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23400000005

第5章 古希腊

奥林匹斯山的众神

每个城市都有中心,同时也有它的守护神。奥斯瓦尔德·斯本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中说道,城市有其自身的文化,农民同其家舍的关系,就是现今文明人类同城市的关系。农舍有农舍的各种神祇,城市也有城市的守护神,有自己本地的先圣。城市正像农民的农舍一样,也根植于土壤之中。希腊的雅典就是以其保护神雅典娜而得名。

雅典卫城(acropolis)原意是“城顶”或者是“城市最高处”。典型的城市成群地围绕着一个山岗或高岩,理由是很简单的,山顶原是天然的要塞,同时容易建筑工事,防御敌人。所以山顶或城堡最初便是城市,在希腊语里叫做Polis,由于居留地扩大,分布到山冈很远的地方,卫城就是位于中央高处,冠以建筑的地方。卫城的山顶大致平坦,高于平地70~80米。东西长约280米(一说300米),南北最宽处130米。卫城的建筑群的一个重要的革新是突破小小城邦国家和地域的局限性,综合了多立克艺术和爱奥尼艺术。

卫城山门(Propylaea),建于公元前437~前432年,是由建筑师穆尼西克里(Mnesicles)设计建造的。山门前后各有六根多立克式柱子。东面的高8.53~8.57米,西面的高8.81米,底径都是1.56米,檐部高与柱高之比为1:3.12.为了通过车辆与牺牲组成的献祭队伍,山门为五开间,中央开间特别大,中线距是5.43米,净空3.85米。门的西半部,沿中央的道路两侧,有三对爱奥尼式柱子。朝圣者经山门进神殿时,会感到山门非常美观。

柏拉图曾赞美希腊的典礼,他说,过去有一个时候,美本身看起来是光辉灿烂的。那时我们跟在宙斯的队伍里,旁人跟在旁神的队伍里,看到了那极乐的景象,参加了那深密教的入教典礼——那深密教在一切深密教中可以说是达到最高神仙福份的;那时我们赞颂那深密教还保持着本来真性的完整,还没有染到后来我们要染到的那些罪恶;那时隆重的入教典礼所揭开给我们看的那些景象全是完整的,单纯的,静穆的,欢喜的,沉浸在最纯洁的光辉之中让我们凝视,而我们自己也是一样纯洁……我们可以想象,在庆典的节日里,古代的雅典人是如何排着长长的队列,从广场绕到进入卫城路上,走上通往山门的台阶,而山门向外突出的两翼犹如伸开的双臂,以迎接从外面来的崇拜者。山门的右边的城堡上立着一座尼克·埃普台若斯神庙(胜利神庙)。进入卫城这个圣地时,最醒目的是帕提农神庙。而帕提农神庙是卫城最重要的神庙,位于卫城的最高处,是供奉雅典娜神的神庙。

神庙是古希腊最辉煌的建筑。神庙在希腊文中写作naos,爱奥尼亚方言是neos,它的原意是“神居住的地方”。这个词还有一个狭义的用法,意思是“放置神像的神龛或内室”。建筑神庙是希腊宗教发展的重要标志。最初的圣地中的建筑物是露天的祭坛。随着宗教活动的制度化、程式化、简陋的、天然的祭拜场所已不符合宗教活动的需要。建筑水平、工艺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已能铸造大大小小精美的神像,并感到有必要为这些神的化身建造容身之地了。此外,随着城邦制的形成,希腊宗教活动同城邦的社会活动日趋密切,也使得在圣地建造神庙以供祭仪活动的正常进行成为必要……由于神庙建筑和神像铸造凝结着希腊人的艺术才能和智慧。以至于有些西方学者称古典希腊文化为神庙文化,到了公元前5世纪和4世纪,希腊的神庙建筑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热尔曼·巴赞说,希腊寺庙的规模比埃及寺庙小得多,通常包括一堵矩形的光墙,四周有单一的或成双的列柱。神像安置在内殿,内殿通常分为三个部分:内殿前是门厅,内殿后是圣器室或宝库。房间都很暗,只有顶上透光。在前部和后部(正立面),徐徐倾斜的三角形屋顶构成两个三角形断面——山墙,饰有雕刻。古希腊神庙建筑贯穿于每个时期。古希腊信奉多神教,这些神灵据说是住在北部的奥林匹斯山顶上,他们由原先的祖先崇拜转化为守护神崇拜,于是各民族、各城市、甚至各家庭与各人均有其守护神,所以到处建造神庙。最初的希腊神庙是非常简陋的,后来神庙从砖木结构转向石结构,到公元前6世纪逐渐定型为围廊式。最著名的就是帕提农神庙。

帕提农神庙(Parthenon)原意为“处女宫”,始建于公元前447年,前438年基本完成,前431年完成雕刻。主要是由伊克蒂诺斯(Iktinus)设计的,卡利卡蒂斯(Callicrates)也参加了设计,神庙中的雅典娜雕像是由黄金和象牙雕成的,由著名的雕刻家菲迪亚斯创作。它是卫城的主体性建筑,总面积达2100平方米。神庙长69.5米,高20米,由60多根多立克柱式构成柱廊。其柱高10.4米,底径约1.9米,柱身表面刻有20道竖向凹槽。柱上的石梁不加雕饰,梁上的三陇板之间是高浮雕,描述希腊神话中拉庇泰同马人搏斗的故事。还有几个数据足可以说明它是希腊最大的多立克柱式庙宇,8×17柱,台墓面30.89×69.54米,底径1.905米。神庙设前殿、正殿和后殿。它是卫诚惟一的围廊式庙宇,形制最隆重。帕提农神庙命运多舛。公元5世纪时,神庙所供奉的雅典娜雕像被东罗马皇帝搬走后失踪,现仅存台座。神庙在6世纪改做基督教堂,东端加了一个半圆拱,1458年被土耳其占领后改做清真寺,并在西南角建了一座尖塔。最后神庙成了军火库,1678年在土耳其与威尼斯的战争中神庙被炮毁,只剩下30多根石柱和断壁残垣。但今天依然可以看出其恢宏的规模和整饬精严的风格。无数现代建筑大师都奉帕提农神庙为最高建筑典范。

美国学者伊迪丝·汉密尔顿赞美道:帕提农神庙,大柱笔直挺立,磐石朴素坚实,建筑物正面是三角形的屋顶,显明突出,没有任何其他装饰。这种绝对简单的结构,在全世界庄严辉煌的庙宇、教堂、宫殿的建筑群中独树一帜,这是希腊的奇迹。庄严又富有人情——地地道道的希腊式。它没有埃及的建筑中那种超人的力量,也没有印度的建筑中那种超自然的不可思议的形式。帕提农神庙是人性、人情的集中体现:宁静,洒脱,条理井然,坦荡自若。希腊人以他们强劲有力、欢乐明快的格局向大自然挑战。他们在山巅建造庙堂,远眺大海,背靠一线蓝天。他们的心愿是建造比大海、高山和蓝天更伟大更壮丽的建筑物。至于庙宇体积的大小,那是无关紧要的,谁也不过问它的体积。再说,由于年代久远,有的已沦为废墟了,不过这也没有关系。几根白色的大柱毫不动摇地矗立在森尼恩的上空,它们与鸟瞰大海以及雅典四周广阔大地的帕提农神庙一样威严。对于希腊的建筑师来说,人是世界的主人,人的理智能够理解世界的规律,人的内在精神能够领悟世界的美。

帕提农神庙是胜利的丰碑,它体现着人的力量,人的光辉,人的美:

奇迹,奇迹知多少——没有一个比人更美妙!

他跨越风雨中白浪涛天的海洋——奇迹,

他主宰野山与丛林中的禽兽——奇迹,

他掌握了语言,思想敏捷——奇迹,

啊,人的奇迹!

胜利神庙(Althena Nike Temple)又称尼克·埃普台若斯神庙,坐落在卫城山门右翼的城堡上。这个神庙是爱奥尼式的,神庙的设计人是卡里克拉特(Callicrat)。公元前421年开始兴建。台基的面积很小,前后有四棵爱奥尼式柱子。保罗·麦克金德里特说,当朝圣者从山门向上走过一段台阶后,他会看到一座胜利女神的浮雕。像在帕提农一样,这里的人像也都是成几何对称的向一个中心点的移动(这儿是西边),并在那里为雅典娜举行仪式。胜利神庙是以祈祷而不是以庆祝胜利为目的,它是原来围绕山岗而建的许多小神庙的惟一遗物。

圣林起源于埃及,这是一种依附于神庙的树林,即在神庙四周植树造林形成神苑,产生神圣与神秘之感。古希腊人对树木具有敬畏观念,甚至作为宗教礼拜的对象,如古希腊妇女对于植物之神阿多尼斯的崇拜就是如此。圣林所栽树木主要有棕榈树、解木树、悬铃木。在荷马史诗中也描写过谢丽亚的圣林、山林水泽仙女的圣林及卡吕索普的圣林,他们往往作为墙壁围在祭坛的四周,以后才逐渐带有神苑的景观。在著名的阿波罗神庙周围有一个圣林的遗迹,长达60米到100米。在奥林匹亚附近、环抱着宙斯神庙的圣林中,除有许多祭神殿外,还有一些地方并排放置了不少雕像、瓮等,故称之为“铜像与大理石雕像之林”。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办的学校称为“学园”(Akademeia),就因为设在园林中之故。公元前4世纪著名的学者讲学的园地,内设祭坛、雕像、纪念碑,以及亭子、花架、林荫道、坐椅等。因此,后来欧洲的高等学府往往都有优美宁静的环境。

特洛伊木马

古典时代希腊建筑的杰出代表是奥林匹亚的宙斯神殿和雅典的卫城建筑群。奥林匹亚的宙斯神庙无疑是一座丰碑式的大厦。整个建筑及装饰工程,历时14个年头,据说其建筑师是伊利斯的利翁。神庙使用了当地一种古怪的由化石层形成的砾岩,这种砾岩很平凡,是一种以自然风格来衬托建筑造型的美。它既不笨拙,又不浮夸,堪称古希腊建筑的优秀作品。神庙中那高大华丽的宙斯神像,据说是古希腊最伟大的雕刻家菲迪亚斯的大手笔。

奥林匹亚的宙斯神殿建筑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457年,是一个六柱式的多利亚式神庙。它的建筑设计虽然比较简单,但在神殿内部安着出自著名雕刻家菲迪亚斯(公元前490~前430年)之手的宙斯像。神像取坐姿,全身镶满黄金象牙,且高达14米,着实给人以气势雄伟、威严华贵之感,很好地传达了宙斯作为天神和人类两界最高统治者的神韵。

从这座雕像建造完起,它就被称作古代雕塑黄金时代的杰作。对雕像的保护据说是由菲狄亚斯的后代来负责的。倾倒橄榄油的奇怪风俗,按波萨尼亚斯的说法,可能是因为神庙潮湿的环境引起象牙的严重开裂,这样可起到防裂作用。到公元前2世纪中期,情况变得特别糟糕了,于是南部迈锡尼城的雕塑家达摩芬农应聘修理这尊雕像。据说他干得很漂亮,可能就在此时安放了四根圆柱放在座位下面,以便撑住下面的雕像,使其不致因太重而倒塌。

大约与此同时,即在公元前167年前,塞琉西王国国王安条克四世献给宙斯神庙一块“用亚述的编织花样和腓尼基骰子装饰”的羊毛帘幕。他把这块近东的帘幕可能挂在雕像的背后。

雕像一直引起那些崇拜宙斯的人们的敬畏与惊叹。它建成之后过了四百五十多年,罗马帝国皇帝卡利古拉(公元37~41年在位)按照那些劫抢希腊艺术珍品的罗马征服者之习惯,渴望在罗马拥有该雕像。工匠们被派去设计运输此雕像的方案,但雕像“突然发出的大笑声震塌了脚手架,工匠们也被吓得四散而逃”。但到了公元391年,基督教会赢得胜利,牧师们说服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一世禁止异教徒举行朝拜宙斯的仪式并关闭了神庙,就这样奥林匹克运动会被勒令停办,奥林匹亚的这座伟大的圣殿被弃之不用。

这尊有八百多年历史的供朝拜的雕像,最后从神庙被运送到了君士坦丁堡以装饰一所宫殿,菲狄亚斯的工作室也被一座基督教堂所取代。大约在公元425年,神庙因大火而受到严重损害,公元6世纪,阿尔菲奥斯河改变其航道,整个奥林匹亚地区也遭到了山崩、滑坡、地震和洪水的破坏。一千多年中,该遗址被厚厚的泥沙、碎石掩埋了。迁移到君士坦丁堡的雕像虽幸免于这些灾难,但在公元462年,君士坦丁堡广场凶猛的大火烧毁了收藏宙斯神像的宫殿。当奥林匹亚的这所圣殿由于受到冷落而毁于伯罗奔尼撒之时,这尊非凡的雕像,已知的古希腊雕刻中最伟大的作品也在博斯普斯海峡对岸被毁坏了。

此外,这座神庙东西山墙上的雕刻也令人叹为观止。东山墙所反映的是奥林匹亚地区的一个古老传说:庇萨国王奥诺马乌斯有一女儿名叫希波达米亚。神谕说,当希波达米亚结婚时,奥诺马乌斯就会被新郎杀死。于是奥诺马乌斯布告全国,要求前来求婚者与他比赛赛车,他会让挑战者先行出发,他自己在献祭一只羔羊后再追赶。比赛的出发地是庇萨,终点是科林斯。人们以为条件如此有利,当然轻而易举地取胜。可是奥诺马乌斯的车是战神阿瑞斯送的,快捷无比,因此所有来求婚的青年在比赛中都一败涂地。而按照比赛条件,失败者无一例外地被处死。柏洛普斯从特洛伊渡海来到伯罗奔尼撤后,也参加了竞赛。他收买了车夫,让其弄松了奥诺马乌斯的车轴,使其中途摔死。柏洛普斯顺利地娶了希波达米亚。这本是一个十分血腥的故事,充满了紧张激烈的争斗。可是雕刻家闹中取静,选择了战车出发前的时刻,居中者为宙斯,他是本次比赛的见证者,左右两边分别站着国王、王后、柏洛普斯、希波达米亚、赛者和驭者,值得注意的是雕刻家充分利用了三角形墙所提供的有限空间,它的中央由宙斯占据,形象最为高大,然后左右依次对称地排列国王和柏洛普斯、王后和希波达米亚、马车和驭者及代表起点、终点的河神,由于越向两边空间越小,因此马头均向着中央,两边的河神干脆半撑半躺,恰好将脚伸在两个底角里,整个布局可谓天衣无缝。西山墙的雕刻则以动态为主,叙述拉匹斯人与半人半马怪的战争。半人半马怪本来是参加拉匹斯人婚礼的,可他们喝酒之后,竟强抢新娘,拉匹斯人在阿波罗的帮助下,将其彻底击败。对希腊人来说,这个故事象征着文明对野蛮的胜利。在这里,阿波罗自然占据了中心的位置,他右手平举,头也转向右侧,裸露的身躯显得无比俊美,又像一个威严的法官在做出裁决。在他的左右,分别是缚着头的人群,他们也像东山墙一样,随着墙面的高低或立或坐,或蹲或卧,恰好布满整个山墙。

米诺斯迷宫

爱琴海上的罗得岛,西距希腊大陆45000米,北距土耳其大陆19000米,属希腊,面积1400平方千米,人口70000多。

罗得岛被认为是古希腊文明发源地之一。在神话传说中,远古时代,希腊诸神争夺神位的战争结束以后,宙斯成为最高之神及大王。宙斯便给诸神分封了领地,惟独忘了出巡天宫的太阳神阿波罗。直到阿波罗归来,宙斯把隐没于爱琴海深处的一块巨石,封给了阿波罗。巨石欣然升出海面,欢迎太阳神来居住。阿波罗对这块领地很满意,用他的妻子爱神阿芙罗狄蒂之女罗得斯的名字命名为罗得岛。他的三个儿子卡米诺斯、莫诺利索斯,林佐斯也分封在岛上,各自建立自己的城邦国。岛上繁荣富足,文明兴起。这种繁荣招引雅典、斯巴达、马其顿、波斯、罗马等大国相继入侵,城池屡次遭到破坏。到了公元前227年,岛上的所有城市在一次毁灭性的大地震中被毁。

岛上其他三个城邦被地震摧毁后,未再重建城市,只在遗址附近建了若干小村落,因此保存了一些墙基、石柱。只有阿波罗居住的罗得城几度重建扩建,已见不到当年毁城的痕迹,只有是从该市历史博物馆众多出土文物中,可以窥见昔日的繁华。其中最为丰富的是大理石雕像,公元2世纪雕刻中的阿波罗头像,公元1世纪雕刻的爱神阿芙罗狄蒂的裸体全身像都保存在这里。只是那座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的阿波罗铜像却不知去向了。

这座太阳神巨像的铸造过程,大约发生在公元前500年。波斯人入侵罗得岛,全岛居民撤守岛东端海岬上的林佐斯城堡,最终打退敌人的进攻,将敌人驱逐出岛。胜利之后,人们将敌人遗弃的武器收集到一起统统熔化,由雕刻大师哈利塔斯铸成阿波罗铜像,立于港口,雄镇海疆。同时代的罗马哲学家安蒂培特将其列入“世界七大奇迹”。

在2200多年前的那场大地震中,太阳神巨像震坍倒地,有人说铜像无法重新竖起,于公元7世纪被分解熔化制作成其他器械;有人说铜像被盗走,贼船在海上遇风沉没了。后人只能从史书简略的记载中构思它的规模。据说,美国纽约自由女神像就是从太阳神巨像联想而来,那手擎火炬,头戴光冕的姿势略带有太阳神像的影子。

梭伦改革

公元前800年左右,在经历了400年的“黑暗时代”以后,城邦制度终于出现在希腊大地。公元前5世纪是希腊城邦制的黄金时代,实际上主要是就雅典而言的。

凭借提洛同盟的力量,雅典人在把波斯人赶出爱琴海的同时,在希腊大陆上向斯巴达的霸权也发起了挑战。公元前465年,雅典的盟邦塔索斯暴动,斯巴达人秘密答应给予支援。雅典人则借机与斯巴达的宿敌阿哥结为同盟,向斯巴达的霸主地位挑战。双方你来我往,互有胜负,最后在公元前445年签订了《三十年和约》,斯巴达实际承认雅典为希腊一霸,享有对提洛同盟的控制权。至此,雅典对外扩张达到顶峰。

与此同时,雅典的政治制度也发生了重大变革。马拉松之战、萨拉米斯大海战、普拉提亚、米卡列、优里梅敦等一系列重大战役,无不是依靠普通公民的力量才最终赢得的,雅典海上力量的发展,使中、下层公民在国家中地位日益上升。作为海军中的桨手,他们实际成了雅典军队的主力,相应地,他们要求在政治上享有更大的权利。这种状况决定了雅典政治变革的方向。公元前487年,执政官选举办法由投票改为抽签。雅典人认为富有者无法利用其财富、声望取得在抽签竞选中的优先权。公元前462年,厄菲阿尔特实行改革,剥夺了战神山议事会的绝大部分权利,将其分别移交给议事会、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3个机构。

厄菲阿尔特的改革遇到了来自贵族方面的猛烈抵抗,改革家本人的遭遇暗杀则充分昭示了斗争激烈的程度。但是,改革仍然继续向前发展,伯里克利成为新的领导人。他一面继续扩大雅典在希腊世界的影响,发出召开全希腊会议的倡议,加强对盟国的控制;一面在国内推进政治民主改革。到了公元前457年,以前向来被贵族把持的执政官职位终于向第三等级公民开放,使雅典大约半数以上的人有机会、也有可能出任雅典的最高官职。为使贫民能真正平等参政,伯里克利推行公薪制或津贴制,即对参与公务活动者,由国家发放一定的生活补助。这是用经济手段保证政治权利的有效措施。公元前451年,伯里克利鉴于公民权日益成为一种特权,乃提议限制公民权的扩散,规定以后只有父母双方都是雅典人的人才能成为公民。大概也是在这一时期,公民大会对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控制大大加强。公元前462年以后,雅典勒石公布的法令的剧增,大抵也清楚地反映了这种趋势。

其实雅典民主的繁荣是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的。公民经济地位稳定、国家府库充盈是黄金时代雅典经济的基本特征。

雅典公民的经济基础是在公元前6世纪确立起来的。梭伦改革确定了雅典经济基本的发展方向,即农业、手工业、商业全面发展。庇西特拉图时期,通过贷款给小农、鼓励经济作物种植等手段,大体稳定、加强了小农的经济地位。邦主政治垮台后,原帮主政治城的公民们无需向任何人交税。只要他拥有适量的土地而又不懒惰的话,他应该可以养活自己。这是古代世界其他地区、特别是中国的小农们从未享受到过的殊遇。

公元前6世纪以来,雅典工商业一直处在上升发展阶段,尤其是它的陶器生产,一直处在希腊世界的领先地位。公元前6世纪中期,雅典陶器出口超过科林斯而跃居希腊世界第一位,后又进一步排挤其他城邦的产品而享有垄断地位。意大利、高卢、西班牙、北非和西亚地区,凡希腊人足迹所到之处,几乎都有雅典的陶器。

这时期的雅典发展异常迅速,各生产部门都有长足的进展,而且可以代表古代较高的文明水平。有些开创性的事业,则对后世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斯巴达300勇士

特洛伊史话

特洛伊城遗址位于恰纳卡莱南部,北临达达尼尔海峡。这里是荷马的不朽史诗《伊利亚特》中描写的特洛伊战争的战场。特洛伊城遗址坐落在平缓的城堡山脚下。据荷马在《伊利亚特》史诗中的描述,3000年前这里曾发生过一场激烈战争,特洛伊战争的故事要从赫拉、阿芙洛迪特、雅典娜三位美女的竞争开始。赫拉是宙斯之妻,阿芙洛迪特与雅典娜是他们的女儿。凡人国王佩利尤斯与新妻海仙女茜蒂斯举行婚礼,纷争女神埃里斯带了一颗金苹果参加婚宴,说要送给在场“最美的女人”。赫拉、阿芙洛迪特、雅典娜三位女神都认为自己最美,应该得到金苹果,于是埃里斯故意请宙斯裁定他家中哪位女性成员有资格得到。宙斯很聪明,将这个困难的任务交给帕里斯,也就是特洛伊王普劳蒙主子。三位女神提出优厚的交换条件:赫拉答应给帕里斯超乎想像的力量;雅典娜答应让帕里斯在战场上获胜,名留青史;阿芙洛迪特则答应替他掳获人世间第一美女的芳心。帕里斯把金苹果给了阿芙洛迪特。当时世间第一美女是宙斯与丽达之女海伦,但不幸的是海伦已嫁给斯巴达王梅涅劳斯,而海伦的凡人继父丁达路斯因为担心其他追求海伦的人不甘落败而引发激战,便要所有希腊统治者和战士立下誓约,一起保护海伦与梅涅劳斯的婚姻。帕里斯自愿担任特洛伊大使前往斯巴达,当他抵达斯巴达时,阿芙洛迪特便施神力让海伦爱上帕里斯。这对情侣带着梅涅劳斯大部分的财物逃回特洛伊城。不久希腊诸王派遣“千艘船”出征特洛伊,誓言夺回斯巴达王的王妃与财富。由于特洛伊城池牢固,易守难攻,攻战10年未能如愿。最后,英雄奥德赛献上妙计,让迈锡尼士兵全部登上战船,制造撤兵的假象,并故意在城前留下一具巨大的木马。特洛伊人高兴地把木马当作战利品抬进城去。当晚,正当特洛伊人沉湎于美酒和歌舞中,欢庆胜利的时候,藏在木马内的迈锡尼士兵悄悄溜出,打开城门,将早已埋伏在城外的军队放进来。特洛伊城随后遭到疯狂的掠夺和血腥的屠杀,最后被付之一炬,成为废墟……

寻找特洛伊

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长期搜寻着达达尼尔海峡以南的一处历史上称为“特洛阿”的地区,试图找到特洛伊城遗址。大部分的人将焦点集中在希萨尔里克的一座小山丘上,其位置与荷马笔下特洛伊城的地理位置大致相符。最致力于寻找特洛伊城的人,莫过于谢里曼。他在1870年至1890年间,多次在希萨尔里克进行挖掘。1873年6月14日,当谢里曼站在靠近昔里阿摩斯王宫废墟环形墙附近时,目光突然被废物层中一个形状很特别的器物吸引住了,因为那东西后面似乎有夺目光彩在闪烁,谢里曼意识到那肯定是金子。在遣散雇工后,谢里曼就在城墙下面挖啊挖,终于可以把手伸进去了,于是一件又一件金银财宝被取了出来。他回到居所仔细检点,发现共有两顶金皇冠,还有4066个近似心形的金片、16尊神像、24串项链,以及杯、瓶、耳饰、纽扣、针、棱柱等,总计8700件各式金质器件。谢里曼认为这就是普里阿摩斯王宫的宝藏,皇冠就是海伦戴过的。

特洛伊黄金失踪之谜

1880年,谢里曼正式将自己发现的那批宝藏送给了德国,送到了柏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艺术珍宝被统统打包,藏进了地下碉堡,以防不测。但在大战结束的一片混乱中,取胜的苏联军队和美国军队占领了德国,许多珍藏品不是被士兵抢走,就是作为获胜方的战利品而被没收,曾经转移到柏林动物园的特洛伊黄金宝藏也不见踪影了。但沉寂了近半个世纪的特洛伊黄金宝藏悬案在1991年又一次成为热门话题。1991年的春天,普希金博物馆正在处理一些旧文件。莫斯科两个学艺术的学生正好路过那里,便主动帮助处理文件。他们找到了与黄金相关的文件。文件中详细记录了二战时期苏联军队是如何从德国运回宝藏的。这两个学生的发现使苏联人不得不承认他们将这批黄金藏在了某个地下室里,但目前仍旧没有公布详细情况。

真正的特洛伊

谢里曼去世后,考古学家在深达30米的地层中发现了分属九个时期的特洛伊城遗址,时间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400年,找到了公元400年罗马帝国时期的雅典娜神庙以及议事厅、市场和剧场的废墟等等。谢里曼发掘出来的那层废墟,并不是特洛伊古城遗址,而是比特洛伊更古的一座古城遗址。学者们认为,大约在公元前1200年,荷马写的特洛伊城已被毁坏了,而且他们鉴定出它就在上面的第三层里。谢里曼在挖掘地层时正好穿过了它的废墟。

史学界普遍的看法是,历史上确实存在过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伊城,它始建于公元前16世纪左右,位于小亚细亚半岛西端赫勒斯湾海峡东面的希洛克。由于它地处欧洲和亚洲商业交通要道,因而日趋繁荣,在公元前13世纪到公元前12世纪曾盛极一时。当时,希腊各部落中贵族分子越来越多,部落膨胀,就要向外扩张,他们扩张的方向便是东进侵入小亚细亚,而特洛伊正好首当其冲,于是特洛伊战争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奥运会的由来

迈锡尼文明产生于约公元前1600~前1100年。迈锡民文明衰亡后,继之而起的是荷马时代以及古典后期的雅典文明。

迈锡尼文明的建立者阿卡亚人是希腊人的一支,约公元前1600年左右,他们从巴尔干半岛北部向南迁徙,分布于中希腊和南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一带。稍后,一些阿卡亚人也进入了小亚细亚西岸及附近岛屿。希腊人进入巴尔干以后,并未能立刻取代原有的居民。他们在和土著人的长期斗争与交往中,既学习到土著居民的农牧业和建房造屋的技术,还学了不少语言词汇,后世希腊人的不少地名都可能来自这些土著居民。希腊人的语言和土著语言的广泛混合,可能就是迈锡尼希腊语的基础。

希腊人定居下来后,就开始建房筑屋,烧制陶器,从事农牧业活动。但在公元前2000年代前期,其发展一直比较缓慢。从公元前2000年代中叶起,中、南希腊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先后进入繁荣时期。

迈锡尼文明的特点表现在:它的中心地点拥有宏伟的宫殿建筑、坚固的城墙、巨大的墓葬、大量的贵金属器皿、有高度艺术水平的手工业制品以及自东方输入的大量奢侈品。

在迈锡尼文明巅峰时期,阿卡亚人创造出了不少人间的奇迹。他们所建造的宫殿,被后来的希腊人称作“库克洛佩斯宫殿”,因为他们不敢相信,古人能把这些巨大的石块堆砌起来。因此在他们心目中,这只能是传说中的独眼巨人库克洛佩斯的杰作。

据古希腊传说,迈锡尼时代的人们十分好战:底比斯王奥狄浦斯自愿流放后,他的两个儿子为了争夺王位,各自纠集同盟者,在底比斯城下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最后两兄弟得到双双阵亡的下场。而迈锡尼王阿伽门农则为助其弟夺回被拐走的妻子,也兴师动众,纠集希腊各路兵力,跨海远征。据传说宙斯的私生子、勇武无敌的赫拉克勒斯曾奉其表兄迈锡尼国王欧律斯特之命,先后前往伯罗奔尼撒半岛和埃里西岛,完成了斗杀巨狮、夺回三身巨人看守的牛群、取回女神守护的金苹果等12项艰巨的任务。另一位英雄伊阿宁因得到公主美狄亚青睐,竟凭着爱情的力量,一路上避开各种陷阱,克服重重困难,只身远征达克里特岛最西端的腓斯特斯城,战胜了守卫在那里的恶龙,带回了金毛羊,确保了阿卡亚王国的繁荣。

希腊人初到巴尔干时,统治者多采用竖井墓葬式。竖井墓中随葬品十分丰富,且多为工艺水平很高的来自埃及、小亚细亚等地的贵金属制品。公元前2000年代中后期,竖井墓为圆顶墓所代替。与竖井墓相较,圆顶墓规模更大,结构也更为复杂。迈锡尼的所谓“阿伽门农”的石墓,有一条长36米、宽6米的墓道,墓门高5.4米、宽2.7米。墓室为圆形,高14.5米,墓顶由33排大石板组成。因此,圆顶墓被认为是国王的墓,从此出现的迈锡尼国家也就被称为“圆顶墓王朝”。

迈锡尼文明时代修建的城墙是一引入注目的景观,它们当中最著名的可能莫过于迈锡尼城了。城墙的主要部分是硕大无比的石头,据传说迈锡尼城的城墙是由海神波塞冬的子嗣珀修斯在公元前15世纪建造的。整座城墙都是用粗糙的,未经修整的大石块堆砌而成。这些石头中最小的,据说两头骡子都拉不动。城门上方有三角形的巨大石雕,上有两只雄狮抱柱,故称狮子门,这是欧洲大地上最为古老的石雕。迈锡尼的狮子门更是举世闻名。它是在一块巨大的门楣石两边各堆起石块,上部的每一石块都较下面的石块向中心错开一点,从而形成一个三角形状的空间。在三角形底边的正中即门楣的中心竖有一根柱子,柱子两边各有一只狮子。狮子的前爪均搭在柱基上,全身几乎直立,既似昂首向天,又像瞪视着往来行人。前1450年,阿卡亚人的线形文字B(希腊文最早的一种写法)出现于克里特的克诺索斯王宫,是迈锡尼取得胜利的标志。圆顶墓和线形文字B还出现于希腊其他诸多地区,也就是说,所谓迈锡尼文明,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的文明,而是包括迈锡尼、派罗斯等许多早期城市文明的总称。迈锡尼文明时期已大量使用奴隶。他们分属于宫廷、神庙、贵族所有,也有属于金属匠的。他们从事各种农业或手工业劳动,靠领取一定口粮生活。迈锡尼时代的国家组织还带有军事民主制的残余色彩。国王之下有指挥军事的将领、王的仆从、公社的上层分子,有的地方还有长老会和民众会。

公元前15世纪到公元前14世纪是迈锡尼文明发展的顶峰。此时北起中希腊的底比斯、南到伯罗奔尼撒南半岛端,大体都处于迈锡尼文明的影响之下。前一时期盛极一时的克里特则被希腊人占领;爱琴海中的基克拉底斯群岛、小亚细亚西岸大抵也受到迈锡尼文明不同程度的影响;非洲的埃及、地处小亚内陆的赫梯帝国似乎与迈锡尼文明也有或多或少的接触;连当时尚处于蛮荒状态的意大利,好像也感受到迈锡尼文明的存在,进口了一些它的产品。整个东地中海地区,此时都成了迈锡尼希腊人活动的范围。但到了公元前1250年左右,迈锡尼人开始围绕主要的城市筑起巨大的防卫城墙,这是因为他们的世界遭到了外来者的入侵。到公元前1200年左右,这些城市相继被毁弃,仅仅100年的时间,这些辉煌的迈锡尼城市文明就衰落了,从而也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希腊开始走入一段全新的文明历程。

萨拉米海战

希腊古典时期的建筑艺术的高度成就集中体现在雅典卫城的神庙建筑群上。它包括卫城山门、帕特农神庙、尼凯神庙和伊利特昂神庙。上述建筑可以称得上世界上最古老、最壮丽、最完整的大理石建筑群。

雅典卫城的建筑群为古代世界艺术中的杰作,整个布局自然和谐。卫城建筑不采用死板的对称和单调的重复,它与周围的自然界协调一致,几乎完全保留着天然地形的特征。

卫城坐落在雅典城中心一个不大的陡峭山顶上,高于平地70~80米。远古时,卫城只是作为御敌的城堡。到了公元前5世纪,雅典为了纪念希波战争的胜利,适应雅典在希腊的霸主地位,伯里克利开始大事修建卫城,将它建成一个宏伟壮丽的纪念性建筑群。一些大小不等的神庙,依山就势,高低错落,高高地耸立在卫城上。由于山势陡峭,只有西端一个通道可以上下,人们只要一登山,就可以看到左边矗立起一堵8米高由石灰石砌的基墙。墙的北面挂满了希波战争的胜利品,墙头上屹立着胜利女神尼凯的庙宇。尼凯神庙位于山门的西南侧,与帕特农神庙相对,是一座规模较小的爱奥尼亚式神庙。它复杂的外形、优雅的格调,正好与帕特农神庙相衬托而取得某种平衡。神庙台基面积不过5.38米×8.15米,前后各有4根爱奥尼亚式柱子,为了与山门的多利克式柱子相协调,特意加大了柱子和柱径,使柱子比较粗壮。沿着基墙转弯,抬头可见雄踞于陡坡上面的卫城山门。宏伟壮丽的卫城门厅建筑在斜坡上,位于卫城的西端,它又称山门,实际上是卫城的入口。山门的多利克柱式挺拔而庄重。在山门的后半部,沿大道的两侧,各有三对爱奥尼亚式柱子,以致形成两种柱式融合贯通的一种典范。一进山门,迎面便是雅典的守护神雅典娜的镀金铜像。走过铜像,在右前方的高台上,就是卫城的主要建筑物帕特农神庙,金碧辉煌的帕特农神庙是一座八柱式的多利克式建筑,其材料全是大理石。它是卫城的主殿,也是神庙中的皇冠。它坐落在卫城最高处,是雅典卫城重要的主要建筑,整个工程由建筑师伊克提诺斯和卡里克拉特负责设计。神庙建筑是采用希腊神庙中最典型的长方形列柱式,列柱为多利克式。柱子也是多利亚式的。神庙内殿分成正殿和后殿两部分。殿堂中央立有雅典娜神像。它是在伯里克利执政时,由菲狄亚斯、卡里克拉提斯和伊克提诺斯负责,历时约15年才建成的。八柱式门面显得十分宽阔,为了避免门面宽阔而给人以扁平肥大的感觉,建筑师们有意加高了柱子,柱高约10.5米,柱身直径约2米,柱子的高度加上额枋、檐壁和屋顶,使帕特农神庙的高度达到19米,比6层楼还要高,有效地消解了门面宽大给人带来的不协调感,反让其有浑然天成之美。

帕特农神庙的内部结构简洁明快,共有前后两部分。它的前部没有任何杂物,专用于安置由菲狄亚斯制作的黄金雅典娜巨像。像高12米,其脸和手足部位贴有象牙,而盔甲、服装都以金片贴就,其可谓是金碧辉煌。这样一尊巨大的雕像当然不可能长久留存于世上,我们仅从后人的仿制品中可以窥见其一斑:雅典娜左手扶盾,右手前伸,胜利女神端立于其右手之上,身着戎装,头顶战盔。绝不会有阿芙洛狄忒那样迷人的微笑。雅典人当时不惜巨资建筑如此巨大的神像,固然有向雅典娜女神还愿,感谢她使雅典不断繁荣强大之意,但更多的也许是想借她向希腊世界、特别是他们的邻邦宣布,雅典是名副其实的“希腊的学校”。

帕特嫩的后厅乃是女祭司的住所和财库,提洛同盟盟邦所缴纳的贡金后来就储存在这里。库内大厅用四根爱奥尼亚式的柱子支撑,反映了建筑师们力图综合多利克式和爱奥尼亚式的愿望。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檐部。本来多利克式的檐部就是额枋不加装饰,而檐壁由三垅板和间板组成,菲狄亚斯等则在多利亚柱式之上,全部采用爱奥尼亚式檐部,从而使檐壁成为一条环绕全庙共约160米的装饰带。在这条装饰带上,菲狄亚斯和他的匠师们雕刻了雅典人庆祝泛雅典娜节大典的盛况,可谓别出心裁。而在东西两面的山墙上,菲狄亚斯则分别刻上了雅典娜的诞生及雅典娜和波塞冬争当雅典保护神的故事,把雅典城邦和它的保护神之间的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帕特农神庙的北面,有一座规模较小的厄瑞克透斯神庙,用以祭奉雅典传说中的国王厄瑞克透斯。此庙建于伯罗奔尼撒战争暴发之后,全部采用爱奥尼亚柱式。柱子雕刻精美,虽不如帕特农豪华壮观,但其建筑结构因地形变化而复杂得多。在这座大庙里,雅典人不仅供奉着厄瑞克透斯,还供奉了波塞冬和雅典娜,因为据说这里就是他们争当保护神的故事的发生地,波塞冬的圣泉、雅典娜的橄榄树都在这里。

这样一座规模庞大的集合了多利克式、爱奥尼亚式优点的古典建筑群,在其刚刚建成时就得到了世人的高度赞扬。约五百年后,当罗马帝国的希腊人普鲁塔克写作他的《伯里克利传》时,对雅典卫城建筑仍然赞不绝口:

伯里克利的这项杰作尤其惊人,因为它短期完成,却能传之永久。每一件工程都十分完美,立刻成为古迹,但又万古常新,直到今天仍像刚刚建成一样。它像是永世开放的鲜花,看来永远不受时间的触动,仿佛这些作品被注入了永不衰竭的气息和永不衰老的灵魂。

遗憾的是,这样一件古典艺术的瑰宝,却没能完整地保存到今天。

从走过的足迹来看,雅典卫城的命运真是多灾多难的。它先是被东罗马帝国统治,大约公元五世纪,基督教进入雅典,渗透进古希腊文明的经脉。供奉雅典娜女神的帕特农神庙被改为基督教堂,圣母玛丽亚代替雅典娜成为其主人。神庙的内部被改造,基督教徒的彩绘贴满四壁,统治者还命令在西面重新开了一个大门。

15世纪,随着东罗马帝国的灭亡,雅典又沦为土耳其帝国的领地。1456年,帕特农神庙又被迫改为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庙内一切有关基督教的东西全被迫拆除,更换为伊斯兰教的信物。时光荏苒,帕特农神庙几经变迁,却依然坚固屹立着。

1687年,威尼斯人围攻雅典,坚固的帕特农神庙被土耳其人用作火药库。当年9月26日,威尼斯大军一炮命中帕特农神庙,弹药爆炸后,灰飞烟灭,这座古希腊人的杰作就这样被无辜地毁掉。当威尼斯军队的总司令来到残破的神庙前时,看到西山墙上的波赛冬雕像以及牵引雅典娜女神战车的奔马散落在废墟中,便命令部下将其带走。可惜那个部下太过笨拙,一失手雕像跌落,摔得粉碎。

帕特农神庙的毁坏并没有引起土耳其统治者的关注,一年之后,土耳其人卷土重来,他们又在帕特农神庙的废墟上重新建立了一座清真寺。但是,作为雅典城邦财源富足人杰地灵的体现,雅典称霸全希腊的象征,雅典卫城的历史之光却永远不会消亡。

雅典与斯巴达争霸战

在古希腊的氏族国家中,最有实力的是斯巴达和雅典,这两个国家的教育制度也最有代表性。

1.斯巴达的教育制度

斯巴达是一个奴隶制城邦国家,位于伯罗奔尼撒(今名为摩利亚)半岛的东南部的拉哥尼亚平原,它群山环绕,交通不便,海岸线没有合适的港口,不利于和其他城邦国家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但斯巴达的土地肥沃,气候适宜,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种植,这里铁器的使用也较为普遍,有利于发展农业。因此,斯巴达的农业非常发达,成为古希腊最大的农业城邦国家。

在斯巴达,9000户斯巴达奴隶主统治着250000奴隶,此外还有30000左右的皮里阿西人,由于奴隶不堪忍受长期非人的统治,因而经常逃跑或发生起义暴动;由于斯巴达的地理环境易攻难守,它与邻国的关系长期不和,经常面临他国军事侵略的威胁。在这样严酷的现实面前,斯巴达的奴隶主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不得不对内残酷地镇压奴隶的起义暴动,对外抵御他国的军事侵略。

在斯巴达,几乎所有重大的事务都是由国家操办和直接管理的,教育当然也不例外。为了维护斯巴达人的国家权利和社会政治制度,统治阶级对教育非常重视,“国家追求的直接目标在把斯巴达人培养成战土,培养成坚强的、受过锻炼的、未来的奴隶主。斯巴达的一切教育也都服从于这个任务”。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所有的斯巴达人从小就要接受军事教育训练,为保卫国家的安全服务。

在斯巴达,生下来身体发育正常、无疾病或缺陷的婴儿才能被允许存活下来,由孩子的母亲或保姆负责照顾到年满7岁为止。男孩子要被送到国家的教育机关,常年在那里接受军事体育训练,直到18岁为止。

为了适应未来残酷战争的需要,儿童和少年要把白天绝大部分的时间用于从事军事体育训练,练习角力、作战游戏和球赛;他们在夜间要经常参加捕杀奴隶的实习活动,以训练他们的胆量和实际能力;为了使未来的战士养成超人的忍耐力,教育者让儿童在接受教育训练的过程中经常面临各种艰难遭遇,忍受饥渴、寒冷和痛楚的折磨。

斯巴达的统治者重视对未来战士的军事体育训练,也重视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但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则严重忽视,读、写、算都没有列入学校的必修科目,许多学生在学校学习到18岁,但仍然目不识丁。学生在学校里也要学习音乐和舞蹈,但他们学习这些东西的目的是为了鼓舞勇气和培养严明的纪律。

学生到18岁时进入国家设立的“埃弗比”机构,在军队指挥官的指导下经常参加军事演习和偷袭奴隶的活动,到20岁以后就成为国家军队正式的战士。

斯巴达的女子和男子一样,也要在国家的监督下接受严格的军事体育训练,只是可以住在家里。斯巴达的统治者让女子接受强制的军事体育训练,目的有两个:“第一是为了生育健壮的儿童,第二是可以在战争发生、男子出征的时候,把看守城市的任务交给留在城中的女子。”

从以上简要的介绍可以看出,斯巴达的教育具有下列特点:

(1)鲜明的阶级性。强调受教育是斯巴达人的特权,而奴隶则无权利接受教育。

(2)国家对教育高度重视,并建立公共的教育机构对所有的斯巴达儿童和少年(包括女子)进行严格的教育。

(3)重视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军事体育训练,并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4)忽视对年轻一代的智育,造成他们身心的片面发展。

(5)斯巴达由于重视对年轻一代的教育,把爱国主义教育和军事体育训练放在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因而为保卫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勇敢无畏的战士。但斯巴达的统治者对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根本不重视对青少年文化知识的教育,结果培养的人素质不高,“斯巴达人性格中保守、狭隘、孤傲的性格,甚至达到无知的程度”。

2.雅典的教育制度

雅典是古希腊的一个实力强大的奴隶主城邦国家,位于阿提卡半岛上,三面临海,一面环山,她的土地不适宜耕种农作物,但有利于种植橄榄、葡萄,她还拥有优良的天然海港,有利于发展贸易往来。雅典人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大力发展手工业和采矿业,全力加强和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他们与其他竞争者相比是成功的,因此,他们获得了爱琴海的贸易市场,给他们的统治者带来了财富和势力”。

雅典工商业的迅猛发展给国家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促进了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发展和繁荣,也加速了奴隶主阶级内部的分化,经济势力不断壮大的工商业奴隶主贵族与传统农业奴隶主贵族的矛盾非常激烈,他们都力图争取自由民的支持,这对雅典的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和斯巴达一样,雅典统治者同样也高度重视对年轻一代的教育,“把教育儿童当做国家和每个做父亲的职责,但它并不干预整个教育的细节,也不对教育进行绝对地控制。”在雅典,既有国家设立的学校,也有私人创办的学校。

为了使未来的雅典人更好地适应发展工商业,参与国家的政治、文化生活,保卫国家的需要,雅典的统治者强调教育不仅要培养个人在参与保卫国家、处理个人休闲活动时所需要的忠诚、勇敢、强壮等品质,还要使他们具有多种才能,能言善辩,善于交际,能够理智、公正、聪慧地处理经商和各种公共事务。

在雅典,儿童出生后也要进行严格的体检,只有身体健康的儿童才能被允许存活下来。出生后到7岁前,儿童在家主要由父母养育。7岁后,女孩子继续留在家中由母亲负责其教育,学习纺织、缝纫和生活起居、饮食等方面的知识技能。7岁后,男孩子则被送到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

在雅典,“初等教育的任务是为儿童打好将来参加公民活动和为国服务的基础。”男孩子7岁以后,同时在私立的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学习5-6年,前者让儿童学习阅读、书写、计算的知识技能,后者则让他们掌握音乐、唱歌和朗诵等方面的技能技巧。13岁以后,雅典的儿童一方面继续在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同时又要在体操学校接受严格的体育训练,帮助他们具有强健的身体,形成良好的个性。

15-16岁以后,大多数人开始在社会上就业,少数有钱有势的贵族子弟则进入国家体育馆接受2年左右全面的体育、智育和美育。

在雅典,18-20岁的青年,属于公民预备阶段,他们可以到国家举办的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系统的军事教育。到20岁,经过一定的仪式,他们被正式授予雅典公民的称号。

从以上简要的介绍可以看出,雅典的教育具有下列的特点:

(1)鲜明的阶级性。在雅典,受教育是贵族和平民子弟的特权,奴隶根本没有资格接受教育。

(2)注重文化知识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强调教育要培养在体力、智力、美感和品德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的雅典人。

(3)雅典的学校有国立和私立两种。

(4)雅典对女子教育严重忽视。

由于雅典的统治者高度重视教育,重视文化知识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关心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因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具有多方面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有力地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的发展,推动了该国的民主化进程。雅典的教育是世界教育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的教育(特别是古罗马的教育和文艺复兴时期西欧的教育)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

亚历山大大帝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基督教也相应地一分为二。西方教会称罗马教会,东方教会称希腊正教,也称东方正教。东罗马帝国以巴尔干半岛为中心,属地包括东欧、西亚和北非东部,君士坦丁堡是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因君士坦丁堡是古希腊的移民城市拜占廷的旧址,故东罗马帝国又称为拜占廷帝国。

拜占廷文化和教育在中世纪前期的欧洲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发展水平远远超过西欧,对基辅罗斯、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各族都有巨大的影响。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虽然宗教上都信仰同一个上帝,都以《新旧约全书》作为信仰的依据,但是由于它们各自文化背景不同,社会经济状况不同,形成的政权形式不同,所以它们的神学思想存在很大区别,在文化教育上也有很大的差别。要了解拜占廷教育的特征,一定要先研究这些相关领域的内容。

拜占廷的社会和文化特点

拜占廷帝国具有多样性的经济形式。农业的主要生产者是自由隶农。他们拥有自己的家宅和生产工具,其子女在父母去世后可继续耕种父母的份地,虽然隶农要向土地占有者缴纳一定数量的实物地租,并要负担十分繁重的劳役,但这与奴隶制生产关系相比,还是有很大的进步。同时帝国各地还存在着相当数量的自由农民,经营着小块土地,这几种类型的农民正是帝国统治和社会赖以稳定的重要基础。由于农民对于自己财产和土地的观念不同于奴隶对于奴隶主的土地和财产的观念,所以游牧的蛮族无法深入拜占廷地区而能够深入罗马帝国的西部,这也正是东罗马帝国虽也经历了奴隶起义,外族外侵的打击,却没有灭亡,能够支撑下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拜占廷帝国保留有古代的城市。这是因为日尔曼人没能把战火蔓延到拜占廷帝国境内,帝国内原有的大小城市受战乱的破坏不大,城市中的手工业和商业仍然保持繁荣,首都君士坦丁堡不仅是帝国政治生活中心,也是工商业和文化中心。它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被称为“沟通东西方的一道金桥”。城市中的世俗生活气氛及城市经济的特点能够既有利于古典文化传统的保持,又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与西欧在西罗马帝国废墟上建立的封建庄园有着天壤之别。

拜占廷始终保持有一个既有教权又是统一的世俗政权。政府从工商业中得到大量税收,足以召募雇佣兵维持官僚体制,用以巩固政权。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后虽努力设法左右王权,但在拜占廷,教会权力始终没有能够超越王权。拜占廷帝国的皇帝对教会拥有无上的权威,皇帝可以颁布神学理论,可以给教会规定法规,教会按照皇帝的命令召开主教会议,并由皇帝任命教会的高级神职人员。当然,拜占廷的基督教会仍然是帝国的精神支柱,皇帝把教会看作是巩固王权统治的有力工具。在经济上给教会各种权益,还支持东派教会与罗马教会对抗,并以法律形式给修道院和修道士极高的特权地位。但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正像他们所说的:不仅是为了崇敬上帝,也是为了巩固国家。当教会财产过多、势力过大时,以皇帝为代表的世俗统治阶级就通过种种形式如破坏圣像运动等活动来打击教会过于膨胀的势力,同时加强贵族的政治和经济实力。因此,拜占廷教会始终依附于世俗王权,未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上占据垄断地位。这正是拜占廷文化教育能高于西欧中世纪文化教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拜占廷保留了希腊时代的文化。拜占廷地区,是罗马帝国依靠武力所吞并的希腊语地区,例如君士坦丁堡就是希腊移民所建立的城市,这一地区曾创造出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无论在文学、艺术、哲学的领域中,还是在数学、物理和建筑等方面都产生了一系列充满想象力和务实精神的辉煌成果。罗马帝国的统治者在这些希腊语地区,深深地被高度发达的希腊文化所折服。虽然这些地区在成为罗马帝国属地时吸收了罗马文化的一些内容,但仍通用希腊语,而且保留了希腊人对人性的看法。这里不十分强调人性的“原罪”,东正教教会对世俗事务干预程度比西罗马教会小得多。拜占廷教会中继续保持着用希腊哲学思想钻研神学理论的传统,这便使得拜占廷帝国能在一定程度上保存和传播了希腊文化。可以说在东正教教会中,其上帝的形象是按希腊文化的观点勾画在信徒面前的。拜占廷社会和文化上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当西欧宗教教育主宰一切时,世俗性文化教育能在拜占廷得到保存与发展。

拜占廷的世俗教育

在东西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之前,东部的教育就较为发达。帝国迁都君士坦丁堡后,采取尊师重教的政策,国家把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政务,皇帝君士坦丁鼓励学者到君士坦丁堡讲学,并授给教师一些特权。东部私人讲学风气也较盛行,这里的学者大都继承了希腊罗马古典教育的传统,用希腊语教学,讲授修辞学、哲学等科目。既使是基督教的教育家们,也多采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等人的观点来阐述基督教的内容。例如他们认为教育应重视对儿童道德品质的培养,而最好的方法是利用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儿童。他们不赞成体罚,主张用鼓励和奖赏来教育儿童,用严肃的目光来表示谴责等。

罗马帝国解体后,拜占廷帝国的教育仍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在西欧高等教育几乎绝迹之时,拜占廷的城市中,高等学校还继续存在。从古代直接承继下来的雅典学院、亚历山大里亚的医学校和哲学学校、贝鲁特的法律学校以及其他城市中著名的修辞学校,都是当时古典文化教育的中心,对拜占廷初期文化教育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到公元4世纪,由于基督教势力逐渐加强,出现排斥古希腊文化的势头,公元4世纪末在北非焚烧了亚历山大里亚的图书馆。公元415年,主教西里尔远唆使教庭杀害了著名的女数学家希伯蒂亚。公元529年,拜占廷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封闭雅典学院,放逐了学院所有的教师和学者。雅典学院关闭后,君士坦丁堡便成为全国教育的中心,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君土坦丁堡大学。这所大学成立于公元425年,由帝国政府直接设置,任务是为帝国培养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官员。学校邀请著名学者讲学,由国家支付薪俸,而且免除教师的课税负担。公元5世纪时,曾有30多位教授在这所大学里任教,主持希腊语、拉丁语、演说术、智者派学说、法学和哲学等讲座。学生修业五年,七艺为教学的基础科目。公元7世纪时,君士坦丁堡大学的教学活动曾一度中断。公元9世纪中期,研究古典文化知识的活动又活跃起来,世俗教育重新加强。公元863年,重建君士坦丁堡大学,任命著名的哲学家利奥(Leo)担任校长。学校开设哲学、几何学、天文学和语言学讲座。利奥亲自主持哲学讲座,并开设数学、音乐、语法、法律、医药等科目,利奥还时常邀请著名学者来校讲学,学校一时声誉大起,慕名来此求学者不仅有拜占廷的各地青年,还有阿拉伯地区和西欧各国的青年。

10世纪至12世纪,随着拜占廷帝国的国力昌盛和海外贸易的繁荣,君士坦丁堡成了基督教世界最大的城市和文化中心,古代文化的发掘和研究之风达到了高潮。学者们将考据、校勘和传抄的古代手稿,加以整理,编纂成书。大量古代著作,于十一、十二、十三世纪由威尼斯的商船载往意大利和地中海沿岸地区,对以后的文艺复兴运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拜占廷帝国,法学教育一直受到重视。帝国初期,不但在君士坦丁堡高级学校讲授法学,而且在一些地方设有法律学校。以后,法学教育的兴盛是和查士丁尼皇帝的立法活动相联系的。公元528年,他任命了一个由法律专家组成的十人委员会,经过多年努力,十人委员会编纂了《查士丁尼法典》(共10卷)、《法理元要》《法学总纲》和《法令新编》,统称为《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把推广法律知识看作是巩固自己统治的一个手段,因而重视法学教育。在首都和贝鲁特,由国家举办法律学校,两校的学习期限均为5年,公元9世纪末,国家举办的法学教育一度衰落,但是到11世纪又得到振兴。

在拜占廷世俗教育体系中,私人讲学占有重要位置,在各城市,特别是希腊古城市,私人讲学之风特别流行。拜占廷的初级学校,一直保留着希腊时代的传统,即多为私人设立的学校。在这些私立初级学校中,招收6岁~8岁的儿童,讲授正字法、文法初步知识和算术,以及荷马史诗和圣诗集等初级读物,还有不少学者,开设专门学科的讲座,讲授较为高深的学问。如哲学、语法学、修辞学、天文学、历史学和法律学等科。著名学者利奥,在担任君士坦丁堡大学校长之前,就曾从事私人讲学。再如,著名哲学家米海尔·普塞鲁(公元1018~公元1078年)也曾招收门徒,讲授哲学。

在拜占廷,私人开设的学校,注重传授古典科学文化知识,在教学内容上与基督教会学校对峙,成为传递古典文化的重要桥梁,为繁荣世俗科学文化和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拜占廷的教会教育

拜占廷教会重视办教育。修道院学校最早就产生于拜占廷,以后才传到西欧。但东罗马教会与西罗马教会在修道的理论和制度上有所不同。拜占廷教会修道制度注重祈祷、读经和生产劳动,提供善行,不像西欧教会那样实行极端的苦行主义。拜占廷教会也不像西欧教会那样鄙视古典文化,他的教育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继续保持用希腊哲学的观点和论证方法来钻研神学理论,探讨神学问题。

修道院学校中,每个修士各居一室进行课经和学习,学习内容完全是宗教性的。修道院学校不仅训练修士,还重视组织抄书的工作。修道院建立图书馆,专门收藏经书和誊写书稿,不少修道院学校的藏书都十分丰富。

主教学校在拜占廷教会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主教学校的主要学科是神学,但并不排斥一些世俗学科,尤其注重传授一些古典文学知识和古代哲学知识。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学校是拜占廷最高级的教会学校,到这儿担任教职的人,都要经过严格的专门考试。当时拜占廷教会的神学权威云集于此,使这所学校不仅成为教会学校的最高学府,而且是最高的神学思想中心。它有权解释教会的政策和教义。学生在这里研究基督教经典,也学习古代哲学家著作。七艺和一些科学知识也列入学习内容。为了培养能言善辩传教布道的教会人员,学校也重视传授讲演术。

拜占廷的教会学校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保存和传播了希腊文化。但是,教会保存传播希腊古典文化,是利用希腊文化作为传播基督教教义和巩固基督教教会的工具,一旦希腊文化与基督教神学理论相背,两者之间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教会便会采取一切手段对古典文化进行摧毁。前面提到教会焚烧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和封闭雅典学院便是明证。

在中世纪前期,当西欧的文化教育几乎完全为教会垄断、古希腊罗马的典籍早已失传、阿拉伯文化还没有兴起时,拜占廷帝国保存与发展了古希腊罗马文明。拜占廷的文化教育对东、西欧和阿拉伯文化教育的发展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伯里克利与希腊的“黄金时代”

西方文明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戏剧时代,当属古希腊戏剧时代。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居住在爱琴海岸、希腊半岛上的人们,在战胜了海上强国波斯之后,赢来了政治、经济的繁荣期。我们知道,古希腊包含着许多大小不一的城邦,以雅典为中心,形成了民主政治局面,因为当时的统治者是伯里克利,故有人也把这段历史时期叫做伯里克利的“黄金时代”。航海和贸易以及已经发展起来的奴隶制,不仅为希腊人创造着财富,也使得一部分人不必疲于奔命地终日劳作,而有了闲暇和娱乐时间,这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和条件。

像世界上其他原始民族一样,古希腊人是泛神论者,他们相信每一种自然现象,都是神的旨意,神的世界也同人的世界一样,有着为数不少的成员,并且各有各的脾气,他们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上,俯瞰着人类的行止,也时常参与人世纠纷。古希腊人创造了神的谱系,如掌管雷电的神叫宙斯,他是神中之王,在他的管辖下,还有光明之神阿波罗,智慧之神雅典娜,海神波塞冬、战神阿瑞斯、农神得墨忒耳、爱神阿佛罗狄忒、酒神狄奥尼索斯等等。在希腊人的神话中,神是万能的,永存的,但却并非完美的,他们也具有人性中的种种弱点。如在伟大的荷马史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忒萨利亚的国王帕琉斯和女神忒提斯结婚时、遍邀所有的女神参加婚礼,却惟独没有邀请阿瑞斯,而此人是极善报复的,因此,她偷偷溜进来,放下一个刻有“给最美者”的金苹果。神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爱神阿佛罗狄忒,都认为自己最美,应该得到金苹果,她们为此争论不休,一直吵到天神宙斯那里,宙斯不愿落下偏袒的麻烦,就出主意让特洛亚王子帕里斯裁决。三位女神都向帕里斯承诺,给他优厚的报酬,他最后把金苹果给了阿佛罗狄忒,用诱拐的方式,得到了世上最美的女人——斯巴达王的妻子海伦。这件事激怒了所有希腊人,他们与特洛亚人之间,爆发了连绵不断的战争。

为了供奉神灵,希腊人开始建筑神坛,后来又修建庙宇。祀仪式经过发展演变,慢慢形成了戏剧。当一个人假扮作祭司,在专门的厅堂或场地,模拟祭祀活动的程序时,就带有了表演的性质。

人们公认,戏剧的起源与酒神颂密切相关。传说中,酒神狄俄尼索斯是天神宙斯和人间公主塞墨拉所生,宙斯对塞墨拉非常宠爰,以致立下神誓:要满足塞墨拉的任何愿望。天后嫉妒塞墨拉,怂恿她看看宙斯作为天神和雷神的真实面目;好奇心重的塞墨拉向宙斯提出要求,宙斯知道这样做的代价,是会烧化凡人塞墨拉的,但是,他不能违背誓言,只好显出真容,这时雷光电火骤起,宙斯只来得及将塞墨拉腹中的胎儿取出,放在自己的腿下,塞墨拉就被焚为灰烬。宙斯把这个叫狄俄尼索斯的孩子,交给山林水泽之神养大,成人后,他被人惨杀并被肢解,后来又复活了。传说,是他发明了以葡萄酿酒的方法。因此,人们总要纪念他。

葡萄在古希腊的广泛种植,为制酒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因此,饮酒的风习和纵酒狂欢的情景,在古希腊非常普遍。酒神祭祀,流行于各个城邦,酒神节成为人们以神的名义自娱的最好形式。

每当葡萄收获,压榨葡萄汁、新酒开坛、通商贸易的季节,人们便举行与酒神有关的祭祀活动,一年之中竟达4次之多。其中以每年3、4月举行的城市酒神节最为隆重。以雅典为中心的10个城邦,各派5名男子,组成50人的合唱队,围绕酒神祭坛,合唱赞美歌。起初,人们颂赞的对象,只限于狄俄尼索斯,进而扩大为半神半人或某些英雄人物,后来又扩大为希腊人祖先的传奇故事。从古希腊的历史文物来看,最初的戏剧里有50人的歌队,他们身穿羊皮,头带羊角,扮成酒神的随从,半羊半人的萨提洛斯,这样的表演被放在中央,观众成扇状分布在他们周遭。歌队的表演,只是歌舞,还不是戏剧,直到有一个人以歌队长的身份,从歌队里分离出来,担当起演员之职,才产生了戏剧。有史记载的第一个演员是泰斯庇斯,因此“泰斯庇斯的长袍”,成为戏剧服装的代名词;“泰斯庇斯艺术”也成为表演艺术的代名词。在后来的演出中,埃斯库罗斯加进了第二个演员,索福克勒斯加进了第三个演员,于是,古希腊人开始利用对话的形式,反映英雄们的好坏故事,他们之间的战争、婚姻,私情、命运等。演员们带着面具,扮演剧中人物,靠姿势和声音来表达感情。

按照希腊文的意思,悲剧的原意是“山羊之歌”,喜剧的原意是“狂欢游行之歌”,亚里斯多德在《诗学》里认为,悲剧起源于酒神赞美歌的序曲,喜剧起源于下等表演的序曲。悲剧一般用韵文写成,因此悲剧家亦称悲剧诗人;而喜剧则用日常语言写成,故喜剧家无法获得“诗人”这项桂冠。

在城市酒神节上,经常举行悲剧和喜剧的竞赛。据说,剧作家先要将自己的参赛作品,朗诵给一个负责遴选剧本的机构听,被认为合格后才可以上演,剧作家可以向官方要一个歌队。演出的大部分费用由被选为司理的有钱人支付,政府负责修建剧场并实施奖励。在戏剧竞赛中夺魁,在古希腊人看来是十分荣耀的事,也是一些人出人头地的好机会。据说,为了鼓励人们看戏,伯利克里曾向市民发放“观剧津贴”,使他们不仅获得娱悦,而且不必有经济上的损失。

古希腊的人们,以他们超绝的聪明和智慧,为后世留下了伟大的戏剧艺术,它所具有的永恒魅力以及所达到的艺术高峰,令后来者只能望其项背。马克思称,古希腊的神话和戏剧,“仍然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而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模本”。

埃斯库罗斯与《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埃斯库罗斯(约公元前525—公元前456)是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中资格最老的一个,被称为“悲剧之父”。他出身于贵族家庭,参加过马拉松战役。在他出生时,悲剧竞赛已开始了10年,他第一次参赛就失败了,直到公元前484年才获得成功。他大约写过八九十部剧作(有人说70几部),流传下来的有7部。据说城市酒神节最初是连续三天演出悲剧,然后演喜剧,到后来才变为白天演悲剧,下午或晚上演喜剧。因此,悲剧家们常常要写出主题相联或相关的三部剧,并作一组,《俄瑞斯忒亚》是埃斯库罗斯创作的现存的惟一的一部三联剧。他还创作过四联剧,即将三个悲剧和一个喜剧并作一组,在内容上,彼此呼应又各自独立。

埃斯库罗斯的作品气势宏伟、庄严豪迈,以极其优美的诗句写成。他在悲剧中引进了第二个演员,使得对话增多,戏剧性增强,情节也变得丰富起来。他还消减了合唱队,使歌舞的成分与戏剧的成分,逐渐彼消我长。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是埃斯库罗斯的重要悲剧之一。它写创了人类的神一普罗米修斯,为了改变人类的苦境,从天庭盗来天火送到人间。凶暴的天神宙斯发现后,对他实行了残酷的惩罚:他被带到天昏地暗、荒无人烟的高加索山,被重重铁链缠绕,被金刚石的楔子穿透胸膛,钉在了悬崖之上,曰复一曰地经受日晒雨淋和恶鹰啄心的折磨。但是,普罗米修斯却毫不后悔。

仙女们飞来了,他向她们倾诉宙斯的恶行,引起她们对宙斯的不满。女孩伊俄来到山前,向普罗米修斯诉说,宙斯逼她成婚不成,竟将其变作白色母牛,使她到处流浪。普罗米修斯向她转达天意:宙斯终将被推翻,而推翻他的就是他与伊俄所生之子。伊俄为了救出普罗米修斯、推翻宙斯,在尼罗河边,蜕去牛皮,变成了美丽的少女,嫁与宙斯为妻。恶神飞来了,劝说普罗米修斯向宙斯低头,遭到严厉斥责。寻找金苹果的赫剌克勒斯来到山前,看到普罗米修斯的痛苦处境,他搭弓射箭,把恶鹰杀死,又解下锁链,拔下钉子,普罗米修斯终于获得了自由。

剧中的宙斯,显然是一个无情无义的暴君,而作为高尚的圣者,普罗米修斯关怀人类,富于自我牺牲精神,他意志坚定、不畏强权,是崇高、悲壮、完美的悲剧形象。

在这出悲剧中,埃斯库罗斯以神的羁难,表现了伟大的创造者所遭受的大不幸,他注定由于冒险(富有创造性的行动)而违反天条(某种既定的僵死的教条),由于有利多数(这个世界上的芸芸众生)而冒犯少数(持有威权并胡乱运用者),由于追求真理(人类最为需要的东西)而将自己送上祭坛(遭受毁灭性打击)。但是,埃斯库罗斯在他关于普罗米修斯的英雄悲剧中,张扬着正义必胜的光辉旗帜,剧中已经预示,无道的暴君终将被推翻,而为了众生受难的圣者,他的苦难将获得崇高的意义,他的生命将获得大自由。

索福克勒斯与《俄狄浦斯王》

继埃斯库罗斯之后,古希腊的又一位伟大的悲剧家产生了,他就是索福克勒斯。索福克勒斯(公元前496—公元前406)出生于雅典西北郊的科罗诺斯乡,他的父亲从事兵器制造业,家境殷实。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在音乐和体育方面都有所擅长。童年时就以能歌善舞和相貌俊美著称。大约在他16岁的时候,古希腊人战胜了波斯人,结束了连绵不绝的希波战争。在庆祝会上,人们推举这位年轻人作为领队,赤裸身体,怀抱竖琴,高歌凯旋。索福克勒斯热心民主政治,是伯里克利的好友,伯里克利统治下雅典历史上的全盛期,也正是索福克勒斯创作的多产期。他一生大约创作了90个剧本,保留下来的有7部,如《埃阿斯》《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厄勒克特拉》《特剌喀斯少女》。他的戏剧题材广泛,情节曲折,形象生动、细腻,结构完整、严密。在戏剧竞赛中,他获奖18次,都是头奖或二等奖,从未得过三等奖,足见他的创作才华不同凡响。在他的晚年,雅典的民主政治走向危机,伯罗奔尼萨战争结束前,雅典人与斯巴达人之间战事正酣,就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索福克勒斯以90岁高龄,在创作了最后一部悲剧《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之后,不幸仙逝。由于战争中交通受阻,他的遗体无法归葬故乡,为此,斯巴达将军下达特别停战令,让雅典人有暇安葬这位伟大的悲剧诗人。在他的坟头上,立着一个人头鸟雕像,象征着这位诗人浩歌永存,万古流芳。

《俄狄浦斯王》(演出于公元前431年)是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品之一。它取材于人类由杂婚制向父权制社会过渡时期的古老传说。戏剧一开始,就写忒拜城里发生了大瘟疫,城邦正在血红的波浪里颠簸。俄狄浦斯王心情沉重,他对祭司说:“你们每个人只为自己悲哀,不为旁人,我的悲痛却同时是为墟邦,为自己,也为你们。”他决心要遵照神示,处罚给城邦带来灾祸的不洁之人。

俄狄浦斯是城邦继任之王,他的前任老王拉伊俄斯在一次出行中,由于与人争路而被杀身亡。俄狄浦斯原是外邦人,因有人预言他将弑父娶母,他为此害怕,不得不离开家园。在流浪途中他曾杀死一位老者,在忒拜,因为他才智过人,猜中了人面狮身妖怪的谜语,使得妖怪自杀,结束了忒拜人的苦难,人们拥立他坐上王位,并娶了老王的妻子。灾难使得俄狄浦斯忧心如焚,他将严厉的诅咒施加给不洁之人,并要把这个杀害老王的凶手追查出来。

盲先知知道其中的秘密,俄狄浦斯再三追问,他却不肯讲出谜底,这激怒了俄狄浦斯,他出口不逊,认为盲先知就是参与了谋害老王罪行的人。先知在愤怒中宣布:俄狄浦斯是这地方不洁的罪人。俄狄浦斯认为是王后的弟弟克瑞翁为夺取王位,才串通盲先知对他进行诬蔑,这愈加使他要把事情真相查个水落石出。

王后的弟弟克瑞翁与俄狄浦斯发生了争吵,他说自己并不想当国王,而只想给国王做事。俄狄浦斯却一口咬定,是克瑞翁授意盲先知诬他为杀害老王的人,为此,他要把克瑞翁驱逐出境甚至杀死。王后赶来劝解,她说,老王曾得到神示,说他儿子将会弑父娶母,这个孩子后来被扔进荒山,而老王死在强盗之手,而非儿子之手,可见神已经收回了预言。她讲出了老王遇害的地点,与俄狄浦斯杀死那位老者的地方十分相似。

在惊恐中,俄狄浦斯找来了知情者:一个报信人和一个牧羊人,他们不愿讲出所知实情。在俄狄浦斯的拷问下,牧羊人说,他并没有将老王的儿子扔进荒山,而是交给了报信人:他也是老王被杀事件的惟一的见证人,因此,俄狄浦斯即位后,他才逃进山林,做起了牧羊人。报信人说,他不忍伤害这个孩子,于是将俄狄浦斯交给外邦人收养。而现在他的养父已经死去。

真相已经大白,俄狄浦斯知道自己没能逃脱神强加给他的命运,他到底还是犯下了弑父娶母的弥天大罪。此时,他的妻子(亦即他的母亲)对乱伦之罪感到万分羞愧,她以悬梁自尽的方式,结束了人生之悲。而俄狄浦斯觉得,死固然容易,但却不足以洗刷自己的罪孽和耻辱,于是,他刺瞎双目,自我惩罚,走上自我放逐的不归路。

俄狄浦斯的悲剧,反映着人的责任和命运之间的矛盾,命运的阴影像漫天的云翳,使人的自由精神和创造活力不可能无限制的拓展,人似乎只能在命运的定数内辗转腾挪,并且由于人的不断求索必将招致自身之祸。但是,俄狄浦斯的精神,就在于他以自身的悲剧,向人们显示着命运不公的事实;以反抗命运的人生之旅,升华着自由的生命意志;以敢于承担一切后果的勇气,毫不苟且地质询自己的人生;以独自咀嚼苦难的方式,表示对人类道义和绝对真理的崇敬。

这部戏剧具有丰富的内涵,包藏着深刻的哲理,至今仍在世界各地不断上演,足见其永恒的艺术魅力。

《荷马史诗》

爱琴文明时代,希腊人已会使用一种线形文字。但是,线形文字仍是十分原始的书面语言,符号众多,书写复杂,非经长期学习难以掌握,可能只有宫廷中少数专业的书吏才会使用。随着供养这批书吏的君主和宫廷的崩溃,书吏们也失去了用武之地,久而久之,线形文字像古代许多语言一样,因无人使用而逐渐被遗忘了。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希腊人又退回到无文字的原始状态。加上这一时期希腊大陆政治、经济等其他方面的落后,学者们形象地把它称为“黑暗时代”。

可是在书面的文字消失之后,人们的口头创作和记忆力却发展起来。人们围绕着特洛伊战争和希腊英雄奥德修斯的返家,创作了大量的短篇故事。一位传说中的盲诗人荷马将这些故事组合成《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史诗。

相传荷马是古希腊最早和最伟大的一位诗人。关于荷马的生平,历来众说纷芸,目前尚无定论。荷马是一个善于将不同诗歌汇集起来并围绕一个独特的主题组成新作品的双目失明的盲乐师。古代的盲乐诗大都有着惊人的记忆力,他们可以一边弹琴,一边讲颂极长的诗篇。他的足迹遍及小亚细亚和希腊半岛,广游于王公贵族门下,歌咏吟颂民间流传的与特洛伊战争有关的故事。

荷马史诗的主题是希腊人远征小亚特洛伊的战争,以及毁灭该城之后还乡历险的故事。

《伊利亚特》以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和勇将阿喀琉斯的争吵为中心,集中描述了战争第10年中一个阶段(51天)所发生的事件。《伊利亚特》共24卷,15693行,史诗可以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1~9卷,描写了阿喀琉斯由于受到阿伽门农的凌辱,女奴被其强占而勃然大怒,当众宣誓退出战争,希腊联军连连失利,阿伽门农不得不派代表恳求阿喀琉斯参战,但他不为所动。第二部分为10~18卷,描写了希腊联军又遭败绩,情况危急,阿喀琉斯的好友帕特洛克罗斯穿上阿喀琉斯的铠甲与特洛伊王子赫克托耳决战,但不幸阵亡。阿喀琉斯因好友被杀,悲痛万分,决心参战报仇。第三部分为19~24卷,主要描写了阿喀琉斯重返战场,所向披靡,决斗中杀死赫克托耳。特洛伊国王普里阿姆只身入敌营,哀求阿喀琉斯,用重金赎回王子尸体安葬。《伊利亚特》的主题是“阿喀琉斯的愤怒”,其主题描写约占全诗篇幅的三分之一,其余都是穿插以战斗、竞技、葬礼或其他场面。透过各种人物的对话,人们可以感觉到特洛伊战争的全部进程,这是《伊利亚特》全诗结构上的重大特点。从《伊利亚特》可以看到,许多神已经不是万能的了。战神和阿波罗都是可以被打败的;宙斯昏庸自大,实际上毫无主见;由于宙斯的放纵,赫拉非常无礼猖狂,她甚至和雅典娜勾结,企图用锁链将宙斯拘禁起来,夺取他的权力。显然,这些观念与最原始的神话是不同的。诗中人和神的搏斗表现了对人类力量的信念。同时《伊利亚特》的许多人物都有自己的个性,如阿伽门农野心勃勃,阿喀琉斯固执、粗暴、自私,等等。但是,所有这些人物的不同性格,又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础:即氏族社会末期的尚武精神和骁勇气概。在这种社会条件下发生的特洛伊战争,是部落之间的掠夺战争。《伊利亚特》中,无论是阿卡亚人或特洛伊人,他们勇敢作战,都被看作是光荣而豪迈的事业。因此,英雄们的个性往往是静止的、不变的。史诗既歌颂阿卡亚人,也歌颂特洛伊人,歌颂氏族社会末期的英雄主义,这就是《伊利亚特》的基本格调。

《奥德赛》叙述伊大卡国王奥德修斯在攻陷特洛伊后归国途中十年漂泊的故事。《奥德赛》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展,知识的进步,尤其表现了古希腊人新的精神面貌:相信人的力量能够战胜命运。

荷马史诗是一部文学作品。它的语言流畅生动,构思精巧严密,人物性格突出,在欧洲被视为英雄史诗的典范。因为它取材于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在它的艺术描写中必然包含着真实历史的内核。荷马史诗不仅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前9世纪希腊历史的最重要的文学作品,而且也是这一时期希腊民族在精神文化方面的伟大创树。史诗的风格是朴素与崇高、平易与壮丽相结合。诗中既有简练而深刻的悲剧事件和壮烈的颂诗,也有朴实无华的口语和生活叙述;有高度的诗意想象,也有日常平凡的事物,两者融合无间,别有风味,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一部不巧的名篇。因此,正如荷马时代孕育了以后的希腊民族一样,荷马史诗也为希腊文明奠定了一块极为重要的基石。

《伊索寓言》

伊索生活在约公元前620年左右,原本是古希腊的一个奴隶,他生活的时代正是古希腊奴隶制城邦的形成时期。那个时代,奴隶主为非做歹,奴隶和下层平民备受欺凌。但奴隶和下层平民对奴隶主贵族的专制并不是逆来顺受的。他们把寓言当作武器,与奴隶主做斗争。在众多的奴隶出身的寓言作家中,伊索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位。他以他的才智受到主人的赏识,并获得了人身自由,被允许可以四处游历。广博的见识加上丰富的才学使伊索创作出一个又一个精彩而又耐人寻味的小故事。后来他创作的故事被人改编整理,编纂成集。这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故事集《伊索寓言》。

其实,今天所流传的《伊索寓言》并非伊索一人所做,而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是长期以来古希腊人民的集体创作,个别篇章还可能来源于亚洲和非洲。

《伊索寓言》中的故事表现手法多样,结构简单,情节紧凑,语言精练。《伊索寓言》共360篇,其内容极为丰富,大多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用一个简短的动物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赋予各种动植物及生物以人的思想、性格和语言,让它们像人一样思考、运动和交谈,从而构成一个活生生的世界。它那浅显易懂的道理不仅是向孩子们灌输善恶美丑观念的启蒙教材,也是成年人爱不释手的言行准则。

《伊索寓言》里的小故事主要反映的是受欺凌的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寓言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寓言作者谴责社会上人压迫人的不合理现象,号召受欺凌的人团结起来同恶人进行斗争。寓言凝聚了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总结了他们的种种生活经验,表达了他们对社会和自然界的看法。如《公鸡与狐狸》告诉人们要善于运用智慧,战胜敌人。在《狮子与鹿》、《捕鸟人与冠雀》、《两个锅》等故事里,揭露了当政权掌握在贪婪残暴的统治者手中时,贫苦的人就不可能平安地生活下去。《狼与小羊》揭示了统治者为了压迫人民是不愁没有借口的。《伊索寓言》中有些故事还总结了古代希腊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斗争经验,其中有的长期被后人引用,成了人们熟知的典故,如《狐狸与葡萄》、《乌鸦与狐狸》等等。

《伊索寓言》对后世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它为后来的欧洲寓言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7世纪法国人拉·封丹和19世纪初俄国人克雷洛夫的寓言创作,都深受《伊索寓言》的启发和影响。

苏格拉底

古希腊不仅开启了人类戏剧艺术的先河,而且确立了一整套泽被后世的戏剧理论。亚里斯多德的《诗学》,尽管有所缺失,但仍然不失为一部伟大的戏剧理论特别是悲剧理论著作。

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64~前332年),出生于马其顿斯塔吉罗斯城,后来来到雅典,在柏拉图学园求学,学成之后,专门从事学术研究。他曾担任过马其顿王子亚里山大的教师,在雅典创办了吕克翁学院,在他晚年,因被控犯有不敬神罪,为躲避惩罚而被迫逃到优卑亚岛,并死于岛上。他是古希腊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自然科学家和文艺理论家。

亚里斯多德对待艺术的态度是公正而虔诚的,他不像其前人柏拉图那样,将史诗、悲剧和喜剧统统看成是对人具有恶劣影响的东西,进而贬低从事艺术创作的人;亚里昕多德充分肯定艺术对人类所具有的启迪意义,认为悲剧借引起怜悯与恐惧,使人的情感得到陶冶。柏拉图因蔑视史诗而将荷马逐出理想国,而亚里斯多德却盛赞荷马“是个出类拔萃的诗人”。

对于处于黄金时期的古希腊悲剧,亚里斯多德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史以来第一次对人类的艺术活动——戏剧,做出了比较全面和系统的阐述。他认为,戏剧源于模仿,但悲剧所模仿的不是人,而是人的行动、生活、幸福,幸福与不幸系于行动。悲剧艺术,实际包含形象、性格、情节、言词、歌曲与思想6个部分,此间最重要的是情节。悲剧所应当反映的,应当是带有普遍性的、可能发生的事件。

亚里斯多德给悲剧下了一个重要的定义:“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但是,他所说的模仿,不是简单地临摹,而是再现和创造。他认为艺术的创造应当合乎必然率或或然率的可能性原则,通过个别反映一般,通过现象反映本质。艺术应当比现实更高,比它的模仿对象更美。

关于悲剧所应当具有的长度,亚里斯多德也做出了比较科学的界定,他说,“一个美的事物——一个活东西或一个由某些部分组成之物——不但它的各部分应有一定的安排,而且它的体积也应有一定的大小;因为美要依靠体积与安排,一个非常小的活东西不能美,因为我们的观察处于不可感知时间内,以致模糊不清;一个非常大的活东西,例如一个1000里长的活东西,也不能美,因为不能一览而尽,看不出它的整一性;因此,情节也需有长度(以易于记忆为限),正如身体,亦即活东西,须有长度(以易于观察为限)一样。”

为此,亚里斯多德提出悲剧的长度应“以太阳的一周为限”。太短不足以表达情感,太长则会令人厌倦。关于情节的整一性问题,亚里斯多德做出过重要的解释:“情节既然是行动的模仿,它所模仿的就只限于一个完整的行动,里面的事件要有紧密的组织,任何部分一经挪动或删削,就会使整体松动脱节。要是某一部分可有可无,并不引起显著的差异,那就不是整体中的有机部分。”

亚里斯多德的戏剧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到了17世纪,一些古典主义戏剧家据此提出了“三一律”的戏剧观念。所谓三一律,即戏剧行动的一致、时间的一致、地点的一致。三一律与亚里斯多德提出的戏剧整一性原则有某种联系,但并不完全一致,这是特别应当注意的问题。

阿里斯托芬的喜剧

阿里斯托芬(约公元前446~公元前385)是古希腊早期喜剧的代表作家,出生于雅典公民家庭,幼时生活在乡村。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希腊的民主政治由繁荣走向衰退的历史时期,他以敏锐的目光,清醒的头脑,对政治积弊和社会恶习进行讽刺,因此,恩格斯称他是“喜剧之父”,是“带有强烈倾向性的诗人”。

阿里斯托芬一生创作了44部喜剧,在戏剧竞赛中5次获奖,早期喜剧大多已经失传,而惟独他有完整的作品流传后世。

阿里斯托芬的喜剧想象奇诡,情节曲折,他喜欢用双关语使对话显得机敏有趣,也喜欢用对比法凸现诙谐的喜剧情境,用夸张的细节、滑稽的口语、可笑的动作,愚蠢的计谋,来讥笑,讽刺甚至抨击那些形形色色的人物,上至首脑、将军,下至流氓、妓女。他的创作从现实出发,常常指名道姓地批评那些他认为应该受到批评的人。

在《骑士》中,当时雅典的政治领袖、主战派核心克勒翁,成为阿里斯托芬猛烈抨击的靶子,他把他写成一个贪婪狡诈、愚弄民众、桃起战争的可鄙可恶之人。《马蜂》讽刺了雅典人的诉讼狂,陪审团成员简直就是一窝暴躁易怒的狂蜂。《云》以当时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为攻击目标,认为他的一套诡辩术,会变成毒害青年的因素。《蛙》将埃斯库罗斯和欧里庇得斯的悲剧成就加以比较,说明他们各有短长,但他肯定埃斯库罗斯悲剧的道德影响,借酒神之口批评欧里庇得斯:“悲剧家像小贩一样吵嘴,这太不成话了。”

《阿卡奈人》是阿里斯托芬的得奖喜剧,它反映的是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主题。当时的希腊,在政治危机的同时,各城邦间的内战不断爆发,阿里斯托芬通过战与和的对比,将那些挑起战事的自大狂的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

剧中,雅典与斯巴达开战的阴影笼罩全城,雅典城内,一些人正频繁活动,这使公民狄开俄波利斯十分反感,他掏了几块钱给一个主张和平的人,要他与斯巴达人议和。正当狄开俄波利斯得意洋洋地准备享受和平的时候,受过斯巴达人欺负的阿卡奈人不干了,他们用石块追打他。他只好从欧里庇得斯那里借来戏装,扮作叫花子,把脑袋伸在案板上,与阿卡奈人对话。他说,引起争端,斯巴达人有错,雅典人也有责任,双方不应当为三个妓女而小题大作。听了他的话以后,阿卡奈人中间分成了两派,他们彼此攻击起来。军官拉马科斯赶来,这是一位主战派,他对狄开俄波利斯说:“我要把这场战争永远地打下去。”

狄开俄波利斯不听拉马科斯那一套,他已经同斯巴达人单独媾和,接下来就开了一个和平市场,让希腊半岛的人们都有机会通商贸易。他买回了两个当成小猪卖掉的女孩。又把雅典的告密人当成稀有物卖给外邦。

做了几宗买卖的狄开俄波利斯富裕起来,这愈加使他兴高采烈。阿卡奈人也渐渐明白,战争就像凶神恶煞到处招灾惹祸,而和平就像幸福女神温柔可爱。节庆之时,狄开俄波利斯家里煮肉烤鱼,香气四溢;而军官拉马科斯家里却冷冷清清,没有吃的东西。不久,两人分别接到通知,狄开俄波利斯戴上花环去赴宴会,而军官拉马科斯却不得不带上盔甲到战场上去。喜剧结尾处,两人再度相遇,狄开俄波利斯酒足饭饱,正高高兴兴地回家去;而军官拉马科斯身负重伤,沮丧而归。

阿里斯托芬的喜剧创作纵横恣肆、挥洒自如,私自媾和,个人市场、人当猪卖等情节,极度夸张,却妙趣天成。他没有沉醉在葡萄酒的浓烈芳香之中,而是以智者的清醒,对处身其中的现实问题进行明敏的观察和尖锐的批评。

柏拉图与《理想国》

欧几里德(公元前330~前275)是雅典科学和亚历山大里亚科学之间的过渡性人物,他完成了在柏拉图学园中滋长的关于圆和直线的几何学,是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数学部的第一任负责人。由于欧几里德在几何学上的伟大贡献,使他的名字在以后2000多年里成为几何学的同义词。

欧几里德最重要的著作《几何原本》,是人类历史上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奠定了后世数学的基础,并对科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比量的作用。此书系统地阐明了圆和直线的几何学知识,以及那时所了解的数的知识,建立了关于没有广度的“点”、没有宽度的“线”和没有厚度的“面”且具有不变的相互关系的学说,这个学说也成了后来几何理论发展的古典基础。此书的基本素材来源于早期数学家的遗产,而欧几里德本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材料组织和逻辑推导的卓越天才上。他把定理安排成有一定顺序的结构,填补其中逻辑上的漏洞,又在许多地方重新设计证明,从而形成一个完美巨大的演绎体系。正如乔治·萨顿所说:《几何原本》是一座巨大的里程碑,它像帕特农神庙一样和谐、优雅、简明而令人惊叹不已,但它又具有帕特农神庙无可比拟的崇高和持久。

欧几里德大大减少了公理的数目,以至后来的人们想进一步压缩公理数目的巨大努力全部都枉费心机:舍弃其中的任何一条公理,至多只能得到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几何学。他所创造的那种阐述风格,连历史上最伟大的天才人物都惊叹不已。当斯宾诺沙以“更加几何化的方式”陈述他的伦理学时就是以欧几里德的书为蓝本的;牛顿的《数学原理》亦复如此。此外,《几何原本》还是使学生接受严格的逻辑训练和科学训练的工具,直到今天,《几何原本》几乎一直是欧洲各大学中公认的教科书。

亚里士多德

在古代和中世纪,物理学的内容一般归类于自然哲学范畴。牛顿便把自己看作是自然哲学家,穆斯林学者亦不例外。在传统的伊斯兰科学中,并不存在现代意义的物理学学科。

穆斯林自然哲学家们对时空、物质及运动的本质的研究都曾作出过杰出的理论贡献。在伊斯兰科学史上曾产生过众多的自然哲学的理论流派,其中知名度最高的是以伊本·西那和图西为代表的阿拉伯亚里士多德学派的理论。这一学派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关于时空与运动的理论。其次是以拉齐·比鲁尼和巴格达迪为代表的反亚里士多德学派。拉齐发展了一种独立的关于时空理论的宇宙学,他还提出了一种特殊形式的原子论。比鲁尼曾对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很多基本假设如形式质料说等提出批判,主张利用推理和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实验来认识自然物理现象。

穆斯林学者在力学和动力学的理论与实践上也多有贡献。他们曾提出了关于物体运动的极为重要的理论概念。伊本·海赛姆发现了惯性原则。伊本·西那提出了倾角概念,借以解释抛体运动,而这正是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薄弱环节。穆斯林学者在动力学、重量研究等领域的理论建树,曾对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家如伽利略和牛顿的很多科学思想产生过影响。但由于伊斯兰科学知识框架的局限,穆斯林学者未能对物理学作出理想的科学性的解释,一般只停留于对自然界的象征性质的认识水平。

穆斯林在光学上的贡献,主要应归功于伊本·海赛姆。他于10世纪为这门学科奠定了新的基础,使之更加系统,因此被誉为“光学之父”,成为光学史上欧几里德与开普勒之间最重要的人物。他曾撰写过很多光学著作,而以《光学之书》最为重要。这部著作曾对西方光学、特别是开普勒和牛顿的光学研究产生过影响。他在反射光学、折射光学和大气现象研究中都曾做出突出贡献。他对日出日落及彩虹等自然景观备感兴趣,并应用光学反射原理进行相应的研究,曾提出优于托勒密的对这些现象的解释。他曾对眼睛作过解剖并进行生理研究,揭示了眼睛各部分的关系以及在观看过程中眼球的折光作用。海赛姆最先证明了折射的第二定律,即入射线、法线和折射处于同一平面上。光学中关于球面镜的“阿尔海森问题”正是以海赛姆的名字命名的,他利用几何学原理解答了这一问题。另一穆斯林学者库特布丁,曾根据伊本·海赛姆的光学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彩虹的成因,指出彩虹是阳光透过大气水珠发生折射和反射的效果。

数学之神阿基米得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前212年)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在数学和物理学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将希腊数学和物理学推到了那个时代所能到达的顶点。他用数学上的穷竭法在古代世界将圆周率的计算精确到了3.140854~3.1428571之间,这是古代世界对圆周率最深入也最合乎科学方法的探讨。在物理学方面,他是力学、流体力学的奠基人。他发现了后来以“阿基米德原理”命名的比重原理,论证和发展了机械学的基本原理,特别是杠杆原理。他曾自豪地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翻转地球。”他还曾研究热线和光线在平面和球形镜里反射的原理。更重要的是他把自己的理论运用于实践之中,从而发明和创造了杠杆、滑轮和螺旋抽水机等机械。他曾在亚历山大里亚学习过哲学、数学、天文学和物理学等学科知识,在数学和物理学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阿基米德以更多的精力研究具体的科学课题,并重视结合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他还曾研究热线和光线在平面和球形镜里反射的原理。据说他曾发明一种“燃烧镜”,还用它赢得一场战争呢。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当公元前214年罗马军队围攻叙拉古城时,阿基米德为保卫自己的祖国献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他设计了许多军事机械,如巨型投石机、撞船机、抓船起重机等,予敌以重创。当罗马军队围攻阿基米德所在的叙拉古时,阿基米德召集全城所有的妇女老幼手持镜子排成一个扇面形,将阳光汇聚到罗马军舰上,将敌人的舰只全部烧毁。罗马人无奈之际只好采取长期围困的办法,经过整整两年才攻陷该城。城破之日,极为敬佩阿基米德的罗马统帅马赛拉斯,下令不准伤害阿基米德,并派一个士兵前去请他。当时,阿基米德正在全神贯注地凝视着几何图形,要求将问题论证完毕再去。这个士兵被阿基米德的态度激怒了,拔剑刺死了这位年迈的科学家。马赛拉斯对阿基米德之死极为痛心,愤怒之余他杀死了那个士兵,并抚恤了阿基米德的家属,还为他建了陵墓。为了探索科学,阿基米德贡献了自己的一生。据说在平时吃饭时,他还在火盆的灰烬里画几何图形,有时竟忘了吃饭。正是这种专心致志的刻苦钻研精神和长年累月的辛勤劳动,使阿基米德成为一位对人类科学宝库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巨匠。

同类推荐
  • 生活创造探源(上)

    生活创造探源(上)

    本套书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图文并茂,体系完整,有助于读者开阔视野,深化对于中华文明的了解和认识;有助于优化知识结构,激发创造激情;也有助于培养博大的学术胸怀,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从而更好地适应新世纪对人才全面发展的要求。
  • 生活的科学

    生活的科学

    科学早已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并无时不刻的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渴望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更加快乐……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魅力无处不在。本书分居住的科学、交通的科学、饮食的科学、穿着的科学、生活中的高新技术五部分内容。
  • 科学奥秘丛书-话说行星

    科学奥秘丛书-话说行星

    宇宙无边无际,我们生活的地球就处在银河系的太阳系中,太阳系有八大行星,本书将通过科学家的眼睛把你带到各大行星进行一次星际旅行。
  • 讲给中学生的课外知识——观·动物百态

    讲给中学生的课外知识——观·动物百态

    动物分类学家根据动物的各种特征(形态、细胞、遗传、生理、生态和地理分布)进行分类,将动物依次分为7个主要等级,即界、门、纲、目、科、属、种。
  • 外星生命之谜总集

    外星生命之谜总集

    《外星生命之谜总集》分为:外星人带来的UFO之谜、UFO的来历之谜、飞碟之谜、UFO与人类过招的奇闻怪事、外来人传奇、UFO对地球的改造、外星人与人类的沟通、UFO的未解之谜等十章,对外星生命的神秘现象进行了探索。
热门推荐
  • 云至晨曦

    云至晨曦

    青春年少,难免荆棘坎坷,事不如心,但经历过风雨总会见彩虹。如果经历黑暗的恐吓,又怎会知光明的和善;如不经历寒冬的虐待,又怎会知春天的和煦;如不经天塌般的坎坷,又怎会只幸福其实很简单......
  • TFBOYS之恋爱季

    TFBOYS之恋爱季

    本故事有两个作者轮流写。讲述了三位千金和TFBOYS一见钟情的故事!但是三个喜欢TF的女孩,一直骚扰他们,不得安宁,终于,她们感动了,不再骚扰。。。。。
  • 无限之国剧空间

    无限之国剧空间

    这里是无限华语电影空间:《大笑江湖》告诉你九阴真经,独孤九剑,葵花宝典的传世之秘,李连杰版《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后来的故事你知道吗?知道《武林外传》中十大顶尖高手的排名吗?在《仙剑奇侠传》的仙侠世界之中我放声长歌,在《倩女幽魂》写另一段传世人鬼奇情,《蜀山传》原来还有东方仙魔对抗西方魔幻世界的故事……在无数的经典影片之中书写东方世界的传奇!PS:华语的经典,这是我们自己的世界!【求梦想杯选票!!!都到碗里来!】
  • 斯人独憔悴

    斯人独憔悴

    别人看来,乔斯人是飞上枝头做凤凰的麻雀,是意外获得王子青睐的灰姑娘,拥有亿万身家的ZO皇太子欧阳洛看上她简直是人间童话,她应该感恩戴德,诚惶诚恐才是明路,她所拥有的,所有正常女人无不羡妒交加,因为她的男人--英俊、多金、有权有势、完美到无以复加,然而没人问过她开不开心,愿不愿意,幸不幸福,恐怕只有神经失常的女人才会背叛这样极致的男人,然而有一天她却在想让身体出逃。。。。。
  • 南阳诡录之百灵天棺

    南阳诡录之百灵天棺

    汉代古墓,重重关卡,群魔乱舞,摸金校尉为了先辈的遗志不惜生死,斩妖除魔。在穷凶极恶的秘境中寻找希望,铸造光芒。
  • 妊娠经典全书

    妊娠经典全书

    本书由北京协和医院郎景和教授主编。本书主要介绍了女性孕前、孕中、分娩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如饮食、运动、胎教、性生活等等。每个内容我们都尽量做到了最全,最实用并且通俗易懂,实用性很强,对准备怀孕的女性来说,这本书是非常实用的“妊娠教材”。本书共分为8个部分,各部分相互独立,内容包括孕前准备、孕期健康护理、孕期运动、孕期胎教、孕期营养与饮食、异常情况、分娩准备等,详细解答了准妈妈在孕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细致入微,全面周到。
  • 指尖琴率

    指尖琴率

    不是邂逅,而是我刻意的找到了他。不是无意,而是我设计心思走进了他的世界。为了只是了解他的音乐,了解他的心底想法,但是当我真正的看到,真正的了解到的时候。我才知道自己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情,一句对不起还未来得及说出口。他已经消失在了这个冬季。当我了解到的时候,我的钢琴之声和他一样在悲鸣着,你如名,如南风一去无返。那一句,对不起,我爱你。从此锁在琴声之中,无法传递。
  • 混在西游终成圣

    混在西游终成圣

    文青向厨师赵青锋穿越到了三千年后的后西游时代,附身在一只刚刚脱去兽体的豹子精身上。就在赵青锋正处在解决温饱问题中时,纷乱的四大部洲竟然再起风云,远古巫妖两族趁势而起,佛道两派更起纷争,四大部洲演变为仙佛之争的棋盘,天地间百族林立,争夺天地之主宰。随着对这个世界的深入了解,赵青锋固有的观念完全发生了改变。原来妖精竟然也可以不吃人,猪八戒完全不是那副愚蠢的模样,孙猴子也不是想象中的打遍天庭无敌手,玉帝更不是吓得钻进桌底下的草包。赵青锋的世界观彻底凌乱了!原来老吴跟自己一样还是个文艺青年,知道艺术化的表现腹黑西游世界!且看小妖赵青锋如何在这腹黑的西游世界中辗转腾挪、成佛成圣的!
  • 重生之鲲鹏至尊

    重生之鲲鹏至尊

    鲲鱼翻海惊世变,化鹏冲霄镇九天。身化战巫登天路,不成神来不化仙。浪荡红尘寻心筑,一生为卿情不换。待到鸿古惊变时,以我巫妖身平乱。……重生鸿古化为鲲鹏,得上古巫族传承,头顶灭世黑莲,手持冰火双剑,身披金蚕天甲!登天路,踏天歌,剑斩世间敌!我是一个注定成为巫妖王的男人,我是江琨,我为自己代言。qq群:341624130欢迎敲门。
  • 温菜

    温菜

    我本来便不是存活于这个世界上的人,是生是死又有什么差别呢?只希望,堂前的海棠还开着,花前还有小温等着我回去:树下的秋千上还有小苏,来回的荡着:萧儿还可以温着菜等着,等着我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