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91000000007

第7章 择地定居庆元城,时人皆知撄宁生

元至正(1341~1368)初,滑寿进入鄞地,先在庆元城(今宁波)内外,以药店坐堂、租屋设诊所等形式流动行医,数年后,筑室城内,居住并挂牌“撄宁生诊所”,直到至正后期。

时值元明更替,战乱频起,社会动荡,人的命运大起大落。庆元城却由于种种原因,犹如狂风暴雨中的台风眼,没有风,也没有雨,甚至还呈现出一抹绚丽的阳光与美丽的宁静。需要避祸、避难的文人名士纷至沓来。难民队伍也是去了一拨,又来一拨。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滑寿由儒入医,且医术高超、医名早在入鄞前远扬江苏、安徽、浙江等地,来鄞地或原本就在鄞地、甬地的名人、名士、名医均乐于与其结交。又因为志趣相同、意气相投,常常你来我往,相聚在一起,或喝酒吟诗,或说医论药,或结伴游山玩水。

在鄞地行医的这段时间,与滑寿有过交往的新旧朋友数不胜数。如陈性中,字季甫,号桂峰,一度任国子监学录,曾组织村民自发抵抗并全歼一伙倭寇,生擒倭首,浙江宁海水车人;张翥,字仲举,元代诗人,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山西晋宁(今临汾)人;危素,字太朴,号云林,元末明初历史学家、文学家,官至参知政事、翰林学士,江西抚州人;揭汯,字伯防,国史编修官,江西富州(今称丰城)人;唐肃,字处敬,号丹崖(也有称字虔敬,号丹峰的)国史编修官,时与高启等号称十才子,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宋僖,初名元僖,字无逸,号庸庵,先应召入京修《元史》,后参与《永乐大典》编撰,余姚县城人……真所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朋友中,年长者为出生于元至元十年(1277)的陈性中,长滑寿27岁;年轻的则是杰出的回民诗人、著名孝子丁鹤年,出生于元元统三年(1335),比滑寿小31岁。除了同在鄞地行医但相对年轻的吕复、在庆元浙东道宣慰司都元帅府任都事的刘基等人之外,往来最频繁的是临海章安(今属椒江)人朱右。

朱右(1314~1376),字伯贤,自号邹阳子,时任庆元路慈溪县儒学教谕,来城里公干多,来时总不忘给滑寿带来一些土特产,如慈溪杨梅、龙山黄泥螺什么的,这也是滑寿最喜欢吃的。朱右来了,滑寿也就将诊疗之事托付于门人,带上吃的,一起去东钱湖,租一叶扁舟,一面品味美酒佳肴,一面尽览湖光山色。有时也去它山堰……

黄子厚也常来。这位江西籍名医,深感滑寿心胸开阔,行为坦荡;对同行唯有相敬之意,毫无妒忌之心,且视钱财如粪土,敬慕之余视为知己。滑寿则认为,汲取黄子厚的某些医疗经验并运用于临证实践,有助于诊治水平的提高,多次向门人讲述黄子厚行医事例。凡黄子厚来访,滑寿大多是陪同着在城内走走,一起看看月湖、日湖、桃花渡……有时也去茶坊坐坐,一边品茶,一边谈医道论治或对疑难病进行探讨。

来得最少的是浦江人宋濂。宋濂,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为方孝孺之师,后来与高启、刘基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曾任《元史》总裁官、翰林学士,被四方学者称之为“太史公”,被刘基赞誉为“当今文章第一”,朱元璋也曾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非常敬重滑寿,不但为滑寿的著作作序,还每每邀请滑寿去他家做客。

……

在鄞地定居不久,滑寿就去了浦江。那时候,宋濂任浦江月泉书院院长,讲学于青萝山下的东明精舍。在宋濂的盛情款待与多次挽留之下,滑寿住了半个月。谁知,将返鄞地的前夜,宋濂次子病了,他只得又留下来,为之诊治。

宋濂次子名璲,从小喜好书法,长成后小篆之工时称国朝(明朝)第一,官至中书舍人,但身体不好,常有痛痒,若有可能,非要滑寿诊视不可,且惯用手札(亲笔信形式)邀请。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一札可见:前日所惠之药已服毕,昨日暂止。今早吃少鸭蛋、猪肉、西瓜,忽腹有微痛,即大吐,觉颈上有脉牵引作痛,体力倦甚。饮食之类,绝未宜口,脚气都只如故。不知今日手脉如何,再服何药,得枉步见过一遭,是所深愿,却恐数劳往来之瘁也。不具,宋璲敬禀撄宁丈执事。此手札,尽管是宋璲的随手之作,如今却成了宝贝。

过了三天,宋璲病愈,却遇上了宋濂的同乡同门戴良。

戴良世居浦江九灵山下,自号九灵山人,是元末最为著名的遗民诗人,也是滑寿好友。闻知滑寿在宋濂处,刚从淮南返家的戴良,立即风尘仆仆地从建溪(今诸暨马剑)村九龙山下赶来相聚。于是,与宋濂一起,滑寿又去了戴良的家乡,又耽搁了七八天,待返回到庆元城里,刚好一个月过去。

有一年秋日,得刘基手札,说是已择居杭州,要为儿子举办满月酒,邀请滑寿去西湖赏月、钱塘江观潮。于是滑寿就将诊所托付于门人,第二天就离开了庆元……

从杭州返回庆元城途中,滑寿想起了唐肃,顺道去会稽山麓小住了五天。期间,还与唐肃约定,一年后秋日,一起从庆元城出发,乘坐姚江快船溯流而上,经京杭大运河入太湖、长江,去苏州、扬州等旧地重游,至仪真返回。

几乎是每年的中秋节或腊月祭灶节一过,陈性中(有时偕同王叔雨)就赶着马车来到庆元城内,邀请滑寿去宁海过节。这位世居宁海窦岙(今属台州市三门县),晚年迁居水车,率领族人在金山下开辟家园,置产筑室……令倭寇为之胆寒的宁海乡贤,利用自己的地域优势,今日去窦岙,明天上海岛,千方百计挽留滑寿。

……

因为朋友多,应酬多,又经常外出,还要撰写医著,所以滑寿虽然在庆元城内设了诊所,但正儿八经地坐在自己诊所里,静候病人上门的日子不如其他医生多。同样,到撄宁生诊所求医的病人尽管不少,但能得到滑寿亲手诊疗的也不多;一些慕名上门求医的远道而来的病人和没有预约的访客,大多难以如愿。如刘备“三顾茅庐”者有之,如“守株待兔”那样等候了几天依然碰不到,怏怏而回者有之。

滑寿外出次数多、时间长,且半月一月的没个准,又没有现代那样发达的通讯工具,这对于来访的朋友、求医的病人确实是一种遗憾。但是,对于滑寿涉足地域的病人,却是莫大的幸运。

那一年去浦江,在戴良的家乡,滑寿一出手就挽救了母子两条性命。那孕妇是临产而死……在呼天抢地的哭叫声中,戴良开路,滑寿紧跟其后……听说是来了庆元城的撄宁生,哭者慌忙让出了一条道。经诊视,滑寿认为,此孕妇是假死,原因是腹内有一只小手捉住了她的心,遂施以针灸。果然,不到一会儿,那孕妇就徐徐地睁开了眼睛,过不了一会儿,就产下一个男婴。当场有人发现,该男婴的大拇指有被针刺过的痕迹。

从杭州刘基处返回庆元途经山阴访唐肃,滑寿也曾救人一命。也是一位孕妇,孕数月,间歇腹痛,有时痛得难以忍受,呻吟之声隔着几道墙都能听见,当地诸医皆无能为力。闻知唐家来了庆元城的撄宁生,不出一个时辰,病家来人就五登唐家之门,要唐肃转达迫切的求医心声。唐肃觉得滑寿是客人,初来乍到的,而孕妇的腹痛已非十天半月,有点儿难以启口。见状,滑寿心中已料想到了八分,不待唐肃开口,就直截了当地向病家询问病情,然后急急前往。病家引路,唐肃陪同,滑寿进了该孕妇家。望问闻切之后,滑寿即告诉病家:“此蛇妖也,得砭之……”果然,又针又灸之后,该孕妇即有便意,随之产蛇数条。

那次旧地重游,与唐肃等在苏州虎丘山,游兴正浓时,忽有陪同着的苏州朋友家人来报,说其妻难产,剧痛不止,苏州朋友闻讯慌了,连忙请求滑寿至其家诊治。滑寿却不慌不忙,待问明情况之后,弯腰拾起新落下的数片梧桐叶,交与来人并嘱“急归,以水煎而饮之”。过不多久,其人又来报说“产妇服后即产下一儿”。诸位朋友甚为惊奇,其中也有懂医的,忙问:“梧桐叶治难产古今未闻,此方出自何书?”滑寿回答:“医者意也,何方之有?夫妊已十月未产者,气不足也。桐叶得秋气而坠,用以助之,其气足,宁不产乎?”这便是滑寿那著名的“落叶催生”方,后人多有效仿,但“用之无功者均认为非得其时也”。

……

滑寿的出现,成了病家的期盼。听说滑寿要来,病人翘首以待;听说滑寿已到,扶老携幼来看病的络绎不绝。所以可以这么说,不管是朋友往来,还是结伴游玩,滑寿总是处于行医中,只不过改换一下行医地点与医治对象而已。

只要有病人求诊,滑寿就不问贵贱贫富,不分白天黑夜“皆往治不责报”;不管是急病、慢病、重危病、疑难病,“所治无不奇中,活人无数”。当时,在鄞地,濒临死亡之人,只要听到“撄宁生来了”这么一句话,双眼立马会冒出生的希望之光。真如《明史·方伎传》《浙江历代医林人物》与《仪真县志》等所载:滑寿,医能决生死,所疗无不奇效……江南北、浙东西,无不知撄宁生者……世以为神,所至人争延之,以得撄宁生一决生死为无憾。

出于滑寿的医名,一些与滑寿有过一面之交或“一医之交”的头面人物多想邀请滑寿去家里做客。但滑寿,除了自己认定的朋友之外,一概拒绝,除非你得了重病。因此,有人嫉妒宁海水车的陈师道。因为,滑寿认定并结识的朋友是陈师道的父亲陈性中,而陈性中过世后,其子陈师道如同其父一样——中秋、春节亲自驾马车进庆元城接滑寿,滑寿也是二话不说,跳上马车就去宁海水车过节过年。不过,水车及其周边村落的人们皆知道,陈师道邀请滑寿是为了众乡邻,是造福本地之善举。

在诊所里也同样。哪一天滑寿坐诊了,哪一天就从早忙到晚。助手忙,学徒忙,与诊所邻近的药店也忙,延迟打烊是常有的事,说不定关上了排门板,还是有人来敲门,生意出奇地好。

一天,朱右邀请滑寿参加城西望湖楼聚仙阁的晚宴。

为了准时赴宴并沿途看看新筑成的城墙与城门,吃过午饭,滑寿便将诊所之事向门人交代了一番,便出门了。他打算,用一个下午的时间,从灵桥门起始,顺着城墙脚跟(甬语,即城墙跟)向北走,经东渡门、和义门,然后朝西走,过永丰门后向南折,经望京门,最后到长春门,一个城门一个城门地游览,反正望湖楼也就在镇明岭西北长春门附近的月湖边上……就这么兴冲冲地,滑寿一边走,一边想,冷不防右侧巷子里跑出来一个人,拦住了去路。

滑寿以为是朋友,抬头一看,却是一位陌生的俊俏和尚,观情形,是化缘的。

“请问,你就是撄宁生先生吗?”那和尚一口北方话。

“是啊,”滑寿微笑着点点头,但满腹狐疑。“你是?”

“小僧有事相烦先生……”那和尚先向滑寿行了一个佛礼,然后倒退几步,转身向巷子内招手。“快,你过来!”

这时,滑寿才发现,巷子里还有一位蓬头垢面的脏和尚,藏头藏尾地不愿意出来。

俊俏和尚告诉滑寿:“这是我的师弟,因为发狂谵语,视人为鬼,陪同着四处求医,一年多了……终于找到了你的诊所,可他们告诉说,先生你刚出门。”

原来和尚远来,不是化缘而是求医。

望一眼脏和尚的面容,切一下他的脉,滑寿就觉得,脏和尚的病情既需要给予针与灸,还需要给予药,不是在街上可以解决的,只有一起重返诊所,才能施治。但是,重返诊所也就意味着又被病人包围,晚宴失约也说不定,滑寿犹豫起来……

“先生,你若有要事,尽管去,明天一早我们到你诊所。反正不急,只要你肯接手诊视,耽搁几天没事。”俊俏和尚看出滑寿心里有事,这么说。

“不不,你们远道而来,多耽搁一天,就得多花一天的钱……”蓦然,滑寿想到了住宿,忙问:“你们住在哪里?”

“客栈还没有订下。”

“那么,去对街的客栈,怎么样?”

“好呀!”

谁知,客栈的一位年轻伙计张开双手,不让进门。“客满了。”

“咦——”和尚眼尖,看到门旁糨糊未干的《客栈告示》明明写着:午后住宿,第二天清晨离开,减半收钱。和尚说:“我们也不减半付钱了……”

“那也不行。”伙计说。

“为什么?”和尚问。

“今天老板生日,禁忌僧尼入门!”伙计双眼朝天,回答十分干脆。

“阿弥陀佛——”那和尚双手合十,念了一声佛,不紧不慢地说道:“小僧乃化外之人,地为床,天作被,无所谓,只因师弟病体……”

“有病?那更不行!”

“胡说——”刚巧老板出来,一见是滑寿与两位和尚要入客栈,连忙训斥伙计:“撄宁生先生驾到,弭灾驱病,还有什么禁忌的,快快让路!”

“他就是撄宁生先生!”伙计一下子瞪大了双眼,对两位和尚的态度也随之变得热情起来。于是,吆喝声响起:“上等房一间,茶水、笔墨侍候!”

这时,客栈门前围起了一群看热闹的人,其中有人在指指点点……

在上等客房内,滑寿给脏和尚施了针灸,蓬头垢面的和尚顿时精神起来,迟钝的目光、冷漠的神情一扫而光。

“此得之阳明胃实……阳明主肉,其经血气并盛,甚则弃衣升高,逾垣妄詈。”滑寿一边将病症告诉俊俏和尚,一边开处方,给予三化汤与黄连解毒汤,并嘱用药方法:“先给以三化汤……复进火剂……”

俊俏和尚连忙双手合十,道谢不迭,并付医金。

“凡诊所外就诊,一律不收医金。”滑寿摆摆手,起身就走。

“哦,来了来了,”滑寿的腿刚跨出上等客房的门槛,在客栈门外等候着的人群中就有人叫起来。“看看,撄宁生先生出来啦!”

客栈门前,看热闹的虽已散去,但是滑寿曾经的病人却聚拢来了。如今,他们的病虽痊愈了,但在饮食起居等方面却有点儿吃不准,得知滑寿在那家客栈为和尚诊病,连忙过来,等候在门前,为驱除心中忧虑,想咨询一下滑寿。最翘首以待的是一位老妇人。

十几年前,那老妇人还并不老,夏秋季患疟疾,病初就开始就医,但所有医生都以为是脾寒胃弱,均给以桂、附等药,并嘱久服。结果“疟虽退,而积火燔炽,遂致消谷善饥,日食数十餐而犹嫌不足,终日端坐如常人,然目昏而不能视,足弱而不能履,腰胯困软,肌肉虚肥”。

因治疗疟疾反而落下如此病症,实在出乎意料。别的不说,就是那“日食数十餐而犹嫌不足”,也足以令人痛苦。为此,老妇人遍请医生诊治,皆无能为力。很快冬去春来,挨到了第二年初夏,忽闻当今名医撄宁生将路过庆元城,老妇人就急忙招呼家人前去途中等候,拦住滑寿,邀请其诊视。事与愿合,终于等到了撄宁生。经望闻问切,滑寿认为,那妇人脉洪大而虚濡,为痿证,是因为长期过量服用热药所致,“夏令湿热当权,刚剂太过,火湿俱甚,肺热叶焦,导致两足痿废而不为用”。于是,运用李杲的“长夏湿热成痿之法”治之。那妇人也严格遵照滑寿的医嘱服药,没几天,日食数十餐锐减至早中晚三餐加上下午点心与夜宵共5餐,双眼视物也渐渐清晰,至夏末,下榻行步如初,一如常人。

老妇人告诉滑寿,“自从那次被你治愈之后,这么多年都好好的,这几天又感到腿软眼花,胃口也又好起来了,莫不是老毛病要犯了”。

滑寿切一下她的脉,问:“前几天,腹泻了,是不是?”

“是啊是啊,”老妇人连连点头说“腹泻得很厉害呀……”

“原因就在这里……”滑寿一边说,一边迈步走了。

“等一等!”一位壮实的汉子抢先一步,挡住了滑寿的去路。“先生,我只想问一句话……”

那是一位心气高傲的男子,一年前,因所谋之事不顺而致心悸健忘、吃饭不香、口干舌燥、四肢疲软、多汗发热、小便白浊。经诸多医生诊视,均认为是劳累过度、饮食不调所引起的脏气损伤,用补益精血、强筋健骨的鹿茸给以配方,因无效而就诊于滑寿。依据脉象,滑寿认为是思虑过度,由内火引起,需要用“补中益气汤”和“朱砂安神丸”。果然,服药一月,病愈。

“我一直依着你说,把不愉快的话忘却,把不顺心的事放下,不知为何,有时还是口干舌燥、四肢疲软,是不是可以按老药方去药店买几剂药吃吃?”那男子虽然只是一句话,但面面俱到。

滑寿示意汉子张开嘴巴,诊舌之后,说:“应该忘却的没有完全忘却,应该放下的依然放不下来,服药尚在其次,关键在于心境……”

“我呢——”滑寿的话还没有说完,一位中年瘦子就抢上来,前臂伸到滑寿胸前,要求诊一下脉。

这是一位消渴病患者,家道殷实,为人吝啬。虽知滑寿的“诊所外就诊不收医金”是针对急病贫病患者所定规矩,但他却视为省时省钱的机会,一听滑寿在这里诊病,就飞快地从撄宁生诊所附近赶来。见滑寿要赶路,就迫不及待地插进来。他说:“我也只问一句话:以前一直很胖,后来胃口越来越好,人却渐渐消瘦,这是为什么?”

“你的病不是一两句话所能解答的,”滑寿说,“也没有服一次就能治愈的药。不过,你是常见病,谁都能医治……”

“可我已经找过好多医生了,”中年汉子说,“医生们都认为肾虚水渴,津液不能上承,给予温补肾阳的药物……”久病成良医,瘦子说得头头是道。

“那么,你服过哪些药呢?”

“主要是大附子丸……越服药,越感觉到不舒服,消瘦也反而加快,我去询问,这些医生都说,正因为是那样的病,所以用这样的药。他们建议我去您那里就诊……”

“去撄宁生诊所是吧——”滑寿打断瘦子的话,说,“从这里过去一直向前,过街口往右。”

“我家就住在那里,我也认识你。”瘦子说:因为你忙,外出多。再加上诊所要领筹子,号金也多……

“喔……”滑寿明白了,“号金贵,你可以少付一点,如果家里真出不了钱,不付钱也可以,但筹子要领。”说着,滑寿迈出了脚步。

谁知,瘦子又抢上前一步,亦步亦趋地说“先生,你只要给我搭一下脉,说一说病名或者药方就可以了,我会去药店找坐堂医生的。先生……”

见无法脱身,滑寿只得停步。

见滑寿又要替这位瘦子诊视,又有几个新来的围上来。好心的客栈老板怕滑寿站着太累,吩咐伙计搬来一张条桌、几把椅子,在自己的客栈前为滑寿搭起了临时应诊摊子。这一来,骑虎难下了。滑寿想了一想,将老板拉到一旁,说了几句话。于是摊子撤了,滑寿也又进了客栈的门。自然,那瘦子与原先等候着的、新来的“病人”都紧随滑寿进了客栈……

时间过得很快,待完成这一批病人的诊视,半天快过去了。毋庸置疑,游览“六城门”只能留待以后,去望湖楼聚仙阁也只得抄近路。为提防出现类似情况,滑寿决定从客栈的后门,入旁边的那条小巷。谁知巷口站着一个小孩,一直在东张西望,一见滑寿进入小巷,就脱兔似的向前跑,跑到拐弯处一家大院的门前站住,双手用力推开虚掩着的大墙门,向门内高声喊叫。

“爷爷奶奶,撄宁生先生来了!”

闻声,大墙门内涌出来一群男女老少,不容滑寿分辩与解释,拉拉扯扯,一下子就将滑寿撩(拉)进了大墙门,随之,大墙门徐徐地关上了……

待滑寿快步赶到望湖楼时,朋友们早已到了。

怎么也想不到,今天做东的不是朱右而是刘仁本,滑寿感到意外。

刘仁本(1308~1367),字德元,号羽庭,历官江浙行省左右司郎中、温州路总管、枢密院副使,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方国珍的智囊人物,元代黄岩县四进士之一。在极度动荡的时局中,刘仁本借助方国珍的力量,尽己所能力促浙东发展。大兴儒学,重建灵桥,还在余姚龙泉山仿兰亭建雩咏亭,邀瓯越名士42人,主持举办了“续兰亭会”,作《续兰亭序》,所著有《羽庭诗集》《羽庭文集》等。清戚学标在《论刘仁本》中说:“庆元、台温数百万生灵,不致尽困于方氏水火者,亦仁本之有以潜消而默化之。”晚清王棻在《台学统》中也赞誉刘仁本说:“戎马倥偬之时,独能笃志儒修,振兴文教……其文采风流亦足辉映千古矣。”

不过,那几天,刘仁本的身份有点儿神秘,令人敏感。

“正值方国珍攻下温州,刘仁本就来了庆元,看来,方国珍也快要过来了。”

滑寿是这么猜想的。

果然,待滑寿入席就座之后,刘仁本就端上酒杯站起来说:“诸位仁兄,仁本顺道,路过庆元,恐诸位顾忌,因而烦朱右兄出面,相邀诸兄,仅仅一聚,别无他意。”

说着,先饮为敬,刘仁本仰脸一饮而尽。众人也都昂首畅饮一杯。

“仁本足疾,诸医无能为力,多亏了先生……”刘仁本又斟满一杯酒,站起来,单独先向右侧主客位上的滑寿敬酒。“先生不仅治好了我的足疾,还使我顿悟了医国、医人、医病之间的道理,仁本没齿不忘!”说着,一饮而尽。

接下来,你来我往,相互敬酒,觥筹交错。

酒至半酣,有人问起滑寿迟到的原因,滑寿就把下午出门之后的事简明扼要地说了一个大概,最后哑然一笑。“怎么也想不到,还有那一家子……无论如何要挽留我吃晚饭,没办法,只得在桌子上拿了几只河蟹。”说着,从怀里掏出蒸熟的一包河蟹。“哦,还有,看看,他们又往我怀里塞上了几个鸡蛋。”滑寿好像变戏法似的,又从怀里掏出来六个熟鸡蛋。

瞧着滑寿那个有趣的神情,众人忍不住哈哈大笑。

“当今之世,滑先生医术一绝。”朱右有感而发。

“不敢当,”滑寿说,“我以为,当今天下,可谓绝的,诗文宋濂第一,谋略无人可占刘基之先。”

“此两人确非百里之才,”朱右附和着说,“特别是刘基,尽管目前受困,其后必然脱颖而出……”

“我看未必,”乘着三分酒意,刘仁本坦诚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宋濂诗文虽佳,但难为天下一绝。刘基确非百里之才,然而尚需‘三顾’,才能成其名。因而以我度之,眼前可谓绝的,唯滑先生一人。”

“刘兄如此高看,滑某当之有愧。”滑寿敬了刘仁本一杯。

“并非高看。”刘仁本说,“此三人中,唯滑先生,无须仰仗外力,自成一绝。”

“何以见得?”

“当今天下,就皇帝老儿也身不由己啊,而滑先生,独来独往,择居庆元,自号撄宁生,这就是先生之远胜于宋濂、刘基之处。”

“愿闻其详。”

“撄者,慢动也;宁者,寂静也,心神宁静,不为外界所扰。《庄子·内篇·大宗师第六》曰: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

“知我者羽庭也。”滑寿又敬了刘仁本一杯。

“小隐,隐于山林;大隐,隐于市井。”刘仁本一饮而尽,然后倒满自己的酒杯,回敬滑寿。“先生选择庆元,是慧眼识宝地……”

“是啊。庆元是一个三佛地,平安吉祥宁静……”滑寿一饮而尽,也倒满自己的酒杯,又敬刘仁本。

“如此说来,滑先生决定在庆元安家了?”刘仁本又一饮而尽,又往自己的酒杯倒酒。

“真是这样,”滑寿也往自己的酒杯倒酒。“我之所以在庆元城内筑室定居,意在于此。”

“城内有江有河有湖有山岭,城外也有山岭有湖有河有江……他日,天若有意,仁本也必将以庆元为归宿地,与先生等相伴畅游东钱湖。”

刘仁本、滑寿同时举杯相碰,一饮而尽。又几乎同时,都往自己的酒杯倒酒。就这样,滑寿与刘仁本,你一言我一语,你一杯我一杯,几乎把其他各位都冷落了……

也就是这样,滑寿除了从事诊疗业务,应酬朋友间往来,还要挤时间看书、撰书,忙忙碌碌,不知不觉在鄞地度过了他的中年。

滑寿一生行医50年,近20年时间在鄞地。

同类推荐
  • 李嘉诚的智慧

    李嘉诚的智慧

    在成功的道路上,有心人永远在别人前面,李嘉诚正是这样一个聪明的有心人。李嘉诚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茶楼当学徒,他勤奋工作、努力上进,赢得了老板的信任。同时,他在这里凭借着“聪明伶俐”学到了很多的“赚钱技巧”,还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为人处事之道。
  • 北宋辽金风云人物大观

    北宋辽金风云人物大观

    本书分帝王后妃宫廷人物、文臣武将、起义领袖人物、文化科技思想人物和社会民间人物四类。
  • 他们这群人

    他们这群人

    青少戎马战敌顽,壮志凌云钢铁汉。日寇蒋军美国佬,甘拜下风把鬼见。建设祖国冲在前,艰苦奋斗排万难。救死扶伤医德好,白衣天使众称赞。一生辛苦何所乐,为民服务喜开颜。银发捻须高歌颂,夕阳普照红满天。
  • 毛泽东瞩目的文臣武将

    毛泽东瞩目的文臣武将

    这五部著作同属“毛泽东瞩目的风云人物”丛书的姊妹篇,共计约两百余万字,可谓洋洋大观。值得一提的是,出版这套丛书的主旨,在于研究、探索毛泽东思想发展的轨迹,研究、探索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历史观、革命观、世界观,透过青年毛泽东、中年毛泽东、老年毛泽东对中国乃至世界若干著名风云人物的评价,力图抒发领袖胸怀,展现巨人风采,并从中窥视毛泽东思想的起源及其发展的历程,以供广大读者借鉴。从这个意义上说,长江文艺出版社确定这个重大选题,出版这套丛书是有魄力和远见的,显而易见,这套书颇具可读性,也是极富收藏和研究价值的。
  • 告诉你一个韩信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韩信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韩信的故事》由王志艳编著,《告诉你一个韩信的故事》从韩信的幼年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在中国军事史上所创造的伟大奇迹,再现了这位中国古代杰出军事家极富传奇而又悲剧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常胜将军所具备的杰出军事才能和用兵艺术,并从中汲取他那种执著、勇敢、忠义的精神,同时也对他的是非功过进行辨证的评价。
热门推荐
  • 娘娘“喵”不可言

    娘娘“喵”不可言

    招惹那只狐狸,是我猫生中最大的不幸。不就是不小心烧秃了他的尾巴,至于对我赶净杀绝么!奈何我猫有九命,一命而已,拿去!玩失踪?本喵掘地三尺也要给你挖出来!------------>我是萌萌哒分割线<----------------“娘娘~娘娘!”“叫个什么劲!干嘛?”“皇上喊您回家吃药!”本文主甜宠,女主喵略傲娇,男主狐狸很腹黑。1v1,结局HE。
  • 大漠狼孩

    大漠狼孩

    胡喇嘛村长带猎队灭了母狼家族,哺乳期的母狼叼走无辜者——我的弟弟小龙哺养成狼孩;我从胡喇嘛棍棒下救出母狼的另一只小狼崽秘密养大;于是,人与兽的生存对换,还能是原来的人与兽吗?父亲苏克历尽艰辛寻找爱子小龙,与母狼、盗贼、恶劣的环境展开了大智大勇的殊死搏杀,在古城废墟中披狼皮装狼数年想办法与狼孩接近,然而诱捕回来的儿子已然不是原先的儿子,完全是一只心属荒野嗜血成性的半人半兽!被我养大的狼崽白耳,通人性而机智勇敢、复仇心很强,多次同灭绝狼族的胡喇嘛等人发生冲突,展开复仇厮杀,死里逃生,可回到荒野时母狼不接纳它这被人类养大的“逆子”!
  • 恶魔校草:丫头快过来

    恶魔校草:丫头快过来

    慕容紫菱,一个有时天真,有时霸气的一个标准的萌妹子,寻找以前陪她的小男孩,当她碰上恶魔时却束手无策,“夜祁轩,放过我”“哦,放过你是不可能滴。“快去给本大爷倒水”“去给本大爷做饭”当霸道女遇上恶魔时会产生怎样的故事
  • 小花仙之新的一页

    小花仙之新的一页

    夏安安,夏香雪,他们之间到底有怎样的联系呢
  • 偷天换日之御金决

    偷天换日之御金决

    话说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女娲以泥化人,让这片混沌之地顿显生机。随后盘古着无上神力,一气化三清,让宇宙初成。更堪者为了这后人能够像他们一样拥有非凡之力,在各片乐土上遗留下了不少得道飞升之法,于是在随后的近万年来那些资质过人之人有幸得到神力真传羽化飞仙。为了追求所谓的道,世人皆苦于飞升,自然风气平和,每个角落平凡安定,呈现出一片安详,可‘道’这个字并非一固定不变之词,在经历数万年后,有异人凭借前所留下的经验再加以归纳与演练,总结出了种种不同寻常的修炼方式,而更快的飞升。
  • 武翎天下

    武翎天下

    是废材?还是天才?逆流而上,被上天遗弃的宠儿,看猪脚如何逆流而上,武翎天下。
  • 不朽道尊

    不朽道尊

    罗云宗外门弟子杨昊,重伤濒死,却意外觉醒,原来自己是数千年前的绝世武帝轮回重生。得至宝,掌大道,超脱生死,成就永恒至尊。
  • 独家宠妻:总裁的私有宝贝

    独家宠妻:总裁的私有宝贝

    他是她的青梅竹马,10岁定终身,18岁初吻,23岁她如愿成了他的太太。俩年后,原本破碎不堪的婚姻轰然倒塌,离婚后,独自一人远赴国外疗伤。“苏诺,我告诉你,我这辈子都不会爱上你”男人愤怒的咆哮。“小糯米你在哪。”“小糯米,我错了,求求你回来我身边吧。”男人望向远处,神情恍惚的说道。然而那个人永远不会回来了。
  • 无尽大陆之体术双修

    无尽大陆之体术双修

    一个来自地球的少年一觉醒来却发现身在无尽大陆,无尽大陆九大洲域,天才无数,看少年如何从中脱颖而出
  • 绝世女神

    绝世女神

    一对来自异世的姐妹居然成为明扬大陆的冷家嫡女后又成为了龙族的两位公主,然而还不断的在变。她们居然是神皇的两位女儿,成为了神界的公主。还没有结束,她们尽然是一千年前神界的冷雪女皇和寒雨女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