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19600000199

第199章 当家做主人,学习文化最重要

——从一本“边区”小学课本看解放区的儿童教育

从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中扫除文盲,是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一切奴化的、封建主义的和法西斯主义的文化和教育,应当采取适当的坚决的步骤加以扫除。——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边区的太阳红又红,咱们的领袖毛泽东……”我跟着大人唱这支歌时,还是一个儿童,还不懂“边区”的意思。当教师的父亲告诉我,边区指的是全国还没全部解放前,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边区:我国国内革命战争及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政权在几个省连接的边缘地带建立的根据地,如陕甘宁边区,晋察冀边区。边区相对于中央政府而言。——《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条目。)

我长期从事教育事业,一直以来,对历来的教科书,尤其是文学类的课本情有独钟,注意用心收藏。光是民国小学国语课本已收藏了各种版本50多册。

日前,去某古旧书店淘宝,不想竟发现了从未见过的红色“边区”的小学国语课本。尤其在翻阅了课本中的内容后,更感到这是一本弥足珍贵的我们党对儿童教育的革命历史史料。惊喜之情,难以言表,毫不犹豫以不菲的价格购了下来。

从封面中能看出这本课本是苏皖边区五专署教育处审定的初级小学课本国语第二册,出版于1949年2月。

封面套红的木刻版画采用剪影艺术作装饰:3个儿童立于红色的拱桥中心,桥下翻滚着红色的浪花。中间一儿童做举双手欢呼状,似乎在迎接全国胜利的到来。另两儿童俯身向两旁招展的红旗招手。明亮的人物剪影背景象征着“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1949年,中国的革命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展开了浩大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尤其是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极大提高了贫苦民众的革命积极性,为解放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解放区的教育工作者积极配合党的这一中心任务。

再则,1949年,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许多大城市都已收复,为广泛开展收复区及大城市的教育工作,恢复整顿与发展小学教育,人民政府确定小学教育的实施方针为“培养具有基本文化智能、身体健康、进步思想、劳动习惯、爱人民、爱国家的新民主主义公民”。而边区教育的一个根本特点,就是面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让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上学,艰苦卓绝的条件更加坚定了广大师生的革命信念。

为此,我采访了一位年过九旬的曾在边区当过教师的老同志。他说:“那时上课,经常受到国民党飞机的骚扰,师生们就躲到山沟里去继续上课,摆块小黑板,蓝天作教室,膝盖当座椅,大地作纸,树干当笔,至于课本,几个孩子凑起来用……”

我年事已高,老眼昏花,正是怀着对边区教育工作者的敬仰之情,在仔细认真阅读每一篇课文后,就代表性的篇目,加以点评、分析,意在让处在当下幸福生活中的少年儿童了解、学习这段难忘的红色教育历史篇章,同时给当今的教育工作者以教育的正能量!

课本有文章三十八篇(加练习),插图十二幅,均为木刻版画。此种艺术作品为解放区美术特色,曾为抗战、抗敌宣传党的政策起到过积极的作用,其间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版画家。课文中的插图版画虽未署作者名,但我们还是能从其朴素、简洁、明快、有力的风格中,基本了解到解放区版画的特色和面貌。

以下就课本中的内容作归纳、摘录、评析:

第一课大扫除

课本第一课选用“大扫除”为内容。开学第一天,全班同学齐动手打扫教室对儿童从小培养劳动习惯、劳动意识有很大帮助。各自的分工可以。就像解放区常评比劳动模范、积极分子一样,小学生也来“比一比”哪个班“大扫除”“顶干净”,得到“大家拍手”为第一,能得到“坐飞机”的荣誉称号。这无疑既培养了儿童热爱劳动的习惯,也培养了儿童的集体主义精神。

参照收藏的一本民国时期国民小学用的同样为课本第一课的内容。摘录如下:

新书一册,

先生讲,

学生听,

先读字音,

后解字义。

通过对照,我们能明显感觉到,边区教育首先强调、注重的是培养儿童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树立劳动光荣的理念,让儿童懂得劳动能改变环境(包括思想),就像毛泽东说的“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跑掉”的道理一样,并辅教育以团结、向上的积极意义。

而民国的旧课本内容“先生讲,学生听”,在教育理念上显然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他们在能力培养方面显得单一而薄弱了。

第四课有病请医生

边区处在落后的农村地区,很多愚昧的生活习惯依旧存在。因此边区学校教育在教给儿童基本的读、写、算知识的同时,还担当着传播科学常识、教给儿童以及广大群众正确生活习惯的责任。这篇课文在于教育儿童倡导科学的进步思想,反对迷信。在旧社会,封建迷信毒害着广大的老百姓。有病只知道求菩萨保佑,小孩也受到这种愚昧思想的影响。热爱科学,提倡科学是新中国少年儿童基本的素质之一,也是建设新中国的必要条件。课文用儿童化的语言指出“菩萨没有用”,有病应该请医生,才是正确的。

第六课春耕

耕者有其田,这是千百年以来中国农民的梦想。这梦想终于在共产党政权的解放区变成了现实。地主的土地分到了真正种田的贫苦农民手里。“共产党是恩人,帮助我们大翻身”。翻身得到自己田地的翻身农民在共产党带给他们的“春风吹,暖洋洋”里,为了“有吃有穿不焦愁”的幸福日子,能不“多起劲”吗?一幅解放区崭新意义的《春耕图》让人振奋,仿佛让我们听到了耕自己田地的翻身农民欢快的吆喝声。

第八课劳动英雄大红花

摘录课文内容如下:

“新娘子,你出来,你的娘家送花来。”

“什么花?”“牡丹花。”

“我不要,我要戴朵劳动英雄大红花。”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中,劳动模范,劳动英雄,是最受人尊敬和最光荣的人。这篇课文通过新娘子和夫家人饶有情趣的对答,反映了解放区的广大妇女,一反旧时以戴花抹粉为美的旧习惯,确立了劳动为美的价值观。新娘子最后一句坚定、漂亮的回答,道出了翻身妇女对心目中最美大红花的羡慕以及努力去争取戴上的美好心愿。

笔者想,学了这篇课文的小学生,回家读给娘听后,对娘说:“娘,家里的活我帮着做,让您省出工夫更好搞生产,早日去把大红花戴回家……”

这与后面第三十课的《猪羊》联系起来看,让人倍感亲切。课文中一个个又懂事、又勤劳的边区儿童形象在眼前活灵活现。

摘录如下:

今年到处大生产,小钱帮家里生产,他就养条猪,小李帮家里生产,他就养只羊……

反之,第九课,就斥责了不爱劳动生产的“二流真可耻”:“王有才,太不该,家里生产不想做,吃酒赌钱样样来。妻是英雄汉,夫是不成才。”

第十课开会和第十一课遵守公约

“开会”和“公约”是解放区男、女、老、少初次接受的个人与集体相关联的新生事物。

“民主”和“公约”的概念在这两篇课文中以切实易懂的例子对小学生进行了启蒙教育。

《开会》一课让“大家举手”来决定“解决地上不清洁”的办法。至少,小学生学了,明白了“民主”的基本概念:大家的事情,不是某一个人可以说了算。最终还是要服从大家(多数)的意见,实际上也受到大人们的“公约”的影响。

第十四课、第二十二课、第二十三课讲的都是关于团结的话题

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期间给“抗大”有过“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题词,把团结放在首位,可见团结对于革命队伍的重要性。第十四课《团结在一起》就讲了“小同志”之间的团结以及团结的原则,摘录如下:

大家都是小同学,

大家都是小同志,

我们团结在一起,

不打架,不骂人,

你帮助我,

我帮助你,

大家一起学习,

一起工作,一起游戏。

哪个不学好,大家一起来检讨!

对儿童进行这样的关于团结的思想教育,对于他们参加儿童团,长大参军都有着现实的教育意义。

后面的两课《蚂蚁拖蜈蚣》、《树多不会倒》,则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例子来补充说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一个蚂蚁,看见一条蜈蚣,

用力拖,拖不动,

几个蚂蚁拖蜈蚣,

用力拖,拖不动,

后来,

一群蚂蚁拖蜈蚣,

齐心合力,

把蜈蚣拖进洞了。——《蚂蚁拖蜈蚣》

一棵树独个长着,就怕风,

小风吹来他就摇,大风吹来他就倒,两棵树靠近长着,还怕风,

小风吹来还要摇,大风吹来还要倒,许多树靠近长着,不怕风,

小风吹来不会摇,大风吹来不会倒。——《树多不会倒》

第十五课共产党

第十六课人民解放军

这两课讲的是共产党和党指挥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这也可以说是课本的总纲。通过通俗易懂的例子,让儿童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理,人民解放军为何是人民自己的队伍,这些近似白话的句子。配上朴素亲切的插图,把军民间“他们爱人民,人民爱他们”的爱心深入童心。

第十七课看信第三十课做军鞋

这两课的内容与上面的课文密切相连。

人民解放军既是人民的子弟兵,又是由人民的子弟所组成。《看信》一课说的是在部队里的“二哥”给父母的家信,报告自己在人民军队里战斗、学习、生产的情况。在解放区,像这样的家信何止千封万封,他们像胜利的捷报一样,传到千家万户的军属家中。

当“我”把这样的信,念给不识字的军属大娘大伯听时,小学生仰慕英雄的感情和由此产生的英雄情结,就深深地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摘录《做军鞋》内容:

咪咪咪,小猫来,来看大姐做军鞋,

鞋帮结实鞋底厚,

带到前线去慰劳,

战士穿上好打仗,

全国胜利就要到。

开头一句用富有儿童情趣的句子,小猫咪也跑过来看做军鞋,可见广大妇女为人民子弟兵做军鞋的场面有多热闹。

说不定,做军鞋的“大姐”中,就有着读这篇课文的小学生的姐姐。“军爱民,民拥军,团结一心打敌人……”,这就是革命的铜墙铁壁,这就是军民之间的鱼水情,有这样的军队和老百姓,彻底消灭蒋匪军,取得全国胜利的日子还会远吗?

如果说,上述的课文是革命战争年月形势下的革命内容,那么课本的其他篇章应该说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了生活、劳动和健康等知识的普及与传播。这样的篇目占到课本的一半容量,可见编审者对“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视和关切。

尤其着重对儿童进行了劳动观的培养,农村中的儿童八九岁便参加家庭和田间劳动,鼓励他们,帮助家里大人做事情,帮生产,增加他们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特别需要的生产知识,如第二十四课《工场》反映“木匠铺”“纺织厂”的生产;第十八课《种黄豆》;第七课《大家生产》;第一、二课:“王三回了家,努力学生产,他学割草,挖花生,他学养鸡养羊子,又学种菜种豆子,又学浇水,捉虫子。”第二十五课《盐》“我们东海边上,有许多工人,把海水放在太阳底下晒。”课文中展示了晒盐劳动和盐的用途。可说是一篇让儿童热爱了解自己家乡的乡土教材。从而让儿童知道,所有的劳动都是光荣的。

第三十六课《商店》此课则进一步扩展开来说劳动:“写字的纸”“点灯的油”“盛饭的碗”“用的火柴”我们是要去商店买的。“商人把东西”“贩了来”“卖给我们用”。让儿童了解“买卖”双方是“一种互利”的关系,商人“贩卖的行为”也是属于值得人们尊重的劳动的一种,而不能简单粗暴地称商人为剥削阶级。对儿童来说这也是向他们进行朴素唯物主义的“经济学”启蒙教育。

第十九课打连

练习一读的内容:

爸爸撒豆种

哥哥拉牛耙

妈妈打连稭

我去家里,带娃儿,

小弟弟,睡觉吧

你睡觉,我替姐姐烧饭锅。

一幅全家勤劳又温馨的画面让人感到亲切。

第二十七课这是什么第二十八课四种虫

第二十九课蜘蛛结网第三十四课下雨

什么虫飞来像小星?什么虫飞来像只钉?

什么虫飞来嗡嗡叫?什么虫飞来要扑灯?

用猜谜语的句式,把各种小昆虫向儿童作了形象、有趣的描述。在这一问一答中,开启了儿童的智力,又能让初上学的儿童感觉到国语语言中比喻句的生动有趣。

尤其是第二十九课的《蜘蛛结网》,把“不屈不挠”的可贵精神寓意在“蜘蛛结网”之中,而不是加以抽象的说教。

科学知识从自然界的“地上”又扩展到自然界的“天上”。

如第三十四课《下雨》通过一问一答普及了“云,小水滴,水汽”有关天气的科普知识。

毛泽东在建国后多次强调,要让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

请看,尊敬的边区教育工作者已经把这一目标渗透到课本中去了。

如果说以上课文是有关“德育、智育”的内容,那么下面要提到的课文则是倡导边区人民开展体育活动增强身体健康的科目。

第三十五课太阳、第三十六课屋外空气好

第三十七课运动倡导健康的生活

举农村孩子最常见的例子:“一颗白菜,不见太阳,黄巴巴不肯长,一棵小树,不见太阳,黄秧秧的不肯长,一个人老在屋里,不见太阳,身体衰弱面皮黄。”(摘《太阳》课)用七十一岁说话有精神,走路很快的五老爹的话:“我种一辈田,常在室外跑,不怕风,不怕冷,屋外空气好,我的身体也好。”来回答“健康”是从哪里来的。

尤其是《运动》一课,文图结合非常有特色。男女老少,自得其乐,因地制宜,如果把这一课的页面图文不作任何修饰,放大复印后用在如今推广“农村全民运动”,也不失为经典之作。

文中练习内容对新中国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发展的足球、篮球、排球运动也作了介绍。

最后一课即第三十八课办夏学

解放区农会承担着组织农民斗地主、分田地、支援前线等工作,还不忘领导农民办夏学,“学习文化最重要”,所以这一篇课文,也可以说是整本书的灵魂。

“模范村的人民,得田翻身了,大家想:当家做主人,学习文化最重要。开个村民会,讨论办夏学;”

“农会领导办夏学,识字的人来教学,人人都来学,大家互相学。”

这既是边区翻身农民的心声,也是党的边区教育工作者编著这本边区课本的出发点。

五月的鲜花又开遍了中华大地。在儿童节即将来临之际,笔者把它整理出来给大家重温这段红色的教育史,就是为了激励现在的教育工作者和少年儿童不要忘了过去,让我们“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2013年5月三稿于挑灯楼

同类推荐
  • 陈沂评说

    陈沂评说

    本书从小说、散文、诗歌、影评、文艺思想、政治思想、政坛伟人交往、文艺大师交往等方面对陈沂进行了研究。
  • 逝去的故乡桃花

    逝去的故乡桃花

    《逝去的故乡桃花》呈现了一个富有精神乌托邦色彩的写作者张杰,20年如一日在村庄和偏僻县城的所有精神努力。他尝试了精神存在对于一个时代的可能性,在一种具有毁灭性的文字结局里,得出一个悲怆性的结论,至少在一些区域,精神的存在是这个时代的一种奢望,而且其普遍性已逼近时代的本质部分。
  • 乌篷船

    乌篷船

    《乌篷船》是我的第四本散文集了。这集子所记,既有我对童年往事的回忆,也有我对当下生活的记录。无论是追今还是抚昔,无一不表达着我对人生的领悟,我对生活的理解,我对精神生命的探索。我是共和国的同龄人,我的成长经历,也在某一方面印证了共和国的一段历史。南怀谨大师说,你不一定要相信历史,历史未必是真的,但你一定要相信文学,文学里的故事也许是假的,但它所说的现象却是真的。
  • 醒来的森林

    醒来的森林

    这是约翰·巴勒斯出版的第一部自然散文集。正如当年的《大西洋月刊》主编W.D.豪威尔斯所说的那样:“这是一部由一个熟悉并热爱鸟的人写就的关于鸟类的书——它不是一本干巴巴的鸟类目类,而是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幅幅生动的鸟的画面。林中暮色和清新宁静的氛围使得这本书的读者无法自拔,翻阅着它,有一种夏日度假的感觉。”对于生活在高度现代化的大都市的人来说,读这本书,无异于是一次在大自然中的精神之旅。
  • 寻找索马里海盗

    寻找索马里海盗

    中国记者孤身闯入兵火战乱的索马里……
热门推荐
  • 泪雨嫣然

    泪雨嫣然

    自古皆有真情在,人间正道正道么沧桑。挫折是泥泞,却带着神圣的考验,不管是时间,空间,再大的距离真正的感情怎么能被外物拆散,一次次的轮回,是次次重新开始的起点。
  • 一谨黎夏:恶霸少爷

    一谨黎夏:恶霸少爷

    “我不管你用了什么什么办法迷惑住了我妈也不管你是怎么想的,总之别妄想我会娶你!”“我可没有想要嫁给你,沈大少爷你也未免太自恋了吧”“那最好,希望你千万不要有什么非分之想!”什么人啊他以为他是谁啊有钱就了不起吗?哼,走着瞧吧,我苏黎夏是不可能嫁给你的!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 外婆的丧事

    外婆的丧事

    外婆走了,是上吊死的。她的那些儿女、侄子侄女们,外孙外孙女们,都从全国各地赶回来奔丧了。
  • 末日亡徒

    末日亡徒

    【内容简介】原本安静祥和的世界,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生化危机所冲击。原本可爱的女大学生,却突然因为这场影响了全世界的事故而变的妖娆而诡异,迎风飘舞的吸血长发,在这片到处都是病毒和怪物的末日废土里,与他们和她们还有它们不期而遇,一连串的事故,一连串的阴谋,以及接连不断的战斗不停的充斥着每一个人的世界。在本文中你会真实的感受到每一个绝望的人在末日的废土里如何为了未来而战斗,2012年世界末日,直到病毒从分散的局部地区扩散到全世界,人们所熟知的世界破灭后,又将迎来怎样的新世界?请各位亲们仔细的阅读,你将会发现........
  • 追夫女军师

    追夫女军师

    她穿越而来,成为没娘疼的当朝大将军独女,与张家小侯爷指腹为婚。本以为一生就这样平平淡淡,谁料一场战争忽然爆发,将军爹爹战死沙场,她从人人仰慕的将军千金成为一介孤女,本想与之相濡以沫一生的未婚夫居然是一个渣男!姨娘、小三蜂拥而至,真当她是没爹没娘的孤女就好欺负不成!她自有将军后人的傲气!不屑与一个渣男过一生,于是她甩渣男,入军营,寻那顶天立地铮铮铁骨的好男儿!
  • 清裳:我本修女

    清裳:我本修女

    那年我白衣如雪与君仗剑天涯那年你花前月下许我半世白发白衣女子两行热泪滑落一瞬间青丝悲白发女子空洞的眼神中出现了一位一袭袈裟,风度翩翩的公子。他冷眼的看着眼前的女子,轻叹了一声:“生死涅槃等空花,”空气中回荡着梵宇的诵经声,一瞬间白衣刺痛了我的双眼。双眸缓缓闭上,两行血泪滑落,身体径直倒下“此生,你不负这苍生,你不负这云何寺,却唯独负了我。”“此生,你负了这诺言,你负这身白衣,却唯独不负你的心。”
  • 恶魔校草的甜心baby

    恶魔校草的甜心baby

    校园爱情小说是八九十年代兴起的一种小说,这种小说一般以两个在校园中的少年纯真情感为主线,夹杂有青春期对生活的困惑,成长的烦恼,以及于家长老师之间的各种冲突于情感。爱情本身容易牵动人的情绪,小说又常以人物的冲突情节来反映人物性格,爱情往往存有冲突性,这便成为小说作家常用的题材。校园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场所,所有在校内从事的一切活动皆属于校园生活。校园生活大多以学习为主,课外活动为辅,遵循教育部颁发的素质教育大纲,为社会培育出合格的知识分子。校园生活里包括学习、情感、娱乐、社团等等方面。而校园爱情小说,描绘的就是以校园为背景、以爱情为主线的校园言情小说
  • 龙腾四海之摘星记

    龙腾四海之摘星记

    额,我也不知道还能不能算首发,之前在晋江网发过,但是里面居然是女生小说频道,没什么人关注,所以想来创世试试看。
  • 暗夜校舍:巫蛊娃娃

    暗夜校舍:巫蛊娃娃

    校区惊现离奇命案!患有严重自闭症的刘雨儿成了最大嫌疑人,而藏在寝室暗处的巫蛊娃娃摇身一变成为中国版“鬼娃娃花子”。这是什么诡学校!到处布满恐怖!第一天转校过来就碰见这种可怕事情,方薇冉惶恐而失望着。扑朔迷离的离奇案件持续出现,真的是刘雨儿以亡灵喂养她的巫蛊娃娃吗?下一个目标是谁?下一个亡灵魂断何处?从H大校区、话剧排练室再到医院走廊,染血的她似乎无处不在……方薇冉隐隐约约感觉到,死亡正在步步逼近,悬念正在步步扩散……啊!鬼娃娃来了!
  • 雨澜墨轩

    雨澜墨轩

    时间在无人知晓地方独自复苏,众神在混沌中醒来,凡人在洪荒大地上竖起神的旗帜,归道与冥道合二为一,桎梏花开,乾坤进入新的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