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34400000086

第86章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刘备已经再无颜回蜀中去了,仇未报,恨未雪,折兵损将,败师白帝,只有死之一途了。

若从三顾茅庐那份求贤若渴、敬若神明的虔诚来看,刘备是不应该有此次大举伐吴之事的。即使退一万步,如此重大战役,至少不应该把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军师排斥,而诸葛亮也不能不负责任地听任刘备意气用事。

因此,司马徽曾说诸葛亮辅刘备是“虽得其主,不得其时”的话,实际倒应该是“虽得其时,不得其主”更准确些。这一主一臣,看似最佳搭档,其实也是貌合神离,何况还有关羽、张飞这两位几乎半个主子的人介入其中,使问题越发复杂化呢!

三国纷争,自然是英雄大显身手的好机会,诸葛亮所以有“出师未捷身先死”之叹,非时之罪,乃主之过也。刘备在许多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对诸葛亮并非虚怀若谷,言听计从,实质上是相悖而行的。加之诸葛亮有儒家提倡的近乎愚忠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遂有一系列的失败。

托孤时,刘备说了心腹之言:“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这番话里,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承认了他未能使诸葛亮发挥他安邦定国、终成大业的才干,以至于有今天之结局;二当然是主旨了,希望他能像辅他一样辅他的继承人阿斗。而成都为王之说,不过是把握了诸葛亮的忠诚,一方面是激他益发鞠躬尽瘁,另一方面也是先封死他的这种连万分之一都不可能的想法罢了。人称刘备枭雄,不是没有道理的。

由此可见,蜀之败,实乃关羽启其端,刘备承其后,祸由己出,无怪于天;诸葛亮空有补天之才而不得施展,坐待其毙。这一切,与时遇更谈不上有什么关系。

却说章武二年夏六月,东吴陆逊大破蜀兵于猇亭彝陵之地。先主奔回白帝城,赵云引兵据守。忽马良至,见大军已败,懊悔不及,将孔明之言奏知先主。先主叹曰:“朕早听丞相之言,不致今日之败!今有何面目复回成都见群臣乎?”遂传旨就白帝驻扎,将馆驿改为永安宫。人报冯习、张南、傅彤、程畿、沙摩柯等皆殁于王事,先主伤感不已。又近臣奏称:“黄权引江北之兵降魏去了,陛下可将彼家属送有司问罪。”先主曰:“黄权被吴兵隔断在江北岸,欲归无路,不得已而降魏,是朕负权,非权负朕也,何必罪其家属?仍给禄米以养之。”

此时悔之晚矣!不过,总算刘备有了一份清醒,比起那些死也不认错的人,躺在棺材里被后人数落,要强得多了。

却说黄权降魏,诸将引见曹丕。丕曰:“卿今降朕,欲追慕于陈、韩耶?”权泣而奏曰:“臣受蜀帝之恩,殊遇甚厚,令臣督诸军于江北,被陆逊绝断。臣归蜀无路,降吴不可,故来投陛下。败军之将,免死为幸,安敢追慕于古人耶?”丕大喜,遂拜黄权为镇南将军。权坚辞不受。忽近臣奏曰:“有细作人自蜀中来说,蜀主将黄权家属尽皆诛戮。”权曰:“臣与蜀主推诚相信,知臣本心,必不肯杀臣之家小也!”丕然之。后人有诗责黄权曰:

降吴不可却降曹,忠义安能事两朝。

堪叹黄权惜一死,紫阳书法不轻饶。

这一件事,刘备、孙权、曹丕均佳。豁达不可少,宽容不可无,以心度心,也就省却许多无事生非的麻烦。

紫阳,为南宋朱熹别号,他是以蜀绍汉的主张者、鼓吹者之一。北宋以前,中国人对于三国的历史观,没有“汉贼不两立”的排曹尊刘的看法。北宋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在《魏纪》首章写了长篇文字,论述为什么以魏纪年,而不以蜀纪年的理由。朱熹是个狂热的儒家原教旨主义者,而《三国演义》恰恰就是全面贯彻朱熹主张,而谬种流传的一部文学作品。

曹丕问贾诩曰:“朕欲一统天下,先取蜀乎?先取吴乎?”诩曰:“刘备雄才,更兼诸葛亮善能治国;东吴孙权能识虚实,陆逊现屯兵于险要,隔江泛湖,皆难卒谋。以臣观之,诸将之中皆无孙权、刘备敌手。虽以陛下天威临之,亦未见万全之势也。只可持守,以待二国之变。”丕曰:“朕已遣三路大兵伐吴,安有不胜之理。”尚书刘晔曰:“近东吴陆逊新破蜀兵七十万,上下齐心,更有江湖之阻,不可卒制。陆逊多谋,必有准备。”丕曰:“卿前劝朕伐吴,今又谏阻,何也?”晔曰:“时有不同也。昔东吴累败于蜀,其势顿挫,故可击耳。今既获全胜,锐气百倍,未可攻也。”丕曰:“朕意已决,卿勿复言!”遂引御林军,亲往接应三路兵马。早有哨马报说:“东吴已有准备。令吕范引兵拒住曹休,诸葛瑾引兵在南郡拒住曹真,朱桓引兵当住濡须,以拒曹仁。”刘晔曰:“既有准备,去恐无益。”丕不从,引兵而去。

时事多变,应对之策也不能墨守成规。所谓灵活运用,就是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方针政策。当吴国处于败境时,势蹙人危,军心浮动,乘机击之,事半功倍。如今胜利之师,上下齐心,锐不可当,攻之就难以奏效了。胜势,是一种不可低估的精神力量,在双方较量中,万万不能忽略。

却说吴将朱桓,年方二十七岁,极有胆略,孙权甚爱之。时督军于濡须,闻曹仁引大军去取羡溪。桓遂尽拨军守把羡溪去了,止留五千骑守城。忽报:“曹仁令大将常雕,同诸葛虔、王双,引五万精兵,飞奔濡须城来。”众军皆有惧色。桓按剑而言曰:“胜负在将,不在兵之多寡。兵法云:‘客兵倍而主兵半者,主兵尚能胜于客兵。’今曹仁千里跋涉,人马疲困。吾与汝等共据高城,南临大江,北背山险,以逸待劳,以主制客,此乃百战百胜之势。虽曹丕自来,尚不足忧,况仁等耶?”于是传令,教众军偃旗息鼓,只作无人守把之状。

且说魏将先锋常雕,领精兵来取濡须城,遥望城上,并无军马;雕催军急进。离城不远,一声炮响,旌旗齐竖,朱桓横刀飞马而出,直取常雕,战不三合,被桓一刀斩常雕于马下。吴兵乘势冲杀一阵,魏兵大败,死者无数。朱桓大胜,得了无数旌旗军器战马。曹仁领兵随后到来,却被吴兵从羡溪杀出。曹仁大败而退,回见魏主,细奏大败之事。丕大惊。正议之间,忽探马报:“曹真、夏侯尚围了南郡,被陆逊伏兵于内,诸葛瑾伏兵于外,内外夹攻,因此大败。”言未毕,忽探马又报,曹休亦被吕范杀败。丕听知三路兵败,乃喟然叹曰:“朕不听贾诩、刘晔之言,果有此败!”时值夏天,大疫流行,马步军十死六七,遂引军回洛阳。吴、魏自此不和。

胜军不可轻搦,以其势盛也。

却说先主在永安宫染病不起,渐渐沉重。至章武三年夏四月,先主自知病人四肢,又哭关、张二弟,其病愈深,两目昏花,厌见侍从之人,乃叱退左右,独卧于龙榻之上。忽然阴风骤起,将灯吹摇,灭而复明,只见灯影之下,二人侍立。先主怒曰:“朕心绪不宁,教汝等且退,何故又来?”叱之不退。先主起而视之,上首乃云长,下首乃翼德也。先主大惊曰:“二弟原来尚在!”云长曰:“臣等非人,乃是鬼也。上帝以臣二人平生不失信义,皆敕命为神,哥哥与兄弟聚会不远矣。”先主扯定大哭,忽然惊觉,二弟不见,即唤从人问之,时正三更。先主叹曰:“朕不久于人世矣!”遂遣使往成都,请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等,星夜来永安宫,听受遗命。孔明等与先主次子鲁王刘永、梁王刘理来永安宫见帝,留太子刘禅守成都。

且说孔明到永安宫,见先主病危,慌忙拜伏于龙榻之上。先主传旨,请孔明坐于龙榻之侧,抚其背曰:“朕自得丞相,幸成帝业;何期智识浅陋,不纳丞相之言,自取其败,悔恨成疾,死在旦夕。嗣子孱弱,不得不以大事相托。”言讫,泪流满面。孔明亦涕泣曰:“愿陛下善保龙体,以副天下之望!”先主以目遍视,只见马良之弟马谡在傍。先主令且退。谡退出,先主谓孔明曰:“丞相观马谡之才何如?”孔明曰:“此人亦当世之英才也!”先主曰:“不然。朕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分付毕,传旨召诸臣入殿,取纸笔写了遗诏,递与孔明而叹曰:“朕不读书,粗知大略。圣人云:‘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朕本待与卿等同灭曹贼,共扶汉室,不幸中道而别。烦丞相将诏付与太子禅,令勿以为常言!凡事更望丞相教之!”孔明等泣拜于地曰:“愿陛下将息龙体,臣等愿效犬马之劳,以报陛下知遇之恩也!”先主命内侍扶起孔明,一手掩泪,一手执其手曰:“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孔明曰:“有何圣谕?”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孔明听毕,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言讫,叩头流血。先主又请孔明坐于榻上,唤鲁王刘永、梁王刘理近前,分付曰:“尔等皆记朕言:朕亡之后,尔兄弟三人皆以父事丞相,不可怠慢。”言罢,遂命二王同拜孔明。二王拜毕,孔明曰:“臣虽肝脑涂地,安能报知遇之恩也!”

刘备最后承认自己“智识浅陋,不纳丞相之言,自取其败”。在中国历代帝王中间,能够这样认错者是不多的。最滑稽莫如梁武帝,启侯景之祸,涂炭江左,以致覆亡。他说什么?“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对于中国人来说,摊上这样一位不知罪,不知耻的统治者,还有好日子过嘛?其实,老百姓不怕你出错犯错,就怕你错了还以为正确,错了不改还要继续错下去,一条道走到黑,直到山河易色,直到神州陆沉,那才是万劫不复的灾难啊!

当着众人说心腹话,刘备一点也不糊涂。阿斗之不成器,也由此可见。

先主谓众官曰:“朕已托孤于丞相,令嗣子以父事之。卿等俱不可怠慢,以负朕望!”又嘱赵云曰:“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云泣拜曰:“臣敢不效犬马之劳!”先主又谓众官曰:“卿等众官,朕不能一一分嘱,愿皆自爱!”言毕,驾崩,寿六十三岁。时章武三年夏四月二十四日也。后杜工部有诗叹曰:

蜀主窥吴向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外,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先主驾崩,文武官僚无不哀痛。孔明率众官,奉梓宫还成都。太子刘禅出城迎接灵柩,安于正殿之内,举哀行礼毕,开读遗诏。诏曰:

“士为知己者死”,是知识分子最能表明心迹的手段。刘备这一番话,诸葛亮也只有以一死报之了。

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对其托孤和遗言,赞曰:“自古托孤之主,无如昭烈之明白洞达者”;“自汉以下,所以诏敕嗣君者,能有此言否?”说明刘备虽败,但精神未垮,所以有此完善周到细致而富感性的后事安排。

朕初得疾,但下痢耳,后转生杂病,殆不自济。朕闻人年五十,不称夭寿。今朕年六十有余,死复何恨?但以卿兄弟为念耳。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卿父德薄,不足效也。卿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勿怠勿忘!卿兄弟更求闻达,至嘱至嘱!

知子莫如父矣!

群臣读诏已毕,孔明曰:“国不可一日无君,请立嗣君以承汉统。”乃立太子禅即皇帝位,改元建兴,加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葬先主于惠陵,谥日昭烈皇帝;尊皇后吴氏为皇太后,谥甘夫人为昭烈皇后,麋夫人亦追谥为皇后;升赏群臣,大赦天下。

《三国演义》写刘备之死,过于煽情,托孤,便成一出完全的苦戏了。刘备在白帝城养病,“闻魏师大出,遗陆逊书曰:‘贼今已在江、汉,吾将复东,将军谓其能然否?’逊答曰:‘但恐军新破,创夷未复,始求通亲,且当自补,未暇穷兵耳。若不推算,欲复以倾覆之余远送以来者,无所逃命。’”但作为败军之将的刘备,雄豪之气仍存,挑战之意尚在,所以他敢对陆逊说“吾将复来”。可惜,本可以表现精神不败,英雄本色的重要情节,竟被演义作者疏失了。

早有魏军探知此事,报人中原。近臣奏知魏主,曹丕大喜曰:“刘备已亡,朕无忧矣!何不乘其国中无主,起兵伐之?”贾诩谏曰:“刘备虽亡,必托孤于诸葛亮;亮感备知遇之恩,必倾心竭力,扶持嗣主。陛下不可仓卒伐之!”正言间,忽一人从班部中奋然而出曰:“不乘此时进兵,更待何时?”众视之,乃司马懿也。丕大喜,遂问计于懿。懿曰:“若只起中国之兵,急难取胜。须用五路大兵,四面夹攻,令诸葛亮首尾不能救应,然后可图。”丕问:“何五路?”懿曰:“可修书一封,差使往辽东鲜卑国,见国王轲比能,赂以金帛,令起辽西羌兵十万,先从旱路取西平关,此一路也。再修书遣使,赍官诰赏赐,直入南蛮,见蛮王孟获,令起兵十万,攻打益州、永昌、牂牁、越嶲四郡,以击西川之南,此二路也。再遣使入吴修好,许以割地,令孙权起兵十万,攻两川夹口,径取涪城,此三路也。又可差使至降将孟达处,起上庸兵十万,西攻汉中,此四路也。然后命大将军曹真为大都督,提兵十万,由京兆径出阳平关,取西川,此五路也。共大兵五十万,五路并进,诸葛亮便有吕望之才,安能当此乎?”丕大喜,随即密遣能言官四员为使前去,又命曹真为大都督,领兵十万,径取阳平关。此时张辽等一班旧将皆封列侯,俱在冀、徐、青及合肥等处,据守关津隘口,故不复调用。

司马懿屡有精辟见解,虽指挥作战还是初次上阵,但已与众不同,统筹全局,视野开阔,连蛮、羌边荒之兵,也在其驱使之列,可知其心胸中的韬略。虽然终被老手诸葛亮破了,可司马懿这一次初试锋芒,难道不让诸葛先生刮目相看吗?

却说蜀汉后主刘禅自即位以来,旧臣多有病亡者,不能细说。凡一应朝廷选法、钱粮词讼等事,皆听诸葛丞相裁处。时后主未立皇后。孔明与群臣上言:“故车骑将军张飞之女甚贤,年十七岁,可纳为正宫皇后。”后主即纳之。

建兴元年秋八月,忽有边报,说:“魏调五路大兵来取西川:第一路曹真为大都督,起兵十万,取阳平关;第二路乃反将孟达,起上庸兵十万,犯汉中;第三路乃东吴孙权,起精兵十万,取峡口入川;第四路乃蛮王孟获,起蛮兵十万,犯益州四郡;第五路乃番王轲比能,起羌兵十万,犯西平关。此五路军马,甚是利害,已先报知丞相。丞相不知为何,数日不出视事。”后主听罢大惊,即差近侍赍旨,宣召孔明入朝。使命去了半日,回报:“丞相府下人言:丞相染病不出。”后主转慌。次日,又命黄门侍郎董允、谏议大夫杜琼去丞相卧榻前,告此大事。董、杜二人到丞相府前,皆不得入。杜琼曰:“先帝托孤于丞相,今主上初登宝位,被曹丕五路兵犯境,军情至急,丞相何故推病不出?”良久,门吏传丞相令,言病体稍可,明早出都堂议事。董、杜二人叹息而回。

次日,多官又来丞相府前伺候,从早至晚,又不见出。多官惶惶,只得散去。杜琼人奏后主曰:“请陛下圣驾亲往丞相府问计。”后主即引多官入宫,启奏皇太后。太后大惊曰:“丞相何故如此,有负先帝委托之意也?我当自往。”董允奏曰:“娘娘未可轻往。臣料丞相必有高明之见。且待主上先往,如果怠慢,请娘娘于太庙中,召丞相问之未迟。”太后依奏。

老子曾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儿子竟敢拿大,不到相府来敦请,那算是怎么回事呢?这当然是给阿斗一个明白的信号,让他明白,摆好他这个皇帝和相父之间的位置。

次日,后主车驾亲至相府。门吏见驾到,慌忙拜伏于地而迎。后主问曰:“丞相在何处?”门吏曰:“不知在何处,只有丞相钧旨,教当住百官,勿得辄入。”后主乃下车步行,独进第三重门,见孔明独倚竹杖,在小池边观鱼。后主在后立久,乃徐徐而言曰:“丞相安乐否?”孔明回顾,见是后主,慌忙弃杖,拜伏于地曰:“臣该万死!”后主扶起,问曰:“今曹丕分兵五路,犯境甚急,相父缘何不肯出府视事?”孔明大笑,扶后主入内室坐定,奏曰:“五路兵至,臣安得不知?臣非观鱼,有所思也。”后主曰:“如之奈何?”孔明曰:“羌王轲比能、蛮王孟获、反将孟达、魏将曹真,此四路兵,臣已皆退去了也。止有孙权这一路兵,臣已有退兵之计,但须一能言之人为使,因未得其人,故熟思之。陛下何必忧乎!”

后主听罢,又惊又喜曰:“相父果有鬼神不测之机也!愿闻退兵之策。”孔明曰:“先帝以陛下付托与臣,臣安敢旦夕怠慢!成都众官,皆不晓兵法之妙,贵在使人不测,岂可泄漏于人?老臣先知西番国王轲比能引兵犯西平关。臣料马超积祖西川人氏,素得羌人之心,羌人以超为神威天将军。臣已先遣一人星夜驰檄,令马超紧守西平关,伏四路奇兵,每日交换,以兵拒之,此一路不必忧矣。又南蛮孟获兵犯四郡,臣亦飞檄遣魏延领一军,左出右入,右出左入,为疑兵之计。蛮兵惟凭勇力,其心多疑,若见疑兵,必不敢进,此一路又不足忧矣。又知孟达引兵出汉中。达与李严曾结生死之交;臣回成都时,留李严守永安宫。臣已作一书,只做李严亲笔,令人送与孟达;达必然推病不出,以慢军心,此一路又不足忧矣。又知曹真引兵犯阳平关,此地险峻,可以保守。臣已调赵云引一军守把关隘,并不出战;曹真若见我兵不出,不久自退矣。此四路兵俱不足忧。臣尚恐不能全保,又密调关兴、张苞二将,各引兵三万屯于紧要之处,为各路救应。此数处调遣之事,皆不曾经由成都,故无人知觉。只有东吴这一路兵,未必便动。如见四路兵胜,川中危急,必来相攻;若四路不济,安肯动乎?臣料孙权想曹丕三路侵吴之怨,必不肯从其言。虽然如此,须用一舌辩之士,径往东吴,以利害说之,则先退东吴,其四路之兵何足忧乎?但未得说吴之人,臣故踌躇。何劳陛下圣驾来临?”后主曰:“太后亦欲来见相父。今朕闻相父之言,如梦初觉,复何忧哉!”

还得回到联吴抗曹的老路上来。

孔明与后主共饮数杯,送后主出府。众官皆环立于门外,见后主面有喜色。后主别了孔明,上御车回朝。众皆疑惑不定。孔明见众官中一人仰天而笑,面亦有喜色。孔明视之,乃义阳新野人,姓邓名芝字伯苗,见为户部尚书,汉司马邓禹之后。孔明暗令人留住邓芝。多官皆散。孔明请芝到书院中,问芝曰:“今蜀、魏、吴鼎分三国,欲讨二国,一统中兴,当先伐何国?”芝曰:“以愚意论之,魏虽汉贼,其势甚大,急难摇动,当徐徐缓图。今主上初登宝位,民心未安,当与东吴连合,结为唇齿,一洗先帝旧怨,此乃长久之计也。未审丞相钧意若何。”孔明大笑曰:“吾思之久矣,奈未得其人,今日方得也!”芝曰:“丞相欲其人何为?”孔明曰:“吾欲使人往结东吴。公既能明此意,必能不辱君命,使吴之任,非公不可。”芝曰:“愚才疏智浅,恐不堪当此任。”孔明曰:“吾来日奏知天子,便请伯苗一行,切勿推辞。”芝应允而退。至次日,孔明奏准后主,差邓芝往说东吴。芝拜辞,望东吴而来。正是:

刘备在兵败以后,去世之前,他终于明白蜀之主敌为魏,和吴国恢复了外交关系。“吴王使太中大夫郑泉聘于汉,汉太中大夫宗璋报之,吴、汉复通”。现在,诸葛亮只是更进一步加强双边关系罢了。

吴人方见干戈息,蜀使还将玉帛通。

未知邓芝此去若何,且看下文分解。

刘备托孤,历来看法各异。李卓吾评:“玄德托孤数语,人以为诚语,予特以为奸雄之言也。有此数语,孔明纵奸如莽、操,亦自动手脚不得矣,况孔明又原忠诚不二者乎?”毛氏父子评:“或问先主令孔明自取之为真话乎?曰:以为真,则是真,以为假,则亦假也。”苏东坡《志林》说:“玄德将死之言,乃真实语也。”卢弼《三国志集解》说:“以其不肖者败之,不若能者为之。昭烈睹嗣子之不肖,患成业之倾败,发愤授贤,亦情之所出,何疑为伪乎?”赵翼认为:“托孤于亮,千载下犹见其肝膈本怀,岂非真性情之流露。”

近人周一良在《魏晋南北朝史札记》中说:“三国纷争之时,统治者心中之主要目标在巩固地盘,进而争夺天下。刘备以此勉励诸葛亮,孙策托孤于张昭亦然。”他援引桂馥语:“刘备自叹大业未就,又无克家之嗣子,与其拱手以让敌,何如使能者制敌而有之为快。此真英雄志士之大略,非庸庸者所能窥测也。”

刘备经历了他一生以来的大败,他终于明白,在此最后时刻,应该怎样画这个句号。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就是结论。

同类推荐
  • 中华国学经典(诗经)

    中华国学经典(诗经)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三言二拍精编(第一册)

    三言二拍精编(第一册)

    《三言二拍精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话本、拟话本小说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所宣扬的道德标准、婚姻原则,与封建礼教、传统观念是相违背的,而且其中的许多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 幻中游

    幻中游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忍经·劝忍百箴(中华国学经典)

    忍经·劝忍百箴(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白话容斋随笔精选

    白话容斋随笔精选

    《白话容斋随笔精选》是一部关于历史、文化、艺术、哲学、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笔记小说,以考证、评论、记事为主要写作内容,书中既有夏商周三代以来的一些历史事实、政治杂谈和文坛轶事,更有对宋代典章制度、官场见闻、社会风尚的记述。本书的特点是内容丰富、评论精彩、考证严谨,其价值远远超过同类书籍,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推为南宋笔记小说之冠。该书通俗易懂,作者从小处入笔,写出人间沧桑,喻道理于点滴之中。阅读《白话容斋随笔精选》,可以让人消除疑虑,明白事理;可以让人心存感恩,摒弃丑恶;更可以让人增长见识,澄清谬误。
热门推荐
  • 云兮舞兮

    云兮舞兮

    当一段看得到曙光的感情陷入利益与亲情的漩涡之后,他们还剩下什么?云娘的明天是否会有阳光?秦城站在城头看着马车远去的影子,他会不会放弃当初的选择?一段围绕水云石的爱与恨就在《云兮舞兮》......
  • 原罪之灯

    原罪之灯

    圣灵万物都灭绝,救赎的最终阶段是希望破灭?虚无的飘渺的寂静乐园,生命的方舟的镇魂曲由我奏响。
  • 还好,我的世界有你

    还好,我的世界有你

    林微玥始终记得,那年初夏阳光正好,他侧过头来跟她说话,一笑眼睛里的星星就更亮了。于他而言,她是他的一切。他喜欢看她微笑着。微风轻轻吹拂,柳条舞动。“微玥,我想我大概找到那个想要共度一生的人了。”“是,是吗?那,祝福你了。”听到他这么说本该笑着祝福,可为什么心却那么痛呢?下一秒他将她拥入怀中,让她倾听他的心跳。“那么,要不要考虑做我女朋友?”“……所以,”是在跟她告白吗?大概这一辈子都逃不掉了吧!幸好,她在最美的年纪遇到了最好的他。并且爱上他。茫茫人海,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个人,无论相隔多遥远,他都会不远万里前来与你相见,哪怕漂洋过海,哪怕披荆斩棘,他都义无反顾。只是因为你是你。
  • 无尽的大远方

    无尽的大远方

    农村以及内地城市留守青少年的故事,她和他,以及他【她】们的爱情,成长、奋斗。无尽的远方,你在远方,我在这里。
  • 绝代风华:肥女穿越记

    绝代风华:肥女穿越记

    一个胖女孩刘月,只因一句玩笑话,一夜之间华丽穿越到异时空一位世家美眉身上,成了倾城绝色。但因穿越时空的力量太强大,导致吞噬了这位美眉的实力,地位下降,遭人白眼歧视。看刘月如何反击,走上强者之路。
  • 蚀骨宠婚:嚣张宝宝纯情妈

    蚀骨宠婚:嚣张宝宝纯情妈

    她嫁给他,非处儿,为钱。他娶她,不过是需要一个妻子罢了,妻子这称谓,可以让他名正言顺的在婚房里风流快活。这场婚姻,她不亏,他也赚了。那时赫连轩怎么也没有想到他娶的女人不止是非处儿,还以二十一岁的‘高龄’养着一个六岁的小包子。若知道,他绝对不会任由自己喜当了爹。至少,也多少为难她一下下?
  • 炎神

    炎神

    横扫神冥剑灭天,坎坷只为救红颜!沙烟滚滚,烟雾弥漫,逐鹿的上空散步着浓厚的阴云,好象随时都会压下来似的。阴云之下,尘沙之中,一浑身爆发着强烈金色光芒的人手提纹龙长剑,在刹那间透体而过,那名相貌邪恶之至,被黑色雾气弥漫着的魔物缓缓地倒了下去。
  • 血色公子

    血色公子

    他是一个豪门二少爷他是一个背景身份复杂的浪荡公子他是一个到处沾花惹草的花花公子他是一个对兄弟两肋插刀的好老大他是一个恩怨分明的大侠他是一个主宰别人生命的神在暗流涌动的华夏,他是如何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笑看他如何打破格局,笑傲天下,天下独尊。
  • 笑在苍生

    笑在苍生

    空谷幽兰,百草愁肠断一剑惊鸿,九州风流竟随安百首回眸,我自独饮千秋红尘笑苍生。
  • 花鬼瑶

    花鬼瑶

    花鬼瑶,鬼瑶降世,必起纷争,谁对谁错与我何干!万千纷扰随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