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34400000062

第62章 赵云截江夺阿斗 孙权遗书退老瞒

抉择,有时是很痛苦的。因为若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但不可得兼”的话,顶多是遗憾罢了,但更多的情况是欲选不能,又不能不选,如同握双刃剑,极难两全。于是,失去的甚至比得到的还要多,而且得到的虽是自己想得到的,失去的却是并不想失去的。还可能连得到的也未必是自己想得到的,那就更痛苦了。

刘备,面临着是和刘璋翻脸动武还是大讲伪善的两者之中择一的局面。若是火并,他就成了不仁不义之人,若是维持他的形象,就休想得到益州,真是左不是右不是,煞费苦心。

赵云同样,是和孙夫人摊牌,抢过阿斗;还是任她携子过江,顺从为妥?动手,对夫人大不敬,要怪罪下来,吃不了兜着走;放行,小主子成为人质,他单骑救主,所为何来?这也使他颇费踌躇,一时间下不了决心。

曹操亲率大军至濡须,雪赤壁之恨,讨伐孙权。结果,攻又攻不下,退也退不了。打下去,费时费力,未可胜算;要是撤兵回去,当时兴师动众,已有言在先,志在必得,怎么交代?作为统帅,面子是不能不顾及的。

从这三个当事人来分析,赵云杀伐果断,毫不犹豫,那真是有胆有识;曹操找了个台阶,自引大军回许昌去了,也称得上是一个识时务者;只有刘备,拖泥带水,迁延不决,又想吃,又怕烫,结果事倍功半,坐失良机,益州差点又弄成了荆州。

不管何等人,只要既想获得,又怕失去,踌躇不前,左顾右盼,常常是成不了事,还会误事。

却说庞统、法正二人劝玄德就席间杀刘璋,西川唾手可得。玄德曰:“吾初入蜀中,恩信未立,此事决不可行。”二人再三说之,玄德只是不从。次日,复与刘璋宴于城中,彼此细叙衷曲,情好甚密。酒至半酣,庞统与法正相议曰:“事已如此,由不得主公了。”便教魏延登堂舞剑,乘势杀刘璋。延遂拔剑进曰:“筵间无以为乐,愿舞剑为戏。”庞统便呼众武士入,列于堂下,只待魏延下手。刘璋手下诸将见魏延舞剑筵前,又见阶下武士手按刀靶,直视堂上,从事张任亦掣剑舞曰:“舞剑必须有对,某愿与魏将军同舞。”二人对舞于筵前。魏延目视刘封,封亦拔剑助舞,于是刘璝、冷苞、邓贤各掣剑出曰:“我等当群舞,以助一笑。”玄德大刘璋把刘备请进西川,正是严颜所云“独坐穷山,放虎自卫”也。败也是活该了。刘备固愚不可及,庞统也太越俎代庖了。惊,急掣左右所佩之剑,立于席上曰:“吾兄弟相逢痛饮,并无疑忌,又非鸿门会上,何用舞剑?不弃剑者立斩。”刘璋亦叱曰:“兄弟相聚,何必带刀!”命侍卫者尽去佩剑。众皆纷然下堂。玄德唤诸将士上堂,以酒赐之,曰:“吾弟兄同宗骨血,共议大事,并无二心,汝等勿疑。”诸将皆拜谢。刘璋执玄德之手而泣曰:“吾兄之恩,誓不敢忘!”二人欢饮,至晚而散。玄德归寨,责庞统曰:“公等奈何欲陷备于不义耶?今后断勿为此。”统嗟叹而退。

却说刘璋归寨,刘璝等曰:“主公见今日席上光景乎?不如早回,免生后患。”刘璋曰:“吾兄刘玄德非比他人。”众将曰:“虽玄德无此心,他手下人皆欲并西川,以图富贵。”璋曰:“汝等无间吾兄弟之情。”遂不听,日与玄德欢叙。忽报张鲁整顿兵马,将犯葭萌关。刘璋便请玄德往拒之。玄德慨然领诺,即日引本部兵望葭萌关去了。众将劝刘璋令大将坚守各处关隘,以防玄德兵变。璋初时不从,后因众人苦劝,乃令白水都督杨怀、高沛二人,守把涪水关。刘璋自回成都。玄德到葭萌关,严禁军士,广施恩惠,以收民心。

早有细作报入东吴,吴侯孙权会文武商议。顾雍进曰:“刘备分兵远涉山险而去,未易往还,何不差一军先截川口,断其归路,后尽起东吴之兵,一鼓而下荆襄?此不可失之机会也。”权曰:“此计大妙。”正商议间,忽屏后一人大喝而出曰:“进此计者,可斩之。欲害吾女之命耶?”众惊视之,乃吴国太也。国太怒曰:“吾一生惟有一女,嫁与刘备。今若动兵,吾女性命如何?”因叱孙权曰:“汝掌父兄之业,坐领八十一州,尚自不足,乃顾小利而不念骨肉。”孙权喏喏连声,答曰:“老母之训,岂敢有违!”遂叱退众官。国太恨恨而入。孙权立于轩下,自思:“此机会一失,荆襄何日可得?”正沉吟间,只见张昭入,问曰:“主公有何忧疑?”孙权曰:“正思适间之事。”张昭曰:“此极易也。今差心腹将一人,只带五百军,潜入荆州,下一封密书与郡主,只说国太病危,欲见亲女,取郡主星夜回东吴。玄德平生只有一子,就教带来。那时玄德定把荆州来换阿斗。如其不然,一任动兵,更有何碍?”权曰:“此计大妙。吾有一人,姓周名善,最有胆量,自幼穿房入户,多随吾兄。今可差他去。”昭曰:“切勿漏泄,只此便令起行。”于是密遣周善将五百人,扮为商人,分作五船,更诈修国书,以备盘诘,船内暗藏兵器。周善领命,取荆州水路而来。至今才恍然大悟,许多电影、戏剧中都离不了隔墙有耳的窃听法,敢情老祖宗在这里。难怪王渔洋对此摇头曰:“何三国屏风后人之多!”看来此法不足为训。

船泊江边,善自入荆州,令门吏报孙夫人。夫人命周善入,善呈上密书。夫人见说国太病危,洒泪动问。周善拜诉曰:“国太好生病重,旦夕只是思念夫人。倘去得迟,恐不能相见,就教夫人带阿斗去见一面。”夫人曰:“皇叔引兵远出,我今欲回,须使人知会军师,方可以行。”周善曰:“若军师回言道,须报知皇叔,候了回命,方可下船,如之奈何?”夫人曰:“若不辞而去,恐有阻当。”周善曰:“大江之中,已准备下船只,只今便请夫人上车出城。”孙夫人听知母病危急,如何不慌?便将七岁孩子阿斗载在车中,随行带三十余人,各跨刀剑上马,离荆州城,便来江边上船。府中人欲报时,孙夫人已到沙头镇,下在船中了。

202年,曹操下书让孙权把儿子送来作为人质,212年,孙权也来这一套,想把刘备的儿子质押在自己手里,使其俯首听命。孔夫子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某些人常常把自己身受过的,而且是很大的痛苦,一得意后,又很自然地反诸加于别人头上,这大概便是人性之恶了。

周善方欲开船,只听得岸上有人大叫:“且休开船,容与夫人饯行。”视之,乃赵云也。原来赵云巡哨方回,听得这个消息,吃了一惊,只带四五骑,旋风般沿江赶来。周善手执长戈,大喝曰:“汝何人,敢当主母?”叱令军士一齐开船,各将军器出来,摆列在船上。风顺水急,船皆顺流而去。赵云沿江赶叫:“任从夫人去,只有一句话拜禀。”周善不睬,只催船速进。赵云沿江赶到十余里,忽见江滩斜缆一只渔船在那里。赵云弃马执枪,跳上渔船,只两人驾船前来,望着夫人所坐大船追赶。周善教军士放箭,赵云以枪拨之,箭皆纷纷落水。离大船悬隔丈余,吴兵用枪乱刺。赵云弃枪在小船上,掣所佩青釭剑在手,分开枪搠,望吴船踊身一跳,早登大船。吴兵尽皆惊倒。

《三国志》载诸葛亮对刘备的一席话,“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这位孙夫人,“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侍婢百余人,皆亲执刀侍立,先主每入,衷心常凛凛。”说明娶了年轻媳妇的刘皇叔,这二人世界的日子不怎么好过,很害怕发生家庭暴力呢!

这把原是曹操的剑,削铁如泥,锋利无比,能到赵云手里,是因为他在当阳战斗中,单骑救阿斗而得,现在这个阿斗又处于危境之中,于是,青釭剑又露面了,并且派上了用场。契诃夫有句名言,舞台上出现一支勃朗宁,要闭幕前,它应该是要响一下的,否则这位剧作家就该打屁股了。在小说技巧上,这叫做前后照应,草线灰蛇,伏笔千里之处也。

赵云入舱中,见夫人抱阿斗于怀中,喝赵云曰:“何故无礼?”云插剑声喏曰:“主母欲何往?何故不令军师知会?”夫人曰:“我母亲病在危笃,无暇报知。”云曰:“主母探病,何故带小主人去?”夫人曰:“阿斗是吾子,留在荆州,无人看觑。”云曰:“主母差矣。主人一生只有这点骨血,小将在当阳长坂坡百万军中救出,今日夫人却欲抱将去,是何道理!”夫人怒曰:“量汝只是帐下一武夫,安敢管我家事!”云曰:“夫人要去便去,只留下小主人。”夫人喝曰:“汝半路辄入船中,必有反意。”云曰:“若不留下小主人,总然万死,亦不敢放夫人去。”夫人喝侍婢向前揪摔,被赵云推倒,就怀中夺了阿斗,抱出船头上。欲要傍岸,又无帮手,欲要行凶,又恐碍于道理,进退不得。夫人喝侍婢夺阿斗。赵云一手抱定阿斗,一手仗剑,人不敢近。周善在后梢挟住舵,只顾放船下水,风顺水急,望中流而去。赵云孤掌难鸣,只护得阿斗,安能移舟傍岸?

正在危急,忽见下流头港内一字儿排出十余只船来,船上磨旗擂鼓。赵云自思:“今番中了东吴之计。”只见当头船上,一员大将手执长矛,高声大叫:“嫂嫂留下侄儿去。”原来张飞巡哨,听得这个消息,急来油江夹口,正撞着吴船,急忙截住。当下张飞提剑跳上吴船,周善见张飞上船,提刀来迎,被张飞手起一剑砍倒,提头掷于孙夫人前。夫人大惊曰:“叔叔何故无理?”张飞曰:“嫂嫂不以俺哥哥为重,私自归家,这便无理!”夫人曰:“吾母病重,甚是危急,若等你哥哥回报,须误了我事。若你不放我回去,我情愿投江而死。”张飞与赵云商议,若逼死夫人,非为臣下之道,只护着阿斗过船去罢。乃谓夫人曰:“俺哥哥大汉皇叔,也不辱没嫂嫂。今日相别,若思哥哥恩义,早早回来。”说罢,抱了阿斗,自与赵云回船,放孙夫人五只船去了。后人有诗赞子龙曰:

《三国志》裴松之注中,对这位孙夫人有段记载。刘备进益州后,她留在荆州未随同前去,刘备考虑到“权妹骄豪,多将吴吏兵,纵横不法”,只好委赵云为“特任掌内事”来监护约束她。可见这位公主嫁给刘备后,也仍是一位任性跋扈、不可一世的金枝玉叶,她的先生也无可奈何的。

昔年救主在当阳,今日飞身向大江。

船上吴兵皆胆裂,子龙英勇世无双。

又有诗赞翼德曰:

长坂桥边怒气腾,一声虎啸退曹兵。

今朝江上扶危主,青史应传万载名。

二人欢喜回船。行不数里,孔明引大队船只接来,见阿斗已夺回,大喜,三人并马而归。孔明自申文书,往葭萌关报知玄德。

却说孙夫人回吴,且说张飞、赵云杀了周善,截江夺了阿斗。孙权大怒曰:“今吾妹已归,与彼不亲。杀周善之仇,如何不报?”唤集文武,商议起军攻取荆州。正商议调兵,忽报曹操起军四十万来报赤壁之仇。孙权大惊,且按下荆州,商议拒敌曹操。人报长史张纮辞疾回家,今已病故,有哀书上呈。权拆视之,书中劝孙权迁居秣陵,言秣陵山川有帝王之气,可速迁于此,以为万世之业。孙权览书,大哭,谓众官曰:“张子纲劝吾迁居秣陵,吾如何不从?”即命迁治建业,筑石头城。吕蒙进曰:“曹操兵来,可以濡须水口筑坞以拒之。”诸将皆曰:“上岸击贼,跣足入船,何用筑城?”蒙曰:“兵有利钝,战无必胜,如猝然遇敌,步骑相促,人尚不暇及水,何能入船乎?”权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子明之见甚远。”便差军数万,筑濡须坞,晓夜并工,刻期告竣。

她哥哥以母亲病为由骗她回东吴的事,按她的女中丈夫性格,一字不提,也不追究,此事蹊跷。

却说曹操在许都威福日甚。长史董昭进曰:“自古以来,人臣未有如丞相之功者,虽周公、吕望,莫可及也。栉风沐雨三十余年,扫荡群凶,与百姓除害,使汉室复存,岂可与诸臣宰同列乎?合受魏公之位,加九锡以彰功德。”你道那九锡:

一车马,二衣服,三乐县,四朱户,五纳陛,六虎贲,七鈇钺,八弓矢,九秬鬯圭瓒。

周瑜病危时,荐鲁肃,鲁肃临终时,荐吕蒙,吕蒙将死之际,荐陆逊,他们构成东吴政权的执政和决策的轴心,也是孙权得以稳坐江山数十载的保证。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顾雍既秉国,陆逊益济之以宽仁,自汉末以来,数十年无屠掠之惨,抑无苛繁之政,生养休息,唯江东也独。”看来,一个方针明确,政策对头的政府,一个以一贯之地坚定奉行不变的领导班子,那就是百姓之福,国家之福了。苟彧这番话,完全是站在维护汉室的立场上,跟随曹操这么多年,“举贤用能,训卒厉兵,决机发策,征伐四克,遂能以弱为强,化敌为治,十分天下而有其八”,敢情为汉,并不为曹,那当然只有赏他一死了。司马光认为荀彧辅佐曹操,是“汉末大乱,群生涂炭,自非高世之才不能济也。然则荀彧舍魏武将谁事哉?”因此,他的死是为汉死。而杜牧则持不同看法,认为苟或“之劝魏武取兖州则比之高、光,官渡不令还许则比之楚汉,及事就功毕,乃欲邀名于汉代,譬之教盗穴墙发匮而不与同挈,得不为盗乎”。一个保留自己想法的知识分子,是不会见容于统治者的。董昭、荀彧,便是当谋士能否善终的两种类型。作为领袖的智囊,无论作出过多少杰出的贡献,得到如何的殊荣,切切牢记自己的身份,不得僭越。他可以与你亲密无间,你万不可跟他平起平坐。无论怎样从大政方针到具体政策上,产生差异,以致忤逆上峰,除昏君外,仍可有获得理解的可能。但涉及领袖个人欲望方面,半点分歧的看法也不能表现出来,那绝对是不可饶恕的行为。荀彧的饮药自杀,除了他心存汉室,罪不可逭外,还在于他过高估计了自己,认为有资本可以教训曹操,而曹操不能对他怎样。对不起,他忘了这个世界上有几个是听得进别人言语的皇帝?要都从善如流的话,岂不是民主世界了么?

侍中荀彧曰:“不可。丞相本兴义兵,匡扶汉室,当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曹操闻言,勃然变色。董昭曰:“岂可以一人而阻众望!”遂上表,请尊操为魏公,加九锡。荀彧叹曰:“吾不想今日见此事!”操闻,深恨之,以为不助己也。建安十七年冬十月,曹操兴兵下江南,就命荀彧同行。或已知操有杀己之心,托病止于寿春。忽曹操使人送饮食一盒至,盒上有操亲笔封记,开盒视之,并无一物。荀彧会其意,遂服毒而亡,年五十岁。后人有诗叹曰:

文若才华天下闻,可怜失足在权门。

后人漫把留侯比,临没无颜见汉君。

其子荀恽发哀,书报曹操。操甚懊悔,命厚葬之,谥曰“敬侯”。

且说曹操大军至濡须,先差曹洪领三万铁甲马军,哨至江边,回报云:“遥望沿江一带旗幡无数,不知兵聚何处。”操放心不下,自领兵前进,就濡须口摆开军阵。操领百余人上山坡,遥望战船。各分队伍,依次摆列,旗分五色,兵器鲜明。当中大船上青罗伞下,坐着孙权,左右文武,侍立两边。操以鞭指曰:“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忽一声响动,南船一齐飞奔过来,濡须坞内又一军出,冲动曹兵。曹操军马退后便走,止喝不住。忽有千百骑赶到山边,为首马上一人,碧眼紫髯,众人认得正是孙权。权自引一队马军来击曹操。操大惊,急回马时,东吴之将韩当、周泰两骑马直冲将上来。操背后许褚纵马舞刀,敌住二将,曹操得脱归寨。许褚与二将战三十合方回。操回寨,重赏许褚,责骂众将:“临故先退,挫吾锐气。后若如此,尽皆斩首。”是夜二更时分,忽寨外喊声大震,操急上马,见四下里火起,却被吴兵劫人大寨。杀至天明,曹兵退五十余里下寨。操心中郁闷,闲看兵书。程昱曰:“丞相既知兵法,岂不知兵贵神速乎?丞相起兵,迁延日久,故孙权得以准备。夹濡须水口为坞,难予攻击。不若且退兵还许都,别作良图。”操不应。程昱出。

操伏几而卧,忽闻潮声汹涌,如万马争奔之状。操急视之,见大江中推出一轮红日,光华射目;仰望天上,又有两轮太阳对照。忽见江心那轮红日直飞起来,坠于寨前山中,其声如雷,猛然惊觉,原来在帐中做了一梦。帐前军报道午时。曹操教备马,引五十余骑径奔出寨,至梦中所见落日山边。正看之间,忽见一簇人马,当先一人金盔金甲,操视之,乃孙权也。权见操至,也不慌忙,在山上勒住马,以鞭指操曰:“丞相坐镇中原,富贵已极,何故贪心不足,又来侵我江南?”操答曰:“汝为臣下,不尊王室。吾奉天子诏,特来讨汝。”孙权笑曰:“此言岂不羞乎!天下岂不知你挟天子令诸侯?吾非不尊汉朝,正欲讨汝以正国家耳。”操大怒,叱诸将上山捉孙权。忽一声鼓响,山背后两彪军出,右边韩当、周泰,左边陈武、潘璋,四员将带三千弓弩手乱射,矢如雨发。操急引众将回走,背后四将赶来甚急。赶到半路,许褚引众虎卫军敌住,救回曹操。吴兵齐奏凯歌,回濡须去了。操还营,自思孙权非等闲人物,红日之应,久后必为帝王。于是心中有退兵之意;又恐东吴耻笑,进退未决。两边又相拒了月余,战了数场,互相胜负。直至来年正月,春雨连绵,水港皆满,军士多在泥水之中,困苦异常。操心甚忧。

当日正在寨中,与众谋士商议,或劝操收兵,或云:“目今春暖,正好相持,不可退归。”操犹豫未定。忽报东吴有使赍书到。操启视之,书略曰:

孤与丞相彼此皆汉朝臣宰,丞相不思报国安民,乃妄动干戈,残虐生灵,岂仁人之所为哉?即日春水方生,公当速去;如其不然,复有赤壁之祸矣。公宜自思焉。

书背后又批两行云:

足下不死,孤不得安。

曹操看毕,大笑曰:“孙仲谋不我欺也!”重赏来使,遂下令班师,命庐江太守朱光镇守皖城,自引大军回许昌。孙权亦收军回秣陵。权与众将商议:“曹操虽然北去,刘备尚在葭萌关未还,何不引拒曹操之兵,以取荆州?”张昭献计曰:“且未可动兵,某有一计,使刘备不能再还荆州。”正是:

孟德雄兵方退北,仲谋壮志又图南。

不知张昭说出甚计来,且看下文分解。

曹操每处于这种进不得,退不得的尴尬状态时,总要想办法找一个体面的台阶下,否则,他就宁可在那痛苦地僵持着。正好孙权的信来了,还颇有点幽默感,于是下令班师。这就是曹操的面子观。

荀彧为曹操首席谋士、第一智囊,为初平二年事,一见面曹就说“吾之子房也”。建安八年,曹操上表,请爵荀彧,评价之高,无与伦比。在第一个版本里:“臣自始举义兵,周游征伐,与或戮力同心,左右王略,发言授策,无施不效,彧之功业,臣由以济。天下之定,彧之功也。”在第二个版本里,为其评功摆好,嘉奖褒扬,则更为加码:“守尚书令荀彧,自在臣营,参同计画,周旋征伐,每皆克捷,奇策密谋,悉皆共决。及彧在台,常私书往来,大小同策;诗美腹心,传贵庙胜,勋业之定,彧之功也。而臣前后独荷异宠,心所不安。彧与臣事通功并,宜进封赏,以劝后进者。”

但是,善用天下之智力的这位领袖,却逼得这位建有丰功伟业,一起打下江山的超一流谋士,饮药自裁了。

表面原因是,建安十七年冬十月,董昭进言,曹操合受魏公之位,加九锡以彰功德,而荀彧不以为然,以致惹怒曹操。但事实上却反映了以曹操为代表的新兴阶层,和皇族、贵族、士族、豪强、儒家思想体系构成旧统治集团的深层次矛盾。董昭,他应该属于后者,却站在曹操一边,荀彧,毫无疑义,应该跟曹操一伙,在这件事上,却俨然以捍卫正朔的姿态出现。老实讲,曹操对什么封魏公,加九锡,不是特别热衷,他想马上当皇帝,只要吭一声,汉献帝还不得乖乖禅位。因此,在曹操看来,他可以表示不介意,他可以表示高姿态,但别人不得表示你曹操本来就不可以。旧统治集团这样说,他也许一笑了之。出自荀彧之口,便罪不可逭。

其实,历史有很多糊涂账,曹操究竟为什么要灭掉荀彧,恐怕还有更深刻的背景。两年以后所发生的诛伏皇后案,足以说明复辟与反复辟的两股势力,始终是涌动在许都政治生活中的潜流。在这位枭雄眼前,你是为汉,还是为曹,不仅仅是立场问题,更是要不要脑袋的大是大非的问题。

同类推荐
  • 韵府词库

    韵府词库

    《韵府词库》是作者花费近十年心血,在有关资料及工具书上选取六千余个韵单字,搜集古今汉语词典、词组约二十六万个汇编而成,为广大爱好作诗填词的读者及苦于汉语词组搭配检索的读者提供了方便。
  • 中华家训3

    中华家训3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劫余灰

    劫余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中国古代经典集粹(忍经·劝忍百箴)

    中国古代经典集粹(忍经·劝忍百箴)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文天祥集

    文天祥集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成进士,对策集英殿,理宗把他的卷子取在第一名,为状元。南宋亡后,坚贞不屈,于元至元十九年(1283)十二月初九日就义于大都(今北京),年四十七。有《文山先生全集》。
热门推荐
  • 九界踏天歌

    九界踏天歌

    浮生有如一梦,耐得几经轮转,而不入沧桑?
  • 《崛起于一六三六》

    《崛起于一六三六》

    “倒买倒卖”“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大明皇帝陛下,你的皇宫卖不?”
  • 青春恋曲:爱过无悔

    青春恋曲:爱过无悔

    为了一个人来到了一所学校,为了一个人参加了一个社团,但是,最后的结局却偏离了轨道,也许,不是所有的爱情都很完美,不是所有的白日梦都会实现,虽然认定了小说都是纯属虚构,但是现实的感情也不可或缺,大家敬请期待吧!~
  • EXO下一秒童话

    EXO下一秒童话

    一所贵族学校,一对姐妹花和12个美男子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爱,别轻易说放手

    爱,别轻易说放手

    韩锐,出狱后成为了一所学校的小保安,安稳的过着日子,然而这只是开始,命运将他和两位女人牵扯到了一起。
  • 笑傲大秦

    笑傲大秦

    前世的雷浩是一个传奇,大学毕业后经受不住生意惨败、兄弟决裂,女友背叛,从而选择结束生命。然而上天又给了他重生的机会,只身救兄弟,钟情于一人,无视权钱利益,是需要何等的定力,且看男主如何玩转权贵,如何轻松灭六国!
  • 半生江湖

    半生江湖

    *******************************【起点第四编辑组签约作品】**【平行世界请勿与现实挂钩】*******************************主角的自我介绍:没什么特别的经历,就混过几年社会、当过几年特种兵、坐过几年牢而已。没什么特殊的本事,就是力量比人大点、口才比人好点、知识比人多点、观察力比人稍强点。业余爱好没什么长处,就是唱歌、跳舞、泡妞比人厉害点,其实我只是个普通的保险从业员。买保险吗,朋友?从我这半生不堪回首的江湖生活来看,这个世界太危险了,您想象一下吧。▃▃▃▃▃▃▃▃▃▃▃▃▃▃▃▃▃▃▃▃▃▃▃▃▃▃▃▃▃▃
  • 道者无心·海内篇2

    道者无心·海内篇2

    无心是个年轻的火居道士。道法高,心思敏捷,虽然有贪财好色的毛病,但大关节上还是无亏的。其时正值元末,邪魔四处,更糟糕的是,有人唯恐天下不乱,打算聚齐六神之力解开蚩尤碑的封印祸乱天下,而其中的首要人物,就是他的师父,也是他的生父。好在还有宗真这样的前辈关爱他,无念、赭连午这样的朋友和战友和他并肩作战,还有异国红颜知己莎琳娜相伴。蚩尤碑事毕,他的生父和宗真都在最后一战中身死,他怅然出海,护送莎琳娜回国。
  • 邪王宠妻:神医特工妃

    邪王宠妻:神医特工妃

    她是特种部队的首席医师,一遭穿越宰相府的痴呆千金,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冷酷霸道三王爷的痴傻王妃!装傻充愣,玩死王爷妻妾,玩得王府鸡飞狗跳,那些欺负过我的,得罪过我的,一个个都别想逃!她玩得不亦乐乎,却不曾想,这一切都落入了那个腹黑男人的眼里……谁说王妃痴傻?本王怎么经常看见这个女人鬼鬼祟祟,神神秘秘的!要我侍寝?不干!要我爱你?休想!本王许你天下,许你一辈子,许你一世宠!且看痴傻王妃,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成就最强女医!本文看点:爽文+宅斗+阴谋+皇位争夺+强强联手+男女主身心干净
  • 春去秋末,花开花落

    春去秋末,花开花落

    师父?徒儿的主意可是打到师父身上了……天女?天后说了,你要护我一世周全……王妃?我错了啦,下次一定注意……宛晴?我抓了三,哦不,四个你很在乎的女人呢……当命运告诉他,这“些”女人中,唯有一个可独活,他又该如何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