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27900000063

第63章 晚霞金辉映暨南——记暨南大学离休老干部张泉林

张泉林同志1945年入党,在党的教育下,勤勤恳恳地为党工作了40多个春秋。1982年离休前曾任暨大党委统战部长、董事会副秘书长、华侨研究所副所长。他是我校校部行政干部中学历最高的一位。1941年就获得研究院的毕业证书,是中山大学著名教育家尚仲衣教授的研究生。

一、勤奋编书

离休时泉林同志已是71岁高龄,退下来尚未喘息一下,就接受学校给予的编写《暨南校史》和主编《当代中国华侨教育》的任务。《暨南校史》是作为80周年校庆科研项目之一。他任编写组组长,在有关编写小组同志的参与及华侨研究所的协助下,积极开展工作:首先是向国内外校友征集史料,派人到全国各地有关单位调查校史文献,先后汇编成《暨南校史资料选辑》第一、二两辑,在这基础上编写成《暨南校史》。成书资料详实,论点明确,还收集了不少珍贵的历史照片。在1986年9月,我校80周年校庆前与校友见面,深得众人好评。学校给予的这项科研任务他胜利完成了。

《当代中国华侨教育》是国家教委给学校的任务。1984年开始筹备,王越同志任顾问,泉林同志任编写组组长,成员6个,独他一人是脱产的。他要从每个编写大纲草案中选出最佳的一个,要统一思想,统一观点,搜集资料,工作量甚大。初稿完成后又逐章审阅,从观点到材料核实及文字修正,工作极其繁重,但他始终以高度的工作热情和严肃负责的态度进行工作。从1984年筹备到1989年出版历时5年,其工作艰辛可想而知。书出版后获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二等奖,为学校争得荣誉。

《尚仲衣教授》一书的编写工作是受广东省党史研究会、党史征集委员会委托,泉林同志任编辑组长,1989年出版。他和连珍、洪流合写的《尚仲衣教授传略》一文,获广东省党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审三等奖。

已经完稿送审的还有《教育大辞典》中《华侨华文教育·港澳教育》分册。《辞典》是国家教委“七五”计划的重点科研任务。该书约30万字,1 000多词条,参加编写的人员100多人,散居香港、澳门、福建、广西等省区及本省各有关单位。没有一个专职的助手,全凭他的组织才能通过书信、电话、个别拜访、请求支援等方式征稿。许多杂务如发信打电话、经费报销等等,都集于一身。后来请了一位同志帮忙,才使他能集中精力去组稿。初稿收集后,又和四位副主编逐条修订,开了3次审稿会,共费时5年。泉林同志任《教育大辞典》编委兼《华侨华文教育·港澳教育》分册主编,在《辞典》前言里,暨南大学受到了表扬。

二、壮心不已

泉林同志现已年80,属耄耋之年,且已编完6本书,很该休息休息了。但他却认为一个共产党员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尽量多做点有益于人民的事。现在他又制定了一个比前八年更为艰巨的著述任务。

他生平写了60多篇论文,散登于各个时期的报刊。他正着手挑选其中30余篇对振兴我国教育有意义的篇章,拟审订编辑成册。

拟撰写鸦片战争后到20世纪中叶,即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达100年的教育问题,并写了提纲。其中关于“教会教育”一稿的部分,解放前已写了初稿,只可惜在抗战时期丢失。同时他已积累了两书架资料,并加以分类,订阅有关报刊和选购有关参考专著,已做了大量的初步编著工作。

三、俏不争春

泉林同志一生勤奋为党工作,为研究教育问题费尽心思,却从不考虑个人名誉地位和家庭问题。他儿子来校工作了13年,又毕业于我校行政管理大专班,但至今仍是以工代干。前年,他生病住院,由于病情重,要儿子天天守护,单位扣发工资和奖金,生活比较困难,对此他从不计较,这个问题后来还是学校老干所出面为他解决的。

平时他对衣食住毫不讲究,家人为他做什么,他就吃什么,穿什么。“的确良”初上市时,爱人和孩子想为他买一件,说什么他也不依。在这方面可以说他是十分吝啬的。当我到他家时,看到他卧室里除了一个古老陈旧的衣柜外,都是书架,三张书桌摆满了报刊和要读的书。厅里陈设更为简朴,除了一套藤椅和茶几别无他物。住房原来怎样,现在还是怎样,他未向组织提出过维修。

但在订购报刊书籍方面却肯花钱,只要需要,10元、20元一本的《中国教育年鉴》他年年都买。报纸涨价时,不少人退报,他却大小报6份一份不减,每年订报费达200多元,购买杂志书籍的花费则难以计算。

对家乡南海县的精神文明建设他十分关心,慷慨馈赠,一次就给南海电视大学赠送1 100多本图书,不少还是珍贵的名著。其中就有《马恩全集》、《列宁全集》、《毛泽东选集》、《鲁迅全集》等,受到县委的赞扬。

他虽办了离休手续,可身心并没有离休,人离志不离。每天除了花一个多钟头锻炼身体,其余时间都在书房里工作,剪报、分类整理资料、读书、做笔记、写稿、审稿等。他年高80,近视达1 700度,耳渐失聪,工作起来,远不像常人那么轻快,需付出加倍的劳动才能获得常人的工作效率。但他并不退缩,仍是艰苦奋斗。倘没有立志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献身的坚强意志是不可能办到的。尤其令人钦佩的是,他的爱人叶孟贞及对他关怀备至的姑妈在1985年后相继去世,这对他精神是极沉重的打击。按常理论,精神上的重创,轻的要一年半年才能消除,重的甚至一蹶不振。但他凭着共产党员为革命献身的精神很快又振作起来,投入更繁重紧张的工作。他编著的6本书都是1984年后陆续完成的。我们为自己的队伍里有这样的老同志而引以为荣。

他组织观念强,守纪律,对党分配的工作从不推卸,日常积极参加组织生活,支持支部的工作,从不因工作忙或离休了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离休后,为了保持身心健康,完成写作计划,他非常重视健身活动,心情愉快,最近还参加老干所举办的“中老年迪斯科健身舞”学习班等活动,参加老干部歌咏队,每日还坚持做健身五功,常年不断。

泉林同志还有一个可贵的品德——从不炫耀自己的光荣历史。远在30年代在中山大学研究院时,提出撰写《关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教育问题》的论文题目,他的导师尚仲衣教授担心此类论文观点国民党教育部(陈立夫任部长)通不过,后改为写《论干部训练》。泉林同志在论文中提出干部训练有3种类型:一是由共产党领导的延安抗大、陕北公学和鲁艺等校;二是国民党的各级训练团;三是由李克农等领导支持、由地下党员杨东莼任教育长实际主持的广西地方建设干部学校。一、三两类干校均为共产党领导的。该论文送教育部审查,部里提出要删改有七八处之多,但泉林同志坚持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拒绝删改。结果读了4年研究院,只得了一张研究院的毕业证书,国民党教育部不肯授予他硕士学位。当年还不是共产党员的他,就显示出一副傲骨正气,但这样的历史他极少对人提及。又如离休后8年来他主编了6本书,有一百多万字,获得两个奖项的事,也不在人前讲过,因而鲜为人知。平心而论,我校华侨教育研究得以发展,他是起了带头与推动作用的。许多和他共事过的同志,一致公认他为人谦逊、生活朴素、工作勤奋、不计名利、不以权谋私。综观他大半生的言行,这样的评价是切合实际的。

泉林同志离休以后,虽然不在领导岗位上,不在工作第一线,但仍然十分关心暨大的振兴和发展,关心华侨教育事业,很希望继续把自己的智慧无私地奉献出来,要为党的事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贡献自己晚年的光和热,这种积极性是很可贵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1991年6月

同类推荐
  • 傀儡之城·花逝

    傀儡之城·花逝

    如果这座城市是海,那么曾黎就是其中游弋的鱼。身边有一起长大的朋友,有偷偷喜欢的她的男孩儿,也有没钱花的小烦恼。然而另外一种生活对她敞开了怀抱,就像深海吸引着她向更深的地方游去,但这海底深藏的空间是危机还是谜底?爱情,能否无关阴谋?如果这座城市是海,那么我不愿只是倒映在海面的傀儡,但岂又知道,天空不是别人设下的另一座牢笼。
  • 真皮书包

    真皮书包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龙砚:绝命追踪83天

    龙砚:绝命追踪83天

    四百年前的一块御用龙砚,随着晚清的覆灭悄然失踪。因为一句“得龙砚者得天下”,一位算命先生在深夜接到袁世凯密旨,竟被派去寻找龙砚。谁料知情太监不仅被残忍杀害,其老家也潜入了一批神秘的黑衣人。一支由算命先生、制砚高手、冷血杀手组成的寻宝队伍寻踪索迹,竟发现日本商行、美国大使、古董收藏家、几名神秘女子都与龙砚的行踪有着莫大的关联,而这些人的背后,似乎还有一只看不见的黑手,在操控着事件的发展……他是谁?他究竟有着怎样的阴谋?从接到密令到觅得龙砚,总共83天,“得龙砚者得天下”,袁世凯仅仅83天的皇帝生涯,到底是巧合还是天命?
  • 沙丁鱼罐头

    沙丁鱼罐头

    小说从一个少年的视角看村里的最后两个知青,主要的落脚点就是在“性”上,政治反而退而其次,这对于今天80后90后乃至更多后的孩子看来那是不可思议的,这怎么可能成为一代人思考的纠结点呢,事实上真正经历过的那代人是有真切的感受的,尤其是在闭塞的农村,“性”是考量复杂社会关系中人与人关系的重要一个维度。
  • 大故宫3

    大故宫3

    《大故宫3》延续前两册内容,将视野集中于对明清最高权力斗争有巨大影响之皇室宗亲,及密切影响宫廷政治生活之宫女太监,详解其成败关键与命运走向,并透过对御药御膳之解析、国宝文物之品鉴,真实再现一个纵横捭阖、饮食男女、金帛珠玉里的宫廷世界。第三册还走出紫禁城,带您进入三山五园、避暑山庄、沈阳故宫、台北故宫博物院等,全景呈现“大故宫”。
热门推荐
  • 川林记

    川林记

    这一世,爱上我便是你的劫术而你也同为我的劫术对不起,我没给过你一世的爱反让你用一生等待下一世,希望还能遇见你,为一次你挽发——松下川
  • 世界在变小与现代交通

    世界在变小与现代交通

    在21世纪到来之际,科学家们预测了未来汽车技术发展的新的突破点。从汽车工业诞生的那一天起,就率先采用各科学领域发明的新技术,并使这些技术更加完美。
  • 一看就懂创新思维

    一看就懂创新思维

    如果你觉得学习没有热情,工作缺少活力,人际关系平平,事业不温不火……如果你的女朋友说你没劲。老师说你没用,朋友说你像杯白开水——没味道,那么,你真的需要引进点创新思维了!一个全新的你的产生,未必需要一个新环境,或许只需要一种新思维。
  • 我的女朋友是天使

    我的女朋友是天使

    【各位英俊潇洒,玉树临风,风流倜傥,器宇不凡,貌似潘安,学富五车,才高八斗,集美貌与气质,才华与智慧一身的大大们,可否收藏一下。】陈御风。他向上帝许了一个愿望,然后一个天使,突兀的闯入到了他的梦中,于是,一切都慢慢的改变了,在看到天使第一眼的时候,他就觉得自己仿佛已经离天国不远了。天使:我拿你当兄弟,你却天天想上我!怒怒怒。……………ps:希望每位好奇点进来的朋友们,都收藏一下,你的一个动作,将是我无上的动力,谢谢!请叫我老司机……
  • 莱茵贵族学院

    莱茵贵族学院

    女主因为爸爸妈妈的逼迫,来到了莱茵贵族学院,她们认识了六位校草。其中三位一直纠缠着女主,而另三个只是前三位的护法而已,他们只是奉命来保护他们而已。但是在冥冥之中,女主喜欢上了那三个护法,那三个护法也喜欢女主,但是他们也喜欢女主。所以他们的爱被很多人阻挠。他们能不能化险为夷了,那就让我们进入这本书看看吧!【那个!可能有点乱,其实不用看简介的,这个简介只是废话而已】
  • 美女时代

    美女时代

    这个网文贱飞的时代,大家都希望,在无聊的学习、工作中欣赏一部符合大众生活的有趣的小说,而我,尽力而为,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青春是朵孤独的异域(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青春是朵孤独的异域(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作品讲述了作者11岁那年在新疆乌鲁木齐治疗的生活,11岁,作者在远离家乡不属于自己的地方,承受着病痛折磨,而孤独和痛苦成了那段青春岁月的主题。校园铃声,则宛若天堂之音。那一天,妈妈站在我的身边,她说:“我陪你,一切都会好。”从西安到乌鲁木齐,陌生的异域,生死的悬念,亲情的考验。11岁的作者大声质问乌鲁木齐的每个晨曦:“什么时候,可以回家......”作者以一个17岁女生独特的青春笔触,略带顽皮,辛辣与柔软回旋的文字质感,为读者描绘一场黑暗时期的淋漓盛宴。其中人物对话,场景再现,情感波动,矛盾对峙,可谓呈现到极致。教人没有不一睹其真容的理由。杨娃娃,女,本名杨可欣,95年末生。陕西省作协会员,08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歌集《冬天撞碎了小风》,散文集《完美等待》,长篇小说《十一月的影子》与《我要成为谁》。文字被著名评论家安武林赞誉:“读她的作品,就像一只猎物嗅到危险的气息......”
  • 花戒

    花戒

    韩奇,一个黑白两道通吃、人送名号霸王、霸据一方的枭雄人物,在一次宴会上陷入死局,事败身陨。但在意识消散之前,韩奇重生回了二零一五年的学生时代。而且不仅拥有前世的记忆,还携带了一枚几十年后才会出现,超越时代的九羽花戒。正当韩奇踌躇满志,势要利用自己的前世记忆和花戒,创造出比前世更加辉煌的人生之时,韩奇却赫然发现这个重生之后的世界,处处都透露着那么一股子诡异,更甚至,韩奇还发现就连自己的重生都……
  • 别在分手的时候说爱我

    别在分手的时候说爱我

    最普通的人,最普通的事,真实的生活写照。相信能引起内心的共鸣。
  • 一块红布(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一块红布(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作品讲述了笔者前往藏传佛教寺院亲身生活三个月的田野历程。作者详细记录了藏传佛教的真实状况,以及成千上万来自内地的汉族僧人的故事。探访清华硕士、私企老总、外企员工、机关处长、自由旅行者等等原本拥有旁人羡慕生活的人为何到这藏区寒冷山沟里出家为僧、学习,挖掘他们成为虔诚佛教徒的心路历程。人总有深信的东西,不管是宗教还是别的科学、物质、钱财、爱情、偶然等等,否则没有迎接每天朝阳的勇气,仔细想想我们相信的是什么,我们还可以相信别的什么,相信什么才是相对的绝对正确。藏传佛教近年来在全世界都受到欢迎,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南传佛教三大佛教体系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驰名世界的西藏密宗真实面目,活佛转世制度、藏族喇嘛和汉族僧人的日常生活等等笔者都在佛学院找到了答案并在此与读者分享。在我们赞扬或者批评一个人一件事之前,我们是否已经透彻了解对方,理解对方所有的真实和虚妄?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和作者一起到世界最大的佛学院,来一场关于藏传佛教和信仰的探索之旅。黄观,自由记者,藏传珠宝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