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28500000002

第2章 前言

传统所谓的“诗学”,主要指诗歌理论与批评,但是,钱志熙先生在分析了从晚唐到近代“诗学”一词的使用情况后指出,“诗学”一词,“除了指诗歌理论与批评外,还指构成诗人创作之能力的学理性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诗学是构成诗歌创作的基础,诗学的主体存在于诗歌创作中;从这个意义上说,诗歌史即诗学史”。我们就是在这种意义上使用“诗学”概念的。我们所谓“诗学”,并不限指诗歌理论与批评,而是指诗歌文化活动,或称诗学活动。

本书是对先秦诗学活动有关问题的思考心得,分上、中、下三篇。

上篇:“文体在活动中生成”。其中,《歌体文学·乐体文学·诗体文学》提出了“歌体文学”、“乐体文学”和“诗体文学”的概念和“文体在活动中生成”的命题。从文体学和文化功能论的角度看,任何一种文体,都是在其具体的文化生态及其活动中生成,并非某个人人为创造的结果;每种文体,都有自己的文体特征和审美规范,这些文体特征和审美规范犹如语言中的“语法”,是人类长期实践后的约定俗成。歌谣、《诗》《骚》都是在各自不同的文化生态和文化活动中生成,承担着不同的文化功能,形成了不同的文体特征和审美规范。《诗经》文体是宗周礼乐文化生态及其活动中长期实践后的约定俗成,承担着礼乐文化活动赋予它的文化功能,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体特征和审美规范;楚辞文体是南楚神巫文化生态及其活动中长期实践后的约定俗成,承担着神巫文化活动赋予它的文化功能,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体特征和审美规范。《诗经》、楚辞并非源自歌谣,也非前后相继地发展而来。那种认为《诗》《骚》源自民间歌谣、楚辞由《诗经》发展而来的观点,忽略了声歌活动与乐事活动、歌体文学与乐体文学的不同,忽略了《诗》《骚》、歌谣各自不同的文化生态,忽略了文体是长期实践后的约定俗成。这是本书的理论创新之处,它为先秦诗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先秦诗学的诸多概念、范畴、命题原本就是在乐事活动中形成的乐学思想的概念、范畴和命题,如“赋、比、兴”、“诗言志”、“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温柔敦厚”、“思无邪”、“郑声淫”、“郑卫之音”、善与美、文与质、乐与悲、雅与俗、“中和”、“淫靡”等等。所以,研究先秦乐学思想的概念、范畴、命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先秦诗学研究中的疑难问题。《“诗言志”原解》和《声·音·乐——先秦诗学研究需要辨析的重要概念》两篇文章,从乐学角度阐释诗学概念,是先秦诗学研究的一种尝试。

《“文学自觉”问题论争述评——兼论诗体文学的自觉》一文,通过对“文学自觉”问题论争的得失评述和对“文学自觉”内涵的阐释,指出汉末魏晋之际是诗体文学的自觉时期,这一时期,诗体文学完成了它的个性化、抒情化、审美化、文人化特征,由群体诗学过渡到个体诗学。

中篇:“乐体文学视角中的诗骚研究”。在上篇理论阐述的基础上,从乐体文学的视角对《诗》《骚》进行个案研究。《〈诗经·芣苢〉论释——禹夏族的图腾祭祀乐》,拨正了历代释“芣苢”为车前的失误,认为芣苢是禾本科粮食作物薏苡。薏苡是禹夏族遭受洪水之灾时得以生存的主要粮食作物,因而成为禹夏族的图腾。《芣苢》是禹夏先民采集薏苡的劳动歌,也是禹夏族祭祀其图腾薏苡时的乐典,是禹夏族对尧禹洪荒之时采收薏苡“食”而得“生”的历史性采集劳动的追忆和演现。通过对《芣苢》的考释,旨在说明,《诗经》中的所谓“民歌”,并非简单的歌谣,而是具有深厚历史文化意蕴的乐典。

其后的十篇文章是关于楚辞的。这些文章,总结了历代评屈论骚的方法论失误;分析了楚辞产生的文化生态;指出屈原的文化定位是战国后期楚民族“宗教—道德—文化”的精神领袖;并对“楚辞体”文体渊源诸说进行了质疑辨正;分析总结了1995-2004年间“楚辞体”文体特性研究的主要论文观点;论证了楚辞的“乐体文学”特性;并从南楚神巫文化生态和楚辞巫祭系统,论证《离骚》是楚王族祭祀其“始祖—太阳神”的祀神乐典;又从藏族《世巴问答歌》和《天问》的比照研究中,确定了《天问》文体是问歌体创世史诗。

中篇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对这些观点的修正、充实和完善,还有待学术批评与争鸣的展开。学术研究就是在不断的质疑、批评、争鸣中澄清认识,趋近真理。我们真诚地期待学者的批评指正。

下篇:“乐学思想探幽”。对“音声相和”的乐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老子〉“音声相和”诸家释义辑述》一文,不仅辑述了“音声相和”的诸多释义,而且由此看出现代学术研究中的某些误区和局限,指出如何用现代汉语的思维方式和话语体系转译和阐释古代文献的语义所指,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释〈老子〉“音声相和”辨正》一文,对蔡著释《老子》“音声相和”为“艺术之声”的美与“自然之声”的丑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既对立又协和的观点进行了质疑辨正,指出:《老子·二章》的论旨是讲辩证法思想而非讲美丑问题;“音”、“声”不分“艺术之声”和“自然之声”;《老子》所包含的音乐美学思想≠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

《〈老子·二章〉“故”字引起的歧解误释》一文,进一步指出包括蔡仲德先生在内的一些学者之所以会从美丑相反相协的角度理解“音声相和”,是由于对《老子·二章》“故”字及其前后文逻辑和思想理解的偏颇所致。虽然这仍是在辨析误释“音声相和”的成因,但更多地在思考用现代思维方式和话语体系阐释古代文献时的局限与失误。

《〈老子〉“音声相和”命题之所指》指出,在《老子·二章》语境中,“音声相和”是指以五声调和八音而成和谐之乐。而《“音声相和”:中国乐学思想的核心命题》一文,则跳出《老子》这个“含蓄意指系统”,对作为“直接意指系统”的“音声相和”的语义所指进行了全面、深入地阐发。文章认为,作为“直接意指系统”的“音声相和”,是对人们常见或熟知的自然、生活、文化现象的描述和概括,其语义所指要比在《老子》语境中丰富得多。从音乐文化事象的角度看,“音声相和”是对宗周礼乐文化活动长期音乐实践经验及其特征的全面总结,是对老子之前诸家乐论思想的凝练概括,它从音乐内在结构的矛盾关系中揭示了音乐的审美特质,它以简约的能指形式回答了音乐的结构形态、文化功能和审美特点等音乐学的基本问题。所以说,“音声相和”是中国乐学思想的核心命题。

其实,“音声相和”不仅是中国乐学思想的核心命题,也是先秦诗学思想的核心命题;“音声相和”的乐学思想,不仅指导着先秦乐学活动的具体实践,而且也指导着先秦诗学活动的具体实践。因为,先秦诗学活动原本就是先秦乐学活动的组成部分。但是,这方面的论述还未全面展开。

要之,先秦诗学活动脱离不了一个“乐”字,先秦诗学研究也不应忘掉这个“乐”字。

同类推荐
  • 爱是一种修行

    爱是一种修行

    猫,是来自藏地的一位曾经的僧人。鱼,是来自凡尘的一位小女子。机缘巧合,猫和鱼在最深的红尘里相遇了。就像童话里,王子和公主从此生活在了一起。但这不是落幕,只是开始。他们在爱中开始了修行。对爱的向往与怀疑是修行,对人生及情感变幻的种种体验是修行。从相思相忆,到相爱相聚,到相守相依,爱之种种,生活之种种,莫不是修行。在这个修行过程中,他们显露着与我们每个人并无二致的贪相、嗔相、痴相,他们探讨着欲望、慈悲、无常、宽容,讲叙着同为众生的鸽子、藏獒、藏牦牛,展现着藏地的风土与人情、精神与信仰。《爱是一种修行:在红尘中追寻仓央嘉措》是一部以猫和鱼的生活经历为实例。
  • 母亲河

    母亲河

    这部散文集分《抒情》《记事》《怀人》组成,抒人生感慨,记乡情友情,怀先贤师友。文字清新,情感质朴,蕴意深厚。
  • 曾巩集

    曾巩集

    《曾巩集(套装上下册)》以《元丰类稿》为主,收录了现存曾巩的全部诗文,计诗410首,文752篇,是目前收录曾巩诗文最为完备的本子。《曾巩集(套装上下册)》是“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之一种。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散文创作上,他的散文以“古雅”、“平正”见称,讲究章法的严谨和布局的分明,叙事、议论委曲周详,节奏舒缓平和,用词朴素有分量,思致清晰,独具风格。《曾巩集(套装上下册)》据清代顾松龄刻本为底本,以元代丁思敬刻本为主要校本,较为全面详尽。
  • 老生常谈集

    老生常谈集

    这是一名在高校工作50年的老教师在其职业生涯最后6年里陆续写下的一批随笔,谈教学、谈科研、谈管理、谈学术经历和生活经历,以及谈业余爱好一美石,是其在完全放松状态下有感而发的思考,从一个侧面反映高校的真实动态;也是一名新中囯培养的老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随笔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热爱教学科研工作、热爱教师职业、热爱学生、热爱祖国和热爱生活的感情。
  • 反直觉思考

    反直觉思考

    为什么你制定计划的时候信心满满,最后却总是完不成?为什么我们明知概率极低,却依然喜欢买彩票?为什么每一个决定都符合逻辑,最终却没有得到好结果?为什么“天才少年”非常努力,大多数都没有成功?为什么“专家”总被看成“砖家”,却依然是权威?为什么最聪明的人会犯一些最低级的错误?我们的所有思考都基于大脑的“默认设置”,使用的是百万年进化形成的“自带软件”,这种思维模式就是直觉思维,是我们所迷信的因果、逻辑、秩序,但它已经不能适应这个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要想做决定、做选择的时候不犯错误,我们必须掌握反直觉的思考方法。
热门推荐
  • 无心拥得帝王宠:睡妃

    无心拥得帝王宠:睡妃

    生肖属猪,天性嗜睡,乐天知足,心宽无忧!她一生并无大志,只求一方可以安睡的空间!谁知一觉醒来竟穿越到了一个莫名的朝代!但为什么总有人要来惊扰她的美梦呢!睡睡床么被皇帝叫醒了!睡睡树么被王爷吵醒了!好吧既然如此她就钻床底下好了!这下事态大了满皇宫鸡飞狗跳都在找他们失踪的睡妃!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穿越之我不为妾

    穿越之我不为妾

    他被她的神秘吸引,强要了她。她下决心报仇,立誓“我楚霜月重获自由之日,就是你古凌风倒霉之时。”大火之中,他宣誓:“我一定会救你!”而她:“我不要你救,不要领你的情。”“你到底要什么?”问出这句话的时侯,他已经下定决心,即使要他的命他也会双手奉上,只要她能安然离开火海。他为救她,身受重伤,要她离开她为救他,暴露了自己隐藏的武功,终于逃脱火海。他为留她:“我为救你受伤,你不照顾我良心能安吗?”她:“我这人就没有良心,你怎么着?”这样说着,她依然留了下来,照顾他。经过了这么多磨难他们能携手走在一起吗?
  • 妈咪,爹地去哪了

    妈咪,爹地去哪了

    他们青梅竹马,因为一个意外被绑在一起,绑就绑吧,各过各的。偏偏,一次中奖,有了个调解气氛的捣蛋鬼。什么?有女人要嫁给她孩子爹?儿子,操家伙我们去阉了你爹地。嗯?有男人要做他娃的爹?儿子,我们去轰了他的住所。萌娃擦汗,腹诽:爹地妈咪,你们能不能不要这么暴力?能不能不要带上他?作者:多好的娃啊,都被两个无良的父母带坏了。
  • 教导青少年刻苦上进的勤学故事

    教导青少年刻苦上进的勤学故事

    哲理是从点滴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精华,只有用心去洞悉,我们才能更好地体会成功与成长的价值。一粒沙中看出一个世界,一朵花里藏着一个天堂。我们微小的瞳孔映照着广阔的世界,我们有限的人生蕴涵着无限的哲理。
  •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教程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教程

    新闻传播是社会活动主体间相互传达信息的交流活动,是社会结构体系中新闻传播机构利用媒介向广大受众发布和传递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报道的传播活动。人们在新闻信息传播活动中的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即是新闻伦理研究的内容。新闻传播行为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确认新闻事业体制和隶属关系等因素的法律地位,建立业务组织、管理体系,划定新闻从业人员在法律上的职责关系,调节和监督新闻传播行为的指向,解决新闻机构间的纠纷,规定新闻传播行为的法律后果特别是违法行为的法律制裁以及规定和保障新闻工作程序。在本书的论述及分析中,我们将深入了解到这伦理与法规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深刻内涵。
  • 人在杀途

    人在杀途

    血云遮天,丧尸出世,变异兽纵横,诸神降临,人类的进化之路开启……社会秩序崩塌,道德沦丧,人类惨为世间最底层生物,且看沐言怎样杀出一个朗朗乾坤……探寻这一切一切的根源……
  • 再一次穿越:神魂皈依

    再一次穿越:神魂皈依

    穿越古代,成为佛门的外门子弟,本想安安静静去渡过一生,不料佛门被灭,主持方丈临危授命,携重宝出逃,最终还是被逼落山崖身死魂穿...来到了一个以魂师为尊的世界,刚出生不久就展开了一场大逃难。携带的佛门宝物成为他的武魂。
  • 末世之危机四伏

    末世之危机四伏

    2062年,2012玛雅预言后的五十年,太阳黑子频繁爆发,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火山爆发,地震频繁,怪虫变异,外星人入侵,机器人有了自己的思想。。。。。。整个世界危机四伏。。。。。。战斗于末世,她又该如何定位自己?
  • 当天空暗淡

    当天空暗淡

    本故事纯属虚拟。我盛装莅临你的青春,而你以在远远眺望!阳光十里却极不如你!那天我笑着望着在太阳下的你而你却对我冷眼相对!终于我如你所愿的离开你!而你却一次一次的找我!直到天荒地老!我的那段青春早已被你丢到岁月的时光里埋葬!
  • 清穿行

    清穿行

    这是一个走上了历史叉路的的世界。在人人争着"嫁入帝王家"!~和"富甲天下"!~的光芒之下,清穿女婉城谨慎地努力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也是一场不一样的穿越.有好奇的米虫,有心思玲珑的伯爵府小姐,也有迷失在江南的倾城美女.从北到南,从南到北,横穿万里江山!各位大大.......求.....推荐......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