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28500000004

第4章 “诗言志”原解

“诗言志”,是关于“诗歌”概念的最早的定义,是中国诗学思想的核心命题,朱自清先生《诗言志辨》考论详甚。但是,关于“诗言志”的原初含义,还有讨论的余地。《尚书·舜典》:

帝曰:“夔!命女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这段文字有几点值得注意的地方:第一,“乐”这个概念,不是音乐的简称,而是诗歌、音乐、舞蹈、教育、祭祀各种文化活动的总称。帝命夔典掌的“乐”,就包含诗、声、律、八音、舞蹈、祭祀、教育等,从文学史的角度看,上古时期的文化艺术活动并非像后世这样分门别类、分行分家,而是浑整不分、浑然一体,诗歌、音乐、舞蹈、教育、祭祀等总名之曰“乐”。

第二,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乐事活动是有机整体:“诗”通过言说来表达“乐”的内容(“诗言志”);“歌”在“言”的基础上渐渐将音调拖长(“歌永言”),即由言说而变为慢慢地咏唱;随着咏唱声音的高低抑扬调整乐器的声调(宫、商、角、徵、羽),使之与言说、歌咏的音调相一致(“声依永”);同时用六律调和声调(“律和声”);这样使各种乐器(“八音”)和谐鸣奏(“八音克谐”);同时伴以舞蹈(“百兽率舞”)……以此沟通神人,使神界、物界、人界和谐、和顺、和平、和睦、和乐(“神人以和”)。在乐事活动中,“诗”是通过言词的宣诵来表现“乐”的内容,音乐是通过五声、六律、八音来表现“乐”的内容,舞蹈是通过形体动作来表现“乐”的内容,故《乐记·乐象篇》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这就是说,在乐事活动中,不仅诗言志,音乐、舞蹈也可言志,“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墨子·公孟篇》),就是说以不同的方式言“乐”之志。故,“诗言志”者,“诗”言“乐”之志也。

在乐事活动中,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门类浑整不分,因之,也就不存在今人观念中的诗人、音乐家、舞蹈家、教育家、思想家、哲学家、宗教家之类的名目,而是诸“家”合一,实为“乐人”。乐人身兼诗人、音乐家、舞蹈家、教育家、思想家、哲学家、宗教家、行政官、司法官诸职,但其主要职守是“乐”,即以“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文化活动为核心的乐事活动。

第三,这就自然要注意到乐事活动的目的、乐人作“乐”的目的以及“乐”的文化功能。言志之诗,永言之歌,依永之声,和声之律,克谐之八音,百兽之舞蹈,其目的在于“神人以和”,即沟通神界和人界,和谐天地,协调阴阳,使万物繁荣、百姓安康、家邦兴旺、万事如意。所谓的“乐”,并非今人观念中用于个体抒情泄愤或欣赏消费的纯粹艺术,而是具有神圣、神秘的实用功利目的的娱神、享神之具,简言之,“乐”即祀神乐。故,乐诗所言之“志”,不应等同孔颖达《诗大序正义》所说的“悦豫之志”或“忧愁之志”,也不应看做是诗体文学自觉后诗人笔下的“终身之志”、“一日之志”或“偶然兴到,流连光景,即事成诗之志”。乐诗之“志”,是神圣、神秘却又现实、功利的“以和神人”之志。

第四,因为乐事活动的目的是“以和神人”,“乐”是祀神乐,因此对从事这项事业的乐人有特殊而严格的要求。首先,乐人必须是上层贵族之子,即“胄子”(《周礼·大司乐》中又称“国子”)。其二,乐人的品德修养要达到“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周礼·大司乐》说乐人之德是“中,和,祗,庸,孝,友”)。其三,“乐人”在智能方面要“精爽不携贰”,“齐肃衷正”,“智能上下比义”,“圣能光远宣朗”,“明能光照之”,“聪能听彻之”。其四,“乐人”在技能方面要掌握“乐语”:“兴、道、讽、诵、言、语”;“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大夏》《大濩》《大武》;“六诗”:风、赋、比、兴、雅、颂;“六律六同,五声八音”等。唯其如此,乐人才能“大合乐,以致鬼神祗,以和邦国,谐万民,以安宾客,以说远人,以作动物,乃分乐而序之,以祭、以享、以祀”。故,“掌乐之官,即降神之官”,又是行政、司法官吏(《周礼·乐师》云:“凡乐官掌其政令,听其治讼。”)故而,后世学人、官吏的最高人格追求是上古对乐人品德要求的“中庸人格”。

对上述四点,有必要再作些补充论述,以期对“乐诗”的研究在观念和方法上有新的突破。

关于第一点,已是学术界的共识,即认为文学发展初期,诗歌与音乐、舞蹈等艺术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但是,这一认识是以诗歌与音乐、舞蹈分离之后的历史事实为背景,从后世诗歌的角度去看上古诗歌与音乐、舞蹈的联系,而不是从上古诗歌与音乐、舞蹈浑然一体的原始背景出发,去研究乐诗在艺术活动中的地位、功能、形态、结构,也就是说,未能将诗置于“乐”这个文化活动中,放在“诗—乐—舞”三位一体的乐事活动中去考察研究,未能很好地重视先汉之诗是“乐”之诗,是“乐”之构成部分这一文化现象。因此,当我们研究《诗》《骚》、汉乐府时,我们却完全按我们后世观念中的“诗歌”概念和标准做“纯粹”诗歌的研究和赏析。其研究成果虽不乏启人心智的见解,但总不免给人隔靴搔痒的感觉和越说越糊涂的困惑。我们认为,对于《诗》《骚》、汉乐府的研究赏析,不应以诗体文学自觉后诗人诗歌的概念、欣赏标准和习惯,作“纯粹”诗歌的研究,而应将其放在“乐”的文化系统中,放在乐事活动中,将其看做是乐人之乐诗,那么,我们的认识将更接近历史的真实。

关于第二点,需补充说明的是,乐事活动作为一个系统、完整的文化活动,个体的意义是微乎其微、甚至可以说是不存在的。“诗言志”者,非言某个人的个体情志,而是乐人所属或所代表的部族、群体之“志”,是乐事活动之“志”,即“乐之道”。故,不论是诗言志、还是歌言志、舞言志,其“志”都具有集体普泛性。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阶段性,诗体文学的发展也不应例外。诗体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用来抒写个体情志,那是汉末魏晋之后的事。汉末魏晋是中国文学的自觉时期,从文体而言,是诗体文学的自觉期。所谓诗体文学的自觉,是指诗体文学由叙事为主、集体创制、演习的乐人之诗转向抒情为主、个人创作的诗人之诗,这一时期,诗体文学完成了自身的抒情化、个性化、文人化、审美化特征。也就是说,从汉末魏晋时起,才有后世意义上的“诗人”,才有后世意义上的诗歌和诗歌创作,而在此之前,有乐事活动而无“抒愤自见”的诗歌创作活动,有“乐人”而无“诗人”,有“乐诗”而无“诗人之诗”,有“乐坛”而无“诗坛”。《诗》《骚》、汉乐府是乐人之乐诗,而非“诗人”言志抒怀之诗。诗人之诗和乐人之诗最重要的区别在于:诗人之诗抒写一己之情怀,乐人之诗用以沟通神人、和谐阴阳;诗人之诗通过语义的建构见志,乐人之诗主要通过声音的宣诵达意。

关于第三点,“乐”即祀神乐的问题,如果我们不抱成见,实事求是地看问题,是不难从古代文献中找到大量资料来证明的。《周易·豫·象》云:“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颜注云:“殷,盛大也。上帝,天也。言王者作乐崇表其德,大荐于天而以祖考配享之也。”孔颖达疏云:“先王法此鼓动而作乐,崇盛德业,乐以发扬盛德故也。”“用此殷盛之乐,荐祭上帝。”“以祖考配上帝。用祖用考,若周夏正郊天配灵威仰,以祖后稷配也;配祀明堂五方之帝,以考文王也。”

郑康成注曰:“崇,充也。荐,进也。上帝,天帝也。王者功成作乐,以文得之者作龠舞,以武得之者作万舞,各充其德而为制。配,合也。乐以象祖考之德,感而合谟。祀天帝以配祖考者,使与天同飨其功也。”

《礼记·乐记》云:“礼乐偩天地之情,达神明之德,降兴上下之神,而凝是精粗之体,领父子君臣之节。”是说,“乐”能通达神明的“德音”于人,同时也能通达人的祈愿于神,它能使上神降下而下神升出。孔疏:“兴犹出也。”“能降上下之神,谓之降上而出下也。”它能使万物各依其应有的大小成形。孔疏:“凝犹成也,是谓正也。精粗谓万物大小也。言礼乐之能成就正其万物大小之形体。”

《周礼·大司乐》云:“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大夏》《大濩》《大武》;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以致鬼神祗,以和邦国,谐万民,以安宾客,以说远人,以作动作。乃分乐而序之,以祭、以享、以祀。”

《汉书·礼乐志》也说:“乐者,圣人之所以感天地,通神明,安万民,成性类者也。”“性类”即生类,指各类生物。

那么,“乐”是如何感天动地,沟通神明,协和阴阳,安定生民百姓,促成生类繁衍的呢?

《礼记·乐记》云:“乐”能使“地气上齐,天气下降,阴阳相摩,天地相荡,鼓之以雷霆,奋之以风雨,动之以四时,暖之以日月,而百化兴焉。如此,则乐者天地之和也。”“是故,大人举礼乐,则天地将为昭焉。天地合,阴阳相得,煦妪覆育万物,然后草木茂,区萌达,羽翼奋,角觡生,蛰虫昭苏,羽者妪伏,毛者孕鬻,胎生者不殰,而卵生者不殈,则乐之道归焉耳。”“乐之道”,即“乐”的目的和效能就是通神明、和阴阳,使万物繁荣、百姓安康、家邦兴旺、万事如意。所以,我们说,“乐”即祀神乐。

上古之“乐”是具有神圣、神秘的生命性和育化功能的祀神乐。这一点,只要我们留心一下原始文化或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成果,或亲身感受了某些神秘文化氛围尚浓的少数民族的“诗—乐—舞”大合乐的大法会,就能够理解何谓祀神乐。

古人对乐事活动看得特别神圣,“夫古者,天地顺而四时当,民有德而五谷昌,疾疢不作而无妖祥,此之谓大当。然后圣人作,为父子君臣,以为纪纲,纪纲既正,天下大定。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此之谓德音。德音之谓乐。”这就是说,天顺、地昌、人和才可作“乐”,乐诗、乐舞与民间的歌谣是不同的,这里不仅有雅俗之别,更重要的是它们承担不同的文化功能,分属不同的文化系统。《史记》载,汉武帝得大宛汗血马而作《天马歌》,中尉汲黯谏曰:“凡王者作乐,上以承祖宗,下以化兆民。今陛下得马,诗以为歌,协于宗庙,先帝百姓岂能知其音邪?”汉武帝对汲黯的批评虽“不悦”,但也“默然”认可,故当丞相公孙弘进谗“黯诽谤圣制,当族”时,汉武帝并没有开斩汲黯,因为汲黯的观点是上古人们对“乐”的目的、功能的基本看法。

综合言之,诗体文学未自觉的两汉之前,诗歌、音乐、舞蹈、教育、祭祀等诸种文化活动浑整不分,总名为“乐”。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门类都包括在“乐”中。“乐”是乐人集体创制、运用、演习的,具有神圣、神秘的育化功能的,“以和神人”的祀神乐,是邦国之大典。“乐”之诗、之乐、之舞通过诵赋、歌唱、演奏、舞蹈等形式表现“乐”之志,实现“乐之道”,达到“神人以和”的目的。“诗言志”者,是指乐诗通过言的宣诵、赋唱完成“神人以和”之志。

今存之“乐”如《诗》《骚》、汉乐府,都表现了“神人以和”之志,是曾用之于乐事活动的乐诗,是祀神之乐诗,是治国安邦、协和阴阳、沟通神人之乐典。《诗》或是净身祭司“寺人”在祭祀时的颂祷词,或是“部族级、部族联盟级和天子级的不同层级、多种类型的仪式性礼辞”,即“祭祀的礼辞”。屈骚是楚王族祭司莫敖屈氏家族典掌、传习的楚王族之大典——祀神乐。“武帝崇礼,始立乐府,总赵代之音,撮齐楚之气”,乐府机关“采诗夜诵”、“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令童男女七十人俱歌”的乐府诗,是用于敬天礼地、以和神人的祀神乐,这从《史记·封禅书》《汉书·礼乐志》的有关记载中可得到确证。这些乐诗表现的不是某个个体的情志,而是群体性的“神人以和”之志。

同类推荐
  • 引领学生成长的当代名家散文随笔:背对月亮

    引领学生成长的当代名家散文随笔:背对月亮

    本书是作者多年散文的合集,作品率直和含蓄、热烈和冷隽、投入和警悟的结合所震撼。是不可多得的散文佳作,作者在海外多年。
  • 生命的礼物:最动人的故事

    生命的礼物:最动人的故事

    如果生活是一片一望无际的汪洋,故事便是汪洋里飘荡的小舟;岁月是一座望不透顶的高山,感动便是高山上绿荫的草木。最优美华丽的文字,最温馨动人的故事,最睿智的人生哲理,最经典的“时文选粹”。
  • 蒙田哲理散文(感悟与求知书坊)

    蒙田哲理散文(感悟与求知书坊)

    本书辑录了蒙田的经典哲理散文,结合鲜活的现实事例,启发读者思考、理解、感悟人生的真谛和意义,正确面对各种挫折和失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人生,积极进取,成就幸福人生。
  • 世界文学与浙江文学翻译

    世界文学与浙江文学翻译

    《世界文学与浙江文学翻译》梳理和总结了具有百年文学翻译历史的浙江省文学翻译家的译介工作。这在引进世界文学,弘扬世界文学精神,发挥文学教育和社会功能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学翻译研究,是比较文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涉及影响联系,又涉及到借鉴接受。它将作为一部地方翻译史反映近百年浙江省翻译家的风风雨雨、睿智才华、辉煌成就与深远影响。它试图通过丰富的内容,精炼的文字,清晰的条理,从学理层面探索浙江译学发展脉络。
  • 和幸福捉迷藏

    和幸福捉迷藏

    包容了大悲大喜的感动、关爱呵护的温暖、昂扬向上的感奋、回味无穷的哲思、人性力度的张扬、文清字丽的愉悦;在内容走向上更加关注人心智的成长,关注人精神的慰藉,关注人价值的实现。阅读《文苑精品书系:和幸福捉迷藏》,不仅会使你超越生命的长度、拓展心灵的宽度、增加灵魂的深度,而且会使你发现,蓓蕾初成、芙蕖临波、秋英染金、梅映雪香,生命在其中,美得像一场花季;红光暖尘、日影横江、风驰萧萧、雨洗新色,生命在其中,美得像一幅图画。
热门推荐
  • 护花管家

    护花管家

    由于个人感觉伏笔没有埋好,所以换题材换马甲,开新书。
  • 亿万婚宠:医女娇妻哪里逃

    亿万婚宠:医女娇妻哪里逃

    医学上说嗅觉是有记忆的,它主要记忆情感。一场意外,他被她所救;可是他的脑海中,关于他们的故事,已经没有了。再次相遇,他不认识她,可是她的身上有着似曾相识的味道。催眠大师可以删除他大脑中的记忆,但是那来自灵魂深处的眷恋一直都在,支撑着他的心跳。于是……
  • 战二十一队

    战二十一队

    浩荡的主神空间,充满了无数的机遇和死亡!二十一支轮回小队,在各自历经了堪称绝境的轮回世界后,还要彼此厮杀!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在这无尽的恐怖轮回中脱离出来!一次次的团战,双团队之战,四团队混战,七团队乱战。。。。一次比一次凶险,一次比一次艰难!难道。。。。。这真的是轮回世界的宿命么?丁宇所率领的战二十一队对此的回答是:不!轮回世界的宿命在一个年轻男子的手中将会变成怎样?且看《战二十一队》!一个看似一样,却又不太一样的无限流小说!
  • 小皇妃:春宫怨

    小皇妃:春宫怨

    她是北城国的小皇妃,却在八岁时以战败国身份嫁给幽夜国太子,太子病入膏肓,在她嫁过去后逐渐好转,北城国皇帝一心想救她回去,哪知她已经爱上太子,两个皇帝,两个王朝,如何得到共同心爱之女子?此文前面柔情,后面虐恋,爱恨情仇,三人何去何从?
  • 超能特训营

    超能特训营

    由上古四大家族世代守护的圣兽镜在20年前突然不知去向,紧接着带来的却是整个家族的灭亡。叶扬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可是命运的安排让他解开了玄密的身世。是复仇,还是守护那得来不易的家园...超能特训营训练出来的是怪物,还是守护神...
  • 千金的选择

    千金的选择

    前世今生,女主该如何选择?前世是她对家人留下的遗憾,今生又是她为遗憾选择的逃离。她为了前世的家人,似乎伤了今生的家人。她错了吗?不知道……忌讳医生,是她于与生俱来的本能,她几乎闻医色变,可谁又能知道,前世所发生在她身上的那些恐怖,让她潜意识地害怕医生……
  • 月下剑霜

    月下剑霜

    江湖就像是一条横贯天下的大河,在他之外有无数的小溪带着自己所有的故事融入这条大河一直东去,东流水上有人认清本身练就寒武不破,有人只手擎玄门以问问长生,又有人通天彻地白日飞升,每条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故事。
  • 爱上千面伊人

    爱上千面伊人

    她是一伪装的天使,在华丽的面具下掩藏着嗜血的心,在她心里报仇就是她天生的使命。她因为妈妈的事,也为了报仇回到了中国。在那里她遇上了冷漠的他、邪魅的他、温柔的他。他们互相展开了进攻,互相喜欢上了对方,而不经意间让他们产生了误会!互相离开了对方,当误会解开后还会在一起吗?
  • 绝世独宠:妖孽丞相要追妻

    绝世独宠:妖孽丞相要追妻

    她,现代当红女神杨冰依,却穿越成为尚书府最无用的废柴嫡女身上。他,当朝奸相风陌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整个朝堂基本上都是他的天下。世人皆称她为不详之人,任意欺之、辱之。唯独他慧眼识珠对她强势霸道纠缠誓死不放手。更在她被弃婚之时,他送了她一场独一无二的盛世婚礼,十里红妆,奇珍异宝,羡煞天下人。
  • 我的三十五岁总裁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