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91000000028

第28章 外来少年陆士逵,创浙东第一伤科

伤科即骨伤科,也有称伤骨科或外伤科的,但与骨科有区别。前者是中医的说法,古属“疡医”,又称“接骨”“正体”“正骨”等,也曾归属中医外科,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后者则是现代临床医学中的一个分支,涵盖了骨科类的几乎所有疾病,如风湿、骨伤、脊柱病等等。依据现今适用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骨科归类于西医外科,为二级科目。

众所周知,凡有人类生活的地方,就会有伤筋动骨之疾发生,医也应运而生。相传上古黄帝有个臣子叫俞跗(为俞氏始祖——笔者注),是从事骨伤科的名医,其所使用的器械称“砭镰”。晋葛洪的《肘后救卒方》首载用竹片夹板固定骨折。唐蔺道人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著。

宋代,在浙江有个名叫嵇清的,仁和(今杭州)人,以正骨闻名朝野,人称“嵇接骨”。明代起,骨伤科因社会需求,在浙江得到迅速发展,并逐步形成两大流派。

一是薛己学派,强调整体观念,注重脉理与元气的作用。认为治气应以补气为主,治血要通过补气养血实现活血化瘀,强调脾胃肝肾在治疗骨伤中的作用,主张健脾培元,固肾治伤;重视内治,反对单纯依赖手法和外治;主张使用平补药物,反对使用寒凉药物,因而也称平补派。其代表人物是陈文治,号岳溪,明末秀水(今嘉兴)人,著有《疡科选粹》,主要汇集了危亦林等人的论述及治法,理论上宗薛己之说,结合自己临床经验,强调治伤以补气养血为主,但对骨折脱位的治疗,无多创新。

一是少林寺学派,以经络气血传输理论为依据,提出血头行走穴道说,编有《血头行走穴道歌》,如“周身之血有一头,日夜行走不停留;遇时遇穴若伤损,一七不治命要休;子时走往心窝穴,丑时须向泉井求;井口是寅山根卯,辰到天心巳凤头;午时却与中原会,左右蟾宫分在未;凤尾属申屈井酉,丹肾俱为戌时位。六宫直等亥时来,不教乱缚斯为贵”。血头行走穴道说是经络学说和子午流注在伤科的具体运用。强调手法复位和功能锻炼,武术接骨、跌打点穴治伤是其主要手法。治疗用药,除了十三味总方是论穴治伤的主方外,还有七厘散、飞龙夺命丹、地鳖紫金丹等,其代表人物有杭州的陈元赟、宁波的王瑞伯、天台的赵廷海。

几乎同期,浙江境内也涌现出一大批骨伤科名医,如鄞县的陆士逵、余姚的劳双龙、遂安的余俊修、乌程(今湖州)的汤御龙、海宁的许梿、绍兴的俞应泰、黄岩的沈国才和浦江的洪继凭等。在此基础上,开始形成或出现了以家传为主的骨伤科世医家族,即专科,其中闻名遐迩的有鄞县陆氏、奉化严氏、余姚劳氏、海宁袁氏、绍兴顾氏和“三六九”等等。

几百年过去了,上述名医已经成为历史;名科的后裔也有不少改从他业,或从政或经商,但也有继续从医的,如鄞县陆氏伤科的后裔。

陆氏伤科的发祥地在今宁波市江东区百丈路。

百丈路,历史上叫百丈街,是鄞城内著名的通衢大道,西起东渡门外的东津浮桥(今灵桥),东至东津禅院(今七塔寺),延伸通达鄞县东南乡。街两旁是鳞次栉比的店铺,有绸布店、中药店、柴炭店、油酱店、水作店、糕点店、鞋帽店、糖果店、纸作店、竹木店、花麻店、茶漆店、蔬果店、雨伞店、茶馆、银楼、南北货店、鲜咸货……更由于东津禅院之所在,星相巫卜术士设铺摆摊连片成排,香烛店比比皆是。

陆士逵的父亲曾经在这里租屋开设过香烛店,香烛店也就是陆士逵的家。

陆士逵,字鸿淅,祖籍河南,少年时期曾入嵩山少林寺学武。根据资料查阅与民间传说,在明崇祯年间(1628~1644),为避兵乱,陆士逵跟随其父,迁徙至江南。进入浙江后,先择居于慈溪陶家山宋湾村,旋又迁居至鄞县城区。

陆士逵从医纯属偶然。《浙江历代医林人物》记载:“陆士逵……幼时与群辈角艺,偶戏而伤臂,求治于王瑞伯,得愈,遂师事之,尽其术。”

就是这么一次偶尔伤臂求医之事,成了少年陆士逵的从医机遇。其后,陆士逵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医事历来发达的鄞地创造了一个以其姓氏命名的医学名科,世代相传至今,历经8代依然生机勃然。这是一个奇迹!

陆士逵聪明,毋庸置疑,但他之所以获得如此巨大成功,也离不开王瑞伯慧眼识英才。王瑞伯是内家拳传人、甬地著名拳师、浙江中医伤科少林寺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中医骨伤科的顶级名师。

名师出高徒,此话不假。俗话说,先生领入门,修炼靠个人,促成陆士逵的最大因素还是在于勤奋好学——凡自己认定了并决心干下去的事,必会持之以恒,锲而不舍,这是陆士逵的真正成功之处。

少年时期,陆士逵入少林寺习武。从那时起,他就把自己的生活,甚至将生命与武术融合在一起。为了强化自己的指功、臂功、腿功与腰功,陆士逵别出心裁,立足于日常生活中的形体动作,演练武术基本功。睡的是木板,洗的是冷水,吃饭用石碗,夹菜用铁筷,在腿上绑沙袋,吸上了旱烟后用的是铁铸旱烟杆……为了提高手法、步法、眼法、身法的灵敏度,陆士逵时刻不让自己的躯干、四肢有一会儿的空闲。不是练冲、砸、劈、架、撩、掳、推、搂、钩等手上的把式,就是练弹、踢、蹬、缠、钩、扫、踹等腿上的把式,要不就是做俯仰屈伸、翻腾旋转等动作练身法。不管“三九”“三伏”,在家、出门,走亲访友,只要有适宜时机,他都练,几十年如一日,直至老去。

据陆氏后人所说,陆士逵的手力非凡,能用手“捏碎粗毛竹管”,普通的瓷碗、竹筷、竹或木制的烟杆,只要稍稍用一下力,就可以捏碎或捏断;轻功惊人,稍微运一下气,向上一纵,就能轻盈盈地站在影墙上。平时出入家室,不走门户,而是跃身越墙进出。

一年春日,两个衣衫褴褛的外地人,来陆士逵家门前乞讨。那时候陆士逵已成名医,居住的是深院大宅,逢年过节,门楣上挂灯笼,门柱上贴对联,加上陆家出手绰阔,因而常常有乞讨的光顾。如同往常,陆家佣人给他们以旧衣、饭菜。

那两人收下了旧衣,吃饱了肚子,一点儿没有离开的意思,反而继续敲门,并大呼小叫地要钱。于是,陆家佣人又打开大门,给了每人一些零钱。但是,那两个乞丐嫌钱不够多,佣人只得进去告知了陆士逵。陆士逵又让佣人出来,给了双倍的钱。出人意料,那两人还是嫌少,缠住佣人继续大呼小叫,不依不饶。佣人知道遇到了不择手段、死缠烂打的“强讨饭”,正不知所措之时,陆士逵出来了。

还未跨出门槛,陆士逵就好言相劝,并又给了一些钱。也许,就是因为又给了一些钱,那两个“强讨饭”认定了陆士逵这个主人软弱可欺,便狮子大开口要更多的钱,威胁耍赖,不给不走,还想进门。见难以打发,陆士逵就说:“好吧,要钱的,跟我来。”

说着,陆士逵向上一纵,摘下挂在门楣上的纸糊灯笼,扔出一丈开外,随之纵身一跃,稳稳当当地站立在灯笼上,这纸糊灯笼居然没有被压瘪。两个乞丐见状大惊,二话没说,掉头就走。

陆士逵的听力更惊人。在年老体衰、重病卧床不起之时,依然有过人之处。

那是行将离世的前几天。一个晚上,三更时分,仰卧在木板床上的陆士逵突然睁开了眼睛,对坐在床沿的儿子说:“你听听,有人在撬门,门闩也已经拨开了……”

闻声,陆士逵的儿子及围坐在床边的众人,都侧耳屏息静听。但是,谁也没有听到什么异常响动。于是,年长的告诉在场的,凡人之将死,大多会出现类似这样的幻觉,常见的是熟悉的或不熟悉的什么已死之人上门了,什么样的车,什么样的船、马、马车或轿子到家门口等候着了等等。这一说,众人也就不以为然了,谁也没有挪动一下身子。

不到一会儿,陆士逵又睁开了眼睛,对众人说:“你们,再听听,这人已经进屋了……”

众人还以为是陆士逵的幻觉,无动于衷。胆大的不当一回事,胆小的竟感到毛骨悚然,睡意全消,唯有陆士逵的儿子问了一句:“人在哪里?”

陆士逵手指着房门外说:“在后面的天井。”

闻声,坐在门旁的那位推开房门,探首向天井张望。月色明朗,天井里空空荡荡的。那位说:“没有啊,一个人影子也没有。”

“人跳进天水缸(以前甬地盛雨水的缸)里了。”陆士逵说。

众人将信将疑,来到天井的角落,掀开那只天水缸的缸盖。果然,有个男人头顶着一只舀水用的“水斗”泡在天水缸里。原来是贼……

陆士逵生性耿直,不畏强暴,好打抱不平,曾偕同王瑞伯等“大闹天妃宫”。

天妃宫地处江厦街(今江厦街与东渡路之间),是宋绍熙二年(1191),由福建船帮首领沈法询去福建莆田妈祖庙分来香火建造的,也称妈祖庙,因为是历代福建船帮的会馆,所以又称八闽会馆或福建会馆。会馆内设有戏台,经常有戏上演。那时候的江厦街,是繁华的商贸街区,享有“走遍天下,不如宁波江厦”之美誉。

不知道为什么,那年头,福建船帮以江厦街为势力范围、天妃宫为据点,专门与宁波人过不去。凡宁波人进出天妃宫看戏,被守门的福建人发现了,就脚撑门框,强迫宁波人从他们的胯下钻进钻出,若有不从,或现愠色,轻则辱骂,重则拳脚相加,有时甚至揪着宁波人的衣领,强按颈项要宁波人从福建人的胯下爬进去或者爬出来。

福建人在江厦街肆无忌惮欺侮宁波人,这事激怒了陆士逵,于是约王瑞伯及东胜街一家南货店的老板,同去天妃宫与这帮福建人理论,由此引起斗殴。最后陆士逵一方以技击与智慧取胜。据传,在双方激烈打斗时,有人去“赵大有”糕团点买来糕点,以抛扔分发的方式给予声援,只要在打斗现场的宁波人,不管参与打斗,还是看热闹的,均可以随意免费食用“赵大有”糕点。还说,“赵大有”糕点之所以名气越来越大,这也是一个原因。

“大闹天妃宫”轰动了鄞县城乡,一下子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为“小热昏卖糖”(旧时,广泛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的曲艺谐谑形式,也名“小锣书”,俗称“小热昏卖糖”或“卖梨膏糖的”,是一种马路说唱艺术)的说唱内容。后又经一些评书艺人绘声绘色地讲述,甬地家喻户晓,以至事隔几百年后的今日,仍然有不少老人说起“大闹天妃宫”依然津津乐道。不过,通常的说法是“王瑞伯大闹天妃宫”,几乎没有人说“陆士逵大闹天妃宫”,或者说“其中还有陆士逵”。而且,面对人多势众的“福建船帮”,“大闹天妃宫”的也仅仅是王瑞伯一人,连相助相帮的都没有。

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陆士逵是王瑞伯的徒弟而被忽略了。

不过,陆士逵拜王瑞伯为师学的是医术而不是武术。那是通常的说法,也是大多数人认同的,包括陆氏的后人。

这一点是可以进行推测的。因为陆士逵祖籍河南,少年时期学武于少林寺,至鄞地时已经有拳术在身,而周围同龄人中常有喜欢与之比试的,如摔跤等等,均不敌陆士逵。俗话说“拳不敌力,力不敌法,法不敌功”“双拳不敌四手”“一虎难敌群狼”,所以出现了陆士逵“幼时与群辈角艺,偶戏而伤臂”之事。

而且,也可以想象,那时候的王瑞伯,拳术与医术(骨伤科)均独步甬地,加上与陆士逵年岁相差悬殊,若不是陆士逵拳术了得,是不可能看上这位陆记香烛店老板的儿子,并收他为徒弟的。说不定,就是因为少年陆士逵的一身精湛武艺,赢得了王瑞伯的青睐,以致主动教以疗伤技术,更因为陆士逵机敏好学,与王瑞伯说得拢、合得来,渐渐地发展成了师徒关系,并“尽其术”。

至于陆士逵的生卒年月,各说不一。通常的说法是,与王瑞伯同时代但显然比王瑞伯年轻。因为陆士逵拜王瑞伯为师学医,这是史实。由此及彼,推测陆士逵的生卒年月,应先明确王瑞伯的生卒年月。1987年11月出版的《浙江历代医林人物》第91页说:

王瑞伯,原名征南,又名来咸,字瑞伯,明末清初时在世,浙江鄞县人,幼年跟随武当派大拳师单思南学艺,气功武术俱精;随后又至闽西武夷山,原少林寺方丈碧眼禅师处苦练,内外武功造诣精湛。中年在甬城设帐授徒,兼治跌打损伤。某日,有一人,被人打伤在地,面色惨白,动弹不得,口张不闭,满头大汗,痛苦万状。瑞伯见之,忙取出银针,于悬冲、神门、下关穴各扎一针,随后,在患者项背猛击一拳,患者即能四肢活动,张口说话。门人有陆姓者,独专伤科一道,其人即是清代浙江著名伤骨科专家陆士逵也。乙酉(1645)年三月,清兵攻陷省城杭州,宁波知府弃职遁逃。众人共商抗清大计,树起义大纛,瑞伯任带队千总。并联合郑成功、张苍水联军,抗击鞑虏。兵败之后,王瑞伯销声匿迹,埋名故里。据黄宗羲《王征南墓志》记载:瑞伯卒年五十三岁,死后葬鄞东同岙。瑞伯集平时治伤损经验良法而成《秘授伤科集验良方》一卷,并附验方。另辑有《接骨秘方》一卷,其方法与别本不同,所施手术及外敷内服法皆有师传。见《医学大辞典》。

2008年9月19日宁波档案网的“档案大厅·甬上人物”也这么说:王瑞伯(1617~1669),原名征南,又名来咸……祖居宁波灵桥门外,8岁随家迁居宝幢同岙村,与武当派拳师单思南为邻居,后拜单为师,数年后得其传,又游武夷山,投奔少林寺原方丈碧眼禅师门下学技五年,功夫更精。一度任镖局镖头,在江浙海面得解饷银。中年在宁波设帐授徒,兼治跌打损伤,秘方尤效。平时行侠好义,替人除歹复仇,不伤无辜,一人可搏击七八人,能徒手击败持刀营兵;能点死穴、晕穴、哑穴,有次遭一恶少侮辱,(恶少)被他点穴,数日不能溺,登门谢罪,方解穴复原……清兵入浙,从钱肃乐抗清,任都督佥事副总兵。抗清败后隐匿乡间务农。卒葬同岙。著有《秘授伤科集验良方》,辑有《接骨秘方》。弟子有陆士逵、黄百家等,黄百家撰《内家拳法》介绍其拳术。

张苍水、钱肃乐抗清拥立的是南明鲁王朱以海。朱以海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崇祯十七年(1644)袭鲁王封爵。次年,清兵陷南京,张国维、钱肃乐等起兵浙东,拥他监国于绍兴。南明隆武元年(1645),清兵攻取浙东,流亡海上,走石浦,依附张名振,后至舟山。南明永历七年(1653),取消监国名号,清康熙元年(1662)九月十七日病死在金门。

1987年12月发行的《鄞县文史资料》第二辑陆海昌撰写的《宁波陆氏伤科》也说:“士逵公早年入少林学武……曾任南明绍兴鲁王府侍卫官。”可见陆士逵也同王瑞伯一样,曾经参与过抗清,因抗清兵败后隐于医。

所以本文“根据资料查阅与民间传说的推测,在明崇祯年间(1628~1644),为避兵乱,陆士逵跟随其父,迁徙至江南”,此言应无大错。但近期,一些史学名家掌握史学证据后认为,王瑞伯与王征南各有其人,由于都精通内家拳而混为一谈。王征南的生卒年月为明万历末至清康熙初(1617~1669),而王瑞伯的生年则在乾隆元年与八年之间(1736~1743),两人的生年相距120年以上。

由此及彼,也给陆氏伤科的溯源带来了一些新内容。

因为众说纷纭,王瑞伯成为了谜一般的人物,但陆士逵娶有三房妻室却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据陆氏后裔世代传说,除了头房原配外,陆士逵与第二房、第三房妻子的结缘的结缘,源自其精湛的医术与超群的武术。

与第二房妻子源的结缘自医术。该妻子在年轻时,曾因精神病发作,自缢气绝,女方父母请陆士逵救治。陆士逵以其武功练就的超长的右手中、食两指直插姑娘的气管,张开吹气,使姑娘渐渐地苏醒过来,其后又选择运用秘方精心医治,治愈了姑娘的精神病。为感谢救命与治病之恩,由父母做主将女儿许配给陆士逵。

与第三房妻子的结缘源自武术。一次,陆士逵为一伙盗贼围困,终因久斗寡不敌众,眼看着就将被盗贼击倒而坐以待毙之时,一位武艺高强的侠女现身,出手相助,救走了陆士逵,并精心为他疗伤。结果侠女敬慕陆士逵的医术、拳术与为人,以身相许。

陆士逵学医如同习武,也全身心投入。不但全盘继承了王瑞伯那高超的武术接骨、理筋、点穴疗伤等技术,还经常游学于山东、河北等地,广泛结识各地具有奇术异能之士,获得了不少骨伤科方面的绝学与秘方。

因为陆士逵承袭了少林寺学派精髓,兼收南北伤科之特长,且潜心钻研、勤学苦练,所以“能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名盛浙东”。

行医中,陆士逵因人因病制宜,运用自制的麻药水、麻醉剂,以减轻患者手术时的痛苦;还自制各种各样的丸、散、膏、丹等外用、内服之药,因人因病施用,尤其是其中的伤膏、散剂疗效奇佳。对此,陆士逵“配方守秘甚严,从不示人于丝毫”。

由于陆士逵的疗伤医术出类拔萃,甬地无人超越,久而久之,民间便有了“打伤若动内,快请陆士逵”的歌谣。由于医名远扬,慕名求医者来自四面八方,陆士逵所经营的伤科,被当时的人们誉为“浙东第一伤科”。

陆士逵为医几十年,年迈时将平生治疗各种伤损经验汇集编著成《伤科》《医经统考》等医书。《伤科》提供了各种跌打损伤、头颅外伤、内脏挫伤、刀伤、破伤风以及皮伤缝合、脱臼手法复位、骨折正复夹板固定等治法。《医经统考》则主要是考证各种经典医籍的条文,均为后来的中医界,特别是中医伤科的临床所推重。

陆士逵出生年月虽然还是一个谜,但根据《宁波陆氏伤科》记载陆士逵寿至83岁,墓在鄞东太白山脚东吴乡桃园内,原立有墓碑,后历经变乱,原碑已毁,现已另立新碑。

陆士逵子孙众多,有以医为业的,也有他业谋生的。其中,大多数因年久失传医名不显,直至第五代传人陆小才,医名又起;第六代传人陆银华更创造了陆氏伤科的又一代辉煌,成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人物。

同类推荐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中国古代爱国名人3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中国古代爱国名人3

    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从来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给予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以重大的影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名言,表现了志士仁人勇当国难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国热情。对堪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古老东方大帝国,夷方外域有臣服者,有交好者,有窥视者,有骚扰、进犯者。这就使派使节远足异国他乡成为必要。由此,引出了许许多多惊险的场景、动人的故事。
  • 卑鄙的圣人:曹操5

    卑鄙的圣人:曹操5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 邵逸夫全传

    邵逸夫全传

    本书介绍的邵逸夫,从少年时代涉足影坛、青年时代南洋打拼,开创了中国电影从无声到有声的时代,晚年他淡出影坛后又成为香港电视业的巨头,他的百年人生是一部精彩的传奇。
  • 大唐鬼才:李贺传

    大唐鬼才:李贺传

    这是一部在结构上不同寻常的人物传记作品。作者没有按照时间顺序解构传主的一生,而是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篇着重写了李贺参加河南府试得隽、举进士因讳遭毁、任职奉礼郎等决定人生命运和走向的关键节点和重大事件;下篇以李商隐为向导,通过对李贺姐姐的走访,引出李贺的外貌长相、个性特征,进而系统地追溯出其家世背景、成长环境、人生际遇、命运结局等。作者把李贺生平事迹、性格命运同介绍李贺诗歌的名篇佳作紧密结合,在诗歌中寻找重要的人物或事件,更着重分析了李贺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才华,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李贺的天纵奇才和悲惨命运。作品语言优美,充满感情,深具画面感。
  • 一辈子的活法:王蒙的人生历练

    一辈子的活法:王蒙的人生历练

    我经历了伟大也咀嚼了渺小。我欣逢盛世的欢歌也体会了乱世的杂嚣。我见识了中国的翻天覆地,也惊愕于事情的跌跌撞撞。有时候形势的波谲云诡令人晕眩,有时候祸福的说变就变,叫人以为是进入了荒诞的梦境、是在开国际玩笑。见过上层的讨论斟酌,也见过底层的昏天黑地与自得其乐,还有世界的风云激荡,我毕竟访问过中国大陆境外的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我感受了呵护的幸运与“贵人”的照拂。我也领教了嫉恨者明枪暗箭的无所不用其极:他们好累!
热门推荐
  • 就想宠你又怎样

    就想宠你又怎样

    她淡定,甚至淡定到薄凉。他冷漠,甚至冷漠到冷血这样的两个人,即使遇见也应该没有任何波澜。可偏偏,因为爱神的恶作剧而……亲们,若若新建一个群,喜欢这本书的亲都可以加一下,大家相互认识认识。期待各位亲哦,O(∩_∩)O~群号:291986723(验证方法是书中任何一人的名字。)
  • 星君耀世

    星君耀世

    穿过路途上那所有阻碍,便是你期待的所有。人族得大机遇,奋而崛起。新的时代,是谁站在所有人的前方执旗而战。熟悉又陌生的世界,等待着你。
  • 青风苦涩

    青风苦涩

    一个看似不同的命运,因为彼此的闯入,生活彻底被打乱,也许,这一切,似非似理,是人为的改变,还是冥冥之中,上天早已注定彼此的相遇。
  • 穿越乱世:绝恋重瞳

    穿越乱世:绝恋重瞳

    南唐后宫,善解人意、能歌善弹的婕妤;出使大宋,纵横捭阖、能言善辩的说客;大宋王朝,忍气吞声、妥协避让的“花蕊夫人”;宫廷政变,傲骨迎风、不为瓦全的贤妃……究竟哪个才是真正的我?究竟哪个“我”能够得到真爱?执着,原来竟是如此艰难!
  • Salammbo

    Salammbo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织雨

    织雨

    躲在别人伞下的人有时会比不撑伞淋湿更多。这是张爱玲在随笔中阐述的观点,所有想凭借别人的力量站稳脚跟的人,必将狠狠地摔到。只有依靠自己。看女主历尽沧桑,世态炎凉如何在官宦之家存活下去。给您讲述一件发生在民国时期的事儿。
  • 墓北愁以凯

    墓北愁以凯

    爱一个人是可以卑微到尘埃之中,在暮北北原本青涩美好的十六岁生命中,会遇到那么高高在上的他,成了自己那么刻骨铭心和撕心裂肺的回忆。暮北愁以凯读者群426095194
  • 情缘相随上上签

    情缘相随上上签

    有情无缘的人结合是错,有缘无情的人结合也是错,无缘无情的结合更加错。英俊潇洒的民办教师牛成家境贫困,先后结识了四个女人:发妻笑兰贤惠泼辣,勤俭治家;小学老师龚宫青春靓丽,性情乖张;孪生姐妹舒金花、舒银花千娇百媚,富有慷慨。他穿梭其间如鱼得水,处处真情。故事源于生活,为人们所熟知的工程领域、抗洪抢险、计划生育、打工买码等等。既有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也有光怪陆离的都市场景,朴实、现实。
  • 神魔剑侣

    神魔剑侣

    为了她逆转时空九次,只为守护她。然而这一切她全然不知。本以为自己是一个普通的孤儿,却不知道自己是妖后转世。少女千辞体内有着浓厚的妖力,自己却不知道,如同普通人一般。为了获得她体内的妖力妖怪们纷纷将魔爪伸向了她……
  • 剑帝创道

    剑帝创道

    剑帝强势崛起,誓要将禁忌打破,天本无道,我来创道!遇魔破魔,遇神灭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