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20000000014

第14章 违法心理人格教育

个体所具有的一系列动态的、有组织的独特人格特征,影响了个体在不同情境中的认知、动机和行为。

我的人生是一场革命,一场自内向外的革命——或者说是一出喜剧!如果我能够找到拥有正确判断能力的人该多好。

——Reich

“重点技能”

违法心理人格教育

违法心理健康教育

“案例”

大连山劳教所开展系列心理疏导教育活动

2011年春节前夕,南京市大连山劳教所针对新入所人员、三无人员、即将回归人员等不同类型的劳教人员,通过心理课堂、团体辅导、拓展训练、趣味运动等形式,开展了以“欢乐新春、快乐自我”为主题的系列心理疏导教育活动,让劳教人员度过了一个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

开设心理课堂,帮助新入所人员适应矫治新环境。劳教人员由于违法的性质、情节、教期以及家庭状况、社会经历、劳教前职业等情况迥异,因此他们入所初期的心理状态更为复杂,特别是初次违法的劳教人员,第一次在陌生的环境里过春节,不能和家人团聚,他们的焦虑情绪、思家情绪会更强。

……

活动课中通过自画像,引导劳教人员正确面对矫治和正确进行角色定位;通过“导盲游戏”,让参与活动的劳教人员直接体会通过重重险阻之后的内心感受,进而唤起他们灵魂深处的忏悔及感恩。活动课中还通过教《走向光明》、《从头再来》等励志歌曲,让刚入所的劳教人员看到矫治的前途和希望,激发他们追求新生活的勇气和热情。

举办团体辅导,帮助三无人员克服思亲恋家心理。在劳教人员群体中,三无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节日期间他们的思亲恋家之情加深,期望家人来探视,打亲情电话的心情比平时更迫切。

……

开展拓展训练,帮助回归人员树立竞争合作意识。回归人员常因担心家庭是否接纳自己,担心亲情关系的疏远,担心找不到工作,担心社会的冷遇和歧视而变得顾虑重重。

……

举行趣味运动赛,帮助劳教人员欢度和谐新春佳节。大年初二,一场以“欢乐新春、快乐自我”为主题的趣味心理运动会在操场上举行。活动旨在通过一系列有趣的团体协作游戏比赛,锻炼劳教人员的协作能力,让大家在愉快的比赛中展示自我,树立健康成长的观念,同时丰富劳教人员的节日生活,营造和谐的节日氛围。

单元一 基于精神分析的违法行为人人格教育

“操作步骤”

(1)关于精神分析人格观的知识准备。

(2)违法行为人人格症状分析。精神分析认为,各种心理、精神障碍均源自人格的不协调。在分析过程中,要着重发掘违法行为人人格的不协调成分。

(3)违法行为人人格障碍原因分析。弗洛伊德认为,隐藏于无意识中的本能欲望与冲突,是心理症状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深入了解引致患者当前心理症状的无意识层面的冲突,是有效治疗与教育的重要前提。弗洛伊德相信,患者只有在通过治疗师的解释后,对其心理症状及其成因有了了解及领悟后,症状才有可能减轻,并最后消除。

(4)违法行为人人格教育。精神分析人格教育的基本原理在于由治疗者的解释使患者压抑的欲望、隐蔽的动机或不能解除的情结意识化,协助患者对自己的心理症状及其根本原因有所了解与领悟,进而改善自己的心理行为及处理问题的方式,从而能解除神经症状,促进人格成熟。因此,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人格教育有两个主要方向:维护平衡的人格结构,修复失衡的人格结构。从根本上说,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人格教育等同于心理治疗。

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人格观

关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人格观的详细阐述请参见本书任务二项目一单元四“精神分析疗法”部分。此处仅作简单的介绍。

(一)心理结构观

早期,弗洛伊德将意识分为三部分: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他认为潜意识的重要性远超过意识和前意识。意识仅仅是人整个精神活动中位于表层的很小的一部分,只代表人格的外表方面,潜意识才是人的精神主体,处于心理深层。潜意识是个体力量的源头。

(二)人格结构观

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

自我就像是在本我、外部世界和超我三个暴君统治下的臣民,要满足专横本我的无限欲求,要应付严酷的现实环境,还要遵循神圣超我的规范。通常情况下,本我、自我和超我是处于协调和平衡状态的,保证了人格的正常发展,但如果三者失调或平衡状态被破坏,就会产生神经症,危及人格的发展。

(三)人格的发展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和性心理发展是同一过程。认为人格发展经过五个顺序固定的阶段,每一阶段有其特点和特殊问题。这五个阶段分别是口唇期、肛门期、性蕾期、潜伏期和生殖期。成人人格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前三个发展阶段已基本形成,所以儿童的早年环境、早期经历对其成年后的人格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人格的障碍与调整

自我是调解者,通过调解,使得人格内部各种力量之间、人与环境之间达到平衡,实现人格的整合与统一。但这种平衡是暂时的、相对的,人格内部冲突、人与环境的冲突不可避免。随着冲突的加剧,人就会产生焦虑心理。

根据焦虑的可能来源,焦虑可分为三种:现实性焦虑、神经质焦虑和道德性焦虑。现实性焦虑是由于害怕客观世界的危险造成的。神经质焦虑根源在于本我的软弱,它来自于担心失去对本我的控制。道德性焦虑是自我对罪恶感和羞耻感的体验,原因是人们害怕因为自己的行为、思想不符合自我理想的标准而受到良心的惩罚。

焦虑反映了人格系统的不平衡状态,是人格系统不平衡的信号,提醒自我需要采取措施以应对危险。焦虑对人有积极的一面,但如果焦虑水平过高,持续时间过长,人无法忍受,则会导致神经症和人格分裂。因此,自我发展了许多“自我防御机制”以避免或减轻焦虑。

(五)人格障碍的治疗

1.人格障碍治疗的原理、实质与目的

精神分析治疗的基本原理在于由治疗者的解释使患者压抑的欲望、隐蔽的动机或不能解除的情结意识化,协助患者对自己的心理症状及其根本原因有所领悟与了解,特别是通过自知力的获得,了解自己的内心,洞察自己适应困难的反应模式,进而改善自己的心理行为及处理困难的方式,从而解除精神症状,促进人格的成熟。

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出现神经症的根本原因是人格内部各种力量之间、人与环境之间不平衡,自我无法通过调整实现人格的整合与统一。因此,治疗的实质就是重塑正常人格与减轻焦虑。其中,重塑人格是治疗的最终目的,只要重塑了正常、平衡的人格,精神病症才会完全消除;而减轻焦虑则是次之目标,重塑人格可以消除焦虑,但是消除焦虑并非意味着病症的完全消失,可能只达到了人格的暂时平衡,但这种平衡可能只是通过压抑本能的冲动而达到的,而非达到了本能的正常发展,使人格缺陷得以修复。

2.治疗的过程和措施

精神分析治疗,首先要帮助患者领悟到病症与潜意识中受挫经验的联系。一旦患者了解到这种联系,病症就会消除或减轻。其次要帮助患者重塑正常的人格。患者领悟到了病症与潜意识的联系后,病症就会减轻,要完全消除,必须在治疗者的指导下,修复人格发展中的缺陷,重新塑造正常的人格。通常,这两个过程是交叉、重复进行的。

精神分析疗法的技术有自由联想法、梦的解析法、移情分析法解释等。

二、精神分析关于人格障碍原因分析的方向与方法

(一)人格障碍成因分析的方向

1.追溯幼儿时期的经验

弗洛伊德认为成人人格的组成部分在人格发展的前三个发展阶段已基本形成,个体的性格、人格等强烈地受到幼儿期体验的影响。一切人格问题均是由被压在潜意识中的那些幼儿期的精神创伤和痛苦体验所引致的。人格问题形成的根源,是那些未能得到解决而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欲望,幼儿期所形成的症结往往会在其人生的不同时间以神经症或精神疾病的形式反映出来。因此,弗洛伊德非常重视对个体早期经验的分析,以寻找引致当前心理问题的根源,进而“对症下药”。这些早期经验包括幼儿期的各种体验、亲子关系和家庭环境的状况、生活的地区情况及幼儿时所受到的对待等。事实上精神分析对心理问题原因的分析往往追溯到个体5~6岁之前,甚至是胎儿期的体验。

2.探索潜意识中的冲突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对人格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是人格发展的力量源泉。压抑到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是产生心理疾病和精神障碍的根本原因。要解决这些心理冲突,关键在于将这些潜意识中的“症结”意识化。弗洛伊德相信如果使这些潜意识冲突上升到意识层面,并为患者所理解与接受,其心理症状就能得以减轻,直至消除。

潜意识是我们无法直接觉察到的部分。那么,如何准确寻找对个体人格障碍与精神疾病起决定作用的潜意识的本能欲望与冲突,使这些潜意识上升到意识层面,是精神分析治疗的最中心的环节。

(二)探索无意识的方法

探索潜意识的方法主要有自由联想、梦的解析、移情分析、催眠和日常生活心理分析等方法。详细阐述请参见本书任务二项目一单元四“精神分析疗法”部分。

单元二 基于行为主义的违法行为人人格教育

“操作步骤”

(1)关于行为主义人格观的知识准备。

(2)违法行为人人格现状分析。按照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格观,违法行为人的人格问题即是行为概率问题。分析违法行为人的人格问题,也就是找出其不良行为模式。

(3)违法行为人人格成因分析。行为主义的三种典型代表,分别阐述了人类行为模式获得的不同联结方式: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和观察学习。根据这三种不同的观点,寻找当前问题行为模式形成的原因。

(4)违法行为人人格教育。按照行为主义人格理论,人格教育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消除当前的不良行为模式;二是塑造良好行为模式。与行为主义相关的各种理论对于如何解决这两种问题提出了各自的方法。

一、消除不良行为模式的方法

行为主义认为,人格是各种行为模式的集合,因此要改变违法行为人的人格,实质上就是改变其行为模式。

改变违法行为人的行为模式,可以从两个方向进行:消除当前的不良行为模式和塑造期望的良好行为模式。其中,消除当前的不良行为模式,可以运用系统脱敏疗法、满灌疗法、生物反馈疗法、厌恶疗法、模仿疗法等。

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利用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违法行为人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的情境,并通过心理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神经症焦虑的目的。系统脱敏疗法的理论基础是经典的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由于在系统脱敏治疗过程中,咨询师的鼓励、赞许对违法行为人的操作训练起着强化作用,使其在恐怖情境下仍保持放松,不再引起焦虑,这样恐怖行为心理就会自然消退。

满灌疗法又称暴露疗法、冲击疗法和快速脱敏疗法。它是鼓励违法行为人直接接触引致恐怖焦虑的情景,坚持到紧张感觉消失的一种快速行为治疗法。运用满灌疗法,治疗一开始时就应让违法行为人进入使他最恐惧的情境中,同时不允许违法行为人采取闭眼、哭喊、塞耳等逃避行为。在反复的恐惧刺激下,违法行为人因焦虑紧张而出现心跳加快、呼吸困难、面色发白、四肢发冷等植物性神经系统反应,但违法行为人最担心的可怕灾难却并没有发生,这样焦虑反应也就相应地消退了。

生物反馈疗法利用现代生理科学仪器,通过人体内生理或病理信息的自身反馈,使违法行为人经过特殊训练后,进行有意识的“意念”控制和心理训练,通过内脏学习达到随意调节自身躯体机能,从而消除病理过程、恢复身心健康。运用生物反馈疗法,就是把违法行为人体内生理机能用现代电子仪器予以描记,并转换为声、光等反馈信号,因而使其根据反馈信号,学习调节自己的内脏机能及其他躯体机能,从而达到防治身心疾病的目的。

厌恶疗法将欲戒除的目标行为(或症状)与某种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性条件作用,达到使违法行为人最终因感到厌恶而戒除或减少目标行为的目的。它是应用惩罚的厌恶性刺激,即通过直接或间接想象,以消除或减少某种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

二、塑造良好行为模式的方法

塑造期望的良好行为模式,可以采用阳性强化法、模仿疗法等。

通过某种强化系统,阳性强化法在违法行为人表现出预期的良好行为时,马上就能获得强化,从而使其所表现的良好行为得以形成和巩固,同时使其不良行为得以控制或停止。在正强化法中,作为产生行为后果的强化物具有重要作用,它能满足违法行为人的需要,并能使某种行为产生的概率提高。强化物种类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消费性强化物、活动性强化物、操作性强化物、拥有性强化物、社会性强化物。

模仿法也叫示范法、观察学习法,以某人或某团体的行为作为一种刺激(示范),使违法行为人产生近似的想法、态度与行为。通过观察学习,违法行为人可以学习去表现期望的行为而不需经过尝试错误的学习。示范者与违法行为人在年龄、性别、种族及态度上愈近似,则被模仿的可能性愈大。有声望、有地位的示范者,比那些低声望的人更可能被模仿。然而,示范者的地位也不能太高,否则违法行为人会认为其行为不切实际。此外,示范者如果表现干练并能散发亲和力,则会促进示范的效果。

单元三 基于人本主义违法心理的人格教育

“操作步骤”

(1)关于人本主义人格观的知识准备。掌握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格观,主要包括马斯洛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

(2)违法行为人人格现状分析。参照心理诊断相关方法评定违法行为人的人格现状。

(3)违法行为人人格成因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人格教育最有指导意义的是罗杰斯的理论。根据罗杰斯的理论,人格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价值条件的作用超过了机体评价过程的作用。也就是个体过分追求积极看待的需要而引致了自我的受损。因此,对违法行为人人格问题的分析要着重分析其排除在意识之外的经验,以及否定的自我部分。

(4)违法行为人人格教育。罗杰斯提出了患者中心疗法对人格教育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具有生存、成长和促进自身发展的自我实现倾向,每个人都有自主权和发展自身人格的能力,治疗是为了解决患者独一无二的问题,包括情感、知觉、态度与目标等。他相信患者完全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促进个体心理成长,只需做到使一个受到伤害的人或焦虑患者与一位能够对其以诚相待的治疗者接近,使患者能够看到一种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或认可,一种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的气氛,就能产生治疗效果。

一、马斯洛的人本主义人格观

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1970)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

(一)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认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的。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马斯洛把人类多种多样的需要归纳为五种基本需要,并按其重要性从低级生理性需要到高级心理性需要排列成五个层次:

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 need):生存所必须的基本生理需要,如对食物、睡眠的需要。

安全需要(safety need):包括一个安全和可预测的环境,它相对地可以免除生理和心理焦虑。

爱与归属的需要(love and belongingness need):包括被别人接纳、爱护、关注、鼓励、支持等,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团体等。

尊重的需要(esteem need):包括尊重别人和自我尊重两个方面。

自我实现的需要(self-actualization need):包括实现自身潜能。

马斯洛认为,各种需要存在以下关系:

(1)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提升,但这种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但也有例外。

(2)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动力。相应地,基本需要获得满足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

(3)五种需要可以分为高低两级,其中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爱与归属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其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二)自我实现论

自我实现是马斯洛人格理论的中心。他认为自我实现可以定义为“不断实现潜能、智能和天资……在个人内部不断趋向统一、整合或协同动作的过程”。也就是说,个体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达到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的人有什么特征呢?马斯洛通过抽样调查和对历史上及当时仍然健在的著名人物,如斯宾诺莎、贝多芬、歌德、爱因斯坦、林肯、杰弗逊、罗斯福等人进行个案研究,概括出了自我实现的人所共同具有的15种人格特征。

(1)对现实更有效的洞察力和更适宜的关系。

(2)对自我、他人和自然的接受。

(3)行为的自然流露。

(4)以问题为中心。

(5)超然的独立性:离僻独居的需要。

(6)自主性:对文化与环境的独立性;意志;积极的行动者。

(7)对日常生活有欣赏力和审美体验,并不断更新。

(8)神秘体验:海洋感情。

(9)社会感情。

(10)自我实现者的人际关系。

(11)民主的性格结构。

(12)区分手段与目的、善与恶。

(13)富有哲理的、善意的幽默感。

(14)富有创造力。

(15)对文化适应的对抗。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者并非十全十美的完人,在他们身上也存在不少人类的缺点。如这些人有时笨拙糊涂、浪费和不细心,以及厌烦、激动和固执己见等。

(三)高峰体验论

马斯洛认为,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者的重要途径,自我实现者能更多地产生高峰体验。自我实现时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高峰体验。

什么是高峰体验呢?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的短暂时刻。“这种体验是瞬间产生的、压倒一切的敬畏情绪,也可能是转瞬即逝的极度强烈的幸福感,或者甚至是欣喜若狂、如痴如醉、欢乐至极的感觉。”许多人都声称自己仿佛在这种体验中窥见了终极真理、人生的意义和世界的奥秘。人们好像是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和紧张奋斗而到达了自己的目的地。

马斯洛特别重视高峰体验对自我实现的重要意义。首先,他认为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的短暂片刻。他说:“在这些高峰时刻,他更真实地成为他自己,更完全地实现了他的潜能,更接近于他存在的核心,更充分地具有人性。”其次,他认为自我实现不是一种终止状态,而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趋向自我实现必须经历无数自我实现的片刻。

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人格观

(一)罗杰斯的人本主义人格观

人本主义理论详细介绍请参见本书任务二项目一单元三“来访者中心疗法”部分。

(二)基于来访者中心疗法的人格教育

来访者中心疗法认为,在人格教育过程中治疗者不必采用什么治疗技术,更不应以直接指导的态度对待来访者,关键是建立合适的治疗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中,治疗者不是以专家、医生或科学家的身份去理解来访者的情感,促进来访者的成长,不是以治疗者自己的理论去影响来访者甚至强加给他们。

在人格治疗过程中,治疗者要努力表现出以下三种态度:

(1)真诚一致(congruence)。要做到真诚一致就要真实、诚恳,要全心全意和表里如一。

(2)无条件的积极关注(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不管来访者是什么人,治疗者都需要抱有一种热情的、积极的和接纳的态度,始终对其表现出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3)设身处地地理解或通情达理或共情。是指治疗者正确地体验到来访者的感情而且能够把这些感受和来访者交流。使来访者知道有另外一个人不带偏见和主观评价地进入他的感情世界中来。

单元四 基于认知心理学违法行为人的人格教育

“操作步骤”

(1)关于认知主义人格观的知识准备。

(2)违法行为人人格现状分析。

(3)违法行为人人格成因分析。人格的认知理论认为人格的差异是由人们信息加工方式的差异造成的,人们的思维方式决定其人格。运用认知主义人格理论分析违法行为人人格问题的成因,关键是找出造成其问题的不良信息加工方式。

(4)违法行为人人格教育。人格认知论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如凯利的个人建构论、艾利斯的ABC理论等,都可以为违法行为人人格教育提供理论与方法上的支持。例如,凯利认为,心理疾病患者就是拙劣的科学家。心理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患者建立新的建构,高速建构层次,完善原有的建构,以便能够更好地预料事件,把患者训练成为更好的科学家。要训练患者成为更好的科学家需要经过两步:第一步是采用角色建构测验法弄清楚患者眼中的世界建构是怎样的;第二步是固定角色治疗。

一、乔治·凯利的个人建构人格论

乔治·凯利(Gorge Kelly,1905—1966)是美国心理学家,人格心理学中认知理论的杰出倡导者。凯利强调个人的行为表现乃至整个人格的形成,都取决于他对周围环境(包括人、事、物等)的认知和评价及在此基础上所建立的观念。凯利认为,无论是心理正常还是异常的人,他的行为都是其对环境中人、事、物的认识、期望、评价、思维的结果。

(一)人是科学家

凯利认为人即科学家,能不断地把关于经验的复杂信息纳入个人建构之中。他把人们解释和预期事件的主要工具称为“个人建构”,它被个人用来解释或说明经验,赋予经验以意义,或者对经验作出预言。他声称人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个人建构。

凯利认为,每个人都像科学家一样,总是试图认识世界。人一来到这个世界,就要接受各种刺激,且必须去理解这些刺激,理解这个世界,进而预测和控制有关的事物。如果我们不理解这个世界上所发生的事,不理解自己和身边的人的所作所为,不能预料未来会发生什么,对事件的发生发展无能为力,也就是生活在不确定的世界中,我们就会感到不安。

(二)个人构念理论

凯利认为,处在同样的情境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行为,经历了同样的事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或观点,对以后生活的影响也不同,这些人格的差异都是由于不同的人建构世界的方式不同。

建构是凯利人格理论的核心。一个建构就是一种思想、一种观点或是一种假设,人们用它来解释个人的经验。一个建构就像一种微型的科学理论,人们用这个理论来预测现实,个人与外界的任何接触都在不断地创造和验证个人构念。

凯利将个人在其生活中对环境中人、事、物的认识、期望、评价、思维所形成的观念称为个人构念(personal construct)。每个人的生活经验不同,个人构念也有所不同,因此个人构念就代表他的人格特征。个人构念就像一种微型科学理论,是一个人用以预期事件的主要工具。凯利形象地描述了个人构念。他说:“人类通过由他创造的各种半透明的模式或样板去观察世界,然后试图去适应构成这一世界的现实……让我们把这些供人们试用的大小模式取名为不同的构念吧。”如果由某种构念产生的预测为经验所证实,那么这种构念就是有用的,如果这种预测没有得到证实,这种构念就必须修正或抛弃。

(三)行动的三个周期:CPC循环

凯利认为当人遇到新的情境时,产生的行动具有CPC循环的特征。CPC是循环过程的三个周期,由三个字的第一个字母来代表:周视(circumspection)、先取(preemption)、控制(control)。

周视期:在接触事物的最初时,人们会小心谨慎地尝试多种构念,提出各种命题构念或陈述构念。这些构念只是对情境的可能的解释,而不能说明更多的东西。

先取期:在此阶段,个体从前一阶段所衡量过的所有构念中暂时先选择一种。控制期:在此阶段,选择已经决定,行动也已做出。

按照凯利的观点,人们并不寻找强化或回避疼痛。人们在积极寻找自己构念系统的有效性。假如一个人预料某些不愉快的事情将要发生,并且这种不愉快真的来临了,他的构念系统被证明是有效的。至于他得到的经验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这对个体来说则是次要的问题。

由此可见,人的主要目标是在自己生活中缩减不确定性。通过CPC周期的循环,人们可以逐渐形成人格和获得良好的适应能力。

(四)构念与精神病理现象及心理治疗

1.凯利对神经症的看法

凯利认为,人们之所以有心理障碍是因为建构系统存在缺陷,而非过去的创伤经验。经验只能用来解释人们为什么会这样建构世界,却不是造成其心理障碍的原因。

在凯利看来,心理疾病患者就是拙劣的科学家。他们在缺乏实证经验的情况下,不断作出相同的预言。因为他们的建构系统不能正确地预言各种未来事件,因此焦虑便不可避免。为什么人们的建构有时不能准确预期未来的事件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一些建构不具备可参透性。这样,人们就不能从新的经历中学习新的知识。

凯利认为心理治疗的目的就是帮助患者建立新的建构,高速建构层次,完善原有的建构,以便能够更好地预期事件。换句话说,也就是训练患者成为更好的科学家。

2.治疗的步骤

第一步要采用角色建构测验法弄清楚患者眼中的世界建构是怎样的。在此阶段,治疗者可以鼓励患者进行自我测验,以便获得有关自己建构系统的信息,也可以用多种方法帮助患者形成有用的建构。

第二步是固定角色治疗。在治疗过程中,给患者一种人格模式,要求患者把它表演出来,即要求患者去扮演与其人格有显著差异的另一个人的人格。凯利鼓励患者像试穿一件新衣服一样试用一种新人格,促使患者用一种新的方式来行动,以新的方式来看待自己,并从此变成一个新的人。

凯利特别强调,心理障碍最好用理性的方法来治疗,即告诉患者如何去面对他的困难,并用新方法去重建自己的生活。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心理治疗的目的是要让人们重新回到生活应该在的方向上。”因此,个人在创立自己的建构系统时是自由的,他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建构,但已经确立的建构就会成为个人预期事件的方式,从而决定个人对待世界和人生的方式。

二、威特金的认知方式论

威特金(Witkin,H。A。)是美国心理学家。他在研究知觉时发现,有些人很难从视野中离析出知觉单元,有些人较易从视野中离析出知觉单元。他根据场的理论,将人划分为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两种类型。

(一)场依存一场独立性

场依存一场独立性的认知方式最初是为解释知觉过程中的个体差异而提出来的,主要指人在知觉外物的空间位置时是以外在的视野还是身体本身作为参照的对比倾向。

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是认知方式的一个主要方面,也是研究得最多的方面。威特金指出,场依存性的人和场独立性的人,各自是按照两种对立的信息加工方式工作的。场依存性的人,倾向于以外在参照(客观事物)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场独立性的人,更多地倾向于利用内在参照(主体感觉)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

场依存一场独立性认知方式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它们是过程变量,而非内容变量。它们表示的是一个人在认知过程中选择信息加工依据的参照的不同倾向。

第二,普遍性。认知方式的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维度不仅存在于知觉过程中,而且普遍存在于思维和性格等领域中。

第三,稳定性。个人在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连续维度上的相对位置是相对稳定的。

(二)心理分化理论

为说明认知方式上的差异并指导进一步的研究,威特金提出了心理分化理论。该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分化,这是有机体系统发展的一个主要形态特征。分化较小的系统处于比较同质的状态,分化大的系统处于比较异质的状态。分化大的系统表现出较大的自我与非我的分裂,而分化小的系统在自我与他人之间表现出较大的连续性。

威特金的心理分化模式由三个层次的概念组成。最高层次的概念是分化。在分化概念之下是三个主要的分化指标或表现,自我—非我的分裂、心理机能分裂以及神经生理机能的分裂。在第二层次的概念下,又分化为若干级的概念。

心理分化首先表现为自我与非我的分裂,即将自我与外界环境及他人分离开来,自我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其行为活动较少受环境和他人的影响与支配。在认知方面,自我与非我分裂程度的高低体现为场依存一场独立性的认知方式。自我与非我分化程度高的人为场独立性的认知方式,而分化程度低的为场依存性的认知方式。自我—非我分裂及场依存一场独立性认知方式可以通过认知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两种技能来测定。场独立性认知方式的人有较强的认知改组技能,擅于改组刺激模式或问题情境以符合当前任务的要求,而场依存性认知方式的人则缺乏这一技能,倾向于不加任何改造地接受现存的刺激模式或问题情境。但这意味着个体与环境有更多的连接性,这利于培养和发展人际定向和交往技能。

心理机能的分裂是分化的第二个主要标志。心理机能分裂的程度可以通过对冲动有组织的控制和特殊化的防卫这两个方面表现出来。在生命早期,个体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等心理机能是未分化的,因此行为易于冲动,缺乏控制。随着个体的成长,发展了有组织的控制系统,从而逐步减少了观念、情感和意志等机能间的相互干扰。个体对危险经验的防卫机制有两种类型:泛化或非特殊性的和特殊化的。特殊化的防卫针对特殊的经验成分,并使之消失或减弱,其反映了个体心理机能分化程度的高低。

神经生理分化是分化的第三个标志。如特殊化作为心理分化的指标,威特金认为大脑半球机能的特殊化也可以作为神经生理特殊化的指标。大脑两半脑机能的不对称性和特殊性发展,反映着神经生理分化程度的高低。

同类推荐
  • 农村法律法规常识——农民工进城务工权益保障法律知识

    农村法律法规常识——农民工进城务工权益保障法律知识

    法律法规,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地方规章、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以及对于该等法律法规的不时修改和补充。其中,法律有广义、狭义两种理解。广义上讲,法律泛指一切规范性文件;狭义上讲,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在与法规等一起谈时,法律是指狭义上的法律。法规则主要指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法规及经济特区法规等。
  • 商法学

    商法学

    商法是调整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属于特别私法。源于中世纪商人法的商法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关于商人的法,相应商事主体与商事行为制度均与具有商人特殊身份有关,与商人商行为有关。
  • 讨要欠薪讲方法

    讨要欠薪讲方法

    本书从基层最受人关注的话题谈起,教导被拖欠工资的工作人员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 行政事业收费纠纷法律顾问

    行政事业收费纠纷法律顾问

    该书内容涉及行政事业收费基本问题、农民负担收费、公安收费、外交收费、人民银行收费、人事收费、卫生收费、民政收费等四十四方面。
  •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的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该套法律单行本经过最高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权威审定,法条内容准确无误,文本格式规范合理,多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好评。
热门推荐
  • 最强阵法师

    最强阵法师

    “我不甘心,难道上天真的嫉妒天才吗”一位来自异界阵法世家的天才阵法师在死之前愤怒的咆哮,死后他的灵魂,因为愤怒的原因进化成了神奇降落在一个平凡的少年身上,从此这位平凡的少年踏上了强者之路。
  • 星球改造之华夏崛起

    星球改造之华夏崛起

    未来世界的华夏已经是地球为母星的人类的主宰,有感于华夏在十九世纪中叶之后的悲催遭遇,联邦决定采用最新的穿越技术,就近选择二十一世纪中叶的三位高龄原工程技术人员随星际母舰穿越。结果是穿越后三位主角肉体湮灭,成为个人信息寄存体,在母舰智脑的帮助下,三位已经湮灭的主角改造了地球,弥补了历史的遗憾。
  • 管得恰到好处

    管得恰到好处

    本书介绍了律人之前先律己;打铁先要自身硬;以合理的薪酬制度留住人;合理制订出自己的团体能达到的目标;以情感人,以心用人等内容。
  • 狂年

    狂年

    一声枪响,带着一枚炸弹穿越!三十六个数字,三十六秒倒计时,三百六十天的挣扎!虽然‘我’姓年,但是不代表‘我’就是救世主‘年’!一年的生命,是绝望等死,还是燃烧寿命放尽光彩?这是癫狂的一年,还是狂妄的一年?挣扎吧!让这一年变得无比疯狂,一切只为活着!
  • 总裁爱细腰

    总裁爱细腰

    这个世界如果没有“男人”这个词汇,同时消失的还有“瘦”。悲催的是,男人这个物种还没灭绝,众女子为了瘦纷纷走向纯断不归路。所谓纯断,即长期绝食。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人。为你讲述7个不同性格、成长背景、生活阅历的女孩的纯断故事,她们身上不仅拥有七宗罪,同时,还拥有七美德。
  • 匈汉演义

    匈汉演义

    他是约早于成吉思汗1400年的草原第一传奇人物,他的族群叫“匈奴”。冒顿单于,号“撑犁孤涂”,史书是这样记载的:滥杀部属、杀己爱马,杀妻,射父坐骑,弑父,残杀后母和弟弟,屠戮旧臣,把爱妻送给东胡王,拿月氏王的颅骨当酒杯。活脱脱一尊魔头。然而《匈汉演义》这么想:莫道其性格张力,连“爱”也绝非凡响。恰恰是早期历史记载的简约与观念局限,给文学留下了能动的演绎空间。冒顿,不输秦皇汉祖,足令无数英雄瞻其项背;再莫说广阔背景上还有色彩斑斓的草原生存和战争传奇。读懂了冒顿和他的匈奴,才足以回归秦汉,来审视我们或未真正走近的汉高祖刘邦和看似豪迈的《大风歌》,去体验不一样的中原忧思。读一读,作品看重你的视角。
  • 花都兵王

    花都兵王

    李风,一个身份神秘的男人,在两个无良男人的一手导演之下,成为了冷艳总裁南宫雪儿的丈夫。两个性格差异极大的人,过着矛盾重重的同居生活,而李风身边却不断出现各具韵味,各有风情的美女。这有着不堪回首过往,一心只想过平静生活的李风,渐渐的在花花世界中,得心应手!
  • 异界冥神乃痞子

    异界冥神乃痞子

    流氓会武术,谁也挡不住!流氓会法术呢?“嘿嘿,你们只有跑的份!”“跑?”“你们这群异界土包子,知道这是什么吗?”“枪啊,科技产物,英雄,跑一个!”“哟,一下跑十万里啊,照样一枪爆头,二货,没看到枪上有瞄准器吗?活该你死,切!”“咦,没打死啊,好吧,一枪送你进地狱。”“忘了告诉各位,地狱归我管。”刘茫甩甩手,身后飘着一团代表冥界的乌光扬长而去!书友群53166092,有兴趣得朋友可以加一下!
  • 浮世仙庭:剑挽三千痴

    浮世仙庭:剑挽三千痴

    初见时,她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凡间小女孩,他是天庭上统领三界的天尊之次子。再见时,她成了魔族帝姬,他则是统御百万天兵欲荡平魔族属地冰夷的将领。浮世若梦。万年前,他向她伸出手,“跟我走吧”。她如一只懵懂的小鹿般跟在他身后。万年后,苍莽大地,孑然独立。他心中是否还有她一席之地?
  • 游杭州诸胜记

    游杭州诸胜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