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91000000017

第17章 一生与山水有情,时人皆称逸士游仙

赵献可生活着的晚明,是中华大地上旅游兴盛的第一个时期。

嘉靖年间(1522~1567),旅游风盛起,自皇家士大夫的宦游、学者名士的游学到平民百姓的大众游,各阶层都有。内容上,有名山大川地理风貌游,三江五湖名胜古迹游,民情风俗城乡游,烧香礼佛随意游。形式上,有骑马、骑牛、骑驴与坐轿、乘船——小舫、雪舫、湖舫、酒舫……应有尽有。被冠以我国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的徐霞客也是那时人。

鄞地民间自然不例外,每年农闲时节乡下人进城,自东渡门、灵桥门、长春门、望京门、永丰门至和义门,一个城门一个城门地挨着游,俗称“游六门”。城里的人到乡下,去百梁桥、它山堰、梁山伯庙、东钱湖、灵山保国寺等境内游,俗称“跑马灯”。去奉化千丈岩、宁海梁皇山、天台天台山、绍兴会稽山、杭州西子湖、南海普陀山等如今称之为周边游的,当时算是“远游”了。再远也有,那就是现今鄞地民间还常听到的那句老话,叫“涵天下奔”,其意思是“在整个天下跑”。当时,“在整个天下跑”的鄞人,除了宦游、游学之外,主要是一些大户人家的结伴烧香拜佛,其实也就是到山西的五台山、四川的峨眉山、安徽的九华山等地。绝大部分鄞人喜好的则是城市游,并普遍以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到苏杭一生空忙,游过苏杭死不冤枉”。

赵献可是个例,一生与山水有情,一度如同徐霞客那样立志游遍中华大地。仅仅应朋友之约,就可以,或者说就能够一脚跨进幽州辽东的医巫闾山,一住数年,这是鄞地的普通平民百姓,包括那些大户人家的子弟们想也不敢想的事。

赵献可世居的鄞西桃源乡,系四明山麓,西侧多山,山虽不高,但风景秀丽,还有些许寺庙。其周边古时多湖,现今尚知其名的有广德湖、小江湖、槎湖、马湖。湖边有山,山在湖中,湖光山色,也是春日踏青的好去处,游人如织。

虽然,那些湖,在赵献可呱呱坠地之前,已经成了农家耕种的田,但还是有些许湖水残存,湖的状貌依然清晰可辨。还有这村、桥、路、古建筑以及世代相传远较现今丰富得多的民间传说,如同这些残存的湖水,东一滩、西一块的,依然相连相接。更有这湖边的山、曾经高耸于湖面的岛——而今散落在湖田上的孤山,依然郁郁葱葱;坐落在山顶山腰山脚的庵堂寺庙,依然金碧辉煌。

儿时,赵献可非常爱听长辈们讲述民间故事与传说,但与同龄人不同,听一遍就能牢记在心,就能在小伙伴中间讲述。更令人惊讶的是,从赵献可嘴里出来的,不是依着葫芦画瓢那样的复述,而是依意不依语,即依着故事或传说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一边说,一边还能去除其中的不合理部分,增添上自己那丰富的想象部分,使他所讲述的比原来听到的更富有理性,更具有吸引力。譬如,有民间传说,“从前,广德湖里有一条大鱼吃了一个人”,仅仅那么一句话的传说,在赵献可的复述中,就很有可能是“从前,广德湖里有很多大鱼,其中有一条大鱼吃过人。原先,这条大鱼也是不吃人的,因为人们捕捉了他的儿孙还要去捕捉它,它就一下子张开了大嘴,只一吸,就吞下了一个人。这个被大鱼吞下肚的人,很小很小年纪就开始捕鱼……”

从天童寺回来的第二天,即正月初二,赵老太在家里找了一个同样乌黑锃亮的金漆木盒子,把方丈赠与赵献可的三件礼物放进去,想交给赵献可收藏,然而刚才还在客厅的赵献可一转眼就不见了。待找到赵献可时,他正在向小伙伴们讲述“小白岭的故事”。只听得赵献可说:“……那小白岭上的大蟒蛇,任凭你刀斩斧头劈,就是杀不死,于是人们就不叫它蟒蛇,称它为铁蛇……天上的佛知道了,就下凡来,变成心镜禅师的模样……”

赵老太居然也听得入了迷。

赵献可不但爱听爱讲,而且还近似于痴,异想天开地喜欢寻找。一次,心血来潮,拉上赵老太的手,说要去寻找、辨认湖蚌精上岸的地方。一次,忽然想到凤岙这地名有来历,于是说动了几个同龄人,结伴同行,翻山越岭地去寻觅以为可能存在的凤凰窝。又一次,赵家上上下下一干人,寻找了整整一天一夜,还是找不到赵献可,赵老太差点儿急火攻心撒手西去,而第二天一大早,赵献可却因饿瘪了肚子,说什么也撑不住了,自己回家来吃早餐了。

赵母问他去了哪里,赵献可用手擦一下嘴巴挺后悔地说:“我在草棚中等了那么长的时间,她就是没有出现……”

“等谁?”

“等田螺姑娘呗。”

“你听谁说的?哪里有田螺姑娘……”

“不是都说吗,在白鹤山。”

一听此话,赵老太大惊,连忙问:“你与谁在一起?”

“就我一个人呗。”

就一个人?这么一丁点年纪,整整一夜,在白鹤山山脚下,在同样孤零零的草棚中静候田螺姑娘出现?赵老太、赵母等在场的人均听得目瞪口呆。

“你真的一点都不觉得,夜里那里是很可怕的吗?”有人问。

“不就是同白天一模一样吗,就是暗一点。”

“你真的以为田螺姑娘能在半夜里出现吗?”又有人问。

“那么,田螺姑娘是在什么时候出现呢?”

“小可,娘同你说……”

“谁也不要说了!”突然,赵老太一拍桌子,大声叫喊起来,“今天的事,谁也不准往外说!”随之一把拉过赵献可,声色俱厉地说:“走!找你先生去——”

赵母立马用双手蒙住双眼“呜呜”地哭起来。

顿时,众人噤若寒蝉。旋即也都明白了:这是家丑,不能外传,要是让村里的人都知道了,否认赵献可是神童是小事,说不定还会有人这么说:什么神童,原来是个痴子、神经病(疯子)。

赵老太所说的“你先生”,是赵家新聘的塾师。那塾师,来自北方,人高马大,人称老学究,其实还不到40岁,肚子里却装满了各种故事。见到一只破碗,或者半截断筷,他就能讲出一个完整的故事,还说得有板有眼、有根有据、有名有姓,连大人听了也信服,应付赵献可也绰绰有余。因而被赵献可纠缠得无计可施,或者赵献可做了错事,赵老太或赵母就会径直拉着赵献可来找老学究。说来也怪,一到老学究跟前,赵献可就显得老实,一副很懂道理的样子。

有人说,老学究在鄞地上下都有朋友,究竟是谁,却谁都说不准。

老学究虽然被赵家聘为塾师了,但对赵献可丝毫不在意。而且还认为,赵家的孩子中就数这老大是“朽木不可雕”,天性虽然聪慧,但雏形已成:谎话连篇、动辄撒泼、目空一切、欺软怕硬。有时,有朋友问起天童寺方丈赠与之事,老学究也就是这么冷冰冰的回答:“大概是说说吧,反正不是亲眼所见。去年除夕烧香礼佛,婆媳俩去的是宁波城里的七塔寺。”

人世间的事,就是那么难料,赵献可一个人在湖田上痴守一天一夜之后,老学究开始留意赵献可了,越留意越觉得这赵家老大胜弟妹甚矣,居然中意起来。

其实,在当地村人的眼里,老学究也是一个怪人,说是精通“四书五经”,教赵献可的也是“四书五经”,但很少涉及“四书”,谈起“五经”来却滔滔不绝,尤其是谈《易经》。在他的眼里,《易经》是群经之首,中华文化之源,凡在经历磨难、凶险、复兴、亨通等人生际遇之时,《易经》总是能给人以启迪,使人找到最佳应对方法。每次,听老学究讲《易经》,赵献可总是双眼眨巴眨巴的,一副全神贯注的神情。

不过,老学究讲“四书”也动听,因为往往联系各种典故,其中也有鄞地的民间故事与传说。说到鄞地的民间故事与传说,老学究就用笔将所涉及的山河、道路标得一清二楚,指点着告诉赵献可。特别是对传说中的广德湖、小江湖、槎湖、马湖的湖址和湖边的山、山间的溪、溪上的桥……都一一标出来,仿佛老学究就是传说中田螺姑娘的意中人。赵献可一边听,一边想,有时入了迷,还以为老学究所说的不是很久很久之前的事,而是发生在前几天;有时听得稀里糊涂的,仿佛自己也成了故事与传说中的人。就凭这一点,在赵献可的心目中,老学究从最具威慑力的人迅速转化成为最佩服、最敬重的人。

在老学究的悉心调教下,赵献可也很快就变了一个人,不再不依不饶地纠缠着赵老太、赵母等长辈讲故事,不再想方设法说动小伙伴去寻找……换一句话说,老学究好像一块吸铁石,一下子将赵献可这块未经锤锻的毛铁紧紧地吸引在了身边。

没多久,赵献可就熟悉了周围的山山水水。

没几年,赵献可不仅了解了整个鄞地及其周边地区,还知晓了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嵩山和沂山、会稽山、吴山、医巫闾山、霍山为华夏大地上著名的五岳五镇,普陀山、九华山、峨眉山、五台山分别是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的道场;佛教有律宗、禅宗、摄论宗、天台宗、净土宗、唯识宗、华严宗、密宗等等之区分,道教有五斗米道、太平道、帛家道、李家道、上清派、灵宝派、楼观派、茅山宗、龙虎宗、神霄派、清微派、紫阳教、全真教等等。

有时,赵献可还将老学究讲授的、拣好听的向赵老太、赵母等讲述。如《柳毅传》中龙女三娘子以身相许的洞庭湖,樵夫入山遇仙人下棋的衢州烂柯山、刘晨与阮肇采药遇到仙女的天姥山、中天竺灵鹫山之小岭飞到杭州成为飞来峰等等,听得赵老太、赵母乐呵呵地笑。

因祸得福啊,赵老太、赵母暗暗称幸,多亏了这位新聘来的塾师老学究。

当然,老学究也不仅仅是讲授理论,还常常让赵献可进行实践。凡老学究组织的旅游,或朋友组织邀请老学究参与的旅游,老学究总不忘带上少年赵献可。

每次旅游回来,赵献可也忘不了向赵老太、赵母等绘声绘色地讲述一些途中见闻。说得赵老太、赵母等一干人心里痒痒的,也想出去开开眼界。于是,赵献可就请老学究安排好船,陪同赵老太、赵母等去普陀山烧香;租一只快船,沿着姚江溯流而上,去灵隐寺拜佛……下船上船,乘车坐轿,吃饭住宿,走路看景,一切都安排得妥帖周到,深得赵老太的欢心。

“我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还能游天下,全凭我家大孙子的一片孝心。”在庵堂寺庙,与年岁相仿的老太相聚时,赵老太常常如是说。

一天,未征得赵老太的同意,赵献可就将老学究请进了自己的小房间。先搬来凳子,请老学究在书桌前坐下,然后沏了一杯茶,双手奉上,继而打开了那只乌黑锃亮的金漆木盒子。

老学究丝毫没有感到意外,因为通过这几年的相处,他已经完全相信了赵献可的天童寺奇遇。所以,当《正体类要》《手绘张三丰太极拳图谱》与佩珠一下子出现在面前的时候,老学究只是淡淡扫视一眼,然后问:“你为什么要让我看这些?”

“因为我不懂。”赵献可告诉老学究,近几年来,自己一直在翻看这两本书,但不能完全理解书中的意思。“想请先生指教。”

“你已经看了?”老学究拿起《正体类要》问赵献可。“这可是薛己撰写的伤科专著呀……”

“这我知道,”赵献可说,“但我不知道薛己是谁,方丈为什么要送我这本书。”

于是,老学究告诉赵献可“100多年之前薛己出生在吴郡(今苏州市),大约30年前还活着。有人称他为薛立斋,有人称他为薛新甫,世医出身,曾先后任太医院院士、御医、太医院使,主要著作有《外科枢要》《内科摘要》《女科撮要》《疠疡机要》《口齿类要》……《正体类要》只是其中的一部。至于方丈送你这本书,是因为你喜欢《手绘张三丰太极拳图谱》,凡习武之人,与跌打损伤的治疗有一定联系。”说着,老学究呷了一口茶问道:“还有什么要问的?”

“一翻开书,我就不懂,什么‘世恒言:医有十三科’,这医有哪十三科呀?”

“有啊,”老学究放下茶杯,扳着指头算起来。“大方脉科、小方脉科、妇人科,疮疡科、针灸科、眼科、口齿科、接骨科、伤寒科、咽喉科、金镞科、按摩科、祝由科。”

“还有外科、内科、女科……”赵献可补充。

“什么外科、内科、女科?”老学究说,“自古以来没有这样的设置。”

“有啊。”赵献可说,“你刚才不是说,薛己的主要著作有《外科枢要》《内科摘要》《女科撮要》?”

“你这外科、内科、女科与那十三科是不一样的,十三科是朝廷太医院设置的,而你所说的科目则是医生们自行划分的……”

“医生们又是怎么自行划分的呢?”

“譬如说……”老学究手捧茶杯,停顿了一下。“早在薛己之前,有一位名叫汪机的,写了一本书,书名叫《外科理例》,其中有这么一句话:‘以其痈疽疮疡皆之于外,故以外科名之’。内科则是薛己第一个拿来用作书名的。由此,你就可以去体会为什么叫女科了。”

那么,薛己擅长的是不是内科呢?

“薛己是一代名医,内、外、女、口齿、咽喉、骨伤诸科无所不擅长。”

“无所不擅长,岂不是没有最擅长的?”

“呵呵,他最擅用温补药。”

“怪不得,”赵献可说,“《正体类要》里多的是补气、补血、补脾胃,还什么补中益气、十全大补……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在薛己为医的年代,朱丹溪的滋阴降火之学盛行,医家大多重视寒凉降火,克伐生气,以致产生流弊。针对这种情况,薛己借鉴前人经验,结合自己研究所得,融李杲脾胃之说和王冰、钱乙肾命水火之说于一炉,创立了治病求本、滋其化源、温补脾肾的一家之言。”

“这朱丹溪又是谁呢?他为什么要滋阴降火呢?如果把薛己与朱丹溪相比较,哪一个医术更高呢?还有这李杲、王冰、钱乙……”

薛己的书都还没有读懂,一下子却要问这朱丹溪、李杲、王冰……至此,老学究方才体会到,担任赵献可的塾师确实不易。由此,也联想到前几任塾师被一一解雇的原因。不过,老学究毕竟非同一般,虽然对这样的提问感到厌烦,不想回答,但应对自如。他说:“这样的问题太简单,回答起来却又很费时间,下次不能这样提问。这一次依然回答你,但只能是一句话。”

“一句话就能回答这些问题?”赵献可觉得不可思议,很新奇。

“你听着。”老学究一字一顿地说:“从现在起,先把这《正体类要》熟读,牢记,最好能背诵,回过头来再想想你今天问的所有问题,如果依然有不懂的,可以再问我。记住了没有?”说着,老学究将茶杯往书桌上一放,起身走了。

“先生别走,”赵献可说,“还有《手绘张三丰太极拳图谱》呢……”

“这我不懂!”老学究的回答得非常干脆。

“我知道!”赵献可也很干脆。“先生通儒、懂医,武术世家出身……”

“你怎么知道的?”一听这话,老学究蓦然止步,扭过头来问。“是旅游途中,他们所说的吧?”

“……”赵献可默不作声。

“不要听他们瞎说!”老学究似乎不高兴。

“不!”赵献可好像受了委屈,抬起头,双眼饱含着泪水。“我亲眼所见的……”

“在哪里?”老学究已经迈出的脚步又收了回来,声色俱厉地问。

“绍兴会稽山。那天,我拉肚子,半夜里起床……”

“这么说……这一年多时间里,你一直在暗暗地偷看我练功?”老学究忽地转过身来,虎视眈眈,四肢关节格格作响。

“先生,我可不是有意瞒着你的。”望着老学究,赵献可哽咽起来。“我是恐怕先生知道了不让我再偷看,所以一直没敢告诉先生。”

听了这句话,老学究的气才渐渐平息。

“也是因为怨恨先生,我生气了,才故意不告诉先生的。”

“还怨恨我,生我的气?”老学究觉不明所以,于是坐下来问:“为什么怨恨、生气?你说说看。”

“我是你学生呀,瞒着我练功,一点儿都不想让我知道。”赵献可一边擦着眼泪鼻涕,一边埋怨,“把我当外人,一点儿也不相信我……”

这一说,老学究沉默了。

赵献可只是哽咽着。尽管在哽咽,还是不忘往老学究的茶杯里添开水。

这一下,老学究的气全消了。他说:“好吧,你就将你所看到的,学个样子给我看看。”

“就在这里?”赵献可破涕为笑了。“去天井里怎么样?”

“不,”老学究摇摇头。“不能让其他人知道。”

于是,就在这不能施展手足的斗室里,赵献可轻舒猿臂,利索地做了几个套路动作……

“好了。”老学究摆摆手,示意赵献可停下来。

赵献可来了一个规范的收式,然后眼巴巴地仰望老学究,似乎在等待评价。

可能是套路动作有灵气、收式符合心意,可能是被赵献可那眼巴巴的神情所打动、老学究拿来茶杯,喝了一大口,自言自语似的说起来。“这个张三丰啊,原名张通,字君宝,辽东懿州人,出生于元定宗贵由二年,于本朝英宗天顺二年去世,活了212岁……”

“哇……”赵献可惊叫起来。

老学究继续说:“张三丰使用过的名、字、号就多达20余个。除了通、君宝、三丰之外,尚有金、猷、全一、铉一、玄化、玄素、玄玄子、三峰、山峰、三丰居士、保和容忍三丰子、居宝、君实、昆阳、思廉、疯病子、张邋遢、邋遢仙、邋遢道人等等,还有英宗赐他的‘通微显化真人’,宪宗封他的‘韬光尚志真仙’,世宗赠他的‘清虚元妙真君’。太祖两度诏请入京,张三丰皆避而不见。120余岁时,结庵武当山,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道教三丰派,创立了集武术、健身、养生于一体的武当内家拳。这内家拳,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后发先制,包含了八卦拳、形意拳、五行拳、纯阳拳、混元拳、玄武棍等等,太极拳只是其中之一。”

“先生,你会太极拳吗?”赵献可问。

“只听过拳的名称,没有真正见识过。”老学究说。

“那么,你先拿去看吧。”赵献可随手把《手绘张三丰太极拳图谱》放到老学究手中。

“这不对,武林有规矩:偷拳谱挖眼珠,偷拳术断手足。这‘偷’字还包括了偷看,这断手足的‘手足’两字,也作兄弟解释。虽然是你要我看的,算不上偷,但武林的规矩很明确:传内不传外,传媳不传女,兄弟间不传。女儿是要嫁出去的,兄弟是要自立门户的。若传,先要建立师徒关系。也就是说,除了父子、母子、婆媳与师徒等关系,传拳术是犯忌的……所以,我不能翻看这本书。”

听了老学究的话,赵献可愣住了。他怎么也想不到、想不通,仅仅看一本书,就有这么多规矩。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老学究借题发挥。“人要成才,也必须要懂规矩、守规矩……”

“那么……”赵献可歪斜着脑袋思想了一阵,又一次把《手绘张三丰太极拳图谱》放到老学究的手里。“这书,送给你。是你的了,这样可以翻看了吧?”

“我不能要。”老学究摇摇头。“因为拳谱是属于你的,你是我的学生,我是你的先生,而拳谱只能是家传或师授的。”

“也不一定。”赵献可直言反驳。“天童寺方丈既不是我的师父,也不是我的爸。”

“因为,他将你看成了他的传人,也就是徒弟、学生的意思。”

“不是的,”赵献可说,“那天,我听得很清楚,他对我奶奶、我娘说只是把我看成了他的朋友,而不是徒弟。”

“那是因为有缘分,说的是上辈子的事。”

“上辈子的事,谁也说不清,上辈子你说不定是我的亲爸呢,”赵献可说,“上辈子的爸与今世的先生,有什么区别呢?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这话不错,但拳谱是没有子传父的。”

“没有父,哪来子以及子的一切?在父的面前,子应该是一无所有的。”

老学究全身为之一震,继而点了点头,但还是这么说:“不过,你还应该知道,这《手绘张三丰太极拳图谱》是当今武林每个人都想得到的武功秘籍,只有像天童寺方丈这样的高僧才有机会一饱眼福、才有资格拥有。你看,这是手绘的,说不定就是那方丈亲自绘的,若张扬出去,是要闯祸的。”

“被人追杀、抢夺?”赵献可觉得新奇、刺激。

“家破人亡是小事,说不定引起武林动荡。”

“人家不会知道的。”赵献可显得非常自信。“我们不都是半夜三更练习的嘛,就先生你与我俩人,奶奶、娘,我也不告诉。”

“问起来怎么办?”

“就说学这本书嘛。”赵献可拿起《正体类要》,伤科嘛,不是要有武功作基础的吗?

这时候的赵献可,早已把长辈们的期望,什么献可替否为忠、涵养忠君之德,全都抛在了九霄云外。他,既想学习薛己,像薛己那样创立自己的理论,成为一代宗师;又想学习张三丰,像张三丰那样,一会儿云游四海访友,一会儿隐入深山茅屋练功,也活他个200多岁,成为又一个武林奇人。

不过,世上没有不透风之墙。随着时间的推移,村人渐渐都知道:年轻的赵献可不但懂医术,而且会拳术。有人上山砍柴,不小心从悬崖上跌下,肩关节脱位,连夜用门板请人抬着到宁波诊疗,一月后,骨虽早已入臼,但患处仍痛,再诊无效,请赵献可试试。诊脉之后,赵献可认为,肝脉洪大而急,是肝火盛作痛,用小柴胡汤加山栀、黄连,二剂痛止;又一人,耳内不时作痛,甚时痛欲死,不痛时如常人,各处多作疮毒治,无效,询问赵献可。经望闻问切之后,赵献可认为六脉皆安,并非疮毒……正说话时,那人又咧嘴叫起痛来,赵献可蓦然想到耳内有虫,令人急取猫尿滴耳,果然爬出来小虫一只,耳病遂愈。

有医生闻知此事,好后悔。他说:“若早知,在我处就诊时就给予麻油滴耳,或用炒芝麻枕之,我的治法比这小子强很多。”

好事之人传话过来,赵献可听后呵呵大笑,说“用麻油滴耳虫死难出,炒芝麻枕之,虫虽能出,但不及猫尿效速”。

渐渐地,凡村人有病,先请赵献可治。赵献可一呼即来,且药到病除。以致邻近医生恨之入骨,说这小子何苦,自己白干空忙不算,还断他人生计。

自然,这时期的赵献可,再也不喜欢听什么民间故事与传说了,也不会再一个劲地向老学究傻问这薛己与朱丹溪谁更高明等问题了。他的手头不但有了李杲、朱丹溪、薛己等前朝、当朝名医的著述,还拥有了《内经》《难经》《脉经》《本草经》《伤寒论》等经典医籍。

可是,赵老太过世了。至死,她心里还是放不下这个大孙子。

不久,赵母也因病医治无效,撒手西去。

随之,老学究也决定启程回山东老家。赵献可全程陪送。

这一去,久久不见赵献可回来……

几年过去。有消息传来,说赵献可在张果老曾经修炼的恒山通玄谷,结庐隐居,与云雾为伍,与虎狼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当地民众都称他为游仙、逸士。

又过了几年,有人发现,赵献可在长安城隍庙附近挂牌行医,牌子是赵献可亲手书写的,上面赫然六个柳体大字:江南游仙赵逸士。

同类推荐
  • 黄金荣全传

    黄金荣全传

    《黄金荣全传》他从未拜过老头子,也未开过香堂,却成为了旧上海青帮的头号大亨。自誉为“天字辈”;他把持法租界巡捕房华探督察长一职长达20余年。与人称“桂生姐”的妻子,一明一暗,干着偷盗、抢劫、开烟馆、设赌场的勾当,疯狂敛财;他从未“出将入相”。但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要。甚至连蒋介石都不得不对他俯首帖耳,尊一声“黄老板”;他身为流氓大亨,但在国家和民族大义之前,他对日伪的利诱不动心。威逼不动色。《黄金荣全传》保持了一个中国人的骨气;他罪恶滔天,却能坦然承认自己的罪过,积极改造自己。他便是民国帮会的“天字号”人物——黄金荣。
  • 大医精诚:孙思邈传

    大医精诚:孙思邈传

    本传作者从“孙思邈是人不是神”这一基本观点出发,努力还原先贤真实面貌,既不取野史的荒诞之说,亦剔除“信史”中夸张之辞。只将孙思邈两部巨著视作记传第一手资料,透过字里行间,探寻著者行踪。再剔出书里透露的点滴行踪,反复甄别,形成缜密完整的一部传记。孙思邈,是京兆东原人(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出生于隋开皇元年,卒于唐永淳元年。活了102岁(也有说他活了141岁),他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历史上,被人们尊为“药王”。信史所载孙思邈事迹虽少,各种奇传却多。本传作者从“孙思邈是人不是神”这一基本观点出发,努力还原先贤真实面貌,既不取野史的荒诞之说,亦剔除“信史”中夸张之辞。
  • 康熙传

    康熙传

    康熙是封建统治后期最为英明神勇的帝王,也是奠定了清朝几百年基础的最核心人物。本书描述了他的功绩、情感、遭遇、谋略、经历。
  • 前生今世,何处适之:胡适传

    前生今世,何处适之:胡适传

    有人曾这样评价说:胡适是水,鲁迅是酒。酒虽好,有时却容易醉人;水虽淡,却又必不可少。纵观整部现代史,无论是文学变革还是北大复兴,胡适都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说,正是有了胡适这汪源远流长的水域的灌溉与滋润,北大方才成为今日的北大。《前生今世,何处适之:胡适传》作者一路寻访胡适曾走过的足迹,在时光的荒野里捡起了他留下的点点滴滴,重新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胡适。
  • 百万宝刀不老: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传

    百万宝刀不老: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传

    在半个世纪的电影生涯中,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不仅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银幕硬汉形象,而且成为了全球公认的男性阳刚气质的代表。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无论作为演员、导演、制片人、政客,还是作为丈夫、父亲、情人,他都以独断专行、标新立异的风格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伊斯特伍德作为公众人物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电影范畴,他所秉承的传统价值观、他的成功法则以及他在银幕上下所体现出的坚韧意志都值得年轻一代去体味和效仿,而年近八旬的他依然驰骋影坛的事实也足够让同龄人获得精神上的鼓舞——这就是所谓“偶像的力量”。
热门推荐
  • 末日之武器大师

    末日之武器大师

    我的手中,一切事物,皆是武器,飞花落叶,亦可伤人。既然重生在了这个世界,看到了这群莫名其妙的怪物们,不知为何,我的手很痒,也许,是时候开打了。请记住,我的名号是“武器大师”!
  • 谁让你那么丑

    谁让你那么丑

    张三峰,你还是那么丑。难怪我们至今都不能在一起。希望大家多给点鼓励,么么哒。
  • 绝望黎明

    绝望黎明

    在这个被默许存在的无法律无秩序的死亡地带。也许下一秒,在大街上你会被杀死,没有任何理由。常人眼中充斥罪恶的地界,却是各国秘密练兵的绝佳场所。因为这里是罪恶的主场。
  • 解放长春

    解放长春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最后胜利.顽固坚持独裁的方针,采取假和谈,真备战,一边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共商和平建国大计”。
  • 子炼界

    子炼界

    太阳起,尘埃落,我的世界观从那一天起彻底改变,我要保护我身边的人,这是我存在这世界的真正使命。
  • 智能交易传奇

    智能交易传奇

    “智能交易”又叫程序化交易,是用计算机编写“外挂”程序,代替传统人工交易的一种方法。本作品以“智能交易”思想演进为主脉,讲述朱智胜在金融领域成长的发家史,及一代宗派的交易思想。其中,第一部分,朱智胜与台湾富鸟,从赚第一个1亿美元,到后面富鸟自己半年时间赚100亿美元内容描述,已经详为行业内人士所知,并成为当今举世传奇,第二部分、鸟瞰世界金融格局及各种先进工具,交易算法,第三部分,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阐述金融人生的最高峰境界。书中以朱智胜生活环境的变化,带领我们逐步接触金融交易行业;以知识性介绍,带领我们逐步深入行业领域;以趣味性推理对交易策略做理论剖析,以技术性描述与表现效果对智能交易做可行性点评。是民间金融人物传奇之著,是值得参考的金融行业读物,是社会各界窥视这一领域的窗口。关键字:操盘手,投资市场,智能交易,传奇.
  • 中考试题研究——特别技能专项训练(英语)

    中考试题研究——特别技能专项训练(英语)

    本书主要针对考生在复习中由于不得要领或者对考试时间安排不合理而失分这种情况,组织了名校名师单独开辟一些具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精心编写了这套《特别技能专项训练》,以期帮助考生逾越障碍,提高各类专项试题的解题能力。
  • 洛书神话

    洛书神话

    上古时期,天地之间,灵物无数,唯以洛书为尊。然而,洛书现世,天地絮乱,纷争四起。后有墨氏神人,收其洛书,隐于天地之间,至此,洛书消失......
  • 异能之纨绔子弟

    异能之纨绔子弟

    刘明云不可一世的贵公子,不爱江山爱异能。强行注射基因药剂,获取逆天异能---破除了黑暗组织的阴谋成为英雄原本以为前途一片光明。可却异能被夺、挚爱惨死、公司易人、母亲失踪、大哥含恨而死,最终沦为一介乞丐自杀而死。带着从绝望中获得的超然觉悟“重生回归”只想平平凡凡度过今生,却依然无法逃脱“上一世”的噩梦。只好开始逆天改命,身边也开始出现了成熟诱人的靓丽老师、性感火爆的警花、高傲冷艳的千金大小姐总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绝色美女。逆天改命:我命由我--不由天,天欲灭我--我灭天
  • 星际航海纪元

    星际航海纪元

    继公元后,在无数先贤的努力下,人类踏上征战银河旅途,庞大宇宙的神秘面纱在人类的震撼下一层层被揭开。诸神曰:星际航海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