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56100000040

第40章 合州之战

宋淳祐十一年(1251年),蒙哥继任蒙古汗位,蒙古对南宋的进攻征服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蒙哥汗命其弟忽必烈镇守中原,并负责进攻南宋事宜。忽必烈在占领地区边耕边守、积粮备战,以便大举南征。忽必烈还向蒙哥汗提出先取云南大理,包抄南宋的策略。宝祐元年(1253年),蒙哥汗命忽必烈统率兀良合台等部蒙古军南征大理,完成了对南宋的包围。忽必烈蒙古军巩固所占四川之地,为夺取全蜀作准备。

中国南宋宝祐六年至开庆元年(蒙古蒙哥汗八至九年,1258—1259),宋将王坚率兵在合州(今四川合川东)打响了抗击蒙古军进攻的著名江河山岳地要塞防御战。

宋朝在抗金、抗蒙的长期战争中,逐步形成固守长江上游以屏蔽下游的方略。在丧失蜀道天险之后,南宋守蜀将帅利用四川多山川的条件,择要隘,建山城,构成了以重庆为中心,以点控面,扼守夔门(在今四川奉节境),阻止蒙古军东下的防御体系。

蒙哥汗鉴于以前对宋朝全面多路进攻的失败,和水军不足的弱点,采取了迂回长江上游的战略,在大举南下攻宋以前,进军云南。经过数年准备,于宋宝祐六年二月,蒙古军分兵四路攻宋。蒙哥汗亲率主力四万,号称十万,于四月沿嘉陵江向重庆进发,企图占领重庆,东出夔门,会师荆湖,直取临安(今杭州)。十二月,蒙古军进至合州境内。合州治所在钓鱼山上,称钓鱼城,峭壁悬崖,三面环江。宋军凭险设防,依山势筑有周长十二三里、高两三丈的石城,南北山脚下各有一延至江中的城墙,名一字城。钓鱼城上可控制三江(嘉陵、渠、涪),下可屏障重庆。城内兵精粮足,水源丰富。

合州知州王坚是抗蒙将领孟珙部下,他曾在淳祐十二年(1252年)打败蒙古军,收复兴元(今陕西汉中),宝祐二年(1254年)又打退蒙古军对合州的侵扰。为保卫合州,王坚调集合州属县十七万人,增筑钓鱼城,设防坚守。早在淳祐二年(1242年),余玠为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时,便在合州修筑钓鱼山城,因山筑垒,屯兵聚粮,并移州治入钓鱼山城。王坚加以增修之后,合州更为坚固。在秦州(今甘肃天水)、利州(今四川广元)、巩州(今甘肃陇西)、阆州(今四川阆中)陷于蒙后,各地人民陆续到合州集结。合州成为十数万人聚居的重镇。

为攻下合州,蒙哥汗一面命纽璘在涪州(今四川涪陵)造浮桥,切断由荆湖西上的南宋援军;同时,又派使臣晋国宝到合州招降,被王坚严词拒绝。开庆元年(1259年)初,王坚放晋国宝走后,又派人追回他,在城内阅武场处死,激励将士坚守合州,明确表示了合州军民坚决抵抗的决心。随后,降将杨大渊率蒙军进攻,为合州宋军击败,揭开了合州保卫战的序幕。

晋国宝被处死的消息传来,蒙哥汗当即以大兵围攻钓鱼城。面对蒙古的进攻,王坚制定了“战以挠敌,守以固城”的策略。他趁蒙古军队刚刚围困钓鱼城,立足未稳的时机,亲自率兵夜袭蒙哥的营地,使骄横的蒙古军惊恐泄气。降将杨大渊掳掠了合州万余百姓,想以此动摇合州军民斗志,王坚与合州军民不为所动。王坚与部将张珏照常领导合州军民协力守城,并多次击退蒙古军的进攻。为此,四月南宋理宗下诏嘉奖王坚等守城有功。从二月至五月,王坚、张珏亲率合州军民同进攻的蒙古军在合州的一字城、镇西门、东新门、奇胜门、护国门展开激战,击溃了蒙古前锋汪德臣的攻城部队,打败了蒙古增援部队董士元的精锐士卒。五月,蒙哥汗下令集合蒙古军队环攻合州,仍不见奏效。

蒙哥汗攻打合州时,从春天至秋天,几乎半年无雨,时值大旱,蒙哥认为合州城内无水,想观察城中虚实,便在西门外筑台建楼。王坚知道蒙哥意思,便命士兵做好准备,又让取池中重三十斤的鲜鱼两尾,还蒸了面饼。当蒙古军从台楼的桅杆看城中虚实时,王坚命发炮击之,蒙古军人亡杆折。王坚命士卒把鲜鱼面饼掷给蒙古军,附书上说:“你们吃饼和鱼吧。我们还可以坚守十年。你们也得不到合州城。”

南宋四川制置使蒲择之,屡战屡败,四川大部分地区为蒙古军占领,重庆处于蒙古军进攻的矛头之下,川鄂交通又被蒙古军切断,合州形势危急。南宋命吕文德代蒲择之。六月,吕率水军向长江西上,乘顺风进攻涪州浮桥,冲过封锁线,进入重庆。随后率十余船,由嘉陵江北上,进援合州,为蒙古军史天泽部击败,而退回重庆。合州外援被断绝,但王坚、张珏依然率领合州军民坚守,抗击蒙古军。

一天,汪德臣选派蒙古骁卒夜登合州外城马军寨,杀死宋军寨主和守兵。王坚听说后,率兵来战,战斗一直进行到天明,宋军切断了蒙古军的云梯,使后继部队无法登城,终于打败了蒙古军,保卫了合州城。不甘失败的汪德臣又一次用云梯攻城,并向城中喊话劝降。王坚部下士兵发炮击断云梯,汪德臣受伤,不久死去。王坚乘胜出城追击,扩大战果。

蒙古军将领劝蒙哥汗收兵,蒙哥汗不听。六月,又派其先锋将汪德臣选兵夜袭钓鱼城,又被击退。汪德臣单骑到城下招降,被砲石击中,不久死去。蒙哥汗准备再战,为了侦察城内情况,在城东筑台,亲临现场,指挥士卒登台瞭望。七月,蒙哥汗又一次亲自到城前督战,结果被合州发出的飞矢击中,回营后不久便死在军中。围攻合州五个月的蒙古军在蒙哥死后便退了回去。听到蒙哥死讯,忽必烈亦率左翼军于九月北回。王坚、张珏领导的合州保卫战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此战使蒙古军遭到南下攻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对当时及后世防御作战有较大影响。

蒙哥汗亲自领导的灭亡南宋的战争,由于合州军民的英勇抵抗,使蒙军一再损兵折将,蒙哥汗本人也死于合州城下,从而扭转了整个战局。不仅攻蜀蒙军北撤,而且荆湖战场的忽必烈亦匆匆北返争夺汗位,解除了南宋长江中游的危机。蒙古一举灭亡南宋的企图不得不暂时放弃,南宋王朝灭亡的命运因而推迟。

忽必烈统一全国后,以儒法治理天下。他任用汉人治国,著名的汉臣王鹗、姚枢、刘秉忠等为忽必烈出谋划策,很得忽必烈的重用。忽必烈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同时忽必烈还很重视农业的发展,积极恢复经济。

同类推荐
  • 吕布本纪之中华帝国

    吕布本纪之中华帝国

    一位大学生穿越到吕布身上,改变历史的故事。
  • 克里姆林宫的狼人

    克里姆林宫的狼人

    一个似是而非的世界,一段似是而非的经历,交织着热血、激情、冷笑话的灰色人生,掀开克里姆林宫沉重的帷幕。——邪恶的分割线————幻想小说,绝无影射比附,请读者勿作过多过深的联想
  • 风翔万里
  • 大唐夜天子

    大唐夜天子

    俏丽丫鬟,世家小姐,高阳公主,还有那巾帼不让须眉的武媚娘……落魄公子,鱼跃龙门碰着天;浪荡少年,世家恩怨一线牵。游侠好斗,江湖恩怨掌中剑;贞观夜帝,天下大势手心转!他是现代杀手,却魂穿大唐!征高丽,破世家,握军队,掌朝堂!他叫李牧,一路靠着自己的努力,成就着属于他的低调辉煌。
  • 占唐

    占唐

    女皇末期,暗流涌动。武李之争,突厥外患。看一条小船如何遨游于惊涛骇浪中
热门推荐
  • 夺心婚约:爱上逃婚少夫人

    夺心婚约:爱上逃婚少夫人

    他是黑暗霸主,冷酷无情,叱咤风云,她是千金大小姐,高傲自负,一场错误的邂逅,造就绝版小天才的诞生:“妈咪,大坏蛋交给我,我帮你收拾他。”“收拾我?就凭你这小不点儿?闪边去。”她逃,他追,在追逐之中演释捧腹大笑的生活喜剧。
  • 运命之谜

    运命之谜

    本书蕴藏了世界主要宗教、哲学、心理学领域以及具有极高意识层次的世界级大师作品中的精华,同时也是过去十年来作者的关于个人发展和转变的演讲实践以及研讨会的经验总结。展示了一张人生蓝图,指导读者绘出自己的非凡人生。
  • 魔力校园·许愿花的秘密

    魔力校园·许愿花的秘密

    徐佳佳是新来的转学生,她用高傲的性格掩饰自己的孤独。有一天,徐佳佳得到了许愿花的种子。她不断许愿,却发现种子居然融入了她的掌心!从国外回来的欧阳老师藏着一个可怕的秘密,他想占据城市里藏着的宝物,因此不惜将吞噬植物灵力的虫灵引入到学校……
  • 花千骨之卿骨恋

    花千骨之卿骨恋

    东方彧卿和花千骨的感情凄惨而又浪漫,想让他们在一起的看过来!下一轮回已至,花千骨到底会选谁?
  • 文艺美学论

    文艺美学论

    如何建构“文艺美学”的现代解释形态,是富有意义的思想工作。在确立文艺美学解释的现代性思想的基础上,李咏吟编著的《文艺美学论(解释学论集)》探讨了文艺美学体系的“解释学构造”,总结了文艺美学的“诗思综合解释方法”,致力于重建诗恩的审美内在和谐。通过中国文艺美学的解释学实践、西方文艺美学的解释学实践以及文艺美学解释中的当代思想论争等问题的综合考察,作者形成了“自由生存实践与自由生命创造的文艺美学观。
  • 废柴嫡女斗夫记

    废柴嫡女斗夫记

    睡觉都能穿越,还被摸光吃光,说我三无小姐,看我不打你爪牙.....夫人、娘娘看你不爽,后妈、知书达理的姐姐、蛮横的妹妹,明目张胆的羞辱......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反击!家事国事天下事,各方利益的层层冲突,且看桑雨如何从声名狼藉的废柴嫡女,一步步的走向逆袭之路。
  • 专属纪元

    专属纪元

    在亚兰大区生活的宁望晓一直以都满足于平静舒适的生活,但在一天忽然大区的城墙被打开,一队神秘的军队来到了村里,企图寻找到逸格山深处建立的激进分子的基地。因为爷爷和父亲的原因,宁望晓也卷入这场争斗志宏,看到了大区统治者们的不择手段,于是决定自己去调查清楚。但他却慢慢发现,事情远远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统治者们也是由于另外一股更加强大的势力所控制着......
  • 混世天知晓

    混世天知晓

    不知尔等知晓事,须知吾等不晓人,欲知天下才辈出,须道仙魔俩界事。天曰:“不可明言,也”
  • 十万大军

    十万大军

    虽身为乞儿,有父老怪,有母疯婆,却手携娇娘,心念缄儿,陪同六爷,流浪大唐十道二百州;虽身处乱世之中,却看风云色变、金戈铁马,历文士豪情,把酒言歌,识风土人情、大地江山;以单薄之身,或混迹名士之中,偶过富贵之地,或陷江湖草莽,高举义军之师;而他,一直在流浪。。。。。
  • 权力潜规则

    权力潜规则

    《史记》是个文学宝库。既有小说式的铺述,又有散文式的抒怀;既有一气呵成的大篇,又有老健简明的短章;既有诡育种旖旎的隐喻,又有慷慨激昂的直陈。笔致婉丽,准天之极。《史记》是中国的一段历史。这段历史,上自炎黄,下至汉武,是中国文化的发韧期。司马迁选择了一两百个侧面勾其大概,勾勒得系次井然,条分缕析,淋漓跌宕,机势沛然。本书是对《史记》的解读以及对那段历史的思考。作者借用司马迁提供的史料(只取“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表达了对那段历史的个人理解。譬如对中国人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的国民性的探寻,对中国早期历史形成之迹的揭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