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97100000018

第18章 马知遥的小说世界

大凡文学上的成功者,往往是抛弃了前人的窠臼,直接从生活源泉中发掘,对生活具有独特感受和表现的那些艺术创造者。马知遥就是这样的一位作家。

马知遥本名马明春,湖北回族,曾就读于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油画专业,虽非中文系出身,也非宁夏土生土长,但他却是新时期最早突破禁区,大胆表现民族生活,正面描写伊斯兰教的回族作家之一。记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他的小说《古尔邦节》在《朔方》发表后,在自治区内外曾引起了不少人的惊讶和赞叹:作为画家的马明春,怎么突然变成了作家马知遥,而且出手不凡!他说,文学艺术触类旁通,都源自生活,也都是造型艺术。绘画用素描、色彩、线条造型,表现生活;而文学用语言造型,表现生活。他一直坚持到生活的底层感受生活,收集素材,一直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他认为对作家来说,需要的是“真诚、真挚和真实”。这是他的为人之道,也是他的为文之道。他是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和严肃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他克服困难,深入生活,勤奋创作,十余年来发表了不少优秀作品,从而使他不仅成为有代表性的宁夏几位专业作家之一,而且成为全国少数民族文学界一位有影响的作家。他的作品,以反映回族生活为主,但也有表现别的民族生活的,其题材是十分广泛的。它们中,有描写农村回族人物的“纳氏兄弟系列”,也有表现普通知识分子追求的《诱惑》《金不换》;有渲染山野之豪气,展示大自然之真谛的《黄米干饭》,也有刻画西部人生命运的《静静的月亮山》《搭伙》《三七》……他的作品,洋溢着浓郁的地域和文化色彩。作家以他那艺术的画卷,多彩多姿、生动传神地描画了西部穆斯林的人文景观和黄河、沙漠、荒原等自然景观,因而被人称之为“宁夏的文化小说”。他的小说,超越了以往一些回族文学作品的局限,在注重描写回族人物外部特征的同时,尤其注重刻画、表现回族人物内在的心理素质,从而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生动、鲜明的回族人物形象,丰富了回族文学的人物画廊。在表现民族生活,塑造回族人物时,马知遥并非是一味溢美、粉饰,他往往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历史发展的眼光,对民族性格中的消极、落后的层面进行认真的反思,深刻的自省;他描写他们的喜怒哀乐,也写他们前进道路上的阻力和包袱,从而发人警醒,富于启迪,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马知遥作品的艺术风格,是讽而不伤,野而不鄙。“讽”,是说他的作品大多带有批判的色彩。他笔下的人物,大都是有缺点的,其生活是有缺憾的。作家以冷峻的笔调描写他们,揭示他们在具体生活环境里所形成的麻木、无奈和冷酷,在小生产的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安贫乐道和诙谐自嘲。但这种批判不是“伤害”和“中伤”,而是“讽谏”,在作家冷峻、辛辣的笔调中,我们不难察觉他对民族的一片热忱。“野”,是说他的作品大多具有一种野性、野情和野趣。这不仅从他作品中率直、大胆的语言和描写中可以感觉到,而且可以从他作品内容中所表现出的那种原生态的野趣、“粗野”中的文明、粗犷中的个性而感觉到。因而,这种“野”,不是“鄙野”,更不是“粗鄙”,而是冲破了旧礼教、旧规范的至真、至美、至善,合乎人的本性和自然,与西部生命同构的一种独特的美学风范。马知遥作品的艺术魅力正在于此。他冲破了传统的束缚,直接从生活的源泉中汲取鲜活的营养和审美感受,以其独特的创作个性,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深刻观照西部人生的艺术画卷,一个新鲜、神奇的小说世界。

载《宁夏日报》1994年7月17日

同类推荐
  • 放歌世博:写在第四十一届世界博览会

    放歌世博:写在第四十一届世界博览会

    《放歌世博》是业余作家、诗人曾精明,以世界为背景,以国际第41届上海世界博览会为题材和时空,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下的个人在184天里的精彩感悟。这是诗人在文学创作道路上的一次大胆尝试和探索。诗集不仅具有较强的欣赏性,而且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 诗人的春天:法国当代诗人十四家

    诗人的春天:法国当代诗人十四家

    本诗集是为了纪念中法文化交流活动“诗人的春天在中国”举办五周年而特别推出的,由诗歌的摆渡者—树才、孟强和余中先先生翻译,收录了法国当代诗人雅克·达拉斯等十四位诗人的优秀作品。诗集展现了法国诗歌的现代性音调,使读者在聆听、阅读和分享中传播诗歌在文字理解之外的美妙旋律。
  • 诗论

    诗论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中国现当代著名诗人。著有《大堰河》(1936)、《北方》(1939)、《黎明的通知》(1941)、《新诗论》(1952)、《海岬上》(1957)、《归来的歌》(1980),《艾青谈诗》(1982)等。《诗论》是作者最负盛名的诗论集,写作时间从20世纪30年代延伸至80年代,《诗论》内容有对于诗的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创作经验总结,以及部分诗评等。
  • 中国文学批评小史

    中国文学批评小史

    本书对我国古代文学理论系统地加以论述。自先秦至晚清,共分七编,后有小结。著者关注每一阶段时代思潮、社会风气和文学创作的特点,在此背景上介绍文学理论的兴起与汩没,以及各家各派之间的继承和发展。
  • 古今汉语语法的流变

    古今汉语语法的流变

    《古今汉语语法的流变》反映了作者对古今汉语语法变化研究的成果,该书从语言的历时变化出发,既分析了古今汉语语法一脉相承之处,又重点分析了古今汉语语法的变化,总结出了古代汉语语法有别于现代汉语语法的一些特殊现象,融入了作者对古今汉语语法“流”和“变”的研究心得。
热门推荐
  • 诚实谦虚

    诚实谦虚

    品质是人的立身之本,是通向成功的第一阶梯。有一些品质尤其重要,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走向和事业成就的高低。成长中的青少年要想在未来取得杰出成就,必先锤炼出优秀的品质。优秀的品质是人生的基石,是决定人生成败的终极力量。青少年正处在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好必要的品质,打好基础,未来的道路才会更宽广、更远大。
  • 终极战纪

    终极战纪

    公元2549年,世界末日。一块来自天外的陨石坠入地球,世界陷入“大地震”,爆发的火山摧毁了人类的家园,海水淹没陆地,地心怪兽出现在人类的领域………在“大地震”中,七大洲神奇的碰撞在了一起,形成一片全新的大陆……灾难过后,人类重塑文明,科技日新月异,古老的修行理念非但没有没落,甚至备受推崇……人类,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界,科技与修行,则无疑是人类发展前进的两大主题!——《终极战纪》
  • 难解总裁心

    难解总裁心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等到了回首,却盼不到相守。她少年时无心的一句话,成了他心理疾病的导火索,再次相遇,他对她充满了矛盾她有妹妹,有喜欢的人,却没法将他从生活中摆脱出去,当习惯变成爱时,是否能还原最初的悸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婆娑树影

    婆娑树影

    那日:叛兵,攻皇城,斩君颅,示皇墙,国母随帝去,帝姬女,不闻踪
  • 一世风卓

    一世风卓

    一朝穿越,风云并起。她是天晋王朝己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平安郡主,噬魂咒,凤眸启,却前事忘,昔日相识皆不识……“最后一次……我,记得……你们……”只是……她却也记得医仙谷那人说过:“从今以后,你就是医仙谷的阮墨玦。”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
  • 邪术:地球之光

    邪术:地球之光

    讨厌写简介,可又不得不写。其实真没什么可说的。一句话。假如你厌倦了小白文、弱智文,想看看色而不种马,爽而不俗套的小说。那么就点开本书吧!若觉得我写的不好,你他妈敢骂我试试?
  • 一米阳光:花心首席独宠娇妻

    一米阳光:花心首席独宠娇妻

    【日更五千,童鞋们给力些】青春,在这个牢笼里消失掉了大好年华。得到的却是受伤以及背叛。如果再来一次,我将不会在这般年华中堕落……以及死去。海誓山盟是最不可信的,只有物质才能抚平伤口。
  • 我先祖的故事

    我先祖的故事

    本书的作者是利玛窦、徐光启与熊三拔的后代。四百年前,利玛窦、熊三拔跋山涉水从意大利来到中国,与徐光启相遇,共同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四百年之后他们的后人也走到了一起,追溯古时,谈论当下。本书主体部分共分为三章,由三位后人分别叙述他们祖先的生平故事、历史贡献及迄今的家族发展史。在2010利玛窦逝世四百周年纪念之际,本书有着更为特殊的价值。书稿中文后附意大利文。
  • 如花的年纪终成殇

    如花的年纪终成殇

    假如人生没有光明,我该怎么活下去?———秦雨苏过惯了正常人的生活,如果突然失去光明,还能否在黑暗的尽头,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点希望。
  • 华生若梦

    华生若梦

    混沌栽新界,三者迁,四者眠。时空拓无间,太原书真言。万物造万物,情绪得所悟。树树生枝枝,叶叶缀木木。枝叶错繁生,残叶静默露。一柄破刃去残叶,尘聚星河古龙殿。他日尘散破刃现,华生若梦刹那间。