在系主任和教授这一岗位上培养了许多卓有成就的新一代汉学家,当代瑞典乃至欧洲最有名的汉学家和翻译家马悦然就曾经是他的高足。他退休之后,这一职位便由当时正在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教书的马悦然教授接替。马悦然是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一位瑞典汉学家和文学翻译家,他学识渊博,对中国各个时代的语言文学均相当熟悉。此外,他还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把包括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和现当代文学作品在内的中国文学精华介绍给了北欧文学界和读书界。尤其值得提及的事,马悦然还和包括老舍在内的相当一批中国现当代作家、批评家和学者保持着密切的接触和联系,从而通过大量阅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及时地向瑞典文学院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作出报告,为委员们的最后决定提供重要的参考意见。马悦然上任后,不满于当时的汉学界课程设置之老化和风气之沉闷,便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并吸收了当代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的新理论和新成果,使得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汉学系成为北欧的汉学中心,在整个欧洲的汉学界也独树一帜。可以说,高本汉和马悦然代表了现代瑞典汉学的两座丰碑或两个时代,若将高本汉和马悦然进行比较,我们大概可以从罗德弼的评价中见出这二者各自的特色:“如果我们将瑞典的中国研究领域内的两位巨人———高本汉和马悦然作一比较的话,我们便可见出从一门专注于解决知识之谜的汉学向一门致力于‘文化阐释’之中介的汉学的转型。事实上,我们也可在马悦然自己的学术生涯中见出这种转型之迹象:1970 年以前,马悦然主要坚持高本汉的古典汉学传统;而在1970 年之后,他便开始探索出一个新的汉学研究方向,我们可称之为具有文化阐释之特征的学问。”① 这无疑是符合当代学术发展大潮的。马悦然在这个岗位上工作至1990 年退休,但他目前仍担任文学院院士和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这一终身职务。他的系主任职位由现任系主任罗德弼教授接替。罗德弼早年思想左倾,关注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和一系列政治运动,他的研究除了文学外,似乎更注重现当代知识分子思想史和理论思潮的研究。他本人曾在瑞典使馆工作过,和不少中国作家和学者建立了个人联系和学术交流关系,对中国当代学术思潮的发展走向有着比较准确的把握,这也是使得瑞典的汉学居于欧洲前列的一个必要保证。可以说,经过高本汉和马悦然直到罗德弼三代人的努力,斯德哥尔摩大学终于成为瑞典当代汉学研究的中心,并且影响了其他学校的汉学研究。照罗德弼的描述,斯德哥尔摩大学的东方语言文化系的中国研究尤其关注中国现当代知识分子思想史、中国当代文学以及大众文化的研究,但研究生的博士论文题目仍从《诗经》以及先秦哲学、唐代诗歌、李清照的词、苗族语言、现代中国的广告传媒直到当代中国社会价值的转变等。②1989 年,伦德大学也设立了中国语言文化教授职位,拥有这一职位的是拉斯·拉格沃尔德,他的专长是能够流利地说一口普通话和广东话,并把中国文化和社会诸方面结合起来研究。

由于瑞典汉学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各个时期的重要文学作品都有着完整的或部分的译介。尤其应该指出的是,由于瑞典文学院近二十多年来一直关注中国文学创作的新动向,并有意促使中国作家早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就为瑞典的中国当代文学翻译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甚至中国20 世纪80 年代、90 年代活跃的作家,如莫言、王安忆、王朔、苏童、余华、格非等先锋派作家的作品也或多或少地有了瑞典文或其他欧洲语言的译本,散居海外的女作家虹影等人的作品也受到瑞典汉学界的关注。他们中的一些人,连同批评家刘再复、赵毅衡、王宁、陈思和等受到马悦然教授的邀请赴瑞典访问或演讲,从而使得瑞典的中国文学读者能够直接与他们面对面的进行交流。可以说,日益繁荣的瑞典汉学不仅有利于中国文化在瑞典的传播,同时也对其在北欧诸国的传播起到了某种导向的作用。

2 Chinese Culture in the Other Nordic Countries

同类推荐
  • 青少年一定要了解的文化艺术:中国篇

    青少年一定要了解的文化艺术:中国篇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文学篇、戏曲篇、书法篇、绘画篇、音乐舞蹈篇、陶瓷篇、建筑篇、民间工艺篇。
  • 今日何日兮

    今日何日兮

    此书基本上是集胡兰成生前最后的作品及其遗稿而成,是其生前出版未及而待其死后由弟子朱天文汇整的一本著作。其中《世界的劫毁与中国人》提出史上是女人始创文明,其后是男人将它理论学问化——女人,你的名字是文明。胡兰成再次高谈他的新的发想。然而他写世界文明与劫毁,对美国、日本等国家狂躁的现代工业文明社会之批判,对中国社会的反思,又不无现实的意义,甚至他提出变革社会,重建人世文明的策略,对当代社会都具有深刻的启发作用。
  • UFO最新真相

    UFO最新真相

    2010年以来,不明飞行物莅临地球迹象激增,欧美主流媒体一反常态给予登堂入室的报道,这种改变的背后是什么?美国科学家和中国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2010年底不约而同公开宣称,2011或2012,UFO将大量降临地球,这种说法意味着什么?
  • 先进文化与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历程

    先进文化与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历程

    本书考察了面向现代化的中国文化进程与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内在统一关系,论证了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国文化前进的三大历史进程,即:以文化主体和主体文化转变为主要标志的政治文化变革,以商品经济和市场改革为导向的价值重建以及正在进行的以培育大众文化为重要任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以此对中国共产党关于文化的理论、政策和实践的历史和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作简要论析。
  • 中华典故(第十卷)

    中华典故(第十卷)

    本书编者在先秦到晚清的文化典籍中穿梭往来,精选出数千则典故,并对每则典故的出处、故事、含义、用法进行了详解。为了方便读者查阅,根据笔画多少对这些典故进行了分类,使读者用起来方便快捷、得心应手。一书在手,尽览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热门推荐
  • 邪帝倾心:惑妃从天降

    邪帝倾心:惑妃从天降

    她神奇地出现破坏了他的好事。他被她的美艳所惊,放下怀中的美妃,与她邂逅。她融化了他内心的坚冰,激发出他似火的激情。不料,他的热情被误解。二人陷入纠结。但他矢志不渝,坚守内心的爱。一句:“从今天起,你便是朕的人!”打动了她。他们解除了种种的误会,相互接纳对方。在层层的阴谋下,他们历经种种磨难。但他们始终坚守。最终,他们突破重围,修成正果!
  • 绝杀孤岛

    绝杀孤岛

    凌风出身显赫,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优越的条件和母亲的溺爱使其无忧无虑的成长,但却凭借其聪敏的头脑,在父亲的老友杨奇正的悉心培养下成为一名军统特工,原来父亲是伪满州国的顾问亦是间谍,本不愿凌风冒险,却因为一场赌注,不得让儿子进入军统,而儿子因为性格洒脱,具有同情心,被杨奇正开除,这反而让凌悌放心,其实杨奇所谓的开除不过是掩人耳目,实际上只是让凌风秘密执行任务,而自己是其唯一的上级,派出自己的女儿杨窕为爱徒凌风的助手。杨奇正没有想到女儿竟然早被赤化为共产党,她以爱情和国家的双重砝码策反凌风。在一场场殊死搏斗中,一个个秘密被揭开,背叛,杀戮,身份的交错,一切的一切,到底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 惑国

    惑国

    口口声声说着要护她一生一世之人,却灭她全族,夺她澜玥阁,独留她一人存活于世。她知道,不杀她,只为了要折磨她于这世间。而这样的折磨,便也是她复仇的机会。为此,她可入地为魔,却在成魔当夜,被神秘九公子打断。
  • 狂虐难缠帅总裁:御姐当道

    狂虐难缠帅总裁:御姐当道

    ”别指望我会负责!“颜向东慵懒的坐起来,不屑的看着坐在床边的路念歌。”不服气?那你去找老头子好了!“路念歌耸了耸肩站了起来微笑着说:“我想你没搞清楚状况,昨天晚上喝多的是你,不是我!但是看你现在的态度。。。”路念歌扬了扬手里的支票:“这个,应该不需要了。”
  • 嗜剑仙

    嗜剑仙

    在一次意外,她被下了魔心咒,变得冷漠无情,受人控制。剑中书————焓嗜剑的剑谱中的禁页,上面记载了七七四十九个特殊的男子,要将他们一一杀尽,他们的血可以唤醒焓嗜剑的魔性。所以她便无情无义的杀了四十八个人。杀到第四十九个时,突发变化,她竟会犹豫不决并且心如刀割般的痛,却怎么也下不去手。也就是因为他,此后她的人生将迎来五彩缤纷的炫丽!!
  • 纯备德禅师语录

    纯备德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fboys之薰衣草的约定

    tfboys之薰衣草的约定

    父母被害后,她遇到了小男孩,给了希望又给了失望,带着仇恨成为了杀手,结实了两位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接下来······(本书是复仇文)不喜勿进
  • 极道争雄

    极道争雄

    一个混的人会有怎样的悲欢离和一个混的人会有怎样的兄弟情义一个混的人会有怎样的情感故事?一个混的人又有怎样的惊险生活?新一代的地下王者再一次诞生……
  • 《太上纪元》

    《太上纪元》

    一步跨越时空,只手掌握造化。弹指逆转生死,流传亘古神话。战血少年,手持道剑,能否战遍八荒,把长天捅出一个通透?……诸天万界,谁能不朽?过去未来,我为太上!
  • 意焚太虚

    意焚太虚

    修仙不是修车,也不是修船;修仙是一门很危险的活动。有可能走火入魔,神志不清;有可能渡劫失败,身死道消。比如,书中这位叫封铭的小子,就因为观人渡劫时解了个手,回来时便被抓了垫背。友情提醒:本书是悬疑修仙系列,太玄开天诀三部曲的第一部,又名《太元开天诀之神功奇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