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21200000010

第10章 TMD计划的主要内容

TMD是整个BMD计划中的一个部分,主要是针对某些区域内的弹道导弹威胁而制定的导弹防御计划,即在美国本上之外进行部署,并在某一区域范围内的军事冲突中加以使用,因此也得名为“战区导弹防御”计划。美国发展TMD的基本目的是为了“保护美国前沿部署的军事力量、美国的军事盟友和人口稠密的城市地区,以阻止拥有战区弹道导弹的敌人有可能对上述目标的攻击;此外,导弹防御计划也旨在抑制导弹技术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24]。BMD或TMD已经成为美国后冷战时代全球和区域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在1999年1月之前,TMD一直稳固占据着BMD计划中“重中之重”的位置。NMD在优先次序上要大大靠后于TMD。美国为TMD研制从1995—2005年编列了200亿美元预算,[25]力争在2006年首度配备海基THAAD。1999年1月,美国国防部决定在今后的6年里增拨66亿美元用于TMD的研制和部署。[26]

美国在后冷战时代研制和部署TMD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美国认为冷战后美国的军事行动将主要是在区域而非全球的范围内进行。美国安全所面临的主要危险是防备“拥有常规和非常规性武器的敌人所挑起的区域性冲突”[27]。

(2)美国认为对美国管理今后地区危机正在构成重大威胁的,就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同战区弹道导弹的结合”。威胁使用导弹攻击,在将来很有可能被挑衅性的国家用来限制美国向其盟国或友好国家提供常规性军事援助;因为即使是小规模的战区弹道导弹也可能大大提高美国军事行动的代价和风险。

(3)美国估计,对于有可能受到弹道导弹攻击的危险,也会遏制挑衅性国家的邻国向美国寻求军事保护和军事合作,从而造成美国影响力和威望的下降。

(4)重要的一点是,美国冷战后对于地区危机的军事战略设想的核心,就是通过美国的军事力量优势,首先进行“威慑”。一旦“威慑”不灵,在必要时刻就不惜转而采取直接的军事卷入来“击败具有潜在敌意的区域性大国的侵略行动”。美国需要依靠TMD来保护介入未来区域冲突中的美国和其盟国的军事力量,以便使美国的海外驻军和其军事盟友具有足够的安全,增强其海外驻军和盟国卷入区域性冲突的军事反应能力。

(5)由于地区冲突的加剧,以及美国的庞大的海外驻军和四处插手地区问题的一贯做法,美国无法排除面临战区导弹报复的危险。因此,美国除了NMD之外要大力发展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以避免美国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军事干预时,受到被干预国家所拥有的弹道导弹的“威慑”而不得不放弃干预,或者,增大美国直接军事干预的成本。

总之,冷战后美国安全战略的调整以及战场的军事实例都使得美国相信,如果没有TMD,美国卷入区域危机的代价将会大大提高,美国现有的常规兵力优势就会受到削弱,美国海外军事行动就会变得不自由,美国地区安全战略的可信度就会大打折扣,美国的霸权就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因此,美国要继续维持海外驻军,继续扮演“干预主义”角色,就必须发展出战区导弹防御能力,以便可以有效地处理美国在地区问题上面临的各种“威胁”。同时,借助TMD加强美国阻止武器技术扩散的军事手段。

TMD中的“战区”(Theater)一词,既指美国的海外战区,又有“多层次、多空域”立体化导弹防御的含义,同时,也将TMD定义为对付各种局部性导弹威胁,而非对美国本土构成导弹威胁的反导弹武器系统。因此,TMD简单来说,是指美国正在研制,并将在海外部署,今后运用于战区作战需要的“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弹道导弹防御武器。[28]

所谓“多层次”,是指TMD可以对付从短程一直到远程在内的各种射程的弹道导弹;弹道导弹的射程与其飞行空域密切相关。射程超过2000公里的中、远程导弹的大部分飞行阶段是在外空层进行的。而短程战术导弹则主要是在大气层内飞行。美国研制中的TMD武器系统中的低空层导弹防御系统主要用来拦截战术导弹,是对飞行高度在40公里以下的弹道导弹在飞行终端进行拦截和摧毁,所以是增强版的“点防御”系统,用来保护战役战术目标。而THAAD系统则可以用来对付飞行高度在40—150公里的弹道导弹,其拦截能力可以摧毁3500公里射程的战略性核导弹。其拦截手段既可以在目标导弹的外空飞行阶段,也可以进行终端飞行阶段拦截。TMD研发构想中更高级的机载拦截器可以实现“助推/上升阶段拦截”,将可以对目标导弹在发射后不久仍处于助推飞行或上升飞行阶段就实施拦截和摧毁。因此,TMD系统可以保障战略目标免受导弹攻击。

“立体化”则是指TMD包括有陆基、海基以及空基/机载等多种弹道导弹防御武器系统,可以实施从空中、海上到陆地的整体导弹拦截,建立立体式的导弹防御网络。其中,陆基的THAAD可以进行固定部署,专门防御战略设施和中心城市。而海基的THAAD完全可以利用“宙斯盾”海上发射平台的游弋性和机动性,与陆基THAAD相互照应,大大扩大了TMD的防御和监视区域,并且弥补陆基THAAD的固定设置的不足,形成THAAD系统导弹防御中的立体交叉火力。而“爱国者PAC-3”反弹道导弹系统也可以实现机动部署,对低空层的目标导弹实行拦截。总之,在TMD武器系统一旦投入部署之后,可以在一个作战半径为1300—1000公里、空域高度在100公里的“立体战区”内,实现对该战区各种形式、射程和攻击方位的弹道导弹进行有效监视、反馈和拦截。

“全方位”是指TMD武器系统防御的空间可以涵盖整个战区,而不是像现有的“爱国者”导弹那样只能在限定的空域内对付从一定的方向射来的弹道导弹。设计和实验中的TMD陆基、海基和空基系统都可以独立地完成对目标导弹的发现、定位、跟踪和发射反导弹进行拦截和摧毁任务,但各个系统可以相互补充、彼此配合、协同作战,以便大大提高TMD作为反导弹武器体系的反应速度和拦截精确度。为此,美国军方把TMD也称之为“导弹防御武器家族”(family of missile weapon)。[29]

TMD武器系统研制和部署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在战区层次上弹道导弹防御技术上的实质性的全面突破,形成在具有相当战略纵深和空域高度的军事地理的区域内强大、有效的弹道导弹“防御网”,将各种导弹对己方目标所发动的攻击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进而达到即使敌方拥有导弹,但是对于己方不再构成实质性威胁的境地。正如美国前BMDO局长李莱斯所言,TMD的实战部署,“将表明人类导弹历史上真正的战略防御系统的诞生,导弹只是作为一种进攻性武器的历史将会结束”[30]。

1993年5月,美国国防部设立“弹道导弹防御局”,具体负责弹道导弹防御武器系统研制和部署的管理、协调和执行事务。1994年6月14日,美国国防部发出了“指令5134.9号”,对BMD的宗旨、目标和BMDCO的具体工作、职权和与美国军方其他各部门间的关系作出了明确的说明。到1995年,BMD中的三大组成部分——TMD、NMD和AD—的研制方案和武器系统的规划结构基本确定。其中,TMD是针对“即时即地”(here and now)的导弹威胁,所以是什么时候研发成功就什么时候开始着手进入部署阶段,初步的时间表是定在2005年完成主要项目的研制,2010年完成实战部署。而NMD是否部署则要视美国所确认的对其本土的“导弹威胁度”来定,NMD武器系统是否全面开发和投入部署,在这一阶段并没有明确的方案。美国军方这一时期在NMD问题上的目标是研制NMD导弹防御技术,保证美国有掌握这一技术的能力。一旦出现直接针对美国本土的导弹威胁,可以立即投入部署。

1994—1996年初,美国国防部根据技术成功的可能性、造价、能否有效地适应战场需要和对导弹防御的发展趋势所作的预判,选择并确定一系列TMD中的“核心武器单位”(core elements of system)进入下一步的突破性攻关,以便形成一项成熟的导弹防御技术并尽快实现部署。军方制定出了各种武器单位分阶段研发、实验、出样机到投入现役的初步时间表,编列了各种武器系统研制所需的经费预算。BMDO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主导完成了上述庞大的BMD“精选”、“定向”和“战略规划”,因而在1996年被佩里国防部长授予了自由勋章。

从1996年开始,定项后的TMD武器系统进行了多次分项试验,但THAAD的飞行拦截实验都失败了。1997年,围绕着NMD是否应该进入部署阶段,国会与军方、白宫之间发生了争论。由于白宫和军方的反对,众议院国家安全小组委员会原本准备在1997年就通过的《国家导弹防御法案》没有成立,该法案被暂时搁置。白宫和军方之所以在1997年反对为NMD马上确定部署时间表,主要是担心在没有说服俄罗斯修改1972年的《反弹道导弹条约》的情况下作出NMD部署决定将会损害美国的军控目标。白宫当时还并不想因为NMD破坏美俄之间削减战略核武器所达成START Ⅰ和START Ⅱ。此外,美国军方也希望暂时搁置NMD的部署计划,一方面可以使得NMD的技术准备进一步成熟,减少NMD在进入部署和现役状态时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TMD的研发始终处于优先地位。[31]

在这一阶段,BMD的防御范围也不断扩大。原来意义上的BMD是对付“弹道导弹”,但BMDO根据技术的发展和军事的现实需要,明确地把以对地面攻击为目标的“巡航导弹”也开始列入了BMD防御和拦截的目标导弹的范围内,提出TMD和NMD都应该具备对付巡航导弹的能力。其中,PAC-3的研制构想就是要可以对付机动性强得多的巡航导弹。[32]“爱国者Ⅰ”和“爱国者Ⅱ”都不具备对付巡航导弹的能力。

在这个时期,美国积极游说西欧盟国和东亚的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加入TMD的联合研制。争取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参与美国的战区导弹防御计划,既可以使美国补充TMD的研制和部署经费,让这些国家和地区分担发展导弹防御的巨额费用,并动用这些国家和地区已有的技术力量,又可以为今后TMD武器系统的部署提供方便。TMD一旦研制成功,显然直接需要在这些国家和地区部署,除了保护美国海外驻军之外,美国根据自己的军事同盟关系也要对这些国家和地区提供保护义务。美国并不想让TMD成为“免费的午餐”。另外,TMD武器系统也有同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现有武器准备兼容的问题。联合研制可以解决TMD与美国军事同盟体系内部现有武器系统的相互配套和支持问题。当然,最重要的是,联合研制启动后必然会走向联合部署,TMD系统的军事定单就有了相当保障。但是,在1998年下半年之前,美国军方的“游说”工作进展十分有限。其原因一是联合研制耗资巨大,二是对TMD的成功前景和实效性普遍存在观望态度。1997年日本曾经表示了参与TMD的意向,但由于顾及中国的反对,再加上国内反对美日加强联合安保政治势力的作用,在1998年9月朝鲜“大埔洞1号”导弹发射之前并没有作出具体的决定。西欧各国更是态度冷淡,只是在1995年与美国签订了在现有武器系统基础上实现与TMD武器系统“兼容”的协议。从1987年以来,美国和以色列一直在从事代号为“天箭”的反导弹联合研制计划。美、以双方通过TMD进一步加强了原有的“天箭”计划合作,TMD中的JTME项目为美方参与“天箭”拨款。但是这并不等于以色列与美国联合进行TMD研制,而是美、以双方在“天箭”项目上加强了反弹道导弹技术的合作,并努力使TMD与“天箭”相互兼容。

此外,在TMD联合研制方面美国获得了来自日本和中国台湾方面的明确答复。1998年9月,日本对朝鲜的导弹试射作出了强硬反应,并以日本受到朝鲜“威胁”为由决定正式参与TMD联合研制。中国台湾为了挟洋自重、对抗两岸统一进程,也在1998年9月后改变了原来认为TMD是一个“钱坑”的看法,大打所谓中国大陆对台湾的“导弹威胁”牌,极力争取挤进TMD美日合作研制,或至少以军购以及技术转让的方式,获得部分TMD武器系统。1998年9月末,美国国会通过了1999年度国防授权法案,要求国防部就在东亚部署TMD的具体构想向国会提出报告,并以附件的形式授权美国政府可以根据“需要”在美国的东亚盟友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部署TMD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但是,直到1999年7月,TMD的核心部分——TRAAD—的试验进行了5次,均告失败。美国军方对TMD武器家族中的各个武器单位作出了新的研发评估,以便确定下一步的研制、试验和部署重点。

克林顿总统在1999年1月2日宣布了提高美国军事预算的新举措,美国将在今后6年内新增加国防军费1000亿美元,不惜以强硬的“鹰派”姿态在国内政坛上提升总统的“人气”。TMD同样是美国目前军事力量发展的重点项目,克林顿政府宣布增加军费,使得整个BMD计划的加速研发大受其益。根据克林顿增加军费的1月2日的讲话,1999—2000年度美国新增军费110亿美元,其中有近70亿美元将用于BMD计划的加速发展。新增军费的另外一大项支出则用于反对国际恐怖主义。1999年1月中旬,美国国防部长科恩在访问日本时表示,美国将加速TMD研制,并将TMD的部署时间由2010年提前到2007年。[33]科恩在随后对韩国访问时也提出,美国将加快TMD的研制和部署时间,其中的“NTW”实战装备将提前2—3年,并将继续追加预算。[34]美国现在的设想是把NTW作为TMD武器系统研发的重点,并从原来预定的2010年提前到2007年研制成功并投入现役。1月20日,科恩与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谢尔顿、BMDO局长李维斯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宣布美国对TMD部署作出调整。美国将以“海军全战区导弹防御系统”(NWDS)为下阶段研发的重点,同时继续进行陆基THAAD的研制。美国将在2005年对这两个系统经过评估后决定哪个系统首先投入部署,部署将在2007年开始。

研制中的TMD武器系统包括有多层次(layered)的导弹防御能力。TMD的低空层防御(low-tier defense)是以“爱国者Ⅲ”(Patriot Advanced Capabilities 3,PAC-3)和“海军低空层导弹防御系统”(Navy Area-Wide Defense,NAW)为主。其重点是把“爱国者”反导弹系统从1型发展到制导增强型拦截导弹的“PAC-2 GEM”,再发展到PAC-3.PAC-3是“爱国者”反导弹系统的“顶级型”,它和海军区域导弹防御系统NAM主要负责对战区短程导弹的防御,是对弹道导弹进行低空拦截的主力。PAC-3代表了美国对战术导弹防御能力的实质性进展,也是美国军方设想拦截战区射程内的低空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首要依托。

“PAC-2 GEM”于1995年正式开始生产并投入现役。从1995年开始,五角大楼对研制中的PAC-3系统进行了一系列性能提升计划(Configuration 1-3)。按计划,1998年,PAC-2PLUS(相当于PAC-3的Configuration-2)开始进入部署,其技术发展主要是配备了制导增强型的拦截导弹(Guide Enhanced Missile,GEM),也被称为PAC-2GEM。PAC-2GEM的Configuration-3就是PAC-3.1997年9月,PAC-3进行了首次飞行试验,并获得了成功。1999年3月15日,美国国防部宣布,首次PAC-3实弹飞行试射成功。1999年第四季度装备了第一套PAC-3原型系统。美军计划在2001年在第三期改进计划完成之后将正式进入实战部署。[35]加强了GEM之后的“爱国者”系统在防御区域、目标搜寻速度和拦截精度等方面,比“沙漠风暴”期间的“爱国者”系统都将有长足提高。PAC-2GEM的拦截弹头使用的是高爆炸药,而PAC-3的拦截方式则是使用了90年代的HTK技术,不是靠爆炸而是靠撞击力击毁敌方的弹道导弹。

一套PAC-3系统的标准配备由四部分组成:一套雷达系统、一个接触控制台(Engagement Control Station,ECS)、8个拦截导弹发射站以及PAC-3拦截导弹。每个PAC-3导弹发射站装备有4个导弹发射器,每个发射器中可以一次装填4枚拦截导弹。因此,一套PAC-3系统最大可以同时发射16枚PAC-3拦截导弹。[36]而且,每个PAC-3发射器在射出所有导弹之后可以整体换装,不用一枚一枚单填。这就缩短了每次发射PAC-3拦截导弹的间隔。PAC-3一次导弹发射的能力比PAC-2有了明显提高。每个PAC-2发射站只能同时装填和发射4枚导弹。美国目前对PAC-3的实战部署是倾向于同PAC-2GEM系统混合编组。一个标准PAC-3作战单位(a patriot battery/fire unit)将由3个PAC-2GEM发射站和5个PAC-3发射站组成。这样一个标准PAC-3作战单位将可以同时装填和发射92枚导弹。目前,TMD中以PAC-3为代表,用于低空和在导弹飞行末端进行拦截的TMD低空层反导弹技术,已基本成熟。

海军低空层导弹防御系统(NAW)也被称为“海军区域战术导弹防御系统”(Navy Area-Wide TBMD)。NAW主要是为了增强海军力量的战术性弹道导弹防御能力,同时也可以利用军舰在大海中游弋的特点,为军港、主力舰队提供辅助性的低空层导弹防御。它可以避免美国为了应付突发性地区冲突在军事力量集结时必须大规模运送PAC-3系统的麻烦,而可以直接利用“宙斯盾”军舰进行导弹防御力量的前沿集结。美国总审计局在1998年曾做过估算,搬运一套标准PAC-3系统需要9架大力神C-5运输机或者15架C-17运输机。[37]NAW与PAC-3一样,都具有在中、低空层——大气层内——拦截和摧毁来袭的目标导弹的能力。其发射平台是美国的“宙斯盾级”(Aegis Class)军舰。美军现有的设想是:在提康德洛加级(Ticonderoga)巡洋舰和伯克级(Arleigh Burke)驱逐舰上,强化现役中的“宙斯盾一标准空中导弹防御系统”(Aegis/Standard Missile Air Defense),包括改进这两型军舰上的AN/SPY-1B/D相位阵列雷达、电子战系统与“标准-2”(Standard Missile 2/SM-2 Block 5)防空导弹,使之成为“标准-2IVA”拦截导弹。后者的拦截高度可以达到30公里,有效覆盖半径达到300公里。美国国防部现在的计划是,到2003年,改装27艘配备有宙斯盾武器系统的导弹驱逐舰、28艘提康德洛加级巡洋舰,使它们具备NAW海上低空层战区导弹防御能力。[38]升级后的宙斯盾系统也将具有对巡航导弹的拦截能力。

在“宙斯盾”战舰的改装过程中,22艘提康德洛加级巡洋舰和所有的“宙斯盾”驱逐舰将装备导弹“垂直发射系统”(Vertical Launching System,VLS)。VLS由“标准导弹”、“战斧”陆地攻击巡航导弹以及舰载反潜导弹组成。因此,在美军“宙斯盾”级军舰完成VLS和NAW能力改装和升级之后,将具有综合的对地攻击、反潜、防空和导弹防御等多重作战功能,其火力将更为强大。此外,“宙斯盾”系统改装VLS和NAW之后,还将继续保留其扫雷能力。一艘提康德洛加级“宙斯盾”巡洋舰最多可以配备118枚“标准2IVA”反弹道导弹,将形成一个攻防兼备的强大海上战斗系统。美国海军的计划是到2010年,所有的现役“宙斯盾”级驱逐舰都将升级和改装为具有NAW能力的战舰。在未来的军事战斗中,美军希望NAW与“PAC-3”配合使用,组成强大的低空层弹道导弹防御网络。从作战能力上来说,PAC-3和NAW都是着眼于“点防御”能力的TMD系统。但比美军原来拥有的反弹道导弹系统已经有了巨大扩展。NAW的作战范围为600—1000公里。[39]1997年1月24日,NAW在美军的白沙导弹试验场进行了首次导弹拦截试验。

TMD的高空层导弹防御(upper tier defense)是TMD系统的核心部分。其研制构想是扩张现有的反导弹点防御能力,使之具有“面防御”能力。美国目前正在研发两套TMD高空层导弹防御系统。

(1)陆基的“战区高空层区域导弹防御系统,”(Theater High Area Defense,THAAD)。THAAD系统由两个独立但又是相互支持的单位组成:其一是THAAD拦截武器系统,其二是TMD/THAAD陆基雷达搜索、追踪和火力控制雷达系统。该雷达是一种陆基雷达(GBR)。THAAD是TMD技术的核心部分之一。它将着眼于在大气层外拦截弹道导弹,以使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的攻击威胁降低到最低程度,是TMD中能够对付各种射程导弹的防御系统。其基本拦截手段与PAC-3一样是“动能截杀器”(Kinetic Killing Vehicle,KKV)对目标导弹进行HTK撞击式击毁,但技术要求是能够具备“你射我也射”(shoot-look-shoot)的能力,这是PAC-3和NAWD所不具备的。美国军方目前的计划是,到2007年,能够有第一套可以实际操作的THAAD系统问世。

(2)THAAD的海基型或“舰载型”,即“海军全战区系统”(Navy Theater-Wide Defense,NTWD)。其发射平台也是“宙斯盾级”军舰。它旨在利用“宙斯盾”级战舰在海上游弋的机动性,进一步补充陆基THAAD防御系统的覆盖面,扩大陆基THAAD的搜索和拦截范围,并使其本身也具有THAAD能力,能够在大气层外对来袭的目标导弹进行截杀。美国国防部现在的NTWD研制构想是利用和升级“宙斯盾级”军舰舰载的“标准3型”防空导弹,进行技术强化和升级,增加其助推器、装备新型拦截弹头和跟踪、定位装置性能,使其达到THAAD的拦截能力要求。其中,拦截导弹将采用“轻型大气层外投掷器”(Lightweight Exo-atmospheric Projectile,LEAP)为助推动力和运载体。弹头也是使用KKV技术对目标导弹进行HTK撞击式击毁。在制导技术方面,NTW拦截导弹将采用全新的SDACS制导系统,并采用了新型的第三级助推火箭发动机。美国军方从80年代末以来就投资了4亿美元研发LEAP导弹投掷系统。目前,NTW系统的研制有两个军火承包商来竞争,一是波音公司,二是雷神公司(Raytheon)。美国军方将比较这两家研发的NTW的性能决定取舍。

无论是NAW还是NTWD,都是在美军宙斯盾舰载武器系统技术上的革新和发展。VLS系统则是其中的一个基础部分。与NAW和PAC-3不同的是,NTWD不具备对作战飞机、巡航导弹和弹道不超过大气层的短程导弹的拦截能力,只能拦截中程弹道导弹。NAW和PAC-3既可以进行战术导弹防御,还可以进行防空作战。设计中的NTWD拦截导弹的射程不超过1200公里。NTWD的防御范围取决于具备NTWD能力的宙斯盾军舰与目标导弹发射地之间的关系。如果一艘NTWD宙斯盾军舰停靠在与目标导弹发射地较近的海域,可以防御直径为2000公里的战区,其基本作战范围为1000公里。[40]五角大楼从1997年到2001年,为NTWD制订了一系列飞行试验计划。该系统的作战过程包括四个过程:助推升空阶段、大气层内和大气层外中段飞行阶段、弹头和推进器分离阶段和最后的制导/拦截阶段。研制成功后的NTWD的作战半径可以达到1000公里以上,拦截高度最高为150公里。美国海军目前的设想是,到2010年,美国将拥有79艘具有TMD低空层和高空层导弹防御能力的战舰。其中的VLS系统的拦截导弹发射器将达到8156具。[41]这些战舰都将具有导弹攻击和导弹防御的双重功能。

THAAD是整个美国TMD研制中的关键部分,也将是决定TMD技术能否成熟和最终什么时间正式投入部署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陆基THAAD从1992年开始研制,自1996年以来已经进行了6次实弹飞行试验,均告失败。为此,美国国防部已经把TMD的研制重点放在了NTWD上。1999年1月,五角大楼宣布除1998年美国国会原有对TMD和NMD计划预算中的35亿美元拨款之外,从1999—2005财政年度为NTWS新增拨款50亿美元,力争在2007—2010年完成对NTWD的研制、生产和部署。科恩在1999年1月20日表示,美国将继续研制陆基THAAD,然后在2000年末评估陆基THAAD和NTWS,以决定哪一个将首先进入实战部署。目标是在2007年至少这两者中有领先的一个将进入实战装备。[42]总的来说,THAAD和NTWD是“高空层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陆基和海基两套功能相同的系统,可以相互补充,强化TMD的导弹防御能力和所覆盖的区域。

TMD的研制构想中还包括一套TMD的核心操作系统,改进美军导弹防御方面的战斗管理、指挥、控制和通讯能力(Battle Management/Command,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BM/C3),并建立以PAC-3为主的陆基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和海军区域导弹防御系统。

现有的TMD研制进程中还包括“中程扩展防空系统”(Medium Extended Area Defense System,MEADS)、“机载激光反导弹武器系统”(简称Airborne Laser,ABL)。MEADS是美国和北约的欧洲国家联合研制的、具有部分TMD能力的反导弹系统。ABL是TMD的空基,或称“机载激光导弹防御系统”。按照现有研究构想,ABL将是一种十分高精尖的激光反导弹武器,其研制设想是在敌方导弹在升空/助推阶段(即导弹飞行的第一阶段),就能够在第一时间将其摧毁。TMD计划的最后一个组成部分是研制出TMD的“高级概念”(advanced concepts)。这主要是指能够对飞行初期和中期的战区弹道导弹进行有效拦截的导弹防御能力,并在技术上达到拦截方式的多样化。

目前,整个TMD尚在研制和试验之中,离作为一项真正成熟并可以投入现役准备的武器系统还有一段距离。在TMD的各个武器单位中,除了对新的反导弹加紧研制之外,卫星、雷达和军事通讯设施所组成的搜索、监视、预警、定位、追踪到火控及制导系统,也都随着TMD的研制在全面更新和升级。1995—1999年3月,TMD已经进行了13次试验,成功的只有2次。但是,以美国现有的武器技术水准,再加上美国目前开发TMD决心已定,TMD的整个经费投入又都有相当保证,到21世纪初期,TMD中大部分武器单位开发成功,并逐步进入生产和实战装备应该是可以预见的。即使对TMD的前景持疑问态度的人,也只是怀疑TMD到底会在多大程度上成功的问题,或是整个TMD会不会成功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TMD能否成功的问题。换句话说,TMD中现有的若干、甚至大部分武器单位非常有可能在2005年前后研制成功。

1999年3月15日,美国首次PAG3飞行拦截实验获得成功,2000年7月21日,PAC-3对巡航导弹拦截试验再度成功。这意味着PAC-3武器系统技术已经基本成型。1999年6月10日,THAAD飞行试验中,拦截导弹在离地面80公里的高空,摧毁了一枚单级模拟敌方来袭导弹;1999年8月2日的THAAD飞行试验中,拦截导弹在距离地面80公里以上的高空,摧毁了一枚二级模拟敌方目标导弹。这两次THAAD飞行试验的成功,终于结束了在此之前6次THAAD飞行试验无一次成功的历史。1999年8月21日,美国现任BMDO局长卡迪什(Ronald Kadish)宣布,五角大楼相信THAAD在技术上已经过关,为此,取消原定于1999年下半年进行的另外一次THAAD飞行拦截试验,决定将以后的TMD试验的重点,放在THAAD的综合调试上。[43]在这两次THAAD飞行试验之前,美国国内外普遍对TMD系统技术成功可能性表示怀疑。到1999年9月之后,TMD的技术前景一下子似乎明朗化起来。但对NTW系统仍然无法表示乐观。

1997年5月16日,五角大楼批准了NTWD的初步设计方案和风险评估报告。但9月的NTWD的控制试验失败了。NTWD的飞行试验将在2000年下半年开始进行,其综合拦截飞行试验将在2001年进行。根据BMDO局长卡迪什2000年4月在参议院听证会上的发言,军方当前的计划是到2006年左右可以拥有NTWD的第一艘舰载能力——BLOCK IA,到2008年拥有调整后的BLOCK IB。[44]THAAD的飞行试验确实比NTWD表现得要好得多。克林顿政府为TMD项目在2001财政年度提出的拨款预算是17亿美元。整个TMD计划预算拨款到2003年将进入高潮。THAAD现在的研发经费是35亿美元。五角大楼当前对TMD的部署计划是,到2007年开始部署1233枚具有THAAD作战能力的战区高空层拦截导弹,77套发射器,11座陆基TMD雷达。估计单这一部分费用就将达到133亿美元。平均每枚THAAD拦截导弹的造价为1000万美元。

同类推荐
  • 我的爷爷是特务

    我的爷爷是特务

    大部分故事情节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特务——不一定是坏人。为了重现先辈热血,小编特整理了一些发生在蒙山的抗日故事,再现先辈惨烈艰苦的一面。
  • 骑兵长剑

    骑兵长剑

    一段中世纪、一段未来时代的两场架空战争。主角们将会以普通战士的身份在战争之潮中挣扎,被命运女神的玩弄践踏之下尽全力反抗。作者我会尽我全力去构架、设计好每一场战斗与战役。我笔下的战争会以从未真实发生,却符合战争的规律为目标。以各种武器系统的效能为骨架,参考历史上的各次战役,勾画一场最波澜壮阔的战争。
  • 讲给中学生的课外知识——聊·战争史话

    讲给中学生的课外知识——聊·战争史话

    一本很好的军史类丛书,资料翔实,文笔出色,选取角度也很吸引人。其中的文章,由于编者出色的军事功底,专业名词,史实地点等翻译得非常准确,避免了很多的错误。由于立场较为中立,很多以前在主流杂志被歪曲的内容也得到了纠正。
  • 战争系统闯世界

    战争系统闯世界

    男主本是一名身手矫捷的雇佣兵,因为被组织出卖给了CIA成为了政治炮灰,结果就愉快地穿越了。什么?谁说身手矫捷就一定要亲力亲为打天下?看我战争系统闯世界!清朝皇帝爱新觉罗氏乖乖交出皇位,侵吞中国大量土地沙皇尼古拉二世乖乖割地赔款,明治天皇乖乖受降。至于美国,呵呵呵
  • 穿越抗战之我叫张顶硬

    穿越抗战之我叫张顶硬

    这里没有狗血的剧情,没有手撕鬼子的壮举,有的只是以牙还牙,一寸山河一寸血,一个国人一个兵。小鬼子为了侵略中国,可谓做足了准备。而当时的中国千疮百孔,四分五裂,仓皇迎战。面对惨无人道的小鬼子,中国人没有退却,而是奋起反击,哪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这里只有对英雄先烈的敬仰和追随,还有无限的缅怀,面对强敌,奋起迎战,不怕牺牲,敢于牺牲。
热门推荐
  • 邪魅老公找上门

    邪魅老公找上门

    他是她的哥哥,却爱上了她,原本逃离不安的心,在追逐中爱上了他,相互伤害,相互远离,最终还是相互原谅。只是这禁忌之爱,真的能修成正果吗?幂幂之中,有种命运,是关于她和他。
  • 九界杀神

    九界杀神

    九万年前一场席卷了整个塔界的战争将七塔之一的红塔推翻。战争的最后一刻,无数的红塔强者进入了轮回的大门,他们发誓将用自己的手夺回这属于自己的一切。九万年后,身为轮回者的一员。林鸦因为来自身边最亲之人的背叛,开始踏上了一条全新的复仇之路。这是一个充满纷争的世界,这也是一个美丽而又残酷的世界。这里有背叛,有欺骗,但也有友情,有热血,有誓言。
  • 大善之人

    大善之人

    俗云:大善之人有大恶。同理,大恶之人也有大善。地球上十恶不赦的恶人杜春边,犯下滔天罪孽,终究难逃法网,直到枪刑的前一刻,还在赌咒老天,发誓要生生世世做大恶之人,为祸人间。一个神秘的善人系统,包容了数个世界的文明,意外的选中了他,并携带其灵魂意志穿透平行空间,重生在一个修炼文明陷落的世界――完美世界。同样的姓名,同样的恶人,除了英俊变丑陋,身材变粗肥,一颗为恶之心并未改变。请看善人系统如何引导恶人杜春边一步步成为大善之人;一步步助其站在世界巅峰,受亿万人膜拜;一步步重开完美世界的文明盛世。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行善积德。
  • 极品侠医

    极品侠医

    侠医门第十八代掌门肖天,在为杨贵妃治疗隐疾的时候,被奸臣进谗言恶意中伤,被唐玄宗下令处死,再次醒来之时,肖天就发现自己莫名其妙的附身在了一个医科大学实习生的身上。祖传留下的玉佩偶然间被击碎之后,里面竟然自成一个灵气充裕的虚拟空间,再加上前世记忆,此后……美容养颜丹、延年益寿丹、去疤护肤丹、瘦身美体丹皆可批量生产。另外本店促销,保证物美价廉,买一送一,而且一一包邮……
  • 手书无愧

    手书无愧

    父神降世,开天辟地,定三界,立轮回。父神座下有神尊九位,又称父神九弟子。司命星君,也恰恰是其中一位。
  • 闷骚大神甜萌妻

    闷骚大神甜萌妻

    《盛世》乃是全国最大的网游,吸引数万网民入住驻,苏黎本是三好学生一枚,却被损友骗入《盛世》,从此踏入不归路……苏黎本想安安静静的当个游戏小白,小透明,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才过来不到半个月她就被华丽丽的挂墙头了,话说,谁能告诉我,事件另一个主角风过无痕是谁?(此文暂弃)
  • 忏与尘

    忏与尘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过后悔后悔是你对你过去的否认对自己存在的否认用二个词遗憾最大的爱情只能错过
  • 九天单锋剑神

    九天单锋剑神

    名字百器之中,实则百器不存。单锋剑,是剑非剑,似刀非刀。一个存于刀剑夹缝中的武器且看他如何虐爆九天。
  • 沧月忧泣丁香结

    沧月忧泣丁香结

    天凌风月孤喜之悠悠,风可之上寒露之垂柳。务舍天景风萧雨雪归,未解丁香结阁身以反。曲中之人停笔,留下余韵之景,投视远眺,青衣早已离去,弹一曲琵琶惊醒语中人,夜以托梦而不为,丁香结以付,何人能解?
  • EXO之十二分之殇

    EXO之十二分之殇

    每天最幸福的事情,无非就是每天醒来时可以想到你。闭上眼睛,满脑子都是你,满脑子都是我们曾经互相在一起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